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学校选调考试小学语文模拟试卷_第1页
城区学校选调考试小学语文模拟试卷_第2页
城区学校选调考试小学语文模拟试卷_第3页
城区学校选调考试小学语文模拟试卷_第4页
城区学校选调考试小学语文模拟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城区学校选调考试小学语文模拟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填空题(12分)1、国内中文的“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2、请按笔顺规范说出对的的笔画:“贯“字的第一笔是竖折,第二笔是横折。3、“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对故事《聊斋志异》的评价。4、语文课程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5、泰戈尔的《飞鸟集》形式隽永,冰心曾经翻译她的作品,并由于受她的影响,写了两部作品:《繁星》和《春水》。6、诸葛亮是蜀国的丞相,她在《诫子书》中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对我们今天的修身养性同样有教育意义。

7、曹操是三国时期出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她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8、明代文学家徐渭的对联:“好(hăo)读书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不好(hăo)读书。”上联是对青年人说的,下联是老年人的感慨。请给这幅对联中的四个“好”字,注音上对的的读音。9、古代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10、爱亲者,不敢(

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11、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安上治民,莫(善于礼)。选择题(10分)《语文课程原则》第一学段对中文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的规定是:()A.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规定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A.《天问》B.《招魂》C.《九歌》D.《离骚》3、请选出下列的成语主人公搭配对的的一项:()A.望梅止渴——刘邦B.乐不思蜀——刘禅C.指鹿为马——赵构D.韦编三绝——老子4、儒家典籍“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A.《春秋》B.《周易》C.《尚书》D.《中庸》5、“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句话是对诗人()的评论。A.王维B.孟浩然C.柳宗元D.刘禹锡6、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命题的是()

A.孔子

B.杜威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7、“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8、“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眸,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被用来形容治学的第三境界。这句话借用哪一位作家的作品?()A.柳永B.辛弃疾C.苏轼D.李清照9、“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群乌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出自陶渊明的诗作《读山海经》,这里“孟夏”是指()。A.农历四月B.农历五月C.农历六月D.农历七月10、列括号中中文部首对的的一组是()。A.墙(土)部眉(目)部臧(戈)部欧(欠)部B.串(l)部疑(矢)部含(口)部魁(鬼)部C.句(勺)部头(、)部渠(氵)部肆(县)部D.怠(心)部磨(广)部旧(l)部也(乙)部三、古诗赏析(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如何描写的?(4分)(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体现手法?(4分)四、阅读鉴赏(27分)(一)文言文阅读(14分)树怨

