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11/6罗迦·费·因格谈创造性思维2022/11/2罗迦·费·因格谈创造性思维1
1908年的一天,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池田菊苗教授和一家人围坐在桌旁,正津津有味地吃晚饭。吃着吃着,池田菊苗突然停住了。他的目光落在黄瓜汤上:汤的味道格外鲜美,这是什么原因呢?他问妻子,妻子也说不清楚。池田菊苗用汤匙在汤里搅了几下,发现这碗汤与往日的不同之处在于里面多放了一些海带。“这海带里面一定有奥妙!”池田菊苗自言自语。新课引入1908年的一天,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池田菊苗教授和一2
从那天起,他就仔细地研究起海带的化学成分来。经过半年的时间,他终于从海带中提取出一种叫谷氨酸钠的物质,将它放进菜肴里,能够使鲜味大大提高。池田菊苗把这种物质定名为“味精”。后来,他还发现了用小麦和脱脂大豆做原料提取味精的方法,使味精的生产在全世界迅速普及开来。
怎样才能像池田菊苗那样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呢?罗迦·费·因格的《谈创造性思维》将为我们作出明确的解答。新课引入从那天起,他就仔细地研究起海带的化学成分来。经过半年31、了解作者围绕创造性思维所阐述的内容,归纳、把握作者的观点。2、理清文阐述问题的思路,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3、联系学习和生活实践,培养独立思考与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围绕创造性思维所阐述的内容,归纳、把握作者的观点4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写作背景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5
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许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知识学得比较死,不善于活用,不会跳出圈外去思考问题。另外,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认为搞发明创造都是天才人物的事,与自己无缘,不相信自己也能发明创造,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背景链接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6汲取(jí)根深蒂固(dì)
锲而不舍(qiè)
孜孜不倦(zī)
渊博(yuān) 持之以恒(hénɡ)模式(mó)检查预习字音字形汲取(jí)根深蒂固(dì)检查预习字音字形7推敲: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锲而不舍:不断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镂刻。舍,停止。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一事无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用费力。检查预习词语释义推敲: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检查预习词语释义8(1)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以()为主要的表达方式。(2)议论文的分类:()和()。(3)议论的三要素:()、()、()。文体知识议论立论文驳论文论点论据论证(1)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9(4)()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文体知识分论点论点分论点(4)()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10(5)()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论据和()论据。()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论据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文体知识论据事实道理事实道理(5)()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11如果能做到这些,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坚信人人都有创造力它极客观地阐述了拥有创造力的必备要素。锲而不舍(qiè)孜孜不倦(zī)3、联系学习和生活实践,培养独立思考与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且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探求新思路,运用知识;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问题?()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5)()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4)()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引用心理学专家小组调查研究的结论,论证了拥有创造力和没有创造力的区别。结合课文谈谈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关键在哪里。“这海带里面一定有奥妙!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用费力。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3、泰国曼谷有一家新秀酒吧,为扩大酒店的知名度,营销策划人员在门口放置了一只巨型木制啤酒桶,桶上写着醒目的几个大字:“不许偷看”,由于人们的猎奇心理,凡路过行人无不止步“犯禁”。(6)()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文体知识论据如果能做到这些,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6)(12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问题?主要论述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整体把握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问题?主要论述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整体13作者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
作者以一个问题开头,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我们要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的观点。整体把握作者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作者以一个问题开头,14围绕“创造性思维”,作者提出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1)产生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2)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整体把握围绕“创造性思维”,作者提出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1)产生创15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整体把握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16一、提出问题(引论):()二、分析问题(本论):()三、解决问题(结论):()1-34-1213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第一层(4-8)论述创造性思维必备的条件。第二层(9-12)论述有无创造性思维的区别。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整体把握理清层次。一、提出问题(引论):()1-34-1213总结,17文章开头用图表来提出问题有什么作用?①运用图表、设问开头,直观而新颖。②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出要议论的话题。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继续阅读。合作探究文章开头用图表来提出问题有什么作用?①运用图表、设问开头,直18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是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阐明这一事理的?运用这一论证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这一道理。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又透彻,增强了说服力。合作探究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是用了怎样19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①渊博的知识。②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③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合作探究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①渊博的知识。合作探究20第7、8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举例论证,列举德国发明家古登堡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美国实业家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开始了游戏的革命的事例。通过这两个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或“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的观点。合作探究第7、8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举例论证21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为什么?
