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细胞的分子组成(10全国2)1下列关于高尔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高尔基体膜具有流动性B.抗体从合成到分泌不经过高尔基体C.高尔基体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D.高尔基体具有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的功能解析: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所需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10重庆卷)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形成B.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C.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和细胞质基质中加工D.质粒和线粒体是既有核酸又有外膜的细胞结构解析: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壁形成,而细胞壁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故答案A正确。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所以答案B错。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故答案C错。质粒是环状的DNA,线粒体是双层膜的结构,组成物质中有DNA、RNA等,故答案D错。(10全国2)31.(10分)请回答下列问题:氮、磷、镁3种元素中,构成生命活动所需直接能源物质的元素是,构成细胞膜的元素是。缺镁时植物叶片发黄,其原因是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过程中,研磨叶片通常需加少量二氧化硅、碳酸钙及适量丙酮。二氧化硅的作用是碳酸钙的作用是丙酮的作用是光反应中能把光能转换成电脑的叶绿素是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10新课标)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解析1: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的生命体。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其最大的特点是不具有细胞核。人体细胞的周期长短差距很大,不是相同的。【答案】D【解析2】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蓝藻为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围的真正细胞核。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不同。细胞膜、内质网膜等膜结构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是生物膜结构的结构特点。【评析】本题考察了生物必修I中关于细胞的内容,讨论了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构建,以及细胞周期的内容,应该说考察的难度不高,非常适合作为高考的第一题。不过个难度的试题处在高考中还是有点让人意外的。(2010山东高考理综)5、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B、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C、细胞质基质中的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D、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答案】D【解题立意】本题考查溶酶体与酶、运输等的关系,考查综合分析能力。【解题思路】水解酶属于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溶酶体属于生物膜系统,在消化细胞内的物质时要吞噬这些物质,形成具有消化作用的小泡,所以溶酶体执行功能时要发生膜成分的更新,的运转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正常状态下机体也要产生衰老、凋亡细胞,死亡后溶酶体要对他们进行分解消化。(10四川卷)1、与酵母菌相比,硝化细菌具有的特点是A.无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B.无固氮酶,只能以含氮有机物作为氮源C.无细胞核,只能通过出芽生殖方式繁殖后代D.无染色体,只能在DNA水平产生可遗传变异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区别及微生物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酵母菌为真核生物,硝化细菌为原核生物,硝化细菌无线粒体,但是需氧型生物,进行有氧呼吸,A错。硝化细菌无固氮酶,但能利用无机氮NH3作氮源,B错。硝化细菌无细胞核,但进行分裂生殖,不能进行出芽生殖,C错。硝化细菌为原核生物,无染色体,所以只能在DNA水平产生可遗传变异,D正确。(10海南卷)1.下列关于糖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均有还原性 B.葡萄糖和麦芽糖可被水解C.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和果糖 D.乳糖可以被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答案】A【解析】糖类分还原糖和非还原糖,其中还原糖指可被氧化充当还原剂的糖。常见的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五碳糖等,所以A对。葡萄糖属于单糖不可以被水解,B错。纤维素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其单体是葡萄糖,C错。乳糖的分子结构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缩合形成,需水解成单糖后被吸收,D错。本试题综合考试学生对糖类的知识的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0江苏卷)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mRNA合成的同时就会有多个核糖体结台到mRNA上B.唾液腺细胞和胰腺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较多C.核孔是生物大分子可以选择性进出的通道D.吸收和转运营养物质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线粒体集中分布于细胞两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MRNA合成在细胞核中进行,而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进行翻译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因此mRNA合成的同时不会结合核糖体,A项正确。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式有关,所以唾液腺细胞核胰腺细胞等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中含有的高尔基体多,B项正确。核孔为酶和mRNA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项正确。吸收和转运营养物质时需要耗能,故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的线粒体在吸收物质时集中分布在细胞两端以提供能量,D项正确。有丝分裂(10重庆卷)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形成B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C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和细胞质基质中加工D质粒和线粒体是既有核酸又有外膜的细胞结构答案:A解析: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壁形成,而细胞壁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故答案A正确。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所以答案B错。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故答案C错。质粒是只是环状的DNA,线粒体是双层膜的结构里面有DNA,故答案D错。分析:此题考查了细胞的结构和有丝分裂过程相关知识,以及生物膜系统的相关知识(选修),此题属识记类,为容易题。(10海南卷)3.有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板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 B.同源染色体配对通常发生在分裂前期C.在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 D.在分裂中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答案】C【解析】高等植物细胞分裂中期,在隔膜形成体的中央生成的薄膜结构称为细胞板。此题背景为动物细胞,故A错。同源染色体配对通常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刚开始不久,所以B错。C描述的现在是典型的动物细胞分裂末期的现象,正确。两个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级式在细胞分裂前期的特征,故D错。减数分裂(10安徽卷)2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A.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B.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C.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D.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细胞分裂相关知识C1C2是细胞有丝分裂形成的,而有丝分裂重要特征是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所以C1和C2的遗传信息相同;而S1和S2(10江苏卷)21.