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一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2页
人教版必修一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3页
人教版必修一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4页
人教版必修一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全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骨干培训班上的发言同志们:一、深刻认识搞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三农”工作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重之重。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新思路,党央、国务院还出台了取消除烟叶特产税之外的农业特产税、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政策。落实好这些思路和政策,迫切需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配套推进。──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我们党处于执政地位,经过50多年的执政,我们党的党员队伍,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党能不能提高执政能力,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提高执政能力,解决好自身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探索加强党的领导、村民当家作主、依法办事统一起来的发展路子。──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在全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骨干培训班上的发言第一单元中1概念:什么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应当分成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两个概念来理解,同时又要注意二者之间的联系。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汇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2、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是管理方式。3、二者之间的联系: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②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4、两大矛盾(1).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2).皇权与相权概念:什么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人教版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3中国古代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分析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秦国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经济模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保护其土地所有制度。这种封建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央集权制的建立。2、社会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周天子在诸侯割据局面下无能力的教训,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3、思想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4、地理原因由于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土地束缚了过多的劳动力,无法更多的发展商业与手工业。而且领土面积较大,需要统一的管理。中国古代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分析1、经济根源:维护4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最新考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考情分析考点分布2017·全国Ⅰ卷:分封制的影响2016·全国Ⅱ卷:福建族谱对台湾人民迎祖先牌位的记载2016·全国Ⅲ卷:青铜铭文的文化影响2014·全国Ⅱ卷:周代“雅言”反映分封制、礼乐制的影响复习重点高频考点:分封制、宗法制次重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最新考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课程标5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禅让到世袭)1、夏代政治制度及其特点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王位世袭制(传子制度),保留氏族社会的特点。2、商代政治制度及其特点(内外服联盟)实行内外服制度。其特点是:

①商王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②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地方并不是绝对服从中央,所以本质上并不是中央集权,只是有了中央集权的影子)

③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禅让到世袭)1、夏代政治制度及其特6内外服制度“内服”是商朝国家的中心地区,即“王畿”,由商王直接治理。“外服”

是商朝国家的外围地区,属于各附属国管辖。商了方土方鬼方臣服并立内服外服周方国联盟王畿都城附属国附属国附属国附属国内外服制度“内服”是商朝国家的中心地区,即“王畿”,由商王直7二、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商朝时对附属国控制力有限)内容对象把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同姓亲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等,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权力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并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影响积极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巩固了王权;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消极①没有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②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③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是导致春秋战国时期割据混战的根源。二、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商朝时对附属国控制力有限)内容8(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篇》(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9周王土地人口物资武器诸候服从守土朝觐纳贡出征卿、大夫士(享有世袭统治权,可以再分封、可以设官、建立军队和征赋)庶民士﹝卿﹞大夫诸侯天子分封制的等级序列奴隶周王土地诸候服从卿、大夫士(享有世袭统治权,10思考:分封制什么时候被破坏?有何表现?原因是什么?1.时间:西周后期2.原因:①主要原因: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很强的独立性,势力日益壮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②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的经济基础井田制走向崩溃)3.表现:楚王问鼎;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诸侯争霸思考:分封制什么时候被破坏?有何表现?原因是什么?1.时间:11

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破坏.洛阳市区去老城区的路中央立有一座九龙石柱,名曰:九龙鼎。鼎是王者权力的象征。楚王问鼎

楚强盛后,庄王曾率军至

周都洛邑郊外示威,向周王

的代表询问鼎之大小轻重,

史称“楚王问鼎”。鼎是王位

的象征,说明楚庄王有替代

周王号令天下的野心。成语“问鼎之心”(也作“问鼎中原”)的典故: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破坏.洛阳市区去老城区的路中央12三、西周的宗法制1.特点:①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正妻所生长子)。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②把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与“国”密切结合(家国同构)③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④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⑤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2.作用:①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保障分封制推行。三、西周的宗法制1.特点:①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13“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年均以德”“德均则卜”核心:嫡长子继承制西周宗法制示意图“立嫡以长不以贤,“年均以德”“德均则卜”核心:嫡长子继14嫡长子余嫡子及庶子小宗小宗小宗大宗(宗主)卿大夫大宗士大宗天子庶小宗嫡长子(嫡长孙……)嫡长子(嫡长孙……

