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_第1页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_第2页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_第3页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_第4页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文阅读——

文化传承与理解第二部分专题十古代诗歌鉴赏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古代诗文阅读第二部分专题十古代诗歌鉴赏第5讲古代诗歌的栏目导航题型一品味关键词(炼字)题型二赏析诗眼题型三赏析关键句(炼句)题型四鉴赏语言风格(特色)随堂巩固栏目导航题型一品味关键词(炼字)题型一品味关键词(炼字)题型解读设问方式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在单篇作品中,作者反复锤炼的某一个字,往往是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体现作者独具匠心的字。因此,一首诗词也往往会因一字而境界全出。古诗词炼字主要是锤炼动词、形容词和虚词。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虚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1.已明确关键词(1)(2017·山东卷)“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2)(2016·天津卷)“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3)(2015·山东卷)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2015·湖北卷)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2.未明确关键词(1)诗中某句(联)中最精彩的是哪个字?请找出来加以赏析。(2)诗中哪个字最为精彩传神?请找出来加以赏析。题型一品味关键词(炼字)题型解读设问方式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链接教材][链接教材]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做简要分析。[解题指导]

(1)精准审题:该题考查诗歌的炼字,即赏析某字的妙处。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如“斗”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2)解题思路:解答该题首先读懂该句诗写的内容,细细揣摩该字用来表现的对象是什么,该字能表现其什么特点,有什么效果。答题步骤:第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意境;第三、点出该字有无修辞,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四、点明效果。“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答案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步骤二:指出字面义这一步主要是解释词义,相当于翻译。步骤三:分析其效果(作用)从诗歌语言运用的目的来看,主要有以下5个角度:分析角度作用效果(1)从“描物”的角度分析看该字在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2)从“造境”的角度分析看该字在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3)从“写人”的角度分析看该字在凸现人物性格特征方面的作用(4)从“抒情”的角度分析看该字在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5)从“艺术”的角度分析分析该字技巧运用或感染读者的作用步骤二:指出字面义分析角度作用效果(1)从“描物”的角度分析赏析字词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把该字放到具体的诗句之中,并结合全诗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来分析该字的语法特点或表达技巧。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角度(一)动词动词是表现人(物)的动作的词语,分析时可从人(物)的动作特点的角度进行,同时,要注意挖掘动词的“语境义”。训练1.(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选自《全唐诗》)角度(一)动词“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答案“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炼字”。首先明确哪个字更好,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望”是指站在高处向远处看,照应了诗题,引出下面所望之物。“空”是指诗人内心之空,有种目空一切的意思。“空”字营造了一种空旷之境,是诗人超然心态的反映。“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角度(二)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现人(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所以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要注意其修饰的生动传神和语意双关,同时注意所用的修辞或形容词活用情况。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训练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注]①几度:几年。②翻:反而。③共传:一起举杯。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寒”“暗”二字客观地描写了与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孤灯照雨雨愈寒,湿竹环绕,烟云飘浮,显得更浓更暗;②“寒”“暗”二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刚重逢又要伤别,心境备感凄暗;③“寒”“暗”二字使情景交融,展现了一幅寒冷、湿暗、凄清的老友话别图,既渲染了诗人悲凉黯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

解析本题是炼字题(形容词),分两步作答:①描景象(翻译诗句);②点效果,明感情。“寒”“暗”,写出景象凄凉。诗人写此景正是借以渲染伤别的气氛。这两句是描写实景,又暗写了人的心情。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角度(三)副词副词是对动词和形容词进行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副词运用恰到好处,能体现动作的情态和人物心理的变化,也能表现物景某种状态的程度。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训练3.(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注]

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训练3.(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答案“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解析首先看看“常”与“偏”有没有特别的含义。这两个字比较平常,但平中见奇,“常”表现了诗人对“寒山”“斜阳”景色的习以为常,“偏”字则表现了诗人把新月明于落叶之时这种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其次,描述一下两字所在语句的大意:寒山常常被夕阳染上昏黄暗淡的颜色,而新月偏偏照亮疏林落叶。最后,要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从上面的分析看,这种情感大抵是怨恼和惆怅。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解析首先看看“常”与角度(四)数量词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用的数量词,虚指、泛指的多,实指的少;并且与数量词的使用相关联的是,这些数量词常常采用夸张、对比和比拟等修辞手法。夸张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运用夸张修辞,表现出了忧愁之深。对比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将杨贵妃的风度、多情、得到的宠爱都融入对比的数字中。比拟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运用拟人修辞,巧用数量词将冷清的画面写活了。角度(四)数量词夸张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白发三训练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别舍弟宗一[注]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注]

