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行业技术特点分析_第1页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行业技术特点分析_第2页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行业技术特点分析_第3页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行业技术特点分析_第4页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行业技术特点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行业技术特点分析行业进入壁垒1、技术壁垒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产品的研发和制造涉及冷却技术、制冷系统设计及仿真技术、温湿度解耦控制算法等多项技术领域,要求企业在液冷核心技术进行多年研究积累,深入掌握液冷技术的相关原理和应用,对产品不断进行迭代升级,从而为客户提供合适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此外,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产品工艺流程复杂,需要掌握生产制造流程中的核心工艺,同时需具备成熟的控制体系,对产品质量进行把控,保证产品的合格率,因此本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2、专业人才壁垒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领域属于新兴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性能涉及材料化学、热力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多种学科技术成果,并且因数据中心复杂多样,相应的制冷系统存在定制化特征,因此对研发技术人员的技术研发能力和行业经验要求较高。目前,由于行业核心技术发展历程较短,高端技术人才相对稀缺,且高端人才主要集中在国内外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以及国家级研究机构中,因此新进企业难以在短期内培养出一批具备技术开发实力并拥有丰富实践项目经验的专业技术队伍,由此行业存在较高的专业人才壁垒。3、客户认证壁垒出于安全性、稳定性等考虑,企业客户在选择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供应商时通常需要进行严格的资质验证。通常而言,企业客户,尤其是金融、医药等机构出于数据安全、保密等要求,对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供应商挑选非常严格,需要对企业产品质量水平、项目经验、技术研发能力进行综合考察,因此认证过程复杂且耗时较长。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厂商应具备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稳定的产品供应以及售后服务经验,同时具备丰富的技术储备,才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更换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供应商会对产品的稳定性形成风险,客户在与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供应商建立生产配套关系后,倾向于维持与现有技术供应商的合作,不会轻易更换主要供应商,因此先进入者一旦建立起自身客户资源、形成先发优势,新进入企业将很难在短期内争夺市场份额、改变行业现有格局,因此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行业具有较高的客户认证门槛。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行业基本情况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是指以液冷方式为数据中心进行散热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由于数据中心中IT设备的核心器件为半导体器件,IT设备运行将会持续发热,主要的核心器件有计算芯片CPU,处理芯片总线、内存、I/O等,因此需要制冷系统进行散热制冷以保证数据中心内部环境的稳定,实现数据中心正常运行。液冷是一种以液体作为冷媒,利用液体流动将数据中心IT设备的内部元器件产生的热量传递到设备外,使IT设备的发热部件得到冷却,以保证IT设备在安全温度范围内运行的冷却方式。液冷方式主要有冷板式液冷和浸没式液冷方式,浸没式液冷可再分为相变浸没式液冷和非相变浸没式液冷。冷板式液冷是一种间接接触型液冷,是将需要散热的设备固定在冷板上,液体经过冷板将设备的热量传递带走,实现散热。但由于IT设备的硬盘,电源等部件不能接触到液体,依旧需风冷方式进行散热,因此冷板式液冷是以液冷和风冷方式相结合的一种制冷方式。浸没式液冷是一种直接接触型液冷,是将服务器等有散热需求的IT设备(计算芯片CPU,处理芯片总线、内存、I/O等)完全浸没在冷却液中,通过液体的循环流动进行冷却。其中相变浸没式液冷是目前发展较快的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冷却液对发热器件降温气化,再通过冷却后液化进而循环利用。由于冷却液和发热设备充分接触,所以散热效率更高,此外由于没有风扇,其噪音更低。行业技术发展趋势1、预制化随着数据中心建设部署向合理、高效方向发展,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预制化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业务竞争日趋激烈。一方面,用户对数据中心交付时间的要求缩短,数据中心建设投产的速度加快;另一方面,数据中心涉及的设备和系统繁杂,现场安装调试复杂,为了满足数据中心大规模快速高效部署,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供应商对数据中心建设模式进行探索和创新,预制化成为一种新的建设模式。预制化模式预先标准化设计,工厂组装、集成、预测试,现场即插即用,实现快速安装、快速交付,并减少现场施工带来的安全隐患。未来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预制化将加快向内外纵深扩展,逐步实现部件预制、设备预制、系统预制及建筑预制。2、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逐步向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化方向发展。