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2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3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4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三班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详细情景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依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体会生活中到处有教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伙伴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预备:

电脑课件,同学操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动物王国进行运动会,很多小动物都高兴奋兴地参与了,你们看,都有谁呢?你喜爱哪一个小动物,能说说它的位置吗?(出示电脑图片)

二、学习新知。

小伙伴都有自己喜爱的动物,可是它的位置却没有表达清晰。第几排是怎样确定的,第几个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听听小猴是怎样说的?

播放电脑媒体课件:小猴(我在第一排第一个)小乌龟(我在第二排第三个)

听了它们的话,你能找一找哪儿是第一排吗?哪儿是第二排吗?哪儿是第二排吗?哪儿是第三排?第四排呢?那么第几个应当从哪边开始数呢?指着图看看。

从上面的这幅图上,我们知道了排数一般从前往后的,个数一般从左往右数,要讲清晰一个小动物的位置,就要说明它在第几排,第几个?(同时出示媒体课件)

三、试一试

1、小动物的位置讲清晰了,那你自己的位置呢?同学们,从右往左数,可以这样确定,第一小组,第二小组,第三小组……第几个一般从前往后数。

谁来试试说说自己的位置?

()在第3组第2座?()做在第4组第4座?

2、师里来了新同学,请同学们来帮他们找找位置?

依据给出的信息确定自己的'位置,在相应的位置上打“√”。

A同学:第3组第2座

B同学:第2组第5座

C同学:第4组第3个

电脑课件展示,集体校对。

四、闯关练习

1、电脑出示题目一:依据题目给出的消息,要求正确说出小动物所在的位置。出示电脑课件,同学观测图片。

2、怎样才能很快找到座位,在小组沟通。出示小伙伴的电影票(第几排几号),同学回答正确后,进行表扬鼓舞。

3、找图书。(帮图书管理员来找图书)说出什么书在第几层第几个,正确说出它们的位置。

4、找金币。(出示翻板,回答正确后,给出寻宝提示。)

在给出的藏宝信息后,自己贴金币制作寻宝图,然后在寻宝区开展寻宝活动。

北师大版三班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经受可能性的试验过程,知道事项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列出简约试验全部可能发生的结果。

3、对一些简约事项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教学重难点

不遗漏的列出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学预备

3个转盘、假设干个纸杯纸箱、4个红色乒乓球、3个黄色乒乓球、3个黑色乒乓球。同学自制转盘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游戏引入:

师:今日,我带来了一位老伙伴,他要和我们一起玩游戏。

〔录音〕同学们好,我是调皮!我来玩个游戏,看谁猜的又对又快!

师:〔出示转盘〕假如转动指针,指针可能停在什么颜色的地方?

有生说指向紫色,有生说也可能指向黄色。

师动手转动指针,进行验证。

〔录音〕小伙伴猜对了吗?两种颜色都有可能指到。那么谁的可能性大一些,谁的可能性小一些呢?

生答。

师:小伙伴们说的有道理,在这个活动中,两种颜色都可能指到,只是指向哪种颜色的可能性的大小不同。今日我们就通过猜一猜的活动,来讨论可能性大小的问题。

游戏的连续

1、〔录音〕调皮:我还带来了一个转盘,这次还要请大家来猜猜指针会指向哪种颜色?指向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些?

师:〔出示转盘〕谁情愿来猜?

生:可能转向紫色。

生:也可能转向黄色。

生:指向两种颜色的可能性一样。

师:为什么说指向两种颜色的可能性一样?

生:由于两种颜色的面积一样大。

师:小伙伴说的很好,两种颜色的面积一样时,转动指针,指向两种颜色的可能性是差不多的。请同学到黑板前动手拨一拨,进行验证。

2、师:昨天小伙伴在家也制作了一个转盘,拿出来让大家猜一猜,然后动手转一转,看看你猜对了吗?生出示自制的转盘,在小组内活动。

老师下到各组参加活动,对同学的错误判断实时订正。

3、〔录音〕调皮:刚才你们活动的好喧闹!我也很想参加。我预备了一个别出心裁的转盘,你们帮我想想指针指向各种颜色的可能性的大小状况,好吗?

