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防控工作汇报(多篇)_第1页
布病防控工作汇报(多篇)_第2页
布病防控工作汇报(多篇)_第3页
布病防控工作汇报(多篇)_第4页
布病防控工作汇报(多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1年全省报告布病病例2503例,报告发病率10万,发病数比2009年下降%。2011年1-8月(截止8月29日)全省共报告布病病人2339例,发病率为10万,与去年同期(2105例)相比上升了%。专家分析,当前我省布病疫情有四个特点:一是全省疫情处于高发态势。2010年河北省报告布病发病数仍居全国第五位,发病率居全国第六位;二是疫区范围不断扩大。2010年全省疫情涉及117个县(市、区),较全国布病考核验收达标后的1992年增加了100个县(市、区),较2009年增加了6个县(市、区)。三是疫情以散发为主,局部地区出现暴发。张家口市2010年报告暴发疫情15起,占全省暴发疫情总数的%;2011年1~8月全省报告布病暴发疫情9起,其中张家口市报告7起。四是职业人群高发特征明显。病例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3~7月份,职业以从事养殖和畜产品加工人员为主。这些数字表明,布病形势已经非常严峻,坚决遏制已经刻不容缓,各地移动要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布病防治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要真正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得力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布病防治工作。二、加强领导,密切协作,科学做好布病防控工作。我省目前布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对布病危害认识不足,人畜共患合作机制运行状况不良。畜牧部门不重视,畜间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人间疫情防控工作事倍功半。尤其是基层在处理布病暴发疫情时,卫生、畜牧部门不能做到信息及时沟通、疫情同步处理,从而造成传染源不能及时得到控制,甚至出现传染源的转移,造成疫情不断扩散。从我们卫生系统内部看,个别地区有我不是重点疫区,认为布病不死人,人不传人,工作中存在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二是重点人群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自我保护意识差,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加了感染布病的机率。2009年、2010年全省重点人群布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布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平均为%(%~%),健康行为形成率平均为%(%~%);2010年布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平均为%(%~%),健康行为形成率平均为%(%~%)。三是没有安全、稳定的人用布病疫苗,重点人群普遍易感,没有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目前人用布病疫苗为104M菌苗,由于其保护期短(一年)、连续接种不得超过两次,且接种前要求先做皮肤变态反应,程序复杂,因此国家疾控中心建议104M菌苗只作为生物恐怖储备疫苗,不用于常规接种。因此重点人群缺乏有效的免疫屏障,如果不加强自身防护来切断传播途径,感染机会很大。四是治疗不规范,造成病人的慢性化。由于布病症状的非特异性和诊断试剂等原因,布病急性期病例很少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确诊,再加上病例的不规范治疗,往往造成病情的慢性化发展,严重危害病人身心健康,并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理;把搞好布病防治作为当前开展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具体工作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积极探索布病有效防控机制近年来,我国布病疫情呈持续上升,在高发地区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伤害。我省布病防治工作曾有过成功的经验,但疫情得到控制后,也有惨痛的教训。造成疫情回升的原因有防治工作本身的问题,也有体制机制问题,对历史疫情和疫情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探讨目前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符合当前畜牧业发展模式和疾病预防控制特点的一套行之有效、简便易行、适合当前我省布病防治策略并具有区域特点和人群特点的综合防控工作模式和长效工作机制,是公共卫生事业的一项重要职能,保一方平安、保群众健康是我们卫生部门的神圣职责。(二)广泛深入地开展布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控制布病重在预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布病防范意识和能力是控制布病的治本之策。宣传教育要以扩大覆盖面、提高知晓率为目标,把村镇、社区、学校以及职业人群集中的场所作为工作重点,着力提高布病防治知识普及程度。宣传工作要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广大群众,要宣传布病传播途径、流行特点和防护知识,使群众了解如何预防布病,得了布病有什么症状,得了布病去哪里确诊和如何治疗等。卫生、教育、农业等部门和群众团体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做好针对性强的、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农村和社区借助广播、板报、传单、文艺活动等宣传形式,开展丰富多彩、贴近群众的宣传教育活动,真正做到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三)加强监管,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做好牛、羊等动物的检疫、免疫,以及病畜淘汰工作是控制布病最关键、最有效的措施。