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教学团队建设计划_第1页
基础医学教学团队建设计划_第2页
基础医学教学团队建设计划_第3页
基础医学教学团队建设计划_第4页
基础医学教学团队建设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举表(本科)团队名称:基础医学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耿排力所在院校:青海大学推举部门:青海省教育厅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

填表讲明1.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晰、工整。2.推举表由推举部门通知拟推举的教学团队填写。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觉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资格。3.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教材,截止时刻是2007年12月31日。4.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5.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举无效。一、团队差不多情况简介青海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部是学校直属的教学单位,担负着全校21个专业及专业方向的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教学任务。基础医学教学团队各教研室于1958年建院时成立,当时的各教研室负责人由国内5所医科名校(北京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山东医科大学、西安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调派的知名专家组成。通过多年的努力,1997年10月“基础医学学科”和“基础医学实验室”分不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为了进一步提高本科实验教学质量,1997年12月成立基础医学部;1998年6月整合组建了“形态学实验室”;1999年5月整合组建“机能学实验室”;2006年组建“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2003年基础医学解剖学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和机能学实验室同时被青海省教育厅评为“青海省重点实验室”,并开始投资建设。由基础医学教学团队主持的上述实验室建设的课题曾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由我团队李先加教授主持参加的《全国藏医专业本科教学大纲》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基础医学教学团队现下辖有10个教研室和5个实验室,有专兼职教师81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30人,讲师22人、助教15人、高级实验师1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占48.5%;40以下的年轻教师占70.4%。有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医学免疫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7名、享受国务院专门津贴专家3人、省级优秀专家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省级优秀骨干教师5人、小岛奖励金获得者9人,卓玛东智奖获得者8人。基础医学教学团队现有省级重点课程2门(免疫学、病理学),省级精品课程两门(免疫学、病理学),院级重点课程3门(免疫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近三年共选送了12名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日本、法国、丹麦、加拿大等),并有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比较合理、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基础医学教学团队承担着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实验诊断学、药理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等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工作。基础医学教学团队曾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及奖励30多项。近年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青海省重大科技攻关课题1项,人事部留学人员课题1项,教育部重点课题3项,院级科研课题22项。教学研究课题6项。2005年以来有50余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收录5篇。在近三年中青年教学竞赛中,基础医学教学团队有18人次获院级优胜奖,6人获省级优胜奖;13人次获“精彩一课”优胜奖,7人获院级“优秀教案奖”。为了适应学科进展的需要和提高教学水平,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我教学团队于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在2005级临床医学本科各班选择英语水平较高的同学共34人进行了54学时全程《医学免疫学》的英汉双语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8~2009年第一学期将在2006级临床医学本科41名同学中开展54学时全程《医学免疫学》英汉双语教学。在教材建设方面,我基础医学教学团队耿排力教授编写了《基础日本语》、《现代医学前沿知识推介》、《青海常见疾病诊治概要》等,还参编全国高等院校统编教材《医学免疫学》和《医学免疫学习题集》。我教学团队生物教研室主任杨生玺教授参编十一五统编教材《医学遗传学》和《医学生物学》。基础医学各科均使用全国统编教材,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扬优扶强,积极培育和进展院级重点学科和课程;鼓舞和扶持省级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形成了相互支撑、有序竞争的学科和课程建设布局,为保证本科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我教学团队鼓舞科学研究,坚持科研与教学相长,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课堂教学内容。强调在教学中及时反映科研新成果,让科研成为本科教学改革的动力,促进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适应青海实际,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办学层次,为青海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医学专业人才,较好满足了青海社会进展对医药人才的需求。2007~2008年在省部共建和日元贷款支持下新购置了900万元的仪器设备,装备解剖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机能实验室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以建成国内较为先进的基础医学教学基地和实验技术平台,使教学质量上水平,科研工作出成果,学科建设见成效,为我校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做贡献。二、团队成员情况1.带头人情况:姓名耿排力出生年月1952-08-20参加工作时刻1968-07政治面貌中共党员民族蒙古族性不男最终学历(学位)研究生(硕士)授予单位白求恩医科大学授予时刻1983年8月高校教龄25年职称教授行政职务基础医学部主任联系地址、邮编青海省西宁市昆仑路16号青海大学医学院810001办公电动电子邮件地址gampl2003@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人参皂甙的体内外免疫调整效应卫生部1986年科技进步乙级奖温阳药对免疫受抑小鼠的免疫调整作用吉林省1987年科技进步二等奖藏药浴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免疫调整作用青海省1992年科技进步四等奖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的发病机理研究青海省1997年科技进步三等奖原发性免疫缺陷Ig分泌细胞功能研究青海省2004年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细胞因子及酮替酚对I型超敏反应青海省2004年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调节机制研究要紧学习、工作简历起止时刻学习工作单位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1980年-1983年白求恩大学免疫教研室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免疫药理学1985年-1986年日本岐阜大学医学部访问学者临床免疫学/免疫药理学2002年-2003年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部高访免疫细胞信号传导系统研究2005年-2006年日本熊本县立大学环境共生学部高级访问学者环境因素对免疫系统的阻碍2.