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训练【含答案】_第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训练【含答案】_第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训练【含答案】_第3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训练【含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1.[2021·沈阳市高三一模]“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加有大功于天下,其蓄无君之心久矣,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之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作者认为魏武“不敢废汉”的因素是()A.儒家正统观念约束B.汉末皇权强化的威慑C.曹操缺乏篡位野心D.汉代官僚政治的制约2.[2021·杭州市高三模拟]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某同学设计了下列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散乱频繁B.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3.[2021·济南市高三模拟]如图为出土于甘肃省西和县的“晋归义羌侯”印章,是西晋政府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印信。它可以用来印证()A.西晋政府完成了国家统一B.西晋民族交融的政治表现C.西晋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善D.西域纳入中央管辖的开始4.[2021·海口市高三模拟]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局面,随后西晋虽统一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此后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A.民族交融与繁荣开放B.经济发展与文化停滞C.民族融合与区域开发D.中外交流与政权分裂5.[2021·三亚市高三模拟]如图,在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中出现了具有游牧民族饮食习惯的“手持烤肉串的宾客”,这表明魏晋时期()A.畜牧业开始向南方扩展B.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C.人民生活普遍富足稳定D.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交融6.[2021·嘉兴市高三模拟]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依附农民被豪强地主控制,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任杂务,战时则武装为私兵。这一状况的存在()A.阻碍了封建经济的发展B.导致了阶级矛盾异常尖锐C.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D.成为国家分裂的社会基础7.[2021·抚顺市高三模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时期之一,但在这黑暗之中,江南地区获得开发是其一大亮点。这一时期江南地区获得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南方战乱相对较少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D.南方生产技术先进8.[2021·本溪市高三模拟]“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下列史实符合马克思这一论断的是()A.东晋延续了西晋统治时期的政治体制B.三国时期吴国开发了江南地区经济C.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改革D.十六国大都采用中原模式国号年号9.[2021·沈阳市高三模拟]图1是北魏孝文帝迁都前漆棺上的孝子画像,身着窄小胡服,图2是迁都后石棺上的孝子画像,身着宽大汉服。这一变化说明迁都后()A.君主专制权力强化B.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C.以孝治国体制确立D.文化心理认同逐渐形成10.[2021·金华市高三期末]大同云冈石窟第一窟,有一尊维摩诘像,他头戴尖顶帽,具有典型的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特征。在洛阳龙门石窟中,也有该题材的作品,但维摩诘像是头戴高帽,褒衣博带,与顾恺之在江宁所绘的维摩诘形象十分吻合。由此可见,南北朝时期()A.文化交流呈现融合趋势B.佛教信徒主要来自少数民族C.佛教逐步与儒学相融合D.佛教传播促进生活习俗改变11.[2021·青岛市高三模拟]曹魏时期,购买物品、计算物价均普遍使用布帛或谷物。此后三百余年,钱币在北方偶尔使用,但流通为时较短。北魏孝文帝时,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这表明当时()A.农业生产发展迅速B.商品经济严重衰退C.政府推行重农抑商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12.[2021·泰安市高三模拟]魏晋以来佛寺常依靠特权,侵夺民田、建立庄园,其佃农被称之为“佛图户”。北朝周武帝曾开展灭佛运动,释放的“佛图户”一部分充实军队,一部分成为向政府交税服役的农户。“佛图户”的减少()A.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B.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C.增强了儒学的影响力D.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出现第5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1.A根据材料“犹畏名义而自抑也”并结合所学可知,“名义”指的是儒家的三纲五常,曹操碍于儒家正统观念的约束,没有废汉自立,故选A;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皇权衰微,故排除B;曹操缺乏篡位野心,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名义”的制约,没有体现汉代官僚政治的制约,故排除D。2.D由图示内容可知反映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这一阶段的历史特征主要是多个政权分立,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出现民族融合,故选D;A是中国早期人类产生时期,排除A;B是夏商周时期,排除B;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没有建立较长时间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排除C。3.B西晋政府颁给内迁的少数民族酋长印信,说明认可了少数民族的内迁,是民族交融的政治表现,故选B;颁给少数民族酋长印信无法体现是否完成国家统一和政治制度是否得到根本改善,排除AC;西域在西汉就已经纳入中央管辖,排除D。4.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之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民族融合与区域开发,C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不包括繁荣开放,A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并未“停滞”,B项错误;中外交流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流特征,D项错误。5.D从材料可知,中原地区出现了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这反映出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交融,D项正确;“开始”表述错误,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江南,排除B;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6.D材料“大量依附农民被豪强地主控制,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任杂务,战时则武装为私兵”体现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方私家部曲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重要因素,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7.B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政局动荡不安,因此大量北人南迁到南方,为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故选B;A项和C项是南方经济获得开发的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但均非主要原因,毕竟如果没有北人带去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那么南方条件再优越,也无济于事,排除;南方经济开发晚于北方,故D项说法本身错误,排除。8.D根据所学,东晋延续了西晋统治时期的政治体制属于汉族政权自我的延续,并不是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故排除A;吴国对江南的开发属于对落后地区的经济改造,故排除B;赵武灵王吸收北方少数民族的作战方式,提高了赵国的战斗力,也不存在征服与被征服关系,故排除C;“十六国大都采用中原模式国号年号”说明征服汉族的少数民族在文化上主动向汉文明靠拢,D项符合主旨,故选D。9.D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迁都后改穿汉服,这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北魏少数民族对汉族民族文化的认同,故选D;A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C图片信息无法体现,排除。10.A维摩诘的造像在云冈石窟中带有典型的少数民族特征,但是在洛阳龙门石窟中,其造像“头戴高帽,褒衣博带,与顾恺之在江宁所绘的维摩诘形象十分吻合”,即服饰带有汉族特征,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交流呈现融合趋势,A正确;B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体现的是民族融合而非佛教与儒学融合,排除C;维摩诘的造像形象变化不能反映出生活习俗的变化,排除D。11.B从曹魏起三百余年,北方的商品贸易多是以物易物,货币仅偶尔使用,货币的不流通说明商品经济严重衰退,故选B;材料主要反映了商品经济的情况,没有体现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排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