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装备制造企业3~5年发展战略规划项目建议书_第1页
XX装备制造企业3~5年发展战略规划项目建议书_第2页
XX装备制造企业3~5年发展战略规划项目建议书_第3页
XX装备制造企业3~5年发展战略规划项目建议书_第4页
XX装备制造企业3~5年发展战略规划项目建议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装备制造企业3〜5年发展战略规划项目建议书目录第一章愿景、使命和目标.11.1.某集团愿景.11.2.某集团使命.11.3.各功能体系定位.11.4.某集团的总体目标.21.5.某集团的阶段目标.3第二章科研定位与措施.52.1.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与定位.52.1.1.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52.1.2.科研开发体系战略定位.62.2.科研开发体系运作模式设计.92.2.1.宏观运作模式:构架三级科研体系.102.2.1.1.某/集团科研开发体系最终运作模式设计.102.2.1.2.某/集团科研体系运作模式建立与实施步骤.172.2.1.3.某/集团科研体系宏观运作模式小结.232.2.2.微观运作模式:项目运作制.232.2.2.1.解析课题承包制.242.2.2.2.引入项目运作制.272.2.2.3.某/集团科研体系微观运作模式小结.292.3.科研开发人员考核激励模式设计.292.3.1.对科研开发人员的考核.30

2.3.2.对科研开发人员的激励.31ATy-_*第三章产业化战略措施.323.1.措施总体概述.323.2.中短期具体措施.333.2.1.中短期措施之一:规范治理结构.333.2.2.中短期措施之二:健全管控体系.343.2.3.中短期措施之三:明晰科研定位.363.2.4.中短期措施之四:加强市场体系.373.2.5.中短期措施之五:规范提升外协.393.2.6.中短期措施之六:提高扫描效率.413.2.7.中短期措施之七:加强集成业务.433.2.8.中短期措施之八:发展工程公司.463.2.9.中短期措施之九:实现技术赶超.493.2.10.中短期措施之十:积极开展资本运营.513.3.中长期具体措施.573.3.1.中长期战略措施一:大力发展重点规模化业务.573.3.2.中长期战略措施二:做强资本运营.603.3.3.中长期战略措施三:逐步实施国际化战略.63第四章行业定位与运作模式.664.1行业服务体系战略定位.664.1.1行业服务功能定位.664.1.2行业服务业务定位.68

4.1.3 行业、产业与科研的定位.694.1.4 行业服务战略定位总结.704.2 行业服务运作模式设计.724.3 行业服务运作模式实施步骤.744.3.1 某/集团行业服务运作模式实施步骤概述.74.754.3.2行业服务运作模式第一阶段工作要点.75.754.3.2.1建立所级行业服务组织联席办公机制并辅以适当的利益挂钩机制4.3.2.2各所按业务对所内行业服务资源进行清理.764.3.3行业服务运作模式第二阶段工作要点.764.3.3.1根据不同业务盈利性与非盈利性的差异来进行发展模式设计.774.3.3.2所级尚没能力开展而集团已经具有,应以适当的方式引入.784.3.4行业服务运作模式第三阶段工作要点.804.3.4.1构建以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为平台的大行业服务体系.804.3.4.2在技术服务和咨询发展成熟时将其剥离,进行产业化运作.814.3.4.3打造集团其他产业的营销平台.82第五章战略计划实施表.83通过引某集团的愿景是成为引领中国装备制造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集团通过引领来保证自己持续的竞争能力,定位于装备制造业,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尤其是技术水平为目标。某集团的使命是成为制造类企业竞争力的优秀提供者。以提升制造类企业的竞争力为己任。某集团的业务,无论是某设备、系统集成、生产线还是科研服务和行业服务,都是在为客户企业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涵盖了设备、技术和管理三个方面。由于某集团不同于普通的企业,是由科研所转制而来,所以自身具有相对复杂的功能体系,包括科研体系、行业体系和产业化体系,所以在进行目标设计之前,首先应该对这三个体系进行关系定位和发展定位。我们认为某应该在市场导向的前提下,以科研体系为发展平台,实现产业、科研和行业发展的互动来作为功能体系的定位(见图1-1)。图1—1某集团功能体系关系定位图同时需要明确,某未来的产业将在逐步加大的有针对性应用研究基础上,提升产品开发档次,并向技术服务和咨询扩展。这就需要对原有的科研、产业和行业进行重新定义,某未来的科研应当定位于应用研究和长期性(三年以上)的产品开发,而某未来的产业定位于市场性、赢利性的业务,包括短期性(三年以下)产品开发,以及技术服务和咨询,某未来的行业则指非盈利性的行业协会、学会或需要公证性的认证、检测业务(见图1-2)。图1—2某产业、科研和行业战略演进图某集团战略规划的总体目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目标,二是产业化目标,三是行业目标(见表1-1)。技术创新目标是经过5年的发展,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领跑者;产业化目标是,五年内产业销售收入突破32亿;行业发展目标是五年内成为中国制造业中小企业成长的助推器。表1-1某集团的总体目标体系目标分类目标内容技术创新目标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领跑者产业化目标五年内,产业销售收入突破32亿行业目标成为中国制造业中小企业成长的助推器为了更好地实现三个功能体系的总体目标,我们又设计了相应的中短期和中长期阶段目标(见图1-3)。图1-3(集团)发展战略阶段目标中短期(2005—2007年)科研:逐步过渡、完善体系产业:夯实基础、归束做强行业:界定业务、分类发展中长期2008—2009年)科研:产研结合、协调发展产业:重点突破、快速发展行业:一个平台、两种运作院(集团)的发展科研开发体系在中短期以逐步过渡、完善体系为阶段性目标。结合某/集团此次的改制,在某/集团和各二级子公司分别成立中央研究所和技术中心,与产业部门的技术开发部门协同,构建层次清晰、分工明确的集团三级科研开发体系。同时,在中央研究所引入项目运作制,并通过各种途径将下设的虚拟中央实验室做实,逐步过渡为实体化的中央实验室。科研开发体系在中长期以产研结合、协调发展为阶段性目标。通过前一阶段的运作,这一阶段的发展要力图使中央研究所下面的各中央实验室进入实体化运作阶段,并在集团范围内有条件地推广项目运作制,适时将中央研究所提升为中央。同时,对前期的科技成果进行孵化,协同产业构筑新兴的产业增长点。产业化发展在中短期追求的是夯实基础、归束做强。