成员情况:成员人数80人姓名李先加年龄41参加工作时刻1984.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藏医解剖学高校教龄23职称教授职务基础医学部副主任姓名贾勉年龄58参加工作时刻1966.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解剖学高校教龄26职称教授职务解剖教研室室主任姓名李建华年龄39参加工作时刻1992.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解剖学高校教龄16职称副教授职务解剖教研室室副主任姓名黄明玉年龄41参加工作时刻1993.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解剖学高校教龄15职称副教授职务解剖教研室室副主任姓名代冬芳年龄41参加工作时刻1994.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解剖学高校教龄13职称副教授职务姓名祁存芳年龄36参加工作时刻1996.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解剖学高校教龄11职称讲师职务姓名刘曦年龄30参加工作时刻2001.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解剖学高校教龄7职称讲师职务姓名李长兴年龄27参加工作时刻2005.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解剖学高校教龄3职称助教职务姓名李福鑫年龄27参加工作时刻2005.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解剖学高校教龄3职称助教职务姓名哈红萍年龄27参加工作时刻2005.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解剖学高校教龄3职称助教职务姓名张先钧年龄38参加工作时刻1993.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组织胚胎学高校教龄15职称副教授职务组胚教研室主任姓名贾炜年龄35参加工作时刻1994.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组织胚胎学高校教龄14职称副教授职务姓名张晓岩年龄33参加工作时刻2001.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组织胚胎学高校教龄7职称讲师职务姓名尹宏年龄35参加工作时刻1998.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组织胚胎学高校教龄10职称讲师职务姓名蒲小燕年龄32参加工作时刻2000.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组织胚胎学高校教龄8职称讲师职务姓名杨生玺年龄44参加工作时刻1984.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生物学高校教龄24职称教授职务生物教研室主任姓名张昱年龄37参加工作时刻1995.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生物学高校教龄13职称副教授职务姓名候成荣年龄40参加工作时刻1992.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生物学高校教龄16职称副教授职务姓名王明宁年龄43参加工作时刻1986.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生物学高校教龄22职称副教授职务姓名王文青年龄44参加工作时刻1984.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生物学高校教龄24职称讲师职务姓名许存和年龄51参加工作时刻1980.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生理学高校教龄28职称教授职务姓名王建新年龄51参加工作时刻1979.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生理学高校教龄29职称副教授职务生理教研室主任姓名汤燕平年龄52参加工作时刻1981.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临床医学高校教龄27职称教授职务姓名李生花年龄41参加工作时刻1995.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生理学高校教龄13职称副教授职务姓名朱艳媚年龄36参加工作时刻1993.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生理学高校教龄15职称副教授职务姓名范建宏年龄37参加工作时刻1997.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生理学高校教龄11职称副教授职务姓名杨春燕年龄31参加工作时刻2000.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生理学高校教龄8职称讲师职务姓名曹成珠年龄29参加工作时刻2001.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生理学高校教龄7职称讲师职务姓名汪晓筠年龄37参加工作时刻1998.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生理学高校教龄2职称讲师职务姓名严云飞年龄27参加工作时刻2005.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生理学高校教龄3职称助教职务姓名刘芳年龄35参加工作时刻1995.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生物化学高校教龄13职称副教授职务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姓名李耀东年龄43参加工作时刻1987.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生物化学高校教龄21职称副教授职务姓名王嵘年龄36参加工作时刻1998.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生物化学高校教龄10职称讲师职务姓名龙启福年龄31参加工作时刻2000.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生物化学高校教龄8职称讲师职务姓名孙伟年龄28参加工作时刻2001.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生物化学高校教龄7职称讲师职务姓名沈国平年龄30参加工作时刻2002.9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生物化学高校教龄6职称讲师职务姓名赵延礼年龄26参加工作时刻2005.9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生物化学高校教龄3职称助教职务姓名顾存林年龄26参加工作时刻2005.9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生物化学高校教龄3职称助教职务姓名安娟年龄27参加工作时刻2007.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生物化学高校教龄1职称助教职务姓名朱德锐年龄29参加工作时刻2007.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生物化学高校教龄1职称助教职务姓名肖建红年龄27参加工作时刻2005.9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生物化学高校教龄3职称助教职务姓名刘彦平年龄53参加工作时刻1980.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免疫学高校教龄28职称教授职务免疫教研室主任姓名永胜年龄37参加工作时刻1994.7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业免疫学高校教龄1职称副教授职务免疫教研室副主任姓名刘军年龄53参加工作时刻1983.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免疫学高校教龄25职称教授职务姓名陆东明年龄52参加工作时刻1978.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免疫学高校教龄30职称副教授职务形态实验室主任姓名朱一木年龄44参加工作时刻1986.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免疫学高校教龄22职称副教授职务姓名李萍年龄34参加工作时刻1995.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免疫学高校教龄13职称副教授职务姓名白海燕年龄37参加工作时刻1992.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寄生虫学高校教龄16职称副教授职务姓名曹得萍年龄37参加工作时刻1994.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寄生虫学高校教龄14职称副教授职务姓名马淑梅年龄34参加工作时刻1996.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寄生虫学高校教龄12职称副教授职务姓名双杰年龄34参加工作时刻1995.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微生物学高校教龄13职称副教授职务姓名赵海龙年龄37参加工作时刻1997.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寄生虫学高校教龄11职称讲师职务姓名高翔年龄27参加工作时刻2003.