师出示转盘。让同学说一说看法,以及理由。

生:转向橙色的可能性最大,转向黄色的可能性最小。由于面积大的指向的可能性最大,面积小的指向的可能性最小。

师:在玩转盘的过程中,你们发觉了什么道理?

生答。〔多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游戏二〔抛纸杯〕

1、宣布规章。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抛纸杯”的试验,

每个同学抛5次纸杯,每次的结果都要记录在试验单上。4人都抛完5次,再与同伴沟通自己的结果,组长并将涌现各种结果的次数进行,最末得出结论。

2、小组活动。〔师下到各组参加活动。〕

3、沟通结果。尽量请每个小组都汇报他们的试验结果及结论。

师将各组的试验结果进行,这样累计的次数多了,更简单得出正确的结论。

4、形成结论。

纸杯抛出,落地后侧放的可能性最大,由于侧面的面积最大,正放的可能性最小,由于底部的面积最小。

游戏三〔摸球〕

1、师:刚才的游戏同学们都玩的不错,我们再来玩一个“摸球”游戏。〔出示纸箱,并放入2个黄球和1个白球〕

师:任意摸出一个球,有几种结果?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小。

生答。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吗?

师请一生到讲台前摸球验证。

2、师:〔在箱内再放入3个红球〕现在任意摸出一个球,有几种结果?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小。

生答。并请同学说一说是怎么判断的。

师:有可能摸到黑球吗?

生答。

3、〔在箱内放入2个白球和2个黄球〕师:一次摸出2个球,可能涌现几种结果?

生在小组内争论。

汇报结论。

师:小伙伴,这节课我们上得真开心,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延伸作业

抛出一枚图钉,可能涌现什么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列举出来。

板书设计

猜一猜

北师大版三班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约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约的有余数问题,会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育同学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技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约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4÷4

22÷6

36÷7

47÷5

39÷9

2、先列算式,再口答下面各题

(1)、17个苹果,每5个装一盘,可以装()盘,还剩()个。

(2)、每盒饮料4元,19元能买()盒,还剩()元。

看来大家掌控的真的很棒!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例5)

师:同学们,图上这些小伙伴在干什么?生:划船

师:从图上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22人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师:最多坐4人,什么意思,我有点不明白,谁能帮帮老师?

生:就是能坐1人,2人,3人,4人,就是不能坐5人

师:哦,感谢你,说明的很清晰,你们听明白了吗?最多坐4人,就是能坐1人,2人,3人,最多只能坐4人

师:那这里的数学问题是什么?你找到了吗?

生:问至少要租几条船?

师:你找的很对,你能帮老师说明一下这里的至少吗?

生:就是最少的意思。

师:哦,就是最少要租几条船?现在谁能完整的说说这道题目?

生:22人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

师:假如有6人去划船,每条船安排1人,需要几条船?安排2人呢?3人呢?你发觉了什么?

生:我发觉每条船坐的人越多,用的船越少。

师:那我们这里每条船上应当安排几人,才能用最少的船?

生:坐满,也就是坐4人

现在请你用画一画或者写一写的方式来解答这个问题。

生1展示:我用了4个圆来代替4个人,共用了5条船还余两个人。

生2展示:我用一个大圆代替一条船,径直往里面写4,就代表坐了4人,还余下2人。

生3展示:我用竖式算的,22个人,每条船坐5人,坐了20人,还余下2人。

师:感谢你们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解决方法!现在你们能依据她的方法来列算式吗?

生:22÷4=5(条)……2(人)师:为什么用除法?生:由于四个四个的分,就是求22里面有几个四,所以用除法?

现在我们已经用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至少要租几条船?生1:5条生2:6条

师: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那么余下的2人应当怎么办?

生1:余下的2人应当再租一条船。生2:我也认为余下的2人要再租一条船!

师小结:余下的2人假如是你,不让你去,你愿意吗?要想一起去,就得再租一条船!所以我们要用5+1=6(条)

2、运菠萝

师:划船划累了,你口渴了吗?王叔叔为我们预备了菠萝,谁能读一下?

生读题。

生自由列算式!

同学展示:27÷8=3(次)……3(箱)3+1=4(次)

师:为什么要加1?生:由于剩下的3箱还得单独再运一次。

师小结:像这种处理余数时,给商加1,我们称为进一法。

3、买面包

师:同学们,王叔叔还给我们预备了肉松面包。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面包3元一个。

师:出示问题。我拿10元钱最多能买几个?请你列出算式并说说理由

生:10÷3=3(个)……1(元)由于剩下的1元买不了一个面包

师:像这样余数对商没有影响,径直去掉了,我们称为去尾法。

4、对比总结

划船和买面包这两种状况对余数的处理相同吗?为什么?

