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区域地质概况本区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陆块区(一级)、下扬子陆块(二级),下扬子(苏皖)前陆盆地(三级)。其西北以嘉山—响水断裂及郯庐深断裂为界,东南以江南深断裂为界。基底由中深变质的中元古界埤城群及新元古界浅变质岩构成,基底之上的震旦—三叠系海相沉积盖层发育。印支运动使震旦—三叠系褶皱,后经燕山运动的多次叠加改造,使原来的地台变成了新的活动带,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以火山岩—红层为主体的活动构造层。(图1-1)图1-1调查区大地构造单元划分1.1区域地层调查区处于下扬子地层分区,出露地层为白垩系陆相火山岩建造,底部为陆相碎屑岩建造。区内象山群地层露头不发育,白垩系地层广泛分布于宁芜火山岩盆地和溧水火山岩盆地两个不同地质单元。区内主要地层岩性特征简述如下:1、三叠系中统黄马青组(T2h)主要出露于江宁凤凰山—狮子山一线,宁芜盆地的东南缘,岩性主要为钙质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和页岩,厚约800m左右,与下伏周冲村组假整合接触。2、侏罗系中下统象山群(J1-2xn)出露于宁芜盆地的东南缘,与下伏黄马青组不整合接触。岩性主要为:上段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厚度约500m,下段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厚度约100m。3、白垩系下统西横山组(K1x)出露于宁芜地区东部及调查区中部的江宁区横山、西横山和溧水的天生桥,岩性分:上段:灰色、灰黄、紫红等色凝灰质粉砂岩、粉砂质页岩、页岩、泥灰岩等。下段:紫红、灰白、深灰等色砾岩、砂砾岩、长石石英砂岩、泥灰岩等,局部灰岩。该层厚度1107m。4、白垩系下统龙王山组(K1l)(1)宁芜地区上部:紫灰色玄武粗安岩、角闪粗面岩、灰黄色角砾粗安岩、火山角砾岩夹紫红色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砾岩,层厚423.2m。下部:紫灰色沉集块角砾岩、沉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为主,夹集块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等,厚度169.7m。(2)溧水地区上部:灰紫、紫红部分深灰、黑色玄武安山岩、含角砾安山岩夹凝灰角砾岩,厚度283m。下部:灰紫、暗紫色玄武安山质角砾凝灰岩,部分集块岩,厚度116m。局部地段在上述玄武安山岩之上见火山角砾岩。5、白垩系下统大王山组(K1d)(1)宁芜地区出露于陆郎、谷里、板桥一带,岩性自上而下分:上部:紫灰、紫红色粗安岩、玻基粗面岩、含石英粗安岩夹粗面质晶屑凝灰岩、粗面质角砾凝灰熔岩、沉角砾凝灰岩、集块角砾粗安岩、沉凝灰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及凝灰质粉砂岩,厚1657m。下部:浅灰色、紫灰色富钠安山岩为主,局部黑云母安山岩、石英安山岩,厚393.3m。(2)溧水地区主要分布于东芦山、毛家山。上部:紫灰色石英粗面质熔结角砾凝灰岩、含角砾石英粗面岩、局部为集块岩,厚度309.7m。下部:暗紫、紫灰色粗安岩夹沉凝灰岩及凝灰质砂岩,局部有火山角砾岩和粗面岩,厚512.7m。6、白垩系下统葛村组(K1g)宁芜地区零星分布,溧水地区主要沿火山盆地边缘出露,岩性分:上部:暗紫红、棕红和咖啡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页岩夹砂岩、砂砾岩等,局部夹凝灰质砂砾岩及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厚488m。下部:咖啡或紫红与灰白色相间的泥质粉砂岩、泥岩与细砂岩互层,含砾中、细粒砂岩及砾岩,厚度大于577m。