集团产业化中短期工作重点应放在积极建立为所有业务开展所需要的管理体系、市场体系和科研体系(技术赶超体系)上,即集团整体的财务、战略、投资、人力资源管控和市场、科研体系要针对所有业务进行加强,同时建立规模化业务的筛选机制和培育机制。另外,集团中短期业务发展重点应放在处于优秀业务区域的难规模化业务,结合系统集成业务和工程公司业务的优势,以横向和纵向一体化业务为突破点进行京内业务的重点倾斜发展,对重点发展业务集团要给予资金和资源的大力支持,同时要协调重点业务中重复业务的整合和互相支持业务的有机结合,其余的业务鼓励其自身积极发展。产业化发展在中长期追求的是重点突破、快速发展。中长期,在内部建设逐步完善的基础上,集团除了抓整体管控外,应把产业突破的重心向规模化和相对规模化业务倾斜,即集团的工作中心要从以一体化业务为重点的难规模化业务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具体方式可以有现有难规模化业务的相对规模化,以及逐渐向好的新设规模化产品和业务倾斜(前提是有好的规模化业务)等,通过集中优势力量,运用重点快速突破的策略迅速在细分领域建立优势,实现规模发展。而一体化业务,技术扫描式业务等传统业务还应该继续发展。行业服务体系中短期以界定业务、分类发展为阶段性目标。这一阶段的首要工作是对各所已有的行业服务资源和业务进行厘清,并按照盈利性和非盈利性的方式进行分类发展,将盈利性业务和面向企业服务的非盈利性业务以业务部门的形式设在各所生产力促进中心下进行发展。同时,在集团框架下共享各种行业服务业行业服务体系中长期以一个平台、两种运作为阶段性目标。在此阶段,集团将在前期所内行业服务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集团的行业服务大平台。通过判断行业服务业务与集团战略的相关性,找出匹配度高的行业服务业务进行产业化运作。结合未来自身产业发展及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对某/集团科研体系的要求,提出科研体系的总体目标如下图2-1所示。某/集团未来的总体目标是“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领跑者”,同时在当前、中短期和中长期的阶段性目标分别为:“准确定位”,“逐步过渡完善体系”和“产研结合协调发展”。图2-1:某科研体系战略目标科研开发体系定位首先,随着某/集团未来科研体系从利润中心向成本中心的转变,未来应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科研开发体系,如图2-2所示。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科研、产业和行业的分别定位和区别发展。图2-2:某未来科研体系未来定位同时,将随着未来研发资金来源的变化,某/集团科研体系也需逐渐由为国家、行业、产业同时服务,转变为以为产业服务为主,如图2-3所示。图2-3:某未来科研体系资金来源科研开发体系研发深度定位根据国际通用的分类方法,我们将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三种类型。如表2-1所示。表2-1:科研研究国际通用分类分类内容基础研究是指为了增加知识和发现新的探索领域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基础研究不考虑任何特定的商业目的,其成果常常对广泛的领域产生影响应用研究是指运用基础研究所取得的知识,探索和寻找有实用目的新知识和可能的技术创新。是否考虑特定的商业目的是区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主要标志产品开发又称发展研究,它是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知识和成果, 寻找明确具体的技术创新的研究,其研究目的是取得生产中实际应用的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图2-4: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前不同科研主体之间的关系图经过1985年以来的科技体制改革,国家一方面加强了对中科、高等学校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归并改制,使得工艺所、产品所成为了企业或企业的一部分,而对行业基础共性研究所则减少了在应用研究上的财政支持,希望技术型企业能够承担应用研究的主体,但这种转变需要时间,这就使得国家整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中出现了应用研究链条上的脱节,如图2-5所示。图2-5:中国科技体制未来不同科研主体之间的关系图因此,我们认为,在未来某/集团科研体系的定位上,应按照不同的服务对象进行不同的定位。图2-6:未来集团科研体系整体定位未来集团科研体系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应定位于应用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填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真空地带。发挥集团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品牌优势,着力争取国家/政府在应用研究领域,基础应用研究领域的项目,特别是那些与自身产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项目,如图2-6所示。未来集团科研体系在行业服务体系中应定位于应用研究的后端与产品开发的前端之间,避免与自身产业相冲突。未来集团科研体系在行业服务体系中应定位于有一定前瞻性的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目前某的科研人员大多已下沉到产业部门,他们既是科研体系的基层人员,又是产业部门的一线人员,但是从长远来看,集团应加强对应用的研究,为自身产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根据前面的内外部分析和未来科研开发体系的战略定位,我们认为,未来某/集团的科研开发体系运作模式在设计时应该遵照如下四大原则:科研体系未来3-5年内要逐渐由主要为国家服务转变为向国家和自身产业提供服形成结构清晰的集团科研开发构架;针对现有科研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符合未来科研经费的变化趋势。同时,未来某/集团科研开发体系运作模式的设计应包含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如图2-7所示。宏观运作模式指未来集团整体的研发构架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分工如何设计;微观运作模式指具体研发项目的运作方式。