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能力提升训练场_第1页
中考文言文能力提升训练场_第2页
中考文言文能力提升训练场_第3页
中考文言文能力提升训练场_第4页
中考文言文能力提升训练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中考文言文能力提升训练场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试题。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责之,或终不与一字。元祐中锁试①礼部,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yuè)②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③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④之士争衡哉?(节选自黄庭坚《题东坡诗后》)【注释】①锁试:文中指东坡任主考官近两月间,不能与外界联络。②龠(yuè):古代容量单位。③谑弄:开玩笑,嘲弄。④翰墨:借指文章书画等。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东坡居士/极不惜书B.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C.不辞/谢而就卧D.落笔/如风雨【解析】不辞谢/而就卧。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有乞书者(……的人)(2)不择精粗(选择,讲究)(3)书遍乃已(停止)【解析】这三个字的解释虽然来自课外的材料,但根在课内。“者”,很常见,如“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择”,来自“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二章》)。“已”来自“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惧其不已也”(《愚公移山》);“不能自已”(《一面》)。在做题时,首先要根据上下文语境对词语的语境义进行思考,再结合熟悉的文章回忆词语的意义。另外,要注意检验,将想好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3.翻译下列句子。(1)正色责之,或终不与一字。__(他都会)神情严肃地责问他,有时到底(最终)也不给(他)一个字。__(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__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__4.为什么黄庭坚称苏东坡是“神仙中人”?(用自己的话概括)__(1)为人率真(自己喜欢书法,从不给别人;酒量不行,却要喝醉)。____(2)书法技艺高超(酒醒后写的字潇洒飘逸)。__参考译文:苏东坡平时极不吝啬自己的书法,但却不可求他写。凡是求他写的,他都会严肃地拒绝,有时到底也不给一个字。元祐年间他在礼部任职,每次来见到桌上有纸,他会不择好坏地在上面写,写完了才停止。他天性好酒,然而饮上四五龠便会醉,不管什么场地,倒头便睡,鼾声如雷。不久醒后所写的字落笔如风雨般潇洒,即使是开玩笑也是非常有意味的,真像是神仙中的人呀!这哪里是当世的书法创作者能与他争高下的呢?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试题。鲁宗道为谕德①时,居近酒肆②,尝微行就饮肆中③,偶真宗亟④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⑤上⑥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⑦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言对。帝诘⑧之。宗道谢⑨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选自《宋史》)【注释】①德:负责教育太子的官。②酒肆:酒馆。③微行就饮肆中:这里指鲁宗道乔装改扮前往酒馆饮酒。④亟:急迫地。⑤即:如果。⑥上:皇上,这里指宋真宗。⑦第:只。⑧诘:责问。⑨谢:道歉。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D)。A.饮酒/人之常情B.欺君/臣子之大罪C.尝/微行就饮肆中D.帝以为忠实/可大用【解析】帝以为/忠实可大用。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尝微行就饮肆中(曾经)(2)使者及门(到,至)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__如果皇帝责怪您来晚了,您该怎样来回答?(2)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__有老朋友从老家来了,我家里贫穷没有杯盘,所以到酒店去喝酒了。4.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B)A.①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②醉翁之意不在酒B.①盖追先帝之殊遇②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C.①第以实言之②闻之,欣然规往D.①帝诘之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解析】A.结构助词,相当于“的”。B.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倒装句,即“弗怠之”,“之”指代抄书。C.代词,意为“这件事”。D.代词,意为“他”。5.文章表现了鲁宗道怎样的品质?__表现了鲁宗道忠实的品质。参考译文:鲁宗道作教育太子的官时,家住得离酒店很近,有一次穿着便衣到酒店中,恰巧真宗急召(他)入宫,使者到了门口,过了很久,鲁宗道才从酒店回来。使者先回宫了,约定说:如果皇上怪罪你来晚了,用什么来回答?鲁宗道说:(你)只管说实话。使者说:你这样是会有罪的。(鲁宗道)说:喝酒,人之常情。欺骗君王是做臣子的大罪阿!真宗果真问了,使者详细地把鲁宗道所说的告诉了皇上。皇帝问鲁宗道,他道歉说:“有老朋友从乡里来,我家贫穷得没有杯盘,所以到酒店去喝酒。”皇帝因为他忠诚诚实认为可以重用。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试题。兽有猱①,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选自刘元卿《猱》)【注释】①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②殊快:很舒服。③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1.下面句子划分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D)。A.虎/殊快不觉也B.虎/跳踉大吼乃死C.猱/则已走避高木D.爱/我而忘其口腹【解析】爱我/而忘其口腹。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猱徐取其脑啖之(吃)(2)猱则已走避高木(逃跑)3.翻译下面的语句。余偶有所获,不敢私,以献左右。__我偶尔得到一点食物,不敢私自享用,把它献给您。__4.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是什么?__文中的老虎沉湎于“瘙痒”及美言美食的享受。__5.文章通过什么方法阐述了什么道理,试作简要说明。__文章运用借事寓理的写法,告诉人们要警醒,不要被甜言蜜语迷惑,被享乐所麻醉,而失去原则失去生命。参考译文:野兽中有一种猴,体小而善爬树,爪子锐利。老虎头上痒,就让猴替它搔。不停地搔,搔出洞来了,老虎却觉得特别惬意而不知有洞。猴就慢慢地汲取老虎的脑浆来吃,而且用剩余下来的虎脑浆献于老虎,说:“我难得获得这荤鲜,不敢自己吃,特地献给你吃。”老虎说:“这只猴真是待我忠心耿耿,如此爱我而忘记了自己的食物。”老虎吃自己的脑浆也不知道。时间长了,虎脑快空了,发痛了,就去追踪猴,猴早就逃避到高树上去了。老虎翻腾蹦跳,大声吼叫而死。四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试题。鸟说(清)戴名世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①有声②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③,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④,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鷇⑤,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好也,奚⑥不深山之适⑦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⑧!(选自《戴名世集》)【注释】①日:有一天。②(guān):拟声词,二鸟相和之声。③盏:杯。④掬:捧。⑤鷇(kòu):初生的小鸟儿。⑥奚:为什么。⑦适:到。⑧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意思是,人生的道路并不很宽。1.下列语句划分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B)A.