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卑心理克服_第1页
小学生自卑心理克服_第2页
小学生自卑心理克服_第3页
小学生自卑心理克服_第4页
小学生自卑心理克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克服一、前言小学阶段是小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面临着生理与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之紧张的学习,很容易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心理反应。比如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封闭心理、虚荣心理、烦躁心理、冷漠心理、厌学心理、求刺激心理等等。在此主要研究有关小学生自卑心理的相关问题。相关调查发现小学生中的学生存在中度自卑的学生存在重度自卑缺乏自信多自卑是当前危害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之一。它既影响学生健康个性的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学习、行为、生活能力的发展受到障碍这必须引起教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研究小学生自卑心理有利于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小学生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使个体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能适应社会,健康地成长、更好地发展。对个人健康、学校建设都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外都有许多学者、专家对自卑心理进行研究,他们根据不同人群所处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研究,比如针对小学生、中学生、高职生、大学生等不同人群进行的研究。比如贾建军年在保健时报上发表的《让懦弱的孩子坚强起来》其实就是对有关孩子自卑心理的研究。保健时报记者陈静年发表了《消除自卑重建自信》。唐秀君则从治疗儿童自卑心理方法方面入手,提出治疗儿童自卑心理八法:改变形象法、语言暗示法、预演胜利法、发挥长处法、储蓄成功法、洗刷阴影法、逆向比较法、降低追求法。在年,王丽秋针对青少年自卑心理做了调查与分析并且指出如何消除自卑心理。总之,有许多学者专家对自卑心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里,我主要研究小学生的自卑心理。自卑是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而学困生的自卑心理尤其严重,老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并接受自我,给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暗示、鼓励学困生,转变家长观念,形成教育合力。让后进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他品尝到做人的自豪;要给予他们希望,找他们谈心,了解情况,对学生表现出来的某种上进意识,老师要抓住时机给予热情的肯定,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心理品质,最终消除自卑心理。二、自卑心理的定义自卑也称“自卑感”,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用语。是指个体遭遇挫折、无法达到目的时的无力感、无助感及对自己失望的心态。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自卑现代汉语辞典解释为轻视自己认为不如别人。心理学上是指在和别人比较时低估自己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心理上的缺陷。自卑,顾名思义,主体自己瞧不起自己,它是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在心理学上,自卑属于性格的一种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自卑和自满正好是两种完全相反的心理品质,却都是小学生常有的心理表现三、自卑心理的表现及特点个案介绍:小萍,女,岁,小萍从小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平时对家人都比较关心。但是小萍不太善于表现自己,在别人面前总是表现得十分羞怯,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对于老师的提问,就算是会,也是慌张不已,导致回答得不好,有一次,数学老师在课堂上提问她,本来她是知道那道题目的解答方法的,但是,由于害怕答错而不敢回答,受到老师的批评。从这往后,小萍变得性格内向,不爱与别人进行交流,总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评析:上述案例中的小萍,由于平时比较羞怯,主要是因为数学老师的那次批评,使她更加缺乏自信,对自己所有的行为都给予否定,认为自己非常地没用,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从而有一种羞怯心理发展成为自卑心理。那么自卑心理究竟有那些特点呢?自卑心理的特点自卑的人大多数比较孤僻、内向,不合群,常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少与周围人群交往,由于缺少心理勾通,易使心理活动走向片面。有自卑心理的儿童往往会表现出以下特点。、胆怯怕羞、独来独往儿童略有怕羞纯属正常,但是过度胆怯怕羞,如不愿意抛头露面、不敢接触圣人,则可能内心深处隐藏强烈的自卑情结。一般来说,正常儿童都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谊,但具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对结交朋友兴趣索然,往往喜欢独来独往。2猜疑心重、有自虐倾向这类儿童对家长、教师、小伙伴对自己的评论十分敏感,特别是对小朋友的批评,更是感到难以接受,有时候甚至无中生有地怀疑别人讨厌自己,且表现出愤愤不平。