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主干知识点考点整合汇编_第1页
【通史版】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主干知识点考点整合汇编_第2页
【通史版】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主干知识点考点整合汇编_第3页
【通史版】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主干知识点考点整合汇编_第4页
【通史版】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主干知识点考点整合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史版】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主干知识点考点整合汇编一、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知识点复习】阶段特征总体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依据阶段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070〜公元前771年),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时期和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政治中华古代文明的起源以早期国家出现为重要标志,逐步形成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各国纷纷改革变法,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开始出现。经济早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逐渐产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发展到铁犁牛耕,土地制度也从井田制发展为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逐渐形成。思想文化科技与文艺成就突出,如甲骨文的成熟,青铜艺术、天文历法、医学等水平高超,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莫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主干知识排查一、政治: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1.夏商周时期“天下共主”的确立(1)王位世袭制: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⑵分封制①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②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③内容:主要分封土地和△口。④作用:周王室和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扩大。(3)宗法制①特点:嫡长子继承,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②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③内容:按血缘亲疏,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继承制度。④作用: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强调血缘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4)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5)世官制:实行世卿世禄制,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2.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1)王权体制面临的挑战:争霸与兼并战争;诸侯变法运动;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二。(2)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从世卿制到任官制;官僚政治雏形出现:郡县制出现。3.商鞅变法⑴背景①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生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②政治:新兴地主阶级要求进行社会变革,建立地主阶级政权。各国进行变法。③军事:兼并战争十分频繁。④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出现,形成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2)内容①前期:开始于公元前356年。a政治: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加强对人民的控制。b经济: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c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②后期:开始于公元前350年。a经济:废井田,开阡陌,统一度量衡。b政治:推广县制,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习俗:“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⑶特点①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法律推动和巩固改革。②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措施全面,中心是“农战"和"法治"。③商鞅变法是一场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4)作用①积极作用: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县的目的,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②局限性:严刑苛政,导致社会矛盾激化。重农抑商成为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阻力。二、经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模式的形成.农业(1)生产工具:春秋战国之前,石器和木器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标志着我国进入“铁器时代”.(2)经营方式:中国古代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3)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商周实行土地国有的幽制;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成为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4)租佃关系:战国时期产生。.手工业(1)夏商周时期:我国的“青铜时代”,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2)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开始出现,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商业(1)原始社会末期:以物易物的原始商业产生。(2)商朝:产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3)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工商业被官府垄断。(4)春秋战国时期: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宜庖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施重农抑商的政策。三'思想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和科技文化的发展.西周时期:文化上“学在官府”,即官府垄断教育;实行礼乐制度,即周礼。商周时期,敬祖重德的文化为儒家学说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商代,汉字的完整体系形成,里骨文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春秋战国时期(1)思想: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礼”的学说;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有儒、墨、道、法等学派,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2)科技:战国时期发明了指南仪器——亘直:战国时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3)文学艺术:春秋时期的《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战国时期的楚琏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二、汉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知识点复习】阶段特征总体汉代包括西汉(前202〜9年)、东汉(25〜220年)等王朝,是我国的“大一统”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政治“大一统”的实现,汉王朝加强了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政权基本稳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巩固。经济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两汉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黄河流域是当时的经济重心;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思想文化西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曾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科技文化迅速发展,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文学、艺术大放异彩;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主干知识排查一、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中央机构:汉承秦制;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君主专制得以强化。.地方制度:西汉初期在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酿成“七国之乱”,直到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选官制度:察举制。按人口比例举“孝廉”,并加以考试选用,给中小地主阶级及其他社会阶层提供了参政机会。.监察制度:汉武帝设嵬遗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东汉末年刺史成为州的最高长官。二、经济:农耕经济的发展.农业:牛耕逐渐普及,出现了褛生,代田法和二牛一人犁耕法;兴修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手工业:西汉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汉代中国丝绸远销欧洲并获“丝国”称号;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表明了手工业的进步。.