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柳宗元写诗送别。此时柳宗元已被贬为柳州刺史。训练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赏析本诗颔联中数量词运用的妙处。答案步骤一:“一身”“六千里”“万死”“十二年”是颔联中诗人所用的数量词。步骤二:“一身”指孤身一人,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状;“万死”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诗人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间、时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被贬距离遥远和时间之长。读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解析诗题要求鉴赏诗中数量词运用的妙处,诗中的数量词有“一身”“六千里”“万死”“十二年”等。这首诗所抒发的并不单纯是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这种感情集中体现在诗的颔联中。“一身”写出了诗人只身一人去国离乡被贬的困厄处境,“六千里”写出了去国离京的路程之远,“万死”写出了生存之艰难,“十二年”写出了时间之长。联系背景和情感理解,实际上在“一身”“六千里”“万死”“十二年”这些数量词里,已经包含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愤懑凄厉之情,只不过是意在言外,不露痕迹,让人“思而得之”罢了。最后还要体会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解析诗题要求鉴赏诗中数量词运用的妙处,诗中的数量词有“一身角度(五)叠词叠词具有强调作用,能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使感情更加绵密曲折,在形式上形成节奏感与韵律感,富有音乐美。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写词人内心空虚,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写处境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则极言心情之悲怆。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训练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杳杳寒山道寒山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是“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赏析这两句诗中叠词运用的艺术效果。答案“朝”“岁”是单个的名词,一经叠用,就表现出时间的悠长。这里写出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阳光,因而不知时序的变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往的感受,表达了他冷淡孤寂的心情,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然地融为一体。解析“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但有长短的区别。使用叠字的效果,大抵像使用对偶、排比一样,能获得整齐的形式美,增进感情的强度,增强了它的音乐美。作答时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来分析即可。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是“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赏题型二赏析诗眼题型解读设问方式“诗眼”是一首诗歌内容的凝聚点,常常是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词语,是全诗中最能点明诗歌主旨的词语。“诗眼”分为“句中眼”和“篇中眼”两类:“句中眼”指诗句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景物特点的关键词,“篇中眼”指最能表现诗歌意蕴、有统领全文作用的词语。高考对古代诗歌中的“诗眼”的考查主要有两个角度:1.找出诗歌中的诗眼;2.赏析诗眼的具体作用(比如在抒发情感、描写画面、刻画人物等方面所起的作用)。1.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某字,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2.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处。3.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贯穿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4.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某句中的某个字的妙用。5.全诗围绕某字(词)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题型二赏析诗眼题型解读设问方式“诗眼”是一首诗歌内容的凝聚[链接教材]常考类型特色解读教材典例句中诗眼所谓“句中诗眼”,是就诗歌某句而言的最精练传神而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它具有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丰富读者的想象力、翻新诗句的含意、关乎诗意的准确性等作用。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柳宗元的《江雪》诗眼应为“独”字。从全诗意思看,它紧承前文“鸟飞绝”“人踪灭”“孤舟”,勾画出一幅“冰雪独钓图”:千山耸立,万径纵横,但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只孤舟,一个孤独的垂钓者。从诗歌形象上看,“独”字准确形象的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岸不群的个性特征。从本诗的写作背景看,“独”字准确的展示出作者“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的孤独景况,也展现了作者始终顽强不屈的精神状态。[链接教材]常考类型特色解读教材典例句中所谓“句中诗眼”,是常考类型特色解读教材典例全篇诗眼所谓“全篇诗眼”,是就诗歌全篇而言的具有统摄或贯穿全篇、揭示主旨等作用的字词。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通过描写晚春时节海棠花的凋谢,抒发了词人的感伤情绪。最后一句“应是绿肥红瘦”是这首词的词眼。常考类型特色解读教材典例全篇所谓“全篇诗眼”,是就诗歌全篇而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解题指导]