卫生部门要与农牧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布病防治工作的管理。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切实加强牲畜的检疫、免疫、消毒以及病畜和阳性畜扑杀处理工作。重点加强家畜养殖场(区)、牲畜交易市场和屠宰场等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牲畜检疫和消毒措施,严禁疫畜及其产品流向市场。同时要加强对省际和县际间牲畜流通的管理和检疫力度,杜绝传染源输入和输出。卫生部门要加强对人间布病疫情的定期通报、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对布病病人进行规范治疗,与农业部门一同做好布病暴发疫情和疫区处理工作。(四)加强建设,健全布病防治专业机构和专业队伍健全的专业机构和专业队伍可以保障布病防治工作良好的开展。各级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充实、稳定专业队伍,制定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加强对基层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专业队伍业务素质。(五)认真做好疫情监测及病人治疗工作及时、准确、全面掌握布病疫情和流行趋势是预防和控制布病的关键。各级卫生和农业部门要定期通报疫情,建立布病监测、诊断及病人治疗网络。在我省发现的人间布病病例中,为数不少的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准确诊断,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期,使急性转为慢性,为患者带来了终生的痛苦。希望各地探索并制定对布病病人的诊断、治疗、随防管理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减少布病病人慢性化,努力将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要进一步严格疫情报告制度,依法、准确、及时上报当地布病疫情。三、扎实做好中央转移支付布病防治项目工作。我省自2006年实施中央补助地方布病防治项目以来,五年项目共支持资金304万元。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省卫生厅每年制定并下发河北省项目实施方案,召开项目启动会,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同时加强项目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现已顺利完成六年度的布病防治项目,对我省的布病防治工作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2011年中央转移支付布病防治项目工作,时间紧(只剩4个月时间)、任务重(如:重点人群布病血清学监测*****人份,布病防治知识宣传184次),各地一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要严格按照《河北省2011年中央补助地方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同时要加强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严防资金挪用等问题的发生。二要积极争取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严格按照河北省人畜共患传染病合作机制要求,积极配合畜牧部门做好畜间传染源控制工作,并定期向畜牧等部门通报人间布病疫情及防治情况。一旦发生布病暴发疫情,卫生部门要与畜牧等部门同时到达现场、同时进行调查、同时处理疫情,切实做好及时、规范,严防疫情传播扩散。三要强化对布病防治工作的督导检查。各级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督导检查力度,严格按《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定期(或联合畜牧部门)开展督导检查,落实。第6篇:布鲁氏菌病防控汇报向XXXXX市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督查组汇报提纲尊敬的督查组各位领导:按照XXXXX市人民政府督查室《关于开展布病防控工作督查的通知》(xxxxx督字【20xx】23号)文件要求,现将我乡布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向督查组各位领导进行简要汇报:一、加强领导,密切协作,科学做好布病防控工作针对全面落实布病防控工作,乡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农牧业的副乡长任组长、畜牧站站长和卫生院院长任副组长的布病防控领导小组。各相关业务单位分工负责,确保思想认识到位、宣传发动到位、条件保障到位、措施落实到位。按照XXXXX市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扎实有效地完成强化免疫任务。同时按照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尽快落实布病强化免疫的准备工作。xxx乡畜牧服务中心负责强化免疫工作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疫病监测、科学免疫档案建立和免疫物资保障,各村要根据目前牛羊实际存栏量计算好疫苗用量,并及时与上级部门联系领取疫苗。建立有效的责任制度,层层签订责任状,层层分解任务,确保责任落实到位,确保免疫密度100%,确保免疫取得实效。二、广泛深入地开展布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控制布病重在预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布病防范意识和能力是控制布病的治本之策。宣传教育要以扩大覆盖面、提高知晓率为目标,把村镇、学校以及职业人群集中的场所作为工作重点,着力提高布病防治知识普及程度。