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_第1页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_第2页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_第3页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_第4页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的原理

它是基于双抗夹心法的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在固相基质上包被12种肿瘤标志物的抗体,捕捉被检者血清中对应的肿瘤标志物,结合第二抗体(标有示踪标记物),然后催化化学反应产生光信号,用专门的芯片阅读仪读取光信号,对肿瘤标志物进行定量检测。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的应用范围

1.临床应用

肿瘤患者的辅助诊断、疗效判断、病情检测、预后评估;评价手术、放疗、化疗是否有效。反映手术是否根除,有无复发和转移等。

2.筛查应用

肿瘤高危人群的定期筛查,高危人群包括:45岁以上人群;各慢性炎症和慢性疾病患者、有肿瘤家族史者、肿瘤高发区居民等。

3.研究应用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肿瘤标志物生物学研究。多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是指肿瘤细胞分泌或脱落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或是宿主对体内寄生物反应而产生并进入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大多是肿瘤相关抗原。这些肿瘤标志物并非肿瘤细胞所特有,而是肿瘤细胞的表达量明显增加,与正常细胞存在量的差异。

肿瘤标志物大多无器官特异性(广谱标志物),因此基本上不可以定位。同一种肿瘤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肿瘤标志物,不同肿瘤可能有相同的肿瘤标志物。如CA125不仅是卵巢癌相关抗原,也是其他肿瘤(肺癌、肝癌、胰腺癌、胃肠道癌等)的相关抗原。

肿瘤标志物在一些良性疾病和炎症时也会有不同程度升高。一般表现为中等程度升高。此时,仅仅根据肿瘤标志物一次检测是很难定性的,而应连续监测,通过动态观察可以判断肿瘤的消退、疗效及预后复发。

将最常见的12种肿瘤标志物集成在一张芯片上,使原来需要进行12次实验的操作一次完成。一次检测提供12种肿瘤标志物的信息,使医生可以更好的从相对全方位的信息角度做出准确判断。肿瘤标志物参考值临床意义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5μg/L点击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20μg/L点击癌抗原125(Cancerantigen125,CA125)<35kU/L点击癌抗原15-3(Cancerantigen15-3,CA15-3)<35kU/L点击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antigen19-9,CA19-9)<35kU/L点击糖链抗原242(Carbohydrateantigen242,CA242)<20kU/L点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和游离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PSA)PSA<5μg/L

f-PSA<1μg/L点击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13μg/L点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gonagotropin,hCG、β-HCG)β-HCG<3μg/L点击生长激素(HGH)<7.5μg/L点击铁蛋白(Ferritin,Fe)男性:<322μg/L;

女性:<219μg/L点击注:以上资料仅供医生参考,临床医生须根据病例具体分析。如何合理应用肿瘤标志物

由于各种免疫标记技术的快速发展,所检肿瘤指标越来越多,对肿瘤的早期诊断、观察评价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具有极大意义,但至今仍没有一种标记物是对肿瘤完全特异的。其原因是一些良性病变也能出现程度不同的阳性反应,即便是肿瘤本身也常可由于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而呈一过性或阶段性阴性反应。故此,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动态观察和多种标志物联合检测,并紧密结合临床表现,特别是影像特点综合判断,是提高肿瘤诊断阳性率最富有成效的方法与措施。

一、影响肿瘤标志物测定的因素

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有理想的具有100%灵敏度和100%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因为肿瘤标志物不仅在发生癌变时产生,在正常的和良性疾病情况下也有不同程度表达,肿瘤标志物的产生还受到一些生物活性因子的影响。因此,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要注意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

1、引起假阳性的因素:

(1)良性疾病:炎症性疾病一些肿瘤标志物表达增加。肝脏良性疾病时AFP、CA19-9、CEA及肾功能衰竭时CA15-3、CA19-9、CEA和PSA水平均会升高。

