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人教部编版课件_第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人教部编版课件_第2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人教部编版课件_第3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人教部编版课件_第4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人教部编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四年级下册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四年级下册

1第22课内容一论语·里仁篇第四(一)

内容二惠崇《春江晚景》画眉鸟

第22课内容一论语·里仁篇第四(一)2内容一论语·里仁篇第四(一)一、温故揭题孔子在《论语·八佾篇第三》里和他的弟子们主要是谈论礼仪的问题,而在《论语·里仁篇第四》里面,弟子们在编撰老师言论的时候,主要是把孔子思想中最核心的部分,也就是关于仁的内容放到了一起。内容一论语·里仁篇第四(一)一、温故揭题3二、尝试初读(一)初读《论语·里仁篇第四(一)》,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二)标注易读错字词:焉得知(zhì)、知(zhì)者利仁、能恶(wù)人、恶(wū)乎成名、颠沛(diānpèi)、我未见好(hào)仁者(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四)师生拍手齐读。(五)学生说读后感受。二、尝试初读4三、分步练读(一)学习4.11.文白对读。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译文:孔子说:“住的地方,要有仁风才好。选择住处,没有仁德的风气,怎么算是明智呢?”2.素解文意。点拨:这一章的主旨是择仁而处。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三、分步练读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5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就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链接:《韩愈驱鳄鱼》3.多形式熟读文本。4.尝试镂空背诵。示范一(镂空后几个字):子曰:“里仁……。择不……,焉得……?”示范二(镂空前几个字):子曰:“……为美。……处仁,……知?”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6(二)学习4.21.文白对读。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译文:孔子说:“不仁的人不能长久处于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居于安乐中。仁者安于仁德,智者重视利用仁德。”2.素解文意。点拨:这章强调“仁者无敌”,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如果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就会为非作歹或者骄奢淫逸。只有宅心仁厚的仁者,才能安贫乐道,就如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回一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二)学习4.27点拨:这一章的主旨是择仁而处。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孔子在《论语·八佾篇第三》里和他的弟子们主要是谈论礼仪的问题,而在《论语·里仁篇第四》里面,弟子们在编撰老师言论的时候,主要是把孔子思想中最核心的部分,也就是关于仁的内容放到了一起。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谁能拿出一天来致力于仁德呢?我没有见过力量不够的。大概这样的人还是有的,我没有见过罢了。内容二惠崇《春江晚景》、画眉鸟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洄游到江河里来了。鸭子最先察觉初春江水的回暖。择不……,焉得……?”只有推己及人,心胸宽大,包容万象,才能够感化他人。诗人认为,在树林里,画眉鸟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随心所欲地婉转歌唱,要是锁在金笼子里,就不再自由快乐,也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声了。也不改其乐”。这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拓展:“亚圣”孟子也说过类似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3.多形式熟读文本。4.尝试镂空背诵。(三)学习4.31.文白对读。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译文:孔子说:“只有仁者才能真正喜爱某人,厌恶某人。”点拨:这一章的主旨是择仁而处。也不改其乐”。这是希望人们注意82.素解文意。点拨:公正爱人,公正恨人,看似容易,做起来难。只要我们加强修养,修心养性,使自己变得更加仁厚,更加包容,更加敢于承担责任,就可以公正地爱人,公正地恨人。3.多形式熟读文本。4.尝试镂空背诵。(四)学习4.41.文白对读。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译文:孔子说:“如果有志于实行仁德,总没有坏处。”2.素解文意。92.素解文意。点拨:这章是紧承4.3而言的,意思是一个真正有志于仁的人,就不会去做坏事,不会犯上作乱、为非作歹,也不会骄奢淫逸、随心所欲,而是会去做有益于国家和百姓的善事。拓展:《杏林春暖》3.多形式熟读文本。4.尝试镂空背诵。(五)学习4.51.文白对读。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2.素解文意。10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译文:孔子说:“发大财,做大官,这是人人都想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得到它,就不接受。贫穷和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不用正当的方法抛掉它,就不摆脱。君子抛弃了仁德,怎么能成就声名呢?君子时刻不离开仁德,在仓促匆忙中也必定坚守仁德,在颠沛流离中也必定坚守仁德。”2.素解文意。点拨:从这章可以看出,孔子并不反对追求富贵名利,但他认为这些必须通过正当的方式去获取,否则宁可清贫一生。《增广贤文》中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表达的也是同样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11的意思。拓展:《吕玉还金》3.多形式熟读文本。4.尝试镂空背诵。(六)学习4.61.文白对读。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德的人。的意思。12爱好仁德的人,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厌恶不仁德的人,他行仁德,只是使自己远离不仁德的东西。谁能拿出一天来致力于仁德呢?我没有见过力量不够的。大概这样的人还是有的,我没有见过罢了。”2.素解文意。点拨:《论语·里仁篇第四》前六章都是讲人的内心修养,即如何做到“仁”,如何爱人。只有推己及人,心胸宽大,包容万象,才能够感化他人。拓展:《唐太宗教子尊师》3.多形式熟读文本。4.尝试镂空背诵。爱好仁德的人,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厌恶不仁德的人,他行仁德,只13四、熟读成诵(一)师生共读。(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三)镂空记忆背诵。五、本课总结四、熟读成诵14