占相当比例的儿童往往表现出自暴自弃,更有甚者,还有可能表现出自虐行为,如故意在大街上乱窜、深夜独自外出、生病拒绝求医服药等等,似乎刻意让自己处在困境或险境之中。3缺乏自信、表述困难虽然有的儿童十分渴望在诸如考试、体育比赛或文娱竞赛中出人头地,但又无一例外地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因此,他们大都回避参与任何竞赛。据统计,成以上的这类儿童的语言表述较差,或表现为口吃,或表述不连贯,或表述时缺乏感情,或词汇贫乏等等,专家们认为,这是因为有强烈的自卑感阻碍大脑中负责语言的学习系统的正常工作之故。4承受能力差这类儿童大多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承受挫折、疾病等消极因素带来的压力,即使遇到小小失败或小小疾病,都经常怕,有的甚至对诸如搬迁,父母患病等意外都感到难以适从。四、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生理与4理成熟化发展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也是不稳定的时期,良好的教育能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反之,则会片面地发展学生。自卑就是个体在社会化进程中,由于经常处于落后的地位,在无力改变现状,或虽经努力,仍无法赶上而累积起来的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下面我主要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看看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客观因素从客观上来讲,自卑心理是因为个人的某些缺陷或遇到失败造成的。下面我从家庭、学校、个体三个方面来简要论述一下小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的客观原因。I)家庭因素:自卑感是幼小时在家庭里就开始形成的,所以幼年期的教育非常重要。做父母的不应对子女寄以超过其实际可能的期望值,要客观地观察并承认子女的天赋条件。要着重培养其实际能力,因材施教,并设法让他感到心里踏实。成才需要坚定的毅力,应帮助孩子从小培养起良好的心理品格。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聪明、伶俐而常常被父母和他人夸奖和宠爱,长大以后就会形成一种自信的性格,而由于某些原因,那些整日生活在斥责和鄙视的环境中、社会地位低下的、家庭经济境况困窘或单亲家庭的孩子,会有低人一头的心理,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无法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自卑心理加剧。相当一部分家长只会批评不会表扬,或说批评与年龄成反比。孩子越大,家长越挑剔,早就没有了孩子学走路时的赞赏心态。家长最爱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进行横向比较,家长的思维是,以为比较了才能给孩子树立榜样,刺激孩子上进,开动他的学习马达,实际上,拿孩子和别人比较,只能产生自卑和抵触情绪,因为,孩子都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孩子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因为各种达不到家长所期望的目标,拿孩子的优势对比孩子的弱点,除了让孩子自惭形秽,抬不起头来,极大的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压力,以至于以后做什么事都是顾虑重重,对自己毫无信心,于是便产生了自卑心理。()学校因素:在学校,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也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当下教师对学生要求过高是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往往以成人或者班中优秀生为标准向学生提出要求。在这高标准、严要求之下,使大部分学生过早地承受了这个年龄不应有的学习压力,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体验到的是失败的焦虑和苦闷,从而引起“低人一头”的心理。每个班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是否能公平对待具有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但我们遗憾地看到:教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明显偏爱,这无疑把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等,使得多数属于中等状态和落后状态的学生,在潜意识中感到“低人一等”。另外,还有那些总挨老师批评的学生也容易变得自卑;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如果被老师同学看不起,甚至受到歧视与嘲讽,他们便会感到自卑,不爱说话,性格内向,如果老师不主动与他们交流,对他们没有投入太多的关注,更容易使他们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值得老师注意,因而在同学中不被接受,于是不合群导致更为严重的自卑心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因而,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爱者和他们的心理健康咨询师。()个体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个性差异、相貌、身高、胖瘦等因素。个性是个人稳定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包括两个方面,即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人格倾向性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和信念等,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趋向和选择。