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教案讲稿及习题_第1页
PICC置管教案讲稿及习题_第2页
PICC置管教案讲稿及习题_第3页
PICC置管教案讲稿及习题_第4页
PICC置管教案讲稿及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案及讲稿课程名称

内科护理年 学 级樊丽平 护师

授课专 护理本科(涉外、应本业 普本)教何海燕 职 护师授课方师教何海燕 职 护师授课方师唐丽 称 护师式罗艳 护师题目章节PICC置管病人的护理实验教材社

作者 刘雨版次教学1、了解PICC的定义,适应症,禁忌症,穿刺部位目2、掌握PICC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的要3、掌握PICC置管病人的护理及穿刺后并发症的防治求教学PICC难点教学1、PICC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重2、PICC点教学方法手段教研室意教学组长:教研室主任:年 月 日见一、定义

PICC置管教案及习题 辅助手时间分全称为peripheralinsterteacentralcentralcathet是一种采用套管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标有长度、能在X线下显的深静脉置管技术。二、PICC适应症①各类重症休克、脱水、失血、血容量不足和其他危重病人;讲解钟讲解钟2分讲解3分钟讲解3分钟讲解钟2分③静脉高营养疗法;④恶性肿瘤的化疗;(5)且静脉条件较差的病人(如:老年人、大面积烧伤及肿瘤病人。⑥使用强刺激性药物治疗的病人(如:多巴胺、甘露醇等;⑦早产儿(23~30周)或极低体重儿三、PICC禁忌症①穿刺部位静脉条件太差;②穿刺部位有感染、损伤或者放射治疗史③乳癌术后病人的患侧手臂;④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病人;⑤患有严重出血性疾病病人;⑥血管顺应性差病人。四、PICC穿刺的部位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是首选穿刺静脉,位于上臂内侧,它的特点是静脉较直,静脉瓣少。头静脉位于上臂外侧,其特点:前粗后细,且高低不平,在进入锁骨下静脉时近乎直角,当插管至该部位时,会感到明显障碍。五、PICC操作步骤(一)PICC术前准备1、检查病人,确认病人有置管的适应症。2PICC取得病人及家属的合作,并签署置管同意书。3、用物准备:德国贝朗公司的导管(包括可分裂穿刺套管、穿刺针、固定翼,无针密闭正压输液接(内有无菌小纱布511

