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思维”与中医诊断_第1页
“象思维”与中医诊断_第2页
“象思维”与中医诊断_第3页
“象思维”与中医诊断_第4页
“象思维”与中医诊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象思维〞与中医诊断〔〕:

摘要:象思维是中医原创思维,为中医产生和开展奠定了根底。中医诊察疾病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象思维归纳和总结,诊断为某种病证的过程。象思维浸透在中医四诊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与中医自然成为一体。本文从中医象思维概述、象思维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和按语三个方面阐释象思维与中医疾病诊断的关系以及象思维在中医诊断中的意义。

关键词:象思维;中医诊断;应用

本文引用格式:李金,李长青."象思维";与中医诊断[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2,19(68):29-30.

"ImageThinking"andTCMDiagnosis

LIJin,LIChang-qing*

(InnerMongoliaMedicalUniversity,Hohhot,InnerMongolia,China)

ABSTRACT:ImagethinkingistheoriginalthinkingofTCM,whichlaysafoundationfortheemergenceanddevelopmentofTCM.Diagnosisofdiseases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saprocessofinductionandsummarybyimagethinkingundertheguidanceofthetheor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diagnosisofcertaindiseasesandsyndromes.Imagethinkingpermeatesallfieldsandlinksofthefourdiagnosticmethod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naturallybeesonewith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ispaperexpoundstherelationshipbetweenimagerythinkinganddiseasediagnosi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romthreeaspects:overviewofimagerythinking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pplicationofimagerythinkingindiagnosi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thesignificanceofimagerythinkingindiagnosi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KEYWORDS:Imagethinking;TCMdiagnosis;Application

1中医"象思维";概述

象思维是以逻辑思维为根底,以非逻辑思维〔包括直觉思维、想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等〕为主导,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协同作用的结果【1】。象思维可以概括为物象、意象、大象三个层次。人类通过视觉触觉等感知接触世间万物,得到万物的象,此为象思维的初级层次,物象;详细的物象被人所感知而成为抽象的象,此为象思维进阶阶段,意象;领悟了意象,参透世间万物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到达不置于物的境界,看到的是动态直观的整体,不再具有任何详细物的形象,这就是象思维最高层级,大象。中医学在其开展过程中,汲取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相应";的理论,用"象思维";的方法阐释人体生理病理,建构起自身独有的理论体系。因此,在中医学每个领域及每个理论之中几乎都含有"象思维";的印记。譬如用"十二官";喻十二脏、"五腧穴";取象于河流之会聚、用植物形味阐释其功用的"法象药理学";以及治法中之"提壶揭盖";等内容都是"象思维";的集中表达。"象思维";作为中医的固有思维形式,在中医的形成和开展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也为中医理论创新开拓了重要法门。由于现代医学科学知识的浸透,当代中医临床思维出现弱化的趋势,回归中医原创思维迫在眉睫。"象思维";是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智慧结晶,历代医家均重视"象思维";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笔者将结合历代医家研究成果和自己临证中对"象思维";的体会,从诊断和治疗两个角度阐释其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2象思维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中医认识和诊断疾病主要是通过疾病的外在表现,探知内在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变化,即所谓"司外揣内";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有诸内必形诸外";,即人体内的生理病理变化会以"象";的形式表现于外。因此通过对外象的观察,可以判断内在疾病及变化情况,这便是"象思维";在中医诊断中的作用。?素问-脉要精微论?言"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即是说明通过区分声音之音调,观察颜色之变化,切取脉象之浮沉,来诊察和分析疾病。

2.1色象思维-色合五行,望而知之谓之神

平人之色,多表现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假设内有疾病,会导致身体外部颜色发生变化,而根据这种颜色的变化可以判断疾病类型与轻重,笔者把这种据色诊病的方法称为"色象思维";。"色象思维";的理论根底是五色与五行的对应关系。即赤属火、青属木、黄属土、白属金、黑属水,再根据五行与五脏、六淫等推演络绎,五色对应五脏是根据五行的属性推演而来,形成了较为完好的五色主病体系[2-3]。五色主病理论形成于?内经?时期,如?素问-刺热论?和?灵枢-五色?将人体面部脏腑划分与局部面色变化现结合,用以对外感和内伤疾病的诊断【4】。历代医家均重视"色象思维";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到明清时期,大量色诊相关书籍涌现,内容丰富,接近临床,颇为实用[5-6]。

2.1.1病位诊断

利用面色脏腑的局部分布和生物全息理论,假设体表某一部位发生颜色改变,可以判断疾病所在脏腑。?素问-刺热论?言"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此根据面部不同区域颜色变赤〔赤属火〕,判断哪一脏腑会发生热病,同时也有早期诊断的意义。?灵枢-五色?言"青为肝,赤为心,黄为脾,白为肺,黑为肾";,指明五色与五脏疾病的关系,据此判别疾病所在脏腑【7】。

2.1.2病性诊断

不同颜色除提示病变脏腑之外,还可以区分疾病寒热虚实的属性。?灵枢-五色?指出"黄赤为风,青黑为痛,白为寒,黄而膏润为浓,赤甚者为血";,明确了疾病的性质与五色的关系。?金贵方略方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云:"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一云腹中冷,苦痛者死〕。鼻头色微黑色,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这里根据面部脏腑分布和五色主病对疾病的病位、病性和预后进展综合判断[8]。

2.1.3判断预后

局部色泽的变化,或者特殊颜色的出现,会暗示病情的进退和提示疾病的预后。?素问-五脏生成论?云:"见青如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炲者死,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段以面部出现不同颜色以定生死,这也是后代医家提出"善色";和"恶色";的根据[9]。此外,色象思维也可以用于小儿疾病的诊断之中,通过观察小儿指纹,判断疾病轻重与预后,如出现"透关射甲";,多提示病情凶险,预后不良[10]。