商业:专供贸易的“市”出现,但受重农抑商等政策影响,政府管理严格;西汉时开通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三、文化:封建文化的发展.治国思想的演变(1)汉初推崇黄老之学,适应了恢复发展经济、巩固统治、“无为而治”的时代需要。(2)汉武帝时期,董仲舒融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思想,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主张,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时代之需,新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科技文化成就(10造纸术:西汉初年出现,东汉蔡伦改进。(2)数学:《九章算术》总结了先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3)天文: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4)医学: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华佗发明最早的麻醉剂——“麻沸散”o(5)文学:汉赋以楚辞为基础形成半诗半文综合体,西汉司马相如等佳作表现出了大一统时代的文化气度。(6)教育:官方儒学教育体系化、制度化。三、唐代【知识点复习】阶段特征总体唐朝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科技领先,文化繁荣政治大一统,民族融合;中央集权加强。经济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农耕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瓷番出口;商品经济繁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科技文化政策宽松,出现了三教合流的趋势;科技领先世界,文化繁荣,形成中华文化圈。主干知识梳理一、政治.君主专制的加强:三省六部制(1)分工: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政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评价①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②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③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1)唐太宗时,依山河形势,分全国为十道,作为监察区。唐肃宗时,道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地方体制变为道、州、县三级。(2)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立节度使,导致割据势力发展。安史之乱平息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扩大。.选官制度:科举制(1)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2)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史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二'经济.农业(1)生产工具: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曲城犁。当时已经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2)灌溉工具:唐朝时创制筒车。.手工业(1)制瓷业: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唐朝越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2)纺织业①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②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商业(1)发展表现: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市”的特点①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②市与民居严格分开。③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和闭市。(3)商业都会:唐代除长安、洛阳外,还有扬州、临安等。(4)对外贸易: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专门管理。三'思想文化.思想: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科技(1)印刷术: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2)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等。.文化(1)文学: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①繁荣原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制度的促进.②代表诗人初唐王勃、陈子昂。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诗仙”至自、“诗圣”中唐白居易创作大量讽喻诗。(2)书法类别代表人物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草书张旭、怀素等行书颜真卿(3)绘画①特点: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②成就: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四、宋代【知识点复习】阶段特征总体宋代是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政治政权并立,民族融合;中央集权加强,宋代在中央和地方全面实行分化事权的改革。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活跃,商业活动突破坊市限制。交子的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海外贸易有重大发展。思想理学产生,儒学完成转型;科技世界领先;文艺平民化、市俗化。主干知识梳理一、政治:.君主专制的加强(1)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2)中央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中央集权的发展(D措施①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②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③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⑵影响①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②消极: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二、经济.农业的发展(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高转筒车。(4)重心南移: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手工业的进步(1)制瓷业: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2)纺织业: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写画中的写实风格。(3)冶金业:北宋时已经有了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商业的繁荣(1)表现: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市”发展①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②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③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④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3)对外贸易①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国家进行贸易。②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三、思想.程朱理学(1)背景:北宋时期,儒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2)主张主张哲学观认识论“二程”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天理和封提出“三纲五常”建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朱熹天理就是“格物致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3)影响①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②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③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陆九渊的心学(1)宇宙观①“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②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2)认识论:只需内心反省就可得到天理。四、科技文化.科技成就(1)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彩色套印技术。北宋平民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2)火药:宋朝为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3)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文学成就(D宋词①出现:唐代。②繁荣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诞数量的增加;词更便于抒发感情。③代表作家:婉约派有柳永、李清照,豪放派有苏轼、辛弃疾等。.书法:北宋苏轼的行书,备受世人喜爱。.绘画(1)两宋:宣廷画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2)风俗画是北宋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o五、明清【知识点复习】阶段特征总体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日趋巩固;二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它包括明朝(1368〜1644年)、清朝前期(1636〜1840年)o政治统一多民族国家日趋巩固;君主专制得到空前的加强。明初废丞相强化皇权,实行厂卫特务统治、八股取土等,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清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使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这也同时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说明了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对外趋向闭关政策,阻碍了社会进步,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经济农业、手工业发展均超过了前代水平;区域间长途贩运和商费的发展凸现了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明朝中后期萌芽,并在清代有了缓慢发展。