图2-7:科研开发体系运作模式设计我们认为,某在科研的宏观运作模式上,应分步适时地建立起包含集团中央在内的三级研发运作模式,如图2-8所示。图2-8:某科研体系宏观运作模式1.成立形式中央的成立,可以有三种形式:部门形式、分公司形式和子公司形式。三种不同形式的优劣势比较如下图2-9所示。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分公司的形式尽管不具备企业法人资格,但其也是独立核算的实体,利于未来成本的核算。同时,分公司的形式也有利于未来中央将孵化成功的项目在集团内部进行划拨。图2-9:各种形式的中央优缺点比较2.隶属关系未来的中央可以直接设立在某下面,亦可以设立在未来集团的核心企业机科股份下面。比较两种不同方案的优缺点,我们认为,将中央设立在机科股份下面,尽管可以起到抵税的作用,但同时也会降低机科股份的盈利水平,稀释未来股票激励的效果。而直接隶属于某可以很好地面向全进行服务。因此,建议将中央下挂在某集团,如图2-10所示。图2-10:中央隶属关系选址未来中央的选址,一部分人可能会提出建在京外的方案,毕竟未来集团的下属企业将横跨六省一市,选址上存在京内、京外两个方案。但我们认为,尽管从成本的角度将中央设在京外是一种可选的方案,但中央作为未来集团的成本中心,评价其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能否出成果,而非成本的压缩。优劣势比较见图2-11所示。图2-11:中央选址另外,我们还必须考虑不同地方获取研发资源的容易度。京外研发的成本低,但同时研发资源的获取比较容易。而北京作为我国科技、教育的中心,有着丰富的研发资源。单从每年的研发资金投入区域情况比较,我们就可以看出北京的研发资金投放量约占全国研发总投入的四成,是我们京外几省研发总投入的2.5倍,如图2-12所示。图2-12:按地区统计的R&D经费投入情况资料来源:2000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科研体系层级选择前面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央牵头的集团科研开发体系一般有四种层级形式,不同层级的科研开发体系有着不同的特点,亦适合不同特点的企业。通过比较,我们认为三层级的集团科研开发体系层次清晰,分工明确,适合某/集团这类高科技企业和非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因此,我们建议未来某/集团的科研开发体系运作模式在层级上采取三层级形式,如图2-13所示。图2-13:各层级科研运作模式比较科研体系各层级定位与分工未来某/集团三级科研开发体系包含了某/集团一级的中央,各所的技术中心和所级下面产业部门/中心的技术开发部门。各个层次的定位与分工如图2-14所示。图2-14:某/集团三级科研开发体系各层次的定位与分工中央功能定位未来中央的功能定位取决于集团未来对它的输入和输出的要求。从输入角度,我们认为未来的中央应该从两个方面得到信息和指令:一个是集团的整体发展战略,另一个是学科发展的技术信息。而从输出角度,应至少包括如下四个部分:制定技术战略、研发技术成果、孵化产业技术、协同产业发展。示意图见图2-15。图2-15:中央的输入输出示意图同时,在“研发技术成果”的输出过程中,中央将承担两种不同的角色,如图2-16所示。一种是自主研发的竞争前技术研发模式,一种是综合性大项目的配合研发模式。图2-16:中央结果输出的两种不同角色对于综合性大项目的研发,中央只是集团整个研发团队中的一员,负责一些其他各所不能也不愿完成攻坚模块的研发,而总体项目管理的工作由集团“科技经营部”负责,模式示意图见图2-17。图2-17:中央分工中央未来的组织架构根据上面对中央的功能定位,我们建议未来中央的组织结构设计如图2-18所示。总体上,中央隶属于某/集团,同时接受来自集团战略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的战略、技术输入。而在其内部自身包含为实现四大功能而建立起来的三大模块: 负责技术输出的中央实验室模块,负责中央基础管理(包含技术战略的制定)的职能部门模块,和负责成果转化与产业协同的孵化模块。图2-18:某集团中央未来的组织结构中央成立时机的选择中央成立时机的选择取决于如下三个主要因素,如表 2-2所示表2-2:中央成立时机选择考虑因素建议时机集团整体的业务收入水平40—60亿规模时成立中央

集团自身管控体系的建设情况集团自身管控体系建立完备时成立中央集团进行资本运作的需要在集团需要进行资本运作时,可适当降低前两条的要求集团研发体系的内涵和外延以上主要阐述的是未来某/集团的自身科研开发体系的建设,在此之外,未来集团的科研开发体系还应充分利用好体系外部的各种研发资源, 使集团的研发体系得到有效地外延,如图2-19所示。在某/集团的三级研发体系与外部的博士后工作站、学位授予点、国家工程中心、各地高校 /所研发等资源之间架起一座资源互动的桥梁。图2-19:中央应与集团内外的各种研发资源互动示意图1.“三步走”完成集团整体科研开发体系的构建建议采用“三步走”的形式完成某/集团中央的建立,各阶段的描述如下表 2-3所示。表2-3:“三步走”的中央建立形式虚拟运作阶段发展做实阶段体系成熟阶段建立形式中央研究所中央研究所中央提出少量集团前瞻性开发孵化现有技术资开发与自身产业发展的项目源相匹配的竞争前技术功能概述对集团已有的技术成开发与自身产业发展开发孵化技术资源果进行清理、汇总和战略相匹配的竞争前分析技术

研发战略导向以政府资源为导向以政府资源为导向兼顾市场导向研发战略导向以政府资源为导向以政府资源为导向兼顾市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兼顾政府资源导向2.第一阶段一一“虚拟运作阶段”在“虚拟运作阶段”应首先成立中央研究所,并挂牌各所研究中心,如图 2-20所示。在此阶段,中央研究所负责首先对集团已有的研发资源和状况进行一个全面地清理,同时建立完善未来中央相关的管理流程和制度,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少量前瞻性的项目进行研发。另外,各所先挂牌成立各所的研究中心,负责按照集团科技经营部的安排,进行综合性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分块研发。图2-20:“虚拟运作阶段”集团三级研发体系主体定位此时,由于中央研究所刚刚成立,尚处于“虚拟运作阶段”,建议在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立上,暂时不建立与技术孵化和产业协同相关的部门和职能。 同时,在中央研究室的建设上,采取虚拟中央实验室的方式,人员编制在中央研究所而暂不购置相关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具体组织框架见图2-21图2-21:“虚拟运作阶段”中央研究所内部机构设立根据项目的不同类型,这一阶段的研发项目运作方式采取如下两种方式。对于综合性的大项目,由科技经营部负责牵头运作,中央仅仅在需要时参与到其中的部分研发工作。对于少量的研发项目,则由中央整体协调下设的中央实验室负责完成,具体模式见图2-22。图2-22:“虚拟运作阶段”中央研究所项目运作方式虚拟中央研究室的设立应参照如下创新、市场、战略、成本四个原则:虚拟中央研究室所研发的项目应该是各所级研发中心没有或不愿进行研发投入的领域;虚拟中央研究室是因方向而设,在课题选择上应该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虚拟中央研究室的研发方向必须符合集团未来的整体发展战略;虚拟中央研究室承担的课题应尽量利用现有(特别是京内)研发设备和资

