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部分的复习课件_第1页
魏晋南北朝部分的复习课件_第2页
魏晋南北朝部分的复习课件_第3页
魏晋南北朝部分的复习课件_第4页
魏晋南北朝部分的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

三国、两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史上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它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和思想文化上都具有非常明显承前启后的特点。它既是汉朝中外朝制度过渡到三省六部制的连接点,也是南北经济发展开始趋于平衡时期,同时也是四言、五言诗歌向七言诗歌过渡的时期。而在同一历史时期,在欧洲罗马帝国分裂,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在亚洲的西亚,强大的安息王朝被波斯珊萨王朝所取代;在南亚,印度也开始向封建化过渡,在东亚,日本大和建立起了统一的政权。单元概说北周三国吴(222—280)两晋赤壁之战魏(220—265)蜀(221—263)东晋(317—420)西晋(265—316)南北朝十六国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朝(439——581)南朝(420——589)(386—439)统一北方宋齐梁陈(589年亡)灭蜀灭吴统一代魏建晋北方分裂南方建立隋581三国鼎立短暂统一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经济发展(304—439)民族融合江南经济发展单元体系构建阶段性特征历史特征: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也是南北经济走向平衡时期表现政治上:我国长期处于分裂对峙局面,战乱频繁,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经济上: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以后大一统奠定了经济基础民族关系上:少数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大融合。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在动荡变化的环境中,异彩纷呈。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特点江南发展迅速,中原地区发展相对缓慢;士族庄园经济和寺庙经济占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表

现农业江南开发北方缓慢手工业范围扩大:江东长江流域岭南、闽江流域技术进步:耕作技术、农田水利、作物品种、产量发展不平衡:三吴、洞庭、鄱阳湖流域、成都平原表现意义:自然因素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移民:北民南迁表现研制新农具、推广新技术;开发边疆(河西走廊、辽东)兴修水利(渠堰堤塘)局部统一、生产技术的改进、少数民族内迁环境改善原因:商业特点情况(略)承秦汉;产量增加;技术有所进步;手工业多以官营为主;

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萎缩,商品经济发展缓慢;但南方商业比北方要发达一些;社会生活:原因特点记忆:南快北慢、商低民强庄园遍布、僧尼满堂胡汉杂处,又相互交融民族关系:南方民族的融合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国家分裂,南北对峙;出现的局部统一与短暂统一的局面科技成果成就突出特点原因思想领域异常活跃;江南经济迅速发展;民族融合进程加快秦汉文化的基础及外来宗教文化的传播,科技艺术文学宗教特点:领先世界成就(略)崇佛反佛道教官方化东晋葛洪发展萧梁陶弘景建立道教的神仙体系道教+佛教教义+封建等级观念道教+儒家思想,道教成为官方宗教。盛行原因:社会动荡不安;佛教教义;统治者大力提倡危害:磨灭斗志、劳动力减少、钱财浪费、负担加重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两次灭佛齐梁范缜《神灭论》形神合一,反对形亡神不灭特点承上启下,完成古诗从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诗的过渡。成就(略)特点:大放光彩成就(略)特点:道教官方化,佞佛与反佛斗争激烈,儒道佛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反佛经济上:南北经济虽然都有发展,但南方得到持续开发,经济发展较快;北方政局动荡,经济发展缓慢。政治上:政权更替频繁是南北的共同特点。但南方政权的更替没有造成大的政局动荡,北方政权更替带来的是大规模社会动荡;另一方面,南方统治者主要是汉族,而北方统治者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贵族。民族关系上:南北都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但北方的民族融合规模更大,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更深刻。文化上:南北民歌风格的迵然不同,外来佛教及其艺术在南北有很大的差异,南方重佛理,北方重形迹;南方佛教艺术多由寺院组织完成,北方佛教艺术多由信徒制作。南北朝时期南北社会发展的异同专题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时期过程(特点)原因特征春秋江南初步的开发南方自然条件好;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增加了农业劳动力,并带去先进的的技术和工具;统治者重视生产的发展;政治中心南移的影响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先进的工具、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战乱时期最突出;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如南宋魏晋江南开始大规模开发南北朝南北趋向平衡隋唐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重心继续南移南宋重心完成任务南移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A.佛教的传入B.疆域的扩大C.民族的融合D.全国的统一朝代生产工具和技术春秋战国铁农具、牛耕、桔槔两汉犁壁;二牛抬杠式牛耕推广到珠江流域一牛挽犁牛耕法的出现;耧车.魏晋南北朝翻车;水碓、水磨;犁耕法推广到嘉峪关唐朝筒车、曲辕犁下列朝代农具的发明和改进图形美观,制作精良,表明当时南方的制瓷业特别是青瓷制作技术日臻成熟;以莲花装饰反映了当时佛教的盛行。南朝青瓷仰覆莲花尊

特征:各民族社会经济交流加强(1)汉族和少数民族的饮食,风俗相近,胡汉差异逐渐消失。(2)魏晋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此图表明当时北方的纺织业特别是织锦业比较发达,图案也体现了鲜明的北方风格,民族融合。图的纸张表面光滑,质地细薄,反映了造纸技术进步明显;其画面也反映了当时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情景,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地位:承上启下,既发展秦汉的经济,又为隋唐经济的繁荣奠定基础。1.统一、稳定的政治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2.发展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政治环境外,还需要许多措施的配合。如农业的发展,与水利的兴修、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与推广密不可分。启示:1.中国经济格局开始发生变化2.为隋统一奠定物质基础3.推动科技文化进步4.促进社会生活变化影响:拓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的地位,影响和启示领域特点成就书法成为艺术,风格多样曹魏钟繇:隶书转为楷书东晋王羲之称为“书圣”代表《兰亭序》《黄庭经》王献之“二王”绘画宗教色彩浓厚三国曹不兴是佛教画的始祖;东晋顾恺之集大成者,人物画代表《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石窟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也带有民族特色云冈石窟(保存较多的古印度佛教艺术的风格》龙门石窟(带有中原文化特征)音乐大量引进外来和少数民族的音乐,传统音乐革新《龟兹乐》《疏勒乐》《康国乐》及天竺乐、扶南乐、高丽乐流行舞蹈明显具有民族融合色彩《大面》《城舞》领域代表人物朝代主要成就地位数学刘徽三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祖冲之南朝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比西方早近一千年农学贾思勰北魏《齐民要术》现存最早完整农书地理学裴秀西晋《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图的原则郦道元北魏《水经注》综合性著作北魏贾思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