1.2火山岩调查区火山岩是我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活动带西缘的一部分,主要有宁芜火山岩盆地和溧水火山岩盆地,发育着一套以陆相中—碱性、酸性及基性火山杂岩,与区内部分铁、铀、铜、多金属矿密切相关。一、火山岩系喷发旋回及其组合类型根据火山活动的时期、间断及喷发物质成分变化特点,可划分四个喷发旋回。自上而下为:1、娘娘山旋回:主要见于宁芜火山盆地,为碱性粗面岩—响岩系列,由碱性粗面岩、响岩及相应火山碎屑岩组成,火山岩组合类型为碱性组合。2、姑山旋回:宁芜盆地为安山岩系列,主要由安山岩及相应火山碎屑岩组成,火山岩组合类型为钙碱性组合。溧水盆地为流纹岩系列,主要由霏细流纹岩组成,组合类型为碱钙性组合。3、大王山旋回:宁芜火山岩盆地为安山岩—粗安岩—粗面岩系列,主要由安山岩、粗安岩、粗面岩及相应火山碎屑岩组成,组合类型为碱钙型组合,且岩石碱度较高。溧水火山岩盆地为粗安岩—粗面岩系列,组合类型为碱钙型组合。4、龙王山旋回:宁芜盆地为玄武安山岩—玄武粗安岩—粗面岩系列,由玄武安山岩、玄武粗安岩、粗面岩及相应火山碎屑岩组成,组合类型为碱钙型组合,且岩石碱度较高。溧水火山岩盆地为玄武安山岩系列,组合类型为碱钙型组合。二、次火山岩中生代次火山岩遍布宁芜、溧水火山岩盆地,主要侵入于火山岩系中,少数侵入前火山岩系中,其活动时间、产状、岩石组合方面有如下特征。1、次火山岩活动时间与相应各旋回的火山岩同时或稍晚,但大多在相应旋回的晚期侵入(表2-1)。表1-1各旋回次火山岩岩石组合对比表旋回火山岩盆地火山岩系列次火山岩组合娘娘山宁芜碱性粗面岩-响岩系列次假白榴石斑岩、次黝方霓辉粗面岩、黝方霓辉正长岩姑山宁芜安山岩系列次角闪安山岩大王山宁芜安山岩-粗安岩-粗面岩系列次安山岩、次粗安斑岩、次粗面斑岩、次石英粗面斑岩、辉长闪长玢岩溧水粗安岩-粗面岩系列次粗安斑岩、次粗面斑岩、辉石闪长玢岩龙王山宁芜玄武安山岩-玄武粗安岩-粗面岩系列次玄武安山岩、次安山岩、次玄武粗安斑岩、次粗面斑岩、辉石闪长岩、辉石闪长玢岩溧水玄武安山岩系列次玄武安山岩、辉石闪长岩、辉石闪长玢岩2、次火山岩与火山岩系呈整合侵入和不整合侵入两种侵入关系,大多呈岩墙、岩床、岩枝、岩瘤、岩株产出,分布于Ⅲ级、Ⅳ级火山构造部位,在Ⅲ级火山构造--火山喷发带中,主要受深部隐伏断裂的控制,在Ⅳ级火山构造--火山喷发带中,则受原生环状、放射状等断裂控制,或直接沿火山通道侵入。岩体大小不一,侵入深度一般不大,侵入于火山岩系者一般为0.5km—1.5km,以超浅成相为主,有的侵入浅至地表相(<0.5km),岩石多呈斑状结构,与火山岩外貌酷似。侵入前火山岩系地层者,侵入深度约1.5km—3km,以浅成相为主。3、在岩石组合特征上看,每一旋回的次火山岩与相应旋回的火山岩在成分上有其相似性。各旋回的次火山岩组合中,龙王山、大王山旋回的辉长闪长(玢)岩一般岩体较大,蚀变类型复杂,钠化很强,为该地区铁矿的成矿母岩。部分大王山旋回次粗面岩及娘娘山旋回的碱性正长岩为铀、铜、多金属矿的成矿母岩。三、火山构造根据本区中生代火山岩在空间上分布的规模形态及成因特点,火山构造大致可分为火山岩盆地,火山喷发带,古火山机构。区内有宁芜火山岩盆地和溧水火山岩盆地,各盆地火山喷发带和古火山机构主要有:1、宁芜火山岩盆地(1)方山—小丹阳喷发带:位于盆地东部,受北北东向方山—小丹阳断裂控制,方向北东20°左右,宽约4km—6km。在凤凰山周围,云台山东麓与陶吴附近,普遍为爆发碎屑亚相玄武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及集块角砾岩。在小丹阳南梅山一带,出现大片爆发火山灰流亚相熔结火山碎屑岩。在横溪北出现大片溢流亚相的玄武安山岩—玄武粗安岩。本带西侧东善桥至云台山,是一个近乎连续的隆起带,其上可能有多个火山口。(2)铜井—芜湖喷发带:位于盆地西部,受北北东向铜井—芜湖断裂控制,方向北东20°—25°,宽2km—2.5km。本带露头较少,露头中含较多的爆发碎屑火山集块岩及角砾岩。本带火山活动属大王山旋回,娘娘山旋回和姑山旋回在本带东侧活动;娘娘山火山口处于东西向及北西向断裂同本带交汇处。(3)吉山—朱门及和尚桥—黄梅山喷发带:位于盆地中央,受北北东向吉山—朱门及和尚桥—黄梅山深部断裂控制,宽2km—4km。该带中部火山岩系厚度增大,以溢流亚相熔岩为主,但也出现爆发碎屑亚相的火山角砾岩、角砾熔岩。沿本带有一系列辉长闪长玢岩、次火山岩体作串珠状分布,沿断裂侵入在火山岩系与基底之间。