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C.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的过程及考生理解能力。人精子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经过复制,染色单体可达到92条,A项正确;姐妹染色单体可发生交叉互换,带着遗传信息可能不同,B项正确,姐妹染色单体壳发生交叉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即同源染色体分开前,C项正确,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种类型4个精子,D项错误.(10江苏卷)28.(6分)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期、S期和期)和分裂期(M期)。下图标注了甲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2)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DNA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DNA复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养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后,处于S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洗脱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培养,定期检测。预计最快约▲h后会检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2)从被标记的M期细胞开始出现到其所占M期细胞总数的比例达到最大值时,所经历的时间为▲期的时间,处于该期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是▲。(3)若向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人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预计加人过量胸苷约▲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4)乙动物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长为24h,M期时长为l.9h。若要在显徽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的变化,选用▲(填“甲”或“乙”)动物肠上皮细胞更合适。(5)在光学显徽镜下观察,同处于分裂末期的动物肠上皮细胞与洋葱根尖细胞,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是▲。【答案】(1)2.2(2)M12→24→12(3)7.4(4)甲(5)动物肠上皮细胞膜凹陷,细胞缢裂;洋葱根尖细胞形成细胞板【解析】本题借助细胞周期的DNA含量变化曲线考查细胞周期及分裂期特点,同时考查学生的识图判断能力。(1)根据题意S期细胞被标记,洗脱放射性的胸苷后,S期的细胞经G2期变化后变为M期细胞,故最短时间为G2时期,即2.2h(2)细胞间期细胞数目最多,因此从M期细胞开始出现,到其所占M其细胞总数比例最大值,即变为间期细胞,故经历的时间为分裂期的时间,即M期的时间。因染色体只在分裂后期加倍,故分裂期染色体数目变化为12-24-12(3)加入过量胸苷后,只有处于S期的细胞被抑制;刚结束S期的细胞,再次经过G2、M、G1期后再次到达S期后受到抑制,经历时间为2.2+1.8+3.4=7.4h。其他各期细胞达到S期的时间均短于该时间,故加入胸苷后7.4h后细胞都停留在S期(4)从图可知,甲动物分裂期所占时间比例为1.8/(3.4+7.9+2.2+1.8)=1.8/15.3=11.2%;乙动物分裂期的比例是1.9/24=0.08,观察染色体形态变化主要是观察分裂期的细胞,而分裂期细胞数目的增多与其所占细胞周期的时间的比例呈正相关,因此选甲动物作为观察材料。(5)洋葱根尖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有细胞壁,因此分裂末期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从中央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而植物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10广东卷)3.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最主要的原因是移植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在患者体内A.正常生长B.增殖并分化成多种细胞C.分泌抗体D.杀死各种病原菌【解析】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白血病又称血癌,病人产生大量的异常白细胞,而正常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产生量减少。移植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以增殖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和淋巴细胞,因此骨髓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答案】B(10四川卷)5、某实验室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过程①形成的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低B.过程②是诱导干细胞的结构和遗传物质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C.每个Y细胞只产生一种抗体,故过程③不需要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D.过程④产生的单抗,不需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就能释放到细胞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及细胞工程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过程1形成的诱导干细胞全能性高,A错。过程2是细胞的分化过程,分化时遗传物质不会发生变化,B错。过程3要用选择培养基才能选出杂交瘤细胞,C错。过程4分泌抗体蛋白,是外排过程,不需载体蛋白协助,D正确。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细胞膜)(10全国1)1.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A.植物体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B.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外排作用,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属于内吞作用,内吞和外排作用均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直接的关系;而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答案】B(10浙江卷)29Ⅱ.为研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写出实验思路,设计记录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的表格,并填入相应内容。材料与用具:兔红细胞稀释液、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显微镜等。(要求:答题时对NaCl溶液的具体配制、待观察装片的具体制作不作要求)实验思路:①(2)设计一张表格,并将预期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填入该表中。解析:实验目的为研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所以需要设置不同梯度浓度的NaCl溶液,实验原理是动物细胞的细胞溶液浓度为0.9%,在浓度低于0.9%的NaCl溶液中动物细胞会吸水膨胀,在浓度高于0.9%的NaCl溶液中动物细胞会失水皱缩,且浓度差越大,现象,越明显,在清水中,动物细胞会吸水过多而破裂,但是一段时间后,形态又会恢复到原来形态,因为离子可以透过细胞膜。答案:(1)实验思路:①用1.5%的NaCl溶液和蒸馏水,培植出NaCl质量分数0.3%、0.6%、0.9%、1.2%、1.5%的溶液②取6片载玻片,标记为1-6滴加,滴加适量且等量的红细胞稀释液滴在1-6号玻片上,再分别滴加等量的蒸馏水,0.3%、0.6%、0.9%、1.2%、1.5%的NaCl溶液。③制成临时装片持续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变化,并做好记录。不同浓度NaCl溶液下兔红细胞的形态变化表组别/指标细胞形态原因1胀破在蒸馏水中吸水过多胀破2膨胀后恢复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浓度,细胞吸水膨胀,但是离子会进入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内外浓度相等,细胞恢复形态。3膨胀后恢复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浓度,细胞吸水膨胀,但是离子会进入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内外浓度相等,细胞恢复形态。4正常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浓度,细胞水分平衡5皱缩后恢复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浓度,细胞失水皱缩,但是离子会进入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内外浓度相等,细胞恢复形态。6皱缩后不恢复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浓度,细胞失水皱缩,但是细胞失水过多死亡,不再恢复(10福建卷)2.下列有关造血干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可能存在的是A.