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从社会发展史上可以看出,伟人们的巨大的天才的创造,往往是从细小的想法开始的。如牛顿从苹果落地中感悟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从水蒸气把水壶的壶盖顶开想到了蒸汽机的发明等。一开始就有大想法的创造也有,但比较少见。小想法慢慢发展成大创造,这似乎是一条规律。合作探究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为什么?22第10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道理论证引用心理学专家小组调查研究的结论,论证了拥有创造力和没有创造力的区别。使论证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合作探究第10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道理论证合23()论据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池田菊苗用汤匙在汤里搅了几下,发现这碗汤与往日的不同之处在于里面多放了一些海带。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论据和()论据。引用心理学专家小组调查研究的结论,论证了拥有创造力和没有创造力的区别。接着引申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一开始就有大想法的创造也有,但比较少见。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继续阅读。推敲: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一开始就有大想法的创造也有,但比较少见。结合课文谈谈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关键在哪里。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③议论文语言特点:逻辑严密,多用设问。“区分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一、提出问题(引论):()创造性人才必备的条件如果能做到这些,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第11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举例论证。举了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的例子,论证了他们具有创造力的关键是“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从而说明认为自己不具有创造力的人,其实不是没有创造力,而是因为自我压制,埋没了自己的创造意识。使论证具体有说服力。合作探究()论据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24结合课文谈谈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关键在哪里。①保持好奇心。②探求新思路。③发展小灵感。合作探究结合课文谈谈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关键在哪里。①保持好奇心。25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
文章开篇先用四个图形提出一个问题,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接着引申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那么怎样寻求其他答案呢?课文提出“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论述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紧接着引申出问题:“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接下来论述并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只要具备几个关键性的要素,就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合作探究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文章开篇先26
本文从“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起,论述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点明了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最后指出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合作探究主旨本文从“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起,论述了创造性思维的重27找出文中的设问句,体会其表达作用。
开头:“你是怎么回答的呢?你若选择的是B……”“那么,D又怎么样呢?这是唯一……”第4段:“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第9段:“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合作探究表达效果: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后两例还起着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层次分明。找出文中的设问句,体会其表达作用。开头:“你是怎么回28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写作在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①提出论点,逐层论述的思路;②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运用;③议论文语言特点:逻辑严密,多用设问。合作探究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写作在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①提出29“区分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之一”表示区分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除了这一根据之外,还有别的根据,如果去掉,就显得太绝对,体现不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语言品析“区分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30“区分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中的“细小”一词能否去掉?
“细小”表明有创造力的人能在别人不留意的地方发现问题,及时捕捉到自己充满灵感的想法,以此为突破口,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最终将这种细小的想法变成现实。因此是不能去掉的。语言品析“区分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31作者认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并且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探求新思路,运用知识;还要锲而不舍地发展灵感。做到这些,每个人都会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你对这段话中的哪一个观点最感兴趣?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两个事例来证明它吗?拓展延伸作者认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32
我认为“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这个观点很正确。它极客观地阐述了拥有创造力的必备要素。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如达尔文从小关心小动物,对生物世界始终充满好奇,后来又远洋考察,不断积累知识,最后成为进化论的创始人。还有“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是凭借对水稻的好奇心和不断地实践积累,成功地改良水稻品种的。拓展延伸我认为“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这个观33
我觉得“还要锲而不舍地发展灵感”是能否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身边其实也有不少知识丰富的人,他们也懂得如何运用知识,但是他们中绝大多数没有显示出非凡的创造力。因为非凡的灵感并不能轻而易举地获得。但那些极富创造力的人,就能抓住一闪而过的灵感:比如鲁班发明锯子,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发明蒸汽机等,都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所闪现的灵感中得到启示的。拓展延伸我觉得“还要锲而不舍地发展灵感”是能否成为富有创造力34一些成语或俗语,如果换一种思维,就会有不同的说法。请你转换思维,说说下面成语或俗语的新解。(1)功到自然成:(2)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要想成功,单靠“功到”不够,还得具备其他一些条件,如良好的素质和天赋、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外部环境等。拓展延伸假如你走的不是正确之路,而是错误的路,又不接受别人的关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那岂不是越错越厉害?一些成语或俗语,如果换一种思维,就会有不同的说法。请你转换思35拓展延伸换个角度,看看你还有什么发现。拓展延伸换个角度,看看你还有什么发现。36
同学们,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进化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我们只有勇于和善于创造,才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而这个重任就落在了我们肩上。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培养更多的创造性思维,人人都争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课堂小结同学们,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37
谈创造性思维论点:事物的正确答案有很多个论证过程:确立创造性思维方式↓拥有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坚信人人都有创造力↓创造性人才必备的条件(层层深入)板书设计谈创造性思维板书设计381、下列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看着孩子们锲而不舍地玩着游戏,本想和孩子谈论事情的他,无可奈何地走出屋子。B.首册《慈善读本》进学校,顺应公众渴盼道德回归的民意诉求,对社会道德教育的引领作用不言而喻。C.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些原住民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他们瞧不起外来人。D.古人尚能“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不倦地学习,我们更应该刻苦学习,为迎接时代的挑战做好准备。A课堂检测1、下列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课堂检测392、下列诗句与本文表达的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课堂检测2、下列诗句与本文表达的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课堂403、泰国曼谷有一家新秀酒吧,为扩大酒店的知名度,营销策划人员在门口放置了一只巨型木制啤酒桶,桶上写着醒目的几个大字:“不许偷看”,由于人们的猎奇心理,凡路过行人无不止步“犯禁”。当透过木桶缝隙看过之后不禁捧腹大笑,原来桶内精心设计一款广告语:“我店啤酒与众不同,请品尝!”,随之一股清醇酒香扑鼻而来。虽然顾客对此有被捉弄的滑稽感,但终经不住诱惑而走进店堂。试分析这一广告的成功之处:课堂检测