(4)梅山—凤凰山喷发带:位于盆地北部,宽约5km,受北西向梅山—凤凰山断裂控制,具多期火山活动特点。区内龙王山旋回出现喷发沉积相的产物,大王山旋回以安山岩为主,有辉长闪长玢岩侵入并形成铁矿。(5)横溪—乌山喷发带:位于盆地东侧外围西横山以北,分布有爆发碎屑亚相火山集块岩、集块角砾熔岩,走向近东西向。靠南侧出露有零星玄武安山质角砾熔岩、玄武粗安岩及小型火山岩体、侵入体。(6)娘娘山古火山机构位于宁芜火山岩盆地中部西侧,平面形态呈北东方向延伸的椭圆形,面积约15km2,由娘娘山旋回喷发产物组成。其下伏岩层为大王山旋回的粗安岩和凝灰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破火山口。火山构造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A、爆发阶段:为火山活动的早期阶段,其产物主要为爆发的火山集块岩、凝灰岩相间出现。B、破火山口阶段:火山口塌陷,出现火山洼地,并发生环状断裂及阶梯状断裂;火山再次爆发,抛出大量火山碎屑,形成近火山口爆发碎屑岩相上部火山集块岩;继之是次假白榴石斑岩次火山岩浆的侵入。C、强烈爆发阶段:爆发出炽热的火山灰流,堆积在火山口的外带,形成火山口—火山颈火山灰流相。D、熔岩侵入阶段:火山活动晚期熔浆自火山通道上涌,充塞通道,形成次火山岩相;随后是岩浆侵入,形成黝方霓辉正长岩岩筒和次黝方霓辉粗面岩次火山岩体,火山活动乃至停息。2、溧水火山岩盆地(1)夏家边—团山喷发带:北西近310°走向,带内普遍出露龙王山旋回的爆发碎屑亚相安山质集块岩及溢流亚相玄武安山质角砾熔岩,沿夏家边—秀山—竹山—团山分布。沿本带有闪长玢岩体分布。(2)虬山—东芦山—曹桥北喷发带:方向近北北西350°,带宽约3km~8km,控制着三次旋回的喷发活动,本带的北西端及西侧分布着龙王山旋回爆发碎屑亚相火山集块岩、沉积—爆发碎屑亚相沉凝灰岩、沉集块岩及溢流亚相玄武安山岩、角砾熔岩等;大王山爆发灰流亚相粗面质或石英粗面质为主的熔结凝灰岩均沿北北西向分布,其底部局部出现火山集块岩,反映裂隙式猛烈爆发的特征。(3)双尖山-邱虎山火山机构位于溧水火山岩盆地双尖山-邱虎山,略呈扁豆形,面积近90km2。具环形山地貌特征。火山构造经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心喷发,形成龙王山旋回的一套玄武安山质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及熔岩,均呈现明显的环状分布,产状向内倾;第二阶段产生火口塌陷、间歇;第三阶段为喷溢,形成大王山旋回一套粗安岩;第四阶段为次火山侵入作用,次粗面斑岩沿火口管道部位侵入,构成岩颈,次玄武安山岩沿环状裂隙侵入,呈岩脉产生。(4)尹珠山火山机构位于溧水火山岩盆地尹珠山,呈椭圆形,面积约10km2。具环形山地貌、火山管道相构成中央高地,其周围为深谷切割。火山构造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心喷发,形成大王山旋回喷发相集块角砾岩、火山角砾岩、熔结角砾凝灰岩及粗面岩;第二阶段产生火山口塌陷;第三阶段为侵入—填充作用,由次粗面斑岩沿火山官道及环状、放射状侵入,伴随矿化蚀变。(5)观山火山机构位于溧水火山岩盆地观山,呈椭圆形,面积约为60km2。具环形山地貌特征。火山机构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心喷发,形成大王山旋回喷发相粗面质或石英粗面质熔岩及角砾熔岩、熔结角砾凝灰岩;第二阶段产生火山塌陷;第三阶段为侵入—填充—气热作用,侵入的次火山岩有次粗面斑岩、正长斑岩,前者位于火山管道,后者位于环状、放射状裂隙。晚期伴随铀、铜、铅、锌(金)矿化、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菱铁矿化。1.3侵入岩本区侵入岩主要为燕山期晚期侵入的中—中酸性岩体,岩性主要为辉长闪长玢岩、石英闪长斑岩、正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辉长闪长玢岩分布于溧水地区西部和宁芜地区中部,岩体呈岩株和小岩株侵入于白垩系下统火山岩系地层中;石英闪长斑岩分布于宁芜凤凰山、阴山,岩体呈小岩株下白垩统大王山组地层和闪长玢岩中,正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二长花岗斑也主要分布于宁芜北段的白头山、洪幕山、娘娘娘山等地。