宣传工作要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广大群众,我乡卫生院通过散发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宣传布病传播途径、流行特点和防护知识,使群众了解如何预防布病,得了布病有什么症状,得了布病去哪里确诊和如何治疗等。并且与教育部门联合,通过校信通等宣传方式向学生家长发送短信累计1000余条,宣传布病的防疫知识。通过多种形式,针对性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布病防疫真正做到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由于我乡宣传得利,很多群众对布病有了深入的了解,因此今年有很多群众主动去XXXXX市疾控中心进行检查,并且及时发现了病情。三、加强监管,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做好牛、羊等动物的检疫、免疫,以及病畜淘汰工作是控制布病最关键、最有效的措施。乡卫生院与畜牧中心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布病防治工作的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切实加强牲畜的检疫、免疫、消毒以及病畜和阳性畜扑杀处理工作。重点加强家畜养殖场(区)、牲畜交易市场等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牲畜检疫和消毒措施,严禁疫畜及其产品流向市场。同时要加强对省际和县际间牲畜流通的管理和检疫力度,杜绝传染源输入和输出。四、加强建设,健全布病防治专业机构和专业队伍健全的专业机构和专业队伍可以保障布病防治工作良好的开展。乡卫生院进一步充实、稳定了专业队伍,制定了政策,吸引优秀人才。现乡卫生院拥有医护专业人员12人,村医12人,保证每村至少一名村医,并且经常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业队伍业务素质。乡畜牧服务中心在防疫期间安排业务人员分工包片,组织各村防疫员,积极开展宣传培训工作,重点对养殖户进行布病预防的宣讲。对发现患有疫情的牛羊进行及时捕杀,确保疫情不蔓延。五、布病溯源灭点工作及免疫档案的建立目前全乡布病检测羊7230只,其中10%回访检测3160只,待定疫点检测2200只,新购入羊检测1870只。初检呈阳性的羊61只,已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检,确诊后已全部捕杀。在防疫的同时,发现没有或丢失户卡、耳标的及时补办、补带,并详细填写登记免疫台账,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完善。六、存在问题及建议1、我乡是布病老疫区,牲畜存栏量大,流动周转快,从业人员多,感染几率大。2、我乡交通便利,乡畜牧服务中心仅有4名工作人员,无力对所有外来牲畜违规借场放牧进行制止,导致外来疫源传入风险加大。3、由于我乡是老疫区,许多症状较轻的患者由于受经济条件及其他方面条件限制,一直未被发现登记,随着新农合政策及卫生部门主动普查工作的开展,将有更多“病人”被发现登记网报因此评价布病防控效果希望上级领导应该多方面的考核。第7篇:领导讲话加强布病防控工作(0829)以中央转移支付项目为依托,大力加强布病防治工作同志们:大家上午好!布鲁氏菌病(布病)一直是我省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布菌病在我省一直呈高发态势,部分县(市、区)呈点状多点暴发流行,给畜牧业生产、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这些年我们虽然下了很大的工夫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了布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客观情况看,我们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防治的任务非常艰巨。下面,我就全省布病防治工作谈几点意见:一、充分认识布病防治的重要性,进一步搞好布病防治工作河北省人间布病疫情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较为严重,常有暴发。1967年全省报告发病1716例,发病率3.84/10万,为历史上第一个发病高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疫情较稳定,1992年全省疫情仅涉及4县共17例。随后疫情逐渐上升,自1998年以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疫情出现大幅上升势头。2006年的发病数、2008年的发病率超过了历史上最高的1967年,2009年全省报告布病病例3218例,报告发病率4.60/10万,发病数和发病率均超过历史最高水平。2010年全省报告布病病例2503例,报告1发病率3.56/10万,发病数比2009年下降22.22%。2011年1-8月(截止8月29日)全省共报告布病病人2339例,发病率为3.325/10万,与去年同期(2105例)相比上升了11.11%。专家分析,当前我省布病疫情有四个特点:一是全省疫情处于高发态势。2010年河北省报告布病发病数仍居全国第五位,发病率居全国第六位;二是疫区范围不断扩大。2010年全省疫情涉及117个县(市、区),较全国布病考核验收达标后的1992年增加了100个县(市、区),较2009年增加了6个县(市、区)。三是疫情以散发为主,局部地区出现暴发。张家口市2010年报告暴发疫情15起,占全省暴发疫情总数的83.33%;2011年1~8月全省报告布病暴发疫情9起,其中张家口市报告7起。四是职业人群高发特征明显。病例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3~7月份,职业以从事养殖和畜产品加工人员为主。这些数字表明,布病形势已经非常严峻,坚决遏制已经刻不容缓,各地移动要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布病防治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要真正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得力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布病防治工作。