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优秀课件_第1页
《平面》优秀课件_第2页
《平面》优秀课件_第3页
《平面》优秀课件_第4页
《平面》优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面

学习目标:1.理解平面是“平”的、无限延展等特性;2.理解平面的三个基本公理,并能用数学的三种语言表达。3.体会公理化的思想,了解公理化的发展与意义,体验数学是一种文化活动,数学是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平面学习目标:1实例引入观察实例引入观察2实例引入观察实例引入观察3

实例引入观察实例引入观察4

生活中的一些物体通常呈平面形,课桌面、黑板面、海面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你还能从生活中举出类似平面形的物体吗?(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

几何里所说的“平面”就是从这样的一些物体中抽象出来的.

【问题1】说说你对平面的印象,在你脑海里,平面有哪些特性?生活中的一些物体通常呈平面形,课桌面、黑板面、海面都5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对平面的刻画:如果一个二维对象是直的表面,那么它就是一个平面,直线可在任意方向与之相合。(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

公元前3世纪,欧几里得:平面是它上面的线一样地平放着的面。

公元1世纪,海伦给出了平面特征:平面是具有以下性质的面,它向四周无限延伸,平面是直线与之完全相合的表面。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对平面的刻画:如6平面的特性:平面是“平”的;

平面是无限延展的,它没有大小之分,无厚薄之别。

【问题2】请同学们比较刚才大家对平面的认识与三位数学家对平面的认识,你能提炼平面的特性吗?(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面的特性:【问题2】请同学们比较刚才大家对平面的认识与三7判断下列各题的说法是否正确与否,在正确的说法的题号后打√,否则打╳:1、一个平面长4米,宽2米;()2、平面有边界;

()3、一个平面的面积是25cm2;()4、菱形的面积是4cm2;

()5、一个平面可以把空间分成两部分.()练习判断下列各题的说法是否正确与否,在正练习8我们常常把水平的平面画成锐角为450,横边长等于其邻边长2倍的平行四边形.

【问题3】“平面”是无限延展的,它是无法画出来的,请类比直线的画法,思考如何直观地画出平面呢?(二)表示平面,深化理解常把希腊字母α、β、γ等写在代表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上,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代表平面的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英文字母作为这个平面的名称.平面记作:平面ABCD平面AC平面BD【问题4】用有限大的平行四边形表示无限大的平面,这体现了什么数学思想?有限与无限的数学思想平面β我们常常把水平的平面画成锐角为450,横边长等于其邻边长2倍9(1)直线与平面相交的画法(二)表示平面,深化理解(2)两平面相交的画法①画出交线;②被遮挡部分画虚线.(1)直线与平面相交的画法(二)表示平面,深化理解(2)两平10AB点A在平面内,记作.记作.点B在平面外,读作读作(3)点、线、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哪些?

平面内有无数个点,平面、直线都可以看成点的集合.点在平面内和点在平面外都可以借助于元素与集合的属于、不属于关系来表示.AB点A在平面内,记作.记作11AlABlAl点A在直线l上.点A不在直线l上.Al直线l在平面内.平面经过直线l.直线

l不在平面内AlABlAl点A在直线l上.点A不在直线l上.Al直线l在12(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17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欧凡里得关于平面的论断存在逻辑上的不完美,也批评海伦的定义包含过多的需要描述平面的“重复判断”。于是,他给出了一个更简单的定义:“平面是一组这样的点,它们到两定点的距离相等”。显然,莱布尼兹的定义实质上给出了一个平面的构造,这是数学家首次给出平面的构造,并用此来定义平面。18世纪,高斯对平面的定义:平面就是包含了过一个已知点与一条已知直线垂直的所有直线的表面。【活动与体验】请同学们拿一支笔竖直放置,在这支笔上选一个点,将另一支笔经过该点和竖直的笔保持垂直关系,旋转一周,感受运动的笔的轨迹,体验“平面”的形成过程,体验平面的两个特点——平面的“平”与平面的无限延展性。(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17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认13(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117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欧凡里得关于平面的论断存在逻辑上的不完美,也批评海伦的定义包含过多的需要描述平面的“重复判断”。于是,他给出了一个更简单的定义:“平面是一组这样的点,它们到两定点的距离相等”。显然,莱布尼兹的定义实质上给出了一个平面的构造,这是数学家首次给出平面的构造,并用此来定义平面。18世纪,高斯对平面的定义:平面就是包含了过一个已知点与一条已知直线垂直的所有直线的表面。【活动与体验】请同学们拿一支笔竖直放置,在这支笔上选一个点,将另一支笔经过该点和竖直的笔保持垂直关系,旋转一周,感受运动的笔的轨迹,体验“平面”的形成过程,体验平面的两个特点——平面的“平”与平面的无限延展性。(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117世纪德国数学家14(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1