燕山期多期次侵入活动与区内内生金属矿紧密相关,为区内的主要成矿期。侵入活动呈多期多阶段的活动与区内的内生金属矿紧密相关,为区内的主要成矿期。区内分布脉岩种类繁多,有煌斑岩、细晶岩、石英斑岩、石英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闪长玢岩等,常呈岩墙、岩脉产出,宽度一般数十厘米到十余米,长数米至几百米,延伸方向比较杂乱,常见的有北东、北北东、北北西、东西及南北向。类型也较多,一般呈岩墙、岩脉产出,规模较小。区内多为向北西分布的碱性次火山岩脉、岩株。1.4区域构造调查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方向以北东、北北东、北西为主,褶皱构造以北东向为主。一、褶皱构造本区褶皱构造基本可分为基底地层组成的褶皱和火山岩系组成的褶皱。江宁地区宁芜火山岩盆地褶皱构造主要有宁芜复式向斜、方山—小丹阳断裂派生的边幕式褶皱和白头山~花塘街褶皱。宁芜复式向斜,轴向呈北东30°~35°方向展布,长达80km,向斜两翼由象山群组成,倾角30°~35°左右。方山—小丹阳断裂派生的边幕式褶皱有凤凰山背斜、云台山背斜、大平山呢背斜、乔木山—长岗背斜。这些背斜轴部为黄马青组,两翼为象山群组成。北西翼倾角较平缓,一般30°~40°左右;南东翼一般近直立或倒转。轴向多呈北东40°~45°方向延伸。白头山—花塘街褶皱,位于白头山、陆郎、花塘街一带,呈北东30°~35°方向展布,长约4km~6.5km。由两个向斜和一个背斜组成,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褶皱由大王山旋回火山岩系组成,两翼倾角平缓,呈波状起伏,一般为10°~20°。溧水地区火山岩盆地主要褶皱有东芦山褶皱群、横溪—柘塘向斜、小茅山背斜。东芦山褶皱群,位于测区东部,长1km,宽0.5km,出露地层为大王山组火山岩。横溪—柘塘向斜,位于溧水隆起区西部,轴面走向60°,长20km,宽10km,核部为西横山组,该向斜大部分隐伏在火山岩之下。小茅山背斜,位于溧水隆起区中部,轴面走向45°,部为西横山组,东缘脊状背斜,核部为黄马青组,两翼为象山群,走向北东,长约2km,核部被纵向断裂切割,闪长玢岩侵据,翼部为西横山组。二、断裂构造本区构造十分发育,北北东向、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断裂构成断陷盆地的骨架。控制着宁芜、溧水两个火山岩盆地。1、宁芜火山岩盆地(1)北北东向构造方山—小丹阳:位于方山、小丹阳、釜山一带,呈北北东方向延伸。沿断裂零星出露集块岩、集块角砾岩。它切割了黄马青、象山群和西横山组地层,控制了火山喷发,构成宁芜火山岩盆地东界。其林山—尖山断裂带:位于其林山、吉山、阴山、凹山一线,沿断裂带断续有辉长闪长玢岩侵入体和集块岩、集块角砾岩分布。它们对火山喷发、岩浆侵入和铁、硫矿产起着重要作用。(2)北西向断裂构造、北西向断裂多被第四系覆盖,呈北西300°~330°方向延伸,长数十千米,宽度可达数千米。板桥—凤凰山断裂:位于板桥、吉山、凤凰山一线,呈北西305°~310°方向延伸,长约20km,宽约5km。该断裂多被第四系掩盖,仅在大山北坡有所出露,其走向为北西305°,倾向南西,倾角大于80°。沿断裂有辉长闪长玢岩侵入。对火山喷发和矿床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铜井—小丹阳断裂:位于铜井、七里尖、濮塘、许村、小丹阳一线,呈北西320°方向延伸,在许村至七里尖一带地表反映明显;在高台寺附近断裂北东侧为象山群、黄马青组地层,南西侧为火山岩系。在火山岩系中见有大量的角砾岩、糜棱岩。断面平直光滑,近直立,常见水平擦痕,多形成硅化带,其最大水平断距在100m—500m左右。切割了黄马青组、象山群地层和火山岩系,并见有石英粗面斑岩沿断裂侵入,对铀矿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3)近东西向断裂构造多被第四系掩盖,长度由数千米至数十千米,呈近东西向延伸,沿断裂带断续出露辉长闪长玢岩、石英闪长斑岩以及晚期基性岩脉。