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免疫学高校教龄5职称助教职务姓名刘燕年龄26参加工作时刻2005.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免疫学高校教龄3职称助教职务姓名刘永年年龄48参加工作时刻1978.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病理生理学高校教龄30职称教授职务姓名文建军年龄45参加工作时刻1985.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病理生理学高校教龄23职称教授职务姓名王生兰年龄37参加工作时刻1993.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病理生理学高校教龄15职称副教授职务病生教研室主任姓名张伟年龄35参加工作时刻1995.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病理生理学高校教龄13职称副教授职务机能实验室主任姓名吴穹年龄33参加工作时刻2000.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病理生理学高校教龄8职称讲师职务姓名曹学锋年龄32参加工作时刻2002.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病理生理学高校教龄6职称助教职务姓名刘杰年龄39参加工作时刻2002.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病理生理学高校教龄5职称讲师职务姓名刘辉琦年龄35参加工作时刻2006.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病理生理学高校教龄2职称讲师职务姓名吴建芳年龄35参加工作时刻1995.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实验诊断高校教龄13职称副教授职务实验诊断教研室主任姓名吕小云年龄37参加工作时刻1997.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实验诊断高校教龄11职称讲师职务姓名黄欣年龄34参加工作时刻1999.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实验诊断高校教龄9职称讲师职务姓名胡英年龄30参加工作时刻2001.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实验诊断高校教龄7职称讲师职务姓名冯伟力年龄58参加工作时刻1980.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药理学高校教龄28职称教授职务基础医学部副主任姓名王利彦年龄45参加工作时刻1990.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药理学高校教龄18职称教授职务姓名李向阳年龄36参加工作时刻1997.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药理学高校教龄11职称副教授职务姓名杨梅年龄37参加工作时刻1996.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药理学高校教龄12职称副教授职务姓名李永芳年龄36参加工作时刻1997.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药理学高校教龄11职称副教授职务姓名李积东年龄37参加工作时刻1999.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临床医学高校教龄9职称讲师职务姓名寇毅英年龄32参加工作时刻2001.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药理学高校教龄7职称讲师职务姓名吴岳年龄36参加工作时刻1995.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病理学高校教龄13职称副教授职务病理学教研室主任姓名李菊英年龄41参加工作时刻1993.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病理学高校教龄15职称副教授职务姓名贺菊香年龄36参加工作时刻1995.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病理学高校教龄13职称副教授职务姓名马祁生年龄48参加工作时刻1989.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病理学高校教龄19职称高级实验师职务姓名王海燕年龄28参加工作时刻2003.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病理学高校教龄5职称助教职务姓名赵刚年龄27参加工作时刻2005.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病理学高校教龄3职称助教职务姓名梁宏年龄25参加工作时刻2006.7最终学历(学位)学士专业病理学高校教龄2职称助教职务三、教学情况1.要紧授课情况:(2005年以来)课程名称授课人起止时刻总课时解剖学李先加2005年9月—2007年12月743解剖学贾勉2005年9月—2007年12月846解剖学李建华2005年9月—2007年12月660解剖学黄明玉2005年9月—2007年12月1215解剖学代冬芳2005年9月—2007年12月1062解剖学祁存芳2005年9月—2007年12月662解剖学刘曦2005年9月—2007年12月942解剖学李长兴2005年9月—2007年12月621解剖学李福鑫2005年9月—2007年12月513解剖学哈红萍2005年9月—2007年12月81组织胚胎学张先钧2005年9月—2007年12月477组织胚胎学贾炜2005年9月—2007年12月435组织胚胎学张晓岩2005年9月—2007年12月446组织胚胎学尹宏2005年9月—2007年12月491组织胚胎学蒲小燕2005年9月—2007年12月413医用生物学杨生玺2005年9月—2007年12月360医用生物学张昱2005年9月—2007年12月368医用生物学侯成荣2005年9月—2007年12月234医用生物学王明宁2005年9月—2007年12月423医用生物学王文青2005年9月—2007年12月396生理学许存和2005年9月—2007年12月12生理学王建新2005年9月—2007年12月557生理学汤燕平2005年9月—2007年12月690生理学李生花2005年9月—2007年12月410生理学朱艳媚2005年9月—2007年12月402生理学范建宏2005年9月—2007年12月83生理学杨春燕2005年9月—2007年12月419生理学曹成珠2005年9月—2007年12月618生理学王晓筠2005年9月—2007年12月618生理学严云飞2005年9月—2007年12月253生物化学刘芳2005年9月—2007年12月224生物化学王嵘2005年9月—2007年12月609生物化学李耀东2005年9月—2007年12月458生物化学龙启福2005年9月—2007年12月606生物化学孙伟2005年9月—2007年12月200生物化学沈国平2005年9月—2007年12月90生物化学赵延礼2005年9月—2007年12月589生物化学顾存林2005年9月—2007年12月253生物化学安娟2005年9月—2007年12月87生物化学朱德锐2005年9月—2007年12月76生物化学肖建红2005年9月—2007年12月177微生物与免疫学耿排力2005年9月—2007年12月236微生物与免疫学刘彦平2005年9月—2007年12月470微生物与免疫学永胜2005年9月—2007年12月123微生物与免疫学刘军2005年9月—2007年12月87微生物与免疫学陆东明2005年9月—2007年12月613微生物与免疫学朱一木2005年9月—2007年12月40微生物与免疫学李萍2005年9月—2007年12月126微生物与免疫学白海燕2005年9月—2007年12月536微生物与免疫学曹得萍2005年9月—2007年12月437微生物与免疫学马淑梅2005年9月—2007年12月237微生物与免疫学双杰2005年9月—2007年12月37微生物与免疫学赵海龙2005年9月—2007年12月430微生物与免疫学高翔2005年9月—2007年12月468微生物与免疫学刘燕2005年9月—2007年12月256病理生理学刘永年2005年9月—2007年12月20病理生理学张伟2005年9月—2007年12月254病理生理学文建军2005年9月—2007年12月16病理生理学王生兰2005年9月—2007年12月185病理生理学吴穹2005年9月—2007年12月357病理生理学曹学峰2005年9月—2007年12月326病理生理学刘杰2005年9月—2007年12月93病理生理学刘辉琦2005年9月—2007年12月153实验诊断学吴建芳2005年9月—2007年12月468实验诊断学吕小云2005年9月—2007年12月306实验诊断学黄欣2005年9月—2007年12月558实验诊断学胡英2005年9月—2007年12月351药理学冯伟力2005年9月—2007年12月637药理学王利彦2005年9月—2007年12月555药理学李向阳2005年9月—2007年12月396药理学杨梅2005年9月—2007年12月513药理学李永芳2005年9月—2007年12月105药理学李积东2005年9月—2007年12月207药理学寇毅英2005年9月—2007年12月380病理学吴岳2005年9月—2007年12月316病理学李菊英2005年9月—2007年12月425病理学贺菊香2005年9月—2007年12月351病理学马祁生2005年9月—2007年12月351病理学王海燕2005年9月—2007年12月218病理学赵刚2005年9月—2007年12月383病理学梁宏2005年9月—2007年12月2002.教材建设情况:(要紧教材的使用和编写情况)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年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刘永年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入选为规划教材医学免疫学安云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入选为规划教材耿排力参编医学免疫学习题集安云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入选为规划教材耿排力参编医学遗传学王培林科学出版社2007“十一.