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契与元明的乡村裁判_第1页
退契与元明的乡村裁判_第2页
退契与元明的乡村裁判_第3页
退契与元明的乡村裁判_第4页
退契与元明的乡村裁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退契与元明的乡村裁判【内容提要】徽州文书中保存下来元明时代的一些退契。作者透过这些退契及相关文书,发现这些退还土地文书的背后常常隐藏着诉讼纷争。而在处理这些土地纷争时,元代的社长和明代的里长、老人发挥着惊人相似的作用。【关键词】退契/社长/里老/乡村裁判【正文】在乡村制度史研究中,很少有人将元代和明代联在一起进展研究。恰恰相反,往往把元明两代做比照研究。比方,通常都认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痛恨元朝胥吏鱼肉百姓,实行“以民管民〞的政策,即如苏州府人王鏊所说:“我太祖患有司之刻民也,使推殷实有行义之家,以民管民,最为良法〞〔注:王鏊:?吴中赋税书与巡抚李司空?,?王文恪公集?卷三六〕。由此,在乡村设立粮长、里长、老人制度。老人制度,即在乡村举年高德劭者为里老人,主管一里词讼,建立了由里老人审讯这种别于官府听讼的司法体系。明初的里老人审讯意在减少地方官特别是胥吏、衙役等擅权弄法的时机,将官吏一手执掌的业务由编户齐民自己来进展,在说到老人制度时,也很少有人将其与元代村社制度联络起来。我们在研究退契时,才发如今处理乡村退契时,元代的社长和明代的老人发挥着惊人相似的作用。我最早试图说明退契是在1991年。用的是?正统八年祁门方寿原退还重复买山地契约?〔注:见王钰欣、周绍泉主编?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宋元明编?第1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现依原契格式迻录于下:十西都方寿原,有父方添进存日,永乐二十二年间,作祖方味名目买到本都谢孟辉名下七保土名方二公坞山一片,系经理唐字三百八十七号,计山壹拾亩。有本都谢能静先于永乐十八年间用价买受谢孟辉前项山地,已行雇人拨种,栽养山苗在山。是父添进将山地拨去一弯,致被能静状告老人谢志道,蒙索出二家文契参看,系干重复。今寿原凭亲眷李振祖等言说,自情愿将前项山地悔还先买人谢能静照依先买文契,永远管业,本家再无言说。所有原价并收足讫。未悔之先,即不曾与家、外人重复交易,如有一切不明,并是寿原承担,不及能静之事。所是原买文契,与别产相连,不及缴付,日后赍出,不在〔再〕行用。今恐无凭,立此退还文契为用。正统八年十二月初八日退契人方寿原〔押〕契见人李振祖〔押〕方安得〔押〕依口代书人邵志宗〔押〕我当时根据所看到的退契作了如下的讲解:“退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一块田土买受数年后,原卖主想买回,买主又同意将这块田土卖给原卖主,便以退契的方式将这块田土退给原卖主,通常在原卖契后面由原买主书写一段批文,言明原价收足,将该田土退赎给原卖主。另一种是一块田土重复交易,即一块田土先后卖给两个买主,造成田土纠纷,后买之人立退契将该田土退给原卖主,同时收回原买契价。这种退契和典当的回赎相似,不同的是退契的价银无利息,而典当契立契时即写时利率,回赎时不仅交回典当价银,还要交利息方能赎回原卖田土。〞并把这个想法写进后来发表的?徽州文书的分类?中。当时就没有深化地想想,买主既然买了田产,为什么却愿意退回去呢?后来在南京大学历史系资料室看到?康熙谢氏誊契簿?中的一张退契,才发如今退契的后面还有许多故事。原契无标题,如今的标题是我猜拟的:现迻录于下:宣德二年祁门谢希升退契西都谢希升曾于上年间买受到谢荣祥等山地乙号,坐落本保,土名吴坑口,系经理唐字一千九百五十八号,计山三亩三角,其山东至降,西至溪,南至,北至溪,后有谢震安亦买谢应祥等名下前项山地。二家得知,将出原买文契参照,果系重复。今荣祥等仍备原价前来取赎,希升愿将前项所买山地退还荣祥等管业无词,所有原缴与谢希升上手文契贰纸,系谢那么成、谢岩友名目,今检寻未见,日后赍出,不在〔再〕行用。今恐无凭,立此退契为用。宣德二年九月初六日谢希升〔号〕契转贴于论文联盟.ll.见人胡仕恭〔号〕谢思政〔号〕谢能迁〔号〕这张退契和正统八年的?祁门方寿原退还重复买山地契约?一样,都是重复买卖。不同的是立这张退契的同时,还有一张?