观音山—青山街断裂:位于观音山、和睦山、青山街一线,呈近东西向(北西290°)展布,长约7km。该断裂多被第四系覆盖,由两条断裂带对应组成,宽500m—600m,倾向北,倾角50°~80°,断面附近发育有线状角砾岩带。闪长岩和晚期基性岩脉沿断裂侵入,围岩遭受强烈蚀变和矿化。断裂切割了黄马青组、象山群和火山岩系,同时也切割了近南北向断裂,具有切割深,多阶段活动特点,对成矿有控制作用。2、溧水火山岩盆地(1)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博望—夏家边断裂:地表未出露,走向45°,长34km,该断裂切割了博望—桑园蒲背斜,分割了西横山和天生桥两个沉积盆地,造成岩性、厚度等方面差异明显,沿朱家桥、砚瓦桥一线有岩体分布。洪蓝—丰安寺断裂:该断裂长35km。走向30°,属压性基底断裂。造成洪蓝—溧水西部隆起,东部隐伏,沿断裂在十里牌附近有岩体侵入,并有火山机构存在。茅西断裂:茅西断裂系指茅山上推覆体前缘与下覆体之界面,总体走向30°,形态为“S”状,南至区外,测区内自茅山—回峰山—白马山,长度约15km,倾向南东,倾角低缓,断裂使不同建造类的地层相接。(2)北西向断裂横溪—芝山断裂:该断裂自横溪经桑园蒲至尖山附近,走向305°,长度60km,除西横山北东端基岩出露外,大部隐伏,该断裂横切博望—桑园蒲背斜倾伏端,北东盘下降,造成独山至小茅山一带大面积西横山组与朱村组走向相顶,在桑园蒲至芝山一带为主要岩浆通道,构成北西向喷发带。陶吴—上沛断裂:自陶吴南侧起经天生桥、平支山、秋湖山至上沛埠北侧,长51km,走向305°,沿线岩体侵入,主要有大魏庄岩体、小茅山岩体和观山岩体,部分岩体具强烈的铁铜矿化。西阳街—上兴断裂:断裂自西阳街起,经溧水至上兴,长度为52km,走向305°,沿线分布有较多岩体,南西侧基岩出露,韩胡村穹窿、姜八村等火山岩机构分布在断裂南西侧。秣陵—东岳庙断裂:断裂北西自凤凰山北侧,经十里牌至东岳庙南侧,全长50km,走向305°,在柘塘—乌山一线之北东,构成龙王山早亚旋回北西向展布的槽状堆积小盆地,基底地层一般隐伏在300m~400m,而北西、南东两侧有北西向分布的基底地层出露。开泰—白马山断裂:断裂从开太北西起,经爱景山、丰安寺、东屏至白马桥一带,全长37km,是北西向主干断裂中规模较大,活动时间较长,控岩控矿比较明显的一条断裂,开太至丰安寺段和北北东向洪蓝—丰安寺断裂,共同构成溧水火山岩区内早期东西向两个断块的边界,形成西部总体隆起和东部断陷二个不同特征单元。(3)近东西向断裂横溪—大魏庄断裂:该断裂为推测隐伏断裂,隐伏于白垩系龙王山组之下,分布于溧水西部隆起西部,走向75°,长15km。断裂带及北侧基岩隐伏于350m以下,形成地形高差悬殊较大。该断裂控制龙王山旋回的横溪—大王山喷发带,属扭性平移断层。水晶山窑—曹家桥断裂:位于溧水隆起带南缘,新桥—曹家桥一线,走向75°,南东盘下降,北侧上升,两侧岩性差异较大,对观山、秧塘山一带粗安斑岩具有一定控制作用,属扭性正平移断层。1.5区域地球物理场及放射性物探、水化学特征一、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位于下扬子陆块的重力高和磁力高背景上,总体形态为呈北东向展布的南西窄、北东宽的“喇叭状”。1、区域重力场特征(1)岩矿石密度参数和磁性特征①密度参数区内各类矿石密度,一般大于围岩密度值;碎屑岩由于成矿作用和固结作用的影响,其密度值随时代由大变小;次火山岩--侵入岩类由基性向酸性过度,密度值由大到小变化;火山岩类,随安山质成分增加其密度值相对增大,随凝灰质增加其密度值相对减小;中基性次火山岩类密度值大于火山岩类,中酸性—酸性次火山岩—侵入岩与火山岩类无明显差异。②磁性特征区内的岩矿石中,磁铁矿磁性最强,其他矿石如镜铁矿、赤铁矿、褐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铅锌矿、铀矿等一般为无磁或弱磁,故无明显磁异常反映。侵入岩具有一定磁性,随酸度的增加磁性逐渐下降。火山岩具有较强的磁性,磁性变化较大,磁化强度一般为n×(102—103)×10-6[4πSI(K)],明显以剩磁为主,磁化方向杂乱,倒转磁性普遍,易出现正负杂乱跳跃的磁异常,当地表出露时,更为明显。各类岩石经风化或蚀变后,磁性消弱,甚至无磁,较原岩明显偏低。沉积岩一般无磁或微磁,磁场特征平稳。