(2)生理变化:妊娠时AFP、CA125、HGH和月经时CA125也会升高。

(3)肿瘤手术/放疗/化疗过程中:由于肿瘤组织受到破坏或肿瘤坏死时某些肿瘤标志物产生增加,从而影响肿瘤标志物的测定,造成假阳性。

(4)样本中的免疫球蛋白可通过与测定中所使用的特异性抗体发生反应而影响测定结果。如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常有可与抗体反应的类风湿因子(RF)及针对动物免疫球蛋白的嗜异性抗体均会引起假阳性反应,表现为所有指标或除PSA、f-PSA外其他指标全部阳性。

2、引起假阴性的因素:

(1)产生肿瘤标志物的肿瘤细胞数目少。

(2)细胞或细胞表面被封闭。

(3)机体体液中一些抗体与肿瘤标志物(肿瘤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

(4)肿瘤组织本身血循环差,所产生的肿瘤标志物不能分泌到外周血中。

3、血标本的采集、储存不当也会影响肿瘤标志物的测定结果

(1)血清:将全血在室温下(25℃左右)静置1小时左右或37℃水浴15分钟,然后2000r/m离心5分钟,分离血清。血清量不少于300μl(实际检测量需100μl)。

(2)溶血需要重新抽血;黄疸血不宜检测;脂血要求血清在20000r/min离心3分钟以上,除去上层油脂后才可检测。

(3)血清分离于1.5或2.0ml的离心管中(干净、干燥),当天不能检测者,需放置在4℃冰箱保存;若一周内不能检测则放置在-20℃储藏,冻藏血清融化后,混合均匀即可检测,但不可以反复冻融。避免微生物污染。

二、肿瘤标志物测定意义及周期

1、动态记录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浓度值逐渐升高,临床参考价值更大。可用于健康和亚健康人群体检时的肿瘤筛查,以及良性疾病患者肿瘤标志物升高的动态观察,可每年检测1-2次。

2、肿瘤患者定期测定肿瘤标志物:

(1)治疗前应测定每个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原始值。

(2)治疗后第1-2年:1次/每月,第3-5年:1-2次/每年,第6年:1次/年。每次改变治疗方法前、肿瘤标志物浓度升高或怀疑复发和转移时,均应及时测定肿瘤标志物的浓度。

三、蛋白芯片检测出现阳性时应考虑:

1、若是门诊患者:此结果可以作为医生临床诊断的参考依据,建议结合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2、若为普查体检人群:建议2-6个月后再检测一次,如两次检测某些指标均高于参考值,且高得很多,则应去医院做临床检查,以便及时确诊和治疗。临床检查后未能发现有疾病存在则可考虑定期随访。通常,肿瘤标志物升高意味着各种炎症疾病、慢性疾病及肿瘤,后者常常超出临界参考值数倍,尽管良性疾病亦偶见此情况。

3、若为肿瘤治疗后患者:应高度怀疑有否复发、转移等,应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四、蛋白芯片检测出现阳性时应根据被检者情况综合判断

由于一种肿瘤可以出现多种指标阳性,一种肿瘤指标与多种肿瘤相关,所以在体检或门诊患者中出现某些指标阳性,应根据被检者情况综合判断。

1、参考值的确定是采用该试剂盒对大量正常人群的检测结果统计,以95%的正常人群小于该值来界定,由于存在人群差异,推荐只能作为参考。所以并不是所有正常人绝对应该在临界值之下。

2、血清(溶血、脂血等)的因素,被检者身体状况的波动(如炎症)等等干扰因素,有时会使生化检测指标出现上扬,甚至达临界值的2倍。对于此类无症状体检者,建议采取短期随访,2个月后复检,如维持原值或有下降,认为阴性,如果持续上升应高度警惕。

3、目前临床研究表明不存在性别特异性指标。CA125、CA15-3、β-HCG等指标在男性患者中也可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SA原来一直认为是前列腺癌完全特异性指标,但是研究表明在一些非前列腺癌症患者中,尤其是肝癌、胰腺癌,也有较高比例的阳性,且阳性值很高,有的高达200-300ng/ml。我们曾在遇到女性PSA阳性时,用其它公司进行单指标复检,得到的结果与我们是一致的。