其旁/有桂一株焉B.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C.见辱于人奴/以死D.主人/戏以手撼其巢【解析】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1)去地不五六尺(距离,离开)(2)手下,鸣乃已(停止)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__每当得到食物,(它)就在房屋上停息,并不马上下来。__4.文中细致描写了鸟儿的巢之精美的语句是__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__,表现鸟儿情态之可爱的语句是__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__。5.作者通过二鸟“托身非所”致死的不幸遭遇,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__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注意回避风险,尽量远离祸患。_参考译文:我读书的房屋,它旁边有一棵桂树。桂树上每天有叫声,靠近一看,是两只鸟在枝干之间做巢,离地不到五六尺,人的手可以碰到它。巢像一盏灯一样大小,精密完整而牢固,用细草缠结而成。鸟是一雌一雄,小的不能满一捧,毛色明亮而洁净,像月光一样皎洁,值得怜爱,不知道是什么鸟。雏鸟将要出壳了,雌鸟用翅膀盖着它,雄鸟去捕食。每次得到食物,就栖息在屋上,不马上下来。房屋的主人戏弄地用手摇它们的巢,它们就向下看着鸣叫,轻摇它们轻叫,重摇它们就大叫,手拿下来,鸣叫就停。后来有一天,我从外面来,见鸟巢掉在地上,找两只鸟和雏鸟,没有了。问它们的去向,是屋主的童仆抓走了。唉!因为这鸟的羽毛洁白而且鸣叫声音好听,为什么不到深山里去寻找茂林栖息呢,托付身体到不合适的地方,才会被奴仆屈辱而死。那人生上的路就很宽吗?五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试题。琢冰(清)唐甄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物之形者,被以衣裳,缀以丹碧,神色如生,形制如真。京师天寒,置之堂背,逾日不变;变则修饰之。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一日,语众曰:“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人无应者。乃问之曰:“子之技诚巧矣。子何不范金①琢玉,为夏、殷、周、汉之器,可以宝②而不坏?今乃琢冰为玩物,其形虽有,不日而化矣!吾甚惜事之技巧而非真③,心劳而无用,可以娱目前而不可以传之远也。”(选自《潜书》)【注释】①范金:把金属浇在模子里。范:模子,用作动词。②宝:珍藏。③真:实际。1.下列语句划分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B)A.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物之形者B.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C.子/何不范金琢玉D.心劳/而无用【解析】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被以衣裳(穿)(2)置之堂背(放在)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__谁能给我三斗粟米,我就把我的技艺传授给他。__4.文中“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一句运用__侧面描写__的手法表现琢冰者技艺的高超,我们曾经学过林嗣环的__《口技》__一课也运用了这一手法。5.文中有人认为琢冰者这种技艺“心劳而无用”,你赞成这种看法吗?为什么?示例一:不赞成这种说法。因为这种技艺创造出来的冰雕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示例二:赞成这种说法。因为花了很大的工夫雕出的作品,却不能保存久远,白白地浪费人力和物力。参考译文:从前京师有个将冰琢成人物形象的人,给它们披上衣裳,点缀上红绿色彩,神色栩栩如生,形体如同真人。京师天气寒冷,放到厅堂背阴处,过了一天也不会变;变了就修饰修饰它们。前往观看的人每天有数百人,都感叹他的精巧,惊叹他的神功。一天,他对众人说:“谁能给我三斗粟米,我教授他我的技艺。”没有人答应他的。就问他道:“您的技艺的确很巧啊。您为什么不铸造琢金玉,做夏、殷、周、汉朝的器具,可以成为宝贝还不会坏啊?现在就琢冰成玩物,它们的形虽然很好,没几天就化了啊!我很可惜你这做事的技巧却不是真东西,劳心而无用,可以娱乐目前却不能流传久远啊。”六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试题。杨琰字纯父,抚州临川人。少能词赋,里陈氏馆之教子①,数月拂衣去。用故人荐,出淮阃②杜杲幕,杲曰:“风神③如许,它日不在我下。”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琰。逾年,安丰被兵,琰慨然曰:“事亟矣,琰请行。”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琰念置身行伍间,骑射所当工,夜以青布籍地,乘生马以跃,初过三尺,次五尺至一丈,数闪跌不顾。制置使孟珙辟于幕,尝用其策为“小子房④”,与之茶局,周其资用。【注释】①里陈氏馆之教子:乡里有个姓陈的人家请他住在客舍里教儿子。②阃(kǔn):统兵在外的将帅。③风神:风度神采。④子房:汉代的张良,字子房。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A.里陈氏/馆之教子B.琰/念置身行伍间C.夜/以青布籍地D.制置使/孟珙辟于幕【解析】制置使孟珙/辟于幕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去(离开)(2)念(考虑)(3)尝(曾经)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夜以青布籍地,乘生马以跃__晚上(杨琰)把青布垫放在地上,骑着不熟悉的马跳跃。__4.文中用哪些句子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了杨琰“有谋略”?请用原文回答。__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琰;乃以奇策解围;尝用其策为“小子房”。(写出两句即可)__5.结合选文,请你对杨琰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__(1)有勇有谋,一马当先,谋略非凡;(2)考虑周到,身处军队中,及时学习骑马射箭。__参考译文:杨琰字纯父,是抚州临川人。青年时能写词赋,乡里有个姓陈的人家请他住在客舍里教儿子,过了几个月他拂衣离去。后来因为老朋友推荐,他出任驻淮地将帅杜杲的幕僚,杜杲说:“杨琰有如此的风度神采,将来不会在我之下。”从此政治方法征战计谋多向杨琰咨询。过了一年,安丰被敌兵包围,杨琰激动地说:“情况很紧急了,我请求前去。”他于是用奇策解了围,杜杲上奏朝廷任命他为七品官员。杨琰考虑自己身处军队中,骑马射箭是应当擅长的。晚上他把青布垫放在地上,骑着不熟悉的马跳跃,起初跳过三尺高,接着跳过五尺至一丈高,多次闪失跌倒他也不顾。制置使孟珙征召他到幕府,曾采用他的计策,称他为“小子房”(汉代的张良,字子房),孟珙和他喝茶下棋,周济他财物。七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试题。欧阳公①于修《唐书》,最后至局②,专任《纪》《志》而已,《列传》则宋尚书祁所修。朝廷以一书出两手,体不能一,遂③令公详看《列传》,令删革为一体。公虽受命,退而叹曰:“宋公于我为前辈,且人所见多不同,岂可悉如己意?”于是一无所易④,及书成奏御,御史曰:“旧例修书,只列局内官高者一人姓名,公官高,宜书。”公曰:“宋公于《列传》亦功深者,为日且久,岂可掩而夺其功乎?”于是《纪》《志》书公姓名,《列传》书宋公姓名。宋公闻而喜曰:“自古文人不相让,而好相陵,此事前所未闻也。”(选自《欧阳公事迹》)【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②局:要完成的时候。③遂:所以。④易:改变。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B)A.岂可掩而/夺其功乎B.令/删革为一体C.自古/文人不相让D.宋公/于我为前辈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一(统一的)(2)书(写)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自古文人不相让,而好相陵,此事前所未闻也__自古文人之间互不相让,并且喜欢相互攻讦,这种事情听都没听说过。4.欧阳修为什么在列传上书宋公姓名?请用原文回答。__宋公于《列传》亦功深者,为日且久,岂可掩而夺其功乎?5.由选文可看出欧阳修的哪些品质?__坚持原则,不慕名利,处事端正。参考译文:欧阳修修篆唐书,最后到了要完成的时候,专注于《纪》和《志》的修纂,《列传》则是由宋尚书祈修纂,朝廷认为一本书如果由两个人来编纂,体格上不能统一,所以令欧阳公详细地查看《列传》这一部分,并且要把删改成一体。欧阳公虽然领命,回家叹息道:“宋公对我来说是我的前辈,并且每个人的观点大多有不同的地方,不可能都和自己的意思相同?”