二、加强领导,密切协作,科学做好布病防控工作。我省目前布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对布病危害认识不足,人畜共患合作机制运行状况不良。畜牧部门不重视,畜间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人间疫情防控工作事倍功半。尤其是基层在处理布病暴发疫情时,卫生、畜牧部门不能做到信息及时沟通、疫情同步处理,从而造成传染源不能及时得到控制,甚至出现传染源的转移,造成疫情不断扩散。从我们卫生系统内部看,个别地区有我不是重点疫区,认为布病不死人,人不传人,工作中存在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二是重点人群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自我保护意识差,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加了感染布病的机率。2009年、2010年全省重点人群布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布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平均为73.4%(34.7%~91.6%),健康行为形成率平均为66.3%(27.1%~87.8%);2010年布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平均为76.63%(66.59%~93.59%),健康行为形成率平均为71.47%(48.56%~91.50%)。三是没有安全、稳定的人用布病疫苗,重点人群普遍易感,没有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目前人用布病疫苗为104M菌苗,由于其保护期短(一年)、连续接种不得超过两次,且接种前要求先做皮肤变态反应,程序复杂,因此国家疾控中心建议104M菌苗只作为生物恐怖储备疫苗,不用于常规接种。因此重点人群缺乏有效的免疫屏障,如果不加强自身防护来切断传播途径,感染机会很大。四是治疗不规范,造成病人的慢性化。由于布病症状的非特异性和诊断试剂等原因,布病急性期病例很少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确诊,再加上病例的不规范治疗,往往造成病情的慢性化发展,严重危害病人身心健康,并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理;把搞好布病防治作为当前开展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具体工作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积极探索布病有效防控机制近年来,我国布病疫情呈持续上升,在高发地区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伤害。我省布病防治工作曾有过成功的经验,但疫情得到控制后,也有惨痛的教训。造成疫情回升的原因有防治工作本身的问题,也有体制机制问题,对历史疫情和疫情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探讨目前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符合当前畜牧业发展模式和疾病预防控制特点的一套行之有效、简便易行、适合当前我省布病防治策略并具有区域特点和人群特点的综合防控工作模式和长效工作机制,是公共卫生事业的一项重要职能,保一方平安、保群众健康是我们卫生部门的神圣职责。(二)广泛深入地开展布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控制布病重在预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布病防范意识和能力是控制布病的治本之策。宣传教育要以扩大覆盖面、提高知晓率为目标,把村镇、社区、学校以及职业人群集中的场所作为工作重点,着力提高布病防治知识普及程度。宣传工作要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广大群众,要宣传布病传播途径、流行特点和防护知识,使群众了解如何预防布病,得了布病有什么症状,得了布病去哪里确诊和如何治疗等。卫生、教育、农业等部门和群众团体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做好针对性强的、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农村和社区借助广播、板报、传单、文艺活动等宣传形式,开展丰富多彩、贴近群众的宣传教育活动,真正做到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三)加强监管,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做好牛、羊等动物的检疫、免疫,以及病畜淘汰工作是控制布病最关键、最有效的措施。卫生部门要与农牧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布病防治工作的管理。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切实加强牲畜的检疫、免疫、消毒以及病畜和阳性畜扑杀处理工作。重点加强家畜养殖场(区)、牲畜交易市场和屠宰场等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牲畜检疫和消毒措施,严禁疫畜及其产品流向市场。同时要加强对省际和县际间牲畜流通的管理和检疫力度,杜绝传染源输入和输出。卫生部门要加强对人间布病疫情的定期通报、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对布病病人进行规范治疗,与农业部门一同做好布病暴发疫情和疫区处理工作。(四)加强建设,健全布病防治专业机构和专业队伍健全的专业机构和专业队伍可以保障布病防治工作良好的开展。各级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充实、稳定专业队伍,制定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加强对基层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专业队伍业务素质。(五)认真做好疫情监测及病人治疗工作及时、准确、全面掌握布病疫情和流行趋势是预防和控制布病的关键。