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整理:黄章泉
指导老师:曾德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各章分值安排绪论4分第一章36分第二章20分第三章20分第四章14分第五章6分绪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古典哲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第一章辩证的否定观: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它揭示了一切事物、现象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转化。又称量变质变规律。这一规律表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存在两种基本形式,即量变和质变,前者表现为事物及其特性在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是一种连续的、不显著的变化,后者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是由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的突变。在事物内部矛盾的作用下,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开始,当量变达到一定的界限时,量变就转化为质变,事物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旧质事物就变成了新质事物。这是量变向质变的转化。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量变。这是质变向量变的转化。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构成了事物无限发展的过程。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量变中有阶段性的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第一章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l)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承认客观真理,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2)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3)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承认认识发展的无限性,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包含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和颗粒。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和一切科学理论。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谬论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所谓对立是指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界限非常明确。真理是对客观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谬误则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是主观违背客观。一方面是指真理与谬误共处于人的认识中,它们相互依存,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真理就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另一方面是指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的检验: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标准。首先,从其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第一章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而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发生,在实践中实现。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的本质及规律:(1)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2)对认识的本质的规定的理解:首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认识既不是“生而知之”、主观自生,也不是直接来源于客体,而是通过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其次,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原则,认识是对客体的反映或摹写,即认识是以客体为原型的,认识一定含有反映或摹写客体的内容。第三,认识对客体的反映是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包括一定的选择性、重构性,而不是简单的、直接的摹写。世界上的事物是无限的,事物的发展是无限的,社会实践的发展也是无限的,因而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永远不会终结,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综合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和认识的不断反复,无限发展,就是认识辩证运动的全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和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也是认识发展的总规律.但这种反复性和无限性,不是一种单纯的循环,而是波浪式的发展.第二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实践在认识中表现为那些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们要改造世界首先就要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就是总是围绕这个中心来确定的。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产生,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变革和改造对象,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也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地同对象相接触,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形成一定的直接经验上升到理性的认识。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第三章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推动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主要动力。“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首先,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其次,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一)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基本形态1、唯意志论唯意志论认为,少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的意志可以决定历史的进程,人类历史就是由这些“大人物”随心所欲地创造的。至于人民群众,则被看作是“消极的”、“被动的”、“惰性的物质”,是这些少数英雄人物的盲目追随者,是供他们使用的“材料”。2、宿命论宿命论认为,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是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如“上帝”、“天命”、“神”、“绝对精神”等等,而英雄人物则是诸如此类精神力量的体现者或受托人。而人民群众只能俯首听从这些神秘精神力量和英雄人物的支配。(二)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存在的原因1、认识根源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认识根源在于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或只看到思想动机。2、社会历史根源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社会根源是生产力还不够发展,大多数人从事生产劳动,少数从事政治统治,垄断精神文化生活。3、阶级根源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阶级根源在于历代剥削阶级为了维护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剥削和统治,总是对历史发展的真相作歪曲的宣传,百般吹捧他们的领袖人物和政治代表,极力贬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三)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同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相反,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是社会生产方式新陈代谢的历史,因而也是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坚定地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特征。第三章科学技术的作用: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马克思明确指出: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已经为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所证实。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更是如此。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19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生产、科学、技术三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了: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实在,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价值量与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是商品价值的大小,通常是单位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若其他因素不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其具体表现是:1.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2.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3.其阶级表现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垄断产生的原因: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实现高额利润。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实质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利益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利润而和国家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垄断资产阶级总体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面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五章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又叫世界经济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的全球趋同化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发达国际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以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的过程。特征和表现:1)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2)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3)资金的全球化,国际金融迅速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4)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化;5)信息传播的全球化;6)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5223-2024动植物油脂甾醇组成和甾醇总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 2024年度云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考前冲刺模拟试卷A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潮阳一中明光学校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含答案)
- 2024年冷凝水回收装置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赣南师范大学《环境监测实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阜阳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文献检索》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地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二级建造师机电-考点押题
- 工程质量重大风险预控和工程质量事故处置指引
- 小学生航模知识讲座
- 国家标准宣贯培训
- 择校升学规划方案
- 2023年度省综合专家库评标专家继续教育培训考试试题(三套)
- 筋伤的护理措施
- join-in小学英语3-6年级英语单词默写版
- 智能印章 研究报告论文
- 糖尿病进修总结
- 2023年银行安全保卫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学校项目式学习实施方案
- 孕产妇危急重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