在基础设施运维管理方面,将实现基础设施和多个子系统的集中管理,通过数字化3D和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全局可视,包括部件级、设备级、链路级、数据中心级的运行状态、关键参数、故障告警等信息,帮助运维管理者更直观地掌控数据中心运行状态。在节能优化方面,基于历史数据,通过神经网络算法,指导数据中心根据当前负载工况,按预期进行对应的优化控制,实现最佳能效。3、低碳化在国家绿色数据中心、东数西算、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规划下,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逐步向低碳零碳化发展,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将在储能和能源再利用方面进行探索。一方面,通过利用电价波谷时段储能、电价波峰时段用能的模式降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用电成本;另一方面,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丰富的地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通过储能等方式,对可再生能源进行合理利用。数据中心绿色高质量发展成为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的主旋律,节能降耗、能源再利用将是未来发展方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未来将不断探索相关技术,推动能源回收再利用,降低碳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行业发展趋势1、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市场接受度不断提高近几年液冷数据中心及其基础设施逐步大规模商业应用,随着液冷技术的优势不断显现和传统观念的改变,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市场接受度不断提高,传统数据中心改造和新数据建设逐渐应用液冷技术,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普及速度加快,市场收入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赛迪顾问数据,预计到2025年,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超过1200亿元,其基础设施市场规模超过245亿元。2、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技术和性能不断优化近几年液冷数据中心及基础设施行业鼓励性政策推动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技术快速发展,《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技术产品目录(2020)》、《国家通信业节能技术产品应用指南与案例(2021)》的出台指导并鼓励液冷先进数据中心技术的发展,《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指出推动应用液冷等高效制冷系统,鼓励企业开展新型数据中心预制化、液冷等设施层的技术研发;加强新型数据中心设施、IT、网络、平台、应用等多层架构融合联动。另一方面,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不断迭代发展,基础设施各模块系统性能不断优化升级,将会提升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从能耗水平上来看,冷板式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方案中心PUE达到1.3以下,浸没式液冷可使得PUE达到1.2以下,同时使CPU等数据中心IT设备运行稳定性更高。3、风冷和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共同发展未来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市场中风冷和液冷将会共同发展,液冷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但由于风冷技术适用于中低密度数据中心,因此不会完全被取代,未来将会形成液冷和风冷技术共存的局面,服务提供商将会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制定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市场需求分析1、传统的风冷技术无法满足数据中心日益增长的散热需求随着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数据量爆发增长,要求数据中心向高密度的方向发展,根据《绿色数据中心白皮书》指出的不同密度数据中心对应的制冷方式,传统的风冷方式只能满足2.7kW/机柜的数据中心散热需求,已经无法完全满足数据中心日益增长的散热需求。市场上对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散热要求的提高,推动了制冷方式由传统风冷向液冷的变革。液冷利用高比热容的特点和对流传热的能力,可以满足2.7-30kW/机柜的数据中心散热需求,解决超高热流密度的散热问题,因此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是必然趋势。2、液冷技术较高的制冷效率有利于降低数据中心能耗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的指导下,为推动数据中心绿色高质量,对数据中心能耗提出要求,计划到2025年,全国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降到1.3以下。从数据中心能耗占比来看,制冷系统是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中占比最大的能耗。根据PUE的计算公式,降低制冷系统的能耗是降低数据中心耗能的主要措施。相比于传统的风冷技术,液冷技术的制冷效率更高,可有效降低制冷系统的运行能耗,使数据中心PUE达到1.3以下。随着各行业数据量的持续增长,大型、超大型规模的数据中心逐步成为市场主流,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市场需求将会持续扩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行业基本情况1、定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是支撑数据中心正常运行的各类系统的统称,具体包括制冷、配电、机柜、布线、监控等系统,是数据中心的组成部分之一。