(2)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①重力场沿江地带为一条北东向重力高低相间的重力场。调查区区域上处于芜湖—南京重力低的地段,重力晕圈一般呈北东向,与北东向构造一致。沿江一带为负异常,宁芜盆地内的重力正异常与北北东构造一致,两侧为负异常,溧水盆地中部,柘塘—洪蓝—观山属局部重力高场区(+22—26)毫伽,周围为重力低所环绕,其北西为湖熟镇西重力低,南西为石臼湖重力低,南东为上沛重力低。重力低的走向呈北东向。溧水、宁芜两地区间形成明显重力梯度带。重力高场区对应于印支期褶皱隆起带和燕山期闪长岩、二长岩带和火山盆地,重力低对应于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和碱性正长岩带,重力梯度带对应于隆起和坳陷的边界或断裂通过的部位。②航磁异常特征区内大部地区表现为北东及北东东向展布的正磁异常,东南表现为正负相间的磁异常,但主要以负异常为主。溧水盆地以方便—洪蓝断裂(走向北东)为界,北西为正异常区,但数值不高,一般为10~30γ,为平稳的正磁场区,东南(洪蓝—观山、东屏—白马)则为正负跳跃的异常区,负异常值10~40γ,正异常值10~60γ对应了盆地的隆起,也与区内大量分布的北西、北东及构造裂隙和岩脉有密切关系。而宁芜地区大面积为正异常,一般地区数值为10~50γ,相对比较平稳,在北西、北东构造的交汇部位则出现明显增高,最高达200γ,如北西的江宁镇—大山一带,出现两个大的高密集区,异常值高达50~100γ和50~200γ,它们对应于梅山、吉山铁矿。地层岩性电阻率和极化率(1)溧水地区岩矿石的电性差异极为明显,总体上分析区内沉积岩、火山岩的电阻率较低,一般在n×102Ω·m,次火山岩—侵入岩的电阻率达n×103~n×104Ω·m。沉积岩、火山岩极化率较低,一般在1%左右,次火山岩的极化率较高,2~3%左右,含矿化岩石极化率较高,可达10%以上。矿化(体)受断裂构造控制,断裂带内的硅化、黄铁矿化强烈。断裂带具有高电阻率、高极化率的特征,可引起高阻、高极化率组合异常。因此断裂破碎带是本次探查的目标物。(表2-2)表2-2溧水地区地层岩性电阻率和极化率特征表岩矿石电阻率ρs(Ω·m)极化率η(%)备注砂页岩5391.3砾岩4361.0安山岩5041.0辉石安山岩59200.3石英斑岩13602.7辉石闪长玢岩159001.6闪长玢岩21901.7辉长闪长玢岩206232.9黄铜矿309011.1黄铁矿化安山角砾岩88017.6黄铁矿化安山岩14568.2黄铁矿化闪长玢岩597811.1黄铁矿化辉长闪长玢岩18517.2参考资料:《江苏省溧水地区物化探总结》(2)宁芜地区各岩性呈现较高的电阻率水平,平均值达1213.7Ω·m,充电率变化不大,平均3.09%。沉积岩与火山岩电阻率差异不大,含黄铁矿岩石电阻率较高,与围岩呈明显的差异较大。黄马青组粉砂岩充电率呈现较高水平,火山岩充电率水平一般(4.16%),含黄铁矿化地带则呈现明显差异。(表1-3)表1-3宁芜地区岩(矿石)电性法参数统计岩石名称电阻率ρs(Ω·m)极化率η(%)备注象山群砂岩1438.81.7黄马青组砂岩1181.02.42龙王山组火山岩1245.94.16黄马青组粉砂岩864.18.04蚀变闪长岩997.11.40闪长玢岩1446.73.67黄铁矿659.524.54二、区域放射性物探、水化学特征1、放射性物探特征(1)航空伽玛场特征根据调查区早期航空伽玛测量结果,本区航空伽玛场强度一般在0~18γ之间变化。其中长江水系、湖泊、水网分布地域场级仅为0~6γ,形态与水域轮廓大体一致。调查区绝大多数的场值区间6~9γ和9~12γ的低强度场区,其中6~9γ场级主要为中生界沉积岩出露和第四系大面积覆盖的地区;9~12γ场级主要分布于中酸偏碱性、碱性火山岩和中酸性岩浆岩出露区。12~18γ场值是区内相对高强度场,主要分布在有矿化的中酸、中碱性火山岩地段。从区内航空伽玛分布特征可以看出,航空伽玛异常点与高强度场有一定依存关系,异常点一般位于高场内部或边缘附近,产于区域构造两侧或几组构造交叉复合部位以及岩体的内外接触带等处。溧水洪兰矿点、江宁娘娘山—白头山矿化点附近分别有HF—15、HF—16、HF—14航空伽玛异常点;区内主要为12~15γ偏高场,其中包括:江宁娘娘山破火山口及外缘洪幕山—白山头,江宁横溪大平山,溧水洪兰—神山头北侧,溧水观山和溧水东芦山。15~18γ高场在江宁娘娘山破火山口出现。