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设计美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设计美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设计美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设计美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设计美学导论

英文名称:AESTHETICSTODESIGN

学时:48

学分:3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动画设计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选修课程:无

一、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美学导论》是一门对艺术设计活动中的审美现象、审美规律进行研究并以设计美学原理为研究对象的课程。本课程的主要指导思想是,根据设计美学的相关理论,立足于我国设计学的实际情况,着眼于设计美学的发展趋势,讲授设计美学的原理、规律、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运用设计美学原理指导实践。设计的终极目的是改善人的环境、工具及人自身。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设计美学的原则与表现形式,深刻认识艺术设计的美学特点和审美规律,能够合理地融合设计学与美学的理论知识,针对现代设计在审美和艺术上如何与技术结合的问题,提出更加合理的方式和途径,理解和把握设计的本质和寻找适合设计领域的美学基本规律,从而指导学生在设计中进行实践运用。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第一章设计美学概论(13学时)第一节设计美学的研究途径、现状和对策(1学时)1、设计美学的研究途径1.1在国家精品课程的基础上采用网络教学的特殊要求进行章节概括和内容简化。1.2以传统美学理论为基础,进行适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美学理论研究。1.3建立以艺术家和设计师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美学理论框架。1.4构建以艺术创作和艺术设计实践体验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美学理论。2、设计美学的研究现状2.1设计艺术专业方向混乱,学术方向不明确。2.2专业领域覆盖面太广,通才太多专才太少。2.3专业学术体系建立不完整,学术定位不准确。2.4学术成果鉴定标准多元化,学术成果真伪难辨。2.5学术抄袭,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现象严重。2.6学术明星多,学术权威少。2.7教学管理型教师多,教学研究创作型教师少。2.8一般性学术研究成果多,标志性研究成果太少。2.9设计作品多,设计精品少。2.10展品多,产品少。3、设计美学的研究途径、现状和对策3.1设计美学是强调艺术设计专业属性的理论保证。3.2艺术创作和艺术设计的深度研究是设计美学理论形成的根本保证。3.3设计美学、艺术创作和艺术设计的跨界研究是艺术流派形成的根本途径。3.4设计美学是强化奇才培优淡化通才教育的理论基础。3.5学术权威与学术明星的根本区别是以真实成果为评价标准。3.6设计美学家应该也是设计家和艺术家。3.7艺术创作与艺术设计的综合体验是艺术设计师走向成功目标的必经之路。3.8设计美学是指学艺术创作与设计的实践性理论。3.9设计美学理论构建的同异性。3.10设计美学的民族化与国际化。第二节设计美学研究领域的划分(4学时)产品设计美学1产品设计美学2产品设计美学3产品设计美学4视觉传达设计美学1(4学时)视觉传达设计美学2视觉传达设计美学3视觉传达设计美学4景观、建筑、规划设计美学1(4学时)景观、建筑、规划设计美学2景观、建筑、规划设计美学3景观、建筑、规划设计美学42、第二章设计美学理论体系构建(8学时)第一节(4学时)中国古代造物设计美学的起源与发展1中国古代造物设计美学的起源与发展2外国设计美学理论的起源与发展1外国设计美学理论的起源与发展2第二节(4学时)设计美学理论的审美融合1设计美学理论的审美融合2设计美学理论的审美融合3设计美学理论的审美融合4第三章艺术家与设计师(4学时)第一节艺术家与设计师审美气质,审美意识和审美个性(1学时)1、艺术家与设计师的审美气质多血质、抑郁质、胆汁质、粘液质2、艺术家与设计师的审美意识明意识、潜意识、下意识3、艺术家与设计师的审美个性傻、憨、黑、颠、狂、野、痴、绝、稀、奇、古、怪、呆、笨、拙、顿、刚、柔、精、妙第二节艺术设计师的本体塑造(1学时)1、形体美的造型内在精神:风姿、风采、风韵、风度、风骨外在形式:形态、体态、姿态、动态、神态2、形体美的类型胖伤势、瘦伤骨、枯伤韵、润伤气3、形体美的表达因形立体:形美生情、以形传情因情立体:情生势成、取势传情因神立体:神形兼备、以神写形因魂立体:纳气传魂、气韵铸魂因德立体:厚德博学、德艺双馨因名立体:品格独特、独辟新径第三节艺术家与设计师的形象构建(1学时)1、社会公众形象:社会名流形象,官方认可形象,媒体传播形象,公众仰慕形象。