祁门十西都解决重复典卖文书?,说明了上一张“退还重复买山地契约〞的来历。现将这张文书@③yí录于此:宣德二年祁门十西都解决重复典卖文书十西都谢应祥、永祥、胜员等,曾于永乐二十年及二十二年间月日不等,二契将承祖本都七保吴坑口,系经理唐字一千九百五十八号山地三亩三角,东至降,西、北溪,南至头,立契出卖与谢那么成名下,收价了毕。后有兄谢荣祥复将前项山地内取一半,卖与本部谢希升名下。令有谢那么成男谢振安得知,具词投告本都老人谢处,蒙拘出二家文契参看,果系重复,蒙老人着令谢荣祥等出备原价,于后买人谢希升名下取赎前项山地。其希升除当将原买荣祥等文契扯毁外,写还退契乙纸,付与荣详转付振安照证外,荣祥曾将祖景荣、景华原买谢岩友、杰友、谢那么成名目上手文契二纸,缴与希升,今希升写还退契,当将前项岩友、那么成名目老契二纸,俱各废毁无存,不及缴付。日后倘有遗漏契字,荣祥、希升等及别人赍出,不在〔再〕行用。自今凭众议写文书,付与谢振安照证之后,一听振安照依伊父谢那么成永乐二十年、二十二年二契原买前项山地,永远管业为始。荣祥、应祥等即无异言争竞,如有异言争竞,一听赍此文赴官理治,仍依此文为始。今恐无凭,立此文书为用。宣德二年丁未岁九月初六日谢荣祥〔号〕文书谢应详〔号〕谢祯祥〔号〕谢永祥〔号〕谢胜员〔号〕见人谢从政〔号〕谢思政〔号〕谢能静〔号〕谢能迁〔号〕李宗益〔号〕理判老人谢尹奋〔号〕从这张“解决重复典卖文书〞可知,谢应祥、谢永祥、谢胜员于永乐二十年和永乐二十二年,将十西都7保经理唐字1958号山地3亩3角,卖给谢那么成。后来谢应祥之兄谢荣祥又将上述土地的一半卖给本都谢希升,原买主谢那么成之子谢振安得知此事,“具词投告本都老人〞谢尹奋,谢尹奋“拘出二家文契参看,果系重复〞,“着令谢荣祥等出备原价,于后买人谢希升名下取赎前项山地。其希升除当将原买荣祥等文契扯毁外,写还退契乙纸,付与荣祥转付振安照证〞。并规定“自今凭众议写文书:付与谢振安照证之后,一听振安照依伊父谢那么成永乐二十年、二十二年二契原买前项山地,永远营业〞,谢荣祥、谢希升“如有异言争竞,一听赍此文赴官理治?仍依此文为始〞。显然,这是一桩由“理判老人〞为主、有许多在乡里很有影响的人参加的即所谓“众议〞的乡村裁判。这种乡村裁判是否像通常所说的是从明代开场的呢?我在整理宋元明代徽州契约文书时发现,早在元代时就已有了退契这类资料。现将这两张契纸转录于下:第一张:元统三年洪社客退号文书十三都二保洪社客,有祖墓林壹段,坐落四都二保,土名张婆坞。却于元统叁年贰月当到彼看幸,当有四都潘富二评事砍斫杉木并株木在山,彼时用宝字铁号印讫。今二家凭社长、众人入坟内看视,即系控〔空〕地内砍斫木植,不系坟地畔砍斫。今随即退宝字铁号付与潘富二评事,自用人工□移为主,本家不在阻当。今恐人心无信,立此退号文书为用者。元统三年三月初六日洪社客〔押〕见退号人谢仁官人〔押〕〔注:原件藏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见?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宋元明编?第1卷,第14页。拟题有所变化。〕第二张:转贴于论文联盟.ll.宋龙凤十年〔元至正二十四年〕祁门谢公亮退契拾都谢公亮,昨用价买受到谢士云住屋基地壹片,坐落王坑源,经理唐字号,尚〔上〕地肆拾步早,夏〔下〕地叁拾九步。东至众墓地,西至谢升叔,南至自存门屋地,北至山。今为少货支用,愿将前项地基出退赎与谢士云名下,面议价货贯文前去。其货物当立契日乙并收足无欠。未卖之先,不曾与家、外人交易。如退赎之后,乙任买主为主,本宅即无阻挡。所是〔有〕尚〔上〕手乙并缴付。如有漏落,日后不在行用。今恐无凭,立此退契为用者。龙凤拾年十一月廿五日谢公亮〔押〕契〔注:原件藏安徽省博物馆,藏契号2:26584。〕这第二张退契,和前面明代的第一张退契一样,从契面上看不出什么东西,但根据我们对前述明代退契的理解,有理由疑心在这张退契的背后,也隐藏着谢公亮、谢士云两家的纠葛和纷争。再看第一张退契。这张退契是说,家住某县13都2保的洪社客去毗邻的4都2保自家祖墓林查看,看见潘富二砍斫的杉木、株木在山,于是将其使用的斧“宝字铁号〞作为物证收讫。两家因此争告到社长那里。“今二家凭社长、众人入坟内看视,即系控〔空〕地内砍斫木植,不系坟地畔砍斫。今随即退宝字铁号付与潘富二。〞根据社长及众人的裁定,在洪社客将“宝字铁号〞退与潘富二的同时,写立这张“退号文书〞,以防止日后再生争端。由上述几个例子可见,在元代和明代都存在与朝廷到县衙门的“官府〞体系相区别的地方“社〞、都、图的民事调节与裁判,我们这里将其称作“乡村裁判〞。