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大家!欢迎大家!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2)各类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4)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考纲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考纲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2)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3)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4)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的主要危害
3.自然灾害与环境(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命题规律
地质灾害、水文灾害、气象及其他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往往结合世界或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来命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生活化的特点,以区域图、统计资料来呈现信息,考查读图、析图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I、卷Ⅱ考查地质灾害,2014年山东文综卷考查气象灾害,2014年福建文综卷考查水文灾害。试题题型以综合题的形式呈现。命题规律知识点一、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1.自然灾害(1)概念: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自然灾害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同时具有自然和社会两种属性。知识点知识点一、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1.自然灾害知识点
(2)发生的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自然灾害的客体。(3)自然灾害系统的组成自然灾害系统是由孕育灾害的环境(孕灾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和灾情共同组成的复杂的地球表层异变系统,灾情的形成是前三者综合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2)发生的条件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
2.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人员伤亡:给人体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2)财产损失:①直接经济损失:自然灾害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②间接经济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果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其相对人员、财产的损失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
2.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的差异。受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防抗灾害能力地区差异的影响,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地域差异。(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的差异。知识点二、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知识点二、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热带气旋(台风)
(1)产生条件:高温高湿的广阔洋面;上冷下热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构(西北太平洋海域上空)。(2)造成危害:台风是通过狂风、暴雨以及风暴潮带来灾害的。①海水倒灌,造成海堤决口,形成洪涝灾害;②造成城市、港口工程的破坏、船舶的毁坏等;③导致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建筑物破坏等;④影响沿海养殖业和海上捕捞业的发展。(3)措施:①台风的监测和预报;②建设沿海防护林;③加固海堤等。热带气旋(台风)
干旱一、产生原因:
1.华北的春旱:自然原因:①雨季未到,降水量少;
②春季气温回升,多大风,蒸发量大。人为原因:农业灌溉用水量增加,人均地表径流少。
2.长江中下游的伏旱:
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降水持续偏少;
②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
③台风到达的次数少,或者比较弱。干旱3.西南地区的干旱:自然原因:①气候异常,气温持续偏高,降水持续偏少;②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冬春季节少雨;③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严重;④地形崎岖,地表水停留时间短。人为原因:①生产生活用水量大;②水利基础设施落后;③防灾意识不强。二、造成影响:1.河流断流、水库干涸,影响河流航运、发电;2.人畜饮水困难,工农业生产缺水,农作物歉收,甚至绝收;3.容易引发森林、草场火灾。3.西南地区的干旱:三、防御措施:1.加强干旱的监测、预警和预报;2.适时进行人工增雨;3.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4.培育耐旱品种,发展耐旱作物;5.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6.调整农业结构,限制耗水大的产业发展。三、防御措施:寒潮一、发生时间: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10~11月,前者更强。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二、发源地:蒙古—西伯利亚。三、造成影响:不利:1.对农作物造成冻害、牲畜冻病、冻死;2.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农场,阻塞交通;3.压断电线,折断电线杆;4.能源需求大,供应困难。寒潮有利:1.带来大量的降水、降雪,缓解旱情,对农作物有保温作用;2.增加土壤水分,墒情较好;3.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四、防御措施:1.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2.使船只在大风到来前返港;3.提醒有关部门事先对农作物、畜群等作好防寒准备;4.熏烟或者浇水。5.次生灾害:风暴潮、沙尘暴、雪灾。有利:
地震一、主要原因:
1.位于板块交界处,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或者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或位于地壳断层处;
2.地壳活动活跃,岩层容易断裂,造成地震。二、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
1.自然因素:震级的大小,震源的深浅,距震中的远近,次生灾害(火灾、滑坡、泥石流、海啸以及疫病蔓延等)。
2.人为因素:灾区的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自救、互救能力,国家的救援程度,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防震意识,防灾减灾工程。地震三、防御措施:1.建立地震灾情监测、预警、预报系统;2.加强地震灾害的宣传,提高人们防震意识;3.实施一些预防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4.提高自救、互救能力;5.国家及时救援。三、防御措施:滑坡、泥石流一、产生原因:1.地形:分布在山区,地势陡峻。2.岩石疏松、破碎(云贵高原)或者土层疏松(黄土高原)。3.夏季多暴雨。4.植被破坏严重或者开矿导致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二、防御方面:1.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2.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提高人们防灾意识;3.实施护坡工程;4.植树造林。滑坡、泥石流