数据中心是用于在网络上传递、加速、展示、计算和存储数据信息的物理场所,主要应用于对数据计算和储存有较大需求的组织。一个完整的数据中心由数据中心IT设备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构成。数据中心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关系及具体构成如下:根据数据中心机架规模的不同,数据中心对其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的设计有所不同。在数据中心分类方面,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等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通[2013]13号),数据中心按照规模大小划分为超大型数据中心、大型数据中心、中小型,分类标准是根据数据中心中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标准机架数量进行划分。2、发展历程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发展依托于数据中心的发展。数据中心是互联网兴起之后出现的新的形态,是现代社会中数据规模爆发增长的必然产物,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作为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外部形态和内部功能模块也在不断演进。从发展历程来看,数据中心及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以数据机房为前身,随着数据中心逐渐成熟而出现新形态,数据机房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发展至今,经历了从大型机房,到中小型机房,再到大型机房的形态变化过程,具体发展历程如下:第一阶段:1945-1971年,第一代数据机房出现并发展,当时的计算机元器件以电子管和晶体管为主导致计算机体积较大,同时数据机房运行消耗的资源也较大,对散热需求较高因此催生了用于数据机房散热的精密机房专业空调等专业设备的出现。第二阶段:1971-1995年,中小型数据机房快速发展。在此阶段,由于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向小型机和微型机方向演进,进入微型计算机时代,因此数据机房的形态向着中小型的方向发展,形成小型、中型和大型机房并存的态势。第三阶段:1995年-现今,数据机房向数据中心演变。二十一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兴起和迅速发展催生数据处理和储存的需求。数据机房建设的理念逐渐走向成熟,超越“机房”的范畴,日益演进为综合性的数据平台,数据机房逐渐向数据中心新形态演变。数据中心通过构造统一和规范的数据环境,实现数据利用与数据共享。近年来,随着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快速发展,数据资源的存储、计算和应用需求大幅提升,推动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数据中心逐渐成为经济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数字基础,支撑着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推动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发展。从数据中心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关系来看,一方面,数据中心的发展直接带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产业的快速发展,内部模块的技术持续升级,建设规划合理化、智能化;另一方面,数据中心内部基础设施的优化升级是保证数据中心实现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之一。3、发展现状(1)数据中心产业的发展直接带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产业的快速发展从产业规模上来看,数据中心的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数据中心在用机架数量达到520万架,较2020年增加超过100万架。《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指出,到2023年底,全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预计到2023年,中国数据中心在用数量将超过800万架。数据中心机架即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中的机柜系统,主要用于容纳服务器的物理框架,机架数量的持续增长表明数据中心产业的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反映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产业不断发展。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预计2022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到突破1900亿元人民币,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数据中心的产业规模的增长表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市场规模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赛迪顾问数据,2019年我国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市场规模达161.9亿元,预计到2025年达到461.2亿元。(2)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方向引导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技术改进从能源消耗方面来看,数据中心作为海量数据的主要存储与运算处理实体,其规模不断扩大,能耗问题成为关键问题,为此我国开展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工作,致力于推动数据中心绿色发展。