于是一点也没有改变,到书写好送给皇帝看,御史说:“修书的老惯例,只能写修书人中官职最高的那一个人的名字,你的官位高,你就写上你的名字吧,欧阳修说宋公在《列传》这本书上也有很大的功劳,并且在这上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难道能够掩盖他的功劳吗?”于是《纪》和《传》上面写了欧阳修的名字,《列传》上面写了宋公的名字。宋公听到了这件事情,高兴地说:“自古文人之间互不相让,并且喜欢相互攻讦,这种事情听都没听说过。”八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试题。先主①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②盖车。”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起曰:“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而瓒深与先主相友。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选自《三国志》卷三十二)【注释】①先主:指刘备。②羽葆:帝王仪仗中以鸟羽联缀为饰的华盖。1.下列句子划分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D)A.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B.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C.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D.喜怒不形于/色【解析】喜怒/不形于色,“不形于色”是一个固定词组,根据不划破原则中间不能断开。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觉得奇怪)(2)先主不甚乐读书(喜欢)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__我们家族出现了这样一个孩子,不是一般的人呢。__4.刘备在年少时就有远大志向,文中的__“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__一句很能体现他的抱负,与《陈涉世家》中陈涉所说的__“燕雀安知鸿鹄之志”__有异曲同工之妙。5.请结合文章说说刘备是个怎样的人?少年时家境贫寒,但有抱负和超人的远见,不甘心贫苦;喜怒不形于色,沉默少言,但深得他人喜爱。参考译文:先主很小的时候就成为孤儿,与母亲卖鞋子、织草席谋生。他家的东南藩篱边有棵桑树长得高达五丈余,远远望去像车的盖子一样,路过的人都认为这棵树不一般,有人说这家将会出现贵人。先主小的时候,与家族中的小孩子们一起在树下玩,说:“我以后一定要乘坐这种羽葆盖车(皇帝专用)。”他的叔父刘子敬对他说:“你别胡说,这是灭门之祸!”十五岁的时候,他的母亲让他出去学习,与同家族的刘德然、辽西人公孙瓒一起拜原任九江太守、同郡人卢植为师。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经常资助先主,像对待刘德然一样。刘元起的妻子说:“那是别家的孩子,你怎么能总这样哩!”刘元起曰:“我们家族出现了这样一个孩子,不是一般的人呢。”而公孙瓒与先主交情非常深。公孙瓒岁数大,先主像对兄长一般对待他。先主不是很喜欢读书,而喜欢养狗骑马、音乐、喜欢穿漂亮的衣服。身高七尺五寸,手垂下来在膝盖以下,眼睛可以看到自己的耳朵。很少说话,善待身份低微的人,喜怒不形于色。喜欢结交豪侠之士,少年人都争着去依附他。中山的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等有千金的资产,贩马的时候常路过涿郡,见到刘备觉得他很不一般,于是给了他很多的资助。先主因此可以征募部属。九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试题。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①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②。闻粲在门,倒屣③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④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间曰:‘卿能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其强记⑤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⑥,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是人常以为宿构⑦;然复精意覃思⑧,亦不能加⑨也。《三国志·王粲传》【注释】①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②车骑填巷,宾客盈坐: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多。③倒屣(qǐ):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④王公:特称王粲的祖父王畅。⑤强(qiǎng)记:记忆力强。⑥属(zhǔ)文:写文章。⑦宿构:预先谋划准备。⑧精意覃(tán)思:精心深思。⑨加:超过。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A.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B.时/邕才学显著C.吾家/书籍文章D.其强记默识/如此【解析】“左中郎将蔡邕”是复合主语,不宜断开。应为: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1)一(全,满)(2)识(记)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__于是让王粲背诵碑文,王粲背得不差一字。4.文段中写了王粲的哪些才能?(摘选文段中概括性词语回答。)__强记默知;善算;善属文。5.用自己的话说出“粲至”“一坐尽惊”的原因。__没想到蔡邕热情欢迎的客人竟是一个年幼矮小的孩子。__参考译文:王粲,字仲宣,是山阳高平人。汉献帝向西迁都,王粲也迁居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看到了他感到很吃惊。当时蔡邕的才学都很出色,在朝中位尊权重,受到重视,常常车马充塞了住宅前的巷子,宾客满坐。蔡邕听说王粲在门外来访,倒穿着鞋就跑去迎接他。王粲到了之后,看到他年纪轻,体貌短小,所有座客都很吃惊。蔡邕说:“这是王畅的孙子,有奇异的才能,我比不上。我家的文章书籍应当全部送给他。”当初,王粲和别人一起走路,读路边的碑文,那人问:“你能背诵吗?”王粲说:“能。”那人就让他背诵碑文,一个字也不错。……他的很强的记忆力就像这样。王粲擅长计算,做算术时,推理验算得很周密。他擅长写文章,提笔就能写成,没有需要改动的地方,当时的人常常认为他是事先写好的;然而即使正式再去精心深思,也不能超过提笔写成的文章。十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试题。秦王坚①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②为御史中丞③。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④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⑤之弟也,酗酒,豪横⑥,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⑦德,奏未及报⑧,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⑨,疾恶纠案⑩,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eq\o(○,\s\up1(11))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选自《资治通鉴》第22卷)【注释】①秦王坚:指前秦世祖符坚。河东:郡名。②邓羌:人名。③御史中丞:官职名。下文的“侍中”“中书令”“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均指官职名。④王猛:人名。⑤太后:符坚的伯母。⑥豪横:恃强横暴。⑦收:拘捕。⑧报:答复。⑨同志:志趣相同。⑩纠案:举发其罪,考问其实。eq\o(○,\s\up1(11))刑免:判罪免官。1.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A.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B.秦王坚/自河东还C.坚/驰使赦之D.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解析】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以”意为“任命”,按动宾结构划分。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患(祸害)(2)市(集市)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__我到现在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4.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王猛严惩强德的原因。_强德恃强横暴,抢夺别人的财物,掳掠他人的子女,成为百姓的祸害。