人格心理特征包括任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上的个人特征。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使个性成为一个整体结构。个性的差异是指人们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小学生由于遗传素质不同,受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不同,因而在体力、智力、兴趣、气质等方面各有不同特点。学生在发现自己的智力和一些才能不及其他同学就感到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偶尔一两次的失败便完全气馁了,认为自己天生就这样,无法再改变。还有的同学因自己的相貌身高、胖瘦等客观因素产生自卑,总是认为自己太丑了,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甚至于连抬头举手都小心翼翼,生怕会因为自己的一举一动而引来别人的歧视与嘲讽……由于小学生认识和理解事物还不能够达到理解程度,这也就很难避免使他们产生偏激的一面。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受到压抑,自卑心理就会日趋严重。主观因素从主观上说,自卑心理是在后天由于自我评价不当而逐渐形成的。小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不足,过低评价自己。他们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比如说老师的评价,就会影响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从而过低评价自己,产生自卑心理。小学生对自我形象不认同,觉得自己长的不好。或者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找不到优越感和成就感,认为自己没有赢得别人尊重的地方,于是产生了极强的失落感,渐而发展成为严重的自卑感。()、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认识能力也就是认知能力。所谓的认知,指人类认识客观事物,获得知识的活动。包括知觉、记忆、学习、言语、思维、和问题解决等过程。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人的认知活动是人对外界信息进行积极加工的过程。皮亚杰所提出的有关认知发展理论,从发展的角度阐述儿童认知发展的实质就是认知结构的变化和转换,成熟是促进这种变化和转化的重要因素。由于小学生的认识能力不够理性化、客观化,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处理事物。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向理性认识发展的阶段。它是不成熟的阶段。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尚浅,缺乏自我意识。他们对自我的认识与评价是根据成人或伙伴的态度来确定的。因此,一旦遭受失败或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批评冷漠时,往往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调节,而失去信心,产生否定自我的消极情绪,从而产生自卑。()、小学生的承受能力小学生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原因,他们就像温室里的花草,已经形成了任性、孤僻、依赖的性格。当困难和挫折来临时,有些学生常常不能面对。而且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他们无法承受更为严峻的考验,表现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失败在所难免。为寻得心理上的平衡,他们只能做出“己不如人”的消极自我评价。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受着周围环境的影响,环境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这也就直接决定着他们的评价标准,正是由于学生的认识能力不够才导致了自卑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五、自卑的作用1自卑的推进作用阿德勒提出了系统的有关自卑补偿与超越的理论。他认为自卑是个体人格发展的积极动力。在早期理论中,阿德勒是把自卑感与身体缺陷联系起来的。他所探讨的是由身体缺陷所造成的自卑及其补偿的问题。他指出,如果一个人某种器官功能不足或有缺陷,就会产生自卑感。在产生自卑感后,个人就想通过争取权力或变得更为有力量以补偿机体之不足。作为一个整体单位而活动的个体,可以通过两种基本途径进行补偿。一种是觉知到自己的生理缺陷后,集中力量在低劣的器官上发展其功能。例如体弱者通过持久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当个体通过极大的努力使原来的缺陷改变成为自己的优势,对此阿德勒称为“超补偿”。例如古希腊名人狄摩西尼原有口吃毛病。他口含一石子对着大海演讲,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而成为一位伟大的演说家。另一种是承认自己的某种缺陷,发展自己的其他机能以弥补有缺陷的机能。例如失明者通过发展听觉或触觉来进行弥补,或者一个体弱的人转向思想领域,以笔代剑寻求补偿(如尼采)。自卑感是人的一种生存情境。自卑感的存在使人产生紧张感,从而人要努力通过补偿来摆脱它。在此意义上,自卑感成为一种动力。自卑的推进作用力的形成过程是:由自卑引起心理压力和紧张,激活主体的补偿转换机制,转化为摆脱自卑的推进力。自卑感既会使人羞怯退缩,也能使人奋发进取。某种意义上,自卑感是走向成功的踏板。发现它,承认它的存在,并设法弥补它,从而达到人生的目标。在阿德勒看来,自卑感不是变态的象征,而是完全正常的,正是它的存在才促使人寻求补偿。它是人格发展的动力。对于未来的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来说,要充分认识到自卑的推进作用,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以及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正确引导学生“化自卑为力量”。