这种新、奇、特的促销策略,创意十足,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可以有效诱导消费动机。3、泰国曼谷有一家新秀酒吧,为扩大酒店的知名度,营销策划人员41再见再见422022/11/6罗迦·费·因格谈创造性思维2022/11/2罗迦·费·因格谈创造性思维43
1908年的一天,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池田菊苗教授和一家人围坐在桌旁,正津津有味地吃晚饭。吃着吃着,池田菊苗突然停住了。他的目光落在黄瓜汤上:汤的味道格外鲜美,这是什么原因呢?他问妻子,妻子也说不清楚。池田菊苗用汤匙在汤里搅了几下,发现这碗汤与往日的不同之处在于里面多放了一些海带。“这海带里面一定有奥妙!”池田菊苗自言自语。新课引入1908年的一天,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池田菊苗教授和一44
从那天起,他就仔细地研究起海带的化学成分来。经过半年的时间,他终于从海带中提取出一种叫谷氨酸钠的物质,将它放进菜肴里,能够使鲜味大大提高。池田菊苗把这种物质定名为“味精”。后来,他还发现了用小麦和脱脂大豆做原料提取味精的方法,使味精的生产在全世界迅速普及开来。
怎样才能像池田菊苗那样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呢?罗迦·费·因格的《谈创造性思维》将为我们作出明确的解答。新课引入从那天起,他就仔细地研究起海带的化学成分来。经过半年451、了解作者围绕创造性思维所阐述的内容,归纳、把握作者的观点。2、理清文阐述问题的思路,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3、联系学习和生活实践,培养独立思考与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围绕创造性思维所阐述的内容,归纳、把握作者的观点46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写作背景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47
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许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知识学得比较死,不善于活用,不会跳出圈外去思考问题。另外,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认为搞发明创造都是天才人物的事,与自己无缘,不相信自己也能发明创造,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背景链接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48汲取(jí)根深蒂固(dì)
锲而不舍(qiè)
孜孜不倦(zī)
渊博(yuān) 持之以恒(hénɡ)模式(mó)检查预习字音字形汲取(jí)根深蒂固(dì)检查预习字音字形49推敲: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锲而不舍:不断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镂刻。舍,停止。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一事无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用费力。检查预习词语释义推敲: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检查预习词语释义50(1)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以()为主要的表达方式。(2)议论文的分类:()和()。(3)议论的三要素:()、()、()。文体知识议论立论文驳论文论点论据论证(1)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51(4)()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文体知识分论点论点分论点(4)()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52(5)()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论据和()论据。()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论据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文体知识论据事实道理事实道理(5)()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53如果能做到这些,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坚信人人都有创造力它极客观地阐述了拥有创造力的必备要素。锲而不舍(qiè)孜孜不倦(zī)3、联系学习和生活实践,培养独立思考与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且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探求新思路,运用知识;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问题?()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5)()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4)()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引用心理学专家小组调查研究的结论,论证了拥有创造力和没有创造力的区别。结合课文谈谈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关键在哪里。“这海带里面一定有奥妙!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用费力。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3、泰国曼谷有一家新秀酒吧,为扩大酒店的知名度,营销策划人员在门口放置了一只巨型木制啤酒桶,桶上写着醒目的几个大字:“不许偷看”,由于人们的猎奇心理,凡路过行人无不止步“犯禁”。(6)()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文体知识论据如果能做到这些,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6)(54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问题?主要论述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整体把握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问题?主要论述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整体55作者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
作者以一个问题开头,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我们要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的观点。整体把握作者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作者以一个问题开头,56围绕“创造性思维”,作者提出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1)产生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2)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整体把握围绕“创造性思维”,作者提出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1)产生创57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整体把握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58一、提出问题(引论):()二、分析问题(本论):()三、解决问题(结论):()1-34-1213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第一层(4-8)论述创造性思维必备的条件。第二层(9-12)论述有无创造性思维的区别。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整体把握理清层次。一、提出问题(引论):()1-34-1213总结,59文章开头用图表来提出问题有什么作用?①运用图表、设问开头,直观而新颖。②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出要议论的话题。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继续阅读。合作探究文章开头用图表来提出问题有什么作用?①运用图表、设问开头,直60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是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阐明这一事理的?运用这一论证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这一道理。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又透彻,增强了说服力。合作探究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是用了怎样61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①渊博的知识。②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③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合作探究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①渊博的知识。合作探究62第7、8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举例论证,列举德国发明家古登堡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美国实业家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开始了游戏的革命的事例。通过这两个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或“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的观点。合作探究第7、8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举例论证63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为什么?