1.精准审题:诗眼是什么?直接问诗眼词。并且结合诗句分析判断理由。2.解题思路: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分析诗歌标题,抓住关键词“寒夜”。然后具体分析诗句内容,可发现“寒”字在诗歌中既有直接体现,如“西风”“落叶打窗鸣”“十月江寒”“霜压啼乌”,也有间接体现,如感到布被轻薄等。由此可锁定“寒”字为本诗的诗眼。然后要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具体描述,描述时须要点出其中使用的表达技巧,如首联写西风之声、落叶打窗之声,从声音角度写出“寒”的感觉;颔联以感觉被子轻烘托出寒冷,颈联写“霜压啼乌惊”,都属于从侧面表现“寒”。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解题指导]1.精准答案诗眼是“寒”。①首联写西风瑟瑟,落叶打在窗户上,从声音角度写出“寒”的感觉;②颔联先直陈“十月江寒”,然后写诗人半夜被冻醒,觉得被子单薄,从侧面表现寒冷;③颈联写寒霜落下,使栖息的乌鸦啼叫飞起,也从侧面写出寒冷难耐。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第二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

步骤一:诗眼是“闲”。步骤二:“闲”为一篇之眼目,“郡僻”“昼掩门”对“闲”字做了进一步渲染,后三联也均承此而来。步骤三:诗人有志改革反被诬告而获罪,被贬谪到商州,故一“闲”字,凝聚着诗人的不满和惆怅以及苦闷和孤独。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解析

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指出其诗眼,然后结合注释和全诗内容进行具体说明。诗人口中说“闲”,正是心中不肯闲之故。结合诗歌注释可知,他为官清正,有志改革,然而因为被人诬陷而获罪,被贬谪商州。故一“闲”字,凝聚着作者满腔的不满和惆怅以及苦闷和孤独。另外,诗歌中“郡僻”“昼掩门”对“闲”字做了进一步渲染,后面三联也均承此而来。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题型三赏析关键句(炼句)题型解读设问方式高考对赏析诗歌中关键语句的考查一般涉及赏析诗句的意蕴、赏析诗句的表达效果等,要求写出诗歌中关键语句的含意、使用的表现手法、描写的画面、刻画的人物形象、营造的氛围以及表达的情感等。鉴赏诗句时,既要弄清诗句的表面意思,指出其在构思、炼字、句子结构、表达技巧等方面的特点,又要把握诗句蕴含的情感,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到的作用。1.(2018·上海卷)扣住“传闻”二字,赏析“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两句。2.(2017·全国卷Ⅰ)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3.(2017·江苏卷)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4.(2016·全国卷Ⅱ)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2015·全国卷Ⅱ)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题型三赏析关键句(炼句)题型解读设问方式高考对赏析诗歌[链接教材]常考类型特色解读教材典例内容情感句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是赏析句子的前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廉颇自比,表达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选用人才的慨叹。语言特点句有的句子倒装,有错位之美;有的句子对仗,有整饬之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全为倒装句,按现代汉语语法顺序,应调整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链接教材]常考类型特色解读教材典例内容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常考类型特色解读教材典例表达技巧句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就要看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秋日菊花喻人消瘦,暗示出相思之苦,耐人寻味。行文结构句高考所选句子的位置一般有三处: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蹊径,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用于开篇,交代时间、地点,点明季节特征,渲染出一种悲凉气氛,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常考类型特色解读教材典例表达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解题指导]

(1)精准审题:解答本题之前,应先审题,明确考查的方向,“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赏析”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尾联”又暗示了思考的方向。作为诗歌的尾联和尾句,一般有如下特点:直抒胸臆和以景结情,运用典故和想象(虚写)。“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尾联主要是写景,“明朝”说明这是想象之景,诗人想象自己明朝在烟雨之中于桐江岸边把小船系在“枫树”上去垂钓,画面很悠闲,反映了作者的愿望——隐逸,但结合颔联和颈联可以知道,这一愿望是建立在国土沦丧、战事连年、自己壮志未酬又中年多病的基础之上,故这一愿望中就饱含无奈和苦闷之情,诗人寓情于景,借景抒怀,把一个中年多病、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法施展的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呈现在读者的面前。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2)解题思路:明确方向之后再来看这个题目,目标非常明确。首先分析“尾联”所使用的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效果。“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明朝”二字暗示考生,此句所写都为虚景,是诗人的想象;“烟雨桐江岸”是景,“占丹枫系钓舟”是人物的活动,在这样的情境之下看似非常悠闲自得,但结合颔联和颈联以及诗人“陆游”的生平经历来看,这想象的情景只是壮志难酬之下的无奈之举,问题迎刃而解。答案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首句作用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中间句作用承前启后尾句作用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表现情感;以景衬情,用什么景衬托什么情;以景结情,含蓄隽永首句作用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中训练7.(2019·安徽六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始安秋日①宋之问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世业②事黄老,妙年孤隐沦。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注]

