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长生不老药奇闻秘事(图)_第1页
古代长生不老药奇闻秘事(图)_第2页
古代长生不老药奇闻秘事(图)_第3页
古代长生不老药奇闻秘事(图)_第4页
古代长生不老药奇闻秘事(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长生不老药奇闻秘事(图正所谓得到越多,就越怕失去,古代皇帝将相们每当想到当自己一旦死去,就会失去眼前的这一切时,都不禁会脊背发冷,汗水涔涔地向下流。怕死呗。所以,一旦听说了什么长生之法,不管是真是假,他们都一定会视若珍宝,前仆后继地去斗胆一试,进而引发了当时极大的社会热潮。至于结果如何,且看下文分解。徐福出海求药一去不返秦始皇:痴心一片,一无所获既然要长生不老,肯定要吃一些什么东西才能达到目的。首当其冲的自然是秦始皇。话说秦皇励精图治,仅用了九年的时间就先后灭掉了东方六国,一统华夏,时年始皇帝38岁。始皇一统中国以后,就开始感叹人生苦短,生怕自己没享够福就已经“香消玉殒”了。大家可能会疑惑,38岁,在现代可以算是很年轻呀,前日不是有某君都快50了还称自己是青年一代吗?但小编要说的是,当时人的平均寿命也就是三十二三岁,始皇帝活到这个时候就已经“超支”了。于是,始皇帝开始千方百计地寻找长生猛药。于是,他让一个叫徐福的方士去找药。于是,徐福于公元前21年9来到秦宫廷,称海上有蓬莱、方丈(不是和尚)、瀛洲三座仙岛,长生药就在那里。于是,他要求带去三千童男童女,和各种人间礼物。但是,徐福诈骗成功,到了东方“平原广泽之地”之后一去不回,秦始皇苦等了八九年,结果一不小心死在去骊山封禅的路上了,尸体臭了以后,还被李斯和赵高塞入了一些咸鱼,如果他不是一味求长生,可能还能多活几年。总之,嬴政同志没有见着药。两汉:仙丹未成却出火药到了汉代,由于有了前一时期的积淀,再加上统治者的大力提倡,炼丹术得到了大大发展。炼丹者“励精图治”,发誓要为统治者们炼出吃后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否则会掉脑袋)。民间有句话叫“吃啥补啥”,比方说脑子笨了,吃些猪脑来补,肾虚了,吃些猪腰,了,吃些猪鞭来壮一壮。所以,古人就认为既然黄金和玉都是不朽不坏的,那给人吃了以后,人会不会也可以像它们一样不朽不腐呢?当时有句话,叫“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意思是吃了那两种东西就可以和它们一样了。除了金和玉之外,由于自身特性而被广大炼丹家选中的还有硝石、硫磺和木炭。因为硝石可以融化多种矿石,被视为“无坚不摧”,而硫磺加热后可以由固体变成气体,冷却后又恢复为固体,被视为“游走”之神。木炭则被视为木与火相交产生的精华,历经千年而不朽。所以,一些炼丹者(如东汉葛洪)就将这五种东西同时放在一个叫“鼎”的大锅里烧,期待出现奇迹。烧呀烧,终于,奇迹发生了!只听“轰”的一声巨响,一道红光喷薄而出,烧掉了炼丹者的房子,胡子和裤子,正像古语中说“焰起,烧手面及火尽屋舍”,虽没炼成仙丹,而且体毛烧尽,但这却宣告了最早期火药的研制成功。三国两晋:风度翩翩原是中毒汉代人没搞出仙丹来,最终却搞出了火药,那么后世的人应该不会继续在这上面执着了吧?其实不然。话说三国时期,曹操的义子,大将军、“正直名士”何晏因为沉迷于声色犬马,不小心得了病(纵欲过度),但服用完一种叫“五石散”的丹药后,“突获神效”,立即精力充沛,于是大力宣扬,逐渐形成了魏晋时期的服散之风。