(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5.读了选文,你对王猛有何评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嫉恶如仇,执法如山,雷厉风行等。参考译文:前秦王符坚从河东返回,任命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任命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兼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是强太后的弟弟,他借酒逞凶,骄纵蛮横,抢人财物、掳人子女,是百姓的祸害。王猛一上任就拘捕了他,进上奏章请求处理,没等回复,强德就已经陈尸街市。符坚见到奏章后迅速派使者来要将强德赦免,但为时已晚。王猛与邓羌志同道合,斩除邪恶,纪正冤案,无所顾忌,几十天时间,被处死和依法黜免的权贵、豪强、王公贵戚有二十多人,震动了朝廷上下,奸猾之辈屏声敛气,境内路不拾遗。符坚感叹地说:“我到如今才知道天下是有法治的!”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试题。临江之麋临江①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②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③。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④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⑤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外,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⑥道上。麋至死不悟。(《柳河东集·三戒》)【注释】①临江:地名,江西省清江县。②怛(dá):惊恐。③稍:渐渐。使与之戏:即“使其与之戏”,让狗和小鹿一起玩耍。④良:的确。⑤俯仰:周旋,应付。⑥狼藉:散乱的样子。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A.自/是日抱就犬B.外犬/见而喜且怒C.忘/己之麋也D.麋/至死不悟【解析】自是日/抱就犬。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1)畋(打猎)(2)就(靠近)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1)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__麋麑逐渐长大,忘记自己是麋,认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互相顶撞翻滚,越来越亲热。(2)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__那些别家的狗看见它,又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了,路上一片血肉狼藉。4.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恃宠而骄”终不会有好下场。参考译文:江西省清江县有个打猎的人,捉到一只小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翘着尾巴来了,那个人非常愤怒,便恐吓那群狗。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去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麋鹿在一起玩耍。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麋鹿逐渐长大了,忘记了自己是只鹿,把狗当作自己真正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越来越亲近。狗因为害怕主人,于是和麋鹿玩耍,和麋鹿低头抬头十分友善,然而时常舔着自己的嘴唇,想要吃掉麋鹿。三年之后,麋鹿走出家门,看见大路上有一群野狗,立刻跑过去想跟它们玩耍,这群野狗见了麋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杀了吃掉,麋鹿的尸体七零八落地散落在路上,麋鹿至死都不明白自己死的原因。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试题。曲突徙薪客有过①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②有积薪。客谓主人:“曲其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③不应。居无何,家果失火,乡居里中人哀而救之,火幸息④。于是杀牛置酒,燔发灼烂⑤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⑥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⑦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⑧而请之。(《说苑·权谋》)【注释】①过:拜访。②傍:同“旁”,旁边。③嘿(mò)然:嘿,同“默”,不说话的样子。④息:同“熄”,灭。⑤燔(fán):烧;灼(zhuó),被火烧伤。⑥而不录:却不邀请。而,却;录,录用,此处指邀请。⑦乡(xiàng)使:当初如果。乡,同“向”,从前;使,假如。⑧寤:同“悟”,醒悟,觉悟。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A.见其灶/直突B.乡居里中人/哀而救之C.今/论功而请宾D.曲突徙薪/亡恩泽【解析】见/其灶直突中的“见”意为“看见”,动词,按动宾结构划分。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1)乡居里中人哀而救之(同情)(2)于是杀牛置酒(备办)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1)曲其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__(你)要让烟囱拐个弯,把柴草放远点,不然的话,你家将有火灾隐患。(2)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__当初如果听从客人的劝告,不用杀牛摆酒席,也不会发生火灾。4.这则寓言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__不重视别人的忠告和批评,往往会有后患。__参考译文:有一个造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的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改造为弯曲的烟囱,将柴草移到远处。不然的话,会有发生火灾的忧患。”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摆酒来感谢他的邻人。烧伤的人在上位,其他的按功劳大小依次排座,但是没有请说改“曲突”的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不会有火灾的忧患。现在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建议‘曲突徙薪’的人没有受到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被奉为上宾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人。十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试题。九方皋相马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②。天下之马者③,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弥辙④。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⑤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⑥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⑦。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⑧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列子·说符》)【注释】①子姓:您的家族。姓,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②形容筋骨:形体外表、筋肉骨架。相,仔细观察。③天下之马者:天下绝伦之马。④绝尘:不扬尘土,形容跑得快,灰尘来不及沾到马蹄上;弥辙:没有车辙,形容拉的车速度极快,车轮碾过没有留下痕迹。弥,同“弭”。⑤担纆(mò)薪菜:担柴拾草。纆,绳索。菜通“采”。⑥牝(pìn):雌。⑦牡(mǔ):雄;骊(lí):纯黑色的马。⑧一:副词,竟然。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A.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B.