2.2声象思维-声合五音,闻而知之谓之圣

中医认为五音是五脏功能在声音上的表达,当五脏功能异常时,五音会发生改变,因此通过体察五音的变化,有助于诊断疾病,笔者将这种利用声音异常诊病的思维称为"声象思维";。

2.2.1五音与五脏

五音是指角、徵、宫、商、羽五个音阶,是音乐律吕概念,后来引入中医学中,认为这种音阶是由人体五脏发出,是五脏功能的表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明:"肝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心在音为徵,在声为笑,脾在音为宫,在声为歌,肺在音为商,在声为哭,肾在音为羽,在声为呻";。把五脏与五音、五声对应联络在一起,通过理解五音、五声的变化来判别脏腑精气的盛衰。?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中,把人的体质禀赋按照五行理论分为5种,分别对应于五音,再在五音中各分为五,五五共二十五音,再对应分成了25种体质之人[11]。

2.2.2临床应用

干祖望先生在多年理论中探究出"五音与五脏";的个人心得指出在临床中并不强调五音之分,而着重声音的特性,"音调属足厥阴,凭上下以衡肝气之刚怯;音量属于太阴,别大小以权肺之强弱;音色属足少阴,察润枯以测肾之盛衰;音域属足太阴,析宽窄以暴脾之盈亏。肝刚、肾盛、脾盈,那么丹田之气沛然而金鸣高亢矣";[12]。现代研究也证实了五音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梁嵘等[13]采用二十五音分析仪,对平和体质女性的声音频率特征进展讨论,发现女性平和体质者的声音频率具有一定的特征,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具有规律性的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角音区,寒性体质出现的频率最高,而在羽音区,出现频次最高的却是热性体质。范启霞等[14]认为,五音是五脏活动产生的外现信号之一,对于协调五脏、调和气血、陶冶情操起到一定的作用,声音的上下、长短、快慢对脏腑的虚实有重要的预示意义。

2.3脉象思维-脉合阴阳,切而知之谓之巧

脉诊是中医最有特色的局部之一,对于经历丰富的中医师来说,脉诊在四诊中的比重最大,因为脉诊可以准确判断疾病,理解病情。事实上,通过脉诊,我们并不能像现代影像和检验技术一样,直观定量描绘疾病,而是通过切得脉之"象";,而与人体生理病理相应,从而调节阴阳气血变化,达"切而知之谓之巧";的目的,笔者将这种思维称为"脉象思维";[15-16]。

2.3.1脉学中的象思维

从脉的命名上就可以看出,譬如"芤脉";,据?康熙字典?引?本草?言"葱一名芤";,即是说明,芤脉是取生活中"葱";之象。?脉经?言"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即是说明与葱之形态相近,而李时珍?濒湖脉学?直接谓"芤来浮大似慈葱";。其他如革、滑等脉在其命名上就是自然之"象";的表达[17]。此外在脉象形态的表述上,几乎都是用了取象的方法。?素问-脉要精微论?言"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将四时脉象以"鱼";"蛰虫";等作比。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更多应用了比较的手法来描绘诸脉形态,如散脉为"散似杨花无定踪";,缓脉为"柳枝袅袅飐清风";,如此之例,不胜枚举。

2.3.2象思维指导脉学开展

在传统脉学的根底上,近现代医家根据中医象思维和生物全息理论,创造了很多新的脉法,丰富和开展了中医脉诊。当代中医余浩根据人体气机升降,将脉从其脉势上分为上冲脉、下陷脉等[18]。许跃远根据象思维和生物全息理论,在传统脉学的根底上,结合现代医学科学成果,总结出了新的脉法,称为象脉学。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了浊脉、风脉、晕点脉等新的脉象,其判断疾病的准确率高于传统脉学[19]。

3按语

象思维是中医原创思维,是中医学思维方式的核心,是中医不同于现代医学的思维形式,是以自然整体性为前提条件,总结与分析事物的运行规律,借"象";之形式而搭建现象与规律关系的学说。古代圣贤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结合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象思维,这种创造性使象思维在中医理论的构建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结合逻辑与非逻辑的思维方式,本身更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在中医诊断疾病中,象思维与中医五行藏象等理论结合,在望诊、问诊和切诊中广泛应用[20-21],是中医"司外揣内";诊法的思想根底。在中医思维淡化的今天,回归中医固有思维迫在眉睫,也是中医传承、开展和创新的必由之路[22]。

参考文献

【1】张翀,杨化冰,王平.象思维的思维特点探析[J].中国中医根底医学杂志,2022,24(10):7-8,22.

【2】王颖晓.意象思维对五色诊理论形成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2,24(2):183-184.

【3】王颖晓.中医五色诊的思维方式探析[J].中医药文化,2022,12(1):25-28.

【4】陈子杰,张银柱,翟双庆.?内经?与?中医根底理论?教学联络与区别的考虑[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12(12):88-90.

【5】杜松.明清中医色诊理论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22,33(6):24-27.【6】朱立,齐文升.试论"临证望色";的意义[J].环球中医药,2022,11(6):895-897.

【7】廖正刚,杨忠.?黄帝内经?中颜色词的认知解析[J].外语教学,2022,38(3):29-34.

[8]王一童,李继明,贾波.?敝昔诊法?的诊断理论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2(5):2276-2279.

[9]梁爽.?内经?色诊理论研究[D].山东:山东中医药大学,2022.

[10]方桦.小儿指纹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福建中医药大学,2022.

[11]陈敏,马维骐.从"五脏相音";理论探音乐疗法的应用[J].光明中医,2022,32(10):1401-1403.

[12]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