生:由于划船的余下的2人也得去,而余下的1元却买不了一个面包

师小结:也就是这两个是不同的实际问题,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处理余数。

三、巩固练习

1、判断(说明理由)

李阿姨缝制上衣,每件上衣钉7个扣子,38个扣子可以钉几件上衣?

38÷7=5(件)……3(个)

5+1=6(件)

答:38个扣子可以钉6件上衣。()

2、下面各题是选“去尾法”还是“进一法”

(1)做一张床单需要2米布,7米布最多做几张床单?()

(2)50个奶油蛋糕,每8个装一盒,至少要用多少个盒子?()

3、旋转木马8元玩一次,50元能玩几次?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生1:我知道了对余数的处理有“进一法”和“去尾法”

生2:我知道了处理余数时要考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

有余数的除法

解决问题

22÷4=5(条)……2(人)

5+1=6(条)

答:至少要租6条船。

北师大版三班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实例和详细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掌控镜子内外图形对称、左右错位的规律,能利用镜子查找对称轴〔特别是不能对折的物体〕。

2。技能目标:引导同学观测、探究、发觉、沟通,经受探究镜面对称现象特征的过程,使同学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说明生活,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技能。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使每个同学都能在活动中体验胜利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探究镜面对称的一些特征。

教学难点:

感知镜面对称现象,进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学预备:

课件,镜子。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觉井边有一轮圆月,猴子以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声叫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问题:“这是什么缘由?”〔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在生活中,你们好有没有发觉类似的现象?”〔照镜子时,涌现的现象;光滑的地板也会涌现倒影等。〕

2。揭示课题。

〔1〕总结,说明以上几种现象的特征。

〔2〕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组织活动

1。老师示范。

〔1〕在黑板上贴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让全班同学观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3〕让同学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觉?〔看到“王”字,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图形的对称图形。〕

〔4〕让同学试一试。

2。试一试。

第〔1〕题:让同学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在书上画出对称图形。说一说,这条虚线在对称图形中称什么?

第〔2〕题

〔1〕镜子中的小女孩是举起了左手,小女孩其实举起的是哪只手?

〔2〕从镜子你能知道现在是几点吗?

〔3〕小组争论:你发觉了镜子中有什么数学学问?到底小女孩照镜子时是几时?

〔4〕小组代表汇报小组争论的成果。

3。小游戏

模拟照镜子的游戏。

师:假设苏老师站在镜子前,谁来做镜子中的苏老师呢?

〔师生表演。〕

采访镜子中的人:你为什么能做得这么精确?

〔同桌相互做游戏,请一组同学全班展示。〕

三、归纳小结,提升认识

师:今日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的心情怎样?

〔评析引导同学学会反思,培育同学的总结归纳技能,关注同学情感。〕

北师大版三班级数学下册教案5

第一单元(单元主题)除法

1.观测情境图,你发觉了哪些数学信息?

分橘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小组合作沟通,全班展示汇报。

判断:被除数个位是0,商的个位肯定是0。

一、巩固练习

二、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共享一下吧!

三、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教材练一练第1题、第2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四、板书设计

猴子的苦恼〔被除数中有0〕

0÷3=00÷10=00除以任何非0数都得0

五、课后反思:

节省(被除数中没有0)〔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探究用竖式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计算方法。

2.能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

3.能用估算、重算或乘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逐步培育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

教学方法

谈话法、争论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预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竖式算一算

306÷3=840÷6=

二、导学新课

1.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鼓舞同学找到情景中的数学信息并完整表达

3个班卖废纸和矿泉水瓶,一共收入912元。

数学问题:平均每个班卖了多少元?

(1)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912÷3=

(2)口算:900÷3=30012÷3=4300+4=304

(3)你能用竖式来计算吗?

同学独立完成,小组沟通,全班展示。

争论:除到十位不够商1时怎么办?