)嫡长子(嫡长孙……

)嫡长子……诸侯大宗3、相对的大宗和小宗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2、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余子分封看图说明西周宗法制有哪些特点?嫡长子余嫡子及庶子小宗小宗小宗大宗卿大宗士大宗天子庶小宗嫡长15

轻巧识记*宗法制

(1)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2)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3)三个表现形式:家谱、宗祠、族规。(4)四个重要观念:“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男尊女卑”“裙带风气、荫庇心态”。

轻巧识记*宗法制

(1)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16思考: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祭祀、宗族观念、族谱等)。你能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答案】积极作用——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社会强调平等和法制的意识多少有些背离。思考: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17四、西周的礼乐制度1、实质:西周的礼乐制度实质就是等级制度。2、目的:在于维护分封、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加强统治的作用。3、破坏:到春秋后期,就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这些卿大夫在夺取国君权力的同时,不但僭用诸侯之礼,甚至僭用天子之礼。卿大夫这样“僭礼”,实质上就是夺取政治权力的一种表现。四、西周的礼乐制度1、实质:西周的礼乐制度实质就是等级制度。18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乐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乐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乐者,天地之和也。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乐19礼乐制度是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维护工具,但礼乐文明凸现了西周文明高贵、典雅和精致的一面,在世界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礼乐制礼乐制度是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维护工具,但礼乐20分封制礼乐制宗法制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血缘纽带和内核维护的工具维护的工具权利的分配(表)分配的原则(里)分封制与宗法制的联系(互为表里)分封制礼乐制宗法制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血缘纽带和内核维护的工具21

合作探究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时期,根据材料并结合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4、贵族政治2、地方分权3、君权有限

5、家国同构7、世卿世禄8、部族色彩、神权色彩1、继承性和发展性材料:“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论语》6、血缘政治