2、业内学术形象:学术权威形象,风格创新形象,本硕成果形象,和而不同形象。3、艺德艺风形象:弘扬民族文化形象,构建艺品人品形象,养学业精于勤形象。4、经济引领形象:品牌价值形象,艺术价值形象,社会价值形象。第四节艺术家与设计师的审美测试(1学时)1、对时空审美感悟的测试典型环境、典型时空、典型年龄、典型阅历2、对心理生理审美感悟的测试直觉感悟、间接感悟、联想感悟气候感悟、季节感悟、体温感悟形体感悟、色彩感悟、材质感悟创新感悟、品格感悟、成就感悟第四章设计美学的审美基本特征、范畴和标准(3学时)第一节审美特征1(1学时)1、主观学说:美在主观2、客观学说:美在客观3、主客观学统一说4、移情学说5、内模仿学说6、游戏学说7、梦幻学说审美特征2(1学时)1、距离学说2、时空学说3、情感学说4、自由学说5、艺术学说6、名人学说7、朦胧学说8、含蓄学说9、象形学说10、真善美学说第二节审美范畴(1学时)一、社会美1、人文典故的优化重型2、神话传奇的审美再现3、民间民俗的集成挖掘4、名族宗教的弘扬发展5、文化遗产的文脉修复6、历史风貌的还原创造7、时空交错的审美对接8、岁月更迭的审美流变二、自然美1、大地景物的取舍提炼2、季节轮回的自然流程3、气候变迁的审美迹象4、万物峥嵘的浑然天成5、动物天地的灵性表达6、日月星辰的无极交变三、艺术美1、形式美技法创新2、艺术与设计语言跨界3、相邻专业设计创意混搭4、民俗民间图式完型5、民族与国际形式语言重组四、审美标准1、审美标准:无标准、无楷模、无规律。2、审美法则:学法、宗法、创法、立法。3、审美创意:标新立意、东张西望、得意忘形、无法无天。5、第五章艺术家与设计师的创作类型,技巧和理念(3学时)第一节创作类型(1学时)1、潜影淡出式2、焦点扩散式3、灵感突发式4、积累加减式5、杂乱提纯式6、逾越递进式第二节创作技巧(1学时)1、艺术与设计的审美交叉性、互补性、互让性、互犯性、互溶性2、艺术与设计的审美多元性、广角度、多方位、民族性、国际化3、艺术与设计的审美矛盾性、情感冲突、形式冲突、材质冲突、时代冲突、环境冲突4、艺术与设计的审美垄断性、权利性、权威性、政治性、社会性、法制性5、艺术与设计的审美专业性、基础性、学术性、专业性6、艺术与设计的审美技巧性、工艺性、精致型、华丽性7、艺术与设计的审美表达性、浅度表达、中度表达、深度表达、形式表达、心理表达、行为表达8、艺术与设计的审美认同性、心理定位,延续和认同形式定位,延续和认同行为定位,延续和认同9、艺术与设计的审美传承性、历史性、典故性、事件性、传奇性10、艺术与设计的审美创新性、独创性、不可模仿性、广泛传播性第三节创作理念(1学时)1、时代与审美彰显时代特色、年代特征、断代审美、隔代审美2、情感与快感交流心理的、精神的、人性的、生理的、物质的、兽性的3、吸纳与提纯取舍取众家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4、融合与创新互动中西合璧、民族共溶、仿古不泥古5、宽泛与单一把握以窄求宽、小题大做、小中见大6、流动与静止调控审美流、审美域、形式美、意识流7、理论与实践互溶学风到艺风、学派到流派、立论到立法6、第六章艺术家与设计师审美创作过程(1学时)第一节审美创作的动机、思维与构思1、审美动机:审美习俗、审美情绪、审美积淀2、审美思维:审美才智、审美经历、审美阅历3、审美构思:审美体验、审美实践、审美感悟审美创作的经验、方式与境界1、审美经验2、审美方式3、审美境界审美流变的表达1、审美永恒性2、审美渐变性3、审美突变性4、审美疲劳性5、审美厌世性6、审美欺世性7、第七章艺术与设计的作品美学欣赏(16学时)1、武星宽绘画作品美学欣赏1(1学时)2、武星宽艺术与设计作品美学欣赏2(1学时)3、武星宽绘画作品美学欣赏3(1学时)4、武星宽艺术与设计作品美学欣赏4(1学时)5、西方设计艺术作品美学欣赏1(1学时)6、西方设计艺术作品美学欣赏2(1学时)7、西方设计艺术作品美学欣赏3(1学时)8、西方设计艺术作品美学欣赏4(1学时)9、中国设计艺术作品美学欣赏1(1学时)10、中国设计艺术作品美学欣赏2(1学时)11、中国设计艺术作品美学欣赏3(1学时)12、中国设计艺术作品美学欣赏4(1学时)13、景观小品、雕塑艺术作品美学欣赏1(1学时)14、景观小品、雕塑艺术作品美学欣赏2(1学时)15、景观、建筑、规划艺术作品美学欣赏1(1学时)16、景观、建筑、规划艺术作品美学欣赏2(1学时)教学安排及方法