口算说明:先分900元,余下12元,不够30元每个班分不到10元,在十位上要商0。

除法本身:用除数十位上的1除以3,不够商1,需要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用12再除以3,结果等于4,所以十位上要商0。

(4)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2.学校用买废品的钱买了522支笔,送给手拉手的乡村学校4个班的小伙伴,平均每个班多少支铅笔,还剩几只?

522÷4=

同学独立列竖式计算。组织同学沟通。

522支笔分给4个班,平均每个班分到130支,还剩2支,不够每个班再分1支,所以各位商0,余数是2。

即:用被除数个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要商0,余数是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圈一圈,算一算。

同学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教材“练一练”的2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节省〔被除数中没有0〕

北师大版三班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班级数学课本23-24页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测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会直观判断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同学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育同学的观测技能和想象技能。

3、情感立场与价值观:在同学的学习活动中,让同学学会观赏数学之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

教学预备:

课件、一些轴对称图形图片、纸和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激发新奇心。

花园里有只可爱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一天她遇见了小蜻蜓,对小蜻蜓说:我们是一家人。小蜻蜓就古怪了,我是小蜻蜓,你是蝴蝶,怎么是一家人了。蝴蝶笑了笑说,在大自然里还有许多物体和我们是一家呢。

二、观赏图片,建立表象。

1、这不,你瞧。蝴蝶找来了什么?

课件出示:蝴蝶、枫树叶、七星瓢虫、蜻蜓、脸谱、交通标识、数字8、飞机、天平、一些字母等。这些图形美丽吗?同学观赏各种对称图形。

2、引导观测图形,沟通汇报

刚才同学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许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觉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觉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你发觉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1:我发觉他们都很美。

生2:左右一样。上下?

生3:我发觉它们是对称的。

师:你是怎么理解对称的?

生3:对称就是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3、教学板书对称

〔1〕课题导入

师:是啊,刚才我们看到的其实是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现象。今日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讨论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2〕结合剪纸作品,抽象概念

师:谁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剪出一个葫芦吗?

同学自己操作创作。〔先把纸对折后再剪〕

北师大版三班级数学下册教案7

学习目标:

1.掌控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解决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小数的加减法〔进位或退位〕。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列竖式计算

386+241=684-189=48.2+10.4=19.8-16.2=

二、自主学习新知

1.妈妈想买一桶油和一袋米,一共要花多少钱?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情境图的条件提出相类似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课本p8的试一试。

二、合作沟通

小数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先要把〔〕对齐。然后根据整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最末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

三、自我检测

1.基础达标

径直写得数

2.4+1.7=3.8+2.9=5.6-4.2=

11.6+5.5=9-5.1=10.9-8.2=

7.7+3.4=7.4+1.6=7.4-2.1=

2.巩固提高题

数学门诊

7.814.5

+5.4-1.3

________________

12.21.5

一副乒乓球拍25.5元,一个羽毛球拍18.4元,一个篮球62.3元,一个排球54.6元。

a〕李老师想买一副乒乓球拍和一副羽毛球拍,一共要用多少元?

b〕李老师用100元买一个篮球和一个排球,钱够吗?

三、拓展训练

作文书:12.5元计算机:24.3元台灯:43.7元

王叔叔想买其中的任意两种物品,他至少要带多少元?台灯比计算机贵多少元?

北师大版三班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材分析:

“旅游中的数学”实践活动是由三部分组成的系列活动。在“租车”的活动中,通过解决40人如何安排车辆的问题,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用餐”活动中,通过搭配快餐,让同学懂得合理选择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计算用餐的费用,复习、应用小数的加减法。在旅游计划中,通过让同学了解旅游的路径、景点、费用等活动,提高他们收集与处理数据的技能。

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之前,教材已有类似内容分别编排在其他各册中,同学已有初步的活动经受、体验。加之我班同学经济条件有限,外出旅游的机会少,要体会旅游中的情境稍有困难。但学校处在旅游之地,离旅游景地较近,对旅游有所了解,因此,我在创设情境时,选择了带领同学们去模拟旅游。将租车、买门票、参观、用餐有机结合起来。让同学在活动中体会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进展数学思维的技能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同学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旅游生活中的简约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在解决如何合理“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受观测、思索,运算等数学练习过程,进展实践技能与创新技能。

3、情感立场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同时使同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感受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教学难点:

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爱旅游吗?你们都去过那些漂亮的地方?谁来告知老师。〔指名同学回答〕