刘基

郁离子曰:“树天下之怨者,唯其重己而轻人也。所重在此,所轻在彼,故常自处其利而遗人以不利,高其智如下人之能,而不顾夫重己轻人,人情之所同也。我欲然,彼亦欲然,求其欲弗得,则争。故争之弗能,而甘心以让人者,势有所不至,力有所局限性也,非夫人之本心也。势至力足而有所不为,然后为盛德之人,虽不求重于人,而天下之人莫得而轻之。是谓不求而自至。今人有悻悻自任者,矜其能以骄,有不自己出,则不问是非皆觉得未当,发言盈庭,则畏之者唯唯,外之者默默焉。然后扬扬乎自觉得得,而不知以其身为怨海②,亦奚益哉?昔者智伯③之亡也,唯其以五贤④陵人也。人知笑智伯而不知检其身,使亡国败家接踵相继,亦独何哉?”(选自《郁离子·卷下》)【注释】①树怨:招致别人怨恨自己。②海:某种状况积汇集中之处。③智伯:晋国大夫,权倾一时,后为政敌所杀,在历史上是才有余而德局限性的典型。④五贤:指智伯有美髯长大(仪表堂堂)、射御足力(身体强健武艺高超)、伎艺毕给(多才多艺)、巧文辩惠(能言善辩)和强毅果敢(很有决断)等五个方面赛过别人。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①重()②轻()③然()④矜()⑤奚()⑥陵()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3.按照作者的分析,在名利面前“让人”的因素具体有几种?(4分)4.盛德之人为什么可以使“天下之人莫得而轻之”?(3分)(二)现代文阅读(13分)毕生择一事足矣①今年4月,《白鹿原》作者陈忠实的去世,引起了全社会对这位秉持‚毕生择一事”严肃创作态度的作家的追忆。她的创作生涯长达50余年,毕生只为文学而努力。为写这部故事,她打了无数遍腹稿,阅读了大量典型名著和非文学书籍;而整个创作过程,又花了陈忠实整整6年时间。她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写作这一件事情上,《白鹿原》几乎耗尽了陈忠实的所有气力,却也最后让她达到了自己的人生之巅。在多元化的迅速发展的社会中,青年人应当像陈忠实同样,“毕生择一事”,即毕生坚持做好一件事。②诚然,青年人谋求个性独立、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些都无可厚非。然而,那些“毕生择一事”,把个人的选择与国家的需求相呼应的成功者,也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解读时代精神的视角。③前段时间,电视上报道了一则新闻,中国传媒大学专家车洪才36年编250万字《普什图语汉语词典》。普什图语是阿富汗的官方语言之一,国内掌握这门语言的不到百人。编纂这本字典,最初是完毕国家培养非通用语种人才的任务。后来有关部门把这件事都忘掉了,车专家却在没有一分钱稿费的状况下自己垫钱坚持把字典编完。如今,《普什图语汉语词典》在国内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车洪才用自己的坚守实现了年轻时的自勉:奋少壮之勇力,攫智库之珍奇,建丰伟之功,立不灭之绩,完终身之夙愿,尽人世之大义。④任正非和华为公司,是另一种“毕生择一事”成就的传奇。当问及任正非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她的回答是:“坚持只做一件事”,不炒股、不做房地产、不上市,28年坚定不移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⑤世易时移,青年群体始终是推动国家创新和进步,保持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力量。虽然今天的青年不同以往,个性更加独立、思想更趋多元,然而,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毕生择一事”应当是每个时代青年人的永恒功课。不管人生目的多么宏大,抱负多么高远,只有秉持毕生坚持做好一件事这个基本信奉,才也许成为具有新结识、新观念和新作为的‚新青年”。⑥正可谓‚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陈忠实的:毕生一部作品”、车洪才专家的“毕生一本词典”任正非的‚毕生攻陷一道“城墙口”,她们的成功,正是布满抱负,并为之倾尽全力不懈奋斗的成果。这种“毕生择一事”的坚守,无论成功与否,都会让我们拥有因奋斗而充实无悔的人生。(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文章的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3、文章第④段重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措施?有何作用?(4分)4、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实际,谈谈你得到的启示。(4分)教学案例分析(13分)一位教师执教〈〈熟能生巧〉〉最后一学时时,在总结全文的时候,问学生:“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学生小手林立,争着回答问题。

A生说:“我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词,懂得了‘熟能生巧’的意思,就是纯熟了就能想出巧妙的措施,或找出窍门。”

B生说:“我懂得武士有‘百步穿杨’本领,卖油老翁有从铜钱孔中注油,不沾湿铜钱的本领。我觉得她们真了不起。”

C生说:“我懂得武士很骄傲,觉得她自己很了不起,故意买弄,要懂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一点我觉得卖油翁做的比武士好。我喜欢老翁。”

……,……(以上学生均有自己不同的感受,说得都挺好的。)

忽然,学生D站起来说:“我跟C不同样,我喜欢武士。由于武士身强力壮,她的本领能保护自己,保卫国家。而卖油翁的本领却不怎么样!我觉得武士比卖油翁厉害。”

听了D的发言后,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或离开座位,有的则和旁边的同窗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买油翁和武士究竟谁厉害。此时,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足展示自我,体现她们个性的时候,也是讨论交流的良好机会。接着,便稍稍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说:“同窗们,卖油翁和武士究竟谁厉害呢?请你们有秩序地发自己的见解,能阐明理由。”(学生稍稍安静)

有的说:“我觉得武士厉害,由于卖油翁年龄大了,书上都称她为老翁了。如果让她去拉弓射箭,肯定是不行的,人老眼花,一定射不准箭。”

立即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我觉得卖油翁厉害。如果让武士去注油,肯定会把油滴在铜钱上。”

紧接着,一学生辩驳说:“武士年轻,还可以在学,而老翁胡子都已经白了(从书上插图中看出来),不也许练成武士那样的本领了。因此,我觉得武士厉害。”