洪涝一、产生原因:
1.自然因素:①降水多、暴雨集中;②地处地形的迎风坡,降水多;③冬春季节降雪多,夏季大量积雪融化;④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
2.人为因素:①中上游的植被破坏;②陡坡开垦,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泥沙淤积;③围湖造田,导致河流蓄洪泄洪能力下降;④下游低洼地的开发,湿地减少,对径流调节作用减弱。洪涝二、防御措施:1.非工程措施:①加强监测、预报、预警;②进行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③制定防洪减灾的法律法规,规范减灾行为。2.工程措施:①河流中上游修建水库;②建设水土保持林等;③河流中下游修建分洪、蓄洪工程;④修筑堤坝;⑤整治或开挖河道。二、防御措施:城市内涝一、产生原因:1.城市规划存在缺陷;2.城区建筑密度大,地表硬化,下渗弱;3.排水能力不足(排水系统老化);4.降水强度大。二、防御措施:1.加强城市排涝系统的建设、管理和维护;2.增加城市绿地面积;3.加强暴雨的预报预警。城市内涝风暴潮一、产生原因:1.大风,主要是台风和温带气旋;2.天体引潮力(初一或正月十五前后)二、造成危害:是通过狂风、暴雨以及大浪带来灾害的。1.海水倒灌,造成海堤决口,形成洪涝灾害;2.造成城市、港口工程的破坏、船舶的毁坏等;3.导致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建筑物破坏等。三、防御措施:1.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2.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3.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风暴潮生物灾害病害(农作物病害、森林病害)虫害(蝗虫、黏虫、水稻螟、棉铃虫)和鼠害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一是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二是北半球中纬度自然灾害带生物灾害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位于中低纬度地带,人口稠密,经济密度大环太平洋沿岸,宽数百千米的地带地震、火山、台风、海啸、风暴潮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和海岸带灾害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多海啸;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风暴潮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北纬20°—50°之间的一条环球自然灾害带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洪水、台风、干旱、低温、风沙等气象灾害不同气候带的边缘→水旱灾害;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风暴潮;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山地地质灾害位于中低纬度地带,人口稠密,经济密度大环太平洋沿岸,宽数百千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一、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人类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而超强度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会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二、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三、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迁出灾害高风险区就可以“缩小”灾害的影响或“缩小”区域灾情,而经济基础薄弱、时局动荡、进入灾害高风险区就可以“放大”灾害的影响或“放大”区域灾情。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知识点三、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一、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知识点三、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一、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灾害种
2.成灾人口和农业灾情严重一般年份,全国受灾人口近2亿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000多万公顷。
3.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①海洋灾害带:台风、风暴潮、赤潮②东南沿海灾害带: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③东部灾害带:主要指第三级阶梯,洪涝、旱灾、病虫害④中部灾害带:主要指第二级阶梯,内蒙古的雪灾、黄土高原的暴雨洪水和干旱、西南地区的地震、滑坡、泥石流⑤西北灾害带: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⑥青藏高原灾害带: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2.成灾人口和农业灾情严重二、中国的地质灾害1.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对比分析西南地区为重灾区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又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带的北东边界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烈度较高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地区东重西轻,特别是地震多发的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及台湾地区的地震灾情最严重山地面积广,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和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夏季多雨等分布广泛,类型齐全,爆发频繁,规模巨大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山区,特别是西南地区。在地域上有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的分布特点二、中国的地质灾害西南地区为重灾区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
2.地质灾害多发区实例:西南地区自然原因:①构造活跃;②地形复杂,地表不稳;③水源充足,多暴雨。人为原因:①开发山区,破坏植被;②建筑物、人、财产等趋于密集;③建设者的防范意识和措施不到位;④缺乏相应的灾害预警系统。
三、中国的水文灾害
1.我国三种洪水灾害类型的成因及时空分布规律的对比分析2.地质灾害多发区实例:西南地区三、中国的水文初冬河流封冻时,高纬度的下游河段先封冻,上游河水因水流不畅溢出两岸,或初春河流解冻时,低纬度的上游河段先行开冻,而下游河段仍封冻,上游河水和冰块堆积在下游河床溢出两岸,形成洪水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4—9月降水多,且暴雨集中;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人类经济活动不合理西部和东部高纬山区4—5月融雪洪,7—8月冰川融水随气温升高,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水河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如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及松花江部分河段初冬河流结冰时和初春河流融冰时初冬河流封冻时,高纬度的下游河段先封冻,上游河水因水流不畅溢2.水文灾害多发区实例:长江流域原因如下:2.水文灾害多发区实例:长江流域原因如下: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害。云南和川西山地多春旱。伏旱发生在7—8月,以东部最为严重,四川盆地西部与北部是夏旱(5—6月)出现的高频区东北区盛夏季节,特别是辽河与嫩江流域,常有久晴高温天气,引起“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的旱灾华北区全国旱灾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地区,特别是春季,正值冬小麦生长发育关键期,故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长江区旱灾多发生在7—8月,故称“伏旱”,有时严重影响作物生长、水电和城市供水华南区以夏秋旱为主、春旱次之。桂西则以春旱为主。沿海地区的旱灾频率与强度超过内陆西南区