吸收的葡萄糖:细胞膜一细胞质基质一线粒体B.合成的细胞膜蛋白:高尔基体一核糖体一细胞膜C.转录的mRNA:细胞核一细胞质基质一高尔基体D.合成的DNA聚合酶:核糖体一细胞质基质一细胞核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各种有机化合物在细胞内合成有运输的过程。A项吸收葡萄糖通过细胞膜计入细胞质基质,被分解成【H】和丙酮酸,然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继续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B项膜蛋白与分泌蛋白一样,都是在粗面型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后进入内质网,然后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和分装,通过具膜小泡运输到细胞表面。C项在细胞核内经过转录形成的mRNA,通过核孔出来与核糖体结合,准备开始翻译。D项DNA聚合酶是由于游离核糖体合成后,到细胞质基质经核孔进入细胞核。(2010山东高考理综)3.由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分析与坐标曲线的综合。【解题思路】分析坐标曲线可以看出,a为自由扩散,b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即方式a)运输,因此A错误;方式a与载体无关,只与浓度有关,因此B错误;方式b的最大的转运速率与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因此C正确。抑制细胞呼吸,能量供应不足,导致主动运输受阻,而与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无关,因此D错误。(2010山东高考理综)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B.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C.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ATP均在膜上进行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部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命题思路】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与膜蛋白有关,因此A正确;结构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少量的固醇,不含有脂肪,因此B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会产生ATP,第二阶段发生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光合作用的光反作用阶段发生和叶绿体内囊体薄膜上进行,因此C错误;只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与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因此D错误。(10广东卷)31.(8分)1.图1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某矿物质离子示意图。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被动运输【答案】C【命题立意】跨膜运输的方式。【命题思路】主动运输是指物质逆浓度梯度,在载体的协助下,在能量的作用下运进或运出细胞膜的过程。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观察能力,从图片信息结合已学知识很容易得到正确答案。【解析】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结合图示可以看出,该矿质离子的跨膜运输有两个特点:一是逆浓度梯度,二是消耗ATP,故应为主动运输。(10安徽卷)1、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必需的结构C、线粒体内膜上只分布着合成ATP的酶 D、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细胞相关的知识,生物膜的成分是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与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如一些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葡萄糖进入人呢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进入其他细胞是主动运输,但都必须有载体的协助,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选项有的信息交流的受体是在细胞内部,C选项中的线粒体内膜上分布着合成ATP的酶,也有合成H2O的酶等;D选项是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进出,但不是自由进出,而是主动选择。(10天津卷)4.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D.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答案B思路分析: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进行着K+外流和其他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供给,进行着葡萄糖的跨膜运输和葡萄糖的分解。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溶质相对增多,渗透压升高。抗体分泌过程属于胞吐,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到达细胞膜时,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酶与ATP(10全国卷)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A.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B.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C.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生理过程中的数量变化趋势,涉及到新陈代谢与细胞分裂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如图曲线的走势为先增加后稳定,曲线有两个关键点:即起点(m,0)(m>0)和饱和点。符合这一曲线的为A选项;B项对应的曲线起点不正确,曲线的走势一直为增函数,不会出现饱和效应;C项对应的曲线就更不正确了,起点纵坐标等于终点,且大于0;D项曲线为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答案】A(10全国卷Ⅱ)34.(12分)某种细菌体内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如图:这种细菌的野生型能在基本培养基(满足野生型细菌生长的简单培养基)上生长,而由该种细菌野生型得到的两种突变型(甲、乙)都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若添加中间产物,则甲、乙都能生长;若添加中间产物,则乙能生长而甲不能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甲能积累中间产物1,而乙不能积累。请回答:(1)根据上述资料可推论:甲中酶的功能丧失;乙中酶的功能丧失,甲和乙中酶的功能都正常。由野生型产生甲、乙这两种突变型的原因是野生型的(同一、不同)菌体中的不同发生了突变,从而导致不同酶的功能丧失。如果想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来生产中间产物1,则应选用(野生型、甲、乙)。(2)将甲、乙混合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上能长出少量菌落,再将这些菌落单个挑出分别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都不能生长。上述混合培养时乙首先形成菌落,其原因是。(3)在发酵过程中,菌体中含量过高时,其合成速率下降。若要保持其合成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改变菌体细胞膜的,使排出菌体外。(2010山东高考理综)5、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B、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C、细胞质基质中的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D、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答案】D【解题立意】本题考查溶酶体与酶、运输等的关系,考查综合分析能力。【解题思路】水解酶属于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溶酶体属于生物膜系统,在消化细胞内的物质时要吞噬这些物质,形成具有消化作用的小泡,所以溶酶体执行功能时要发生膜成分的更新,的运转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正常状态下机体也要产生衰老、凋亡细胞,死亡后溶酶体要对他们进行分解消化。(10江苏卷)3.某种蛋白酶是由129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蛋白酶分子结构中至少古有l29个氨基酸和l29个羧基B.该蛋白酶溶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C.利用透析法纯化该蛋白酶时,应以蒸馏水作为透析液D.用含该蛋白酶的洗衣粉击除油渍,效果比其他类型加酶洗衣粉好【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蛋白酶的化学本质、组成、结构及鉴定等。该蛋白酶只有一条链时,所含有的氨基和羧基数目最好,都至少含有一个,A项错误。因其本质为蛋白质,故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反应,B项正确。用透析法纯化蛋白酶时,应用缓冲液做透析液以保持蛋白酶的活性,C项错误。因酶具有专一性,油渍为脂肪,故利用蛋白酶去污比用含脂肪酶的效果差,D项错误。光合作用(10全国卷1)2.光照条件下,给C3植物和C4植物叶片提供14CO2,然后检测叶片中的14C。