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行业技术水平分析品牌经理制与品牌管理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管理实质就是品牌资产管理。品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品牌资产投资和利用效果的好坏。一般而言,企业的品牌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监控品牌运营状况,设计或参与设计品牌,申请注册商标,管理品牌或商标档案,管理商标标签的印制、领用与销毁,处理品牌纠纷、维护商标权,协助打假,品牌全员管理教育等。品牌管理的组织形式反映了在品牌运营活动中企业内部各部门、各机构的权力与责任及其相互关系,主要有职能管理制和品牌经理制两种。(一)职能管理制职能管理制是在西方盛行于20世纪20—50年代的品牌管理制度(当然,许多企业至今仍很钟爱)。作为品牌管理制度,其主要做法是,在企业统一领导、组织与协调下,品牌管理的职责主要由企业各职能部门分别承担,各职能部门在各自的权责范围内行使权利、承担义务。亦即,在职能管理制度下,有关品牌的决策与计划都由各职能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或主管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制定、分别执行。(二)品牌经理制品牌经理制诞生在美国宝洁(P&G)公司。宝洁产品在全世界得到广大消费者认同,成功的原因除了160多年来一直恪守产品质量原则之外,品牌经理制的灵活而有效运用也是重要成因之一,甚至也可以说,其核心理念“一个人负责一个品牌”的品牌经理制(管理系统)是宝洁公司品牌运营的重要基石。品牌经理制在20世纪30年代问世于宝洁公司。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品牌经理制被认为是从事多品种经营的消费品生产企业品牌运营的规范组织形式。许多消费品生产企业(尤其是耐用消费品的生产企业)都学习宝洁公司,纷纷采用品牌经理制。美国庄臣公司、美国家用品公司等世界范围内的众多大公司都先后采用了品牌经理制,主要是因为品牌经理制有许多“职能制”所不具备的优点。第一,品牌经理制比职能管理制具有较强的品牌运作协调性。在品牌经理制下,企业委任品牌经理负责某品牌运营全过程,具体负责该品牌标定下的产品的开发、生产与销售,协调该品牌产品的开发部门、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的工作。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部门之间的互相扯皮、推读,减少因未能考虑整体利益、不熟悉整体情况而产生的盲目性和分散性。第二,品牌经理制有利于达到品牌定位目标,快速实现品牌个性化。在职能制下,常因互相扯皮、办事拖拉而致使品牌运营各环节不能很好地衔接,而品牌经理制相当程度地克服了这些弊端。第三,品牌经理制有助于长期维系品牌整体形象。由于品牌经理是专司品牌运营之职,监控品牌运营状况与市场变化是其重要职责,加之品牌经理制下协调性增强,使得品牌运营活动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大大加强。品牌经理制固然有许多优点,但它也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例如,品牌经理及品牌管理部门与生产、销售和财务等职能部门的权责划分问题。实践中,由于职权定位不清晰,很多品牌经理对自己的角色比较模糊,进而招致责难,使品牌经理的作用受到限制。此外,对品牌经理的业绩考评也是比较棘手的问题。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行业基本情况1、定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是支撑数据中心正常运行的各类系统的统称,具体包括制冷、配电、机柜、布线、监控等系统,是数据中心的组成部分之一。数据中心是用于在网络上传递、加速、展示、计算和存储数据信息的物理场所,主要应用于对数据计算和储存有较大需求的组织。一个完整的数据中心由数据中心IT设备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构成。数据中心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关系及具体构成如下:根据数据中心机架规模的不同,数据中心对其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的设计有所不同。在数据中心分类方面,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等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通[2013]13号),数据中心按照规模大小划分为超大型数据中心、大型数据中心、中小型,分类标准是根据数据中心中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标准机架数量进行划分。2、发展历程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发展依托于数据中心的发展。数据中心是互联网兴起之后出现的新的形态,是现代社会中数据规模爆发增长的必然产物,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作为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外部形态和内部功能模块也在不断演进。从发展历程来看,数据中心及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以数据机房为前身,随着数据中心逐渐成熟而出现新形态,数据机房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发展至今,经历了从大型机房,到中小型机房,再到大型机房的形态变化过程,具体发展历程如下:第一阶段:1945-1971年,第一代数据机房出现并发展,当时的计算机元器件以电子管和晶体管为主导致计算机体积较大,同时数据机房运行消耗的资源也较大,对散热需求较高因此催生了用于数据机房散热的精密机房专业空调等专业设备的出现。第二阶段:1971-1995年,中小型数据机房快速发展。在此阶段,由于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向小型机和微型机方向演进,进入微型计算机时代,因此数据机房的形态向着中小型的方向发展,形成小型、中型和大型机房并存的态势。第三阶段:1995年-现今,数据机房向数据中心演变。