内容二惠崇《春江晚景》、画眉鸟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论语·里仁篇第四(一)》。二、学习《惠崇〈春江晚景〉》(一)解诗题惠崇曾画了两幅《春江晚景》,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师出示图片),苏轼为这两幅图分别题了诗,本课学习的是第一首,是诗人为《鸭戏图》题的诗歌。

内容二惠崇《春江晚景》、画眉鸟

一、温故揭题15(二)正诗音1.初读《惠崇〈春江晚景〉》,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2.标注易读错字词:蒌、蒿、豚3.标注入声字:4.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5.师生拍手齐读。6.学生说读后感受。(二)正诗音16原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刚刚盛开,鸭子最先察觉初春江水的回暖。河岸上长满了蒌蒿和刚发出嫩芽的芦笋,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洄游到江河里来了。(三)明诗意1.文白对读。2.字词释义。①蒌蒿: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水中,嫩芽叶可食。②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③河豚:也叫“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血液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逆江而上。原句译文(三)明诗意2.字词释义。17(四)品诗味链接: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记载,当时长江一带的人们认为,食用河豚时用蒌蒿、芦芽、菘菜一起烹煮最为美味。品味:诗人紧紧扣住早春的景色进行描写:伸出竹林外的两三枝桃花、满地的蒌蒿、刚刚破土而出的芦芽,作者从鸭子戏水推测出春水已经变暖,从满地芦蒿、芦芽破土而出联想到河豚欲上,不仅体现了他对画面的细致观察,也源自他平时对自然现象的敏锐体会和深入思考。拓展:①吟诵规则: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规则很奇特。平长仄短入声促,依字行腔字读准。(四)品诗味18一三五字可随意,二四六位须分明。韵字平仄皆回缓,依义行调很重要。②这首是苏轼对《鸭戏图》的题诗,他还有一首对惠崇《飞雁图》的题诗:惠崇春江晚景(其二)〔宋〕苏轼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注释〕①归鸿:归雁。②破群:离开飞行队伍。③依依:不舍。④归人:回家的人。⑤朔漠:北方沙漠之地。⑥更待:再等;再过。一三五字可随意,二四六位须分明。19(五)背诗句1.复沓式读诗。2.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3.镂空记忆背诵。(五)背诗句20(六)想诗境1.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2.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七)悟诗情苏轼既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他能以敏锐、细致的观察和感受,捕捉住早春时节的景物特征。这首诗虽然极短,但风格清新,生机盎然,因此也成为他题画诗中的代表作。(六)想诗境21三、学习《画眉鸟》(一)解诗题

画眉鸟是一种歌声洪亮、动听的鸟类。诗人认为,在树林里,画眉鸟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随心所欲地婉转歌唱,要是锁在金笼子里,就不再自由快乐,也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声了。因此,他写下了这首题为《画眉鸟》的诗歌。三、学习《画眉鸟》画眉鸟是一种歌声洪亮、动听的鸟类。诗人认为22(二)正诗音1.初读《画眉鸟》,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2.标注易读错字词:啭3.标注入声字:4.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5.师生拍手齐读。6.学生说读后感受。(二)正诗音23原句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译文林中传来千百声鸟儿婉转的鸣叫,鸟儿随着自己的心意飞来飞去。它们在那万紫千红的山花中和高低有致的树林里自由自在地飞翔。我才明白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鸟叫声,远远比不上它们在林中时那样欢快动听。(三)明诗意1.文白对读。2.字词释义。①啭:鸟婉转地啼叫。②金笼:贵重的鸟笼,喻指不愁吃喝、生活条件优越的居所。③始知:现在才知道。④不及:比不上。原句译文(三)明诗意2.字词释义。24(四)品诗味1.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启思:这两句中的画眉鸟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请用诗中的句子回答。提示:“山花红紫树高低”。拓展:诗人还写过一首《啼鸟》,也描写了林中鸟儿优美的歌声,可以积累下来:啼鸟(节选)花深叶暗辉朝日,日暖众鸟皆嘤鸣。鸟言我岂解尔意,绵蛮但爱声可听。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晓催天明。黄鹂颜色已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四)品诗味252.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链接: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写过一首《自由与爱情》的诗歌,表达了他对自由的向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品味:诗人曾在朝为官,表面上衣食无忧,但就像生活在金笼子里的画眉鸟一样,失去了最可贵的自由和快乐。可以说,诗中的画眉鸟就是诗人的化身,这样的写法叫“托物言志”。(五)背诗句1.复沓式读诗。2.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3.镂空记忆背诵。2.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五)背诗句26(六)想诗境1.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2.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七)悟诗情这首诗歌情景结合,寓意深远,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啼鸣的林中鸟,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自由的画眉鸟,让人读完之后不禁涌起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束缚个性的环境的反感。(六)想诗境27四、熟读成诵(一)师生共读《惠崇〈春江晚景〉》和《画眉鸟》。(二)有感情地背诵《惠崇〈春江晚景〉》和《画眉鸟》。五、本课总结四、熟读成诵28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四年级下册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四年级下册