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C3植物的淀粉和C4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14B.在C3植物和C4植物呼吸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14C.随光照强度增加,从C4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14C的C4D.在C3植物叶肉组织和C4植物维管束鞘的C3中可检测到1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C3植物和C4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同位素标记法,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根据C3植物和C4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过程[C3植物:C5+14CO2→2C3(只有两个14C)→C5+(14CH2O);和C4植C4植物的光合作用:C3+14CO2→C4(只有一个14C)→C3+14CO2,C5+14CO2→2C3(只有两个14C)→C5+(14CH2O)]和呼吸作用的过程[C6H12O6+6O2+6H2O→6H2O+12CO2]可知,A、B和D三项均正确;C4途径中的C4为中间代谢产物,不可能大量的积累。【答案】C(10全国卷1)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A.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B.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C.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生理过程中的数量变化趋势,涉及到新陈代谢与细胞分裂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如图曲线的走势为先增加后稳定,曲线有两个关键点:即起点(m,0)(m>0)和饱和点。符合这一曲线的为A选项;B项对应的曲线起点不正确,曲线的走势一直为增函数,不会出现饱和效应;C项对应的曲线就更不正确了,起点纵坐标等于终点,且大于0;D项曲线为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答案】A(10全国卷2)31.(10分)请回答下列问题:氮、磷、镁3种元素中,构成生命活动所需直接能源物质的元素是,构成细胞膜的元素是。缺镁时植物叶片发黄,其原因是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过程中,研磨叶片通常需加少量二氧化硅、碳酸钙及适量丙酮。二氧化硅的作用是碳酸钙的作用是丙酮的作用是光反应中能把光能转换成电脑的叶绿素是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10重庆卷)2.题2图为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的示意图,U、V、W、X、Y代表参与光能转换的物质下列选项,错误的是U在光合作用里的作用是吸收和传递光能V吸收光能后被激发,使分解,产生电子流W为的还原剂,其能量是稳定化学能来源之一U至Y的能量转换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答案:D解析:此题的图是课本上的图的再现略有改编,首先要识图弄清U、V、W、X、Y代表参与光能转换的物质分别是除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的其它色素、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的、NADPH、NADP+、糖类,结合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过程(光能先转化为电能然后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而后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可知,答案A、B、C正确;其中光能先转化为电能然后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为光反应过程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所完成,活跃的化学能而后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W-Y)则是暗反应过程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完成,故答案D错。分析:此题为识图题,首先要把图看清、明白,当然这要靠平时的积累,所以看书时要注重文字与图形结合理解记忆,做此类题目才有效果。考查的是植物代谢的光合作用中的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的相关知识(选修),也属识记类,为容易题。(10浙江卷)29.(26分)回答下列Ⅰ、Ⅱ小题:Ⅰ.试管苗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弱,需要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才能往大田移栽。研究人员进行了“改变植物组织培养条件缩短试管苗适应过程”的实验,实验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图甲和图乙表示其中的两个实验结果。请回答:(1)图甲的实验是在大气CO2浓度下进行的。据图分析,试管苗在不加蔗糖的培养中___和____更高。(2)图乙是试管苗在密闭、无糖培养基条件下测得的24h内CO2浓度变化曲线。图中b-c段CO2浓度升高缓慢是因为________,c-d段CO2浓度急剧下降是因为试管苗_____。若d点时打开培养瓶塞,试管苗的光合速率______。(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知,采用无糖培养基、_____和_____可缩短试管苗的适应过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考查学生对曲线的解读能力,(1)从甲图来看,不加蔗糖的培养基中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要比加蔗糖的培养基高,且光饱和点也比加蔗糖的培养基高,(2)图乙表示一昼夜中CO2浓度变化曲线,b-c段上升缓慢的原因是凌晨温度较低,酶活性降低,呼吸速率较慢导致CO2释放减少所致;c-d段急剧下降是因为光合作用消耗大量CO2所致,d点时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CO2才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而大气CO2比瓶内高,所以更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3)从甲乙两图中可以得出不加蔗糖的培养基,适当增加CO2浓度,延长光照时间,适当增加光照强度等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答案:(1)光合速率光饱和点(2)温度较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较弱,产生的CO2较少c-d段光照的增强,光合作用增强,消耗大量的CO2,所以CO2浓度急剧下降升高(3)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加CO2浓度(任选两个)(10福建卷)26.(25分)回答下列I、II题I.东海原甲藻(简称甲藻)是我国东海引发赤潮的藻种之一,研究甲藻光合作用的生理特性可为认识赤潮发生机理提供重要信息。(一)某研究小组探究pH对甲藻合作用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将生长旺盛的甲藻等量分成5组培养,各组藻液pH分别设定为6.0、7.0、8.0、9.O、10.0,在黑暗中放置12h,然后在适宜光照等相同条件下培养,随即多次涮定各组氧气释放量并计算净光合速率。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右图。(1)本实验除了通过测定氧气释放量,还可以通过测定吸收量来计算净光合速率。(2)黑暗放置过程中,藻液pH会有所变化.因此在测定氧气释放量前.需多次将各组pH分别调到,这是控制实验的变量。(3)若甲藻{圭时间处于pH10.0条件下,甲藻(能、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请据图分析并说明原因:。(4)实验表明,甲藻光合作用适宜pH6.0—9.0。但海水在该pH条件下,一般不会发生赤潮,原因是生赤潮除了与pH、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有关外,最主要还与海水的有关。(二)研究小组进一步探究了温度对甲藻光合作用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甲藻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5℃左右,当温度为9℃和33℃时,甲藻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请根据这些信息在右图中画出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示意曲线。答案:(1)CO2(2)原设定的PH值(起始PH值)自(3)不能因为长时间处于PH10.0的条件下,甲藻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为负值,甲藻不能生长繁殖。(4)富营养化(N、P含量或矿质元素含量)(二)解析:本题关注生态环境方面,以引发东海赤潮的东海原甲藻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分析温度与pH等环境因素对其光合作用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东海赤潮发生的机理。(一)净光合速率的观察指标有氧气释放量、二氧化碳吸收量、淀粉的产生量。有题意可知本题是为了探究pH对甲藻合作用的影响,所以PH值是自变量,且开始时pH分别设定为6.0、7.0、8.0、9.O、10.0,但是黑暗放置过程中,藻液pH会有所变化,作为实验的自变量要保持稳定,才能说明不同实验组所出现的实验结果不同是由自变量不同引起的。所以在测定氧气释放量前.需多次将各组pH分别调到原设定PH值或起始PH值或者分别调到6.0、7.0、8.0、9.O、10.0,都可以。从图中可以看出在pH=10.0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为负值,所以甲藻不能正常生长。