五”统编教材杨生玺参编医学生物学傅松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十一.五”规划教材杨生玺参编医学遗传学李璞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医学免疫学陈慰峰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入选为规划教材医学微生物学周正任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入选为规划教材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王兰兰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陈兴保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医学寄生虫学卢思奇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生物化学童坦君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医学生理学朱文玉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生理学刘玲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人体解剖生理学龚茜玲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入选为规划教材麻醉生理学谭秀娟罗自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入选为规划教材病理生理学金惠铭王建枝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入选为规划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刘斌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窦肇华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系统解剖学柏树令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入选为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彭裕文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入选为规划教材麻醉解剖学张励才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入选为规划教材人体断面解剖学姜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入选为规划教材药学分子生物学史济平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入选为规划教材诊断学陈文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入选为规划教材病理学和瑞芝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病理学李玉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入选为规划教材3.教学成果获奖情况:(限国家级奖励)项目名称奖励名称奖励级不时刻《全国藏医专业本科教学大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1.114.教学改革项目:(省部级以上、2000年以来,如精品课程、教学基地等,限15项)项目名称经费项目来源起止时刻青海省基础医学重点实验室(解剖实验室)23万青海省教育厅2003年青海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机能实验室)4万青海省教育厅2003年青海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4万青海省教育厅2003年青海省基础医学重点实验室30万青海省教育厅2000年青海省精品课程(医学免疫学课程)4万青海省教育厅2007年青海省精品课程(病理学课程)4万青海省教育厅2007年青海省基础医学重点学科20万青海省教育厅2000年《21世纪藏医本科教育规划教材》(包括藏医、藏药学等26种,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20万青海省教育厅2005年5.教学改革特色:(团队设置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一.突出特色,打造品牌课程基础医学教学团队在“立足培养、积极引进、提高层面、为我所用”原则指导下,要按照充实数量、提高质量、调整结构、造就名师的要求,依照学科专业建设需要,加大力度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引进一些在国内有一定阻碍的专家、学者为学生授课或从事讲学活动,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素养较高、数量适宜、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鼓舞教师积极参与国内外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活动,扩大学校阻碍。基础医学教学团队建成了一支充满活力、素养优良、富有奉献精神的教研队伍,成为学院特色专业(高原医学、藏医药学、地点病专业等)教育教学研究与夯实基础的中坚力量。多年来,依照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教育和经济进展,我教学团队开创了高原医学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模式,在高原医学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形成了鲜亮的办学特色,创出了一条其它一般医学院校所不具备的教育教学特色之路,为我国高原医学教育和西部医疗卫生事业的进展做出了贡献。藏医药学是利用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来诊治疾病的一门至今保留最完整的民族传统医学,是祖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基础医学部在藏医药学学科长期的办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但为青海乃至西部各省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藏医药人才,而且为青海各族群众防病治病做出了巨大贡献。基础医学教学团队不仅组织教师的培训、再教育,还倡导教师要有自觉学习的行动。教师要有紧迫感、使命感,为了更好地工作,教师必须树立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理念,在提升业务素养和业务能力的同时,培养亲近自然、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关注社会、丰富自我、崇尚艺术等素养。教学团队以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等基础医学课程建设为突破口,以高原医学、藏医藏药、地点病专业为特色专业,全面推进课程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巩固、进展优势地位,全力打造特色学科,使特色学科在现有基础上做大做强。基础医学教学团队各教研室在授课安排上原则上由教授、副教授讲授。各系部的教学排课采取“从高到低梯级排课制”,即每学期先安排教授的课,次安排副教授的课,后安排讲师的课。全体教师必须严格执行岗位职责,把要紧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之中,不断进行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二.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推动课程教学改革(1)转变观念,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在学习基础医学各门课程时即教师关心学生分析现在与以后几年各专业的就业形势与社会需求,使学生充分认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学习方向,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2)改革传统的课程。基础医学的课程设置以满足专业课学习需求为原则;专业课程设置以适应人才需求为基础,以知识的更新、时效为前提,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突出课程设置的适用性、特色性、先进性和灵活性,提高毕业生在基础医学知识掌握方面的质量。(3)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建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以科学性与制造性相统一为原则,以培养合格的、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特不是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三.