文化明清文化具有承古萌新的时代特征。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体现了儒学思想的活跃;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出现了一大批科技巨著,但总体而言已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文学艺术具有高度的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教育、科举、文化政策都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色彩。一'政治: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朝强化专制皇权(1)废除丞相: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丞相,亲掌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丞相制度从此被废除。(2)设立内阁: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但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俗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3)完善监察制度: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使司。(4)实行特务统治:设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凌驾于法律和司法机关之上,直接服务于皇权。(5)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废行省,设三司。在地方分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主管民政、司法和军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6)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土,加强思想控制。.清代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1)设立军机处:初为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而设立。其后职权不断扩大,军机大臣可以参与处理机要政务,但只能跪奏笔录,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2)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土、大兴“文字狱”,思想专制更加残酷。.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特点及其影响⑴特点①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继承拄的特点;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发展。②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土的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③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2)影响①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②消极: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政治上加剧了社会矛盾;思想文化上,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的进步。二、经济:明清农耕经济的发展与迟滞农业生产(1)农耕技术:作物种植形成多熟制,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2)农业著作: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3)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这与人口增加、人地矛盾突出有关,佃农对田主的依附关系进一步减弱。手工业生产(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超过宣直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2)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商业的发展(1)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长途贩运贸易兴盛。(2)农产品商品化: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大量进入市场。(3)工商业市镇:明朝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加快了社会分工。(4)商帮:区域性商人群体壮大,长途贩运贸易长足发展,形成徽商、晋商等商帮。(5)区域分工:地区性的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出现;各地市场联系密切,地域分工趋势显现。(6)对外贸易: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对外贸易占优势地位。(7)赋役变革:一是将赋和役合并起来征收,二是用货币税代替实物税。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的经济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明朝“海禁”:明太祖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宜方主持下进行。(3)清朝闭关锁国: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三'文化:明清时期承古萌新的思想文化思想(1)王阳明心学: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主张克服私欲,“致良知”。(2)李贽的“异端”思想:主张破除对孔壬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主张个性自由。(3)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反对专制暴君统治,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主张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经世致用王夫之提出“理在气中”,充分肯定人的私欲本能;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4)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评价①积极性: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为传统儒学注入新活力,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②局限性: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不占统治地位,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不能引起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科学技术成就(1)传统科技辉煌①医学:《本草组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②农学:《农政全书》系统总结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2)没有产生近代科技,与西方相比逐步落伍。文学艺术(1)文学: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最为著名。(2)戏曲:明中叶到清中期,昆曲鼎盛,被誉为“百戏之祖”.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献艺,兼容并蓄,形成京剧,被誉为“国登”o(3)绘画和书法: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成就突出。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代表作有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六、晚清【知识点复习】阶段特征总体从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爆发(1840〜1912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步形成并日益加深时期,是中国近代化起步并日益发展时期。政治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逐步加深。清朝中央机构日益半殖民地化,并开展新政、预备立宪和教育改革等自保活动。农民阶级先后发动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给中外反动势力沉重打击。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戊戌变法失败后,民主革命日益成为救国的重要选项。经济随着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洋务派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有了初步发展。中国经济开始向近代化迈进。思想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猛烈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改良思想、三民主义相继产生。社会生活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大众传媒手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主干知识排查一、政治:1840—1912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列强的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840—1842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清政府再次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①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加紧对外扩张。②过程:1894年,日本在丰岛海面挑起战争,黄海海战中国失去对黄海的制海权。③结果: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④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4)八国联军侵华①原因:义和团运动危及列强在华利益。②结果: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o③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1)太平天国运动①前期al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bl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具有空想性,且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②后期:al856年,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bl859年,颁布《资政新篇》,是最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资本主义发展的土壤,没有真正实行。