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C.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D.在其内/而忘其外【解析】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主谓结构划分。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1)三月而反(通“返”,返回)(2)穆公不说(通“悦”,高兴)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1)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__糟糕透了,你推荐的相马人,连颜色和雌雄都分不清,又哪能相马呢?(2)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__他只看见精而忽视了粗,只看见内中而忽视了外表。4.九方皋相马的方法,对我们观察认识事物有什么启发?认识一件事情,必须抓住它的实质,有时为了追求事物的本质,往往会对事物的非本质方面有所忽略。参考译文: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纪大了,您的子侄中间有没有可以派去寻找好马的呢?”伯乐回答说:“一般的良马是可以从外形容貌筋骨上观察出来的。天下难得的好马,是恍恍惚惚,好像有又好像没有的。这样的马跑起来像飞一样地快,而且尘土不扬,不留足迹。我的子侄们都是些才智低下的人,可以告诉他们识别一般的良马的方法,不能告诉他们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方法。有个曾经和我一起担柴挑菜的叫九方皋的人,他观察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本领绝不在我以下,请您接见他。”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去寻找好马。过了三个月,九方皋回来报告说:“我已经在沙丘找到好马了。”秦穆公问道:“是匹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说:“是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派人去把那匹马牵来,一看,却是匹纯黑色的公马。秦穆公很不高兴,把伯乐找来对他说:“坏了!您所推荐的那个找好马的人,毛色公母都不知道,他怎么能懂得什么是好马,什么不是好马呢?”伯乐长叹了一声,说道:“九方皋相马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吗?这正是他胜过我千万倍乃至无数倍的地方!九方皋他所观察的是马的天赋的内在素质,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记了它的粗糙之处;明悉它的内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九方皋只看见所需要看见的,看不见他所不需要看见的;只视察他所需要视察的,而遗漏了他所不需要观察的。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包含着比相马本身价值更高的道理哩!”等到把那匹马牵回驯养使用,事实证明,它果然是一匹天下难得的好马。十四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试题。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韩非子·喻老》)【注释】①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之所以:这就是……的原因。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A.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B.俄而/与子期逐C.今/君后则欲逮臣D.此君/之所以后也【解析】此/君之所以后也。2.解释文中加点字。(1)尽(穷尽)(2)逮(赶上)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__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您)在使用时出了错。(2)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4.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我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参考译文:战国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技术。没多久就要跟王子期比赛,比赛之时他多次改换马匹而多次都落在王子期后边。襄主说:“你教我驾车的技术,一定留着一手,没有完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道:“我已经把技术全都教给您了,只是您在使用的时候有问题。不管驾驶什么车辆,最重要的是,马套上辕,要跟车辆配合稳妥;人赶着马,注意力要放在人的指引与马的奔跑相协调上,然后,才可以加快速度,跑得很远。现在,您在我后面,一心只想追上我;您在我前面,又怕我追了上来。其实,驾驭(引导)马匹长途竞争,不跑在前面,便是落在后面。而您的在前在后,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顾得上与马匹的奔跑协调一致吗?这就是您落在后边的原因了。十五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试题。楚人养狙楚有养狙以为生①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②,必部分③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④。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⑤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⑥,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⑦,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郁离子·术使》)【注释】①养狙以为生:靠养狙来维持生活。狙,猴类。②旦日:(每天)早晨。③部分:安排,组织分派。④赋什一以自奉:分给它们十分之一用来自己吃。⑤相与:一起。⑥破栅、毁柙:打破栏杆,捣毁笼子。柙,关兽的木笼。⑦惟其昏而未觉也:正因为他们还糊涂而没有觉醒。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A.楚/有养狙以为生者B.赋什一/以自奉C.群狙/皆畏苦之D.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2.解释文中加点字。(1)树(种)(2)卒(最终、最后)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1)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__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倚靠他而被他役使呢?(2)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__世上那种凭借权术奴役人民却不依正道来规范事物的人,不像猴公吗?4.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寓意。__当大众受蒙蔽时,有权势者尚可得逞于一时,一旦大众觉醒,那么蒙蔽大众的人必将被抛弃。参考译文:楚国有个以养猕猴为生的人,楚国人叫他“猴公”。每天早上,他一定在庭院中分派猕猴工作,让老猴率领(其他猴)到山里去,摘取植物的果实,取十分之一的果实来供养自己。有的猴不给,(猴公)就鞭打他们。老猴们都认为(这种生活)很苦,却不敢违背。有一天,有只小猴问众多老猴说:“山上的果子,是猴公种的树(结出的)吗?”众多老猴说:“不对,(果实)是天生的。”又问:“没有猴公的同意(我们)就不能去采吗?”众多老猴说:“不对,谁都能去采。”又问:“(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听从他并要被他差使呢?”话还没有说完,老猴们全领悟了。那天晚上,众多猴一起等到猴公睡着的时候,打破栅栏毁坏仓房,拿走他(猴公)存放的粮食,相互拉着手(这里指一起)进入森林里面,不再回来。猴公最后因为饥饿而死。郁离子(即刘基隐退青田山时自取的笔名)说:“世上那种凭借权术奴役人民却不依正道来规范事物的人,不像猴公吗?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觉醒,才能让他得逞,一旦有人开启民智,那他的权术就穷尽了。”十六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试题。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节选自《韩非子》)【注释】①越:越国。②睫:眼睫毛。③庄蹻(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A.楚庄王/欲伐越B.