22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2.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等级森严的序列。3.以血缘关系为核心,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4.有浓厚的专制色彩,但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23探究: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为什么不能称之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它又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萌芽?专制主义的特征是个人的专断和独裁,中央集权的特征是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不符合以上特征。1、商周时期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商周王无法专断和独裁,所以不是专制主义。但相和卿士等协同商周王处理政务,从政治权力上看又有了专制主义的萌芽。2、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地方封侯和伯,侯、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商王对附属国控制力有限,地方不绝对服从中央,不是中央集权,但有了中央集权的萌芽。西周地方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地方诸侯有一定独立性,所以不是中央集权,但也有了中央集权的影子。到后来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探究: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为什么不能称之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41.(2015·江苏南京师大附中高三5月模拟·1)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国)因此帮助杞国(夏禹后代东楼公的封国)修筑城墙。郑国批评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已。诸姬是弃,其谁归之?是谓离德。’”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周王室对各诸侯国不分亲疏B.宗法制度影响西周封国间的关系C.当时强调同宗族的国家相互帮助D.周王和诸侯是宗法制的核心所在【解析】题干中并没有提到周王室,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历史事件并没有体现出宗法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郑国批评晋国帮助不是同宗族的杞国”的信息,体现出了当时诸侯国强调同宗族国家间互相帮助,故C项正确;题干中的没有提到周王和诸侯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C1.(2015·江苏南京师大附中高三5月模拟·1)据《左传》252.(2015·安徽淮北二模·12)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解析】材料中提到分封制有“建国”与“立家”之分,“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家相对的独立性,容易导致士和庶民不忠于国,只忠于家的局面形成,因而分封制隐含国家分裂的因素,故A项正确;材料的重点不在于表现宗法与分封的关系,故B项错误;宗法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核心,不是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故C项错误;分封制在奴隶社会前期起到过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扩展疆域等作用,到春秋战国时期才随生产力的发展而瓦解,并不能说分封制的作用是弊大于利,故D项错误。【答案】A2.(2015·安徽淮北二模·12)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263.(2018河南八市二测)从迁移的路线来看,西周时姬姓与姜姓封国均由河南移往更东方或南方的地方,为周王室建立新的藩屏。分封A.加强了君主专制的权力B.强化了中央集权的统治C.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开发D.推动西周政权的建立【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姬姓与姜姓封国由河南(中原地区)移往远方,为周朝建立新的屏障,这有利于开发边远地区,推动当地经济的开发,故选C项。西周时并未建立中央集权统治,君主权力并未实现高度集中,故A、B两项错误,西周政权建立后才进行分封,故D项错误【答案】C3.(2018河南八市二测)从迁移的路线来看,西周时姬姓与274.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试题分析:根据“同姓不婚”,鲁国是姬姓封国,晋两国不可通婚,可知①正确;燕国是姬姓封国,因此晋燕两国不可以通婚,可知②不正确;宋国不是姬姓封国,晋宋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③正确;秦国不是姬姓封国,秦燕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④正确。故选B。4.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285.(2013·四川攀枝花一模·1)商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长兄叫微子启。纣王的父母都想让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理力争,说:生微子启时,商纣王的母亲为妾,生纣王时,其母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虽然母亲是同一个人。这位大臣之所以力争的主要目的是A.保证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校制度C.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维护等级制度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解析】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是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以解决贵族在权力和财产继承上的矛盾,稳定统治秩序。A表述不全面;B当时还没建立中央集权制度;C的表述与材料意思不一致。【答案】D5.(2013·四川攀枝花一模·1)商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296.(2015·广东茂名二模·12)刘盈是汉高祖刘邦与皇后吕雉所生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后,并不得父亲的钟爱,刘邦所中意者是妃子戚姬所生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为此刘邦几次向朝中大臣提出改立太子的事宜,却遭到萧何等大臣的反对。下面是四位同学对此发表的评论,其中正确的是A.甲:萧何等大臣的做法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B.乙:萧何等大臣顶撞刘邦违背了三纲五常C.丙:刘邦的做法违背了宗法制的原则D.丁:刘邦的做法不符合分封制的惯例【解析】根据题干中刘盈是皇后所生,可知刘盈为嫡长子,所以他能够被立为太子,并不能任意更改。萧何等大臣反对刘邦改立太子与是否加强中央集权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三纲五常是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不是刘邦,故B项错误;刘邦想废除嫡长子违背了宗法制中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故C项正确;废立嫡长子与分封制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C6.(2015·广东茂名二模·12)刘盈是汉高祖刘邦与皇后307. (2017·山东滨州一模·24)李零在《绝地天通:研究中国早期宗教的三个视角》中谈到:“中国礼仪的特点是,它既拜神,也拜人,早期是拜‘天、地、祖’,晚期是拜‘天、地、君、亲、师’。总趋势是‘天、地’淡出,下降;‘祖’变成‘君、亲、师’,上升。”由此可见,中国的礼仪(

)A.没有任何宗教色彩 B.程序日益繁琐复杂 C.宗法观念日趋淡薄 D.日益重视人伦秩序【解

析】A项与材料“它既拜神”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总趋势是‘天、地’淡出,下降;‘祖’变成‘君、亲、师’,上升”没有讲到具体的礼仪程序,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祖’变成‘君、亲、师’,上升”不符,故C项错误;【答

案】D7. (2017·山东滨州一模·24)李零在《绝地天通:研究318.(2009·广东单科·2)“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下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

A.分封制度B.王位继承制度C.郡县制度D.三公九卿制度【解析】“封建社会”的概念既然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那么柳宗元所说的“封建制”,显然不是后来的社会形态概念,原意应该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并且我国古代把分封制称作“封建”,“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就是西周采取分封制的目的。【答案】A8.(2009·广东单科·2)“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329.(2017河南濮阳一模)春秋战国之际,士庶合流使士阶层得以扩大,大批的士逐渐从有职之人,变成了无定主的游离状态的游士。大批游士的出现A.促使分封制逐步瓦解B.反映了宗法制度走向崩溃C.表明官僚政治已经形成D.导致了国家政局日益动荡解释:士原属于贵族阶层,需要向上一级贵族承担义务。随着分封制的逐步瓦解,出现士庶合流的现象,士沦为游士,这反映了宗法制度走向崩溃,故B正确。宗法制崩溃,分封制瓦解是导致游士出现的原因之一,A项因果倒置,排除。官僚政治形成于秦朝,排除C项。游士的出现并非国家政局动荡的原因,排除D项。答案:B9.(2017河南濮阳一模)春秋战国之际,士庶合流使士阶层得3310.(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A【解析】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对方的关系,而且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的,排除B;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C;依据材料中“武王弟”“周公长子”“召公奭”可知,分封对象多为贵族,但没有反映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而且贵族世袭特权在夏商时期已经出现,排除D。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因此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故A正确。10.(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3411.(2016海南单科)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宗族关系是家族关系,不会成为执政的基础,故A项错误;官员考核的依据应该是官员的政绩,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官民具有共同的政治诉求,故D项错误;材料“民之父母”、“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家天下”观念,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11.(2016海南单科)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359.(汕头市2008年模拟)(13分)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