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实现实验资源的充分利用,基础医学教学团队成立实验中心,通过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进行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打破原有学科界限,进行有机整合,本着“原理、方法、思维、动手”的原则;重组、精选、调整、优化实验内容和项目,把培养目标融入实验教学,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教学方法不仅关系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的科学态度、思维方式的形成有着重要阻碍。基础医学教学团队重视教学法研究,依照不同课程、不同内容,综合运用讲授法、发觉法、讨论法、提问法、案例法等教学方法,学生从教师的启发式教学中学会研究事物的科学态度,并培养阻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各教研室制订了教学法研究活动的打算,并做好具体实施工作。四.采纳信息技术,推进双语教学面对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新形势,为培养适应国际化需要的人才,我们积极推进双语教学工作。团队于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在2005级临床医学本科各班选择英语水平较高的同学进行了54学时全程《医学免疫学》的英汉双语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重视教师业务培训的同时,通过让教师到国内外学习、培训、交流等途径,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特不要注重基础课骨干教师业务学习和培训。同时,通过双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为推进双语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推进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要依照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规划好双语教学的目标、重点和进度;通过机构调整,资源整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改变为以信息网络、教学软件、课堂综合运用的个性化、主动式学习模式。强调个性化教学与自主学习,学生依照教师的指导及自己的特点、水平、时刻、学习风格等,通过学校网络的教学平台,实现非定时多地点的学习,切实提高大学生学习效率。在此基础上,以教学效果为要紧衡量指标,依照教师和学生的英语应用的能力和水平,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重点突破,稳步推进。对双语教学进行及时跟踪,及时发觉和解决双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决不能以降低质量为代价来推进双语教学。五.积极开展PBL教学通过对目前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情况和PBL教学状况的研究,基础医学教学团队各教研室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传统教学方法与PBL教学相结合,实施了适合我校具体情况的基础医学课程的PBL教学,既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基础医学知识,又实现了基础医学各学科之间及基础与临床各学科之间知识的交叉,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并总结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六.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力度大学每年经费预算中,实行教学经费单独划块制度,设立教学研究与改革、重点学科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成果奖励等专项经费,并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实验室、数字化校园建设,改善教学条件,不断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保证教学条件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七.正确把握考试导向,推进考试改革深化考试内容的改革,由单纯评价基础知识掌握熟练程度向知识与技能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过渡。打破传统课程考核的时空局限,改集中考为分段考,逐步淡化学期末终结性考核,改变以往期末考试一考定优劣的局面,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把考试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探究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和考核方法,强化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加大学生平常成绩的考核力度,增加学生最终成绩评定的多元化构成,注重考核学生学习的过程,及时发觉教学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规范和引导教学行为,为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依据,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激励和反馈作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八.加大教学运行过程的检查力度,强化教学过程的监控基础医学教学团队成立了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由基础医学部主任、副主任和各教研室主任组成,具体负责各门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等工作;建立基础医学部教学督导小组,加强对本部门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利用学院建立的学生网上评教系统,要积极倡导学生参与学校教学工作,保证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能通过正常的渠道反馈到学校有关部门。课堂教学、课外指导、实验、实习等差不多上教学运行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基础医学部加大对这些环节的检查力度,严格把好教学运行各环节的质量关。在课堂教学方面,一方面要落实校级领导及教学治理人员、学院督导人员、教师同行听课制度,更有效地加强对课堂教学这一教学主渠道的质量监控,另一方面学校、团队为教师(特不是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教学工作交流平台,定期组织有关教学观摩和教学经验交流会,以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借鉴,提高教学水平。在课外指导方面,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增进师生的沟通和交流。6.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情况:基础医学教学团队积极各项教学改革,把科研成果引入到本科教学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及本科生课外科技活动中来,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为例,该教研室自2003年来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性教学(PBL教学),同时承担了中国北方医学教育中心子课题1项。在课题开展过程中,教师从教学实践当中选取总结出来的核心问题以及与临床相关内容做为主题,以30人小组为单位,由学生在课余时刻查找文献,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并适时地对讨论内容进行点评。通过讨论,逐步培养学生自己的观点和严谨的作风,使教与学融为一体。此外,“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差不多在基础医学主干学科中推广并实施。同时,结合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改进和完善免疫学教学是基础医学教学团队的另一项教学改革内容。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所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有2项获得省级优秀奖,《医学免疫学多媒体课件》获青海省首届多媒体课件大赛评展三等奖,《人体寄生虫多媒体课件》获青海省第二届多媒体课件大赛评展三等奖,基础医学教学团队对取得的成果大力推广应用,提高了教学的质量。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老师自行研制开发了大量的多媒体网络课件,图片精美,动画逼真,内容丰富,融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为一体。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学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免疫学教研室自2007年起开始使用双语进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免疫学教学。开展双语教学项目的授课教师通过有组织的电脑课件技术培训,熟练采纳多媒体授课。在50多学时的双语教学中,英文版书和英语授课应用自如,受到学生的好评。