庄蹻/为盗于境内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D.此/政之乱也【解析】王之兵/自败于秦晋,“王之兵”意为“大王的军队”,做句子主语,按主谓结构划分。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丧(丧失)(2)明(明智)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__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问题不比越国少。__4.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__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__5.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__(1)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_____(2)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__参考译文: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见识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有人在境内作乱,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您却要攻打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攻打越国的念头。因此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做明察。十七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试题。螳螂捕蝉吴王欲伐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②,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刘向《说苑·正谏》)【注释】①荆:指楚国。②颈:脖子。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A.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B.不知/螳螂在其后也C.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D.敢有/谏者死2.解释文中加点字。(1)伐(攻打)(2)罢(退兵)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1)子来,何苦沾衣如此!__您干什么了,露水把衣服都打湿了?(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__知了、螳螂、黄雀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隐患。4.这则故事告诉人们怎样的道理?__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隐患。参考译文:吴王想要攻打楚国,告诉身边的大臣:“谁再敢劝阻我,我就处死谁!”有一个侍奉吴王的少年想要劝吴王,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他便每天拿着弹弓、弹丸在御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打湿了他的衣鞋,接连三个早上都像这样。吴王发现了他,觉得奇怪:“你早上在花园干什么?露水打湿了你的衣鞋。”那少年对吴王回答道:“回禀大王,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在高高的树上一边放声地叫着,一边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自己的身后;螳螂弯曲着身体贴在树上,想扑上去捉住它,但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自己身后;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举着弹弓在树下要射它。这三个家伙,都力求想要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有隐伏的祸患。”吴王听了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随后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主意。十八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试题。吕蒙为学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zuò)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选自《太平广记》)【注释】①世祚(zuò):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B)A.王/劝其学B.乃博览/群籍C.莫不/穷精极妙D.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2.解释文中加点字。(1)向(刚才)(2)道(道理)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__他们跟我谈论国家兴亡之事,天地宇宙之理,观点都十分精辟绝妙。(2)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__众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诵《易经》这件事了。4.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__(1)博览群书;(2)梦中诵书。(意思符合即可)__参考译文:吕蒙来到吴国,孙权劝他好好研究学问。他博览群书,并以易经为主,常在孙权身边谈经论道,有时还喝得酩酊大醉。一日,他在睡梦中忽然背诵易经一部。一会惊醒,大家都问他怎么回事儿。吕蒙说:“我在梦中见到了伏羲、文王和周公。他们跟我谈论国家兴亡之事,天地宇宙之理,观点都十分精辟绝妙。他们可不是空发议论,仅仅背诵原文而已啊。”语惊四座,众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诵易经这件事了。十九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试题。学贵有恒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驽马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孔子曰:“欲速则不达。”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此之谓也。有种树者,树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或问其术,则曰:“吾无他巧,但识物性,辨土宜,培壅①有道,灌溉以时耳。凡人于初植者,恒朝夕审视,吾听其自然,若不以为意。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宋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②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立志苟坚,执事苟专,必不在一日增进,自矜功效也。百里为期,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事求有济,功贵其成,修业者其念之哉。【注释】①壅(yōng):用土壤或肥料培在植物根部。②芒芒:疲倦。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A.驽马/徐行弗间B.欲速/则不达C.恒/朝夕审视D.捷行/九十里而止2.解释文中加点字。(1)趋(快步走)(2)矜(夸耀)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__种植时间长了以后,别人已经厌倦,淡忘,而我却更加勤快了。(2)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__急速行走九十里就停止,不能说已经到达。4.作者为什么说“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__种树者通过辨土、培壅、灌溉等长期的管理,最终树茂果繁;宋人希望幼苗加速长大而拔苗,最终禾苗枯萎。作者用这两个事例正反论证了学习不在于一时的勤勉,关键是要有永恒的毅力的观点。参考译文:勤勉没有别的方法,在于有恒心(持之不懈)而已。好马虽然善于奔走,却气力疲乏衰竭,中途就会止步。劣马缓慢行走不间断,反而先到。因此要办一件事,学习一种技艺,真能精进不停,必然有成功的一天,(关键)在于善于运用精力罢了。现在有的人有志向学习,已然发奋学习,不分白天黑夜,几十天后,懈怠的心情渐渐生起,最后荒废了学业。孔子说“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孟子说“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个种树的人,树的枝叶茂密、果实繁盛,别人赶不上他。