二十一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兴起和迅速发展催生数据处理和储存的需求。数据机房建设的理念逐渐走向成熟,超越“机房”的范畴,日益演进为综合性的数据平台,数据机房逐渐向数据中心新形态演变。数据中心通过构造统一和规范的数据环境,实现数据利用与数据共享。近年来,随着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快速发展,数据资源的存储、计算和应用需求大幅提升,推动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数据中心逐渐成为经济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数字基础,支撑着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推动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发展。从数据中心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关系来看,一方面,数据中心的发展直接带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产业的快速发展,内部模块的技术持续升级,建设规划合理化、智能化;另一方面,数据中心内部基础设施的优化升级是保证数据中心实现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之一。3、发展现状(1)数据中心产业的发展直接带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产业的快速发展从产业规模上来看,数据中心的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数据中心在用机架数量达到520万架,较2020年增加超过100万架。《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指出,到2023年底,全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预计到2023年,中国数据中心在用数量将超过800万架。数据中心机架即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中的机柜系统,主要用于容纳服务器的物理框架,机架数量的持续增长表明数据中心产业的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反映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产业不断发展。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预计2022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到突破1900亿元人民币,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数据中心的产业规模的增长表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市场规模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赛迪顾问数据,2019年我国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市场规模达161.9亿元,预计到2025年达到461.2亿元。(2)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方向引导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技术改进从能源消耗方面来看,数据中心作为海量数据的主要存储与运算处理实体,其规模不断扩大,能耗问题成为关键问题,为此我国开展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工作,致力于推动数据中心绿色发展。近年来,我国数据中心绿色发展进程日益加快,数据中心的能效水平不断提高,电源使用效率(PowerUsageEffectiveness,PUE)持续降低。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现有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为1.46,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为1.55;规划在建的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平均设计PUE分别为1.36、1.39。根据工信部《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文件,到2023年底,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PUE降低到1.3以下,我国绿色数据中心发展政策也指出,将计划降低数据中心能耗总体水平。在数据中心能耗占比中制冷系统的能耗占比为30-40%,是总能耗中占比最高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模块,因此改进数据中心制冷等基础设施技术,提高制冷效率,减少制冷系统的能耗水平,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市场需求分析1、传统的风冷技术无法满足数据中心日益增长的散热需求随着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数据量爆发增长,要求数据中心向高密度的方向发展,根据《绿色数据中心白皮书》指出的不同密度数据中心对应的制冷方式,传统的风冷方式只能满足2.7kW/机柜的数据中心散热需求,已经无法完全满足数据中心日益增长的散热需求。市场上对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散热要求的提高,推动了制冷方式由传统风冷向液冷的变革。液冷利用高比热容的特点和对流传热的能力,可以满足2.7-30kW/机柜的数据中心散热需求,解决超高热流密度的散热问题,因此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是必然趋势。2、液冷技术较高的制冷效率有利于降低数据中心能耗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的指导下,为推动数据中心绿色高质量,对数据中心能耗提出要求,计划到2025年,全国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降到1.3以下。