示范讲解15分钟讲解5钟10钟示范讲解10分钟20钟讲解5钟提问讲解5分钟10×12cm3M(5ml~10ml无菌生理盐水、灭菌手套、砂袋或弹力绷带、软尺等。(二)PICC置管操作1、选择穿刺血管:首选贵腰静脉,次选正中静脉、头静脉。以保证穿刺的成功。2、测量插管长度:901/3儿、少儿位于上腔静脉中上段,约相当于胸骨右缘第二、三肋间最佳。同时测量上臂周径:于三角肌下缘处测量,便于置管后判断上臂有无肿胀情况发生。3、协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侧9045(因特殊原因不能平卧者可取半卧位穿刺颈外静脉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穿刺对侧。4、消毒穿刺部位上下直径为20-25cm,左右包括几乎整个上肢。5、扎止血带。6、打开PICC穿刺包,戴无菌手套,铺手术巾。7、利多卡因在穿刺点作局部麻醉,换注射器抽取无菌肝素盐水,取出穿刺针,接在该注射器上,取下护罩,轻轻旋转穿刺套管,排尽注射器和套管针内的空气。8、操作者一手绷紧穿刺处皮肤,一手持注射器以与皮肤呈15—30cm1cm处,将穿刺针芯拨出。9、取出带有护套的静脉导管,从黄色连接件上取上护罩并与套管针连接。10、一手固定套管针,一手轮流将护套中的导管推进,待导管置入到所需长度后(导管的总长度印于包装上,导管每5厘米有一条刻度,每10厘米注明长度,从黄色连接件上如遇导管置入受阻,可退回导管少许,轻微调整套管针再送管到所需长度.11、将黄色连接件分开从套管针上脱开。12、将套管针退出皮肤外,撕裂成两半取下。135ml14、擦净穿刺局部血迹,用无菌小纱布覆盖穿刺点,外用3M定。151Kg1-2(包扎穿刺处。16XB超下确定PICC(1/3段)六、穿刺注意事项:1因为静脉中层为平滑肌层,紧张和激动会使血管收缩,致送管困难。2、穿刺前应了解静脉走向及静脉的情况,如静脉弹性、显露性、有无疤痕、皮肤感染、静脉窦等,避免在静脉硬化及静脉窦处穿刺。3、血管内膜对异物特别敏感,穿刺时应尽量避免损伤血管内膜,在送导管不顺利时不可强行和反复送管(从肘窝到腋60)41-2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加压止血时间适当延长。5、要避免穿刺到动脉,穿刺时进针角度约为15~30度,1cm的血管,避免污染针眼和触及针尖损伤血管,然后退出针芯,送导管。6、严格无菌操作。7、因为中心静脉压低于大气压力,应注意预防空气进入导管,拨出引入导丝时立即折叠导管尾部,用注射器抽回血排空气。七、穿刺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1、渗血、血肿原因:①选择血管不当、穿刺不当;②有出血倾向及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剂的病人;③全身状况差的病人,血管及皮肤弹性极差,不能锁住导管,易造成液体外渗。预防:①穿刺前认真评估患者,了解其情况(出凝血时间,有无心脏病史、用药史等;②穿刺时见有回血后,保持针的位置不变,向前推进套管针或插管鞘,使之进入血管。左手按压套1cmPICC导10cm轻压穿刺点以减少出血。③穿刺结束后用沙袋压迫穿刺点1~2h,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延长压迫时间。④穿刺后24h内,避免置管侧肢体的剧烈活动。处理方法:①压迫止血,更换敷料,避免服用阿斯匹林等抗凝药。②可用无菌干棉签蘸取去甲肾上腺素按压针眼片刻。③渗血严重者可局部撒凝血凝酶,并局部加压包扎。④将云南白药粉末撒于出血处,用棉签均匀地抹开达到穿刺点周围0.5cm处,再用无菌小纱块覆盖,3M敷贴固定。2、空气栓塞:原因:拨出引导钢丝时未折叠导管尾部;未抽回血排空气就接上输液系统;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紫绀、有濒死感。直至少量流入注射器内。处理:迅速左侧卧位,吸氧.3、送入导管时遇到阻力:原因:选择的血管细小;血管的静脉瓣膜多;导管打结。预防:选择粗直,静脉瓣少的血管进行穿刺,尽量不在头静脉穿刺。浮到位。4心律失常:原因:导管尖端进入右心房,刺激了心脏起搏系统。常。预防:增加测量插管的准确性。处理:将导管退出约3-4cm,10min后仍不缓解按医嘱对症处理。八、PICC的术后护理1、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注意事项:1-2加压时间。②置管后2小时内限制置管侧肢体的屈伸活动以及用力活2424肢体肿胀发生。③输液过程中不能擅自关闭输液调速器或调节输液速度。④睡眠时避免压迫穿刺血管。⑤留置导管一侧的臂部,不可测血压或扎血压带。2、病情观察和穿刺部位护理:应严密观察病人体温和穿刺点情况,询问有无不适,加强巡视,防止输液接头脱落;输液瓶内液体输完时应及时更换,防止发生空气栓塞;穿刺24它还使局部皮肤形成一层棕色薄痂,起到掩盖入口处皮肤作用,对防止细菌沿导管旁窦进入血液有肯定作用)然后用无菌小纱布覆盖穿刺点,外用透明敷帖固定;无菌透明敷贴与传统的纱布相比有诸多优点,提倡使用透明敷贴覆盖穿刺口,对出汗较多的病人,先用一块无菌小纱布覆盖针眼再用透明敷贴可更好地预防感染;每次换药都应观察3、输液结束后导管的处理①PICC(5ml~10ml②封管:PICC接上肝素帽者,输液完毕需用50-100u/ml的肝5~10ml3ml用肝素盐水5~10m脉冲式推注冲管(而勿采用匀速冲管2ml③冲管:在输入高渗性、高刺激性药物及输血液制品前后,10—20ml集在管腔内的纤维组织引起的导管阻塞。