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与N、P元素增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氧气被大量消耗致使水体缺氧,是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加剧氧气的消耗引起的现象成为赤潮。(二)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甲藻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5℃-30℃,在这个温度范围来净光合速率必须大于零;最适温度为25℃左右,所以在25℃曲线达到最高点;当温度为9℃和33℃时,甲藻不能正常生长繁殖,在9℃和33℃时,净光合速率必须小于或等于零。(10北京卷)2.下列对生物细胞代谢活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在拟核区转录信使RNAB.乳酸杆菌在细胞质基质中产乳酸C.衣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D.酵母菌的高尔基体负责合成蛋白质答案D【考点直击】本题考查细胞代谢的相关知识。此考点一直是近几年考查的热点。【要点透析】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在拟核区进行DNA转录,合成信使RNA。乳酸杆菌进行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乳酸。衣藻属于藻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10安徽卷)29、Ⅰ(8分)为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将同一品种玉米苗置于25℃⑴与D点相比,B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因素是,C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主要因素是⑵实验结果表明,在的条件下施肥效果明显,除本实验所涉及的因素外,从增加光合面积的角度考虑,采取措施能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率。▲▲▲▲▲●●●●ABCD20406005101520CO2吸收量/μmol·m—2·s—1土壤含水量/%▲光强(800μmol·m—2·s—1)●光强(200μmol·m—2·s—1)施肥未施肥【答案】Ⅰ⑴光照强度水分⑵土壤含水量在40%~60%合理密植【解析】Ⅰ考查有关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通过图解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光照强度、含水量、矿质元素等因素影响,B点与D点比较是光照强度,C点与D点比较是含水量影响,通过图解可看出施肥影响明显是在含水量大于40%,增加光能利用率一般是合理密植。(10天津卷)1.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①叶绿体基质②类囊体薄膜③线粒体基质④线粒体内膜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A思路分析:绿叶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进来的二氧化碳,必须首先与植物体内的C5(一种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C3(一种三碳化合物),这个过程称为CO2的固定,CO2的固定属于光合作用暗反应,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有氧呼吸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下20个[H],丙酮酸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所以在叶肉细胞中,CO2的产生场所是线粒体基质。(10四川卷)3、.有人对不同光照强度下两种果树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净光合速率以的吸收速率表示,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对恒定)。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光强(mmol光子/)00.10.20.30.40.50.60.70.80.9龙眼光能得用率(%)-2.302.202.001.801.601.501.401.301.20净光合速率(umol/)-0.602.505.106.557.457.908.208.508.508.50茫果光能得用率(%)-1.201.050.900.850.800.750.700.650.60净光合速率(umol/)-2.101.103.705.406.507.257.607.607.607.60A.光强大于0.1mmol光子/,随光照增强两种果树的光能利用率逐渐减少B.光强小于0.5mmol光子/,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叶绿素含量C.光强大于0.7mmol光子/,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浓度D.龙眼的最大光能利用率大于芒果,但龙眼的最大总光合速率反而小于芒果。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能力。从表中可以看出,光强大于0.1mmol光子/,随光照增强两种果树的光能利用率逐渐减少,A正确。光强小于0.5mmol光子/,随光照增强,净光合速率增强,因此光强小于0.5mmol光子/,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B错。光强大于0.7mmol光子/,随光照增强,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强,因此光强大于0.7mmol光子/,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态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主要是浓度,C正确。(10江苏卷)33.(8分)不同生态环境对植物光合速率会产生影响。某课题组测定生长于A地(平原)和B地(山区)银杏叶片不同时时间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右图。(1)植物中叶绿素通常和蛋白质结合成为结合型叶绿素。在某些环境因素影影响下,部分结合型叶绿素与蛋白质分离,成为游离型叶绿素。A、B两地银杏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见下表:①请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完成总叶绿素含量与采样日期关系的二维曲线圈。▲②从表中数据分析,导致银杏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为提取银杏叶片中的叶绿素,研磨前在研钵中除加入剪碎的叶片外,还应加入▲。经快速研磨、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塞上橡皮塞;将试管置于适当的光照下2-3min后,试管内的氧含量▲。(3)a、b是7月1日和10月1日B地银杏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典型照片,推测▲(填字母)是【答案】(1)①②结合型叶绿素含量降低(2)酒精(丙酮)、碳酸钙、石英砂(二氧化硅)基本不变(3)a10月1日的光合建率低a中叶绿体类囊体膜结构破坏【解析】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同学们的识图、绘图能量以及分析判断能力。(1)叶绿素只有和蛋白质(包括一些光合作用相关的酶)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而不能单独发挥作用。(2)研磨时,二氧化硅(石英砂)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加充分、迅速;碳酸钙的作用是调节液体的pH,防止叶绿素被破坏保护叶绿素不分解;丙酮(酒精)用来溶解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色素只有在和类囊体相似的环境中才能产生氧气,因此提取出来的色素在试管中不能产生氧气。(3)10月1日【技巧点拨】第(1)画曲线图时要注意标明纵坐标和横坐标的名称以及相关的图例,这些往往是考生容易忽略的地方,要加强注意。(10海南卷)2.下列关于叶绿体的描述,错误的是A.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 B.叶绿体被膜由双层膜组成C.暗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膜上 D.类囊体膜上具有叶绿素和酶【答案】C【解析】许多类囊体象圆盘一样叠在一起,称为基粒,组成基粒的类囊体,叫做基粒类囊体,构成内膜系统的基粒片层。叶绿体被摸为双层膜组成,A、B对。在暗反应中,叶绿体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这两个高能化合物分别作为能源和还原的动力将CO2固定,使之转变成葡萄糖,由于这一过程不需要光所以称为暗反应。碳固定反应开始于叶绿体基质,结束于细胞质基质。所以C错。(10海南卷)4.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A.[H]和H2O B.[H]和ATP C.ATP和CO2 D.H2O和CO2【答案】B【解析】本试题考查光反应的相关知识,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条件:光照、光合色素、光反应酶。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色素)过程:①水的光解:2H₂O→4[H]+O₂↑(在光和叶绿体中的色素的催化下)。②ATP的合成:ADP+Pi→ATP(在光、酶和叶绿体中的色素的催化下)。影响因素:光照强度、CO₂浓度、水分供给、温度、酸碱度等。意义:①光解水,产生氧气。②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产生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③利用水光解的产物氢离子,合成NADPH,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NADPH简称[H]。所以B对。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细胞呼吸(10新课标)2.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B.