从数据中心能耗占比来看,制冷系统是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中占比最大的能耗。根据PUE的计算公式,降低制冷系统的能耗是降低数据中心耗能的主要措施。相比于传统的风冷技术,液冷技术的制冷效率更高,可有效降低制冷系统的运行能耗,使数据中心PUE达到1.3以下。随着各行业数据量的持续增长,大型、超大型规模的数据中心逐步成为市场主流,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市场需求将会持续扩大。行业技术特点通过在节能性、成本、节地、CPU可靠性、机房环境等维度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风冷、冷板式液冷和浸没式液冷技术水平和特点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液冷技术相较于风冷方式存在明显优势,更加节能、节地,成本更低,液冷数据中心运行更加稳定,其中浸没式液冷技术优势更加明显,是未来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发展方向。行业发展趋势1、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市场接受度不断提高近几年液冷数据中心及其基础设施逐步大规模商业应用,随着液冷技术的优势不断显现和传统观念的改变,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市场接受度不断提高,传统数据中心改造和新数据建设逐渐应用液冷技术,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普及速度加快,市场收入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赛迪顾问数据,预计到2025年,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超过1200亿元,其基础设施市场规模超过245亿元。2、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技术和性能不断优化近几年液冷数据中心及基础设施行业鼓励性政策推动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技术快速发展,《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技术产品目录(2020)》、《国家通信业节能技术产品应用指南与案例(2021)》的出台指导并鼓励液冷先进数据中心技术的发展,《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指出推动应用液冷等高效制冷系统,鼓励企业开展新型数据中心预制化、液冷等设施层的技术研发;加强新型数据中心设施、IT、网络、平台、应用等多层架构融合联动。另一方面,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不断迭代发展,基础设施各模块系统性能不断优化升级,将会提升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从能耗水平上来看,冷板式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方案中心PUE达到1.3以下,浸没式液冷可使得PUE达到1.2以下,同时使CPU等数据中心IT设备运行稳定性更高。3、风冷和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共同发展未来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市场中风冷和液冷将会共同发展,液冷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但由于风冷技术适用于中低密度数据中心,因此不会完全被取代,未来将会形成液冷和风冷技术共存的局面,服务提供商将会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制定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解决方案。行业技术发展趋势1、预制化随着数据中心建设部署向合理、高效方向发展,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预制化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业务竞争日趋激烈。一方面,用户对数据中心交付时间的要求缩短,数据中心建设投产的速度加快;另一方面,数据中心涉及的设备和系统繁杂,现场安装调试复杂,为了满足数据中心大规模快速高效部署,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供应商对数据中心建设模式进行探索和创新,预制化成为一种新的建设模式。预制化模式预先标准化设计,工厂组装、集成、预测试,现场即插即用,实现快速安装、快速交付,并减少现场施工带来的安全隐患。未来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预制化将加快向内外纵深扩展,逐步实现部件预制、设备预制、系统预制及建筑预制。2、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逐步向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化方向发展。在基础设施运维管理方面,将实现基础设施和多个子系统的集中管理,通过数字化3D和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全局可视,包括部件级、设备级、链路级、数据中心级的运行状态、关键参数、故障告警等信息,帮助运维管理者更直观地掌控数据中心运行状态。在节能优化方面,基于历史数据,通过神经网络算法,指导数据中心根据当前负载工况,按预期进行对应的优化控制,实现最佳能效。3、低碳化在国家绿色数据中心、东数西算、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规划下,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逐步向低碳零碳化发展,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将在储能和能源再利用方面进行探索。一方面,通过利用电价波谷时段储能、电价波峰时段用能的模式降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用电成本;另一方面,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丰富的地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通过储能等方式,对可再生能源进行合理利用。