①景云元年(710),唐睿宗即位,因为宋之问曾依附张易之、武三思,而将他贬至钦州(今广西钦州市)。这是他第二次被贬岭南。《始安秋日》这首诗就是他前往钦州途经桂林时所写的。②世业:犹世事。训练7.(2019·安徽六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请结合诗歌赏析“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的精妙之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①首先分析其表达技巧,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晚霁江天好”夸奖风景好,“分明愁杀人”抒发浓浓的愁情。从表达技巧上看,这是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②描摹内容。这两句是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落日余晖铺洒在江面上的美丽景色,但景色虽好,离人却更加愁肠欲断。③分析表达效果,不要遗漏作者的情感。这两句用词新颖活泼,“分明”二字使得江天人格化,江天美丽晚景似乎有意恼人。请结合诗歌赏析“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的精妙之处。解析①答案诗人采用“欲抑先扬”手法,褒赞江天美景,实乃为抒发浓浓的愁情。这两句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落日余晖铺洒在江面上呈现出的美丽江天晚景,但江天虽好,终非故土,只能使离人更加愁肠欲断。诗句用词新颖活泼,“分明”二字使得江天人格化,江天美丽晚景似乎有意恼人。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题型四鉴赏语言风格(特色)题型解读设问方式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类题,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的运用,而是要求品味整首诗歌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解答此类题,要知人论世,除了分析具体的诗歌内容外,还可以依据对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的积累来帮助判断。但鉴赏的主要根据是作品本身,特别是对于不熟悉的诗人,则更需要细读诗句,整体把握诗歌描写的意境和表达的思想感情。1.(2018·北京卷)

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述。2.(湖北卷)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3.(天津卷)“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题型四鉴赏语言风格(特色)题型解读设问方式鉴赏诗歌的语言特[链接教材]语言风格教材典例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语言凝练,风格沉郁悲壮,意象广阔,别开生面。绚丽: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韦庄《菩萨蛮》“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一句就是一幅绚丽“江南好”的画,画中饱含作者对江南的依恋之情。[链接教材]语言风格教材典例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语言风格教材典例自然: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自然、平实、亲切,是诗人乐于归田隐居、弃绝尘世的精神世界的自然流露。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运用典故委婉地写华年之思的具体内容。明快: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特点:不绕弯子,毫不遮掩,干脆利落,斩钉截铁,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一语道破。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语言明快流畅,风格刚健雄浑。语言风格教材典例自然: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陶渊明语言风格教材典例洗练:语言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萦怀的离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然而出。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雄奇:气势雄伟,立意新奇。李白《蜀道难》“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极言蜀道的雄奇险峻。语言风格教材典例洗练:语言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流畅、圆润语言风格教材典例奔放:直率而有气势。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悲慨:悲壮慷慨、寂寥苍劲。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用典故,悲壮慷慨,谴责南宋朝廷无能,讽刺当政者昏庸。语言风格教材典例奔放:直率而有气势。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语言风格教材典例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长。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平淡:语言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却于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拟人、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将物是人非之感慨和愁思之深广表达得淋漓尽致。语言风格教材典例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

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指导]

(1)精准审题: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题干是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首先理解陈廷焯的观点意思,再结合词句分析。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2)解题思路:首先要准确理解陈廷焯两句评论的意思。回答该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龙吟虎啸”和“和缓”这两个关键的提示词。结合词句先回答“龙吟虎啸”的表现,再回答词中和缓的表现。“龙吟虎啸”形容声音宏大或叱咤风云的气势。这里指词的声律豪放峭拔,“和缓”有平和缓和之意。两者在诗词语言和表达技巧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结合对本词的理解,典故和建功立业与劝慰的情感是豪放而大气的,而作者对自己身世及友人的不舍就显得细腻而和缓了。“龙吟虎啸”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词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结合本词内容和典故分析,本词给人以“龙吟虎啸”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

“儿女泪”“须相忆”等句,感怀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以此相勉,是轻松的调侃,委宛而深厚。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堪称“和缓”。(2)解题思路:首先要准确理解陈廷焯两句评论的意思。回答该题答案(1)本词整体风格豪放,但又收放自如,时有柔和(平和,缓和,细腻)之笔。“龙吟虎啸”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2)上阕“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气势雄奇,下阕“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意境宏阔,皆是典型的豪放之笔。诗人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表达对友人祝愿和期许,希望他能为国建功立业,给人以“龙吟虎啸”之感。(3)上阕“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低回宛转,下阕“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清丽隽永,又通过“中年多病”“儿女泪”“须相忆”几句感怀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此为“和缓”。答案(1)本词整体风格豪放,但又收放自如,时有柔和(平和,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训练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发宜兴曾几①老境垂垂六十年,又将家上铁头船。客留阳羡只三月,归去玉溪无一钱。观水观山都废食,听风听雨不妨眠。从今布袜青鞋②梦,不到张公即善权③。[注]