C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2)戊戌变法:1898年,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标志着政治领域的近代化开始启动。(3)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4)辛亥革命①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②1911年10月10日,发起聘起义,清朝统治土崩瓦解。③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④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⑤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二、经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外国商品冲击。(2)标志:中国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o(3)影响: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洋务运动(1)目的: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3)活动①军事工业: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企业。②民用工业:带有极强的资本主义生产特征,但仍具有一定的封建性。(4)意义①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②在客观上既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推动了本国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又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D产生①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与洋务派创办企业的诱导,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②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缠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③影响: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推动了近代化进程;顺应了工业文明的发展潮流;推动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出现。(2)初步发展①原因: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了实业救国的思潮。②表现:棉纺织业等轻工业发展尤为迅速。三、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和物质社会生活的变迁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新思想”萌发: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撰《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中体西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维护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才能“自强”“求富”O(3)早期维新思想:以王韬、郑观应等为代表,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主张兴办学校;实行君主立宪制度。(4)维新思想①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西方思想不断传入;民族危机的加深。②内容: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倡西学。③代表人物a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初步形成维新变法纲领;出版《孔子改制考》,以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学习西方民主政治。b梁启超: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要求“伸民权”“设议院”。c严复:提倡进化论思想,成为激发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④特点:将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利用进化论思想来宣传维新变法。⑤意义: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5)孙中山的三民主义①提出:1905年,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②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但未明确提出反帝,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物质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的变化①鸦片战争后: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流行,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服饰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②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③辛亥革命时期:辛亥革命前后,“剪辫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2)交通与通讯的进步①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中国新式航运业诞生。②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③1877年,福建巡抚在食道架设第一条电报线。④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⑤通讯工具的变迁:清朝晚期,电报、电话开始出现,民国时期,通讯事业进一步发展。⑶大众传媒的发展①报刊业的出现:适应了普遍民众阅读的需要,成为开启民智的重要手段。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②报刊业的发展:维新派、堇血派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③影视事业的发展: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七、民国前期【知识点复习】阶段特征总体从民国成立至国民革命失败(1912〜1927年)是中国近代化深入发展时期。政治新制度的创建,新道路的开辟。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旧的世界被扫荡,新的制度创建起来。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超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最终取得胜利。经济三者并存,多元发展。中华民国时期,经济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同时,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矛盾的变化调整土地政策。思想三民主义在当时历史条件所能允许的范围内反映了中国人民力求使中国由贫弱变为富强的强烈愿望,反映了中国人民力图使中国快速近代化、快速融入人类世界主流文明的迫切要求。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并逐步中国化,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走向胜利。主干知识排查一、政治:北洋军阀的统治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概况(1)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进而复辟帝制。主要事例有:控制内阁,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解散议会和国民党,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复辟帝制,接受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反对专制复辟,发动一系列革命运动。主要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3)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直、奉三派,交替控制中央政权,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五四运动(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特点:彻底、不妥协、群众基础广泛。(3)划时代意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历史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中国步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1)背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基础。(2)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3)影响: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1)兴起: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两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革命运动兴起。(2)成就:北伐战争使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3)结果: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二、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背景①民国的建立和民国政府实行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②民族资产阶级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兴办实业的运动中。③抵制日货、提倡国恁等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表现:1912—1919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代表人物有张骞、荣宗敬、荣德生等。(3)特点:地域不平衡(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部门不平衡(轻工业发展迅速);短暂。(4)影响: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转变奠定了基础。.民族工业的萧条(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军阀混战,社会秩序动荡,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三、文化:民国前期思想领域的新成果.新文化运动(D背景①帝国主义进一步侵略;袁世凯专制、尊孔复古。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簸阶级力量壮大。