近年来,我国数据中心绿色发展进程日益加快,数据中心的能效水平不断提高,电源使用效率(PowerUsageEffectiveness,PUE)持续降低。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现有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为1.46,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为1.55;规划在建的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平均设计PUE分别为1.36、1.39。根据工信部《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文件,到2023年底,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PUE降低到1.3以下,我国绿色数据中心发展政策也指出,将计划降低数据中心能耗总体水平。在数据中心能耗占比中制冷系统的能耗占比为30-40%,是总能耗中占比最高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模块,因此改进数据中心制冷等基础设施技术,提高制冷效率,减少制冷系统的能耗水平,成为未来发展方向。行业技术特点通过在节能性、成本、节地、CPU可靠性、机房环境等维度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风冷、冷板式液冷和浸没式液冷技术水平和特点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液冷技术相较于风冷方式存在明显优势,更加节能、节地,成本更低,液冷数据中心运行更加稳定,其中浸没式液冷技术优势更加明显,是未来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发展方向。市场定位战略差别化是市场定位的根本战略,差异化需要对消费者有吸引力并与这种产品和服务有关。例如,斯沃琪的手表以鲜艳、时尚吸引了年轻消费群体的眼球;赛百味推出健康的三明治而使自己区别于其他快餐。然而在有竞争的市场内,公司可能需要超越这些,另外一些途径还包括向市场提供有差异化的员工、渠道以及形象等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产品差别化战略产品差别化战略是从产品质量、产品款式等方面实现差别。寻求产品特征是产品差别化战略经常使用的手段。在全球通信产品市场上,苹果、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飞利浦等颇具实力的跨国公司,通过实行强有力的技术领先战略,在手机、IP电话等领域不断地为自己的产品注入新的特性,走在市场的前列,吸引顾客,赢得竞争优势,实践证明,某些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如果某一企业掌握了最尖端的技术,率先推出具有较高价值和创新特征的产品,它就能够拥有一种十分有利的竞争优势地位。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的有效性、耐用性和可靠程度等。比如,A品牌的止痛片比B品牌疗效更高,副作用更小,顾客通常会选择A品牌。但是,这里又带来新的问题,A产品的质量、价格、利润三者是否完全呈正比例关系呢?一项研究表明:产品质量与投资报酬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的关系,即高质量产品的盈利率高于低质量和……般质量的产品,但质量超过一定的限度时,顾客需求量开始递减。显然,顾客认为过高的质量,需要支付超出其质量需求的额外的价值(即使在没有让顾客付出相应价格的情况下可能也是如此).产品款式是产品差别化的一个有效工具,对汽车、服装、房屋等产品尤为重要。日本汽车行业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丰田的安装,本田的外形,日产的价格,三菱的发动机。”这体现了日本四家主要汽车公司的核心专长,而“本田”的外形(款式)设计优美入时,受到消费者青睐,成为其一大优势。(二)服务差别化战略服务差别化战略是向目标市场提供与竞争者不同的优质服务。企业的竞争力越能体现在顾客服务水平上,市场差别化就越容易实现。如果企业把服务要素融入产品的支撑体系,就可以在许多领域建立针对其他企业的“进入障碍”。因为服务差别化战略能够提高顾客购买总价值,保持牢固的顾客关系,从而击败竞争对手。服务战略在各种市场状况下都有用武之地,尤其在饱和的市场上。对于技术精密产品,如汽车、计算机、复印机等服务战略的运用更为有效。强调服务战略并没有贬低技术质量战略的重要作用。如果产品或服务中的技术占据了价值的主要部分,则技术质量战略是行之有效的。但是竞争者之间技术差别越小,这种战略作用的空间也越小。一旦众多的厂商掌握了相似的技术,技术领先就难以在市场上有所作为。(三)人员差别化战略人员差异化战略是通过聘用和培训比竞争者更为优秀的人员以获取差别优势。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新加坡航空公司之所以享誉全球,就是因为其拥有一批美丽高雅的空中小姐;麦当劳的员工以彬彬有礼著称;IMB公司的员工以专业知识充分而出名;迪士尼乐园的员工无论何时见到都精神饱满。人员差别化战略对于零售商而言尤其重要,可以利用前线营业员作为差异化和确定其产品定位的有效方法。美国最大的零售书店巴诺书店与伯德书店,从外观上看没有什么不同:红木书架,大而舒适的椅子,雅致的装饰和飘散的咖啡香味,但是两家经营理念却有很大不同。巴诺书店看中的是雇员对顾客服务的激情以及对书籍的挚爱,他们的雇员通常穿着干净和有领子的衬衫,把书放进顾客的手中并且迅速地收款。而相反,伯德的雇员可能有纹身,公司以他的雇员差异为豪并且雇佣那些能对特别的书和音乐散发出兴奋感的人们,依赖他们向顾客推荐而不是仅为用户找到想要的书。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员工应具有以下基本的素质和能力:(1)能力。具有产品知识和技能。(2)礼貌。友好对待顾客,尊重和善于体谅他人。(3)诚实。使人感到坦诚和可以信赖。(4)可靠。强烈的责任心,保证准确无误地完成工作。(5)反应敏锐。对顾客的要求和困难能迅速反应。(6)善于交流。尽力了解顾客,并将有关信息准确传达给顾客。(四)形象差异化战略形象差异化战略是在产品的核心部分与竞争者类同的情况下塑造不同的产品形象以获取差别优势。对个性和形象进行区分是很重要的,个性是公司确定或定位自身或产品的一种方法。形象则是公众对公司和它的产品的认知方法。企业或产品想要成功地塑造形象,需要着重考虑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必须通过一种与众不同的途径传递这一特点,从而使其与竞争者区分;二是企业必须产生某种感染力,从而触动顾客的内心感觉;三是企业必须利用可以利用的每一种传播手段和品牌接触。