【问题5】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标记两个点,将这两个点放在桌面上,观察直尺上的其他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公元前3世纪,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第11卷给出了三个命题,其中命题1是:“一条直线不可能一部分在平面内,而另一部分在平面外”。公元1世纪,海伦给出了平面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经过平面上的两个点,那么这条直线的任意部位都和这个平面完全相合。

18世纪,英国数学家辛松给出了平面的新定义:平面是具有下列性质的面,通过其上任意两点的直线完全包含在该面上。(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1【问题5】请同学15(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1

1884年,Newcomb在《几何学基础》中,不再定义平面转而直接给出以下公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作用:(1)用直线的“直”来刻画平面的“平”;

(2)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的依据.(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11884年,Ne16(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1

1884年,Newcomb在《几何学基础》中,不再定义平面转而直接给出以下公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作用:(1)用直线的“直”来刻画平面的“平”;

(2)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的依据.(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11884年,Ne17(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1(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118(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2

【问题6】(1)空间中,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那么两点能否确定一个平面?经过三点、四点可以作多少个平面?(2)照相机,测量仪等器材的支架为何要做成三脚架?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直到19世纪初,数学家皮埃尔才明确从数学的角度给出了确定平面的方法:给出不共线的三点A,B,C,由A与BC上各点,或B与CA上各点,或C与AB上各点所连接的直线全部填满的图形,称为平面ABC.(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2【问题6】(1)19(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21897年,Keigwin在《几何基础》中才将“不共线三点确定一个平面”作为公理:公理2: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由公理2,我们不难得到如下推理:推论1:过直线及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2: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3: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AB.Cα.事实上,在平面概念形成过程中,Newcomb在《几何学基础》(1884)中,以公理的形式给出了推论1:只有一个平面可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同时他还证明了推论3。Halsted在《几何基础》(1885)中同样得到推论1。(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21897年,Keigwin20(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2【例与练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B.一条直线和一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C.四边形是平面图形D.两条相交直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2)空间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可以确定的平面数是(

)A.1B.2C.3D.1或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任意三点确定一个平面;②圆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③任意四点确定一个平面;④两条平行线确定一个平面。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2【例与练3】(2)空间两两21(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3实验操作:①将三角板的一个角放置在桌面上,让同学们观察三角板所代表的平面与桌面所代表的平面有多少个公共点?②将一张薄饼放在桌面上,用菜刀切薄饼,观察切口的形状,它是什么图形,你得到什么结论?

1912年,Hart和Feldman在《平面与立体几何》中将“直线与平面最多交于一点”作为公理。

1914年,Richardson在《立体几何》中将“若两平面有一个公共点,则它们有第二个公共点”作为公理。直到1934年,Cowley在《立体几何》中将“两平面相交,交线为直线”作为公理。(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3实验操作:②将一张薄饼放22(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作用:(1)从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的角度刻画“平面”无限延展性;(2)从两个平面的交线是直线也刻画了平面是“平”的。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若两个平面有一条公共直线,则称这两个平面相交,这条公共直线叫做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于直线l,可记作(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23(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3【例与练4】(1)在空间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上分别取E、F、G、H四点,如果EF与HG交于点M,那么(

)A.M一定在直线AC上B.M一定在直线BD上C.M可能在直线AC上,也可能在直线BD上D.M既不在直线AC上,也不在直线BD上(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3【例与练4】(1)在空间四24(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3(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325(四)回顾历史,公理体系平面概念自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首次刻画以来,到1934年希尔伯特的公理化定义,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古希腊时期的朴素定义。前面已经介绍过的巴门尼德、欧几里得、海伦的定义,这种认识一直持续到16世纪末期。