从而使学生形成健康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2自卑的阻碍作用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此4理上的自卑是每个人要面对的基本处境。自卑会造成紧张,人们因而要努力摆脱这种处境。每个人都会做出这种努力。只是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其摆脱途径或方式可能不同罢了。自卑的阻遏力的形成过程是:自卑引起心理压力和紧张,激起逃避或退缩反应,抑制自信,导致焦虑,形成内在阻遏力。人们使用不正确的方式改进自己的环境。或者因为气馁放弃任何改进情境的努力。这两种方式下个体虽然因为无法忍受自卑感,而努力设法要摆脱自卑,但由于采用的方法却注定使他的努力不可能获得成功。当一个人的自卑感愈积愈多,而造成自卑感的情境仍然一成未变,问题也依旧存在时,个体所采取的每一步都会逐渐把他导入自欺之中,而他的各种问题也会以日渐增大的压力逼近着他。他以各种方式麻醉自己,但是真正的自卑感仍然原封未动。它们依旧是旧有情境所引起的旧有自卑感。它们会变成精神生活中长久潜伏的暗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便能称之为自卑情结。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适当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便是自卑情结。自卑情结的存在意味着一个恶性循环的出现:一个自卑的人想努力摆脱自卑,但他所采用的方式却只能使他的努力失败,从而加重自己的自卑。于是一个循环又出现Y,并不断重复下去。与之相对,只有使用正确的方式(阿德勒认为与社会合作的方式是唯一正确的方式)改进自己的环境,才能有效脱离这种感觉,并且改善自己的处境。对这些人来说,通过寻求正确的补偿之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使自卑成为人格发展的动力。简单说,自卑既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病,也能使人发愤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3自卑的补偿有了自卑感,就有Y补偿的需要。人的自卑感使人希望通过补偿克服它。而若没有自卑感,人就不会确立追求优越的目标,从此而言自卑感驱使人产生对优越的渴望。简单说,人一旦体会到自卑感,就会力求补偿不足而获得优越感,并力求完善。任何人都有自卑,有了自卑人就会努力寻求补偿以摆脱补偿。只不过由于补偿的方式不同,有的会陷入自卑情结的漩涡,有的会以之为动力发展自己的人格而E。补偿机制刺激着个体的生命活动,是人一切活动的基础。但补偿仅仅是指明Y人的活动的自我扩展的潜在可能性,而要想解释个体行动的方向性,还必须理解人的最终目的,这个最终目的,便是任何人活动都以此为目标的那个方向。在阿德勒的理解中,追求优越并非一种要超过他人的欲望,而是求得自身完美所做的一种努力。他晚年思想中认为,渴望达到“个性的理想”是人的最终目的。“渴望完善”是以个性的完善性、完整性和整体性为前提的,是人生活的最重要的部分,证明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个体内部发生的进步的演化。阿德勒把渴望完善表达为“心理学原理”,即“没有它,生命活动就成为不可思议的”,还表述为“在个体和人类的进步的意义上,渴望解决生命问题”。阿德勒相信,人认识自己的缺陷使他能够通过“渴望完善”的补偿而达到人的存在的最终目的。阿德勒认为,每个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与他最终的优越感目标相联系,都是有意识或潜意识地为Y达到这个目标。阿德勒后来把这种具体个体的优越感目标称为“自我理想指南”。同摆脱自卑感一样,追求优越感由于采用不同方式也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一种情况下,一个人一心只追求自己的优越而忽视其他人和社会的需要,那么这个人就产生Y一种优越情结。这种人言过其实,骄傲自大、自以为是。他们缺乏社会兴趣,令人讨厌。另一种情况下,追求优越感导致积极的发展,成为促进人格发展的积极力量。从一种意义上可以说,追求优越是一种补偿自卑感的方式。从另一层更重要的意义上看,由于在阿德勒看来,人又是受目标牵引的。追求优越就是每个人之目标。因而从每个人都受这种目标引导这一层上说,追求优越亦是一种动力。两者可以说都是人发展的基本动力。自卑感作为动力是从后面推动人,追求优越是从前面引导人。人一方面感到自卑,一方面又有优越目标的引导,在这种一推一拉的过程中,人格得以发展。当一种补偿得以完成时,个体会发现新的自卑,受到新的优越目标的牵引,从而向更高的优越努力。如此持续不已。于是,我们看到一幅动态的图像:为自卑感所推动的个体,而优越感目标的牵引之下,不断努力克服和弥补自身现实的和想象的局限而朝向完善发展。然而,上述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只发生在走在人生正确道路上的人们。对于误入人生歧途者而言,却是一幅完全不同的图像:一个人在克服自卑过程中形成了自卑情结,在补偿中形成了过度补偿,在追求优越时形成了优越情结。在此情况下,他也想克服自卑,但却在自卑中越陷越深。他也会为争取优越而做出补偿行为,但这种努力却指向与其目的完全相反的一面,结果只是适得其反。当无法真正有效解决问题时,他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来自我陶醉或麻木自己。最终,他完全陷入到自卑情结、过度补偿与优越情结的漩涡中而不能自拔。六、自卑心理的防治以及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人的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儿童时代。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关注小学生有没有自卑心理,一旦发现,须尽早帮助克服和纠正,以避免形成自卑性格。那么,如何纠正孩子的自卑心理呢以下方法可以给教师和家长提供参考:1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不能苛求孩子。对孩子的要求应该与孩子实际的能力和水平相适应。孩子取得成绩,应及时表扬、鼓励,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于平时学习成绩差、考试总不及格的孩子,应以关心和安慰的态度帮助孩子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给孩子以耐心的指导,一步步地提高孩子的成绩,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逐渐树立自信心。