四、中国的气象灾害1.旱灾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害。云南和川西山地多春旱。伏旱发生在7
2.台风灾害我国台风来自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空间分布具有沿海重、南方重的特点
3.寒潮灾害①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②三条路径南侵我国:偏西、偏北和东北③寒潮灾害的表现:北方主要为大风、降温霜冻和暴风雪,南方主要为降温、冻害和雨雪。④主要受灾地区: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2.台风灾害
4.气象灾害的多发区实例:华北地区形成的原因4.气象灾害的多发区实例:华北地区形成的原因东部重于西部,南部重于北部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黄河下游、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南部沿海等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稻田产区广泛分布于我国主要棉花产区,黄河流域棉产区和新疆产区受害尤为严重,长江流域棉产区也有发生
五、中国的生物灾害1.三种农作物病虫害东部重于西部,南部重于北部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黄河下游、东2.森林病虫害3.蝗灾2.森林病虫害4.鼠害糟蹋粮食、破坏草原和危害林木,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褐家鼠、小家鼠东北、华北和西南区的大部,华东和华南全部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开发历史悠久,为我国主要农业区小家鼠、黄鼠西北区大部,青藏高原大部及东北、华北区的边缘地带降水少、气候干旱,天敌数量锐减发生面积广,种类多,危害大4.鼠害糟蹋粮食、破坏草原和危害林木,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知识点四、防灾与减灾一、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1.监测①监测系统: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②遥感(RS)技术可以在监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③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对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进行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所以GIS可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知识点四、防灾与减灾一、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知识点四、防灾与减灾2.防御①工程性防御:修建防灾工程第一: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第二:阻止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的直接相遇。第三: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②非工程性防御: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以及公众减灾教育等途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知识点四、防灾与减灾2.防御
知识点四、防灾与减灾二、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1.灾前准备①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②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③救灾物资分类:生活类、救生类、医用类和取暖御寒类2.灾中应急尽可能地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3.灾后恢复一方面是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另一方面是增强未来灾害发生的抵抗能力。知识点四、防灾与减灾二、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知识点四、防灾与减灾三、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1.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①防震准备:制定对策、树立防震意识。②避震:抉择是跑还是躲。③震后自救与互救:减少体力消耗。2.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①防洪准备:一是关注汛期天气预报二是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三是准备逃生物资②洪水应急:保持冷静、逃向高处。③洪水中的救助:减少体力消耗。知识点四、防灾与减灾三、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典例1】(2014·新课标全国Ⅰ)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典例1】(2014·新课标全国Ⅰ)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答案】
①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②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③降雨导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答案】【典例2】(2014·山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下图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2)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典例2】(2014·山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简【答案】
(1)①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4—10月,其他月份无雹灾);②主要集中在5—9月;③8月最多。(2)①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②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答案】【典例3】(2014·福建)读图回答问题。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1)说出湖滨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2)简述湖滨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1)说出湖滨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答案】(1)可能发生在6—9月(夏秋季节)。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②6—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③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2)可采取的主要措施①完善抗洪排涝系统;②合理退田还湖;③培育、推广耐涝作物;④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⑤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出三点即可)【答案】(1)可能发生在6—9月(夏秋季节)。【例4】下图区域时常发生季节性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洪峰消退。读图回答问题。(1)分析该区域季节性洪水“一日一峰”的形成原因。(2)简述季节性洪水灾害对当地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危害。(1)分析该区域季节性洪水“一日一峰”的形成原因。答案