期末考试全英文试卷答题,平均成绩达到85分。现在要求参加英汉双语教学班的学生大幅度增加,但只能通过严格的选拔,英语水平达到CET4级以上的才能进入该班学习。我们正在不断积存经验和强化培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之成为我校的品牌课程之一。病理学教研室考虑到病理学是一门以形态学为基础,兼具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医学基础主干学科,教学中其难度较大,只有充分发挥现代媒体优势,提高教学效率,才能从全然上提高形态学的教学效果。近年来病理教研室利用计算机软件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媒体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开发出病理学网络课件。这种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形式多样、风格化、互动性地呈现教学内容的网络课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实现了教与学的交互性。机能学实验中心利用自行开发各种实验多媒体教学课件,建立计算机模拟实验系统,在良好的机能实验中心计算机网络平台上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为实验教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奠定良好的平台,为扩大学生开放性实验的内容和范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实际操作和计算机上模拟实验,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综合素养全面提高。领先将智能高级综合模拟人系统应用到机能实验教学中,在基础医学教学时期实现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利用智能高级综合模拟人系统进行模拟实验的最要紧特点,确实是制造出尽可能贴近真实机体构造和临床环境的模型器具,用颜色、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介刺激关心学生尽快建立形象概念。在更高级的由电脑操纵的模拟教具上,能够模拟出人在多种疾病状态下或用药后的生命体征变化,心电监护仪、血压计等医用设备能够直接连接在模拟人上,并可显示出测量数据。如目前开设的药物的选择和不良反应的辩识实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呼吸衰竭等实验,能够让学生观看到许多动物实验难于看到的各种药物不良反应、酸碱平衡失调病理状态及药物干预下机体各项参数的实时变化以及机体正常呼吸调节及呼吸衰竭相关指标的动态观看,学生在如此的环境中训练学习处理各种临床情景,为今后进入临床学习奠定基础,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剖学教研室在2006年召开全国解剖学学术年会,各项教学成果均在学术会上展评和交流。《断层系统解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广泛地应用于各级教学中,已被青海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采纳。同时广泛推举给2003,2005,2005级学生自学使用和临床大夫参考。教学成果覆盖面广,各实验中心实验教学内容丰富,含离体组织器官机能学,涉及正常和异常状态下的机体机能活动、药物干预下的机能活动、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分析技术、整体动物手术操作技巧、动物标本的制备方法等。机能实验中心编写的《机能实验学指导》在注意到差不多知识,差不多理论,差不多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适应于多导生理记录仪过渡到计算机的数字化,信号采集系统使用的需要,教材先进适用,覆盖面广,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对象覆盖面广,目前各实验中心所开展的实验教学的对象涉及全日制临床医学、藏医学、藏药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预防医学、护理学、药学等不同专业本科生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医学成人教育各年级实验课教学任务。为了适应不同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指导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针对不同医学专业的需求、培养目标和教学时数,选择恰当的实验教学项目,编写了系列实验教学大纲,强调共性,突出个性,满足不同专业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7.教学改革论文(限10项)论文(着)题目期刊名称、卷次时刻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实践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第17卷第4期2007.4我国高校素养教育的现况与展望中国科学学报2007.1.第4卷第7期2007.1藏医解剖学的起源解剖学杂志2006,29卷,第3期2006.3人体寄生虫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6年第6卷第9期2006.9网络化机能实验教学中华有用中西医杂志2005,4(21):3351-33522005.4生理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养教育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5.2(15):942005.2教研室实施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实践及体会西北医学教育2005,13(6):666-6682005.3胚胎学教学中医学伦理教育分析中华有用中西医杂志2005,18(22):16892005.6多媒体在生理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5.92005.9病理生理学考试方法的改革中华有用中西医杂志2005,18(20):14052005.12四、培养青年教师、同意教师进修工作一.青年教师层次结构青海地处青藏高原,高寒低氧,环境困难。基础医学教学团队全体教师在教育厅及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克服困难,通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和积存,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为了适应新时期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多年来加强高校教师特不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专门好地促进了我校的改革与进展,。基础医学部现有青年教师57人,青年教师占基础医学部教师总数的70.4%,平均年龄31.8岁。男女的数26:31,比例为1:1.192。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31人,占54.4%;有26人为本科学历,占45.6%。青年教师队伍中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者3人,占整个青年教师队伍的5.3%;正在攻读硕士学位者12人,占整个青年教师队伍的21.05%。副教授职称23人,占青年教师总数的40.36%,讲师20人,占青年教师总数的35.08%,助教14人,占青年教师总数的24.56%。57人次参加教师岗前培训。2007年基础医学教学团队青年教师年龄结构年龄段26-3031-3536-40人数191523百分比33.3%26.3%40.4%2007年基础医学教学团队青年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计正高级副高级中

级初

级人数570232014百分比040.36%35.08%24.56%2007年基础医学教学团队青年教师学历结构合计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及以下其中在读博士其中在读硕士人数57130260312百分比0%1.8%52.6%45.6%05.3%21.05%二.青年教师培养措施及同意教师进修工作:(1)关于青年教师,一律要求必须通过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组织的岗前培训和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取得合格证书后方能上岗。另外,在正式上讲台之前,还要通过学校组织的试讲。以上措施有效地保障了课堂教学质量。(2)参与各教学环节中的教学工作,包括部分授课,指导课程设计、实验及课内外科技活动,批改作业,计算机辅助教学,制作课件等。基础医学部病原生物学教研室有3人次青年教师获得教育厅教学课件竞赛三等奖。(3)坚持试讲制度和老教师听课制度。各个教研室制定有明确的教师培训打算,专门指定指导教师,进行一年的听课打算,开展教学观摩许多于10次。对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解决。每年至少6次教研活动,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每年负责讲授的课程至少要在教研室作1~2次演练,优化试验设计方法。积极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老教师传帮带打算、参加厅级院级等教学竞赛、三级听课制度等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有5人次获得教育厅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8人次获得院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8人次获得“精彩一课”奖,5人次获“优秀教案”奖。