①曾几:南宋著名诗人,一生喜爱山水名胜。他身处北宋和南宋之交,社会动荡,生活极不安定,经常举家搬迁,然而所到之处,亦不忘游山玩水。②布袜青鞋:隐士的装束。③张公和善权为两处风景胜地。训练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诗人陆游曾赞美曾几的诗“律令合时方帖妥,工夫深处却平夷”,律令是指诗歌的格式和规律,工夫是指诗歌的语言成就。请结合陆游的评价对本诗的语言特色加以赏析。答案诗歌语言精于锤炼又平和自然:颔联与颈联对仗工整、平仄和谐;“观水观山”“听风听雨”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垂垂”使用叠词,生动鲜活;“又”“只”“无”等精于炼字。全诗语言接近口语,像是与老友倾诉,又像是自嘲自语,读来亲切舒适又让人回味无穷。诗人陆游曾赞美曾几的诗“律令合时方帖妥,工夫深处却平夷”,律解析诗歌的语言特色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包括语言风格、用词特色、表达技巧等。从语言风格和用词特点上看,本诗中“老境垂垂”“又将家上”“客留”“归去”等词语体现了平和直白的口语化风格。从表达技巧上看,本诗使用了叠词“垂垂”,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如“观水观山”“听风听雨”等,有声有色,生动地体现了作者沉迷于山中美景的情态,又写出了赋闲在家的无奈与怅惘。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古代诗文阅读——

文化传承与理解第二部分专题十古代诗歌鉴赏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古代诗文阅读第二部分专题十古代诗歌鉴赏第5讲古代诗歌的栏目导航题型一品味关键词(炼字)题型二赏析诗眼题型三赏析关键句(炼句)题型四鉴赏语言风格(特色)随堂巩固栏目导航题型一品味关键词(炼字)题型一品味关键词(炼字)题型解读设问方式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在单篇作品中,作者反复锤炼的某一个字,往往是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体现作者独具匠心的字。因此,一首诗词也往往会因一字而境界全出。古诗词炼字主要是锤炼动词、形容词和虚词。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虚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1.已明确关键词(1)(2017·山东卷)“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2)(2016·天津卷)“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3)(2015·山东卷)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2015·湖北卷)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2.未明确关键词(1)诗中某句(联)中最精彩的是哪个字?请找出来加以赏析。(2)诗中哪个字最为精彩传神?请找出来加以赏析。题型一品味关键词(炼字)题型解读设问方式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链接教材][链接教材]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做简要分析。[解题指导]

(1)精准审题:该题考查诗歌的炼字,即赏析某字的妙处。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如“斗”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2)解题思路:解答该题首先读懂该句诗写的内容,细细揣摩该字用来表现的对象是什么,该字能表现其什么特点,有什么效果。答题步骤:第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意境;第三、点出该字有无修辞,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四、点明效果。“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答案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步骤二:指出字面义这一步主要是解释词义,相当于翻译。步骤三:分析其效果(作用)从诗歌语言运用的目的来看,主要有以下5个角度:分析角度作用效果(1)从“描物”的角度分析看该字在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2)从“造境”的角度分析看该字在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3)从“写人”的角度分析看该字在凸现人物性格特征方面的作用(4)从“抒情”的角度分析看该字在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5)从“艺术”的角度分析分析该字技巧运用或感染读者的作用步骤二:指出字面义分析角度作用效果(1)从“描物”的角度分析赏析字词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把该字放到具体的诗句之中,并结合全诗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来分析该字的语法特点或表达技巧。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角度(一)动词动词是表现人(物)的动作的词语,分析时可从人(物)的动作特点的角度进行,同时,要注意挖掘动词的“语境义”。训练1.(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选自《全唐诗》)角度(一)动词“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答案“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炼字”。首先明确哪个字更好,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望”是指站在高处向远处看,照应了诗题,引出下面所望之物。“空”是指诗人内心之空,有种目空一切的意思。“空”字营造了一种空旷之境,是诗人超然心态的反映。“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角度(二)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现人(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所以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要注意其修饰的生动传神和语意双关,同时注意所用的修辞或形容词活用情况。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训练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注]①几度:几年。②翻:反而。③共传:一起举杯。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寒”“暗”二字客观地描写了与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孤灯照雨雨愈寒,湿竹环绕,烟云飘浮,显得更浓更暗;②“寒”“暗”二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刚重逢又要伤别,心境备感凄暗;③“寒”“暗”二字使情景交融,展现了一幅寒冷、湿暗、凄清的老友话别图,既渲染了诗人悲凉黯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