有氧呼吸产生的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无氧呼吸不需要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的积累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答案】D【解析】无氧呼吸的最终产物应该是乳酸或者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呼吸前两阶段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无氧呼吸不需要O2参与,但是并没有【H】的积累,【H】只在细胞质基质中参与反应,产生了无氧呼吸的产物。质量相同的脂肪和糖类,脂肪所储存的能量更多,因此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评析】代谢的内容是高考的必考部分,需要学生对细胞呼吸的知识掌握扎实。(10新课标)4.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右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A【解析】由于水中的含氧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而该动物要获得足够的氧气,那么含氧量下降会使得该动物的血红蛋白含量升高,因此可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随水温升高而升高。【评析】;联系西藏问题,青海玉树地震战士遇到的问题,出现高原反应。与这个类似。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植物激素调节31.(8分)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自茎段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将切开的茎段浸没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如图所示。若上述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高。请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推测出现该现象的两种可能原因。原因1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2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考查植物的激素调节等相关知识。从题干上来看,(1)幼茎段无叶无侧芽,暗示我们不会再有新的生长素产生;(2)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高,暗示我们只考虑低浓度的促进效应,不考虑高浓度的抑制效应;(3)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暗示我们不能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单纯归结为内外两侧的细胞吸水膨胀不同引起的。从图示的情形可以推测出来,应该是半边茎内侧细胞生长比外侧快形成的;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则可能是:(1)内侧生长素比外侧高,这可能与内侧细胞和外侧细胞的吸水能力不同有关;(2)内外两侧细胞内生长素的浓度是相等的,但是内外两侧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一致;(3)其他合理的原因。【答案】原因1:内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比外侧高,所以内侧细胞生长较快。原因2: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相同,但内外侧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该浓度的生长素更有利于内侧细胞的生长(10重庆卷)4.将一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温、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孔的暗室内,从题4图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止于起始位置,此时,幼苗的生成情况是根水平生长,茎向上弯曲根水平生长,茎向下弯曲根下弯曲,茎向上弯曲根向下弯曲,茎向下弯曲答案:B解析:此题也为识图题,但图形是书上没有的,是原创的,这就更加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能力了。结合文字和图形可知,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而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表面上是一个均匀光照而实际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则是一个单侧光,表面上植物的茎在上、下方要受重力影响有差别而实际上因缓慢匀速旋转各方向受重力影响相同,所以植物的茎只受单侧光的影响而不受重力影响,生长素向背光侧横向运输多于向光侧,此时两侧的生长素的浓度都是促进生长的,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更有利于植物细胞的纵向伸长,故茎向光(下方)弯曲生长。同理植物的根不受重力的影响而自然水平生长。所以答案B正确。分析:此题同是一个识图题,但考查的层次更高,要求学生把图看懂,同时还要结合文字理解其含义,并且考查了植物生长素的生理功能的相关知识以及生长素与植物向性运动的关系,此题属理解类,为中档题。(10浙江卷)6.将无要的非洲菊幼苗转入无植物激素的培养中,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应出现的现象是(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中激素的作用和产生部位,植物有五大类激素,其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的长芽和生根长芽,此题中虽然培养基中没有植物激素,但是植物幼苗叶片本身可以产生生长素,而细胞分裂素的产生部位在根尖,所以细胞分裂素不能产生,所以植物能够在一段时间后长出少量的根而没有出芽,所以我觉得答案为B。(10新课标)30.(9分)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面侧弯曲生长形成弯曲角度(a)如图甲,。与生长浓度的关系如图乙。请回答:(1)从图乙可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原因是_____。(2)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半边茎的弯曲角度,从图乙中可查到与对应的两个生长素浓度,即低浓度(A)和高浓度(B)。为进一步确定待测溶液中生长素的真实浓度,有人将待测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80%,另取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其中,一段时间后测量半边茎的弯曲角度将得到。请预测与相比较的可能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____。【答案】(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双重性,最适生长素浓度产生最大α值,高于最适浓度时有可能出现与低于最适浓度相同的弯曲生长,从而产生相同的α值。(2)若α2小于α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A;若α2大于α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B。【解析】植物生长素的两重性曲线为一钟形曲线,在顶点为生长素最适浓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浓度,生长素的促进生长效果都会降低。【评析】生长素的两重性是生长素复习中的一个要点,对于这个实验应该说是让人很意外的,对于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很高,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分析一个实验的能力,这样这道题才能解答的很完整。(10北京卷)29.(20分)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试验中,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切段进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溶液(对照组)中。在23℃请分析并回答:生长素类似物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_______作用的一类化合物。本实验中__________mg/L浓度的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振荡培养的目的是:①增加溶液中的________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②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___________。生长素类似物A应溶解于__________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图2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__________mm。浓度为0.001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___________(选填“有”或“无”)促进作用;与浓度为1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_________。图2中,浓度为0.1mg/L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___________(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A.舍弃B.修改C.如实填写为检验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___________。答案(1)调节;1(2)①氧气;②均匀(3)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切段中内源激素。