数据中心绿色高质量发展成为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的主旋律,节能降耗、能源再利用将是未来发展方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未来将不断探索相关技术,推动能源回收再利用,降低碳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行业技术水平在数据中心制冷领域存在多种技术路径的实现制冷目的,根据制冷量、应用场景及建设成本等维度不同,数据中心选择不同的制冷方式,但随着传统风冷逐渐无法满足新建高密度、高能耗的数据中心需求,数据中心制冷领域的技术也逐渐出现了革新。液冷技术已逐渐体现出其优势。液冷主要指的是利用液体替代空气,带走CPU、芯片组、内存条以及扩展卡等发热器件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具体而言,液冷技术的高效制冷效果有效提升了服务器的使用效率和稳定性,同时使数据中心在单位空间布置更多的服务器,提高数据中心运算效率。例如,冷板式液体冷却属于间接冷却技术,冷媒并不接触冷却对象,通过液冷板等高效热传导部件将热量传递至冷媒中;浸没式液体冷却技术需要直接接触热元器件,冷却液的电气性能要满足元器件之间的电气绝缘要求,并且黏度应尽量低;喷淋式液冷技术通过改造IT设备进行部署喷淋器件,在设备运行时针对性的冷却发热过高的器件。实际应用过程中,液冷技术可以有效降低IT设备制冷费用、节约水资源、节约机房空间。液体传导热能效果和大比热容能够保障CPU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超频工作不会出现过热故障,同时液冷数据中心省却空调系统和相应基础设施的建设,节省了大量空间,可以容纳更多的服务器。应用液冷技术能够为数据中心节能、降噪。节省了风冷基础设施,只增加了循环泵,不仅节省建设成本,也大大降低了能耗,使数据中心整体更节能。同时采用液体冷却技术,避免了机房内多种风机的高速高频运转,与传统机房相比噪音值更低。液体冷却服务器能够无视海拔、地域的差异,同时余热可以创造经济价值。液体比热容不受海拔与气压影响,可以保持较高的散热效率,保证数据中心在高海拔地区的运行效率和性能。行业进入壁垒1、技术壁垒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产品的研发和制造涉及冷却技术、制冷系统设计及仿真技术、温湿度解耦控制算法等多项技术领域,要求企业在液冷核心技术进行多年研究积累,深入掌握液冷技术的相关原理和应用,对产品不断进行迭代升级,从而为客户提供合适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此外,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产品工艺流程复杂,需要掌握生产制造流程中的核心工艺,同时需具备成熟的控制体系,对产品质量进行把控,保证产品的合格率,因此本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2、专业人才壁垒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领域属于新兴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性能涉及材料化学、热力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多种学科技术成果,并且因数据中心复杂多样,相应的制冷系统存在定制化特征,因此对研发技术人员的技术研发能力和行业经验要求较高。目前,由于行业核心技术发展历程较短,高端技术人才相对稀缺,且高端人才主要集中在国内外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以及国家级研究机构中,因此新进企业难以在短期内培养出一批具备技术开发实力并拥有丰富实践项目经验的专业技术队伍,由此行业存在较高的专业人才壁垒。3、客户认证壁垒出于安全性、稳定性等考虑,企业客户在选择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供应商时通常需要进行严格的资质验证。通常而言,企业客户,尤其是金融、医药等机构出于数据安全、保密等要求,对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供应商挑选非常严格,需要对企业产品质量水平、项目经验、技术研发能力进行综合考察,因此认证过程复杂且耗时较长。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厂商应具备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稳定的产品供应以及售后服务经验,同时具备丰富的技术储备,才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更换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供应商会对产品的稳定性形成风险,客户在与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供应商建立生产配套关系后,倾向于维持与现有技术供应商的合作,不会轻易更换主要供应商,因此先进入者一旦建立起自身客户资源、形成先发优势,新进入企业将很难在短期内争夺市场份额、改变行业现有格局,因此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行业具有较高的客户认证门槛。绿色营销的兴起和实施(一)绿色营销的兴起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大规模发展,人类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毁坏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大自然的报复促使人类猛醒,绿色需求便逐步由潜在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的满足,转向物质、精神、生态等多种需求与价值并重。有支付能力的绿色需求,是绿色营销赖以形成的推动力,并决定了绿色市场规模的形成与发展。1968年,在意大利成立的罗马俱乐部指出: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不等于GDP的上升。