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辅以艺术与设计作品美学赏析的方式组织教学。主要讲授设计美学领域的基本理论体系知识及影响设计美学方向的基本理论。本课程的教学时数为48学时,使用了多媒体教学,采用理论知识与学生课后思考、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平时作业占30%,期末考试占70%,内容为自选设计美学原理课题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其考核比例分别为70%和30%。平时作业主要考核学生对设计美学的理论知识点和审美规律的掌握。期末考试主要考核了解学生是否能够合理地融合设计学与美学的理论知识,针对现代设计在审美和艺术上如何与技术结合的问题,提出更加合理的方式和途径,理解和把握设计的本质和寻找适合设计领域的美学基本规律,从而指导学生在设计中进行实践运用。

五、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设计美学的范畴、定义;艺术设计的真实性与倾向性;艺术设计的社会性;艺术设计作品的审美构思与形式塑造;艺术设计师的创作实践;艺术设计师的审美功能与特征;艺术设计作品的审美构思与形式塑造等。形成对专业设计的感性认识,能够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难点:对形式美感的审美表达方式;艺术设计师气质与意识形成;艺术设计师的创作个性等基本知识点的熟练掌握;以及设计美学内涵的深刻理解。

六、推荐教材和参考书

推荐教材:《设计美学导论》,武星宽,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参考书:

[1]《美学十五讲》凌继尧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06

[2]《设计美学》凌继尧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3]《艺术设计学》凌继尧、徐恒醇著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2000.11第一版

[4]《现代设计美学》章利国著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1999

[5]《美学与意境》宗白华著人民出版社1987

[6]《美学散步》宗白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7]《中国美学史论集》宗白华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9]《美学概论》刘纲纪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1990

[9]《艺术哲学》[法]丹纳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10]《艺术真实论》陆贵山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11]《民间美术文化意蕴初析》尚平君装饰2000.6

[12]《设计学概论》尹定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3]《美学论集》李泽厚1980年7月上海北京:出版社,1997

[14]《中国画论与中国美学》刘墨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15]《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1第1版

[16]《艺术概论》戴碧湘李基凯著

[17]《设计结合自然》麦克哈格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18]《创造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