③西方启塞思想进一步传播。(2)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3)内容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特点①把救亡图存与思想改造相结合。②认识到从“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的探索。③从学习西方文明转向学习菱俄。(5)影响①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②宣传了民主与科学,起到了思想启蒙、文化革新的作用。③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开展。④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的促进。(2)概况: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1919年,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3)意义: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新三民主义(1)提出:1924年,国民党“二大”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2)内容①民族主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②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3)意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毛泽东思想萌芽: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文章,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农民阶级的重要性。八、民国后期【知识点复习】阶段特征总体基本上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民族资本主义最初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后遭到摧残,毛泽东思想形成。政治上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并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基本上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全国抗战、解放战争期间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遭到摧残。思想上毛泽东思想形成,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史国图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主干知识排查一、政治: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1)新道路的开辟:国民革命失败后,以王建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2)日本侵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三省,继而制造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3)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1931-1949年)⑴抗日战争①日本的侵华罪行:制造大屠杀;组建“七三一部队”用中国活人作试验,研制、使用化学细菌武器作战;对根据地扫荡,实行“三光”政策。②全民族抗战: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以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为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抗战胜利的基础。③重大战役淞沪会战: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中日军队在上渡及其周围激战三个月,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淞沪会战期间,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开赴山西,取得平型关大徒。徐州会战: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堵截日军,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大规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④境外战场:1942年,中国政府派远征军入缅作战。1945年,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⑤抗战胜利的意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解放战争①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的选择,即和平与内战、民主与独裁。国共两党进行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方针。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②人民解放战争的四个阶段战略防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人民解御阶段放军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阶段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战略决战阶段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取得辽沈、淮海、壬建三大战役的胜利渡江战役阶段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二、经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民族工业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民族工业的发展(1)较快发展①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经济发展。②表现: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沉重打击: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受日本和宜僚资本的双重压迫而日益萎缩。(3)陷入绝境: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受美国和官僚资本双重压迫。.社会生活的变迁项目变迁社会习俗(1)服饰更加西化(2)饮食中西结合(3)婚礼仪式进一步变革交通(1)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2)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3)1920年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报刊业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共产党》《新华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与国民党报刊展开斗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重要作用影视业(1)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电影发展迅速并走向成熟(2)20世纪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外的进步影片三、文化:毛泽东思想逐渐形成并走向成熟

1.发展概况过程时期代表作品、观点初步形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成熟全民族抗战时期《新民主主义论》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确立1945年中共七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意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才中国化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寿由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的票的结晶。九、新中国初期【知识点复习】阶段特征总体特征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政治三大政治制度确立,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经济通过实施“二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中国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外交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科技文化“双百”方针提出,文学、艺术、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主干知识排查一、政治: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成就.民主政治建设(1)前提: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2)内容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新中国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外交成就(1)外交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表现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2)外交成就①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差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②1953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③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且内瓦会议。④1955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二、经济: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提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①工业化建设:1953—1957年,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②三大改造:从1953年起,国家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社会生活的变迁(1)由于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凭票证计划供应,反映了计划经济的特点。(2)宝成铁路、兰新铁路等相继动工建成。三、思想文化.毛泽东思想的发展(1)《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2)《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教育:确立了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人民教育方针。.