有人问他种树的经验,便说:“我没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只是识别物性,辨别适合的土壤,培土施肥有规律,灌溉浇水按照适合的时间罢了。一般的人在刚种下树苗时,总是早晚仔细察看,我听其自然,好像不在意。种植果树已经很长时间,他人早已厌倦、淡忘,我却更加勤快了。”宋国有个担心禾苗长得慢,就一颗颗拔起一点的人,疲倦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急忙跑到田里看,禾苗却枯死了。考察这两件事,就知道学习知识、钻研学问的道理了。树立志向如果坚定,对待事物如果专一,必然不在于只有一天的增益和进步,自己夸耀功劳和成效。以百里路为目的地,急速行走九十里就停止,不能说已经到达。事业谋求有所补益,功夫重在有所成效,做学问的人要深思啊。二十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试题。与诸弟书(清)曾国藩诸位贤弟足下:诸弟在家读书,不审①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二则,此三事者,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②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③,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予身体甚弱,不能苦思,苦思则头晕,不耐久坐,久坐则倦乏。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兄国藩手草。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注释】①审:清楚,明白。②洎(jì):至,到。③骤几:很快成功。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B)A.不审/每日如何用功B.洎今已两月/不吃烟C.不敢/以一得自足D.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2.解释文中加点字。(1)新(重新)(2)尝(曾经)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__有志气就决不甘居下游。(2)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__(我)时刻所期望的,只有几位弟弟罢了。4.从“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和“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一个怎样的人?__(1)有毅力(坚持不懈)。(2)对诸弟要求严格(爱诸弟)。参考译文:弟弟们在家读书,不知道每天是如何用功的?我自十月初一日立志自新以来,虽然懒惰仍如往日,而每天用楷书写日记,读史书十页,在记茶余偶读二则,这三件事,没有间断过一回。十月二十一日,发誓永远戒掉吃水烟,至今已经两个月不吃,习惯成自然了,我自己设的课程很多,只是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这三件事,发誓终身不间断。弟弟们每天自己设立课程,必须天天不间断,就是行船走路,也要带在身边。我除这三件事以外,其他课程不一定求其有成,而这三件,将终身实行。因为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就决不甘居下游;有见识就明白学无止境,不敢以一得自满自足,如河伯观海、井蛙窥天,都是无知;有恒心就决没有不成功的事。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弟弟们现在只有见识不是马上可以广博的。至于有志有恒,弟弟勉励吧!我身体很弱,不能苦想,苦想便头昏;不能久坐,久坐便倦乏。时刻所盼望的,只有几位弟弟罢了。兄国藩手草。(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二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试题。丰乐亭记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①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②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③,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注释】①掇:拾取。②刻露:明显地表露出来。③本其山川:依据其山川地。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A.乐/其地僻而事简B.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C.掇/幽芳而荫乔木D.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2.解释文中加点字。(1)事(政事)(2)荫(乘凉)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__(那时)又恰好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2)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__于是我根据这里的山水,称道这里的风俗的美好。4.本段文字多角度写出了作者之乐,请再概括出四种。__乐岁物丰成,乐山川之美,乐风俗之美,乐和平安定,乐与民同乐。(写出四种即可)参考译文: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喜爱它的风俗安宁闲适。在山谷之间找到这泉水以后,就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山,低头听泉声。采摘幽香的山花,躲在乔木下乘凉,经过风霜冰雪,山水更加清楚地显露出秀美,四季的景色没有什么不可爱的。又庆幸这里的百姓喜欢那年景的丰收,高兴同我一起游玩,于是我根据这里的山水,称道这里的风俗的美好,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幸运地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二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试题。龙井题名记秦观①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②。龙井③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④,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⑤,则曰:“以不时至,去矣。”是夕,天宇开霁⑥,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⑦,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选自张岱《西湖梦寻》)【注释】①秦观:宋代著名词人。文中“辨才”“参寥”两位僧人都是他的朋友。②会稽:今浙江绍兴。③龙井:地名。在今杭州市西风篁岭上,附近产茶。④普宁:与下文“寿圣院”都是寺名。⑤篮舆:竹轿。⑥霁:雨后放晴。⑦雷峰:与下文“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⑧惠因涧:山涧名。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A.龙井/有辨才大师B.以书/邀余入山C.濯足/于惠因涧D.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解析】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比(等到)(2)谒(拜访)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__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连)头发都能数清。(意思对即可)__(2)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__在龙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__4.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处内容简要分析。__隐显的灯火、蓊郁的草木和悲鸣的急流所组成的夜景出奇优美、幽寂,让作者悦耳,内心沉静、澄明,故而情不自禁地发出“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意思对即可)__参考译文: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去杭州,(然后)再向东赶回会稽。