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三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7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3分)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3分)(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3分)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4分)

(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3分)

(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3分)

(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给分)9.(汕头市2008年模拟)(13分)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36本课知识精要1、了解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概念2、商朝内外服制度下,商王对附属国控制力有限。3、分封制下诸侯有较大的独立性,周王是天下共主的地位。4、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正妻所生长子)5、夏商周三代没有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本课知识精要1、了解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概念37在全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骨干培训班上的发言同志们:一、深刻认识搞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三农”工作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重之重。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新思路,党央、国务院还出台了取消除烟叶特产税之外的农业特产税、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政策。落实好这些思路和政策,迫切需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配套推进。──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我们党处于执政地位,经过50多年的执政,我们党的党员队伍,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党能不能提高执政能力,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提高执政能力,解决好自身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探索加强党的领导、村民当家作主、依法办事统一起来的发展路子。──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在全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骨干培训班上的发言第一单元中38概念:什么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应当分成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两个概念来理解,同时又要注意二者之间的联系。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汇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2、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是管理方式。3、二者之间的联系: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②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4、两大矛盾(1).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2).皇权与相权概念:什么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9人教版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40中国古代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分析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秦国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经济模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保护其土地所有制度。这种封建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央集权制的建立。2、社会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周天子在诸侯割据局面下无能力的教训,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3、思想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4、地理原因由于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土地束缚了过多的劳动力,无法更多的发展商业与手工业。而且领土面积较大,需要统一的管理。中国古代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分析1、经济根源:维护41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最新考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考情分析考点分布2017·全国Ⅰ卷:分封制的影响2016·全国Ⅱ卷:福建族谱对台湾人民迎祖先牌位的记载2016·全国Ⅲ卷:青铜铭文的文化影响2014·全国Ⅱ卷:周代“雅言”反映分封制、礼乐制的影响复习重点高频考点:分封制、宗法制次重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最新考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课程标42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禅让到世袭)1、夏代政治制度及其特点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王位世袭制(传子制度),保留氏族社会的特点。2、商代政治制度及其特点(内外服联盟)实行内外服制度。其特点是:

①商王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②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地方并不是绝对服从中央,所以本质上并不是中央集权,只是有了中央集权的影子)

③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禅让到世袭)1、夏代政治制度及其特43内外服制度“内服”是商朝国家的中心地区,即“王畿”,由商王直接治理。“外服”

是商朝国家的外围地区,属于各附属国管辖。商了方土方鬼方臣服并立内服外服周方国联盟王畿都城附属国附属国附属国附属国内外服制度“内服”是商朝国家的中心地区,即“王畿”,由商王直44二、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商朝时对附属国控制力有限)内容对象把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同姓亲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等,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权力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并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影响积极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巩固了王权;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消极①没有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②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③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是导致春秋战国时期割据混战的根源。二、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商朝时对附属国控制力有限)内容45(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篇》(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46周王土地人口物资武器诸候服从守土朝觐纳贡出征卿、大夫士(享有世袭统治权,可以再分封、可以设官、建立军队和征赋)庶民士﹝卿﹞大夫诸侯天子分封制的等级序列奴隶周王土地诸候服从卿、大夫士(享有世袭统治权,47思考:分封制什么时候被破坏?有何表现?原因是什么?1.时间:西周后期2.原因:①主要原因: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很强的独立性,势力日益壮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②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的经济基础井田制走向崩溃)3.表现:楚王问鼎;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诸侯争霸思考:分封制什么时候被破坏?有何表现?原因是什么?1.时间:48

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破坏.洛阳市区去老城区的路中央立有一座九龙石柱,名曰:九龙鼎。鼎是王者权力的象征。楚王问鼎