具有创意的标志融人某一文化的气氛,也是实现形象差别化的重要途径。麦当劳的金色模型“M”标志,与其独特文化气氛相融合,使人无论在美国纽约、日本东京还是中国北京,只要一见到这个标志马上会联想到麦当劳舒适宽敞的店堂、优质的服务和新鲜可口的汉堡和薯条,这样的形象设计就是非常成功的。(五)促销方式差异化促销方式差异化战略是在试图采取不同的广告宣传方式,以求占领不同的细分市场。企业想要持续的保持促销方式的差异化,就需要不断抓住客户需求,并恰当的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例如对于超市而言,中午的人流量和销售量总是很低,韩国Emart超市利用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在户外设置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创意QR二维码装置,只有在正午时分,当阳光照射到它上面的产生相应投影之后,这个二维码才会正常显现。此时用智能手机扫描这个二维码,就可以获得超市的优惠券,如果在线购买产品,只需要等超市的物流人员送到用户方便的地址即可。通过这种结合电子商务技术的别致促销方式,使得Emart大大提升了中午时段的销售量。顾客满意通过创造、传播和交付优质顾客价值,满足需求,达到顾客满意,最终实现包括利润在内的企业目标,是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精神。这一观念上的变革及其在管理中的运用,曾经带来美国等西方国家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的商业繁荣和一批富可敌国的跨国公司的成长。然而,实践表明,现代市场营销管理哲学观念的真正贯彻和全面实施,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尽管以顾客为中心的基本思想是无可争辩的,但是,这个高深理论和企业资源与生产能力之间的联系却很脆弱。“利润是对创造出满意的顾客的回报”这个观点,似乎只是建立在信念之上而不是建立在牢靠的数据之上的。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和经理围绕现代营销观念的真正贯彻问题,将注意力逐渐集中到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质量、服务和价值传递实现顾客满意;二是通过市场导向的战略奠定竞争基础,来吸引、保持顾客和培育客户关系。所谓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将产品和服务满足其需要的感知效果与其期望进行比较所形成的感觉状态。顾客是否满意,取决于其购买后实际感受到的绩效与期望(顾客认为应当达到的绩效)的差异:若绩效小于期望,顾客会不满意;若绩效与期望相当,顾客会满意;若绩效大于期望,顾客会十分满意。顾客期望的形成,取决于顾客以往的购买经验、朋友和同事的影响,以及营销者和竞争者的信息与承诺。若一个企业使顾客的期望过高,则容易引起购买者的失望,降低顾客满意程度。但是,如果企业把期望定得过低,虽然能使买方感到满意,却难以吸引大量的购买者。顾客对满足其需要的感知效果既是企业的预期,也是顾客通过购买和使用产品的一种感受。它尽管是顾客的一种主观感觉状态,但却是建立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的,是从顾客角度对企业产品和服务价值的综合评估。研究表明,顾客满意既是顾客本人再购买的基础,也是影响其他顾客购买的要素。对企业来说,前者关系到能否保持老顾客,后者关系到能否吸引新顾客。因此,使顾客满意,是企业赢得顾客、占有和扩大市场、提高效益的关键。研究还进一步表明,吸引新顾客要比维系老顾客花费更高的成本。因此,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保持老顾客、培养顾客忠诚感具有重大意义。而要有效地保持老顾客,就不仅要使其满意,而且要使其高度满意。高度的满意能培养顾客对品牌的感情吸引力,而不仅仅是一种理性上的偏好。企业必须十分重视创建、保持和提升顾客的满意程度,努力争取更多高度满意的顾客,建立起高度的顾客忠诚。贯彻全方位营销管理观念,关键是要与顾客及其他利益方建立持久关系,亦即做好关系营销。为此,企业必须首先创造卓越的顾客感知价值,建立持久的顾客关系,通过全面质量管理和价值链管理,形成系统的“顾客满意”良性机制,努力使自己成为真正面向市场的企业。组织市场的特点1、购买者比较少发电设备生产者的顾客是各地极其有限的发电厂,大型采煤设备生产者的顾客是少数,大型煤矿,某轮胎厂的命运可能仅仅取决于能否得到某家汽车厂的订单。2、购买数量大组织市场的顾客每次购买数量都比较大,有时一位买主就能买下一个企业较长时期内的全部产量,有时一张订单的金额就能达到数千万元甚至数亿元。3、供需双方关系密切组织市场的购买者需要有源源不断的货源,供应商需要有长期稳定的销路,每一方对另一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供需双方互相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有些买主常常在产品的花色品种、技术规格、质量、交货期、服务项目等方面提出特殊要求,供应商应经常与买方沟通,详细了解其需求并尽最大努力予以满足。4、购买者的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组织市场的购买者往往集中在某些区域,以至于这些区域的业务用品购买量占据全国市场的很大比重。例如,我国的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沈阳、哈尔滨、武汉、大庆、鞍山等城市和苏南、浙江等地的业务用品购买量就比较集中。5、派生需求派生需求也称为引申需求或衍生需求。组织市场的顾客购买商品或服务是为了给自己的服务对象提供所需的商品或服务,因此,业务用品需求由消费品需求派生出来,并且随着消费品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例如,消费者的饮酒需求引起酒厂对粮食、酒瓶和酿酒设备的需求,连锁引起有关企业和部门对化肥、农资、玻璃、钢材等产品的需求。派生需求往往是多层次的,形成一环扣一环的链条,消费者需求是这个链条的起点,是原生需求,是组织市场需求的动力和源泉。6、需求弹性小组织市场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受价格变动的影响较小。一般规律是:在需求链条上距离消费者越远的产品,价格的波动越大,需求弹性越小。例如,在酒类需求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粮食价格下降,酒厂未必就会大量购买,除非粮食是酒成分中的主要部分且酒厂有大量的存放场所;粮食价格上升,酒厂未必会减少购买,除非酒厂找到了其他替代品或发现了节约原料的方法。原材料的价值越低或原材料成本在制成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小,其需求弹性就越小。