由上可见,航空伽玛异常点及高场往往反映浅部矿化,偏高场则可能由深部矿化或地表异常、高底数岩性引起。航空伽马异常点及高场外围的偏高场对深部找矿有一定指示作用。(2)地面伽玛场根据历年铀矿地质工作总结及伽玛场图,调查区内伽玛高场分布总体零星而细小,形态各异,其内多数伴有异常场和矿(化)点、异常点。该区的放射性场晕能反映地下一定深度的铀矿体,当矿体密集时尤其明显。江宁地区伽玛高场分布于横溪大平山及铜井洪幕山、柳山凹和东善桥大山一带。与之相对应,90%的异常点、带集中分布于娘娘山破火山口NE缘洪幕山、白山头及横溪大平山一带。异常点、带的伽马强度普遍偏低,一般70~120γ,少量大于200γ,个别大于1000γ。其中大平山伽玛场相对较大,位于盆地SE缘,由三个较大单个高场和异常场组成,互不相连,总体走向近南北向,规模大小不一,最大380m×220m,最小200m×100m,场内数十个异常点,最高强度920γ,一般100γ左右,最低仅52γ,明显受NNE、NE、NW向构造和硅化、赤铁矿化、碳酸盐化及角砾凝灰岩、长石石英砂岩控制。溧水地区各类场晕主要分布于溧水洪兰、神山头、石塘等地段,该区显示出放射性场晕能反映一定深度下的铀矿,当矿体密集时场晕尤为明显。①洪蓝三里亭异常场:总体NW方向,场晕规模950m×100~200m,包括Ⅰ号带260m×10~40m,伽玛强度一般50~100γ,最高1000γ以上。Ⅱ号带280m×15~40m,伽玛强度50~80γ,最高90γ。②神山头异常场:NWW方向,场晕规模450m×150m,其中伽玛异常带4条,长55~210m,宽20~80m,最高伽玛强度大于1000γ;揭露工业后备矿体3条,二级表外矿化体14条,多为盲矿体。③溧水共和石塘、和尚洼异常场:石塘异常场为NEE向300m×70m和NNW向150m×50m两个场晕,内有矿化点一处。和尚洼异常场走向NEE,规模500m×100~200m内有矿化点一处,矿化体规模10m×1.72m。以上两个异常场在同一NEE向1500m×600m的偏高场中,其内还存在NW向230m×130m和130m×50m两个异常场,未发现异常点。表1-4主要铀矿化异常特征表名称位置矿产地质特征矿化异常特征成因三里亭异常场溧水洪蓝出露地层:大王山组(K1d)沉凝灰岩、粗安岩与安山岩互层、凝灰角砾岩、角砾凝灰岩等。矿体赋存于新山里断裂与东向断裂(丹徒—洪蓝)交叉部位,导矿断裂为北东向断裂,容矿和控矿断裂为北西向断裂,矿化受北西向平行于岩体接触带的断裂裂隙控制,产状35°∠10°。次火山岩为粗安斑岩。异常场为NW向,规模:950m×100~200m,含三条带。Ⅰ号带260m×15~40m,强度50~100γ,最高1000γ;Ⅱ号带280m×10~40m,一般50~80γ,最高300γ;Ⅲ号带110m~×10~20m,一般50γ,最高90γ。含苏矿点12-4号矿点。矿化:赤铁矿化、黄铁矿、重晶石。矿化类型为次火山岩型铀矿化。产于燕山早期次粗安斑岩与白垩系大王山组(K1d)凝灰角砾岩的内外接触带中。热液型。神山头异常场溧水傅家边分布白垩系大王山组(K1d)安山岩,凝灰岩、凝灰角砾岩。次粗面斑岩呈岩墙侵入,北西端有分叉,分布NNE、NW、NE向断裂破碎带。异常走向NWW,规模450m×150m,含苏矿点12-5号矿点。有四个场晕,四个伽玛异常带,长55~210m,宽20~80mγ值最高达1000γ。矿化类型为次火山岩型。含两条矿化带。发育于斜长粗面岩内。铀矿化产于硅化体内。围岩蚀变有绢云母化、硅化、赤铁矿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等。热液型。和尚洼、石塘异常溧水共和出露白垩系大王山组(K1d)、粗面面、凝灰岩、凝灰角砾岩。侵入岩:次粗面岩呈岩墙侵入。分布NW、NE向构造及裂隙。两个异常处于NEE向1500×600m的偏高场中,含有两个矿化点。矿化与次粗面斑岩岩墙、脉壁构造蚀变带及裂隙构造有关。和尚洼异常走向为NEE,热液型观山矿化点溧水晶桥火山岩盆地南部边缘,出露地层白垩下统,下白垩统大王山组(K1d),岩性为粗面岩、粗面斑岩、粗面质凝灰角砾岩。铀矿化受粗面斑岩中近东西向硅化破碎蚀变带控制,含有铜、铅、锌、铁多金属成矿区,见有硅钙铀矿,绿泥石化。矿化类型为次火山岩型。规模为矿化点,规模小。伴生元素为铜。热液型猪婆山矿化点江苏溧水晶桥溧水火山岩盆地南部边缘,出露地层为白垩系龙王山组(K1l)和大王山组(K1d)岩性为火山角砾岩、角砾凝灰岩,晶屑凝灰岩、粗安岩。