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善干积累的教育者_第1页
做一个善干积累的教育者_第2页
做一个善干积累的教育者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做一个善于积累的教育者——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有感河源市第一小学李秀珍感谢市教育局的读书活动倡议,也感谢学校对读书活动的大力支持,及时的为我们购买的《有效教学十讲》和《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两本书,让我们在书的海洋里度过了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记得2012年5月,我在学校为全校教师开设了一个有效课堂的专题讲座,题目是“构建有效课堂,演绎课堂精彩”。为了准备这个讲座,我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阅读、收集资料,并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进行研究、反思。讲座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暑假拜读了余文森教授写的《有效教学十讲》以后,真正意识到自己对“有效教学”理解的肤浅,落实的粗糙,经过认真阅读,反复思考,使我更深刻地理解有效教学的意义和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性。在引出“有效性”时,余教授用了一个“穿越玉米地”做隐喻,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让人一看就明白。那么深奥的概念,三言两语就说明白了,在刚翻书的那一刻就吸引了我的兴趣。在平常的听课、上课中,我们对于“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如何落实的问题争议比较多,特别是数学课,许多老师走入盲区,课堂上生搬硬套出一些植树、环保的练习题,就以为自己落实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让你听了好笑又难受。余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虽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落实目标的具体方法,但从他的字里行间,和引用的一个个案例中不难看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它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是教育者的一种教育责任。余教授在后记中告诉我们,《有效教学十讲》是他八年来搞新课程改革所写的论文和所做的报告整理而成的,这是一个典型的厚积薄发的例子。这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成功的教育者,一定要善于积累。一要多读书。我很喜欢大学问家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彩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小诗,给了我们诸多启示,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英国文豪培根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叫《论读书》,说读书有三种目的或者境界:一是消遣,二是装饰,三是增长才干。他的解释是:“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处世行事时,知识意味着才干。”现代的读书人越来越少,也是有客观原因的,过去除了读书,没有什么可以消遣的,是实实在在的“读书时代”,而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媒体增加了,由“读书时代”发展到“读图时代”“读视频时代”。尽管如此,“读书时代”仍不过时,只要耐得住寂寞,就会多一些读书的人。尤其是教书的人更应该担当起读书的责任,让读书成为习惯。不仅为了“修饰”,为了“增长才干”,更是为了生命的充实。二是要勤笔耕。“教-思-学-写-再教……”,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是思的基础,教是学的目的,教是写的沃土,没有了教,一切归于零。但只教不思不学不写,也不会有所提高,教后有所思,才有所得,才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不足就会主动去学,目标明确地去学,这样的“学”才是解决问题的捷径。有了教、思、学的积淀,随之就来了写的欲望。在写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信息整合能力、观点提炼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教育教学思想就会不断走向成熟。所以,要使自己的课堂变得有效,要从坚持写教学后记或教学随笔开始,还可以把课内课外遇到的典型的、有趣的或让人困惑的事写成教育叙事或教育教学案例,对自己研究比较深的东西可以写成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