4、Ferritin是一个非特异性指标。在正常人群中范围大,所以在Ferritin单独出现阳性时无特殊预警意义,只有结合其他指标才能做出判断。第五章临床报告回到[医生手册]首页通过对上海华山医院、上海曙光医院、上海新华医院、上海长征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长海医院、浙江医科大附属二院等医院约6000份血清的临床验证显示,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80%,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阴性)>90%,批间差:<15%;批内差<10%。个案分析个案一:(乳腺癌早期发现病例)

某女性,52岁,育有一子,母乳喂养。因其母有乳腺癌史,自己有双侧乳腺小叶增生,去医院体检,自觉无任何不适症状,当时查双侧乳房未发现明显肿块,医院建议患者进行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结果显示CA199与CA153分别升高到52.78ng/ml和61.84ng/ml。蛋白芯片检测结果如图:CA15-3

--->CA19-9

--->报告显示如下:*项目数据参考值浓度单位项目数据参考值浓度单位CA19-952.78<35.00U/mlAFP<1.00<20.00ng/mlNSE<1.00<13.00ng/mlFree-PSA<0.10<1.00ng/mlCEA<0.50<5.00ng/mlPSA<0.06<5.00ng/mlCA2429.13<20.00U/mlCA12512.71<35.00U/mlFerritin205.48*ng/mlHGH1.64<7.50ng/mlBeta-HCG<0.50<3.00ng/mlCA15-361.84<35.00U/ml

*男性<322ng/ml,女性<219ng/ml患者在医院进一步B超检查,B超显示:右侧乳腺可见边界不清楚的小肿块,周围血管纹理紊乱,可见钙化点。CT检测,第一次CT检查断层扫描距离为0.5cm,未见明显肿块阴影,后扫描距离改为0.1cm,隐约可见肿块。患者于7月31日做了探查性手术,术中冰冻切片提示:右侧乳房乳腺小叶增生,部分导管上皮高度增生活跃,局限性癌变,故进行了左侧乳房乳腺改良根治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病理诊断结果:乳腺导管内癌。个案二:某女,年龄81。发现右臂肿瘤。经检查发现原发灶为肺癌,临床分期:T4N3M1。细胞学诊断:间叶组织来源恶性肿瘤。在当地医院选了3个指标做放免检测结果为阴性,具体如表1。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后6项指标阳性,具体如表2。表1

放免结果(阴性):指标浓度参考CA7243<3.8U/mlCA24216.78<20U/mlCEA4.57<5ng/ml表2

芯片结果(六个指标阳性):指标浓度参考CA19965.18<35U/mlCA24223.21<20U/mlβ-HCG21.63<3ng/mlAFP25.06<20ng/mlCA125165.86<35U/mlCA15391.42<35U/ml个案三:病人,毛先荣,男45岁,10月份感冒后开始出现咳嗽、咳少量黄脓痰,未予重视,一月后症状无减轻,于当地医院就诊,胸片显示右肺下叶软组织阴影,用青霉素抗炎治疗二周,咳嗽少有好转,复查胸片,病灶无明显变化,于南昌医院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作明确诊断。11月转至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就诊,12月初出现午后低热,无胸痛,痰血、盗汗等症状。CT:右肺下叶背段4-5cm类圆形软组织。医院用CT、B超等方法未能做出明确诊断。蛋白芯片检测结果如图:<---

CA125:146.84u/ml

<---

Beta-HCG:>60ng/ml患者于12月进行手术切除。术后:

病理报告

右下肺腺鳞癌(低分化),近肿瘤支气管旁淋巴结均见转移。

免疫组化

肿瘤细胞HCG++,CA125+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采血要求

1.空腹,不饮水。

2.采静脉血2ml,无需加抗凝剂。

3.离心2000rpm×5min,吸出血清转移至另一干净的EP管内,待测。

4.溶血、黄疸血的样品会影响结果,不宜检测。脂血的样品可以离心10000rpm×5min,去除上层油脂后,取下层血清检测。

5.如当天不能检测,请将样品放置2-8℃保存,如一周内不能检测,可将样品放置在-20大量的临床数据显示,该系统的假阳性率为1-10%,假阴性率为5%-20%问: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适用于哪些人群?答:1、多种恶性肿瘤疑诊患者的临床早期辅助检查。如临床症状可疑、有肿瘤家族史及肿瘤高发地区人群的检查。

2、团体健康普查。因所查癌症范围广、检测无创伤性,多指标检测,高通量,且早期发现对癌症筛检极具价值,同时可降低普查费用,提高普查的工作效率。

3、对癌症患者进行病情检测及疗效动态观察,并可用于疗效后复发、转移的随访。问:出现溶血、脂血或黄疸血,是否会影响实验结果?答:会。由于血清中某些成分的特别增高会改变抗原和抗体反应的体系,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数值,所以溶血、脂血或黄疸血的血清一般不宜进行检测。问:此检测系统对样品质量和采血时间有什么要求?答:血清须澄清、透明,溶血、脂血或黄疸血不宜;血清在2-8摄氏度保存不超过7天为宜。

对采血时间无特殊要求,但在一些创伤性检查以后宜休息2-3天后再做检测。问:当此检测系统检测出某个肿瘤标志物浓度高于参考临界值,被测者该怎么办?答:需要视被测者的个人病理情况而定。

一.被测者是正常体检人群:若检测出某肿瘤标志物浓度高于参考临界值,建议被测者应该一个月后再(用本检测系统或仅对相应标志物)进行复查,或咨询医生是否需要做相关器官的身体检查。

二.被测者是已被高度怀疑的肿瘤病人:若检测出某肿瘤标志物浓度高于参考临界值,应该引起被测者的高度重视,建议病人立刻用其它方法进行相应器官的的检测,如物理学方法的B超,CT,核磁共振等,使医生可迅速对病情进行诊断。

三.被测者是治疗后的肿瘤病人:若检测出某肿瘤标志物浓度高于参考临界值,应该怀疑有肿瘤复发的可能性,建议病人做进一步的跟踪检测或用其它方法进行检测,以便医生更好的确诊。问: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可检测哪些肿瘤标志物?答:该检测系统可同时检测以下12种肿瘤标志物:

CA15-3(肿瘤抗原15-3),CA242(肿瘤抗原242),CEA(癌胚抗原),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CA19-9(肿瘤抗原19-9),CA125(肿瘤抗原125),free-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抗原),AFP(甲胎蛋白),β-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Ferritin(铁蛋白),HGH(人体生长激素)。问: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适用于哪些人群?答:1、多种恶性肿瘤疑诊患者的临床早期辅助检查。如临床症状可疑、有肿瘤家族史及肿瘤高发地区人群的检查。

2、团体健康普查。因所查癌症范围广、检测无创伤性,多指标检测,高通量,且早期发现对癌症筛检极具价值,同时可降低普查费用,提高普查的工作效率。

3、对癌症患者进行病情检测及疗效动态观察,并可用于疗效后复发、转移的随访。问: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的检测原理是什么?答: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利用抗原与其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免疫学原理,在固相基质上结合多种肿瘤标志物的抗体,捕捉被检者血清中的对应肿瘤标志物,并促成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光信号,通过对光信号强度的定量测定(HD-2001A生物芯片检测仪)来实现对各肿瘤标志物定量检测的目的。1.癌胚抗原(CEA)