又有毕生说:“我觉得老翁厉害,不仅注油的本领高,并且人也很谦虚,不象武士那样故意炫耀。”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这位教师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在课后去思考:是不是年龄大了,就不厉害了;武士和老翁的本领又是怎么练就的;老翁是在告诉武士,她比武士厉害吗;……请同窗在课后再好好研究和讨论。请你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对以上教学片段试做分析。六、作文(30分)在社会风气日渐浮躁,读书逐渐边沿化的今天。央视广告中心早在就播出了“读书”主题系列公益广告,让读书成为一种潮流,倡导全民阅读,助推中国文化梦的实现。

努力构建书香社会、文明中国。请你以“读书”为话题,写篇作文。规定:1、真实体现,文体不限。2、题目自拟,600字左右。附:参照答案一、填空题(19分)1、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2、“贯“字的第一笔是(竖折),第二笔是(横折)3、《聊斋志异》4、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5、《繁星》和《春水》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7、烈士暮年,壮心不已8、这对联中的四个“好”字,注音依次应是好(第三声)读书不好(第四声)读书,好(第四声)读书不好(第三声)读书9、书、数10、爱亲者,不敢(

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11、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评分原则:每空给0.5分,共12分。)二、选择题(10分)1、(C)2、(D)3、(B)4、(D)5、(A)6、(D)7、(B)8、(B)9、(A)10、(A)(评分原则:每题给1分,共10分。)古诗赏析(8分)(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边事物的关系、对不同状况的反映来描写的。(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赏析】: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状况,同步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措施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体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毕生仅做到秘书监,始终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规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布满了无限生机。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但愿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可以永远存在。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四、阅读鉴赏(27分)(一)文言文阅读(14分)1.①以……为重,看重。②以……为轻,看轻。③这样。④夸耀。⑤同“何”,“哪里”的意思。⑥同“凌”,侮辱,侵犯。①因此常常自己占着好处不放,而把不好的事推诿给别人,抬高(夸张)她自己的才智而贬低别人的才干。②不是这个人的内心所乐意。③只要不是由自己提出的意见,就不管对错都觉得是不对的的,满屋子都是她的话,成果胆怯她的人只得唯唯诺诺(连连称是),而鄙弃(心里并不认同)她的人则默不作声了。有两种。一种是由于自己才干不及别人或其她方面的力量局限性,只得“让人”,这是一般人的“让人”;尚有一种是尽管具有足够的才干和力量,却可以克制约束自己与人争名利的欲望(本性),于是能“让人”,这是盛德之人的“让人”。由于她尽管有足够的才干与力量从别人那里争得名利,却能积极不与争,显然超越了一般人的处世境界,因此会受到敬重。郁离子说:“树立天下怨敌的人,是由于她只看重自己而轻视别人。所看重的在这里,所轻视的在那里,因此常常把自己放在有利的位置,而把不利留给别人;用贬低别人的能力的措施来提高自己的智慧,而无所顾忌地重已轻人,这是人情相似的地方。我要这样,她也要这样,谋求她们的欲望不能得到,就争夺。因此不能争到的,就心甘情愿地把它让给别人的因素,是威势有达不到的地方,力量有局限性的地方,并非出自本心。威势能达到并且力量也充足却有所不为,就成为道德崇高的人了,虽然不求被人看重,但天下的人也没有轻视她的,叫做不求自来。今人有的自找怨恨,自恃她的才干而骄傲,只要有不是自己发出的,就不问是非都觉得不当,发言满庭,就使胆怯她的人唯唯喏喏,对她见外的人就默默不语了。然后满脸喜气自觉得得意,而不懂得因此她自身成为怨海,这又有什么好处呢?从前晋国智伯的灭亡,是由于她凭借着五贤侮辱人。人们只懂得讥笑智伯,却不懂得检点自身,使亡国败家的悲剧接连发生,又是为了什么呢?”(二)现代文阅读(13分)1、①用陈忠实的事例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②激发读者阅读爱好。③充当本文的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2、毕生择一事足矣,或“毕生坚持做好一件事”。3、举例论证(例证法)或事实论证。作用:用任正非28年坚中考真题预测——语文(黑龙江龙东卷)(金榜但愿APP试卷共享)持做通信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4、开放性试题,能结合自身谈出感受,语言简沽即可。教学案例分析(13分)

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但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布满无限想象力的,她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她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重要体现了两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足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合适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