(1)白天温度升高,大量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峰,夜晚气温降低消融量减少,洪峰消退。(2)可能带来的危害①洪水冲刷土壤形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②春季大量洪水淹没农田,影响农作物播种;③夏季正值作物生长期,河水暴涨,淹没农田,导致减产。答案【例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2012年入冬以来,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降水量创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纪录。2013年4月,黑、吉两省正值耕种时节,却遭受严重的春涝。下图为东北地区示意图。简述黑、吉两省春涝形成的自然原因并对其农业耕种提出合理建议。【例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简述黑、答案
原因:①冬季降雪量大,气温低;②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大量融化;③东北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建议:①利用农田水利工程,加快排水(除雪);②加大机械耕播力度,加快耕播进度;③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播种早熟品种。答案【例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下图示意“我国汉江流域1951~2012年年均暴雨量分布(单位:mm)”。(1)说出汉江流域年均暴雨量分布特征,并指出暴雨可能引发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2)分析武汉市暴雨易成灾的主要原因。【例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汉江流域年均暴雨量分布特答案
(1)分布特征:东部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西部从南向北递减。(答“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也可)
地质灾害类型:滑坡、泥石流、崩塌(2)主要原因:①暴雨量大;②地处平原,排水不畅;③城市面积大,地表硬化,下渗弱;④排水系统不完善,排水能力差。答案【例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新疆和田地区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北京时间)发生里氏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此次地震震中距离于田县城东南102千米。截至13日11时,新疆民政厅汇总信息显示,和田地区于田县、民丰县、策勒县、洛浦县、墨玉县、和田县等6县共计7838人受灾,无人员伤亡。根据材料分析说明于田大地震无人员伤亡的原因,以及在救援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例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根据材料分析说明于田大地震无答案
无人员伤亡的原因:①震中30千米范围内平均海拔约5100米,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宜人类生存,因此人口稀少;②地震发生在白天,居民多在户外活动。遇到的困难:①震中所在地区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②强震易造成滑坡、崩塌等次生灾害,易造成道路堵塞,交通受阻,影响救援进程;③震区通信设施遭到破坏,通信联系不畅。答案【例8】读1949-1990年塔里木盆地洪涝灾害的频次空间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简述该地区洪涝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2)说出甲地洪水的多发季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例8】读1949-1990年塔里木盆地洪涝灾害的频次空间分答案
(1)该地区洪涝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①洪灾频次的地区分布不均;②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和西部,呈块状分布,塔里木盆地南部、中部和东部洪涝灾害发生的次数较少。(2)甲地洪水的多发季节:春季形成原因:①甲地为天山地区,冬季降雪较多,气温低,降雪难以融化,形成积雪;②次年春季,气温迅速回升,积雪大量融化,形成洪水。答案【例9】(
2014·吉林长春三模)阅读图文资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森林火灾位居破坏森林的三大自然灾害(火灾、病害、虫害)之首,它不仅给人类的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破坏生态环境,而且还会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图1是我国北方某地区2013年森林火灾频次统计图,图2是某地区火灾发生时的资料图。气象与森林火灾的关系非常密切。【例9】(2014·吉林(1)分析判断在火灾发生后,及时获得图2中影像资料的技术与传统监测手段相比有何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依据材料,从气象因素分析我国北方森林火灾多发的季节和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析判断在火灾发生后,及时获得图2中影像资料的技术与传答案
(1)遥感(RS)技术
①探测范围大;②信息获取量大;③获取速度快;④实时性好;⑤动态性强。(2)多发的季节:春季。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气温偏高;②春季降水少,气候干旱;③大风多。答案欢迎大家!欢迎大家!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2)各类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4)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考纲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考纲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2)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3)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4)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的主要危害
3.自然灾害与环境(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命题规律
地质灾害、水文灾害、气象及其他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往往结合世界或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来命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生活化的特点,以区域图、统计资料来呈现信息,考查读图、析图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I、卷Ⅱ考查地质灾害,2014年山东文综卷考查气象灾害,2014年福建文综卷考查水文灾害。试题题型以综合题的形式呈现。命题规律知识点一、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1.自然灾害(1)概念: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自然灾害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同时具有自然和社会两种属性。知识点知识点一、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1.自然灾害知识点
