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最大受益者_第1页
谁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最大受益者_第2页
谁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最大受益者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3谁是明中叶到晚清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最大受益者摘要:明中叶到晚清是中西力量对比变化的转换期,这一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实现这个转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郑和下西洋和西方传教士来华布道的重大历史活动,理顺二者的不同动机,并结合这两大事件分析中西文化交流的双面影响。郑和下西洋源于中国强大的经济和文化的竞争力,在促进中外交流的同时,耗尽了家财;西方传教士来华活动则带来西方先进知识技术,推动中国社会近现代化,并对中国文化在西方进行了改造性传播,但是西方传教士来华富有侵略色彩,实为掠夺和杀戮中国人民做前期准备的。只有坚持辩证全面的态度,避免一味肯定或全盘否定的倾向,才能对郑和下西洋和西方传教士的来华活动的利弊都作出了客观评价。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中国是被动者,西方是主动者,谁又是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文化是可以超越主动与被动、恩施与被恩施、侵略与被侵略,成为中西交流的共同归宿.关键词:郑和下西洋;西方传教士来华;中西交流的受益者明中叶到晚清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历来受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和西方在这长达几百年的交流中处于不同的角色,郑和下西洋所表现出的天朝上国对蛮夷的大度和包容,西方传教士来华布道活动却表现出了极强的侵略色彩。然而,谁是文化交流的最大的受益者呢?通过回顾这些历史,将对加强中国的文化竞争力有很大启发。一、郑和下西洋的盛况源于当时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的竞争力15世纪,正当西方人以海上侵略拉开近代历史序幕的近代的序幕的时候,中国的郑和也开展了一次规模巨大的远洋航海运动.欧洲人的海外探险活动,似乎是因为其东方陆路交通被帖木儿和奥斯曼帝国阻断,不得不寻求一条新出路的无奈之举,而“郑和下西洋”却出于另外的因素。根据《万历野获编》第一卷记载:“少帝自地道出也,踪迹甚秘,以故文皇帝遣胡滢托访张三丰为名,实疑其匿他方起事。至遣太监郑和浮海,遍历诸国而终不得影响。则天位虽不终,而自全之智有足多者。”明成祖是个夺嫡篡位者,肯定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质疑和反对.因此,它必须采取措施扭转这种不利局面,他一手武力镇压国内反对派,一手便采取了积极的外交战略,郑和下西洋的“明初盛事”就是明成祖积极的外交战略政策的产物。在明成祖即位后的第三个月,安南、苏门答腊等国都收到了大明帝国送去的新帝即位的国书.后来,爪哇、满刺加(马六甲)、柯枝(印度),也得到了明成祖“抵成祖训,廓清内难"的消息。为达到“万国盛服"、“万国来朝"的政治目的,大量的使臣被派去出访,其中就有郑和、候显等人分别率领的使团.不过还要说明一点,明成祖通过庞大的船队将海上贸易权垄断在大明帝国之手,这里有其经济企图所在。明成祖在开展远航前都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他命令开设“八馆”,训练通晓西天(印度)、回回(阿拉伯)、缅甸、蒙古、女真等八种外国和国内少数民族语言的人才,并给他们以优厚的政治待遇,不少人得到了重用。郑和的个人发迹也得益于此。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黄时鉴.东西交流史论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根据马欢《瀛涯胜览》记载:“宝船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如果按照明代的计量标准,一尺相当于0.311米,因此,宝船长138米,宽56米,足以见—ﻠﻠﻠ舀船队的规模空前庞大。郑和七下西洋,出使亚非30多个国家地区,每到一处,宣读皇帝诏书,向各国国王君主颁赐印绶、冠服、礼品,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炫耀了大明帝国的国威。翻开郑和带给“四方海外诸番王及头目”的敕书:“朕奉天命,君主天下,一体上帝之心施恩布德。凡覆载之日,日月所照、霜露所濡之处,其人民老少,皆欲使之遂其生业,不至失所。今特遣郑和赍敕,普谕朕意:尔等袛顺天道,恪遵朕言,循礼安分,毋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若有黜诚来朝,皆锡皆赏.故此敕谕,悉使闻知。”这封敕书表达了天子为天下共主,无论远近和种族,天子一视同仁,并建立起和谐共存的天下之需。因此,明帝国推行“厚去薄来”,甚至对其他国家和种族没有任何索取。郑和下西洋的核心使命就是推行天朝礼制体系,表达明代中国在世界各国中具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与那些国家都建立和保持一种朝贡贸易关系.郑和下西洋的盛事表现出了天朝上国对蛮夷的大度和包容。这说到底是因为中国经济和文化的竞争力强大.虽然郑Œﻠﻠﻠﻠ攀殖民者发生冲突,但是这种耗尽家财的远航,往往是引狼入室,让贪婪的殖民者看到了东方的富庶,并为他们开展掠夺甚至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历史证明,天朝上国以自大和无知的姿态应对残酷的殖民掠夺,注定是将被埋入坟墓。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J].刊名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二、西方传教士来华布道具有浓厚的侵略色彩根据史料记载,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可追溯至唐代,“唐代景教是第一次,元代也里可温教是第二次,明代中叶,随着葡萄牙殖民势力的扩展,天主教在中国又重新取得了布道的机会”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明代中后期,基督教分支天主教(也叫旧教)开始在中国传播。