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的解题思路和修辞手法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阅读理解的解题思路和修辞手法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阅读理解的解题思路和修辞手法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阅读理解的解题思路和修辞手法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阅读理解的解题思路和修辞手法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一第1页

这句话利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么写在表示上有什么好处?

第2页常见修辞方法有哪几个?拟人排比反问比喻第3页一、比喻第4页定义比喻句,就是打比喻,用浅显、详细、生动事物来代替抽象、难了解事物。比喻句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词语)

喻体(打比喻事物)。第5页作用(好处)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轻易接收.(2)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详细,使事物更清楚明白.(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印象.第6页1、桂林山真秀啊,像翠绿屏障,像新生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本体(被比喻事物)山喻词(表示比喻关系词语)像

喻体(打比喻事物)。屏障,竹笋第7页

1.江上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句中“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经过比较,突出长江水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高大,这么漂亮。句中以前奶奶和现在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一样情况下比较。

3.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

这句中“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第8页二、拟人第9页定义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与人相同,依据想象将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含有些人一样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拟人就是用写人词句去写物。注意:不能出现比喻词第10页作用能增强语言美感,表现力,更生动、形象。第11页(1)把动物拟人化。1.蜜蜂引路!

2.鸣蝉在树叶里吟唱。

3.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第12页(2)把植物拟人化。1.向日葵不停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2.花儿随风舞蹈。3.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第13页(3)把普通事物拟人化。1.太阳出来月亮就回家了。2.夜空中小星星顽皮地眨着眼睛。3.宁静夜晚,只有那天上星星在窃窃私语。第14页三、排比第15页定义排比是一个修辞手法,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同和语气相同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到达一个加强语势效果。第16页作用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友好,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第17页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情感珍视。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万物眷恋。选择博爱,就是选择高远人生志向。第18页作用1.能够用设问做文章标题,这么做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索,更加好地领会文章中心思想。2.有用在一段或一节文章开头或结尾,能起到承上启下过渡作用。3.在说理文章中,为了使论证深入,在关键性内容上,设问说理。第19页四、反问第20页定义反问是用疑问形式表示确定意思,以加重语气一个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能够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示者真意。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责。第21页作用反问能够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个激昂感情基调。第22页1、同志们,我们能赶走敌人,夺回阵地,莫非我们就不能吃掉这个苹果吗?→(反问)第23页说说以下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1、天上星星怕冷似地钻进厚厚云絮里。→拟人第24页2、只见圣诞树上烛光越升越高,最终简直成了天空中闪烁星星。3、天上云,有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像羊群,悠闲自在地来来去去……→比喻→比喻、排比第25页

漓江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水真清啊,清得能够看见江底沙石;漓江水真绿啊,绿得好像那是一块无暇翡翠。(排比,比喻)生我养我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反问)第26页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好像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这山中一切,哪个不是我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瀑布!你天生金嗓子,雄厚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悬崖!深深峡谷衬托着你挺拔身躯,你高高额头上好像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白云!你雪白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愈加湛蓝。喂,调皮云雀,叽叽喳喳地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是飞行中看到好风景!第27页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1、画“——”句子利用了___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示了_______________默契与情谊。1、画“——”句子利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示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个朋友之间默契与情谊。第28页你好,清凉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瀑布!你天生金嗓子,雄厚男高音多么有气势。2、画“==”利用了_____和_____修辞手法,表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读起来倍感亲切。2、画“==”利用了拟人和排比修辞手法,表示了我和山中朋友之间深厚情谊,读起来倍感亲切。第29页当代文阅读:三步走一、阅读二、审题三、作答第30页1.阅读: 注意整体阅读,大约了解文中所讲内容。2.审题:从题目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为何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旅行?”则:(1)题眼(答题重点)是: 短暂而愉快 ; (2)关键点(回答内容)应包含:“短暂”和“愉快”两点;(3)句式应为: 两个句子,且组成并列关系。

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三个标准: ⑴答案在文中(直接起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 (3)分点分条作答。第31页