(2)发生的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自然灾害的客体。(3)自然灾害系统的组成自然灾害系统是由孕育灾害的环境(孕灾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和灾情共同组成的复杂的地球表层异变系统,灾情的形成是前三者综合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2)发生的条件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
2.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人员伤亡:给人体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2)财产损失:①直接经济损失:自然灾害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②间接经济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果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其相对人员、财产的损失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
2.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的差异。受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防抗灾害能力地区差异的影响,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地域差异。(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的差异。知识点二、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知识点二、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热带气旋(台风)
(1)产生条件:高温高湿的广阔洋面;上冷下热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构(西北太平洋海域上空)。(2)造成危害:台风是通过狂风、暴雨以及风暴潮带来灾害的。①海水倒灌,造成海堤决口,形成洪涝灾害;②造成城市、港口工程的破坏、船舶的毁坏等;③导致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建筑物破坏等;④影响沿海养殖业和海上捕捞业的发展。(3)措施:①台风的监测和预报;②建设沿海防护林;③加固海堤等。热带气旋(台风)
干旱一、产生原因:
1.华北的春旱:自然原因:①雨季未到,降水量少;
②春季气温回升,多大风,蒸发量大。人为原因:农业灌溉用水量增加,人均地表径流少。
2.长江中下游的伏旱:
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降水持续偏少;
②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
③台风到达的次数少,或者比较弱。干旱3.西南地区的干旱:自然原因:①气候异常,气温持续偏高,降水持续偏少;②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冬春季节少雨;③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严重;④地形崎岖,地表水停留时间短。人为原因:①生产生活用水量大;②水利基础设施落后;③防灾意识不强。二、造成影响:1.河流断流、水库干涸,影响河流航运、发电;2.人畜饮水困难,工农业生产缺水,农作物歉收,甚至绝收;3.容易引发森林、草场火灾。3.西南地区的干旱:三、防御措施:1.加强干旱的监测、预警和预报;2.适时进行人工增雨;3.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4.培育耐旱品种,发展耐旱作物;5.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6.调整农业结构,限制耗水大的产业发展。三、防御措施:寒潮一、发生时间: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10~11月,前者更强。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二、发源地:蒙古—西伯利亚。三、造成影响:不利:1.对农作物造成冻害、牲畜冻病、冻死;2.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农场,阻塞交通;3.压断电线,折断电线杆;4.能源需求大,供应困难。寒潮有利:1.带来大量的降水、降雪,缓解旱情,对农作物有保温作用;2.增加土壤水分,墒情较好;3.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四、防御措施:1.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2.使船只在大风到来前返港;3.提醒有关部门事先对农作物、畜群等作好防寒准备;4.熏烟或者浇水。5.次生灾害:风暴潮、沙尘暴、雪灾。有利:
地震一、主要原因:
1.位于板块交界处,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或者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或位于地壳断层处;
2.地壳活动活跃,岩层容易断裂,造成地震。二、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
1.自然因素:震级的大小,震源的深浅,距震中的远近,次生灾害(火灾、滑坡、泥石流、海啸以及疫病蔓延等)。
2.人为因素:灾区的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自救、互救能力,国家的救援程度,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防震意识,防灾减灾工程。地震三、防御措施:1.建立地震灾情监测、预警、预报系统;2.加强地震灾害的宣传,提高人们防震意识;3.实施一些预防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4.提高自救、互救能力;5.国家及时救援。三、防御措施:滑坡、泥石流一、产生原因:1.地形:分布在山区,地势陡峻。2.岩石疏松、破碎(云贵高原)或者土层疏松(黄土高原)。3.夏季多暴雨。4.植被破坏严重或者开矿导致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二、防御方面:1.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2.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提高人们防灾意识;3.实施护坡工程;4.植树造林。滑坡、泥石流
洪涝一、产生原因:
1.自然因素:①降水多、暴雨集中;②地处地形的迎风坡,降水多;③冬春季节降雪多,夏季大量积雪融化;④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
2.人为因素:①中上游的植被破坏;②陡坡开垦,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泥沙淤积;③围湖造田,导致河流蓄洪泄洪能力下降;④下游低洼地的开发,湿地减少,对径流调节作用减弱。洪涝二、防御措施:1.非工程措施:①加强监测、预报、预警;②进行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③制定防洪减灾的法律法规,规范减灾行为。2.工程措施:①河流中上游修建水库;②建设水土保持林等;③河流中下游修建分洪、蓄洪工程;④修筑堤坝;⑤整治或开挖河道。二、防御措施:城市内涝一、产生原因:1.城市规划存在缺陷;2.城区建筑密度大,地表硬化,下渗弱;3.排水能力不足(排水系统老化);4.降水强度大。二、防御措施:1.加强城市排涝系统的建设、管理和维护;2.增加城市绿地面积;3.加强暴雨的预报预警。城市内涝风暴潮一、产生原因:1.大风,主要是台风和温带气旋;2.天体引潮力(初一或正月十五前后)二、造成危害:是通过狂风、暴雨以及大浪带来灾害的。1.海水倒灌,造成海堤决口,形成洪涝灾害;2.造成城市、港口工程的破坏、船舶的毁坏等;3.导致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建筑物破坏等。三、防御措施:1.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2.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3.