次火山岩为粗安斑岩,走向NW向。含矿岩性为粗安斑岩。铀矿化受NEE向构造蚀变带控制。矿化类型为次火山岩型,该点矿化规模小,分布零散,品位低。规模为矿化点热液型表1-4主要铀矿化异常特征表(续一)名称位置矿产地质特征矿化异常特征成因杭村矿化点溧水杭村溧水火山盆地南部边缘,出露地层为白垩系云合山组(K1y)大王山组(K1d)。岩性为凝灰质砂岩和粉砂岩、石英砂岩、角砾粗面岩。正长斑岩侵入在以上地层中。矿化受次火山岩与围岩接触带控制,含矿岩性为凝灰质粉砂岩。见赤铁矿化、硅化、萤石化,并有硬锰矿。矿化类型为次火山岩型。规模属矿化点。热液型石塘矿化点溧水共和溧水中生代火山盆地北东边缘,出露地层为出露地层为白垩系大王山组(K1d)地层,岩性为安山岩、安山质角砾凝灰岩、次粗面。NEE向断裂发育。含矿岩石为绢云母安山质角砾凝灰岩,硅化含岩屑晶屑凝灰岩,硅化赤铁矿化碎裂粗安岩,见有铀云母,同时见有较多的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辉铜矿。铀矿化受次粗安岩与围岩接触带及NEE向破碎带控制。矿化类型为次火山岩型。规模为矿化点热液型大山异常场江宁东善桥宁芜火山岩盆地东部边缘,出露地层有侏罗系象山群(J2x),龙王山组(K1l)、云合山组(K1y)中基性火山碎屑岩,燕山晚期闪长玢岩侵入,含矿层为次闪长玢岩。深部见有铀矿化,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等,见有沥青铀矿、铀黑。铀矿化与铅锌相伴产出。属火山岩型铀矿化。规模为矿点该异常区含8个异常点,规模小,一般为150m×70m,宽3m,强度80γ~400γ,走向NNW和NWW,异常呈点状。异常受浅绿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中构造裂隙和弱硅化,褐铁矿化控制。分布有大山铀矿点。热液型大平山场江宁横溪宁芜火山盆地南东缘出露地层:侏罗系象山群(J2x)砂岩,白垩系大王山组粗安质火山碎屑岩。闪长斑岩呈岩枝状侵入在砂岩和火山岩中。NNE、NW构造破碎带发育。含57个异常点,三场晕,总体走向SN,一般为380m×220m,920γ,一般100γ,地表矿化以钍矿化为主。强烈硅化及铁化现象。铀矿化产于象山群砂岩中,钍矿化产于火山碎屑岩中。矿化受断裂构造和岩性控制。含大平山矿点。热液型。洪幕山异常场江宁铜井出露地层主要为娘娘山火山岩岩锥,下段为假石榴石响岩、集块岩、火山角砾岩,上段为黝方响岩质熔结角砾岩、熔结凝灰岩和黝方石响岩。次火山岩为碱性,以假白石榴石斑岩和黝方霓辉粗面斑岩为主。构造为主要为火山环形构造。含两个异常带。洪幕山南山脊异常产于蚀变粗安斑岩中,零星分布长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计算机基础考试策略分享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宠物营养师创新成果展示试题及答案
- 自考公共事业管理2024年教材更新试题及答案
- 第1讲 电流 电阻 电功 电功率-2026版大一轮高考物理复习
- 语文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优化2024年汽车维修工考试备考流程试题及答案
- 二手车相关政策法规试题及答案
- 二手车评估的科技应用趋势试题及答案
- 中高级汽车维修工的职业规划试题及答案
- 早教培训测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危货车辆防汛救援应急预案
- 2025年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中小学组)题库及答案
- 社区商业中心公共设施的规划与运营管理
- 2024年河南省中职英语对口高考试题
- 政治-山东省潍坊市2025届高三2月开年诊断调研监测考试试题和答案
- 课件-DeepSeek从入门到精通
- 公司清明节前安全教育
- 石油开发地质学-第5章-圈闭和油气藏
- 英语语法-时间介词-练习题(带答案)
- 2025年山东出版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