楚强盛后,庄王曾率军至

周都洛邑郊外示威,向周王

的代表询问鼎之大小轻重,

史称“楚王问鼎”。鼎是王位

的象征,说明楚庄王有替代

周王号令天下的野心。成语“问鼎之心”(也作“问鼎中原”)的典故: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破坏.洛阳市区去老城区的路中央49三、西周的宗法制1.特点:①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正妻所生长子)。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②把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与“国”密切结合(家国同构)③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④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⑤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2.作用:①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保障分封制推行。三、西周的宗法制1.特点:①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50“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年均以德”“德均则卜”核心:嫡长子继承制西周宗法制示意图“立嫡以长不以贤,“年均以德”“德均则卜”核心:嫡长子继51嫡长子余嫡子及庶子小宗小宗小宗大宗(宗主)卿大夫大宗士大宗天子庶小宗嫡长子(嫡长孙……)嫡长子(嫡长孙……

)嫡长子(嫡长孙……

)嫡长子……诸侯大宗3、相对的大宗和小宗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2、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余子分封看图说明西周宗法制有哪些特点?嫡长子余嫡子及庶子小宗小宗小宗大宗卿大宗士大宗天子庶小宗嫡长52

轻巧识记*宗法制

(1)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2)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3)三个表现形式:家谱、宗祠、族规。(4)四个重要观念:“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男尊女卑”“裙带风气、荫庇心态”。

轻巧识记*宗法制

(1)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53思考: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祭祀、宗族观念、族谱等)。你能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答案】积极作用——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社会强调平等和法制的意识多少有些背离。思考: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54四、西周的礼乐制度1、实质:西周的礼乐制度实质就是等级制度。2、目的:在于维护分封、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加强统治的作用。3、破坏:到春秋后期,就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这些卿大夫在夺取国君权力的同时,不但僭用诸侯之礼,甚至僭用天子之礼。卿大夫这样“僭礼”,实质上就是夺取政治权力的一种表现。四、西周的礼乐制度1、实质:西周的礼乐制度实质就是等级制度。55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乐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乐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乐者,天地之和也。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乐56礼乐制度是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维护工具,但礼乐文明凸现了西周文明高贵、典雅和精致的一面,在世界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礼乐制礼乐制度是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维护工具,但礼乐57分封制礼乐制宗法制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血缘纽带和内核维护的工具维护的工具权利的分配(表)分配的原则(里)分封制与宗法制的联系(互为表里)分封制礼乐制宗法制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血缘纽带和内核维护的工具58

合作探究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时期,根据材料并结合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4、贵族政治2、地方分权3、君权有限

5、家国同构7、世卿世禄8、部族色彩、神权色彩1、继承性和发展性材料:“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论语》6、血缘政治

