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人民版新文化运动课件_第1页
必修三人民版新文化运动课件_第2页
必修三人民版新文化运动课件_第3页
必修三人民版新文化运动课件_第4页
必修三人民版新文化运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寻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历程

魏源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师夷长技以制夷陈独秀李大钊新的国家需要新的国民新的国民需要新的思想二新文化运动

课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概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912——1915年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出现了哪些有利于中国发展的重大事件?又出现了哪些不合时宜的现象?结合材料讨论。经济、阶级: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政治:1912年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思想: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政治: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破坏共和思想: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新文化运动的背景2.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中国依然是半殖半封社会。袁世凯复辟帝制,帝国主义继续侵略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必须探索救国道路。3.思想方面:启蒙思想传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1.经济方面: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根本原因重要原因直接原因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一)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时间兴起标志核心(两面旗帜)主要代表人物主要阵地(思想阵地活动基地)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二)概况(阅读课本P53-54,完成下表)新文化运动兴起时间兴起标志核心(两面旗帜)主要代表人物主要阵地(思想阵地活动基地)一九一五年民主科学《青年杂志》的创办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新青年》北京大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二)概况对青年提出六点要求一、自由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隐退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这六点希望包含了民主、科学、开放、革新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北京大学始建于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称京师大学堂。但旧时的北大实质上是一处官僚养成所,由于学生多为京官子弟,毕业后也是当官,因此教员称学生为“老爷”;学生称教员为“大人”。教员们不从事研究,只为养家糊口;学生们更无心学习。教员:“老爷们请起立!老爷们请向左转!老爷们请向右转!老爷们请向后转!”众生:(懒懒散散地做动作)教员:“老爷们好!”众生:(齐声)“大人好!”教员:“老爷们辛苦了!”众生:(齐声)“升官发财!”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当时被称为“官僚养习所”的北大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谁起了重要作用?为改革北大他提出了怎样的办学方针?在旧思想、旧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北大,提出这一方针的实质目的是什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实质是允许各种科学思想自由发展,让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旧思想的阵地。

皇恩雨露深

帝德乾坤大辛亥革命后某百姓门前的对联20世纪初期中国的国民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拿什么来拯救?科学Science民主Democracy(德先生)(赛先生)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思考:古代妇女受哪些封建旧道德的束缚?为此,请你献计献策,为新文化运动拟订战斗口号?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打倒“孔家店”——吴虞资产阶级的道德,即提倡人权、自由、平等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李大钊鲁迅小说《狂人日记》凡事总需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地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吃人的人,什么事做不出;他会吃我,也会吃你,一伙里面,也会自吃…………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胡适《有没有那么一个人?》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种在校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能忘。但愿花开早,能将宿愿偿。满庭花簇簇,开得许多香。《兰花草》“八不主义”《文学改良刍议》“一、须言之有物。二、不摹仿古人。三、须讲求文法。四、不作无病之呻吟。五、务去滥调套语。六、不用典。七、不讲对仗。八、不避俗文俗语。”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规定白话为“国语”,通令全国中小学采用白话课本。从那时开始,中国的儿童的启蒙教育不再是似懂非懂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而是他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最适合于他们的东西。白话文运动并不是文学革命的全部。李大钊在《什么是新文学》一文中说:“我的意思以为只是用白话作的文章,算不得新文学;只是介绍点新文学、新事实,叙述点新人物,罗列点新名词,也算不得新文学。”鲁迅也说,白话文学“倘若思想照旧,便仍然换牌不换货。”“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险。……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后期)社会主义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中共“一大”会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李大钊阶段

内容

代表作

作者前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陈独秀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狂人日记》鲁迅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改良刍议》胡适《文学革命论》陈独秀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敬告青年》《民彝与政治》李大钊后期(不作要求)小结:

现象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现象五: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现象三:《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的“良师益友”。毛泽东说看的谈的讨论的都是《新青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现象二:“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1919年的《新诗年选》摘录:《自觉的女子》

现象四:中国存亡,就在这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1919年五四运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节选)动摇传统礼教的正统地位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到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沉重打击专制主义和守旧势力三、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这个口号是否适用于今天?(1)“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但是,这个口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2)这个口号不适用于今天。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改造创新,与时俱进⑴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⑵对东、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性质

前期: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后期: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运动进步性: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2)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促使人们追求真理和进步,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3)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局限三、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实质:

民主、科学、爱国、求是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对中国社会的美好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导致了巨大的浪潮。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它对以西方先进思想为武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理性批判,但它不仅仅是反传统主义的运动,更重要的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它以民主、科学相号召,力图重建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标榜新道德,力图建立新的伦理和价值判断模式;它提倡新文学,力图改造反映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方式。新文化是对千百年来形成的旧文化的扬弃和超越,它体现了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近代人文主义精神。作为民主科学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新文化运动后来宣传的社会主义思想,终于在中国化之后,引领中国人民走上独立、自由和富强之路。

总结: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历程器物制度思想

魏源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师夷长技以制夷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陈独秀李大钊1.(2010·广东文综16)“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2.(2010·江苏单科8)“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DB感悟高考学以致用3.(2012福建卷17)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A自强与求富

B进化与革新

C改良与革命

D民主与科学感悟高考学以致用(2012广东文综39)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预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自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意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韧进者承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科学”,呼吁“从事科学,讲求之艺”民国初年,学姐还将science音译为“塞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D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2分)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2分)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3分)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2分)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3分)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2分(08广东)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1823年,第一个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在其出版的首部文英语语法书——《英国文语凡例传》里,就已将汉语中没有字与“She”相对应的困境凹显出来。——黄兴涛《“她”字的故事》(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她”字最迟发明于哪一年?是谁发明的?为什么要发明这个字?(3分)1918年.(1分)刘半农。(1分)因为英文当中有“She”字,而中文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字。(1分)【材料二】中国第三人称代名词没有性的分别,狠(同“很”)觉不便。(刘)半农想造一个“她”字,和“他”字并用,这原是极好。

——周作人《改革》(《新青年》1918年)感悟高考学以致用【材料四】五四以后,“他”、“她”、“牠”三字体现了中国文字在文法上更进一步接近严密的努力。而人旁女旁原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意思,“她”字的造出,也谈不上“有辱女性”。

——柳《拒用“她”字》(《读书生活》1935年)【材料五】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陈寅恪《致沈廉士》【材料三】本刊对于女性第三称的代名词,用“伊”字,而拒绝用“她”字,因为女性第三身用“她”,男性第三身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