解析本题是炼字题(形容词),分两步作答:①描景象(翻译诗句);②点效果,明感情。“寒”“暗”,写出景象凄凉。诗人写此景正是借以渲染伤别的气氛。这两句是描写实景,又暗写了人的心情。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角度(三)副词副词是对动词和形容词进行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副词运用恰到好处,能体现动作的情态和人物心理的变化,也能表现物景某种状态的程度。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训练3.(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注]

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训练3.(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答案“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解析首先看看“常”与“偏”有没有特别的含义。这两个字比较平常,但平中见奇,“常”表现了诗人对“寒山”“斜阳”景色的习以为常,“偏”字则表现了诗人把新月明于落叶之时这种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其次,描述一下两字所在语句的大意:寒山常常被夕阳染上昏黄暗淡的颜色,而新月偏偏照亮疏林落叶。最后,要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从上面的分析看,这种情感大抵是怨恼和惆怅。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解析首先看看“常”与角度(四)数量词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用的数量词,虚指、泛指的多,实指的少;并且与数量词的使用相关联的是,这些数量词常常采用夸张、对比和比拟等修辞手法。夸张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运用夸张修辞,表现出了忧愁之深。对比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将杨贵妃的风度、多情、得到的宠爱都融入对比的数字中。比拟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运用拟人修辞,巧用数量词将冷清的画面写活了。角度(四)数量词夸张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白发三训练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别舍弟宗一[注]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注]

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柳宗元写诗送别。此时柳宗元已被贬为柳州刺史。训练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赏析本诗颔联中数量词运用的妙处。答案步骤一:“一身”“六千里”“万死”“十二年”是颔联中诗人所用的数量词。步骤二:“一身”指孤身一人,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状;“万死”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诗人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间、时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被贬距离遥远和时间之长。读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解析诗题要求鉴赏诗中数量词运用的妙处,诗中的数量词有“一身”“六千里”“万死”“十二年”等。这首诗所抒发的并不单纯是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这种感情集中体现在诗的颔联中。“一身”写出了诗人只身一人去国离乡被贬的困厄处境,“六千里”写出了去国离京的路程之远,“万死”写出了生存之艰难,“十二年”写出了时间之长。联系背景和情感理解,实际上在“一身”“六千里”“万死”“十二年”这些数量词里,已经包含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愤懑凄厉之情,只不过是意在言外,不露痕迹,让人“思而得之”罢了。最后还要体会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解析诗题要求鉴赏诗中数量词运用的妙处,诗中的数量词有“一身角度(五)叠词叠词具有强调作用,能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使感情更加绵密曲折,在形式上形成节奏感与韵律感,富有音乐美。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写词人内心空虚,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写处境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则极言心情之悲怆。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训练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杳杳寒山道寒山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是“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赏析这两句诗中叠词运用的艺术效果。答案“朝”“岁”是单个的名词,一经叠用,就表现出时间的悠长。这里写出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阳光,因而不知时序的变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往的感受,表达了他冷淡孤寂的心情,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然地融为一体。解析“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但有长短的区别。使用叠字的效果,大抵像使用对偶、排比一样,能获得整齐的形式美,增进感情的强度,增强了它的音乐美。作答时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来分析即可。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是“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赏题型二赏析诗眼题型解读设问方式“诗眼”是一首诗歌内容的凝聚点,常常是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词语,是全诗中最能点明诗歌主旨的词语。“诗眼”分为“句中眼”和“篇中眼”两类:“句中眼”指诗句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景物特点的关键词,“篇中眼”指最能表现诗歌意蕴、有统领全文作用的词语。高考对古代诗歌中的“诗眼”的考查主要有两个角度:1.找出诗歌中的诗眼;2.赏析诗眼的具体作用(比如在抒发情感、描写画面、刻画人物等方面所起的作用)。1.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某字,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2.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处。3.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贯穿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4.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某句中的某个字的妙用。5.全诗围绕某字(词)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题型二赏析诗眼题型解读设问方式“诗眼”是一首诗歌内容的凝聚[链接教材]常考类型特色解读教材典例句中诗眼所谓“句中诗眼”,是就诗歌某句而言的最精练传神而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它具有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丰富读者的想象力、翻新诗句的含意、关乎诗意的准确性等作用。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柳宗元的《江雪》诗眼应为“独”字。从全诗意思看,它紧承前文“鸟飞绝”“人踪灭”“孤舟”,勾画出一幅“冰雪独钓图”:千山耸立,万径纵横,但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只孤舟,一个孤独的垂钓者。从诗歌形象上看,“独”字准确形象的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岸不群的个性特征。从本诗的写作背景看,“独”字准确的展示出作者“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的孤独景况,也展现了作者始终顽强不屈的精神状态。[链接教材]常考类型特色解读教材典例句中所谓“句中诗眼”,是常考类型特色解读教材典例全篇诗眼所谓“全篇诗眼”,是就诗歌全篇而言的具有统摄或贯穿全篇、揭示主旨等作用的字词。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通过描写晚春时节海棠花的凋谢,抒发了词人的感伤情绪。最后一句“应是绿肥红瘦”是这首词的词眼。常考类型特色解读教材典例全篇所谓“全篇诗眼”,是就诗歌全篇而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解题指导]