29第22课内容一论语·里仁篇第四(一)

内容二惠崇《春江晚景》画眉鸟

第22课内容一论语·里仁篇第四(一)30内容一论语·里仁篇第四(一)一、温故揭题孔子在《论语·八佾篇第三》里和他的弟子们主要是谈论礼仪的问题,而在《论语·里仁篇第四》里面,弟子们在编撰老师言论的时候,主要是把孔子思想中最核心的部分,也就是关于仁的内容放到了一起。内容一论语·里仁篇第四(一)一、温故揭题31二、尝试初读(一)初读《论语·里仁篇第四(一)》,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二)标注易读错字词:焉得知(zhì)、知(zhì)者利仁、能恶(wù)人、恶(wū)乎成名、颠沛(diānpèi)、我未见好(hào)仁者(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四)师生拍手齐读。(五)学生说读后感受。二、尝试初读32三、分步练读(一)学习4.11.文白对读。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译文:孔子说:“住的地方,要有仁风才好。选择住处,没有仁德的风气,怎么算是明智呢?”2.素解文意。点拨:这一章的主旨是择仁而处。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三、分步练读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33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就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链接:《韩愈驱鳄鱼》3.多形式熟读文本。4.尝试镂空背诵。示范一(镂空后几个字):子曰:“里仁……。择不……,焉得……?”示范二(镂空前几个字):子曰:“……为美。……处仁,……知?”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34(二)学习4.21.文白对读。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译文:孔子说:“不仁的人不能长久处于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居于安乐中。仁者安于仁德,智者重视利用仁德。”2.素解文意。点拨:这章强调“仁者无敌”,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如果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就会为非作歹或者骄奢淫逸。只有宅心仁厚的仁者,才能安贫乐道,就如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回一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二)学习4.235点拨:这一章的主旨是择仁而处。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孔子在《论语·八佾篇第三》里和他的弟子们主要是谈论礼仪的问题,而在《论语·里仁篇第四》里面,弟子们在编撰老师言论的时候,主要是把孔子思想中最核心的部分,也就是关于仁的内容放到了一起。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谁能拿出一天来致力于仁德呢?我没有见过力量不够的。大概这样的人还是有的,我没有见过罢了。内容二惠崇《春江晚景》、画眉鸟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洄游到江河里来了。鸭子最先察觉初春江水的回暖。择不……,焉得……?”只有推己及人,心胸宽大,包容万象,才能够感化他人。诗人认为,在树林里,画眉鸟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随心所欲地婉转歌唱,要是锁在金笼子里,就不再自由快乐,也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声了。也不改其乐”。这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拓展:“亚圣”孟子也说过类似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3.多形式熟读文本。4.尝试镂空背诵。(三)学习4.31.文白对读。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译文:孔子说:“只有仁者才能真正喜爱某人,厌恶某人。”点拨:这一章的主旨是择仁而处。也不改其乐”。这是希望人们注意362.素解文意。点拨:公正爱人,公正恨人,看似容易,做起来难。只要我们加强修养,修心养性,使自己变得更加仁厚,更加包容,更加敢于承担责任,就可以公正地爱人,公正地恨人。3.多形式熟读文本。4.尝试镂空背诵。(四)学习4.41.文白对读。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译文:孔子说:“如果有志于实行仁德,总没有坏处。”2.素解文意。372.素解文意。点拨:这章是紧承4.3而言的,意思是一个真正有志于仁的人,就不会去做坏事,不会犯上作乱、为非作歹,也不会骄奢淫逸、随心所欲,而是会去做有益于国家和百姓的善事。拓展:《杏林春暖》3.多形式熟读文本。4.尝试镂空背诵。(五)学习4.51.文白对读。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2.素解文意。38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译文:孔子说:“发大财,做大官,这是人人都想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得到它,就不接受。贫穷和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不用正当的方法抛掉它,就不摆脱。君子抛弃了仁德,怎么能成就声名呢?君子时刻不离开仁德,在仓促匆忙中也必定坚守仁德,在颠沛流离中也必定坚守仁德。”2.素解文意。点拨:从这章可以看出,孔子并不反对追求富贵名利,但他认为这些必须通过正当的方式去获取,否则宁可清贫一生。《增广贤文》中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表达的也是同样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39的意思。拓展:《吕玉还金》3.多形式熟读文本。4.尝试镂空背诵。(六)学习4.61.文白对读。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德的人。的意思。40爱好仁德的人,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厌恶不仁德的人,他行仁德,只是使自己远离不仁德的东西。谁能拿出一天来致力于仁德呢?我没有见过力量不够的。大概这样的人还是有的,我没有见过罢了。”2.素解文意。点拨:《论语·里仁篇第四》前六章都是讲人的内心修养,即如何做到“仁”,如何爱人。只有推己及人,心胸宽大,包容万象,才能够感化他人。拓展:《唐太宗教子尊师》3.多形式熟读文本。4.尝试镂空背诵。爱好仁德的人,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厌恶不仁德的人,他行仁德,只41四、熟读成诵(一)师生共读。(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三)镂空记忆背诵。五、本课总结四、熟读成诵42