龙井(这个地方)有位辨才(注:法号或人名)大师,通过书信邀请我到(龙井)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宁,碰到的道人参寥,问(参寥)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轿子,(参寥)说,“(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于是(我)便放弃做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过了雷峰塔,渡过南屏一带,在惠因涧(注:山沟)洗脚(注:意为赤脚涉过惠因涧),进入灵石坞,意外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上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历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灯火若隐若现,草木长得蓊蓊郁郁,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我们继续)前行(到了)二更天,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谒辨才大师,第二天便回去了。二十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试题。晚游六桥待月记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B)A.一日之盛/为朝烟B.与/杏桃相次开发C.弥漫/二十余里D.其实/湖光染翠之工【解析】与杏桃/相次开发。2.解释文中加点字。(1)相(相互)(2)然(然而)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__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__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述说呢!4.本文原题为《晚游六桥待月记》,通篇却在写花写人,有何作用?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_本文描绘西湖花开之盛,游人之炽,大力铺陈渲染,烘托了西湖月景的“尤不可言”。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以及独以山水为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参考译文:西湖景色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山间雾气)一日之中最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的山岚。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石篑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物,应该赶快去观赏。”我当时被桃花所迷恋着,竟舍不得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草如烟,红花似雾,弥漫二十多里。歌吹的声音,如风阵阵传来;仕女的粉汗,如雨纷纷落下;罗衫纨裤的游客,多于堤畔的草,真是艳丽极了。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和尚与识趣的游客享用,哪能和俗人说呢!二十四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试题。钴潭西小丘记柳宗元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予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澧、镐、鄠、杜⑤,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选自《永州八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④罴(pí):棕熊。⑤澧(fēng)、镐(hào)、鄠(hù)、杜:均为古地名,其中澧、镐分别为周文王、周武王建都处。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A若/牛马之饮于溪B.予/怜而售之C.烈火/而焚之D.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解析】农夫渔父/过而陋之。2.解释文中加点字。(1)货(标价出售)(2)陋(认为……鄙陋)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__丘石或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破土而起,竞相形成奇奇怪怪形状的,几乎数都数不清。4.下面写“坐潭上”和“卧丘上”观感的文字,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境?(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__孤寂、凄苦、悲凉。(2)“枕席而卧……渊然而静者与心谋。”__心神愉悦、陶醉自得。5.结合《小石潭记》的写作背景,谈谈本文写“弃地”小丘的际遇,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__寄寓了作者怀才不遇、遭遇不幸的苦闷抑郁不平的情感和重被重用的愿望。参考译文:寻到西山以后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探行二百步,又探得了钴潭。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流急水深处筑有垒土阻水,开缺张网的鱼梁。梁上有个小土丘,丘上生长着竹子树木,丘石或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破土而起,竞相形成奇奇怪怪形状的,几乎数都数不清;有的倾侧堆垒而趋下,就像牛马在溪边饮水;有的又猛然前突,似乎较量着争向上行,就像熊罴在山上攀登。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似乎可以装进袖子里去一般。我向小丘的主人打听情况,他回答说:“这是唐姓某家废弃的土地,标价出售却卖不出去。”我又问地价多少,答道:“仅仅四百两银子。”我同情小丘的不遇而买下了它。当时,李深源、元克己与我同游,都十分高兴,以为是意想不到的收获。于是就又取来了一应用具,铲除败草,砍掉杂树,燃起了熊熊大火焚烧去一切荒秽。(顿时),佳好的树木似乎挺立起来,秀美的竹林也因而浮露,奇峭的山石更分外显突。由竹木山石间望出去,只见远山高峙,云气飘浮,溪水流淙,鸟兽在自由自在地游玩;万物都和乐怡畅地运技献能,而呈现在这小丘之下。铺席展枕躺在丘上,山水清凉明爽的景状来与双目相亲,瀯瀯的流水之声又传入耳际,悠远空阔的天空与精神相通。深沉至静的大道与心灵相合。我不满十天中却得到了两处胜景,即使是古时喜嗜风景的人,也未必能有此幸运啊!唉,凭着这小丘的美景,如果放到长安附近沣、镐、鄂、杜等地,那么爱好游乐的贵族人士竞相争购的,将逐日增价一千两,也愈来愈不能购得。现在弃置在这永州,农人渔夫相经过而看不起它,求价仅四百两,却多年卖不出去,而我与深源、克己偏偏喜爱并获得了它。这难道是确实有所谓遭际遇合吗?我将得丘经过书写在石上,用来庆贺与小丘的遇合。二十五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试题。长堤——水乡陆途沈括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①,民颇病涉②。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③,无处求土。嘉祐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④、刍槁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⑤水中淤泥实⑥籧篨中,候干,即以水车汱⑦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注释】①陆途:地上的道路。②病涉:苦于涉水行走。③泽国:低洼积水之地。④籧篨(qúchú):芦苇。⑤漉(lù):淘干。⑥实:填塞。⑦汱(tài):排水。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B)A.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B.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C.留其半/以为堤脚D.每三四里/则为一桥【解析】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2.解释文中加点字。(1)凡(共)(2)去(距离)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__都是浅水而没有陆路,百姓都苦于往来涉水。(2)不日堤成,至今为利。__不久长堤完成,到现在还造福着当地的人。4.选文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由此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什么特点?__苏州人民用粗竹席和干草做成墙排水,修筑长提。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充满智慧。__参考译文:苏州到昆山县共六十里,都是浅水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