我从山中来

    我有一位朋友,将他一本书稿费,托湖南省一家出版社,转到他渴望支持远在湘西山坳里一座希望小学。他不愿意张扬这件事,因为一本书收入终究有限,但因为他心诚缘故,出版社也慷慨解囊,这么,玉成了他这个美好愿望,给那座小学送去一笔可观经费,也带去一份文化人关注情意。     我一直不知道他在做这件事情。A、他也不是特意对我保密,只是以为这点微薄心意,是再日常不过了。以后,等到他从山里回来,送了我一小袋当地出产野茶,我才晓得他应那里师生邀请,已经不远千里地走访了一程。湘西我去过,那是修枝柳线时候,到过古丈、永顺、大庸。但他走得更偏僻,是连汽车都不通深山里。他不但看到了那座小学,看到了那些孩子,还和同学们一起蹬着湍急河流,走过青石板村路。按他话说,又回到学童时代,按照铃声,走进课堂,坐在教室后排,听乡村教师讲语文课上唐诗。他说:你想想,望着窗外高山,听老师念杜牧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些人家„„”那是一个多么贴切、多么深刻体会啊! 第32页 这时,他端起刚沏茶水,很珍惜地饮了一口,而且问我,你是不是闻到了一股兰花香味?要不是他启发,我也真是没有发觉这种比茉莉清新,比珠兰淡雅芳香呢!他告诉我,野茶长在山间坡上,兰草就夹长在茶林之中,村民们采摘茶叶时,自然而然地薰上兰花香气。他赞不绝口地说:这是天然自成芬芳啊,是一个能让人心灵得到净化佳品啊!     我从他那被山野阳光晒黑了脸上,看到了他此行收获。他从那山坳里希望小学来,不但仅带回兰花馨香野茶,还带回做成一件事欣喜,带回他对那些老师敬意和对那些孩子思念。更主要是,也就是他自己感悟,B、希望工程当然是为了那大山深处琅琅读书声,但也是对每个把心投入希望工程人一次灵魂洗涤。 

C、他说:物质给予,是一个高兴,但心灵收获,则是更大高兴。当一个人把他心和遥远地方那“希望”两字联在一起时候,岂不自己也生发出更热烈希望了吗? 我望着茶水袅袅氤氲,也望着我这位朋友。于是,我想起一首早先流行过歌曲,那歌词假如没有记错,应该是胡适诗句——“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我以为我也被触动了,那旋律,那希望,像一一股暖流,流过心田。D、我和这位朋友约好,下次,我们一起去寻访那山坳里兰花草。第33页1、“我”朋友不愿张扬给希望小学捐款这件事原因是

(B)A、稿费有限,捐钱太少了,不好意思张扬。B、以为这微薄心意,是再日常不过小事,没有必要张扬。C、“他”想保密,所以不想张扬。D、捐款中有出版社慷慨解囊钱,不需要张扬。2、“他不远千里”走访了山坳里希望小学,原因是(D)A、想追寻学童时代生活感受

B、想看看自己捐助学校终究是什么模样C、因为那里师生邀请了“他”不好意思拒绝。

D、既应了那里师生邀请,也表示自己对希望工程关注。3、他走访了希望小学后,最大感悟是什么?请从文中A、B、C、D四句中选出正确一句,将序号写下来。(B)A、他也不是特意对我保密,只是以为这点微薄心意,是再日常不过了。B、希望工程当然是为了那大山深处琅琅读书声,但也是对每个把心投入希望工程人一次灵魂洗涤。 C、他说:物质给予,是一个高兴,但心灵收获,则是更大高兴。D、我和这位朋友约好,下次,我们一起去寻访那山坳里兰花草。第34页4、他感悟从何而来?了解最完整、最正确一项是(D)A、喝了带有兰花香味野茶,体验了山村生活,心灵得到了净化。B、听村民介绍了野茶带有兰花馨香原因,得到启示。C、从杜牧诗中得到了启发,灵魂得到了洗涤。D、被村民及希望小学纯朴而高洁品质所感动,心灵得到净化。5、“物质给予,是一个高兴,但心灵收获,则是更大高兴。”文中“物质给予”指是______,“心灵收获”是指_____。(从下面选项中选出)A、将自己稿费捐给山坳里一所希望小学。B、希望小学师生送给“他”当地野茶。C、他对那些老师敬意,和对孩子思念。D、心灵得到了净化,灵魂得到了洗涤。5、A、D6、篇末“我们一起去寻访那山坳里兰花草。”一句中“兰花草”能够怎样了解?请用“”选出。A、就是生长在山坳里兰花草,有香味。B、代表着村民和山村小学师生。C、代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