3.第二阶段3.第二阶段发展做实阶段”“发展做实阶段”中央研究所应加入孵化功能,同时系统地开展前瞻性项目的研发。而各所研究中心也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与各所自身产业相关研发项目研究。如图2-23。图2-23:“发展做实阶段”各层级研发功能定位中央的内部组织机构应相应的加入技术孵化中心,并在第一阶段成立了虚拟中央实验室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一些技术方向好,未来市场需求明确的中央实验室作实,通过各种途径购置相关的实验器材和设备,建立真正实体化运作的中央实验室。具体结构如图2-24所示。图2-24:“发展做实阶段”中央研究所内部机构设立获取相关设备和仪器的可能途径有三个,见图2-25。图2-25:“发展做实阶段”试验设备和仪器获得渠道对于这一阶段中央研究所新成立的孵化中心,其在孵化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两种主要模式:一种是内部孵化,一种是外部孵化。内部孵化的技术,就通过资产划拨的形式,直接划入相应的子公司。而外部孵化通过引入集团外部的资源,则可以采取新建公司的形式。前者可用于向拟上市公司中注入概念,提升拟上市公司形象和发行价。后者可用于未来集团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详见图2-26所示。图2-26:“发展做实阶段”技术孵化中心运作模式图4.第三阶段——“体系成熟阶段”“体系成熟阶段”时,集团整体的发展已经符合了前面论述的中央成立三个条件。此时,随着集团自身母子公司架构的建立和成熟,研发体系的架构也相应成形。中央负责前瞻性的,未来3-5年的竞争前技术研发;各所的技术中心负责各自领域1-3年的技术研发;而各生产部门的技术开发部门就负责年度内产品的开发和工艺的完善,如图2-27。图2-27:“体系成熟阶段”各层级研发功能定位同时,中央研究所内部组织结构也最终成形,在接受到集团的两大输入后,便可以通过下属三大职能模块对外进行输出,如图2-28所示。图2-28:“体系成熟阶段”中央研究所内部机构设立分三步在京内建立分公司形式,隶属于某的三级研发体系,并在适当的时候建立集团中央。:项目运作制在宏观的集团科研运作结构搭建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同时关注科研项目在微观层面的运作。因为,如果把集团整体的科研运作体系比作是人体骨骼的话,科研项目的微观运作模式则是集团科研体系的血和肉。没有这种微观基础,没有项目运作层面地高效与协调,就没有真正“丰满”的集团科研“机体”在微观层面上,针对目前集团的现状,我们建议应逐步导入以项目运作为主的研发项目运作方式,具体示意图如2-29图2-29:项目运作为主的研发项目运作方式“课题承包”承包了什么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之前,科研所尚没有进入市场,主要收入是国家的事业性拨款和课题经费,在这个时候,课题承包制的流程局限于课题项目本身的运作, 如图2-30所示。图2-30:推向市场前课题承包制的整体流程国家科技体制的改革,将科研所推向了市场。沿袭承包的实质,课题承包制逐渐从技术领域向下延伸到了生产和市场领域,成为科研开发体系,甚至是产业发展体系的微观运作基础,如图2-31所示。图2-31:进入市场后课题承包制的流程解读“课题承包”下面,我们按照现有课题承包制的流程,以机科股份为例对流程上的各个环节进行一一地分析,并试图发现其中的问题和原因。表2-4:课题承包各环节现状描述及存在问题列表(以机科股份为例)序号流程环节现状描述存在冋题1填报课题/由科研开发人员自行填报,然项目的申报由科研人员自发项目申请后交由其所在部门经理签字认进行,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资料可公司基本上不会对申报的资料进行审查,除非是某些重大课题,而对于这类课题的审查也主要是从合同金额和技术角度大部分项目内容由项目组成员进行起草确认,中间可能存在部分回扣或其他好处费2课题申请多数以项目课题组负责人的名义,由公司统一申报少数重大课题以名义进行申报是否需要进行有偿性的无形资产使用课题申请的公司审批制度,大多形同虚设,一般是在合同已基本明确后才进入此环节技术基本掌握在项目组成员手中,审批只能依据项目组成员所谓的预计利润和可行性分析进行,未能有效规避风险3-1项目运作项目运作基本全由课题组负责人牵头的全体课题组成员负责执行包括技术开发、设备米购、加工、验收、顾客沟通等内容。项目运作和项目管理基本由课题负责人全权负责,公司对其进度不能有效控制相关米购、加工等成本控制由项目组成员自行开展,公司没有统一订货标准,成本控制存在一定欠缺3-2项目管理项目运作基本全由课题组负责项目运作和项目管理基本由

人牵头的全体课题组成员负责执行包括技术开发、设备米购、加工、验收、顾客沟通等内容。课题负责人全权负责,公司对其进度不能有效控制相关米购、加工等成本控制由项目组成员自行开展,公司没有统一订货标准,成本控制存在一定欠缺由项目组成员先自我确认成果审查基本由项目组成员以对方验收合格通过表示项目和客户进行确认验证,公司并顺利结束,即已结成果没有在最后阶段完成对项目公司基本上不做项目结束前的完成质量的监督和审查4成果审查内审可能造成项目无法验收或拖期验收,进一步增加项目成本,从而可能导致公司的经营收益和信誉受到影响技术成果转化没有选择性的取纵向成果技术转化不多舍,造成较多好的技术错过市课题组在完成相关课题后,很场时机,而一些差的技术却继少在此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开5技术成果续研究的现象拓市场转化造成了公司技术资源的自然流一般会在有市场需求信息寻失找我们或间接打听到相关需求后,才会将已有的技术成果进行转化