(4)7.0;有;促进伸长的作用减弱(5)C;重复实验【考点直击】本题考查生长素类似物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的影响实验,同时考查考生从题干和图形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此考点几乎每年都有考查。【要点透析】(1)生长素属于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调节作用;据图2,1mg/L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A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2)震荡培养可增加溶液中的氧气的量,还能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混合均匀。(3)对照试验的溶液为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所以生长素类似物A要溶解于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可以减少切段自身产生的生长素的影响。(4)据图2,生长素类似物A溶液浓度为0的即为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7mm,与7mm比较,浓度为0.001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有促进作用,与浓度为1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促进伸长的作用减弱。(5)试验得到的数据要如实填写,误差大的可以重复试验。【考场雷区】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错误数据或舍弃或修改,这成了一个思维定势,而试验中所有数据都要如实填写,误差大的还要重复试验,这是考生应注意的一个雷区。(10江苏卷)23.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A.浓度高于mol/L的生长索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B.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C.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D.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从图中看出浓度为10-6时也是促进生长的,只是弱了,A项错误;从曲线看出,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B项正确;从曲线看出,乙烯增加到一定程度,则生长素储量降低,即其储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C项错误,D项正确。(10海南卷)6.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a、b依次为A.赤霉素、脱落酸B.细胞分裂素、生长素C.脱落酸、细胞分裂素D.赤霉素、乙烯【答案】A【解析】低温贮藏过程中低温抑制了脱落酸的生成是种子解除休眠,在后期赤霉素的增加可以打破休眠,使种子萌发。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10全国卷Ⅰ)32.(10分)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其位于左后肢趾部的____中,神经中枢位于____中。(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____________所决定的。(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右图),立即刺激A端_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B端_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__(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考查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第(1)小题中,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和粘膜中,神经中枢主要是脑和脊髓,结合题意,本小题的答案为:皮肤,脊髓。第(2)小题中,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突触的结构所决定的。第(3)小题中,刺激A端,兴奋可以传到效应器,能引起左后肢的收缩,但是该活动的进行,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不符合反射的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生物体对内外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称为反射),不能称为反射;刺激B端,兴奋无法传到效应器,不能引起左后肢的收缩。【答案】(1)皮肤脊髓(2)突触的结构(3)能不能不能该活动不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进行的(10全国卷Ⅱ)32.(9分)请回答:()葡萄糖由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需要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属于的过程。(2)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比血液中的高,葡萄糖由上皮细胞进入血液,驱动该转运过程的动力来自于(葡萄糖浓度差、的分解)。(3)正常人体的血糖含量为80~120时,机体长时间运动时,血液不断被消耗,此时胰岛细胞分泌的增加,该分泌物可促进机体内的分解,使血糖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4)当血糖浓度高于180时,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该过程影响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导致增多,此时收集尿液并加入班氏试剂,经加热后尿液颜色呈。(5)当体内血糖浓度降至50时,人会感觉头昏,其原因是。(10重庆卷)1.下列有关人体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糖浓度升高能使胰岛A细胞分泌增强B饥饿时首先被利用的是肌糖元,其后是脂肪C糖类分解释放的能量的主要贮存形式是ATPD多食少动,糖类易转变成脂肪和必需氨基酸正确答案:C解析:血糖浓度升高,应是胰岛素分泌增多,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使血糖浓度达到正常值80-120mg/dl,而分泌胰岛素的是胰岛B细胞,所以血糖浓度升高能使胰岛B细胞分泌增强,故答案A错。饥饿时首先被利用的是肝糖元,而肌糖元不能直接利用,而必须先转化为乳酸运输到肝脏再合成肝糖元才能利用,所以答案B错。糖类分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作为热能散失,少部分能量转移到ATP中贮存,当ATP含量过多时ATP中的一部分能量又转移到磷酸肌酸中贮存,糖类分解释放的能量的主要贮存形式是ATP是正确的。多食少动,糖类易转变成脂肪和某些非必需氨基酸,故答案D错。分析:此题考查动物代谢中的三大营养物质中糖类的利用、转化和调节以及呼吸作用相关知识,属于识记内容,此题目为容易题。(10重庆卷)5.正常人即使闭眼,伸出手指也能触摸自己的鼻尖,这个动作属于A.印随行为B.大脑皮层控制的条件反射活动C.本能行为D.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控制的活动答案:B解析:印随行为一般在动物刚刚孵化或出生后立即发生,而正常人一直都具备这个能力,故答案A错。完成这个动作要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控制,而本能是一系列非条件反射按一定的顺序连锁发生的,故答案C错。正常人即使闭眼,伸出手指也能触摸自己的鼻尖,在这个叙述中没有刺激,故不能为反射,所以答案B错。而这里强调的是动作,没有起因,这种运动是由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控制的活动,所以答案D正确。分析:此题考查了神经调节与行为中的动物行为的类型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书本上的概念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概念的区别,要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和主谓宾,学生很容易做错此题目,此题为识记类,为中档题。(10浙江卷)5.下图①-⑤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爱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D)图①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电位的大小与极性不同图②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图④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反极化状态图⑤表示甲电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去极化状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中的神经调节,①中的指针不发生偏转,说明甲和乙都为极化状态且电位大小相同,②中指针偏向乙,说明乙为受刺激的部位,甲为极化状态,乙为反极化状态,处于去极化过程,③中指针不偏转,说明甲和乙都为极化状态,④指针偏向甲,说明甲为受刺激部位,处于去极化过程,乙未极化状态,⑤指针不偏转,说明甲乙都处于极化状态,所以答案为D,(10新课标)5.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中的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答案】D【解析】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Na+内流导致,如果减少溶液S中的Na+的浓度,则会导致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内流量减少,而使峰值降低。【评析】;对于动作电位的产生,这道题出的难度适中,动作电位的产生是需要阳离子内流才能实现的,因此如果溶液S中阳离子的量少,就会导致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10北京卷)3.