1.精准审题:诗眼是什么?直接问诗眼词。并且结合诗句分析判断理由。2.解题思路: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分析诗歌标题,抓住关键词“寒夜”。然后具体分析诗句内容,可发现“寒”字在诗歌中既有直接体现,如“西风”“落叶打窗鸣”“十月江寒”“霜压啼乌”,也有间接体现,如感到布被轻薄等。由此可锁定“寒”字为本诗的诗眼。然后要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具体描述,描述时须要点出其中使用的表达技巧,如首联写西风之声、落叶打窗之声,从声音角度写出“寒”的感觉;颔联以感觉被子轻烘托出寒冷,颈联写“霜压啼乌惊”,都属于从侧面表现“寒”。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解题指导]1.精准答案诗眼是“寒”。①首联写西风瑟瑟,落叶打在窗户上,从声音角度写出“寒”的感觉;②颔联先直陈“十月江寒”,然后写诗人半夜被冻醒,觉得被子单薄,从侧面表现寒冷;③颈联写寒霜落下,使栖息的乌鸦啼叫飞起,也从侧面写出寒冷难耐。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第二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

步骤一:诗眼是“闲”。步骤二:“闲”为一篇之眼目,“郡僻”“昼掩门”对“闲”字做了进一步渲染,后三联也均承此而来。步骤三:诗人有志改革反被诬告而获罪,被贬谪到商州,故一“闲”字,凝聚着诗人的不满和惆怅以及苦闷和孤独。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解析

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指出其诗眼,然后结合注释和全诗内容进行具体说明。诗人口中说“闲”,正是心中不肯闲之故。结合诗歌注释可知,他为官清正,有志改革,然而因为被人诬陷而获罪,被贬谪商州。故一“闲”字,凝聚着作者满腔的不满和惆怅以及苦闷和孤独。另外,诗歌中“郡僻”“昼掩门”对“闲”字做了进一步渲染,后面三联也均承此而来。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题型三赏析关键句(炼句)题型解读设问方式高考对赏析诗歌中关键语句的考查一般涉及赏析诗句的意蕴、赏析诗句的表达效果等,要求写出诗歌中关键语句的含意、使用的表现手法、描写的画面、刻画的人物形象、营造的氛围以及表达的情感等。鉴赏诗句时,既要弄清诗句的表面意思,指出其在构思、炼字、句子结构、表达技巧等方面的特点,又要把握诗句蕴含的情感,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到的作用。1.(2018·上海卷)扣住“传闻”二字,赏析“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两句。2.(2017·全国卷Ⅰ)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3.(2017·江苏卷)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4.(2016·全国卷Ⅱ)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2015·全国卷Ⅱ)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题型三赏析关键句(炼句)题型解读设问方式高考对赏析诗歌[链接教材]常考类型特色解读教材典例内容情感句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是赏析句子的前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廉颇自比,表达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选用人才的慨叹。语言特点句有的句子倒装,有错位之美;有的句子对仗,有整饬之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全为倒装句,按现代汉语语法顺序,应调整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链接教材]常考类型特色解读教材典例内容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常考类型特色解读教材典例表达技巧句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就要看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秋日菊花喻人消瘦,暗示出相思之苦,耐人寻味。行文结构句高考所选句子的位置一般有三处: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蹊径,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用于开篇,交代时间、地点,点明季节特征,渲染出一种悲凉气氛,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常考类型特色解读教材典例表达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解题指导]