第二个阶段是17、18世纪的平面构造性定义。17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的质疑欧凡里得对平面的三个命题逻辑上的不完美,也批评海伦的定义包含过多的需要描述平面的“重复判断”。给出了平面的构造定义之后,很多数学家都投入到了平面的定义与构造这一活动中来!同时,很多数学家也尝试做用构造出的定义证明相关定理,但却发现,无论怎样构造和定义平面,都不完美!(四)回顾历史,公理体系平面概念自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26(四)回顾历史,公理体系第三个阶段是平面的公理化体系的构建。19世纪中后期,意大利数学家皮亚诺(Peano,1858~1932)创立数学学派,对算术和几何的公理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的一名重要成员、意大利数学家皮埃里(M.Pieri,1860~1913)利用点、线段和运动对几何进行公理化。1884年,Newcomb在《几何学基础》中,不再定义平面转,而直接给出了三条公理,其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教材上的公理1。1897年,Keigwin在《几何基础》中将教材中的公理2作为公理。(四)回顾历史,公理体系第三个阶段是平面的公理化体系27(四)回顾历史,公理体系真正构建平面公理化体系的是19世纪末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他在其《几何基础》(1899)中,系统论述了他的公理化体系:把平面概念作为原始概念,象点和直线一样,不加定义。把“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即教材上的公理1)和“不共线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即教材上的公理2)作为公理,建立了公理化的欧氏几何,但希尔伯特的公理化体系并不完整,直到1924年Cowley的《立体几何》中将“两平面相交,交线为直线”(即教材上的公理3)作为公理,希尔伯特建立的公理化欧氏几何才算完全。(四)回顾历史,公理体系真正构建平面公理化体系的是128(五)知识盘点,完善框架1.平面是从具体事物抽象出来的理想化概念,它是“平”的,无限延展的。2.平面的性质: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1:过直线及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2: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3: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3.平面的表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它体现了有限与无限的数学思想。(五)知识盘点,完善框架1.平面是从具体事物抽象出来的理想29(六)作业巩固,应用理解教材P43练习1~4,P51习题2.1A组第1~3,B组2、3.(六)作业巩固,应用理解教材P43练习1~4,P51习题2.30平面

学习目标:1.理解平面是“平”的、无限延展等特性;2.理解平面的三个基本公理,并能用数学的三种语言表达。3.体会公理化的思想,了解公理化的发展与意义,体验数学是一种文化活动,数学是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平面学习目标:31实例引入观察实例引入观察32实例引入观察实例引入观察33

实例引入观察实例引入观察34

生活中的一些物体通常呈平面形,课桌面、黑板面、海面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你还能从生活中举出类似平面形的物体吗?(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

几何里所说的“平面”就是从这样的一些物体中抽象出来的.

【问题1】说说你对平面的印象,在你脑海里,平面有哪些特性?生活中的一些物体通常呈平面形,课桌面、黑板面、海面都35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对平面的刻画:如果一个二维对象是直的表面,那么它就是一个平面,直线可在任意方向与之相合。(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

公元前3世纪,欧几里得:平面是它上面的线一样地平放着的面。

公元1世纪,海伦给出了平面特征:平面是具有以下性质的面,它向四周无限延伸,平面是直线与之完全相合的表面。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对平面的刻画:如36平面的特性:平面是“平”的;

平面是无限延展的,它没有大小之分,无厚薄之别。

【问题2】请同学们比较刚才大家对平面的认识与三位数学家对平面的认识,你能提炼平面的特性吗?(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面的特性:【问题2】请同学们比较刚才大家对平面的认识与三37判断下列各题的说法是否正确与否,在正确的说法的题号后打√,否则打╳:1、一个平面长4米,宽2米;()2、平面有边界;

()3、一个平面的面积是25cm2;()4、菱形的面积是4cm2;

()5、一个平面可以把空间分成两部分.()练习判断下列各题的说法是否正确与否,在正练习38我们常常把水平的平面画成锐角为450,横边长等于其邻边长2倍的平行四边形.

【问题3】“平面”是无限延展的,它是无法画出来的,请类比直线的画法,思考如何直观地画出平面呢?(二)表示平面,深化理解常把希腊字母α、β、γ等写在代表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上,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代表平面的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英文字母作为这个平面的名称.平面记作:平面ABCD平面AC平面BD【问题4】用有限大的平行四边形表示无限大的平面,这体现了什么数学思想?有限与无限的数学思想平面β我们常常把水平的平面画成锐角为450,横边长等于其邻边长2倍39(1)直线与平面相交的画法(二)表示平面,深化理解(2)两平面相交的画法①画出交线;②被遮挡部分画虚线.(1)直线与平面相交的画法(二)表示平面,深化理解(2)两平40AB点A在平面内,记作.记作.点B在平面外,读作读作(3)点、线、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哪些?

平面内有无数个点,平面、直线都可以看成点的集合.点在平面内和点在平面外都可以借助于元素与集合的属于、不属于关系来表示.AB点A在平面内,记作.记作41AlABlAl点A在直线l上.点A不在直线l上.Al直线l在平面内.平面经过直线l.直线