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B.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D.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后迅速被分解了,否则下一个神经元一直处于兴奋或抑制状态,对传来的刺激或兴奋无法作出反应。所以选项C是错误的。(10北京卷)31.(14分)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为研究环境激素H对小鼠产生精子数的影响,用玉米油和环境激素H分别处理对照组和试验组雄性小鼠(每千克体重注射12.5ml,每天1次,连续21天,n=20)。实验结束后,对每只小鼠产生的精子计数。实验内容及结果见下表。对照组实验组12注射物玉米油H(浓度100mg/L)H(浓度200mg/L)精子数均值(*个)7.135.094.35请分析并回答:表中数据显示,环境激素H浓度增高,小鼠生成精子数___________。小鼠脑中的____________调节____________释放的相关激素能刺激睾丸分泌雄激素和少量雌激素,并生成精子。精子是由睾丸中____________细胞(2n)经_________发育来的。正常雄鼠体内性激素浓度偏高会抑制脑中相关激素的释放,该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有的环境激素可造成精子染色体缺失,这是精子DNA分子发生__________和DNA片段___________所致。环境激素可沿着___________传递进入人体,被靶__________接受后干扰精子生成,从而使人的生育能力降低。【答案】⑴减小⑵下丘脑;垂体精原;减数分裂⑶负反馈调节⑷断裂。丢失⑸食物链;细胞(2010山东高考理综)25.为了更好的揭示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可用猴进行科学实验(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猴右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产生缩手反应。在此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冲动是____向传递的。头部电极刺激大脑皮层某区域引起猴右手运动,其兴奋传递过程是:中枢兴奋——传出神经兴奋——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后膜电位变化——右手部肌肉收缩。
若某动物离体神经纤维在两端同时受到刺激,产生两个同等强度的神经冲动,两冲动传导至中点并相遇后会_____。
(2)试验猴受到寒冷刺激,皮肤温度传感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引起____兴奋,导致____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稳定。此调节方式为_____。
(3)试验猴对屏幕上呈现的某些影像会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在受到多次此类影像刺激后,猴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长生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____导致了糖代谢一场。
(4)猴大脑皮层下的某区域出现病理性损伤后,表现为日排尿量异常增多、饮水剧增。推测脑内____区域被损伤,引起了_____缺乏。【答案】(10安徽卷)30、(12分)⑴将3根离体神经纤维(枪乌贼的巨轴突)分别放置于盛有海水(A)等渗KCl、溶液(B)等渗葡萄糖溶液(C)3个培养皿中。若都给予适宜的刺激,(填A、B、C编号)培养皿中的神经纤维可以产生神经冲动,原因是。●●C1C2抗体大脑●●①②③④⑤⑥⑦肌肉⑵图为神经●●C1C2抗体大脑●●①②③④⑤⑥⑦肌肉(填①~⑦编号)。⑶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多数患者的免疫系统误将自身肌肉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作,产生的自身抗体攻击了此类神经递质受体,从而神经冲动传递受阻,肌肉收缩无力,图中免疫细胞C2的名称为。【答案】⑴A神经冲动的产生需要Na+⑵④⑤⑥③②①⑶抗原浆细胞【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神经细胞生活环境与神经冲动传递过程和有关免疫知识。由于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需要钠离子从膜外进入膜内,而海水中还有钠离子,所以放在海水中产生兴奋,神经冲动的传导不自主收缩没有传递到大脑,而大脑感受到刺激传递到大脑,根据幸福传导可知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的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是④⑤⑥;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其信号(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③②①。自身免疫病是把自身正常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误认为是抗原。由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10江苏卷)13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田,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B.b抻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D.在Ⅱ处施加剌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答案】D【解析】本题以反射弧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反射弧结构识别及神经调节等。从图示可看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均与伸肌相连,所以伸肌肌群中含有感受器和效应器,A项正确。b为该反射弧位于脊髓的神经中枢,肌肉伸缩反射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而大脑皮层通过控制低级反射中枢来实现其控制功能,B项正确。Ⅰ处受刺激后,产生兴奋传导到a处,a处由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变为动作电位(外负内正),然后恢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C项正确。Ⅱ处施加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不属于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该过程没有通过整个反射弧完成,因此不属于反射,D项错误。(10江苏卷)22.养鸡场鸡舍中清晨和傍晚用稳定的灯光延长光照时间.以提高产蛋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延长光照刺激可直接通过体液调节提高产蛋率B.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c.鸡的产蛋行为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D.鸡的产蛋行为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答案】BCD【解析】本题考查了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鸡的产蛋行为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与体内雌性激素有关,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正确选项为BCD。(10海南卷)9.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右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知识点。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10安徽卷)5、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42—,构成的缓冲体系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有关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抗利尿激素增加,减少尿量,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尿量增加,A错。内环境缓冲体系主要由H2CO3和Na2CO3构成,B错。细胞代谢在细胞内进行,内环境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手改合同模板
- 买安置房协议合同范例
- 外墙清洗费合同范例
- 做饭阿姨合同范例
- 2024年呼和浩特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 房屋建造合伙合同模板
- 2024年呼和浩特客车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答题题库
- 2024年昭通道路客运输从业资格证2024年考试题
- 高一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 2024年包头c1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
- DB34∕T 4010-2021 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规程
- 完整2024年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专题课件
-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 - 副本
- DL5009.3-2013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第3部分:变电站
- GB/T 32066-2024煤基费托合成液体石蜡
- 六上数学《圆》练习题(超全)
- visa拒付争议处理
- 二类调查小班调查因子代码表
- 马铃薯去皮机的设计说明书
- 跨越大广高速公路施工方案讲解
- 陕鼓离心压缩机技术附件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