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风暴潮生物灾害病害(农作物病害、森林病害)虫害(蝗虫、黏虫、水稻螟、棉铃虫)和鼠害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一是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二是北半球中纬度自然灾害带生物灾害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位于中低纬度地带,人口稠密,经济密度大环太平洋沿岸,宽数百千米的地带地震、火山、台风、海啸、风暴潮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和海岸带灾害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多海啸;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风暴潮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北纬20°—50°之间的一条环球自然灾害带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洪水、台风、干旱、低温、风沙等气象灾害不同气候带的边缘→水旱灾害;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风暴潮;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山地地质灾害位于中低纬度地带,人口稠密,经济密度大环太平洋沿岸,宽数百千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一、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人类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而超强度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会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二、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三、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迁出灾害高风险区就可以“缩小”灾害的影响或“缩小”区域灾情,而经济基础薄弱、时局动荡、进入灾害高风险区就可以“放大”灾害的影响或“放大”区域灾情。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知识点三、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一、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知识点三、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一、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灾害种
2.成灾人口和农业灾情严重一般年份,全国受灾人口近2亿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000多万公顷。
3.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①海洋灾害带:台风、风暴潮、赤潮②东南沿海灾害带: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③东部灾害带:主要指第三级阶梯,洪涝、旱灾、病虫害④中部灾害带:主要指第二级阶梯,内蒙古的雪灾、黄土高原的暴雨洪水和干旱、西南地区的地震、滑坡、泥石流⑤西北灾害带: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⑥青藏高原灾害带: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2.成灾人口和农业灾情严重二、中国的地质灾害1.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对比分析西南地区为重灾区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又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带的北东边界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烈度较高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地区东重西轻,特别是地震多发的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及台湾地区的地震灾情最严重山地面积广,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和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夏季多雨等分布广泛,类型齐全,爆发频繁,规模巨大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山区,特别是西南地区。在地域上有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的分布特点二、中国的地质灾害西南地区为重灾区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
2.地质灾害多发区实例:西南地区自然原因:①构造活跃;②地形复杂,地表不稳;③水源充足,多暴雨。人为原因:①开发山区,破坏植被;②建筑物、人、财产等趋于密集;③建设者的防范意识和措施不到位;④缺乏相应的灾害预警系统。
三、中国的水文灾害
1.我国三种洪水灾害类型的成因及时空分布规律的对比分析2.地质灾害多发区实例:西南地区三、中国的水文初冬河流封冻时,高纬度的下游河段先封冻,上游河水因水流不畅溢出两岸,或初春河流解冻时,低纬度的上游河段先行开冻,而下游河段仍封冻,上游河水和冰块堆积在下游河床溢出两岸,形成洪水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4—9月降水多,且暴雨集中;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人类经济活动不合理西部和东部高纬山区4—5月融雪洪,7—8月冰川融水随气温升高,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水河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如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及松花江部分河段初冬河流结冰时和初春河流融冰时初冬河流封冻时,高纬度的下游河段先封冻,上游河水因水流不畅溢2.水文灾害多发区实例:长江流域原因如下:2.水文灾害多发区实例:长江流域原因如下: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害。云南和川西山地多春旱。伏旱发生在7—8月,以东部最为严重,四川盆地西部与北部是夏旱(5—6月)出现的高频区东北区盛夏季节,特别是辽河与嫩江流域,常有久晴高温天气,引起“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的旱灾华北区全国旱灾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地区,特别是春季,正值冬小麦生长发育关键期,故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长江区旱灾多发生在7—8月,故称“伏旱”,有时严重影响作物生长、水电和城市供水华南区以夏秋旱为主、春旱次之。桂西则以春旱为主。沿海地区的旱灾频率与强度超过内陆西南区
四、中国的气象灾害1.旱灾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害。云南和川西山地多春旱。伏旱发生在7
2.台风灾害我国台风来自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空间分布具有沿海重、南方重的特点
3.寒潮灾害①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②三条路径南侵我国:偏西、偏北和东北③寒潮灾害的表现:北方主要为大风、降温霜冻和暴风雪,南方主要为降温、冻害和雨雪。④主要受灾地区: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2.台风灾害
4.气象灾害的多发区实例:华北地区形成的原因4.气象灾害的多发区实例:华北地区形成的原因东部重于西部,南部重于北部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黄河下游、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南部沿海等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稻田产区广泛分布于我国主要棉花产区,黄河流域棉产区和新疆产区受害尤为严重,长江流域棉产区也有发生
