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的性质、任务及其课程设置_第1页
普通高中的性质、任务及其课程设置_第2页
普通高中的性质、任务及其课程设置_第3页
普通高中的性质、任务及其课程设置_第4页
普通高中的性质、任务及其课程设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中的性质、任务及其课程设置(一)普通高中的性质与任务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的基础教育,是高中教育阶段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普通高中教育承担着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任务,承担着国家高级专门人才成长的奠基任务。因此,普通高中教育既要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体现基础性,还要满足具有不同发展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体现拓展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批判精神和自主规划人生的意识与能力。(二)普通高中的课程目标(1)培养目标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培养目标完全一致,但有自己的具体内容: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大了解人类科学发展历史、最新发展成果及未来发展方向;大继承丰富的人类文化遣产,形成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宽厚的人文素养;大为更高一级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必要的学术基础。基本技能:大掌握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大了解从事学习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的一般规范;大形成从事社会生活和进行科学研究所需的各项技能。理解学习过程,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大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虚心的接纳精神和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批判性意识;大正确理解人、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形成多元平衡及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意识;大形成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大通过主动学习,了解蕴含在知识形态中的人类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大通过自主选择的学习生活,理解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大理解生活的意义、个人的价值及社会与个人间的关系;大通过知识学习和积极的社会实践,对是非、善恶、美丑等现象能独立地做出价值判断。总之,通过普通高中教育,应能使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理解学习过程、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建树,形成人生的规划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并为更高级的专业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2)改革目标大全面发掘课程的各种功能。使课程在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能力培养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等方面有所作为,使普通高中课程承担起培养具有创造性、批判能力、合作精神及健康向上、有社会责任感的成员的任务。大建构合理的课程结构。改变单一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结构,构建基于学习领域的、以基本课程和拓展课程为主要框架的、充分体现基础性和选择性的课程结构。大组织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现实生活密切相联的课程内容、增强课程内容的广泛适应性和强的理论迁移能力,为学生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生活和创造新文化奠定基础。1

大为教师和学生形成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供基础。加大选修课的比例、增设拓展课程,鼓励教师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形成高效的、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大改变校际课程资源相互封闭和校内课程资源刻板化使用而造成的资源相对闲置或缺乏的现状,充分挖掘校内课程资源,建立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学校与社会之间互动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网络。大建构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规范而又有弹性的课程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学分管理制度。大建立并完善与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评估制度和高校招生制度。(三)普通高中的课程结构基础课程学习领域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基本框架基础课程学习领域学习领域研究专题科目或模块(科目与模块应具有相同的地位,如果仅用科目来表示学习领域的下位构成的话,就无法说明学习领域不同于以单一的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模式)单元(由科目或模块下的具体内容组成,多以某个主题为单位)为什么要将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1、从课程结构来说,可以丰富课程形态,从单一的以学科为主的课程形态丰富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等多样形态并存的课程结构,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2、从课程内容而言,设置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既可以保证最具适应性和迁移力的基础知识成为普通高中课程的主体内容,又可使那些难以及时进入学科课程的最新内容,以拓展性课程的形式,及时进入学生的学习视野,从而达到更新、丰富课程内容的目的,加强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3、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的设置,既体现国家在现时代对普通高中生所需具备的基本素养的一般要求,又体现出对学生多样个性发展需求的满足。基础课程(学分配置仍来源于1月11日讨论结果)