(4)参加教改课题和课程教学研讨。教研教改活动形式多样,包括:参加国际教学学术研讨,参观学习日本等发达国家医学教育体制和方法;申报校级教研教改课题;教研室组织定期地教研活动;与省内外高校相关专业课程教师进行教学交流;组织学生座谈讨论;带领学生深入医学实习基地进行现场教学等。(5)每年至少安排7~8名教师参加全国医学教学科研研讨会,了解新动向、新情况,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三年来共有18人次的青年教师参加全国性的学术活动,其中,解剖教研室组织承办了“中国解剖学会人类学专业委员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2006年“中国解剖学会环境健康与现代生物技术研讨会”两次全国性解剖学术年会。来自全国26个地区45个教学及科研单位的近10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2005年会议,会议还特邀了祖国台湾慈济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的陈饶峰博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国家人类学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副主任沈岩院士,中国科学院刘武博士,锦州医学院席焕久教授等作了精彩的大会专题报告,另有47位专家做了书面报告。部分人类学工作者在会上交流了论文。这次会议内容丰富、学术氛围浓厚,是一次高质量的会议。(6)实施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打算。目前正在培养的有9名。(7)实施“西部之光”等各项国内访问学者、短期研修等打算,目前已有10人学成回校。(8)实施日元贷款项目打算,派往大阪大学等日本知名医学院校研修,目前已有6人学成回校。(9)本科毕业生教师培养。对尚不具备研究生学历的年轻教师,我们要求基础医学部所属各教研室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安排时刻,完成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通过全国统考及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考试取得学位。培养经费采取学校、个人和教育厅各承担一部分的方法解决。(10)近年来,共同意10余人次的教师进修工作,同意来自玉树州卫生学校、果洛州卫生学校、海南州卫生学校、海北州卫生学校、西宁市卫生学校、青海省卫生技术学院等专科院校的青年教师进修打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当地医学教育事业发挥了作用。五、科研情况1.科研项目(限5项)项目名称经费项目来源起止时刻青海土族藏族MICA基因多态性与RA相关性分析(30660174)18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6-2009青海省土族撒拉族HLA-DQA1、-DQB1基因多态性分析7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2-2005藏药25味松石丸中“佐太”对西红花药代动力学特征的阻碍5万国家中医药治理局2005-2007青海胃癌患者MICA基因多态性及生物学意义(2006-N-175)15万青海省重点科技攻关课题2006-2009高原神经系统若干疾患与微量元素及免疫分子相关性研究12万青海省科技厅2002-20052.科研转化教学情况近年来,基础医学教学团队在狠抓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前提下,要求和鼓舞教师把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科研成果引入到本科教学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及本科生课外科技活动中来,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一.科研促进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基础医学教学团队近年来在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学校明确了教学团队进展思路,并大幅度地增加了科研投入,建立起了科研激励机制,把教师科研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逐步加大对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从而有效地推动了教学团队科研工作。在科研组织中,我教学团队采纳“机构开放、人员流淌”体制,通过科研课题的申报,组织队伍、凝聚力量;通过科研课题的研究实践,锻炼人才;通过有经验的学术带头人的传帮带和“引进来、送出去”等方法措施,促进学术队伍的凝聚和成长,促使新一代高层次的学术带头人的脱颖而出。比如,在学校政策支持下,近年来我教学团队与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中国科学院华大基因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科研协作关系,并利用日元贷款先后派出十余名中青年骨干教师赴日本进行科研合作与学习,先后邀请了一批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我部为师生作学术报告和科研指导,不仅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气氛,而且有力的推动了教学团队科研工作向更大规模更高层次提速进展的势头;在教学任务极其繁重和任课教师紧缺的情况下,仍千方百计制造条件,全力支持现有教师队伍科研能力的提高,先后选送10余名教师到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东南大学、兰州大学等院校学习深造。几年来,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基础医学教学团队的学历层次,而且显着提升了我团队科研工作的整体实力,使我们的团队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科研方向和学术梯队,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共发表论文85篇,其中国家一级刊物发表论文22篇,国家二级刊物发表论文63篇。科研方面共获奖励7项,其中省级奖励3项,校级奖励4项。联合出版教材、参考书、译着等6部。校内自编教材及参考书14本。涌现出一批较有阻碍的专家教授、研究生导师、专业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我系有效实施科研促进教学,提供了较强的学科和师资力量保障。二.以科研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院重视和鼓舞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工作,狠抓学科建设,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科研成果促进了教学课程建设、充实了教学内容。宽敞教师自觉将科研成果和学科进展的新动态、新内容充实到教材、教案中,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增加课堂授课的学术含金量,使学生及时获得最新的学科技术信息。在教学中广泛利用这些成果,促进了本学科的快速进展,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处于国内同专业领先地位。为培养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许多承担教研的教师积极汲取学生参加课题研究,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卫生和疾病方面的调查,撰写论文报告,许多毕业论文课题源于院或系的科研立项。本科教学过程具有专门强的探究性,它不仅要传授知识,传承文明,还担负着发觉未知和培养学生探求新知能力的任务。因此,本科教学过程本身就内含着教学与科研两种因素,两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基于这种共识,教学团队在抓教学质量的过程中,特不强调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要求教授等高职称高学历教师都要为本科生上专业课,其目的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学术含量,要求教授、博士把他们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内容,开阔学生的学术眼光和视野、进行学术熏陶。我们的实践表明,通过启发式的案例教学,不仅使同学们深刻领会到学习该门专业课的真正目的和用途,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即生动又直观,特不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基础医学教学团队承担着医学院各专业的《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等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任务,不但任务繁重而且责任重大。