2、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临潼也是一座旅游名城,闻名的旅游景点有华清池、骊山、鸿门宴遗址、西安事变蜡像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你们最想去哪旅游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兵马俑博物馆旅游,去探究旅游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旅游中的数学〕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唤起同学对以前旅游美妙经受的回忆,为后面旅游活动作铺垫;接着利用临潼丰富的旅游资源,,创设去临潼兵马俑博物馆参观的情境,使同学自主参加到模拟旅游的活动中。创设这样的旅游情境,有利于引发同学剧烈地学习爱好,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租车

1、师:那么,我们要想去旅游,该怎么去呢?〔乘车〕让我们一起去租车吧!请大家看,从屏幕中你发觉了哪些信息呢?〔课件出示情境信息〕

〔1〕共有40人去参观。

〔2〕有两种型号的车可以租:大车限乘18人,每辆160元;小车限乘12人,每辆120元。

2、提出问题:我们怎样租车呢?

〔1〕同桌争论租车方法,指名口答。

①可以租大车。大车坐的人多。②可以租小车,小车花的钱少。

③我觉得两种车都可以租……

3、老师总结:同学们的想法很好,我们租车时不仅考虑怎样租车比较省钱,还要考虑让车的座位尽量坐满,假如不可能坐满,空位需要尽可能少。

北师大版三班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培育同学的估量和解决与千克、克有关的实际问题的技能。

3、在掂一掂、猜一猜中援助同学建立千克、克的质量概念。

4、培育同学与人友好合作的学习立场。

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估量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昨天上超市买了一些大小差不多的苹果。估量一下: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同学任意估量的结果可能是杂乱、盲目的,在此冲突的基础上,老师提问:怎样估量才能尽量使结果精确一些呢?

二、合作沟通,解读探究

1、同学分四人小组争论:怎样估量才能尽可能使结果更精确一些?

同学的估量方法可能看有:拿出一个苹果称一称,再依据这个苹果的`质量去进行推算;先称好了1千克重的物品,用手掂一掂,再去掂苹果,看几个苹果的质量掂起来和前面的感觉相像;径直用秤称等。

2、全班沟通。

3、老师依据同学提出的估量方法带领同学进行验证。

问题:从录像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同学再次用弹簧秤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哪样的物品的质量重1千克。

2、第2题。先让同学拿出一枝铅笔估一估,再用天平称一称。

四、反思,拓展升华

1、:说一说估量一样物品的质量要使结果尽量精确需要留意什么?

2、想一想,同学回答并说明理由。

后记:进行两袋食盐重量的测量,1千克与1000克相等,从而推出1千克=1000克,2千克=0克,练习时同学能够娴熟地进行换算。

北师大版三班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内容:

试验教材(北师大版)三班级数学下册P69-70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问题情境,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须要性,学会计算简约数据的平均数。

2.能读懂简约的统计图,并能依据统计图解决一些简约的实际问题。

3.进展统计观念,加强与他人沟通的意识和技能。

重难点、关键:

重点:读懂统计图,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约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难点: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关键:让同学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认识平均数,并能运用已学统计知识和平均数来解决简约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读统计图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投篮竞赛吗?你们懂得一些投篮竞赛规章吧?

师简要说明一些投篮规章。

师:三〔1〕班同学分成四小组进行两场投篮竞赛,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啊?

师:第一场竞赛,预备,开始!同学们把竞赛结果制成了统计图,请看!通过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同学发言,师正确评价同学的发言。

接着展示第二场竞赛结果的统计表。师:这是第二场竞赛的状况,谁能依据统计表帮老师把这场竞赛的统计图完成呢?

然后全体进行评价。

〔二〕活动二:奖牌给哪组

师:两组竞赛状况已经出来,下面让我们来评一评这两块奖牌分别该给哪个组?〔师出示奖牌,同时展示课题:比一比〕

师:我想请大家来做裁判,你们愿意接受吗?

师:同学们可以从中任选一场来评,评的时候要认真观测,发挥小组合作优势,看谁的方法好,理由充分,我们要给优秀裁判组发奖牌,各小组加油哟!〔同时出示小奖牌〕

小组合作,老师巡察并参加活动,然后反馈看法,适时发优秀裁判奖牌。

师小结:第一场竞赛两组人数相同,第一组总数20个,第二组总数19个,所以奖牌应给第一组。

问:第二场竞赛中,第三组总数25个,第四组总数24个,但人数不相同,奖牌应给哪组呢?