(1)精准审题:解答本题之前,应先审题,明确考查的方向,“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赏析”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尾联”又暗示了思考的方向。作为诗歌的尾联和尾句,一般有如下特点:直抒胸臆和以景结情,运用典故和想象(虚写)。“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尾联主要是写景,“明朝”说明这是想象之景,诗人想象自己明朝在烟雨之中于桐江岸边把小船系在“枫树”上去垂钓,画面很悠闲,反映了作者的愿望——隐逸,但结合颔联和颈联可以知道,这一愿望是建立在国土沦丧、战事连年、自己壮志未酬又中年多病的基础之上,故这一愿望中就饱含无奈和苦闷之情,诗人寓情于景,借景抒怀,把一个中年多病、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法施展的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呈现在读者的面前。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2)解题思路:明确方向之后再来看这个题目,目标非常明确。首先分析“尾联”所使用的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效果。“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明朝”二字暗示考生,此句所写都为虚景,是诗人的想象;“烟雨桐江岸”是景,“占丹枫系钓舟”是人物的活动,在这样的情境之下看似非常悠闲自得,但结合颔联和颈联以及诗人“陆游”的生平经历来看,这想象的情景只是壮志难酬之下的无奈之举,问题迎刃而解。答案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首句作用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中间句作用承前启后尾句作用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表现情感;以景衬情,用什么景衬托什么情;以景结情,含蓄隽永首句作用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中训练7.(2019·安徽六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始安秋日①宋之问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世业②事黄老,妙年孤隐沦。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注]

①景云元年(710),唐睿宗即位,因为宋之问曾依附张易之、武三思,而将他贬至钦州(今广西钦州市)。这是他第二次被贬岭南。《始安秋日》这首诗就是他前往钦州途经桂林时所写的。②世业:犹世事。训练7.(2019·安徽六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请结合诗歌赏析“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的精妙之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①首先分析其表达技巧,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晚霁江天好”夸奖风景好,“分明愁杀人”抒发浓浓的愁情。从表达技巧上看,这是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②描摹内容。这两句是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落日余晖铺洒在江面上的美丽景色,但景色虽好,离人却更加愁肠欲断。③分析表达效果,不要遗漏作者的情感。这两句用词新颖活泼,“分明”二字使得江天人格化,江天美丽晚景似乎有意恼人。请结合诗歌赏析“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的精妙之处。解析①答案诗人采用“欲抑先扬”手法,褒赞江天美景,实乃为抒发浓浓的愁情。这两句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落日余晖铺洒在江面上呈现出的美丽江天晚景,但江天虽好,终非故土,只能使离人更加愁肠欲断。诗句用词新颖活泼,“分明”二字使得江天人格化,江天美丽晚景似乎有意恼人。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5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课件题型四鉴赏语言风格(特色)题型解读设问方式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类题,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的运用,而是要求品味整首诗歌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解答此类题,要知人论世,除了分析具体的诗歌内容外,还可以依据对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的积累来帮助判断。但鉴赏的主要根据是作品本身,特别是对于不熟悉的诗人,则更需要细读诗句,整体把握诗歌描写的意境和表达的思想感情。1.(2018·北京卷)

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述。2.(湖北卷)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3.(天津卷)“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题型四鉴赏语言风格(特色)题型解读设问方式鉴赏诗歌的语言特[链接教材]语言风格教材典例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语言凝练,风格沉郁悲壮,意象广阔,别开生面。绚丽: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韦庄《菩萨蛮》“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一句就是一幅绚丽“江南好”的画,画中饱含作者对江南的依恋之情。[链接教材]语言风格教材典例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语言风格教材典例自然: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自然、平实、亲切,是诗人乐于归田隐居、弃绝尘世的精神世界的自然流露。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运用典故委婉地写华年之思的具体内容。明快: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特点:不绕弯子,毫不遮掩,干脆利落,斩钉截铁,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一语道破。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语言明快流畅,风格刚健雄浑。语言风格教材典例自然: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陶渊明语言风格教材典例洗练:语言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萦怀的离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然而出。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