组织市场的需求在短期内特别无弹性,因为企业不可能临时改变产品的原材料和生产方式。7、需求波动大组织市场需求的波动幅度大于消费者市场需求的波动幅度,一些新企业和新设备尤其如此。如果消费品需求增加某一百分比,为了生产出满足这一追加需求的产品,工厂的设备和原材料会以更大的百分比增长,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加速原理。当消费需求不变时,企业用原有设备就可生产出所需的产量,仅需支出更新折旧费,原材料购买量也不增加;消费需求增加时,许多企业要增加机器设备,这笔费用远大于单纯的更新折旧费,原材料购买也会大幅度增加。有时消费品需求仅上升10%,下一阶段工业需求就会上升200%;消费品需求下跌10%,就可能导致工业需求全面暴跌。组织市场需求的这种波动性使得许多企业向经营多元化发展,以避免风险。8、专业人员采购组织市场的采购人员大都经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清楚地了解产品的性能、质量、规格和有关技术要求。供应商应从技术的角度说明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优点,并向他们提供详细的技术资料和特殊的服务。9、影响购买的人多与消费者市场相比,影响组织市场购买决策的人多。大多数企业有专门的采购组织,重要的购买决策往往由技术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共同做出,其他人员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这些组织和人员形成事实上的“采购中心”。供应商应当派出训练有素的、有专业知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销售代表与买方的采购人员和采购决策参与人员打交道。10、销售访问多由于需求方参与购买过程的人较多,供应者也较多,竞争激烈,因此需要更多的销售,访问来获得商业订单,有时销售周期可达数年。调查表明,工业销售平均需要4~4.5次访问,从报价到产品发送通常以年为单位。11、直接采购组织市场的购买者往往向供应方直接采购,而不经过中间商环节,价格昂贵或技术复杂的项目更是如此。12、互惠购买组织市场的购买者往往这样选择供应商:“你买我的产品,我就买你的产品”,即买卖双方经常互换角色,互为买方和卖方。互惠购买有时表现为三角形或多角形。13、租赁组织市场往往通过租赁方式取得所需产品。对于机器设备、车辆等昂贵产品,许多企业无力购买或需要融资购买,采用租赁的方式可以节约成本。品牌资产的构成与特征品牌能给企业带来财富。同样的产品贴上不同的品牌标签,就可以卖出不同的价格,其市场占有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这是人所共知的,如OEM就是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这种由品牌带来的超值利益是品牌的价值体现,是由品牌这种特殊的资产生成的。称品牌是特殊资产,不仅是因为它无形,而且还因为它的真实价值并未在企业财务状况表中反映出来。(一)品牌资产的一般认知1、阿克的品牌资产释义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营销战略学教授戴维•阿克认为(1991),“品牌资产是与品牌、品牌名称和标志相联系的,能够增加或减少企业所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价值和顾客价值的一系列品牌资产与负债”,并且品牌资产“可以分为五类:品牌忠诚度、品牌知名度、品质认知度、除品质认知度之外的品牌联想和品牌资产的其他专有权一—专利权、商标、渠道关系等”。2、凯勒的品牌资产解读美国达特茅斯大学营销学教授凯文•莱恩,凯勒认为(1998),“品牌资产代表了一种产品的附加值,这种附加值来源于以往对此品牌的营销投资”;“以顾客为本的品牌资产就是由于顾客对品牌的认识而引起的对该品牌营销的不同反应”,包括“不同的效应、品牌的认同和顾客对营销的反应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后又明确为(2008),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是“顾客品牌知识所导致的对营销活动的差异化反应”。“当顾客对品牌有较高的认知和熟悉度,并在记忆中形成了强有力的、偏好的、独特的品牌联想时,就会产生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创建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时,在顾客记忆中建立品牌认知和建立积极的品牌形象(即强有力的、偏好的和独特的品牌联想),这两者是举足轻重且密不可分的”。亦即,品牌资产包括品牌认知和品牌形象两方面。其中,“品牌认知是由品牌再认(是指消费者通过品牌暗示确认之前见过该品牌的能力)和品牌回忆(是指在给出品类、购买或使用情境作为暗示的条件下,消费者在记忆中找出该品牌的能力)构成的”,而“积极的品牌形象是通过营销活动将强有力的、偏好的、独特的联想与记忆中的品牌联系起来而建立的”。3、我国学者的品牌资产认知符国群教授提出了“商标资产”的概念。1998年在其《商标资产研究》中指出,“商标资产作为顾客与商标之间长期关系的反映,它是由商标知名度、商标的品质形象(或者消费者对商标的品质感知)、商标联想、商标忠诚、附着于商标之上的其他权利型资产五个方面构成”。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品牌资产作为一种通过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附加利益来体现的、超过商品或服务本身利益以外的价值,它是品牌知名度、品牌忠诚、品牌联想、品牌的品质形象和附着在品牌上的其他资产等项内容的集成反映。总之,品牌资产是一种超过商品或服务本身利益以外的价值。它通过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附加利益来体现其价值,并与某一特定的品牌紧密联系着。若某种品牌给消费者提供的超过商品或服务本身以外的附加利益越多,则该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就越大,从而品牌资产价值也就越高。如果该品牌的名称或标志发生变更,则附着在该品牌上的财产也将部分或全部丧失。品牌给企业带来的附加利益,最终源于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也可以说,品牌资产是企业与顾客关系的反映,而且是长期动态关系的反映。(二)品牌资产的构成1、品牌知名度品牌知名度就是指品牌为消费者所知晓的程度,故也称品牌知晓度。对某一个特定的品牌来说,品牌知名度或知晓度反映了消费者总体中有多少或多大比例的消费者知晓它。可见,品牌知名度反映的是品牌的影响范围或品牌的影响广度。(1)品牌知名度有益于提高品牌影响力,也有益于抑制竞争品牌知名度。