学习领域最低学分科目最低学分语言与文学语文16外语14数学数学10技术技术10艺术艺术8音乐美术8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12人文与社会政治12历史6地理5科学物理5化学5生物6合计121学习与研究领域研究专题综合实践活动自然研究环境、能源、土地使用、人类疾病社会研究法律、重大事件、国际关系、新闻传播、技术与应用应用软件、家电维修、农业生态技术商业与经济证券与股票、营销、电子商务、艺术与仓1」作表演、编剧、音响(综合实践活动一一共12学分,从基础课程调整至拓展课程,作为拓展课程的必修部分之一,也作为拓展课程的一种必要的修习形态,当然,拓展课程的实施形态也可以是讲授、讲座或其他形式。因为,课程形态与课程内容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综合实践活动这种课程形态,必然要求与之相应的课程内容,它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与内容共存的。如果将综合实践活动放到拓展性课程中,则可将课程的修习形态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将综合实践活动这种课程修习形态与拓展课程的内容割裂开来,成为抽象的形式或内容。)关于学习领域:学习领域由功能价值相同或相近的科目或内容整合模块组成。不同学习领域的设置反映对学生基本素质不同方面的要求;学习领域的设置较之单纯以学科科目为主的课程设置而言,3更具综合性和选择性,为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及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提供了可能。在基础课程中,设定的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规定的最低学分,而最低学分的获得可由各科目或模块的最低学分来保证。学习领域中涉及到的相关科目或模块由国家制定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并规定相应的学分。每一科目或模块设计若干单元,单元的设计有不同的方式:(1)单元分为必修和选修,其组合方式有二:第一,必修和选修平行安排;第二,按必修十选修的顺序安排,例如,数学这一科目中,规定在必修”基础数学”的基础上,进行各项选修。(2)科目或模块内的单元不分必修和选修,只要求获得一定的学分即可。艺术、体育与健康、政治、综合实践活动等学习领域要求在每学期都必须获得一定的学分。其他学习领域只要求学生在三年内获得规定的最低学分即可。关于拓展课程:拓展课程与基础课程共同构成完整的普通高中课程。拓展课程致力于将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现时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以及学生的关注重点及时引入教学领域,以快捷灵活的方式弥补基础课程的稳定性所带来的对社会生活关注相对滞后的缺点,引导学生积极关注人类、社会、和科技的变化和发展,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与现时社会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生规划能力。拓展课程主要由地方和学校组织开发和实施。地方和学校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拓展课程,建立相应的课程管理与评价制度,确保课程的质量。每个学生必须修满规定的拓展课程的最低学分。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基本特点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设计,将国家对高中生的一般要求与学生个人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既体现基础性,又要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体现选择性和个性化;将国家对学生的一般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来体现,转变国家单向为学生规定发展方向的做法,使课程成为每位学生发展个性、走向自立的广阔平台,让学生在选择课程的过程中养成自主选择的意识,形成自主选择的能力,在选择课程的过程中学习规划人生。课程既要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服务、也要为社会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服务。*体现基础性和拓展性基础性和拓展性是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共同具有的两种属性,也是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对课程功能要求。基础课程的必修内容,重在养成一个普通高中生所应具有的基本素养,其选修内容则具有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学术水平、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价值;拓展课程这种形式,有利于加强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开阔学生的视野,而拓展课程的内容则是基础课程的具体化和现实化,是学生基本素养进一步提升不可缺少的阶梯。*突出多样化和选择性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多样化,是实现课程具有选择性的前提。只有多样化的课程才可能有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无论是基础课程还是拓展课程都应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内容,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四)实施学分制管理学分制是记录学生成长履历,规范学生学习过程,展示学生发展状况的一种课程及教学管理形式。为什么要实施学分制?大与课程设置的多样化相匹配,实现学生个体对多样化课程的选择权;大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及发展状况;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学有所获,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利用宝贵的学习时间,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大最大限度地提升学校在课程建设及课程管理方面的水平;大为高考招生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创造条件。学分配置原则:大根据各学习领域对学生基本素质发展的必要性来配置学分。大学分配置到每个单元(指基础课程的单元)或专题(指拓展课程的专题),并明确哪些是必修,哪些必选,哪些是任选。大每个科目或模块都必须明确所有学生都必须获得的最低学分,学生获得最低学分所需要的课时数应低于现行相应科目的课时数。大学习领域的最低学分应高于本领域内各科目或模块的最低学分之和。大学生毕业必须在三年的学习时间内修满规定的最低学分(=总学分的80%),其学分按8:2的比例分配到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中作为相应的最低学分(基础课程最低学分大于各领域的最低学分之和)。