l不在平面内AlABlAl点A在直线l上.点A不在直线l上.Al直线l在42(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17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欧凡里得关于平面的论断存在逻辑上的不完美,也批评海伦的定义包含过多的需要描述平面的“重复判断”。于是,他给出了一个更简单的定义:“平面是一组这样的点,它们到两定点的距离相等”。显然,莱布尼兹的定义实质上给出了一个平面的构造,这是数学家首次给出平面的构造,并用此来定义平面。18世纪,高斯对平面的定义:平面就是包含了过一个已知点与一条已知直线垂直的所有直线的表面。【活动与体验】请同学们拿一支笔竖直放置,在这支笔上选一个点,将另一支笔经过该点和竖直的笔保持垂直关系,旋转一周,感受运动的笔的轨迹,体验“平面”的形成过程,体验平面的两个特点——平面的“平”与平面的无限延展性。(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17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认43(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117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欧凡里得关于平面的论断存在逻辑上的不完美,也批评海伦的定义包含过多的需要描述平面的“重复判断”。于是,他给出了一个更简单的定义:“平面是一组这样的点,它们到两定点的距离相等”。显然,莱布尼兹的定义实质上给出了一个平面的构造,这是数学家首次给出平面的构造,并用此来定义平面。18世纪,高斯对平面的定义:平面就是包含了过一个已知点与一条已知直线垂直的所有直线的表面。【活动与体验】请同学们拿一支笔竖直放置,在这支笔上选一个点,将另一支笔经过该点和竖直的笔保持垂直关系,旋转一周,感受运动的笔的轨迹,体验“平面”的形成过程,体验平面的两个特点——平面的“平”与平面的无限延展性。(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117世纪德国数学家44(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1

【问题5】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标记两个点,将这两个点放在桌面上,观察直尺上的其他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公元前3世纪,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第11卷给出了三个命题,其中命题1是:“一条直线不可能一部分在平面内,而另一部分在平面外”。公元1世纪,海伦给出了平面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经过平面上的两个点,那么这条直线的任意部位都和这个平面完全相合。

18世纪,英国数学家辛松给出了平面的新定义:平面是具有下列性质的面,通过其上任意两点的直线完全包含在该面上。(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1【问题5】请同学45(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1

1884年,Newcomb在《几何学基础》中,不再定义平面转而直接给出以下公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作用:(1)用直线的“直”来刻画平面的“平”;

(2)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的依据.(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11884年,Ne46(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1

1884年,Newcomb在《几何学基础》中,不再定义平面转而直接给出以下公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作用:(1)用直线的“直”来刻画平面的“平”;

(2)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的依据.(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11884年,Ne47(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1(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148(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2

【问题6】(1)空间中,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那么两点能否确定一个平面?经过三点、四点可以作多少个平面?(2)照相机,测量仪等器材的支架为何要做成三脚架?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直到19世纪初,数学家皮埃尔才明确从数学的角度给出了确定平面的方法:给出不共线的三点A,B,C,由A与BC上各点,或B与CA上各点,或C与AB上各点所连接的直线全部填满的图形,称为平面ABC.(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2【问题6】(1)49(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21897年,Keigwin在《几何基础》中才将“不共线三点确定一个平面”作为公理:公理2: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由公理2,我们不难得到如下推理:推论1:过直线及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2: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3: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AB.Cα.事实上,在平面概念形成过程中,Newcomb在《几何学基础》(1884)中,以公理的形式给出了推论1:只有一个平面可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同时他还证明了推论3。Halsted在《几何基础》(1885)中同样得到推论1。(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21897年,Keigwin50(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2【例与练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B.一条直线和一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C.四边形是平面图形D.两条相交直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2)空间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可以确定的平面数是(

)A.1B.2C.3D.1或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任意三点确定一个平面;②圆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③任意四点确定一个平面;④两条平行线确定一个平面。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2【例与练3】(2)空间两两51(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3实验操作:①将三角板的一个角放置在桌面上,让同学们观察三角板所代表的平面与桌面所代表的平面有多少个公共点?②将一张薄饼放在桌面上,用菜刀切薄饼,观察切口的形状,它是什么图形,你得到什么结论?

1912年,Hart和Feldman在《平面与立体几何》中将“直线与平面最多交于一点”作为公理。

1914年,Richardson在《立体几何》中将“若两平面有一个公共点,则它们有第二个公共点”作为公理。直到1934年,Cowley在《立体几何》中将“两平面相交,交线为直线”作为公理。(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3实验操作:②将一张薄饼放52(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作用:(1)从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的角度刻画“平面”无限延展性;(2)从两个平面的交线是直线也刻画了平面是“平”的。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若两个平面有一条公共直线,则称这两个平面相交,这条公共直线叫做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于直线l,可记作(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53(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3【例与练4】(1)在空间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上分别取E、F、G、H四点,如果EF与HG交于点M,那么(

)A.M一定在直线AC上B.M一定在直线BD上C.M可能在直线AC上,也可能在直线BD上D.M既不在直线AC上,也不在直线BD上(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3【例与练4】(1)在空间四54(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3(三)理解公理、丰富内涵——公理355(四)回顾历史,公理体系平面概念自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首次刻画以来,到1934年希尔伯特的公理化定义,经历了三个阶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