五、中国的生物灾害1.三种农作物病虫害东部重于西部,南部重于北部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黄河下游、东2.森林病虫害3.蝗灾2.森林病虫害4.鼠害糟蹋粮食、破坏草原和危害林木,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褐家鼠、小家鼠东北、华北和西南区的大部,华东和华南全部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开发历史悠久,为我国主要农业区小家鼠、黄鼠西北区大部,青藏高原大部及东北、华北区的边缘地带降水少、气候干旱,天敌数量锐减发生面积广,种类多,危害大4.鼠害糟蹋粮食、破坏草原和危害林木,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知识点四、防灾与减灾一、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1.监测①监测系统: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②遥感(RS)技术可以在监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③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对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进行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所以GIS可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知识点四、防灾与减灾一、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知识点四、防灾与减灾2.防御①工程性防御:修建防灾工程第一: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第二:阻止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的直接相遇。第三: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②非工程性防御: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以及公众减灾教育等途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知识点四、防灾与减灾2.防御
知识点四、防灾与减灾二、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1.灾前准备①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②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③救灾物资分类:生活类、救生类、医用类和取暖御寒类2.灾中应急尽可能地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3.灾后恢复一方面是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另一方面是增强未来灾害发生的抵抗能力。知识点四、防灾与减灾二、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知识点四、防灾与减灾三、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1.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①防震准备:制定对策、树立防震意识。②避震:抉择是跑还是躲。③震后自救与互救:减少体力消耗。2.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①防洪准备:一是关注汛期天气预报二是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三是准备逃生物资②洪水应急:保持冷静、逃向高处。③洪水中的救助:减少体力消耗。知识点四、防灾与减灾三、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典例1】(2014·新课标全国Ⅰ)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典例1】(2014·新课标全国Ⅰ)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答案】
①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②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③降雨导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答案】【典例2】(2014·山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下图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2)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典例2】(2014·山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简【答案】
(1)①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4—10月,其他月份无雹灾);②主要集中在5—9月;③8月最多。(2)①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②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答案】【典例3】(2014·福建)读图回答问题。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1)说出湖滨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2)简述湖滨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1)说出湖滨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答案】(1)可能发生在6—9月(夏秋季节)。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②6—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③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2)可采取的主要措施①完善抗洪排涝系统;②合理退田还湖;③培育、推广耐涝作物;④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⑤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出三点即可)【答案】(1)可能发生在6—9月(夏秋季节)。【例4】下图区域时常发生季节性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洪峰消退。读图回答问题。(1)分析该区域季节性洪水“一日一峰”的形成原因。(2)简述季节性洪水灾害对当地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危害。(1)分析该区域季节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大蒜去皮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变速箱上盖总成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度窗帘行业人才培养与技术交流合同
- 2025年度医院间公共卫生事件联合应对合作协议
- 2025年度电影演员主演合约中的合约争议解决及仲裁条款合同
- 2025年度新能源动力电池联合开发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解除别墅租赁合同及设施使用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瑜伽馆会员瑜伽馆会员卡赠送积分活动合同
- 2025年度网络安全防护与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合作研发及应急响应协议
- 2025年度商铺租赁协议终止及新业主接管服务合同
- 基本药物制度政策培训课件
- 2025年中国华能集团限公司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GB/T 45002-2024水泥胶砂保水率测定方法
- 广东省广州海珠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飞行原理(第二版) 课件 第10章 高速空气动力学基础
- 广西《乳腺X射线数字化体层摄影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 山西省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试卷(含答案)
- 酒店会议室设备安装及调试方案
- 2024年新疆(兵团)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JGJ120-20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20220807013156
- 英语代词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