冲管时要注意压力及速度,不可暴力冲管,否则易损坏导管,损伤血管内膜及瓣膜,造成疼痛、静脉炎或液体外渗。冲管最好选用10~20ml的一次性注射器(注射器越小推注时产生的压力越大。4、输液管道24小时更换1次,输血制品及高渗性药物要用专5、从PICC道,中断输液,用10ml10ml20s2ml20ml生理盐水冲管。6说十分重要,国外文献报道留置时间最长可达2年,国内报道为394d的主要并发症多发可一直用作静脉输液治疗,不必换管。7、拔管护理:当治疗结束或出现并发症应及时拔管。操作前向2~33M小时后揭去敷料。九、PICC穿刺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一PICC2.6%~9.7%1、原因:置管早期出现的静脉炎(置管后3~5天发生生。2、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3、处理:一旦发生静脉炎应及时抬高患肢,行热敷或用50%次,3TDP治疗仪(神灯)分次,2次日;根据具体情况,可同时应用阿司匹2~34、预防:①穿刺前应选择合适的血管和导管:尽可能选择贵要静脉穿刺;根据治疗需要尽量选择外径小的硅胶导管,避免应用聚乙烯类和硅橡胶导管。消毒剂可沿穿刺道侵入血管造成化学性静脉炎。中心静脉。④加强置管后的护理:置管后241细菌侵入血管,造成细菌性静脉炎。(二)导管堵塞是PICC置管后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可达21.3%,并且随置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1堵塞等。2或无法冲管。3、处理:塞部位在导管的体外段,解除扭曲打折后即可解除阻塞。一端接空针推溶栓剂后关闭(注意不要用太大压力推注③切忌用力推注冲管,以防止导管破裂或血栓脱落,引起脏器组织梗塞发生4、预防:1.2mm的导管,导管外径太小)易形成血栓;从导管抽血后要彻底冲管。②加强巡视,防止输液瓶走空,输液管关闭,致血液返流入导管。③尽量使用输液泵,防静脉压增高引起的血液返流。④输血、血浆、蛋白使导管堵塞的可能性增加,故输入前后应及时以20ml生理盐水冲管或尽量用另外通道输入。50~100U/ml7管并封管1次。⑦尽量选带定向阀的导管。(三)静脉血栓形成由于PICC或浅静脉。1、原因:①导管直径大小与血栓形成的关系密切,导管直径越大或血管越小,则血栓发生率越高。②深静脉狭窄。③置管时间越长,血栓发生率越高。④置管时损伤血管内膜。2、症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肢体肿胀、疼痛、浅静脉怒张、皮肤青紫,肿胀以上臂明显;浅静脉血栓表现为注射部位疼痛、发红,沿静脉走向有压痛性条索。3、预防:①尽可能选用外径小的导管。②尽可能选粗、直、弹性好的贵腰静脉。③置管时防止损伤血管内膜。4、处理:立即拨管,进行溶栓治疗。(四)导管移位:发生率在6-7%,一般异位至颈内静脉、腋静脉或右心房,其中以颈内静脉最常见。1、原因:主要与血管变异、病人体位不当或经头静脉穿刺有关。2、预防:当置管到达肩部时,属患者头转向穿刺侧手臂,下颌靠近肩部,以便导管顺利进入上腔静脉。3、处理:X线透视下,如导管异位距离较短,因导管柔软,有时可自行复位;如异位距离较长,可将导管拨出5-7cm,用5-10ml生理盐水冲管,此时细软的导管尖24X线检查,证实导管尖端位于拔管。(五5%-31%0.5cm脱出是指导管意外脱掉或移动,不能继续使用。1、原因:导管固定不当,活动过度,胸腔压力改变,意外情况等,其中固定不当是主要原因。2、预防:妥善固定,方法有胶带固定、缝合固定和固定锁,前两者最常用,固定锁最牢固。3、处理:密切观察导管功能,及时行X线检查,确定导管位置,不要重新插入外移导管,必要时重新置管。(六)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在0-7.1%。常见感染有三种:局部感染,隧道感染和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2cm2cm1、原因:病人皮肤不清洁;操作者无菌观念不强。2、预防:①置导时和置管后的各种操作应严格无菌操作;定时换敷料,每周更换肝素帽或无针密闭输液接1②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及皮肤消毒方法(直径在20cm以上;污染应及时更换。3、处理:①局部感染者,加强局部护理、换药和理疗,必要时口服抗生素;②隧道感染者应立即拨管,全身应用抗生素,加强局部处理;③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立即拨管,全身应用抗生素。(七)1、原因:①导管置入时间过长与血管壁粘附;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