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学效果 提升学科素养_第1页
立足教学效果 提升学科素养_第2页
立足教学效果 提升学科素养_第3页
立足教学效果 提升学科素养_第4页
立足教学效果 提升学科素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立足教学效果提升学科素养高三阶段,“小考”几乎天天有,“中考”差不多周周有,“大考”那么基本月月有。因考得很频繁,学生普遍有麻木的感觉。既然考了,就有问题暴露,就需要老师安排时间讲评。如果老师在讲评试题时不注意方式方法,只是简单地就题讲题,学生必然提不起精神,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生在考试中所犯的“错误”也就不能得到真正纠正,下次考试时换过一个情景,可能又错了。这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三试卷讲评课的体会,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一、要上出“新”意上面说过,高三阶段试卷讲评课非常频繁,学生往往会有疲劳感,这就提醒老师尽可能在讲评课教学设计时多思考一些新内容、新方法,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从而提高讲评课的教学效果。.“新”在激励。作为试卷讲评课的组织者,老师一定要经常以“表扬”为武器,激励同学们的研究,不仅要表扬整卷做得较好的和进步较大的同学,还要分类表扬各种题型做得较好的同学,甚至于对主观题各小题做得较好的同学也要一并表扬。这样,受表扬的面就铺得较广,许多同学即使总分上未受表扬,但在小题分方面受到鼓励,使他们获得了一种研究的成就感,课堂研究的精气神被带动起来,外表看课初的这项活动浪费了一些时间,实际上它换来了同学们整堂课的高昂的研究状态,何乐而不为呢?多年以后,许多同学回来看望老师,说起当年受到老师的表扬激励都还一脸幸福,认为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研究热情。.“新”在素养。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研究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等,都要始终贯穿开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任务。作为高三的试卷讲评课,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时刻提醒自己如何将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落到实处,实现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新”在改变。心理学认为,一般人在长期从事某项较单调的事务时都较容易疲劳,效率自然会降低。因此,教师在讲评试卷时,要尽可能地变换形式,如有时可先对客观题讲评,有时那么先对主观题进行讲评,有时那么将同一类型的客观题和主观题放在一起讲评;又如有时可让答对的同学谈经验,有时可让答错的同学谈教训(当然老师要了解学生,哪些学生适于这种方式,以不伤害其自尊心为前提);有时可用自己录制的微课形式,有时那么借鉴别的老师的视频形式等等。所有的“新”形式,都服务于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多留个心眼。二、要上出在高三备考复习中,许多试题包括一些高考题都表达了史学界新的研究成果,也表达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为此,教师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应尽量将与试题有关的史学研究成果呈现给学生,使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深度”和“历史味”,从而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培养。如在一次质检考试中,有一题目:例1.《韩非子》一方面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另一方面又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这反映出,《韩非子》A.深受荀子人性论的影响B.主张统治阶级实施“仁政”C.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开展D.意在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此题的正确答案为D项。可从统计结果看,大量学生选了A项,在讲评时,除了要求学生理解材料信息时不要断章取义外,笔者还向学生展示史学研究的学术论文,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韩非子和荀子在人性论方面的不同之处。如下面材料:韩非子的人性论观点源于商鞅,慎到和荀子等人,他把这些人的某些观点结合起来,以超越善恶评价的思维模式,用比拟客观的、现实的态度分析人性,建立了人性自然论。他的人性论有别于性恶论。韩非是法家人性自利说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私自利、趋利避害的,只有“利”才是推动社会开展、促进人群合作的唯一力量,他强调只有物质利害关系才是人与人之间真正的社会关系。——杨涛《韩非子的人性论及其当代价值》(《法制与社会》2011.11)同学们在读了以上老师补充的材料之后,感觉自己对历史的理解更深入了,对于这类问题的解答更有把握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到达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一方法,笔者在试卷讲评课中经常应用,同学们也已经逐渐适应,每次考完试,有些同学会主动去搜索一些不容易理解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于老师都没想到要讲解的,笔者鼓励他(她)们将来去从事历史研究,写出让老师拜读的好文章。三、要上出“得”意试卷讲评课最忌讳的是老师就题讲题,没有拓展,更没有变式训练,学生虽然经历了考试和老师讲评,仍然一团雾水,没有真正理解透彻,下次碰到类似的题目很容易再次搞错。怎样防止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老师要充分准备,花大量时间自拟或查找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举一反三,从而到达较好的教学效果。比方,在一次考试中,同学们做了一道往年高考题:例2: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研究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开展战略的需要此题正确答案为D项。讲评时,首先提醒学生认真审题,读懂材料第一句话“到1952年底“,说明材料中的现象发生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中苏建交之后到1952年底,而非只是“1952年底",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是1953年以后才有的,外交政策的转变是五十年代后期才开始,从而排除A和B项。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这一题目,笔者还为学生提供了以下几题变式训练:变式训练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变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变式训练2:“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说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变式训练3: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高校研究文、法、商、教育等文科学生在总学生中的占比,从比值变化中,我们可以得出A.国家开展工业的需要B.教育体制照搬苏联模式所导致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D.国家调整国民经济的需要通过以上几题变式训练,再加上师生对五十年代我国历史阶段特征的回顾,同学们对于这一时期试题的考查脉络基本清楚了,如果再碰到类似试题,他们也胸有成竹了。碰巧的是,刚刚考完的2019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中有以下的题目:例3:(2019年高考第31题)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说明当时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我问过学生,他们都说这题没问题,平时都练过类似的题目呢。可见,在试卷讲评课中,变式训练是学生学有所得的有效途径,以后一定要坚持下去。四、要上出“生”意所谓“生”意,就是让学生参与课堂,师生共同讲评试题。按照美国著名的研究专家爱德加•戴尔”研究金字塔”理论,学生通过讨论特别是传授知识比单纯地听别人讲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效果要好得多。在高三讲评试卷时,笔者一般先让学生讨论正答率高于百分之七十的题目,让每个研究小组中做对的同学向做错的同学讲解,如果确实还不清楚,留在课后个别解决。接下来,针对正答率比拟不理想的题目,老师也不直接讲解,而是让同学们先讨论,甚至允许跨组讨论,鼓励争鸣,通过同学间的思维碰撞,从而理解正确答案。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之上,老师将课前准备的拓展内容或者变式训练提供给学生,使其对该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比如上面的韩非子题和新中国俄语热题就采用这种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五、要上出“合”意所谓“合”意,是指在试卷讲评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其与历史学科深度融合,从而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用网络上的视频、微课,也可以自己制作微课视频;既可以用电子白板,也可以用Hiteach程序的各种功能如IRS随机挑人、群答、抢答、翻牌、高拍仪等等;甚至还可以借助手机微信的传输功能,让学生的作答看得见。在高三试卷讲评课中尤其是对第二卷主观题的讲评时,笔者就经常用高拍仪或者手机拍照的功能,展示学生作答情况,让同学们分析某个答题好在哪里,缺乏之处在哪里,可以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取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一次质检试题中的开放性试题:例4: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恩格斯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外历史史实,围绕“社会变革”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12分)(要求:观点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