团队带头人耿排力教授长期从事《分子免疫学》、《肿瘤免疫学》等交叉领域的科学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科技厅项目等科学研究,并亲自担任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免疫学》教学任务,特不把讲好第一节课“绪论”作为切入点,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热情;同时耿排力教授在《青海土族藏族MICA基因多态性及与RA相关性分析》课题实施过程中,结合自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成果,在对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学中例举出部分实例和数据,深入浅出地讲解HLA基因的多态性缘故和机制,使学生明白易明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汲取大量本科生参与实验活动,在科研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生物化学刘芳副教授在教学中依照本课程是一门当前许多学科前沿热点领域研究的重要基础和大多数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考课的特点,经常选择将课本内容及时引申到科学研究前沿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难点内容的教学,并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新型融合毒素hEPO/TNF-αM的构建》的研究,在给本科学生、研究生授课中结合科研实践,阐述基因工程的原理与注意事项,学生易学易明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组胚教研室张先钧副教授除了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外,一方面广泛收集最新的教研、科研成果,并将其尽可能的应用于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自己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向学生传授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也从中体会到发觉的乐趣,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创新的活动中来。并结合自己《高原低氧下兔海马区神经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及NCAM的研究》的课题,建立了系统的免疫组化切片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三.以科研促进实验课教学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培养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广泛的系统理论知识,而且要有极强的动手动脑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基础理论及实践与临床实践的进展具有一定的距离,毕业学生反馈学校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存在一定脱节现象。由解剖教研室黄明玉副教授主持完成的《临床有用技能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的要紧成果之一确实是将临床有用技能与学校实践操作技能培训紧密联系,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及时掌握临床实践操作进展,拉近了学生对临床实践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使学生学有所用,学能致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通过科研促进了实验课的教学。四.以科研提高实践教学质量2005年教育部把学生科研活动也纳入了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引起了学校和我们团队领导对实践教学的高度关注,进一步促使我们把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学生的科技活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也纳入到整体科研工作中进行统筹规划和安排。(1)对本科生进行系统的科研技能训练由教学团队具有丰富科研经验和成果的专家教授或学科带头,特不强化了实践环节。在系统传授科研的内容、方法等差不多理论的基础上,鼓舞学生通过参与学院承担的科研工作,体验和熟悉实际科研(自选动作),同时还布置了学生必须完成的一些科研“作业”(规定动作),其中有的“作业”需在导师关心下完成。从学生完成并提交的“科研技能训练打算书”、“课题立项申报”、“科技论文开题报告”和“科研技能训练活动总结”等“作业”能够看出,通过科研技能训练,使学生不仅受到了使用常用的科研方法开展科研活动的系统训练,而且有效的培养了本科生的科学精神、学术品德、创新意识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还邀请校外知名专家给本科生作科研讲座或学术报告。通过课题组老师和专家的言传身教,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有效的降低了学生对科研的陌生感和距离感。(2)为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提供平台科研工作会使教师形成一种专门的精神气质,包括创新意识、实践精神、好奇心和进取心、独立探究的自觉性以及怀疑精神等。通过强调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活动,不仅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学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身上这些品质能够通过言传身教有形无形地阻碍学生,从而使学生具备制造的兴趣和素养。要紧通过两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参与到老师的科研活动的平台,一是每年从二、三年级本科生中选拔一批优秀学生到各课题组参与科学研究,在课题组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毕业论文的实验工作。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到老师的科研活动中,承担一部分力所能及的科研课题,使同学们科研能力得到了锻炼,激发了同学们的科研热情。二是将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与教师的科研结合起来进行,使教师对学生论文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六、团队今后建设打算一.指导思想和进展目标培养适应21世纪生命科学进展的道德高尚、医学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坚实、创新能力强的综合型、应用型高级医学人才。

在团队各个专业,全面综合的进行教学与研究,制造、开发、应用及传播知识,为创建一流的学科,建设一流的队伍,缔造一流的成果,培育一流的人才而奋斗。二.学科建设预期目标总体目标为调整学科布局,优化队伍结构,汇合学术骨干,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力争使1~2个优势学科达到全国领先水平。通过3~5年努力,争取省级重点学科4个,形成2个优势明显的特色学科,规划和培育1个省级科研基地。申报国家级基础医学实验室示范中心,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和医学教育实践环节,在培养学生独立考虑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下功夫。三.师资队伍建设的预期目标通过3~5年建设,依照学校医学教育的专门性,将师生(医学)比操纵在9∶1以下,使专任教师达90人。新增博士生导师5名左右;力争设立校级特聘教授岗位2~4名,促进专业领域知名学术带头人的进展;培养20名左右省校级骨干中青年教师;每年引进具有硕士学位教师5~6名,在职博士教师2名;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达到6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10%。副教授及其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编制总数的比例达到50%~60%;其中3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达到80%。并力争培养2~3名在国内一定阻碍的学术、学科带头人。四.人才培养的预期目标(一)本科教学及改革在5年内,①通过稳定教学质量,加强课程建设,使必修课程60%达到省级优秀课程标准。②完善教师业务档案,建立有效的由学生、专家和校治理人员组成的教学评价治理体系,监控教学过程。③培养省级教学名师3~5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2名。(二)研究生教育通过5年进展,①硕士年招生规模5年内达到25~30人左右。②完善在职人员研究生学习及学位论文申请工作,为提高青海省医疗卫生人员的整体素养做出应有的贡献。③严格硕士、博士生的治理,提高培养质量。依照医学研究的特点,硕士生在学习期间发表论文1篇以上,博士生在学习期间发表论文3篇(核心期刊)以上或SCI收录。④加强各专业与校外和国际交流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提高专业建设水准。五.科学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3~5年建设,争取每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个,省部级项目3-5项,横向联合开发项目1~2项,科研经费年均增加10%以上,争取年度科研经费突破100万元。争取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