文学艺术: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十、古代希腊、罗马【知识点复习】阶段特征总体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公元前8世纪〜公元6世纪)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经历了爱琴文明时期(前2000年〜前12世纪)、荷马时代(前12世纪〜前9世纪)、早期希腊城邦时期(前9世纪〜前6世纪)、古典时期(前6世纪〜前338年)、马其顿时期。古代罗马经历了王政时代(前754〜前509年)、共和时代(前509〜前27年)、帝国时期(前27〜公元395年)、分裂时期(395年罗马帝国分裂〜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政治古代雅典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在专制主义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古代罗马逐渐形成了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诉讼体系,对近现代法治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济古代希腊、罗马都属于海洋文明国家。两国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思想古代希腊文化比较自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相对发达,出现了世界史上最早的人文主文化义思想,体现了以A为本的基本特点,是近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源头。主干知识排查一、政治:西方政治文明的摇篮(一)雅典民主政治.形成条件(1)地理因素:以海洋为依托,多山、多岛、环海。(2)经济因素:工商业、海外贸易相对发达。(3)政治因素:小国寡民、独立自主。(4)人文因素: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较高的公民素质。.民主进程(1)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2)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起民主政治。(3)伯利克里改革: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基本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直接民主、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历史评价(1)积极: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其民主氛围使其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2)局限:雅典民主基础狭窄,民主只属于成年男性公民,是少数人的民主;是小国寡民体制下的产物,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实质: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奴隶主贵族少数人的民主及对奴重的专政。(二)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原因和条件(1)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对外征服地区的扩大。(2)罗马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和法学家的积极配合。(3)平民对奴隶主贵族的不断斗争。.发展历程(1)起源阶段:从习惯法到成文法。①习惯法:罗马共和国早期,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为保护贵族利益提供了方便。②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这是罗马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2)发展阶段:从公民法到万民法。①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局限于罗马公民,所以被称为公民法。②公元前3世纪中叶至3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在罗马逐渐形成了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这就是万民法。(3)完善阶段:更加系统化和法典化。为巩固东罗马帝国的统治,查士丁尼完善了罗马法,形成了《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基本内容(1)承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2)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历史作用(1)维系了罗马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社会政治和经济基础。(2)在法治思想、法律形式和内容、法律制度等方面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3)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武器。二、经济:发达的奴隶制工商业经济.希腊:雅典等希腊城邦,良港众多,航海和海外贸易条件优越,奴隶制工商业经济发达,为古希腊辉煌文明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罗马:公元前6世纪以来,随着罗马的扩张和国际交往的扩大,罗马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三、思想文化: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希腊(1)产生的背景①公元前5世纪,雅典等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②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的中心。③奴隶制工商业的发达。(2)希腊先哲的主要贡献①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成为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②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是人类精神觉醒的表现。③柏拉图: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④亚里士多德: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3)基本内涵①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再到人自身。②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③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④重视知识的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罗马:罗马法律蕴含的自然法原则和理性精神,成为近代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法学思想的根源。

工业革命前的世界【知识点复习】阶段特征总体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14世纪末15世纪初〜18世纪60年代)是资本主义兴起阶段。它主要包括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表明欧美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政治英、美等国逐渐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o经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到拓展;人类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肩塞运动相继发生,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科技欧洲的近代自然科学萌发;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提出,标志着近代科学正式形成,并为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主干知识排查一、经济: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概述: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经济联系加强,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活动以掠夺财富为主要表现形式。.新航路的开辟(1)背景①经济根源: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白银的强烈渴望。③思想根源:人文主义倡导置脸进取精神。④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切断传统的东西方商路。⑤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的狂热。⑥造船、航海技术和地理知识的进步。(2)过程①迪亚土:1487年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o②哥伦布:1492年开辟了由欧洲到达姜洲的航路,发现了美洲大陆。③达•伽马:1497—1498年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旦度,开辟了由欧洲绕非洲到达印度的航路。④麦哲伦船队:欧洲一大醛一太平洋一印度洋一大西洋—欧洲。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3)影响①引起“商业革命”,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引起“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灾难,但大量白银流入亚洲,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③人类由此从各民族相对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1)荷兰: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香料贸易,17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o(2)英国:通过海盗式掠夺、殖民战争、建立东印度公司、进行黑奴贸易等方式,逐步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3)影响①对西欧: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丰厚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技术革命的到来。②对落后地区:带来了深重灾难,社会经济陷入停顿甚至倒退,与西欧的差距逐渐拉大。③对世界: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区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二、政治: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前提: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国内封建制度,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1688年“光荣堇血”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2)确立:《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议会掌握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起来。