1972年6月,联合国首次召开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全球性环保行动计划和《人类环境宣言》,向全世界发出呼吁: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进入20世纪90年代,一些国家纷纷推出以环保为主题的“绿色计划”。20世纪80年代前,由于我国粮油食品农药残留量超标,出口产品因保护臭氧层的有关国际公约而受阻,因此,对实施绿色营销开始有紧迫感。中国的绿色工程始于绿色食品开发,1984年在广州出现了全国第一家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992年11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定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开始实施绿色食品标志制度。1993年5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除绿色食品外,我国绿色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也已扩展到其他领域。1990年研制成功了高容量,胶体电池;1994年研制成功绿色农药苦参烟碱乳剂,获得日内瓦博览会金奖。1994年,农业部提出了发展绿色食品的三项基本原则,并正式决定采用由太阳、植物叶片、蓓蕾构成的绿色食品标志。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是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环境与发展的总体出发,提出的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以及人口、教育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和政策措施方案。1995年年初,全国已有28种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开发,除食品外,其他绿色产品也不断研制成功。随着绿色产品的开发,绿色商店已在一些大城市相继建立。从绿色意识的觉醒、绿色需求的发展、绿色产业的形成、绿色体制的建立到绿色理论的创建,《中国21世纪议程》在行动中。(二)绿色营销的实施绿色营销实施的步骤,一般包括树立绿色营销观念、收集绿色信息、分析绿色需求、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和绿色营销组合。下面主要简述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和营销组合。1、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在全球绿色浪潮兴起的时代,企业应基于环境和社会利益考虑,在搜集绿色信息、分析绿色需求的基础上,制定能够体现绿色营销内涵的战略计划,以便有利于长期发展。绿色营销战略应明确企业研制绿色产品的计划及必要的资源投入,具体说明环保的努力方向及措施。绿色营销战略应以满足绿色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既要满足现有与潜在绿色需求,还要促进绿色消费意识和绿色需求的发展。绿色营销战略要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争取获得绿色标识,制定绿色企业形象战略。绿色营销将带来更高的边际收益,实现合理的“绿色盈利”,从长远看这是绿色营销战略实施的必然结果。2、制定绿色营销组合绿色营销强调营销组合中的“绿色”因素,首先要重视绿色消费需求的调查与引导,产品的开发和经营不仅对社会发展或环境改善有所贡献,而且能有效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冲破人为设置的“绿色壁垒”,适应“环保回归”热潮。产品生命周期分析主要考虑在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产品与包装对环境所造成的干预和影响,力求在生产、消费及废弃物回收过程中降低公害,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正确有效的绿色渠道是绿色营销的关键环节,不仅要慎选绿色信誉好的中间商,而且要选择和改善能避免污染、减少损耗和降低费用的储运条件。绿色价格应反映生态环境成本,包括产品消耗及环境改善支出,确立环境与生态有价的基本观点,贯彻“污染者付款”原则,促进生态化、低污低耗的绿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绿色促销要利用传媒和社会活动,传播绿色企业及产品的信息,为企业的绿色表现作宣传。通过赞助、捐赠等对有关环保的组织及活动,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广告要突出绿色产品的特点,突出环保靠全社会的力量,靠每个人的贡献。广告投入和广告频率要适度,防止因广告而造成资源浪费和声、光等感官污染。绿色管理是融环境保护观念于企业营销活动过程中的管理方式,通过全员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自觉地实施绿色营销,切实做好环保工作。营销活动与营销环境市场营销环境通过其内容的不断扩大及其自身各因素的不断变化,对企业营销活动产生影响。市场营销环境的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20世纪初,西方企业仅将销售市场视为营销环境;30年代后,将政府、工会、竞争者等与企业有利害关系者也看作是环境因素;进入60年代,又把自然生态、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等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政府对经济干预力度的加强,愈加重视对政治、法律环境的研究。环境因素由内向外的扩展,国外营销学者称之为“环境外界化”。营销环境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制约因素,营销活动依赖于这些环境才得以正常进行。这表现在:营销管理者虽可控制企业的大部分营销活动,但必须注意环境对营销决策的影响,不得超越环境的限制;营销管理者虽能分析、认识营销环境提供的机会,但无法控制所有有利因素的变化,更无法有效地控制竞争对手;由于营销决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营销管理者无法直接把握企业营销决策实施的最终结果。此外,企业营销活动所需的各种资源,需要在环境许可的条件下取得,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各种产品,也需要获得消费者或用户的认可与接纳。