甚至形成了以是否吃散来看一个人是否有钱的社会风气,所以就有很多大款争相吃散,没钱的借钱也要吃散(与今天借钱买车异曲同工)。竹林七贤坦胸露乳把酒言欢那这个散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时的丹药,主要以五金、八石、三黄为原料,再加进一些液体,最终练成由砷、汞和铅汇合成的丸状物。由于“五石散”的主要成分为砷(砒霜)所以很多人服用以后就觉得浑身发热,烈火焚身,像得了疟疾一般,需要泡在冷水里才能解脱。不仅如此,由于吃了这种东西以后会浑身长疮(想想看屁股上长一个痔疮都那么难受,更不用说全身了),所以他们必须要穿宽袍大袖才会舒服(不然磨得难受),而且又由于皮肤敏感,所以衣服又不能洗,防止化学过敏。而为了减少脚皮被摩擦的面积,他们必须穿木屐,所以这样搭配起来,走起路来必然是长袖凤舞,清俊飘逸、高洁傲岸,但只有他们自己才懂得背后的苦呀!这还没完,因为不能洗澡(防发炎),不能换衣服,所以魏晋人士的身上经常生虱。所以“扪虱而谈”也就成了当时士大夫的日常行为。想想看,两个身居高位的人,蓬头垢面,一边讨论国家大事一边互相抓虱子,好玩。这些是还穿着衣服的。后来有几个人因为服药太多,导致浑身发热,成天泡在冷水中已经不行了,所以就索性脱光衣服,躲在竹林里纳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此外,“五石散”更大的效力还在于它能够混乱人的精神,使人发狂,性暴如火。比如“竹林七贤”中的领军人物嵇康,只是因为被一只苍蝇骚扰,竟然拔剑去追赶砍杀,全然不顾自己浑身上下已无遮羞之物,其性如火,可见一斑。唐代:尊老从道以丹为纲道教能在唐朝被定为国教,除了朝代初立,需要道家的“无为而治”以便稳定外,老子的姓名也是一个原因,因为老子姓李名耳,所以唐朝统治者便宣称他们是李耳的后代,以便麻痹人民,连孔圣人的儒教都被排到了它的后面,于是,此时全国道观林立,炼丹之术也大行其胜,由国家专门拨款。在此盛况之下,不但达官贵人们争相服食丹药,连我们所熟知的文人才子们也拼命服食,以免显得自己落伍。拿我们很熟悉的“诗仙”李太白为例。李白在青少年时期就喜欢神仙之道,经常与道士往来。被赶出长安后,心灰意冷,所以借服食丹药来排遣郁闷。有诗曰:“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吃一次丹药就能看到仙人,确实神速。但“甜蜜的初夜”过后不久,李白就出现了胸背生痛等慢性中毒症状,一年后脓疮孵化,胸壁穿孔,自叹“魂魄归八级”了,不久就告别了人世。背痛,脓疮都是砷中毒的典型症状。绝代诗仙李太白在因为服用丹药而致死的皇帝中,唐太宗就是其中之一。想当年,年轻时的唐太宗曾嘲笑过前代君王们的迷恋方术丹药的行为。但到了晚年,希望长生不老的他自己也“不能免俗”,开始了丹药的服用。最终,他因为服用了天竺方士炼制的“延年之药”而走上了不归路,享年50岁。与其境遇相似的还有宪宗,穆宗等几位君王,他们因为勤于炼丹,导致荒于政事,宦官长期把持朝政,民不聊生。盛唐之衰,丹药也有责任。经过唐朝从61年8到90年7近三百年的大闹腾,入宋以后,帝王贵族已不敢再轻举妄动,炼丹活动渐趋式微。尽管还有少数人热心不减,但昔日的信心已被怀疑所取代,因为炼丹如此久了,却未见人长生,只见众惨死。所以他们自己也不敢轻易服用。到清中叶,炼丹活动基本绝迹。但仙丹能够如此火爆,证明它的本身肯定有一定效果(尽管不能长生不老)。尽管历代炼丹的成分不同,但仙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