6技术成果孵化孵化基本没有,很少的技术项目会进入小试和中试在原来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成果孵化的比例很少部分项目投入大量的人力研多是原有的技术班子,在发现发,而实际收益很少,且在市技术成果具有一定市场前景场转化上没有投入,因此造成后,直接转向市场人力资源的浪费和固定资产的少数部门按照专业化分工,将增加部分技术人员元全转向市场,项目组承担了项目运行中一系而多数技术人员仍然会同时7产业化列工作,包含市场信息和合同承担起市场和科研的两副担洽谈等,造成人员承担内容繁子多,难以在研发或市场销售等单方面有突出表现,故相关项目成果在市场推广活动和开拓市场上进展缓慢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技术成果转化率低,技术转换后的产业难以做大是课题承包制的严重弊端。原因分析当前课题承包制技术成果转化率低,产业难以作大的原因,究其根源我们认为有以下两点:a.成果转换周期长课题承包制依靠3――5人以技术为背景组成的课题小组,完成从应用技术的研发到产品的开发,再到生产、制造,最后推向市场,至少需要 5年,甚至10年的时间,这样的过程是漫长的b.人力资源瓶颈课题承包的过程对于人力资源的要求可以说是相当的高,它要求课题组人员一方面具备很高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又要具备一定的市场开拓能力。一个技术成果要想在市场中搏击生存,要求这个课题承包小组,特别是组长的知识结构必须横跨人类知识的两大领域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正是在课题承包制中这种“技术转换同课题组人员相捆绑”的微观运作基础上,人力资源的瓶颈构成了成果转换的瓶颈。结果是很多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受制于人力资源的瓶颈而最终没能在市场上取得相应的市场回报。4.环境分析课题承包制这种“一包到底”的科研模式,在过去的科研体制下,在为国家服务的科研项目中尚可勉强维系,而在为集团自身产业发展提供原动力过程中就将会暴露出问题。为国家服务时,如果技术成果不能转换不要紧,因为我们已经得到了一笔科研费用,表现在财务上是一笔收益。技术成果转换了,我们更可以获取更多的收益。而面对未来我们的科研体系将主要为自身产业服务,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未来的每一笔科研费用,都是我们自身的产业从利润(或销售额)中提留出来的,都是一元一元从市场上挣出来的,科研的投入如果不能转换成实际生产力表现在财务上就是成本。而只有到科研的成果成功的转换后才能够真正实现科研的价值。因此,如果说课题承包制在现在尚存在一息喘息的话,未来随着某/集团改制的进一步推进,课题承包制将构成集团产业化发展的重大障碍。1.项目运作制下的分工如何解决当前课题承包制中“一包到底”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适时地引入项目运作制,形成条块化的相对专业化,提高科研微观运作的效率,具体条块化方式如图2-32。图2-32:微观的项目运作制各部门专注于各自负责的科技创新环节,同时分工合作,用空间换时间,提高科技成果的转换率,详细分工见图2-33。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项目运作部并不一定是一个专门的部门,而且对于不同类型的项目,其负责的部门和人员也是不同的。比如,对于未来集团的综合性项目的运作,就是由某/集团总部的科技经营部负责;而中央内部的竞争前技术研发的项目管理,则由中央的综合管理部负责。图2-33:项目制运作下的专业分工2.在中央引入项目运作制然而,鉴于科研人员长期以来打下的“课题承包制”烙印,在如下情况时不宜用项目运作制取代课题承包制:a.产业化效果较好的科研领域。例如,通过多年的运作,在这些产业部门已经培养出了一批“既懂技术又通晓市场”的人员,他们是某/集团的骨干,同时也是课题承包制的既得利益者,故而对这些研发领域不宜采取项目运作制;b.在数额较小且与集团未来发展战略协同度不大的纵向课题领域,由于与集团未来战略的相关度不大,因此可以视为是一种科研创收,无需采用项目运作制。鉴于此,我们建议中短期内应首先在中央/所引入项目运作制,为/所科技基金所支持的前瞻性、竞争前项目搭建全新微观运作平台。中长期,再逐渐向条件成熟的各二级单位进行推广/集团科研体系微观运作模式小结“课题承包制”的内在缺陷已经不适应未来集团产业的发展,应逐渐在集团的科研开发体系中引入项目运作制,首先在中央中引入项目制的微观运作模式,再在条件成熟时推广。完成了对未来集团科研开发体系宏观运作模式和微观运作模式的设计,我们将注意力进一步下移,来看看集团未来科研体系中对科研人员的考核与激励该如何进行。应该说人力资源问题是科技型企业运作过程中将一直面临的重要问题。而考核和激励,一个是保证绩效,一个是激发绩效,又都是人力资源中的核心。因此,这里将科研开发人员的考核和激励问题提出来作为专门的一章,既是逻辑上的自然演绎,也是科研开发体系战略措施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从下图2-34我们也可以看到,集团未来的科研开发体系的运作效率将同时取决于:集团未来科研开发体系的宏观运作模式,微观运作模式和科研开发人员考核和激励的相关办法。图2-34:科研开发体系“金字塔”然而,尽管如上图所示,人力资源作为基础性的工作,对于未来集团的科研开发体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必须意识到作为集团级的科研开发战略,人力资源模块不能缺少却又不能多提。在宏观运作模式、微观运作模式和人力资源考核与激励三块工作之间,集团分配的精力与整个结构“金字塔”的比例恰恰相反,应该构成一个“倒金字塔”状。也正如我们前面分析中篇章分布一样,将重头放在对集团未来科研开发体系架构的设计和建设上,然后是微观运作模式,然后才是人力资源考核与激励。因为,对于第一个问题——集团未来科研开发体系的宏观运作模式设计,除了集团总部,别的二级单位一般不会去考虑。对于第二个问题一一集团未来科研开发体系的微观运作模式,二级单位可能意识到,但却推不动。而对于最后一个问题——科研开发人员的考核与激励,由于其基础性,大多数二级所在实践中均有了这样的尝试,甚至是制度。需要某 /集团完成的,是帮助集团内的各二级单位尽快地找到最有效的制度。下面,我们将用有限的篇幅对集团未来对科研开发人员的考核和激励分别提出建议,以供参考。具体方式需进一步结合不同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 。对于科研人员,我们建议采取360度的考核方式,如图2-35。同时,由于其下游部门——科技转化部门(如中央的技术孵化中心)是科研人员研究成果的最直接接受者,建议加大下游部门考核意见在科研开发人员业绩考核中所占的权重。图2-35:科研人员360度考核示意图对于科研人员的激励,建议可以有选择的采取如表 2-5的三种激励模式表2-5:科研人员激励模式模式内容预留股份在此轮改制过程中,预留一部分股份用于对将来对集团/二级公司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研发人员的奖励技术入股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研发人员利用技术孵化器或风险投资或直接创业来实现自己研发的技术的产业化,配套相关的技术成果转化入股的激励方案产业提成出台相关政策,对于技术研究在任职期间成功进行产业化,并对前期研发及产业化阶段做出贡献的研发人员采取从产业化收入中提出一部分作为奖金的方式直接进行奖励上述三种方式都有着不同的激励力度和效果,建议根据实际运用的对象进行选择。