对知名度较高的品牌产生好感,源于品牌宣传,也源于消费者的自我暗示。对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消费者常常感觉或暗示自己“有这么大的宣传力度,其实力不凡,品牌及产品定然不错”“这个品牌广为传诵,又有那么多人在使用其产品,应该或值得信赖……”,因熟悉而放心。可见,品牌知名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并在此基础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选择。品牌知名度不仅影响消费者的购买选择,而且还会抑制竞争品牌知名度的提高。这是因为,一方面,人脑对信息的吸纳能力是有限的,有较大选择性的能够形成长时记忆的信息更是有限的;另一方面,人脑在吸纳信息的过程中,对同种信息而言,还有先入为主的特性。(2)品牌知名度通过品牌再识率和品牌回忆率来衡量。品牌知名度是通过富有成效的宣传来提升的,而品牌知名度或知晓度就可以用品牌再识率和品牌回忆率来衡量。前者反映的是消费者总体中知悉该品牌的数量及其比例;而后者则反映消费者总体有多少或多大比例的消费者在只提示产品领域的情况下就能够回忆起该品牌。2、品牌忠诚度品牌忠诚度作为消费者对某一品牌偏爱程度的衡量指标,它反映了对该品牌的信任和依赖程度。一般来说,忠诚度越高的品牌,顾客对其重复购买行为发生的次数越多。品牌忠诚的价值具体表现在这样几方面:其一是降低营销费用。如果消费者对某品牌持有偏好,形成了品牌忠诚,有较高的信任度和依赖性,进而经常购买该品牌产品,就会使品牌拥有者节省广告等促销费用。其二是易于吸引消费者,扩大市场规模。品牌忠诚度高,表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得到了顾客的认可;顾客的连续重复性购买也是一种富有诱导性的示范;口碑甚佳又使老顾客成了义务宣传员。而这些都是消费者群体扩大的重要而又十分有效的条件。3、品牌联想对品牌而言,不同的品牌会使消费者在脑海中产生不同的联想,进而形成不同的品牌印象。不难想象,提及“麦当劳”,消费者可能就会想起:汉堡、薯条、麦当劳叔叔、洁净的店铺……这种品牌联想所形成的对品牌的印象最终将成为消费者选择品牌的重要依据。因此,品牌联想成为品牌资产的构成要素。品牌,通常会使人们联想到产品特征、消费者构成、消费者利益、竞争对手等,其联想内容因品牌不同而各异。消费者通过对不同品牌产生不同的联想,使品牌间的差异得以显露。广告宣传等传播品牌的主要目的就是试图使消费者“产生联想→产生差别化认知→产生好感→产生购买欲望”。同时,由于绝大部分联想会想到消费者利益或与此关联,而这又是消费者购买与放弃购买的依据或缘由。所以,品牌联想能提供消费者选购的理由。此外,品牌联想的资产价值还表现在它能揭示品牌扩展的依据、能够创造有利于品牌为消费者所接受的正面态度与感觉。4、品牌的品质形象品牌的品质形象是指消费者对某一品牌的总体质量感受或在品质上的整体印象。不言而喻,品牌品质形象相当程度地影响品牌的市场声誉,进而影响品牌或产品的获利能力。(1)品牌的品质形象不同于产品的实际质量。品牌的品质形象以品牌标定下的产品的实际质量为基础,但两者又并非完全等同。一方面,品牌的品质形象依赖于该品牌标定下的产品的功能、特点、耐用性、产品外观和销售服务能力等影响产品质量的各有关因素;另一方面,品牌品质形象作为消费者对品牌在质量上的整体感知,它并非必然与产品的实际质量不可分割。(2)品牌的品质形象是企业实实在在努力的结果。品牌品质形象形成的过程中,企业是主角。正是通过企业积极主动的营销努力,使得企业的品牌相关信息触及到了消费者的心灵,并存留在消费者的头脑里、记忆中。也可以说,品牌的品质形象的形成反映了企业在品质方面所做的承诺以及企业为兑现这种承诺所做的各种努力。5、附着在品牌上的其他资产作为品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被称之为附着在品牌之上的其他资产是指那些与品牌密切相关的、对品牌的增值能力有重大影响的、不易准确归类的特殊资产,一般包括专利、专有技术、分销渠道等。例如,可口可乐公司津津乐道的令其感到自豪的“7X”配方即是一种专有技术,是一种品牌资产。正是“7X”配方及对其神秘化的宣传,使“可口可乐”品牌具有了无可比拟的价值。最后还需说明,上述品牌资产的五个方面,具体到某一个特定的品牌时,并非是均衡的。如,有的品牌知名度很高,但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的联想却不一定十分理想;有的品,牌虽能激起一种独特的或美好的联想,但其品质形象可能并不尽如人意,等等。对品牌的优势和劣势做到心中有数是品牌有效运营的重要依据。(三)品牌资产的一般特征品牌资产作为企业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以下5个基本特征。(1)品牌资产具有无形性。品牌资产与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不同,它不能使人凭借眼(看)手(摸)等人们的感官直接感受到它的存在及大小。所以,品牌资产是一种特殊,的资产,是一种无形资产。有形资产通常是通过市场交换的方式取得其所有权,而品牌资产则一般需经由品牌所有者申请注册转化成商标,由注册机关依照法定程序确立其法律意,义的所有权;当然,品牌资产也可以直接通过交换获得所有权。(2)品牌资产难以准确计量。一方面,品牌资产构成的特殊性决定了的品牌资产难以准确计量。我们知道,品牌反映的是一种企业与顾客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深度与广度通常需通过品牌知名度、品牌联想、品牌忠诚和品牌品质形象等多方面予以透视,而且品牌资产的这些组成部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彼此交错而难以截然分开的。另一方面,反映品牌资产价值的品牌获利性(品牌未来获利能力)受许多不易计量因素的影响,如品牌在消费者中的影响力、品牌投资强度、品牌策略、产品市场容量、产品所处行业及其结构、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等。这也增添了准确计量品牌资产的难度。(3)品牌资产在利用中增值。就一般有形资产而言,其投资与利用往往是泾渭分明,存在着明显的界限,投资即会增加资产存量,利用就会减少资产存量,而品牌资产则不同。品牌资产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其投资与利用常常是交织在一起、难以截然分开的。品牌资产的利用并不必然是品牌资产减少的过程,而且,如果品牌管理利用得当,品牌资产,非但不会因利用而减少,反而会在合理利用中增值。(4)品牌资产具有波动性。从品牌资产构成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品牌知名度的提高,还是品牌忠诚度的增强,抑或品牌品质形象的改善,都不可能一跳而就,而是营销企业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尽管品牌资产是企业以往投入的沉淀与结晶,但这并不表明品牌资产只增不减。