虽然企业营销活动必须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相适应,但营销活动绝非只能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营销管理者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能动地去适应营销环境。就宏观环境而言,企业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避免来自环境的威胁,有效地把握市场机会。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运用自身的资源,积极影响和改变环境因素,创造更有利于企业营销活动的空间。良好的企业营销行为会造就良好的营销环境,从而进一步形成良好的企业营销行为,反之亦然。营销环境与企业的循环互动作用,使营销环境与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系统。菲利普•科特勒的“大市场营销”理论认为:企业为成功地进入特定的市场,在策略上应协调地使用经济的、心理的、政治的和公共关系的手段,以博得外国的或地方的各有关方面的合作与支持,消除壁垒很高的封闭型或保护型市场存在的障碍,为企业从事营销活动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就微观环境而言,直接影响企业营销能力的各种参与者,事实上都是企业的利益共同体。按市场营销的双赢原则,企业营销活动的成功,应为顾客、供应商和营销中间商带来利益,并造福于社会公众。即使是竞争者,也存在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因素,在竞争中,有时也会采取联合行动,甚至成为合作者。建立持久的顾客关系精明的企业不仅要创造顾客,还想要“拥有”顾客的“一生”。为此,它必须建立持久的顾客关系。企业可以在多个层次上建立顾客关系。一般地说,企业对那些数量庞大、边际利润低的顾客,更多会谋求建立层次较低的基本关系。如洗涤剂生产厂商通常不会逐个打电话给洗衣粉家庭用户,分别了解、征询意见,而会通过广告、促销、服务电话或电子网站来建,立关系。但对那些数量很少且边际利润很高的顾客,如大用户、大型零售商,企业则希望与它们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在这两个极端之间,企业可根据不同情况建立其他层次的顾客关系。(1)财务层次。指通过价格优惠等财务措施来树立顾客价值和满意度。如宾馆为常客提供免费或降价服务;商场提供惠顾折扣券;民航公司对常客实施优惠方案等。(2)社交层次。即通过加强社会交往来提高企业与顾客的社会化联系,与常客保持特殊关系。如企业主动与顾客保持联系,不断了解顾客需要和提供服务;向常客赠送礼品和贺卡,表示友谊和感谢;组织常客社交聚会,增强信任感等。(3)结构层次。指使用高新技术成果,精心设计服务体系,使顾客得到更多消费利益,来增强顾客关系。如批发公司通过计算机数据交换系统,帮助零售商客户做好存货管理、订货、信贷等一系列工作;宾馆用其信息系统储存旅客客史档案,为其再次光临时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等。扩大市场份额应当考虑的因素一般而言,如果单位产品价格不降低且经营成本不增加,企业利润会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大而提高。但是,切不可认为市场份额提高就会自动增加利润,还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1、经营成本许多产品往往有这种现象:当市场份额持续增加而未超出某一限度的时候,企业利润会随着市场份额的提高而提高;当市场份额超过某一限度仍然继续增加时,经营成本的增加速度就大于利润的增加速度,企业利润会随着市场份额的提高而降低,主要原因是用于提高市场份额的费用增加。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则市场份额应保持在该限度以内。2、营销组合如果企业实行了错误的营销组合战略,比如过分地降低商品价格,过高地支出公关费、广告费、渠道拓展费、销售员和营业员奖励费等促销费用,承诺过多的服务项目导致服务费大量增加等,则市场份额的提高反而会造成利润下降。3、反垄断法为了保护自由竞争,防止出现市场垄断,许多国家的法律规定,当某一公司的市场份额超出某一限度时,就要强行地将其分解为若干个相互竞争的小公司。西方国家的许多著名公司都曾经因为触犯这条法律而被分解,微软公司也曾引起反垄断诉讼。如果占据市场领导者地位的公司不想被分解,就要在自己的市场份额接近于临界点时主动加以控制。体验营销的主要原则1、适用适度体验式营销要求产品和服务具备一定的体验特性,顾客为获得购买和消费过程中的“体验感觉”,往往不惜花费较多的代价。应该看到,中国经济和消费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尚有一定差距,大多数消费者虽然逐步从温饱需要向感性需求发展,但还没到可以为一个愉悦的体验而付出太多金钱的程度。在中国操作体验营销要把实质的利益充分考虑进去,让消费者进行愉悦体验的同时获得实质的利益,营销活动才更容易获得成功。星巴克在中国难以大面积推广,仅在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获得成功就可以证明这点。2、合理合法体验式营销能否被消费者接受,与地域差异关系密切。各个国家和地区由于风俗习惯和文化的不同,价值观念和价值评判标准也不同,评价的结果存在差异。因此,体验营销活动的安排,必然适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届河北省永清一中高三1月统一考试数学试题
- 草原征占合同模版
- 菜棚转让合同
- 别墅地下室租赁合同
- 北京市机关食堂餐饮服务合同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
- HF-FB防弹玻璃相关行业投资规划报告
- 铜基钎料相关行业投资规划报告
- 肝肺综合症课件
- 普外科肺栓塞情景演练
- 渔业船舶检验管理规定
- 第九章2节共价键理论
- 售后服务及技术服务方案
- 《商业模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 JJG 875-2019数字压力计检定规程(高清版)
- 零售运营中的150个英文缩写
- 二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 【3-5分钟微电影剧本青春】微电影剧本《青春不褪色》
- 第八章气隙磁导的计算经典实用
- (最新整理)液化气体汽车罐车安全监察规程
- 棋王:传统文化的审美符号 ——王一生形象探析毕业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