(3)发展:18世纪中期,逐步确立责任内阁制,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首相掌握着国家的行政权,又通过议会控制立法权。(4)特点①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以代议制民主政治为基础的。②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平常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③内阁是最高行政机关,承担行政职责,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④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国家权力中心。⑤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长,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首相拥有行政权、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背景:美国独立后,建立了一个松散的邦联,政局动荡不安。(2)标志:1787年宪法的颁布,实行联邦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①分权制衡原则:美国政府由立法、行政、司法三个平等独立的部门组成,三权分立,互相制约。②民主(主权在民)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管理国家,以代议制为基础;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实行任期制:1791年颁布修正案,增加了10条,其中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③联邦制原则:美国国家结构实行联邦制中央集权原则。联邦政府的权力是各州赋予的,但联邦的地位高于州的地位,同时各州也有处理本州内部事务的权力。④共和制原则:宪法废除贵族头衔和世袭职务,规定所有的公职向人民开放,总统和国会议员都是通过民选产生的;国家和政府应该为公共利益服务,不为个人谋利益。(4)评价①积极:颁布了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确立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确立联邦制,加强中央集权。②消极:没有彻底解决人权问题。三、思想:西方人文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文艺复兴一一人文主义的复兴(1)条件①经济前提: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意大利经济的繁荣。②阶级方面: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思想变革。③文化底蕴:保留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④社会现实:中世纪天主教会神学世界观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2)指导思想:人文主义,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个性解放。(3)成就①意大利:文学上出现了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艺术上出现了达•芬奇等艺术大师。②西欧:英国的戏剧家莎士比亚,代表作是《哈姆雷特》。(4)影响①解放了思想,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②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宗教改革——人文主义的发展(1)背景①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束缚。②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③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使天主教会与人们的矛盾加深。(2)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①提出“信仰即可得救”的主张。②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3)实质:西欧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4)影响①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②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启蒙运动一一人文主义的成熟(1)背景①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②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发展矛盾尖锐。③文艺复兴以来思想解放和自然科学的发展。(2)概况①核心:理性主义。呼唤理性,反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要求科学、自由和平等。②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3)主张思想家主张历史地位相似点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原则都反对君主专制,否定教权主义,提倡民伏尔泰由开明君主制过渡到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主政治、自由平等卢梭倡导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描绘了未来世界的蓝图康德人非工具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⑷影响①对欧洲: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是资产阶级建立政权的思想基础;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动员:主张变革社会制度,建立法制社会,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蓝图。②对世界:启蒙思想家提倡理性、科学、自由、民主和平等,为人类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四、科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与经典力学.背景(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堇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科学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入到实验科学时代。(2)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3)伽利略的科学成就为经典力樊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成就: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推动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影响(1)是人类第一次对自然规律系统概括和综合。(2)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望的形成,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出现。(3)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十二、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

【知识点复习】阶段特征总体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人类渐次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推动资本主义民主政体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丰富发展了人类的现代文明内涵。政治一方面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发起或影响下的自由主义革命和改革运动风起云涌,资本主义代议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高涨。经济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又推动垄断组织成为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进入电气时代。文化科技三大思潮想到交织,推动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发展、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等三大运动的高涨:两次工业革命推动19世纪物理、生物等自然科学领域产生许多重大科学发现,涌现出众多的科技发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剧烈变革推动了19世纪文学艺术的繁荣。主干知识排查一、政治:近代西方两种政治文明的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扩展⑴完善①英国:英国1832年这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的议席,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②美国:内战后,形成了两党对峙、交替执政的政党政治新局面,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2)发展①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和联邦制度,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②法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共和政体最终在法国确立..社会主义运动发展(1)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2)巴黎公社: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二、经济: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②资金: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等积累了原始资本。③劳动力:通过圈地运动获得大量自由劳动力。④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⑤市场:英国庞大的海处殖民地为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2)成就①纺织机器: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②动力机器:瓦镂制成改良蒸汽机。③交通工具: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蒸汽机车。(3)影响①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②生产方式:确立了工厂制。③阶级结构: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④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美列强成为机器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⑤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1)条件①政治前提:主要国家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②科技支持: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③市场需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扩大。