师:在人数不相等的状况下,光看总数不公正,应比小组里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即平均数。〔板书:平均数〕你们有什么好方法算出每组的平均数吗?

激起同学再次进行争论。

小组汇报:①移多补少

②计算平均数:第三组〔5+8+4+2+6〕5=5〔个〕

〔板书〕第四组〔6+5+6+7〕4=6〔个〕

师生小结第二场竞赛的奖牌应给第四组。

师:刚才大家在积极思索第二场竞赛的奖牌应给哪组,最末是谁帮我们解决了难题?

生:平均数。

师:你们觉得平均数怎么样啊?

师生小结:像第一场竞赛人数相等,我们可以求总数,也可以求平均数;但第二场竞赛人数不相等,就肯定要用平均数才能解决问题,这里求平均数就是用总数除以人数。同学们的裁判任务完成得真不错,我代表三〔1〕班同学感谢大家!

〔三〕活动三:试一试

师:最近小熊开了一个冷饮店,本月前三周卖出冰糕状况见统计图。〔展示统计图〕小熊现在有个难题,本周该进多少冰糕呢?你们能不能帮小熊解决这个难题?

组织同学独立思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学反馈看法,师生共同评价,看法合理都要给与鼓舞。

〔四〕活动四:说一说

师:生活中,有许多有关平均数的信息,比如,我了解到我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4厘米,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吗?

部分同学汇报身高,师适时强调同学们要加强熬炼,使自己的身体更健康。

师: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或用到过有关平均数的信息?说说看。

指名汇报,师实时进行表扬,并鼓舞同学平常要积极思索,擅长积累数学知识。

〔五〕实践活动

调查小组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

北师大版三班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教学内容:

本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班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中吃西瓜一课,主要内容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材P60-61〕。

教学目标:

1、经受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并掌控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解决一些简约的实际问题。

3、通过画、涂、拼等活动,体会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

4、体验数学活动充斥制造与探究,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

掌控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援助同学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靠,让同学自己去发觉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把1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分西瓜的故事,想听吗?一对好姐弟,他俩既活泼又可爱,又乖巧懂事,常常帮妈妈做事情,一天两个好孩子又在帮妈妈打扫卫生了,不一会儿就累的满头大汗,妈妈说:孩子们歇会儿吧,妈妈给你们切西瓜。我们一起来看看切西瓜的过程吧,假如把这个圆看成一个西瓜,熊妈妈把这个西瓜平均切成了8份,姐弟俩兴奋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弟弟就吃了其中的2块,姐姐吃了其中1块,那小伙伴你们知道他们分别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课件:一个西瓜被分成了8块,弟弟吃了两块,从圆中分出两个西瓜到弟弟的头像,再分出一个西瓜到姐姐的头像上。

师:这里的2/8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分数的?

〔2/8表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两份,就用2/8来表示〕最好不说取

〔1/8表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就用1/8来表示〕

师:那依据刚才的画面内容,你能提出哪些与分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呢?

〔剩下的西瓜是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姐姐和弟弟一共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姐姐和弟弟谁吃的多?多多少?〕用纸蒙住,同学说一个,取一个。

北师大版三班级数学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复习有关简约的路径图,进一步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和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培育同学的观测技能和解题技能。

教学重点

掌控有关简约的路径图,会辨别运动方式,并能依据要求画出相关图形。

教学难点

画出轴对称图形和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方位图。

1、复习。

〔1〕简约地让同学回顾一下有关方位的知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然后让同学说一说在教室里同学间的相互之间的位置状况。

2、书本上第87页的练习。

〔1〕教材示范:邮局在〔华光路〕和〔柳泉路〕的交叉路口的〔西南〕角。

让同学理解是填路名和方位。

〔2〕问题1:育英学校在电影院的〔〕方向。

引导同学找到育英学校和电影院,然后依据它们的位置来判断。

同学独立完成后集体沟通。

〔3〕问题2:公园在〔〕和〔〕的交叉路口的〔〕角。

同样引导同学先找到公园,再找到与公园相邻的两条路,再判断其方位。

〔4〕问题3:张丽去上学,她可能沿着〔〕向〔〕走,到华光路再向〔〕走,在公路的〔〕侧就是育英学校。

让同学找到张丽家和学校,然后依据张丽所走的路径来完成此题。

〔5〕问题4:张丽上学还可以走哪条路径?