§参考值:0-5μg/L癌胚抗原是1965年Gold和Freedman首先从胎儿及结肠癌组织中发现的。CEA是一种分子量为22KD的多糖蛋白复合物,45%为蛋白质。CEA的编码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一般情况下,CEA是由胎儿胃肠道上皮组织、胰和肝细胞所合成。通常在妊娠前6个月内CEA含量增高,出生后血清中含量已很低。96%-97%非吸烟健康成年人血清中CEA浓度小于2.5μg/L,大量吸烟者有20%-40%的人CEA>2.5μg/L,少数CEA>5.0μg/L。CEA属于非器官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分泌CEA的肿瘤大多位于空腔脏器,如胃肠道、呼吸道、泌尿道等。正常情况下CEA经胃肠道代谢,而肿瘤状态时的CEA则进入血和淋巴循环,引起血清CEA异常增高,使上述各种肿瘤患者的血清CEA均有增高。在临床上,当CEA大于60μg/L时,可见于结肠癌、直肠癌、胃癌和肺癌。CEA值升高,表明有病变残存或进展。如肺癌、乳腺癌、膀胱癌和卵巢癌患者血清CEA量会明显升高,大多显示为肿瘤浸润,其中约70%为转移性癌。一般来说,手术切除后6周,CEA水平恢复正常,否则提示有残存肿瘤,若CEA浓度持续不断升高,或其数值超过正常5-6倍者均提示预后不良。连续随访定量检测血清CEA含量,对肿瘤病情判断更具有意义。除血液之外,其它生物液体,如胰液和胆汁内CEA定量可用于诊断胰腺或胆道癌;浆液性渗出液的CEA定量可作为细胞学检查的辅助手段;尿液CEA定量可作为判断膀胱癌预后的参考。血清CEA定量结合甲状腺降钙素测定,有助于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和复发的估计。癌胚抗原(CEA)一度被认为是消化道癌肿尤其是结肠癌的特异性免疫学表现。但以后发现某些良性疾患尤其是肝病时,循环内CEA也常升高,故认为其特异性不强。⑴原发性肝癌时血清CEA常升高;各种原发癌(特别是结肠、肺和乳房)肝转移时,CEA水平较无肝转移者为高,近年研究发现各种来源的肝转移性癌肿组织内均有大量CEA存在。⑵良性肝病也常有CEA升高,一般为2.5~5毫微克/毫升,罕有超过10毫微克/毫升者,在各种肝病中,以酒精性肝病时升高者最多,特别是伴有活动性肝细胞损害病例;胆道疾患时血清CEA也可升高。肝病时血清CEA升高的原理和临床意义。目前认为,正常肠粘膜和有炎症、癌肿的肠粘膜均能产生CEA。肝损害时,肝对血循环中CEA的摄取和降解能力减低,血清CEA即升高;如病人系肠癌伴肝转移,则一方面CEA产生增多,另一方面被癌肿损害的肝不能摄取、降解CEA,则血清CEA更加升高。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血清CEA浓度反映了肝功能状态,肝病时如血清CEA升高,反映肝功能不良;如癌肿病人CEA明显升高,应疑及肝内转移可能。

原发性小肠癌是少见的消化道肿瘤,临床表现与发生部位、生长方式等有关。2.甲胎蛋白(AFP)