学分设置的标准要统一,如果按学年学分制(实际上是学期学分制)计算,在高一、高二的教学时间为35周(学期为17或18周),高三的第二学期只有8周(如果考虑到高考时间提前,为保证复习时间,教学时间可能还会减少,如有人提出高三第二学期的教学时间为6周),这样,学年学分设置的标准就难以等值。为保证统一,是否以授课时数为学分的基本计算单位(为便于计算可以17课时或18课时作为一个学分);同时适当考虑对高三第二学期的课程设置,以便学分制管理。按照目前的考虑,周课时数由目前的34增加到35,按6个学期计算,总学分应为210。如果学分设置标准统一,按照学时计算,则96个教学周,每周35学时,共3360学时,按35学时2学分计算,应为192个学分。一个学生高中毕业所需最低学分应是192X0.80=154学分。在154个学分中,应有80%来自基础课程,其学分应为154X0.80=123学分,其余的20%来自拓展课程,其学分约为154X0.20=31学分。一个高中生要具备基本素质所应达到的最低学分应为154X0.80=123学分,其中,在基础课程中应达到的最低学分为123X0.80=98,在拓展课程中应达到的最低学分为31X0.80=25学分(其中综合实践活动为12学分)。这样,要达到毕业学分的话,学生必须在基础课程中选修123-98=25学分,在拓展课程中选修31-25=6学分。这样的选修学分只是初步实现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在另一个层次上,一个优秀的高中生,如果充分利用每一天在校时间的话,还有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其选择学分为192-154=38学分。这38学分既可用于基础课程,也可用于拓展课程。而在最低学分与最高学分之间,一个学生共有192-98-25=69学分或38+25+6=69学分的选择空间,也就是说,在三年的时间里,学生有整整两个学期用于个人选择,具有不同取向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建议:基础课程各学习领域的最低学分降至98学分,开设更多可供选择的内容。四、课程的管理、实施与评价(一)基于新课程的学校管理体系的建立学校管理体制应从新课程的多样化及学生选择课程的角度出发,改造已有的管理体制。不仅要有科层制的层级管理体制,也要有扁平型的平面管理体制。在保留原有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学校管理体制的情况下,适当实行“非班级”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除原有的各教研室、行政办公室外,还需增设教导咨询办公室,建立对学生的顾问制度、指导员制度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制度等等。建议学校编写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选课的课程选择指导用书,并设置专人负责解答学生在选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二)基于新课程的教师与培训方案(三)新课程的推进策略(四)基于新课程的评价与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五)新高中课程的评价方案几个问题:的调适—关于与的调适“普职沟通”已经成为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政策,在课程设置上应当满足或说考虑普职沟通的可能,实际上也是实现普通高中多样化或选择性的需要。在1996年高中课程设置中,考虑了“实科”(即“实用技术科”),当时因为“侧重就业”的提法不十分切合实际,所以在2000年的计划中没有再提。从现在提出“普职沟通”策略的角度来看,应当说是有了一个新的背景或说可能。比如说,至少可以考虑普通高中的部分课程标准及教材可供职业高中选用,以提升学生的发展性需求。—关于课程结构从课程功能、课程形态、和修习方式三个不同的维度来考虑课程结构的设计,拟讨论以下问题:①从课程功能角度考虑,综合实践活动应当放在柘展性课程中目前的设计,将“综合实践活动”放在基础性课程中。从课程功能的角度来理解,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与特点,似应放在拓展性课程中。②从课程形态方面考虑,应设置综合课程学习模块在高三增设综合课程学习模块:如科学和历史与社会,对下与初中的综合课程衔接,对上考虑与高考的综合科目接轨。可采用选修方式,考虑2学分。③从修习方式上看,应明确限定选修或任意选修的内容新的方案提出了选择性很强的课程结构,有些学科(如物理)完全由学生来自主选择修习,有利于打破或淡化文理分科的问题。但从实际情况看,国家对合格高中生或高校在选拔人才时,总还是有一些具体的共同要求的,也就是说,还应当有一些必修的内容。即使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修习,至少有一部分学生(甚至是大部分学生,如将来报考理工类院校的学生)应当有共同修习的内容。建议采取限定选修的方式来提出要求。拓展性课程是否主要由地方和学校开发实施,是否主要采用任意选修的方式应当明确。④“模块设计”还是“分层次”课程对于学科课程中“模块”的选修可适当考虑选择范围大一些。如物理的模块,如果最低可只修5学分,在12个模块中只能选修2个模块左右,涉及的知识面可能有些过窄或太少。是否可考虑分为若干(如三个)层次(或模块组合),供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选修。⑤基础性课程与柘展性课程的比例调适。根据已有的意见,基础性课程占60%,综合实践活动占20%,拓展性课程占20%(其中10%可任意选修学科课程)。也就是6:2:2的比例。后两个比例过大。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拓展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的比例为30%,其中不再包括学科课程。如果划为25%,比例有些小(相当与1996年的课程计划:活动类课程9.9%,任意选修9%—15.5)。—关于部分课程的学分设置数学最低为10学分如果可以接受,语文最低学分是否可以减少到12。同时考虑结合表达与交流板块的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求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论文来同时获得语文的学分(如每学期1-2篇,增加1个语文学分;也可以通过绩点来反映)。这样一是会进一步增强选择性,二是可以加强工具性课程的实用性。——关于高考改革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体考虑。特别是高考的问题,作为中学教学无法忽视的“指挥棒”,应当预先予以考虑,否则会对课程改革造成不利的影响。高考改革可分为若干板块:外语可在任意年级考级,作为高考成绩;语文、数学可分为2-3个层次,以适应不同专业的需求;X应为多种形式(1,2,文综,理综,大综),以对应高校不同专业的要求和高中选择性的课程。附:①2000年课程设置表(兼与1996年比较)②1996年课程计划的课时比例2000年普通高中课程设置表(兼与96年比较)学科高一高二高二周课时累计授课总时数1996总时数思想政治必修2226192192192语文必修44412384384332-384外语必修44412384384297-349数学必修4481014280332-384332-384选修2-42-452-104信息技术必修2247070-140选修2270物理必修2.524.59.5158158-306158-306选修235148化学必修2248.5140140-271140-253选修1.534.5/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