同学之间说一说后集体沟通。

二、运动。

1、回顾。让同学回忆一下,像哪些物体的运动我们认为是平移,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2、书本上第87页的练习。

逐一出示四幅图,让同学说一说分别是哪种运动方式?

思索后举手发表。

三、在方格纸上画图。

1、出示几幅图,让同学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假如是请你们画出对称轴。

2、在方格纸上出示几幅比较简约的图形,让同学依据对称轴画出另一半图形,并说一说是什么图形。

3、出示书本上第88页第13题的第1小题。

让同学独立画出轴对称图形。

这幅图形相对来说难度比较大,假如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同桌相互沟通一下,也可以借用镜子来完成。

4、平移图形。出示三幅图形,让同学依据要求进行平移,在平移前让同学说一说在平移的过程要留意的问题。独立完成后,集体沟通。

5、完成书本上第2小题。

将小船向下平移5格。

北师大版三班级数学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详细情境,进一步掌控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约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及与他人沟通各自算法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丰富的情感体验,感知数学的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堂实录】

同学们看过电影吗?喜爱看吗?今日,老师就带大家去电影院看一看。

〔一〕创设情境

师:仔细观测,说一说你从中发觉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知道要组织500人去看电影;还知道电影院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

师: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500人看电影,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生2: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棒!请大家解决第一个问题,并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组内的小伙伴听。

〔老师巡察并参加到小组争论中去。〕

〔二〕引导探究

1.估一估

师:电影院的座位够吗?你们是怎样估算的?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

〔1〕同学先独立思索,再在小组内沟通各自的估算方法。

〔2〕同学组内争论时,老师参加到小组中,倾听同学的不同见解,对同学的各种策略做到心中有数,再组织同学汇报,全班沟通。

生1:20×25=500。假如是20排,每排25个座位,能坐500人;那么有21排,每排26个座位,能坐的人数大于500,所以够。

生2:20×26=520。假如20排,每排26个座位,能坐520人,520大于500,所以够。

生3:21×25=525。由于20排,每排25个座位,就能坐500人,再加上一排25人是525人,525大于500,所以够。

师:通过沟通,我们又学到了很多估算的方法。现在,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2.算一算

师: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请同学们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1〕同学自主探究,独立解决。

〔2〕组内沟通。把自己的算法说给组内的小伙伴听。

〔3〕小组长汇报,老师讲评。

师小结:请大家观测以上几种算法,掌控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特别是用竖式计算时,同学们要留意进位的算法。

3.趣味练习

师:我为同学们预备了几道题,想看一看大家的计算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技能是不是又有新的提高。

〔1〕试一试

24×285×3635×43

〔同学独立完成,集体讲评,老师重点指出:5×36除了用口算方法以外,还可以交换乘数的位置后用竖式计算。〕

〔2〕抢算〔老师读算式,同学抢答。〕

6×3016×7030×127×90

60×725×6035×2050×12

〔3〕师:我们国家的部分地区正面临着严峻的缺水问题,最近北京市用水管理部门明确指出规范市民的用水制度,目的就是为了节省用水。那么,大家想一想,要节省每一滴水,我们学校生应当怎样做?

生1:洗完手马上把水龙头关掉。

生2:看到有糜费水的现象实时劝阻,并讲明缘由。

〔4〕算一算

38×1232×1661×3438×25

56×2437×1842×2818×23

师:用你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A.同学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然后小组长组织在组内核对,并作好记录。

B.小组长汇报组员的完成状况。

C.老师巡察并指导个别同学,针对共性问题,组织集体讲评。

北师大版三班级数学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和直观操作,通过多个物体组成一个整体,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约的分数,强调“平均分”在分数认识中的作用,感受分子、分母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强调“平均分”在分数认识中的作用,感受分子、分母的含义。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一、创设“分”的情境,把整体分开。

1、把附页2中的图7涂上不同的颜色,说一说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2、将小正方形剪开,说一说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占完全的几分之几。

二、把几个物体看做整体。

二、老师这有一盒乒乓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