这种乡村裁判存续多长时间,如今还不敢确说。从我们看到的资料,至少到明代末年尚可指证其实事。现举一例以作说明。万历二年祁门谢承恩等退还文约西都八保谢承恩兄弟等,原祖误买七保谢富闰、谢祖述佥业名目山,坐落八保,吊字二百三十三号,二百三十四号,土名下坞。今有谢富闰、祖述子孙至山管业。本家赍出原买契字,并无谢富闰、祖述子孙卖契,是富闰子孙谢敦等托中来说,要行告理。今承恩等思得,误买别人〔明〕名目,不系佥业山人子孙名目出卖。故此不愿到官,自情愿凭中李满,退还七保谢敦等永远管业毋词。本家日后子孙再不许管业。今恐无凭,立此文约为照。万历贰年二月初八日立文约人谢承恩〔押〕弟谢承惠〔押〕中见人李满〔押〕李早〔押〕〔注:原件藏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见?徽州千年契约文字·宋元明编?第3卷,第9页。〕这张契纸中的争执,乍看起来,并无乡村裁判的任何影像,但细读契中所言,联络其他资料,便可理解其中的结症。该文约中的“谢敦〞,并不是一个详细的人名,而是十西都谢氏的一支,即以谢能静为始祖的谢敦本堂的简称〔注:见拙文?透过明初徽州一桩讼案窥探三个家庭的内部构造及其互相关系?,载?徽学?2000卷,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自谢能静的孙子进士及第之后,谢敦本堂这一支便不断兴隆、兴隆,和同姓及异姓的土地纷争也不断发生,该文约即是其中的一个。争执的一方谢承恩、谢承惠兄弟认为,土名下坞的山是他们祖上买谢富闰、谢祖述“佥业〞山。而如今由谢敦本堂“至山管业〞,于是发生争执。谢敦本堂“托中来说,要行告理〞,一场经官的诉讼立即就要发生。而谢承恩兄弟“思得,误买别人名目〔之山〕,〔该山〕不系〔以〕佥业山人子孙名目出卖〔的〕〞,只得隐忍,“不愿到官〞,“自情愿凭中李满〞,将该山“退还七保谢敦等永远管业毋词〞。这中间的“中人〞李满、李早正是根据双方情词进展调解和裁处的关键人物。李满和李早是否是粮长、里长、老人,这个材料中没有说明,不过,此时在徽州尚存粮长、里长和老人〔注:见拙文?徽州文书所见明末清初的粮长、里长和老人?,?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1期。〕,假如他们是粮长、里长和老人,也不必奇怪。转贴于论文联盟.ll.再举一例:万历二十四年叶寄护退契十二都叶寄护等,原父买受同都丁〔荣〕鸾、丁再、丁福保、丁得名下山五号,俱坐落本都九保,土名小源口,系李公伏、胡廷石、胡文仲〔?〕、叶伯贵、桂云名目。今因管业不便,凭中退与丁荣鸾等前去照旧管业。所有原价,当即收讫。所有原卖契四纸,随即缴付,即无异言。今恐无凭,立此为照。再批:□□、李公伏名目山力分,仍是叶记互名下。日后砍木,听自三股相分。允中批。万历二十四年四月初九日立退契人叶寄护〔押〕里长胡大受〔押〕胡允中〔押〕〔注:原件藏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见?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宋元明编?第3卷,第280页。〕假如不看契中的里长,只从契中听言“今因管业不便,凭中退与丁荣鸾等前去照旧管业〞,很难看出这张退契和一桩纠葛有关系。此契中既有里长胡大受之押署,又有里长胡允中的批文,从胡允中听批“李公伏名目山力分,仍是叶记〔寄〕互〔护〕名下〞,就是说,该山场仍由叶奇护“拨作〞,由此可知,契中所言叶寄护“管业不便〞,全系虚词。由此,这张退契是一场争执妥协的结果,便不言自明了。从上面的阐述不难看出,在元、明退契的背后隐藏着民间的争执与纠纷。这种争执与纠纷的解决,不是通过官府,而是经由乡村的具有“职役〞功能的人出面解决的。这些人在农村中有一定的职务,却又不是朝廷的命官,他们是官府根据一定标准佥派的“役人〞。他们在处理乡村争执和纠葛时,在思想体系上,不可防止地用“天理、国法、人情〞,他们会首先以“天理〞——长幼、尊卑来权衡纷争的轻重和倾向,然后以“国法〞警示纷争的双方,假如不能在乡村解决,便不得不诉诸县、州、府公堂,受国法惩办。在最后处理时,总是“揆诸人情〞,给纷争双方留下余地,在情理上说得过去,又不止哪一家在村民面前丢掉面子。这种称作调节也好,称作裁判也好,都是在乡村的范围内进展的,城坊中是否也有与此类似的情况,现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