但从实施效果和可操作性上而言,根据某/集团现有的情况,我们建议采取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对科技人员进行激励。这一方面可以激发科研开发人员参与技术从实验室样品转变为市场实际需要产品的热情;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现金支出对未来新孵化企业造成的现金流压力。为达到某战略目标,新华信认为,某中短期的阶段工作重点应确定为 “夯实基础,归束做强”;中长期的工作重点在中短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重点突破,快速发展”(见图3-1)。图3—1:某改制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图在中短期,夯实基础主要针对某目前的不足,补长短板,相应需要在中短期重点做好五大系列措施,包括:规范治理结构、健全管控体系、明晰科研定位、加强市场体系、规范提高外协。归束作强的重点是巩固和加强某优势,做强长板,相应需要在中短期重点做好五大系列措施,包括:提高扫描效率、加强集成业务、发展工程公司、实现技术赶超和加速资本运营,最终实现在中短期夯实基础,归束做强的基本目标。在中长期,重点突破应主要集中在可以快速规模化发展的业务领域,并积极培养相关能力资源;同时,在中长期快速发展要依靠做强资本运营和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总体来看,中长期的重点措施可以总结为:发展重点规模化业务、做强资本运营、实施国际战略。下面,我们就分中短期和中长期系统阐述相应的系列措施。规范治理结构是集团实现产业发展的必要前提,由于篇幅有限,本报告只作简单介绍,不作详细阐述,具体内容详见相关专题报告。某集团通过整体式改制模式,将最终形成以某(控股)集团公司为公司制管理平台,实行股权多元化,具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母子公司管理体系(见图3-2)。股权多元化是指将某单一的国有产权改变为由国有控股,多方参与的股权结构,并实现员工持股。同时将某集团改制为完全意义上的公司,拥有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实行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分立。并将某的二级单位改建成具有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公司制主体,和某形成以产权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系。图3—2:某改制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图相应,根据某(控股)集团公司战略中心、投资中心和决策中心的定位,我们明确了在管理模式上应选择战略管理型(见表3-1),战略管理型的管控模式在经营目标上强调战略组合优化和协调发展,强调培育战略协同效应;对下属单位的管理主要是通过战略规划进行管理;在管理手段上,集团不从事具体日常经营,通过掌握子公司股份,利用控股权,影响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支配被控制公司的重大决策和经营活动,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设计了相关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流程。表3—1:某集团与下属公司管控模式分类表财务管理型战略管理型操作管理型以追求投资回报、资追求多元产业发展。追求战略实施和经本增值为唯一目标,有明确的产业选择,营思路的严格执行,经营目标无明确产业选择,通追求公司投资业务有明确的主导产业,过投资业务组合的的战略组合优化和强调各子公司经营结构优化追求公司协调发展,培育战略行为的统一,公司整价值最大化协同效应体协调成长以财务指标进行管以战略规划进行官通过总部业务管理集团与下属公司关理和考核,总部无理,总部具体业务管部门对下属企业的系业务管理部门理部门职能较弱日常经营运作进行直接管理核心功能是资产管核心功能为资产管理和战略协调功能。核心功能为资产管理和经营管理功能。管理手段理。将注意力放在财务指标数据的控制母公司在区分战略通过母公司的业务上,通过控制股权,单位的前提下,追求管理部门对控股子

支配被控股公司的重大产权决策,以达到资本控制的目的。财务管理型控股公司的总部人员精简,战略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控股子公司的关系通过战略协调、财务、人事控制和服务而建立。母公司不公司的营销、技术、人力资源、新业务开发等日常经营运作进行直接管理。强调公司经营行为的统主要是高级财务管从事具体日常经营,一、公司整体协调成理人才,通过资本营通过掌握子公司股长运手段对被控股子份,利用控股权,影公司进行指导、监响股东大会和董事控,并不断捕捉资本会,支配被控制公司市场的信息,进行符的重大决策和经营合投资回报目标的兼并、收购和出卖、转让活动母公司不从事生产母公司通过控股方母公司直接从事生经营,财务管理型控式形成战略管理型产经营,母子公司关股公司也没有一个企业总部。母公司根系密切,人员配备较应用企业特定的核心产业,也据外部环境和现有多。一般适用于单一不对子公司进行战资源,制定公司整体产业或企业在多元略方向上的规定,一发展战略,通过掌握化的初期般适用于没有明显子公司的控制权,使主导产业的无关多子公司的业务活动元化企业服从于控股公司整体战略活动,一般适用于相关产业企业总部的发展根据某产业发展的现状,要完成某产业发展的目标,某目前急需建设四大基本体系:战略管控体系、财务管理体系、投资管理体系和人力资源体系。本报告只做简单介绍,不做详细阐述,具体内容详见相关专题报告。建立管理体系,某集团应通过建设四大核心管理流程来对下属公司进行管理,提高集团控制力和运作效率,最终建立战略、投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初步框架(见图3—3)。图3—3:某管控体系示意图控体系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各个管理流程的交流和互动,完成对集团的管理和有效控制(见图3—4)图3—4:某相关管理流程示意图其中,加强财务管理体系,加强集团资源调配能力主要从预算管理、内部审计、财务权限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来讲有以下方面:下属单位按规定向总公司提供各种报表;总公司定期审计下属单位的财务状况和收益分配;进行预决算管理;控股子公司负责确保母公司所投资本的保值增值;集团通过预算对产品及经营成本、公司的利润率等方面控制和管理;统一财务纪律,如规定制造成本、管理成本和销售成本的开支范围,对这三项成本支出额实行总量监控等;财务资源的统一配置,重大项目资金的集中调度;通过内部审计,加强对各单位的经营活动、财务状况进行监督;等等。