2认识挫折,锻炼意志,提高自卑学生的自信心驱逐孩子心中失败的阴影大多数学生的自卑是由于失败后不能正确对待而产生的。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有自卑感的学生多数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智力不如人。实际上上绝大多数人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且“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因此应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正确评价自己,消除自卑心理。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并能发挥补偿作用,对自己的缺陷和弱点,要尽量克服和弥补。“扬长避短”,坚信“勤能补拙”。有自卑感的同学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做事时缩手缩脚。因此,要想方设法让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大胆的表现自己,有了第一次的成就感,就会激励下一次的欲望,从而提高抗挫折能力,在克服困难中自然地摆脱自卑感的困扰。小学生在生活中难免遇到失败和挫折,而失败的阴影是产生自卑的温床。所以,教师和父母应及时Y解小学生的心理变化,给他们以指导,帮助孩子及时驱逐失败的阴影,这是克服自卑、保持自信的重要手段。驱逐失败阴影的方法很多,比较常见的有以下两种:一是帮助孩子将失败当作学习的机遇,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学习和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二是彻底遗忘,帮助孩子有意将那些不愉快的、痛苦的事彻底地忘记,或是用成功的经历去抵消失败的阴影。我们还可以开4理教育课,使学生知道经受挫折是正常现象。人生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鼓励学生不要害怕挫折,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要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应对自己的不幸。鼓励学生在挫折面前作一个强者,遇到困难不悲观不灰心。3以情感人,以爱育人,唤醒自卑学生的自爱心。教师应该对那些暂时落后、有待进步的学生多一份关4,多一份爱意,并采取具体的措施,帮助指导落后的同学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彻底改变落后面貌赶上来,从而从根本上消除自卑心理。在帮助自卑生进步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尤其是对那些落后程度比较严重的学生,更应该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淹没于问题与缺点之中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这样就能使他们重新点燃自信心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发奋进取的勇气和自信。美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及时地发现、充分地肯定一个人所取得的成绩,能使他产生“最佳情绪体验”,即“感到强烈的喜悦、欣慰、幸福……还会对别人,对整个世界产生爱意,甚至会有一种要马上做点事作为报偿的欲望”。对于年幼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表扬、肯定、奖励等外部手段往往有更大的作用。自卑心理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荀况所讲的“化性为伪”,意即教育可以启发人的智慧和改造人的本性。小学生的向师性特别强,他们都十分希望亲近老师并得到教师的帮助,这对我们转化自卑学生提供了机会,同时也提出Y更高的要求。其中教师的态度是矫治学生自卑心理的关键。4鼓励孩子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提供经验,树立榜样,增强自卑学生的自信心。4理学家莫顿曾提出“预言自动实现”的原则,认为人们具有一种自动实现预言的倾向。爱默生也认为,在我们的心灵的眼睛面前长期而稳定地放着一幅自我肖像,我们会与它越来越接近。所以,如果我们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将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当感到信心不足时,孩子应该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把“别紧张,我也行”、“我一定能成功”之类的话写下来,或者大声说出来。小学生富于幻想,善模仿,可塑性大。他们容易受来自各方面人物思想意识和人格行为的影响,并以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现出来。让他们了解身边的老师、同学或他人与其有同样的经历,饱尝家庭的不幸,通过自身努力,靠着坚强的意志品质战胜自我,走出困境。也可以介绍一些有类似经历的伟人,科学家或文艺作品中的人物,作为范例,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地模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榜样的感召力使他们消除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抵制自卑。教师通过某一方面的比较,让他知道比自己差的人还有,自己不是没有希望的,暂借用一下阿精神。不过要注意的是:防止后遗症的发生,不可以帮助Y这个同学又打击了另一个同学。也可以通过优点来纠正缺点。例如:一个体育很好的学生因自己的成绩而自卑,教师就让他做Y体委,并且鼓励他参加体育训练。结果运动会时,他多项得冠,教师又不失时机地教育引导。从此以后,他的学习像体育运动一样,成绩很快上升,自卑心理也自然消除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