内容二惠崇《春江晚景》、画眉鸟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论语·里仁篇第四(一)》。二、学习《惠崇〈春江晚景〉》(一)解诗题惠崇曾画了两幅《春江晚景》,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师出示图片),苏轼为这两幅图分别题了诗,本课学习的是第一首,是诗人为《鸭戏图》题的诗歌。

内容二惠崇《春江晚景》、画眉鸟

一、温故揭题43(二)正诗音1.初读《惠崇〈春江晚景〉》,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2.标注易读错字词:蒌、蒿、豚3.标注入声字:4.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5.师生拍手齐读。6.学生说读后感受。(二)正诗音44原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刚刚盛开,鸭子最先察觉初春江水的回暖。河岸上长满了蒌蒿和刚发出嫩芽的芦笋,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洄游到江河里来了。(三)明诗意1.文白对读。2.字词释义。①蒌蒿: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水中,嫩芽叶可食。②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③河豚:也叫“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血液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逆江而上。原句译文(三)明诗意2.字词释义。45(四)品诗味链接: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记载,当时长江一带的人们认为,食用河豚时用蒌蒿、芦芽、菘菜一起烹煮最为美味。品味:诗人紧紧扣住早春的景色进行描写:伸出竹林外的两三枝桃花、满地的蒌蒿、刚刚破土而出的芦芽,作者从鸭子戏水推测出春水已经变暖,从满地芦蒿、芦芽破土而出联想到河豚欲上,不仅体现了他对画面的细致观察,也源自他平时对自然现象的敏锐体会和深入思考。拓展:①吟诵规则: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规则很奇特。平长仄短入声促,依字行腔字读准。(四)品诗味46一三五字可随意,二四六位须分明。韵字平仄皆回缓,依义行调很重要。②这首是苏轼对《鸭戏图》的题诗,他还有一首对惠崇《飞雁图》的题诗:惠崇春江晚景(其二)〔宋〕苏轼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注释〕①归鸿:归雁。②破群:离开飞行队伍。③依依:不舍。④归人:回家的人。⑤朔漠:北方沙漠之地。⑥更待:再等;再过。一三五字可随意,二四六位须分明。47(五)背诗句1.复沓式读诗。2.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3.镂空记忆背诵。(五)背诗句48(六)想诗境1.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2.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七)悟诗情苏轼既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他能以敏锐、细致的观察和感受,捕捉住早春时节的景物特征。这首诗虽然极短,但风格清新,生机盎然,因此也成为他题画诗中的代表作。(六)想诗境49三、学习《画眉鸟》(一)解诗题

画眉鸟是一种歌声洪亮、动听的鸟类。诗人认为,在树林里,画眉鸟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随心所欲地婉转歌唱,要是锁在金笼子里,就不再自由快乐,也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声了。因此,他写下了这首题为《画眉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