各级卫生和农业部门要定期通报疫情,建立布病监测、诊断及病人治疗网络。在我省发现的人间布病病例中,为数不少的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准确诊断,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期,使急性转为慢性,为患者带来了终生的痛苦。希望各地探索并制定对布病病人的诊断、治疗、随防管理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减少布病病人慢性化,努力将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要进一步严格疫情报告制度,依法、准确、及时上报当地布病疫情。三、扎实做好中央转移支付布病防治项目工作。我省自2006年实施中央补助地方布病防治项目以来,五年项目共支持资金304万元。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省卫生厅每年制定并下发河北省项目实施方案,召开项目启动会,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同时加强项目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现已顺利完成六年度的布病防治项目,对我省的布病防治工作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2011年中央转移支付布病防治项目工作,时间紧(只剩46个月时间)、任务重(如:重点人群布病血清学监测*****人份,布病防治知识宣传184次),各地一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要严格按照《河北省2011年中央补助地方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同时要加强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严防资金挪用等问题的发生。二要积极争取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严格按照河北省人畜共患传染病合作机制要求积极配合畜牧部门做好畜间传染源控制工作,并定期向畜牧等部门通报人间布病疫情及防治情况。一旦发生布病暴发疫情,卫生部门要与畜牧等部门同时到达现场、同时进行调查、同时处理疫情,切实做好及时、规范,严防疫情传播扩散。三要强化对布病防治工作的督导检查。各级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督导检查力度严格按《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定期(或联合畜牧部门)开展督导检查,落实。第8篇:奶牛布病防控主要技术措施奶牛布病防控主要技术措施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有6个种,即马耳他布鲁氏菌(Brucellamelitensis)、流产布鲁氏菌(Br・abortus)、猪布鲁氏菌(Br・suis)、林鼠布鲁氏菌(Br・neotomae)、绵羊布鲁氏菌(Br・ovis)和狗布鲁氏菌(Br.canis)。习惯上称马耳他布鲁氏菌为羊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为牛布鲁氏菌。各个种与生物型菌株之间,形态及染色特性等方面无明显差别。布鲁氏菌的抵抗力和其它不能产生芽胞的细菌相似,为细小的球杆菌、无鞭毛、有毒力的菌株。例如,巴氏灭菌法10~15min杀死,0.1%升汞数分钟,1%来苏儿或2%福尔马林或5%生石灰乳15min,而直射日光需要0.5~4h。在胎儿体内可活6个月。流产布鲁氏菌主要宿主是牛,而羊、猴、豚鼠有一定易感性,马耳他布鲁氏菌,主要宿主是山羊和绵羊,可以由羊传人牛群,也可由牛传播于牛,而其他动物对它的易感性则与流产布鲁氏菌相同。一、传染源与传播途径本病的传染源是病畜及带菌者(包括野生动物)。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它们在流产或分娩时将大量布鲁氏菌随着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流产后的阴道分泌物以及乳汁中都含有布鲁氏菌。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但经皮肤感染也有一定重要性,曾有实验证明,通过无创伤的皮肤,使牛感染成功,如果皮肤有创伤,则更易为病原菌侵入。其他如通过结膜、交配,也可感染。吸血昆虫可以传播本病。实验证明,布鲁氏菌在蜱体内存活时间较长,且保持对哺乳动物的致病力,通过蜱的叮咬,可以传播此病。动物的易感性似是随性成熟年龄接近而增高,如犊牛在配种年龄前比较不易感染。疫区内大多数青年牛在第一胎流产后则多不再流产,但也有连续几胎流产者。性别对易感性并无显著差别,但公牛似有一些抵抗力。人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动物,一般不由人传染于人。在我国,人布鲁氏菌病最多的地区是羊布鲁氏菌病严重流行的地区,从人体分离的布鲁氏菌大多数是羊布鲁氏菌。一般牧区人的感染率要高于农区。患者有明显的职业特征。二、临床症状潜伏期2周至6个月。母牛最显著的症状是流产。实验感染虽见有弛张热,但在自然感染时临诊上常被忽略。流产可以发生在妊娠的任何时期,最常发生在第6至第8个月,已经流产过的母牛如果再流产,一般比第一次流产时间要迟。流产时除在数日前表现分娩预兆,如阴唇、乳房肿大,荐部与肋部下陷,以及乳汁呈初乳性质等外,还有生殖道的发炎症状,即阴道黏膜发生粟粒大红色结节,由阴道流出灰白色或灰色黏性分泌液。流产时,胎水多清亮,但有时混浊含有脓样絮片。常见胎衣滞留,特别是妊娠晚期流产者。流产后常继续排出污灰色或棕红色分泌液,有时恶臭,分泌液迟至1-2周后消失。早期流产的胎儿,通常在产前已经死亡。发育比较完全的胎儿,产出时可能存活但衰弱,不久死亡。公牛有时可见睾丸炎及附睾炎。临诊上常见的症状还有关节炎,甚至可以见于未曾流产的牛只,关节肿胀疼痛,有时持续躺卧。通常是个别关节患病,最常见于膝关节和腕关节。腱鞘炎比较少见,滑液囊炎特别是膝滑液囊炎则较常见。有时有乳房炎的轻微症状。如流产胎衣不滞留,则病牛迅速康复,又能受孕,但以后可能再度流产。如胎衣未能及时排出,则可能发生慢性子宫炎,引起长期不育。但大多数流产牛经两个月后可以再次受孕。在新感染的牛群中,大多数母牛都将流产一次。如在牛群中不断加入新牛,则疫情可能长期持续,如果牛群不更新,由于流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