§参考值:0-25μg/L甲胎蛋白是1956年Bergstrandh和Czar在人胎儿血清中发现的一种专一性的甲种球蛋白。1963年G.I.Abelev首先发现AFP主要是由胎盘层(其次是卵黄囊)合成,由胃肠道粘膜和肾脏合成较少。1964年Tatarinov发现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检测到AFP。AFP是一种在电场中泳动于α-球蛋白区的单一多聚体肽链的糖蛋白,其分子量平均为70KD,含糖4%,AFP的编码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4q11-12,与血清白蛋白、维生素D结合蛋白同属一大家族。近年来已发现了AFP的异质体。妊娠妇女的血和尿中的AFP含量会持续增高,从妊娠6周开始合成,至12-15周达高峰。胎儿血浆中的AFP值可达到3mg/ml,随后即逐渐降低,出生后,AFP合成很快受抑制,其含量降至50μg/L,周岁末婴儿的浓度接近成人水平,一般健康成人血浆AFP浓度低于25μg/L。AFP是原发性肝癌的最灵敏、最特异的肿瘤标志,血清AFP测定结果大于500μg/L以上,或含量有不断增高者,更应高度警惕。肝癌患者血清AFP含量变化的速率和程度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高低有一定相关性,分化程度较高的肿瘤AFP含量常大于200μg/L。AFP测定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标准为:①AFP>500ng/ml持续4周;②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不降;③AFP在200ng/ml以上的中等水平持续8周。AFP的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的关系。AFP含量上升提示病情恶化,其动态变化是显示治疗效果的一项敏感指标。通常手术切除肝癌后二个月,AFP值应降至20ng/ml以下,若降的不多或降而复升,提示切除不彻底或有复发可能。制定一个恰当的AFP临界值(cutoffvalue)至关重要。若此值订得偏高,虽可增加诊断的特异性,但可能造成过多病例漏诊;又若此值订得偏低,虽可增加敏感性,但可能增加误诊。作为统一的诊断标准,制定此值应当慎重,值得探讨。在1977年的肝癌诊断标准中确曾有一个单纯依靠AFP诊断肝癌的标准,其表述为AFP>400μg/L,持续4周,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者,即可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临床上常遇到良性肝病AFP值明显升高(>400ng/ml),或原发性肝癌的AFP值偏低(<400ng/ml)。因此,根据血清AFP浓度难以鉴别良恶性肝病。AFP异质体测定的目的是判断AFP的来源,用于鉴别原发性肝癌、生殖细胞肿瘤、转移性肝癌以及良性肝病。血清AFP含量的检测对其它肿瘤的检测亦有重要临床价值。如睾丸癌、畸胎瘤、胃癌、胰腺癌等患者血清AFP含量可以升高。某些非恶性肝脏病变,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AFP水平亦可升高,故必须通过动态观察AFP含量和ALT酶活性的变化予以鉴别诊断。3.癌抗原CA125

§参考值:0-35U/L1983年由Bast等从上皮性卵巢癌抗原检测出可被单克隆抗体OC125结合的一种糖蛋白--CA125。其分子量为200KD,加热至100℃4.癌抗原CA15-3

§参考值:0-28U/LCA15-3是1984年由Hilkens等从人乳脂肪球膜上糖蛋白MAM-6制成的小鼠单克隆抗体(115-DB),1984年Kufu等自肝转移乳腺癌细胞膜制成单克隆抗体(DF-3),故被命名为CA15-3。CA15-3分子量为400KD,分子结构尚未清楚。正常健康者血清CA15-3含量(RIA法)小于28kU/L。CA15-3存在于多种腺癌内,如乳腺癌、肺腺癌及卵巢癌等,是检测乳腺癌比较重要的抗原,60-80%进展期乳腺癌病人CA153血清水平高于30u/ml,可用于判断乳腺癌进展与转移,并检测治疗与复发。30%-50%的乳腺癌患者的CA15-3明显升高,它也是监测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最佳指标,当CA15-3大于100kU/L时,可认为有转移性病变,其含量的变化与治疗结果密切相关。与CA125相似,肺癌、胃肠癌、卵巢癌及宫颈癌患者的血清CA15-3也可升高,应予以鉴别,特别要排除部分妊娠引起的含量升高。5.糖链抗原CA19-9

§参考值:0-37U/LCA19-9是1979年Koprowski等用结肠癌细胞免疫小鼠,并与骨髓瘤杂交所得116NS19-9单克隆抗体。它是一种分子量为5000KD的低聚糖类肿瘤相关糖类抗原,其结构为Lea血型抗原物质与唾液酸Lexa的结合物。CA19-9为消化道癌相关抗原,是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的标志物。血清CA19-9阳性的临界值为37KU/L。胰腺癌患者85%-95%为阳性。当CA19-9小于1000kU/L时,有一定的手术意义。肿瘤切除后CA19-9浓度会下降;如再上升,则可表示复发。结直肠癌、胆囊癌、胆管癌、肝癌和胃癌的阳性率也会很高。若同时检测CEA和AFP可进一步提高阳性检测率。蛋白芯片检测结果发现,不但是消化道肿瘤,乳腺癌、卵巢癌等肿瘤也会出现CA19-9的升高。6.糖链抗原(CA242)