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从社会发展史上可以看出,伟人们的巨大的天才的创造,往往是从细小的想法开始的。如牛顿从苹果落地中感悟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从水蒸气把水壶的壶盖顶开想到了蒸汽机的发明等。一开始就有大想法的创造也有,但比较少见。小想法慢慢发展成大创造,这似乎是一条规律。合作探究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为什么?64第10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道理论证引用心理学专家小组调查研究的结论,论证了拥有创造力和没有创造力的区别。使论证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合作探究第10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道理论证合65()论据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池田菊苗用汤匙在汤里搅了几下,发现这碗汤与往日的不同之处在于里面多放了一些海带。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论据和()论据。引用心理学专家小组调查研究的结论,论证了拥有创造力和没有创造力的区别。接着引申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一开始就有大想法的创造也有,但比较少见。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继续阅读。推敲: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一开始就有大想法的创造也有,但比较少见。结合课文谈谈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关键在哪里。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③议论文语言特点:逻辑严密,多用设问。“区分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一、提出问题(引论):()创造性人才必备的条件如果能做到这些,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第11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举例论证。举了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的例子,论证了他们具有创造力的关键是“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从而说明认为自己不具有创造力的人,其实不是没有创造力,而是因为自我压制,埋没了自己的创造意识。使论证具体有说服力。合作探究()论据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66结合课文谈谈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关键在哪里。①保持好奇心。②探求新思路。③发展小灵感。合作探究结合课文谈谈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关键在哪里。①保持好奇心。67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
文章开篇先用四个图形提出一个问题,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接着引申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那么怎样寻求其他答案呢?课文提出“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论述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紧接着引申出问题:“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接下来论述并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只要具备几个关键性的要素,就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合作探究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文章开篇先68
本文从“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起,论述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点明了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最后指出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合作探究主旨本文从“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起,论述了创造性思维的重69找出文中的设问句,体会其表达作用。
开头:“你是怎么回答的呢?你若选择的是B……”“那么,D又怎么样呢?这是唯一……”第4段:“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第9段:“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合作探究表达效果: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后两例还起着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层次分明。找出文中的设问句,体会其表达作用。开头:“你是怎么回70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写作在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①提出论点,逐层论述的思路;②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运用;③议论文语言特点:逻辑严密,多用设问。合作探究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写作在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①提出71“区分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之一”表示区分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除了这一根据之外,还有别的根据,如果去掉,就显得太绝对,体现不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语言品析“区分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72“区分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中的“细小”一词能否去掉?
“细小”表明有创造力的人能在别人不留意的地方发现问题,及时捕捉到自己充满灵感的想法,以此为突破口,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最终将这种细小的想法变成现实。因此是不能去掉的。语言品析“区分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73作者认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并且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探求新思路,运用知识;还要锲而不舍地发展灵感。做到这些,每个人都会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你对这段话中的哪一个观点最感兴趣?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两个事例来证明它吗?拓展延伸作者认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74
我认为“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这个观点很正确。它极客观地阐述了拥有创造力的必备要素。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如达尔文从小关心小动物,对生物世界始终充满好奇,后来又远洋考察,不断积累知识,最后成为进化论的创始人。还有“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是凭借对水稻的好奇心和不断地实践积累,成功地改良水稻品种的。拓展延伸我认为“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这个观75
我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