而此时,来华传教士已经不自觉的充当了殖民扩张的急先锋.明代中期,中国对外贸易活动增多,一些沿海的客商开始与早期的殖民者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接触和交往。后来,葡萄牙、西班牙的势力延伸到HYPERLINK""\t"_blank”东印度群岛的部分地区,尤其是葡萄牙租占中国澳门,为基督教的传播开辟了基地。直到晚清时代,来华传教的的基督教主教大都是经澳门、广州这几个方向来往中国。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最初的西方传教士布道活动,虽然怀揣着为自己国家利益,但是他们充满着传教的奉献精神,积极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交流。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让欧洲出现了“中国热”。很多传教士‚ﻠﻠﻠ退过自己的著作为欧洲人提供了一幅中国社会的画廊,为中国儒家思想向西方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传教士来华之初携带了不少西学书籍,他们离开中国返回欧洲时也把许多中国书籍带回欧洲。这时期传入欧洲的中国文献无论在数量上、内容上、规模上都是空前的,不仅增加了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内容,而且更有近代意义上的传播性质,标志着中西情报交流活动的诞生.马骏骐.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特质[J].贵州社会科学,2003(3).至晚清时期,列强打开中国国门,扩张在华势力,为来华传教士提供了一定的庇护,也不可避免地使传教士的活动染上了殖民侵略的色彩。一方面,许多传教士秉持着弘扬福音普世济民的宗教信仰为中国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一方面,部分传教士充当了列强侵略中国的先锋和军师,甚而直接参与了侵略活动,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掩盖的罪行。比如在传教过程中,强行推行基督教,试图从精神上控制中国人,与中国百姓发生冲突,阻碍了中国的发展。除此之外,由于在华传教士需要依靠本国政府的庇护与支持,而且他们是早期几乎唯一通晓中文的洋人,所以在外国驻华的机构里经常从事与语言有关的工作,如翻译、书记之类。当外国政府对中国采取武力行动时,这些传教士会被派往战场,参与情报搜集和随军翻译。邹振环.西方传教士与晚清西史东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在缔订条约的过程中,传教士也会时常充任翻译。这些政治性的活动无疑为列强侵略中国提供了方便。另外,部分传教士参与贩卖鸦片,在中国仗势欺压百姓,可谓邹振环.西方传教士与晚清西史东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三、谁是这场文化交流的最大受益者?明中叶至晚清的中西方文化交流并无固定形式,往往是不自觉的、偶发的,或因战争、或因宗教传播而发生.郑和下西洋的真实动机和西方传教士来华布道的侵略色彩,昭示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中国是被动者,西方是主动者.但是,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呢?明中叶至晚清的中西文化交流最大特征就是西学东渐.传教士不仅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唯一途径,也是西方人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西方传教士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使中国知识界对西方人的民主、科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在这几百年里,逐渐浸润了中国人的心理,造就了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层面重要内容.当时赴欧的中国人实在太少,是传教士才将中国文化的第一手资料带到了欧洲。并在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中国热"。欧洲人为了证明基督教本土合理性,又努力对中国文化改造后再进行传播。正如外国学者所说“成功地把儒学以一种哲学姿态呈现在欧洲人面前,充分满足了17、18世纪欧洲人的文化需求”,在欧洲出现了强烈反响,欧洲大众逐步接受了“中国”这一概念,甚至出现了一些汉学家.但是,后来在西方兴起了人种学,欧洲人把黄种的中国人看做文明低下的人种。随着中国的继续衰落和被侵略掠夺,西方人就开始攻击,蔑视中国文化了。中国对欧洲的影响巨大的是在文化艺术方面。其中,中国的瓷器对欧洲的影响最大,而中国的绘画则影响较小.文艺复兴之前中国的陶瓷工艺品主要通过伊斯兰国家传入欧洲,对西方艺术发展的影响是间接的。后来,由于中国与欧洲建立直接的贸易关系,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开始打开欧洲市场,受到了法、德、英国家上流社会的广泛赞誉.随着中国陶瓷、纺织品、家俱深人到欧洲人的生活,中国艺术对欧洲的审美情方面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再举一个例子。大约在1610年,第一批中国茶叶由荷兰人运到了欧洲大陆.此后中国的茶叶文化开始影响欧洲人的生活。在17世纪30年代,中国茶叶和饮茶习尚从荷兰传入了法、德、意、英等国。中国饮茶习尚对英国社会影响的深刻,使得饮茶成为英国人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早在17世纪中期,英王查尔斯二世的妻子凯瑟林(Catherine)嫁给查尔斯二世时,把葡萄牙的饮茶和茶会习俗传入了英国王室,茶会成为欧洲人交往或招待友人的一种方式,也是饮茶传入英国后形成的新的社会生活形式。卫道治.一流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