另外,人力资源规划是保障某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环节,某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加强:某管理人才规划:根据企业发展,不断引进管理类人才,提高管理水平;通过MBA培训,提高已有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某营销人才规划:加强集团和各二级公司的营销部门建设;外部招聘和内部培养一批高水平的营销专业人才充实到集团和各二级公司的营销部门完善薪酬和绩效考核制度:建立以岗位贡献和业绩导向的薪酬制度;建立绩效导向的员工绩效考核方案。集团未来的研发体系将逐渐由现在的利润中心变成成本中心,故需要建立一套相对独立的科研开发体系。由于篇幅有限,本报告只作简单介绍,不作详细阐述,具体内容详见相关专题报告。按照科研发展战略,在宏观上,某应分三步建立隶属于某下的三级研发体系,并在适当的时候建立集团中央(见下图)。图3—5:某研发体系设立示意图在微观层面上,逐步导入以项目运作为主的研发项目运作方式,逐步形成支持产业长期发展的科研体系(见下图)。图3—6:某项目运作模式变革示意图某应该建立以市场研究和分析为基础的营销体系。营销体系主要包括七个部分:市场定位、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管理、市场效率、定价、品牌和产品开发。对某来说客户关系管理和品牌管理是中短期应重点加强的工作。在某中短期的重点业务-一体化和难规模化业务中,2/8原则体现的非常明显,因此,某近期加强对重点客户的关系管理尤为重要。客户关系管理的作用是维持现有客户关系并使客户逐步升级,某应加强重点客户关系管理的工作,使企业尽可能成为客户的战略联盟伙伴(见下图)。图3—7:客户管理目标示意图重点客户关系的管理进一步加强需要企业的各个方面对给予充分支持,我么建议从研发、制造、营销、物流、客服和财务等各个方面出发,打造全员参与的客户关系管理平台由于某集团和各下属公司均有自己的品牌,所以对集团的品牌进行管理非常必要和重要。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各单位对自身品牌依赖度普遍高于对某品牌的依赖度(见图3-8),因此要进行品牌管理,必须针对各所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图3—8:某各下属单位对、所品牌依赖度对比图数据来源:某访谈进行品牌管理首先应对某现有品牌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按照产业品牌影响力和地域将某的各类产业品牌分成几类(见图3-9):图3—9:某各下属单位品牌影响力分布图按照集团改制方案,各所原有的行业品牌和科研品牌应归属在某集团下面,而京内和京外的产业品牌需要分类设计发展路径(见图3-10)。我们建议将某各单位行业品牌放在各级生产力促进中心,而科研品牌可以依据情况放在新设公司或存续公司,产业品牌建议放在新设公司。图3—10:某各品牌发展路径示意图而针对各类产业品牌,我们建议京内采取统一品牌,京外采用母子品牌的发展路径。首先确定某集团的统一品牌“机科”,京内品牌采取逐步过渡到统一品牌的方式。考虑到京内自动化、机电所和机科股份的整合,最终要形成统一的机科品牌,但考虑到对业务的影响,近期可以采取象“机科.自动化所”或“机科.机电所”的品牌。而京外品牌我们建议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直接使用母子品牌。比如,京外公司在分立式改制时,新设公司就可以命名为“郑州机科齿轮有限公司”或“机科沈阳铸造所”。是否开展外协的主要依据是能否达到经济规模量,从而有效降低成本(见图 3-11),在中短期,某主要以小规模、非标业务为主时,建设规模生产能力的投入会大于收益,所以应以外协为主的方式来弥补生产能力的不足;在中长期,某发展规模化业务达到经济规模后,加强自身生产能力建设的投入会产生较高的效率和回报,所以应逐渐以外协为辅,以自身生产能力为主。图3—11:生产量盈亏平衡点示意图因此,针对某目前生产量不足和生产体系相对薄弱的现状, 某应大力发展和提高“两头在内,中间在外”哑铃式经营模式,积极开展外协,有效地降低成本,增加竞争力(见图3—12)。图3—12:“两头在内,一头在外”的哑铃模式示意图鉴于某业务特点,主要生产方式是按单设计生产,所以主要应采取战略性生产外协。战略性生产外协是指按单设计生产,主要是指企业收到客户订单后,对产品进行设计、制造,然后按顾客的需要进行分销配送(见表3—2)。表3—2:不同生产环境对应的生产及外协管理分类表生产环境按库生产按单生产按单设计生产作业方式流水线机群式或按工艺特占八、、现场作业生产特点产品导向工艺导向项目或设计导向产品特点数量大、标准程度咼多品种、少批量变种变量竞争优势低成本、及时交货咼质量、按时交货专有技术及制造外协特点成批、标准外协分类外协与管理战略性外协战略性生产外协的特点主要有可以强化核心竞争力,开展个性化经营和服务,推广一对一营销,体现了单个顾客自身的特定需求和偏好,差异化的程度和增值能力很强等。因此,某应与供应商建立起协同开发市场的伙伴关系,在设计初期承包商和供应商就加入进来,才能保证模块部件的可制造性以及合理供应。另外,可以通过对承包商的系统和规范管理来加强外协水平和效率,更好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业务竞争力。系统和规范管理可以从承包商的选择和评价环节、对承包商生产过程管理环节和对承包产品客户反馈分析环节入手,形成承包商管理系统。(见图3-13)图3—13:承包商的系统管理示意图某目前的扫描式业务处于分散、无序的低水平发展状态,主要表现在(集团)综合优势尚未发挥,研发队伍分散、资金投入少而分散,市场营销薄弱,企业化管理体系尚未健全,缺乏企业高级管理、营销人才,以及技术创新力度不强六个方面。所以我们建议,在中短期,某应由当前的发散型技术扫描式业务向归束型技术扫描业务转变,所谓归束就是在综合技术的基础上,在一些关键的领域做深、做强,如图6-13所示。公式丫=f(9,r,U中的丫表示技术扫描业务的扫描业绩或效果,B表示扫描的中心角,r表示扫描半径,u表示扫描速度,f表示函数,表明0>r、U三个变量与业绩丫之间的关系。当前发散型技术扫描式业务的特点是 (大,r短,u慢,未来我们建议通过减小增长r,提高u来达成技术和业务归束的目的(见下图)。图3—14:技术扫描式业务说明图首先,我们建议通过适当缩小扫描中心角9,来提高扫描业绩丫。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市场导向的市场归束来减小9,通过四级筛选将我们的客户市场扫描区域主要定位在以三大经济中心为主的我国经济发展热点行业的相关装备进口替代市场;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以战略为导向的业务归束来减小9,未来大力发展市场吸引力和内部竞争力都较高的难规模化业务。其次,通过适当增长扫描半径r,来提高扫描业绩丫。