事实上,企业品牌决策的失误、竞争者品牌运营的成功,都有可能使企业品牌资产发生波动,甚至是大幅度下降,或者快速增长。(5)品牌资产是营销绩效的主要衡量指标。品牌资产是企业不断进行营销投入或营销活动的结果,每一种营销投入或营销活动都或多或少地会对品牌资产存量的增减变化产生影响。正因如此,分散的单一的营销手段难以保证品牌资产获得增值,必须综合运用各种营销手段,并使之有机协调与配合。像奔驰、可口可乐、SONY等品牌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与品牌运营者拥有丰富的营销经验和娴熟的营销技巧是密不可分的。如此说来,品牌资产的大小是各种营销技术营销手段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营销的总体水平。品牌资产是营销绩效的主要衡量指标。整合营销传播(一)整合营销传播的含义1992年,全球第一部整合营销传播(IMC)专著《整合营销传播》在美国问世,其作者是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舒尔茨及其合作者斯坦,利•田纳本、罗伯特,劳特朋。唐•E.舒尔茨关于整合营销传播的定义是:“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战略性经营流程,用于长期规划、发展、执行并用于评估那些协调一致的、可衡量的、有说服力的品牌传播计划,是以消费者、客户、潜在客户和其他内外相关目标群体为受众的”。按照乔治•贝尔奇和迈克尔•贝尔奇对唐•E.舒尔茨定义的理解,“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战略性的商业流程,用来规划、开拓、执行和评估具备可协调、可测量、具有说服性和持续性的品牌传播(沟通)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建立与消费者、中间商、潜在消费者、雇员、合作伙伴及其他相关的内部和外部的目标受众的沟通,产生短期的收益回报,并建立长期的品牌与股东价值”。美国广告公司协会(4As)定义:“整合营销传播计划的概念,是指在评估如大众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以及公共关系等多种传播工具的重要作用时,更充分认识到将这些工具综合运用所带来的附加价值,即整合运用后所带来的信息的清晰度、持续性和传播影响力的最大化”。可见,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内涵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综合、协调使用各种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信息,实现与消费者沟通,迅速树立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建立长期的关系,更有效地达到品牌传播和产品销售的营销目标。亦即,整合营销传播是整合各种促销工具,如广告、人员推销、公关、销售促进、直复营销等,使其发挥更大的功效的活动过程。(二)整合营销传播中受众接触的促销工具整合营销传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营销企业必须了解各类沟通或促销工具,并知晓如何使用它们来传递公司或品牌信息。这就客观要求营销企业必须明晰每种消费者能够接触到的促销工具与目标受众沟通时的价值所在以及它们如何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整合营销传播方案。(三)整合营销传播计划过程在制定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过程中,营销企业需要结合各种促销组合要素,平衡每一个要素的优势和劣势以产生最有效的传播计划。可以说,整合营销传播管理实际上就是与目标受众进行有效传播的过程,包括策划、执行、评估和控制各种促销组合要素。整合营销传播方案的制定者必须决定促销组合中各要素的角色和功能,为每种要素制定正确的策略,确定它们如何进行整合,为实施进行策划,考虑如何评估所取得的成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营销传播只是整体营销计划和方案的一部分,因此必须能够融合其中。市场营销的含义(一)市场营销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对市场营销的定义有上百种,企业界对营销的理解更是各有千秋。美国学者基恩•凯洛斯曾将各种市场营销定义分为三类:一是将市场营销看作是一种为消费者服务的理论;二是强调市场营销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认识;三是认为市场营销是通过销售渠道把生产企业同市场联系起来的过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市场营销的复杂性。实际上,伴随营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创新,营销的概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流表述。如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在1960年的定义是:“市场营销是引导货物和劳务从生产者流转到达消费者或用户所进行的一切企业活动”,而到1985年,该定义则变成为“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组织对理念(或主意、计策)、货物和劳务的构想、定价、促销和分销的计划与执行过程,以创造达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的交换。”2007年AMA公布市场营销的新定义是:“市场营销是创造、传播、传递和交换对顾客、客户、合作者和整个社会有价值的市场供应物的一种活动、制度和过程。”著名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教授认为,市场营销可以区分其管理定义和社会定义。市场营销管理的定义是:“选择目标市场并通过创造、传递和传播卓越顾客价值,来获取、维持和增加顾客的艺术和科学。”而市场营销的社会定义则是:“市场营销是一个社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和团体可以通过创造、提供和与他人自由交换有价值的产品与服务来获得他们的所需所求。”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将市场营销概念从管理角度其体归纳为下列要点:(1)市场营销的基本目标是“获取、维持和增加顾客”。(2)“交换”是市场营销的核心。市场营销的基本业务就是为了实现交换,不断地“创造、传递和传播”卓越的顾客价值和管理顾客关系。(3)交换过程能否高绩效地顺利进行,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