59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2.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等级森严的序列。3.以血缘关系为核心,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4.有浓厚的专制色彩,但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60探究: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为什么不能称之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它又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萌芽?专制主义的特征是个人的专断和独裁,中央集权的特征是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不符合以上特征。1、商周时期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商周王无法专断和独裁,所以不是专制主义。但相和卿士等协同商周王处理政务,从政治权力上看又有了专制主义的萌芽。2、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地方封侯和伯,侯、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商王对附属国控制力有限,地方不绝对服从中央,不是中央集权,但有了中央集权的萌芽。西周地方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地方诸侯有一定独立性,所以不是中央集权,但也有了中央集权的影子。到后来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探究: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为什么不能称之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611.(2015·江苏南京师大附中高三5月模拟·1)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国)因此帮助杞国(夏禹后代东楼公的封国)修筑城墙。郑国批评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已。诸姬是弃,其谁归之?是谓离德。’”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周王室对各诸侯国不分亲疏B.宗法制度影响西周封国间的关系C.当时强调同宗族的国家相互帮助D.周王和诸侯是宗法制的核心所在【解析】题干中并没有提到周王室,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历史事件并没有体现出宗法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郑国批评晋国帮助不是同宗族的杞国”的信息,体现出了当时诸侯国强调同宗族国家间互相帮助,故C项正确;题干中的没有提到周王和诸侯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C1.(2015·江苏南京师大附中高三5月模拟·1)据《左传》622.(2015·安徽淮北二模·12)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解析】材料中提到分封制有“建国”与“立家”之分,“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家相对的独立性,容易导致士和庶民不忠于国,只忠于家的局面形成,因而分封制隐含国家分裂的因素,故A项正确;材料的重点不在于表现宗法与分封的关系,故B项错误;宗法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核心,不是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故C项错误;分封制在奴隶社会前期起到过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扩展疆域等作用,到春秋战国时期才随生产力的发展而瓦解,并不能说分封制的作用是弊大于利,故D项错误。【答案】A2.(2015·安徽淮北二模·12)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633.(2018河南八市二测)从迁移的路线来看,西周时姬姓与姜姓封国均由河南移往更东方或南方的地方,为周王室建立新的藩屏。分封A.加强了君主专制的权力B.强化了中央集权的统治C.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开发D.推动西周政权的建立【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姬姓与姜姓封国由河南(中原地区)移往远方,为周朝建立新的屏障,这有利于开发边远地区,推动当地经济的开发,故选C项。西周时并未建立中央集权统治,君主权力并未实现高度集中,故A、B两项错误,西周政权建立后才进行分封,故D项错误【答案】C3.(2018河南八市二测)从迁移的路线来看,西周时姬姓与644.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试题分析:根据“同姓不婚”,鲁国是姬姓封国,晋两国不可通婚,可知①正确;燕国是姬姓封国,因此晋燕两国不可以通婚,可知②不正确;宋国不是姬姓封国,晋宋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③正确;秦国不是姬姓封国,秦燕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④正确。故选B。4.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655.(2013·四川攀枝花一模·1)商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长兄叫微子启。纣王的父母都想让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理力争,说:生微子启时,商纣王的母亲为妾,生纣王时,其母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虽然母亲是同一个人。这位大臣之所以力争的主要目的是A.保证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校制度C.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维护等级制度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解析】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是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以解决贵族在权力和财产继承上的矛盾,稳定统治秩序。A表述不全面;B当时还没建立中央集权制度;C的表述与材料意思不一致。【答案】D5.(2013·四川攀枝花一模·1)商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666.(2015·广东茂名二模·12)刘盈是汉高祖刘邦与皇后吕雉所生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后,并不得父亲的钟爱,刘邦所中意者是妃子戚姬所生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为此刘邦几次向朝中大臣提出改立太子的事宜,却遭到萧何等大臣的反对。下面是四位同学对此发表的评论,其中正确的是A.甲:萧何等大臣的做法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B.乙:萧何等大臣顶撞刘邦违背了三纲五常C.丙:刘邦的做法违背了宗法制的原则D.丁:刘邦的做法不符合分封制的惯例【解析】根据题干中刘盈是皇后所生,可知刘盈为嫡长子,所以他能够被立为太子,并不能任意更改。萧何等大臣反对刘邦改立太子与是否加强中央集权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三纲五常是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不是刘邦,故B项错误;刘邦想废除嫡长子违背了宗法制中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故C项正确;废立嫡长子与分封制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C6.(2015·广东茂名二模·12)刘盈是汉高祖刘邦与皇后677. (2017·山东滨州一模·24)李零在《绝地天通:研究中国早期宗教的三个视角》中谈到:“中国礼仪的特点是,它既拜神,也拜人,早期是拜‘天、地、祖’,晚期是拜‘天、地、君、亲、师’。总趋势是‘天、地’淡出,下降;‘祖’变成‘君、亲、师’,上升。”由此可见,中国的礼仪(

)A.没有任何宗教色彩 B.程序日益繁琐复杂 C.宗法观念日趋淡薄 D.日益重视人伦秩序【解

析】A项与材料“它既拜神”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总趋势是‘天、地’淡出,下降;‘祖’变成‘君、亲、师’,上升”没有讲到具体的礼仪程序,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祖’变成‘君、亲、师’,上升”不符,故C项错误;【答

案】D7. (2017·山东滨州一模·24)李零在《绝地天通:研究688.(2009·广东单科·2)“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下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

A.分封制度B.王位继承制度C.郡县制度D.三公九卿制度【解析】“封建社会”的概念既然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那么柳宗元所说的“封建制”,显然不是后来的社会形态概念,原意应该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并且我国古代把分封制称作“封建”,“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就是西周采取分封制的目的。【答案】A8.(2009·广东单科·2)“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699.(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