(2)兴起: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以美国和德国为中心。(3)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电力、内燃机、通讯、化学和钢铁工业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尤其在电力方面,发电机和电动机发明,“电气时代”来临。(4)影响①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②生产方式: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出现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③产业结构: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变化,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④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三、科技文化(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物理学:相对论和量子论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1900年,德国的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生物学:进化论(1)标志: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进化的规律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2)意义:是对封建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技术进步:蒸汽机、电的发明和应用,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也促使城市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二)近代文学艺术的繁荣.近代文学(1)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①背景: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②特点: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③代表: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英国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2)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早期)①背景: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日益暴露。②特点:关注社会问题,深入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巡,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③代表作: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近代美术作品(1)新古典主义美术①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强调理性,选择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②代表:法国大卫的《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和安格尔的《泉》。(2)浪漫主义美术①背景:19世纪初叶以后,特别强调鱼爰的作用。②代表:法国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O(3)现实主义美术①背景:19世纪中期,注重表现社会现实。②代表:法国米勒的《播种者》《拾穗者》和俄国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4)印象画派①背景:19世纪60年代以后,重视光色的作用。②代表:法国莫奈的《日出•印象》,荷兰凡高的《向日葵》O.近代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1)贝多芬: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2)约翰•施特劳斯:代表作《蓝色的多瑙河》.(3)歌剧:意大利威尔第的《茶花女》,法国比才的《卡门》.(4)民族乐派:俄国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电影的产生: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放映电影短片,标志着电影的诞生。十三、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知识点复习】阶段特征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也是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整体世界不断发展。政治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二战后初期,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日本、不结盟运动等新兴力量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伴随着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两种模式借鉴发展。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市场的作用不断加强;同时,世界市场向纵深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科技文化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人类进入值息时代。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盛行。主干知识排查一、政治1,两极格局的形成(1)背景①基础框架: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②世界主要国家实力的变化;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增大。③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2)表现①政治上美国苏联杜鲁门主义共产时间:1947年3月党和工人内容: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党情报局思想成立实质:美国在全球反共反苏的宣言书;干涉各国内政,反共反苏时间: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正式1947年9开始月②经济上美国苏联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目的:扶持、控制西欧国家,将西欧纳入美对苏“冷战”立的战略轨道时间:1949年1月实质:以经济援助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目的:以打破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影响:使西欧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发展,也加深了西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对美国的经济依赖锁③军事上美国苏联“北约”建立“华约”建立原因: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时间:1955年成立:1949年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影响:出现了两大军事性质:军事政治集团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美苏两影响:美国从军事上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形成极格局形成(3)影响:世界局势紧张,全面“逡遗”和局部“四战”交替;美苏未发生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联合的欧洲①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西欧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联合的道路。②进程: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随后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③作用:西欧加强经济合作,实力大增;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战后日本的崛起①原因a进行民主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b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扶植。c朝维战争使美国在日本进行大量军事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d政府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②表现: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③影响: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①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独立:新独立的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②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③政策:初期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20世纪70年代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以谋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④影响: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着两极格局。4.中国的振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二、经济1、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货币金融体系)(1)背景世界金融秩序混乱二战前,经济大危机使各国间展开激烈的贸易战,每个国家或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等问题,于是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国际货币金融关系一片混乱各国共同希望为规划战后世界秩序,各国都希望建立比较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英镑丧失国际二战后,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格局趋于崩溃,以英镑为中心的货币地位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经济实力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黄金储备巨大而空前稳固,使建立一个以美元大增为支柱的货币体系成为可能(2)建立:1944年7月,美、英、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