§参考值:0-12U/LCA242也是一种唾液酸化的鞘糖脂类抗原,几乎总是和CA50一起表达,但两者受不同的单克隆抗体识别。CA242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较新的一种肿瘤标志物。有资料显示,对胰腺癌的诊断,CA242优于CA19-9,敏感性可达66%~100%,对大肠癌的敏感性也达60%~72%。CA242的敏感性由高至低依次为肝癌、胃癌、大肠癌、胰腺癌。食管癌的CA242敏感性仅为9.09%,表明该项标志物检测不适用于鳞状细胞癌的检测。CA242正常血清的上限为20000u/L。7/8.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f-PSA)

§参考值:0-4μg/L1971年,Hara等首先发现PSA是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合成分泌至精液中,是精浆的主要成分之一;1979由Wang等从前列腺肥大症患者的前列腺组织中分离出来的丝氨酸蛋白酶,分子量34KD,编码基因定位于19q13。PSA仅存在于前列腺上皮细胞的胞质、导管上皮和粘液内,具有糜蛋白酶样和胰蛋白酶的活性。血清PSA有两种分子形式:结合PSA和f-PSA。PSA在正常男性(RIA法、ElA法)含量小于2.5μg/L。PSA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也是目前少数器官特异性肿瘤标志物之一。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系统的主要囊性肿瘤,血清PSA定量的阳性临界值为大于10μg/L,前列腺癌的诊断特异性达90%-97%。最近的实验表明,在前列腺癌中f-PSA/t-PSA(总PSA)比正常情况下要低。一般认为F/T(f-PSA/t-PSA)临界值为0.20,在0.20以下均需考虑前列腺癌的问题。PSA在4-10ng/ml时,F/T比值可在良性和恶性前列腺疾病中发生显著的变化,测定f-PSA并结合DRE检查能够提高前列腺癌检测的特异性,而不降低其灵敏度。血清PSA除了作为检测和早期发现前列腺癌,还可用于治疗后的监控。90%术后患者的血清PSA值可降至不能检出的痕量水平。若术后血清PSA值升高,提示有残存肿瘤。放疗后疗效显著者,50%以上患者在2个月内血清PSA降至正常。据2月15日出版的《癌症》杂志报道,50岁以上男性在前列腺癌普查中,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初查值<1.0ng/ml,应每3年接受一次检查;若PSA值为1.0~4.0ng/ml,则应每年检查一次。前列腺癌阳性率在初次筛查后的10年中呈稳定增加的趋势,尤其在PSA初查值为2.0~4.0ng/ml的人群中。研究者认为这些人是患前列腺癌的高危人群。

最新研究表明,在肝癌、肺癌等肿瘤中,PSA在基因水平就有高表达,提示PSA在前列腺肿瘤以外的其他肿瘤中也会有升高的可能,有待进一步调查。[注意]:采集病人的血清标本前,若进行前列腺按摩,将导致血清PSA升高。9.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参考值:0-15μg/L烯醇化酶是催化糖原酵途径中甘油分解的最后的酶。由3个独立的基因片段编码3种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亚基α、β、γ,组成5种形式的同工酶αα、ββ、γγ、αγ、βγ。二聚体是该酶分子的活性形式,γ亚基同工酶存在于神经原和神经内分泌组织,称为NSE。α亚基同工酶定位于胶质细胞,称为非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NE)。NSE和NNE的分子量分别为78KD和87KD,正常参考范围为0.6-5.4μg/L。NSE是神经母细胞瘤和小细胞肺癌的标记物。神经母细胞瘤是常见的儿童肿瘤,占1-14岁儿童肿瘤的8%-10%。NSE作为神经母细胞瘤的标志物,对该病的早期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