未来,为了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自身业务的竞争力,我们需要在短期性(3年以下)产品开发的基础上,成立专门的研发机构,积极从事中长期性(3年以上)产品开发和从事部分有较大市场前景并与我们产业化方向相一致的应用研究开发,从而提升我们的研发深度,为我们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持久的、关键性的技术支持。然后,通过逐步加快扫描速度u来提高扫描业绩丫。提高扫描速度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善运营模式,加强分工协作来提高扫描速度。在未来的研发运作中,我们应当积极采用项目运作模式,逐步消除课题承包制的一些不利影响,提高自身的科研项目运作效率。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改善激励方式来提高扫描速度。科研开发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如何体现客户导向和如何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通过采取内外部客户考核、关键业绩考核、预留股份、技术入股和产业销售提成等激励约束方式来达成这个目的。最后,需要从战略角度整合扫描平台(见图3-15),由集团战略部门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对各二级公司的扫描业务进行统一的指导和监控。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和配置资源来实施集团的战略管理,另一方面也便于形成优势互补和专业分工,最终达到归束做强的目的。图3—15:整合扫描平台示意图我们认为,某应通过降低成本和产品增值来驱动横向一体化(系统集成等)业务的发展(见图3-16)。对于降低成本,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产品种类和产品级别来达成产品的系列化,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部件和流程的模块化达成产品模块化。而对于产品增值,第一,可以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做到技术领先来进行产品增值;第二,可以通过自身拓展、结盟、并购实现设备、服务一体化来进行产品增值;第三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提升自身服务水平来达成增值。图3—16:新华信一体化发展模型示意图目前某处于横向一体化业务的初级阶段,未来应借鉴国际先进企业的运作模式,向高级阶段发展(见图3-17)。一体化业务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设备制造技术阶段,这个阶段所需要的重点能力是技术能力;第二阶段是相互支撑的业务组合阶段,这个阶段应当具备的重点能力是制造能力;第三阶段是技术服务整合、良好全程服务以及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的阶段,这个阶段所需的重点能力是服务、整合能力与研发、整合能力。我们应当大力培养自身的整合能力,不仅能够整合服务还能整合制造和研发,从而提升自身系统集成业务的档次。图3—17:一体化业务发展阶段图另外,在一体化业务的发展中,某集团可以用三大基础来实现从某装备供应商转变为竞争力提供者的战略目标。这三大基础是客户核心流程深层知识、某相关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和以行业为基础的技术服务和咨询,以此为基础来提升客户技术水平,提高客户的生产率,从而促进客户竞争力的提高(见下图)。图3—18:三大基础最终形成客户竞争力示意图这三大基础依靠内部知识作为支持,并且相互影响,来保证某集团的发展(见图3-19)。某相关技术一体化集成装备为各种技术提供应用载体,同时为核心流程的深层知识反馈客户信息;客户核心流程的深层知识为一体化集成和技术服务咨询提供知识支持;以行业为基础的技术服务和咨询为一体化集成提供载体,并为客户核心流程知识反馈技术信息。当然我们的核心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和新材料及工程应用技术。图3—19:三大基础相互影响示意图通过系统分析和比较,某应紧紧依赖一现有的设计和工程承包资源,展开工程承包业务。为此,对一进行分立式改制,将在北京新建公司,承继一的资质,人员,业绩和品牌,成为某开展工程承包业务的平台。为了获得多方面资源的支持,在一的新建企业中,将实现股权多元化,让机科股份和某的二级所都进行参股,使一和某的各个单位形成产权上的联系,为工程承包业务拓展提供有力支持。设计员工持股方案和长期激励方案,吸引和保留一优秀的设计,管理等人才。(见下图)图3—20:北京工程公司组建示意图为了新工程公司的持续发展和有效发挥其战略作用,我们应确立新工程公司的发展步骤和相应管控原则如下图所示:图3—21:工程公司管控原则和发展步骤示意图新工程公司应积极发挥集团装备制造优势,近期业务选择以“工程设计+设备采购”(见下图)为核心组合,积极开展相关业务,最终在自身业务发展的同时,带动集团相关产业的发展。图3—22:工程总承包价值链分析图针对目前较弱的整体实力,新设公司近期的目标市场应确定为某相关行业市场,在业务发展时建议采取业务局部集中形成优势和利用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形成优势相结合的竞争策略。(见下图)图3—23:工程公司近期目标市场和竞争策略选择示意图中型工业工程总承包单位具有向大型综合承包单位和大型民用承包单位延伸发展的不同发展趋势,某新建公司应以前者为主要导向,逐渐实现公司业务的进步延伸和发展。(见下图)图3—24:国内工程总承包市场战略群体图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市场集中度将日益增大,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下,国内公司会争取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国外工程总承包商也将介入国内市场竞争。因此,新工程公司中长期应适度向其他专业领域和国际业务市场拓展,采取更加多样的竞争策略(见图3-25),实现自身业务的全面发展,同时带动集团装备制造业务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工程公司“纽带+形象+增长点”的综合功能,发挥对某整体的战略支持。图3—25:工程公司中远期竞争战略选择示意图某要实现产业的快速发展,中短期必须要能够保持在进口替代市场的强大竞争力,并逐步向其它更有价值的市场拓展。而占领进口替代市场的首要因素就是要能够在技术上保持相对领先优势,因此,某需要建设系统的技术赶超体系,奠定技术在国内保持领先的基础,进而向国际领先水平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