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事审前程序的功能与价值_第1页
试论民事审前程序的功能与价值_第2页
试论民事审前程序的功能与价值_第3页
试论民事审前程序的功能与价值_第4页
试论民事审前程序的功能与价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民事审前程序的功能与价值[摘要]:从西方各国民事诉讼开展来看,审前程序已日益成为民事诉讼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但我国的民事审前程序长期以来被民事立法和司法,甚至被诉讼法学理论研究所无视,至今尚未有严格意义上的审前程序,这正是多年来我国民事司法未能走出困境的症结之一。本文通过考察各国民事审前程序,分析其价值与功能,以期对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构建有所裨益。[关键词]:民事审前程序功能价值我国?民事诉讼法?自1982年试行以来已逾20年,随着我国社会及经济体制的开展变化,现行的民事诉讼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呼声日益增高。相比之下,西方主要市场经济国家民事诉讼立法及其改革,均由侧重开庭审理转为审前准备与开庭审理并重,美国的民事诉讼的中心已从开庭审理转移到审前程序,美国95%的民事诉讼案件经过审前程序而以和解结案。[1]我国也有学者指出,民事审讯的审前准备程序是民事诉讼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审前准备程序,对修改民事诉讼法将具有重要意义。[2]回忆我国审讯方式改革的历程,经历了从过去“先定后审〞到“一步到庭〞的矫枉过正,再到审前准备程序重新认识与探究,如今仍处于司法理论的探究阶段,有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讨论。本文试就民事审前程序的价值与功能作一讨论。一、审前程序的概念在美国,现行的民事诉讼程序是由诉答程序、审理前程序和庭审程序三个阶段构成的。审前程序介于诉答程序和庭审程序之间,包括发现程序和审前会议程序。日本民事诉讼法的审前程序分为三种,由法官根据案情进展选择:一是准备性口头辩论,即以公开开庭的方式来进展争点和证据的整理;二是辩论性准备程序,在该程序中,为整理争点和证据,法院除可询问证人、鉴定人或对当事人本人作为证人询问外,还可以进展审查书证等诉讼行为,当事人也可以在必要时进展辩论等诉讼行为;三是书面准备程序,该种方式主要用于当事人住所离法院较远或其他原因此不便到法院进展争点及证据整理的情形。法国于1935年先是试验性地设置了审前准备程序,并且自1971年9月9日的法令开始,这一程序被普遍化。[3]我国学者认为,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是开庭审理前一个特定的程序,一般指自当事人向法院起诉或案件在法院系属之日起至开庭期日之前的诉讼阶段,其主要内容是交换诉答文书和证据,通过当事人自认,排除无争议的事实进入庭审,通过审前会议等程序,促进当事人通过和解等方式解决纠纷。[4]总的看来,上述有关民事审前程序的界定根本上包括以下特征:从时间上看,它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当事人起诉或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至开庭审理止。二是当开庭审理中发现案件争点不明或当事人提出新证据而另一当事人要求进一步举证或申请调查的,那么在休庭后重新启动审前程序,这时,审前程序存在于庭审之后或相邻两次庭审之间。从内容上看,审前程序主要包括:交换诉答文书和证据,以确定争点;通过当事人自认,排除无争议的事实进入庭审;通过审前会议等方式,促进当事人和解。二、审前程序的功能纵观各国的民事审前程序,其功能包括大致以下几个方面。1、搜集与固定证据证据是判决的根底,诉讼的成败最终都要取决于证据。因此及时准确搜集证据对于当事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从各国来看,保障当事人搜集调查证据是审前程序的重要功能。典型如美国的发现程序,当事人通过这一程序,可以搜集到证明其案情的必要证据,不仅能向对方当事人,还能向任何案外人何证人搜集调查证据。与此同时,在搜集证据后,审前程序还起到了固定证据、保全证据的功能。2、整理争点所谓争点,是指当事人围绕其真伪或存在与否持有完全相左的主张,处于争执不下的状态。在审前程序中,通过整理争点,双方当事人围绕争点搜集,交换证据,使案件所涉及的事实逐渐呈如今双方当事人面前,而对不明的情况,双方当事人重新提出新的事实或主张,形成新的争点,再围绕新的争点,双方当事人又进展证据搜集,交换,如此周而复始,最后事实就暴露出来。通过争点整理,首先,双方当事人可以在开庭前形成、明确并固定争执的焦点,排除已无争议的事实,以保障庭审围绕争点进展;其次,交换并冻结证据,以保证双方当事人开庭审理时的攻击、防御可以简建立在掌握充分证据的根底上,并保证法庭可以最大限度地发现真实;再次,能约束当事人的言词辩论行为,即当事人在审前程序的准备程序中主张的事实及提供的证据原那么上已被固定,如无特殊情况,不得在开庭言词辩论时再提出主张及证据,以保证庭审的公正和效率。[5]3、促进合意解决纠纷,弥补法律破绽从各国的理论来看,作为审前程序设计的一个意外收获,促进合意解决纠纷的机制在今天的纠纷解决过程中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且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审前程序的相貌。“审前分流机制确实立,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审讯前程序的传统角色。在传统意义上,审前程序只具有程序意义,即只是为案件的实体处理准备材料和裁判的对象。而审前分流机制确立以后,审前程序不再仅仅具有程序上的法律价值,而是直接决定着部分案件的实体处理结果。假设着眼于案件的数量,审前程序已经不再是审讯程序的配角,而是具有自己的舞台并对实体公正发挥着直接影响的重要阶段。〞[6]4、弥补实体法的缺乏,并创制实体法“即使在制定法国家,实体法完美无缺也只是一个不实在际的假设罢了,因为立法者不可能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出周密的规定,更不可能预见到每一案件的详细情况,尤其是在社会生活日新月异、日益复杂的现代,难度就更大。〞“在制定法国家,法官事实上也不只是售货机,而是享有自由裁量权。〞“这样,在诉讼法的运作过程中,通过法官的判决填补实体法的空白、解释实体法模糊或不详细之处,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实体法的缺乏。〞[7]三、审前程序的价值美国法理学家萨默斯把程序的价值分为两个根本层面:一是法律程序具有形成“好结果〞的价值,即工具价值;二是通过程序本身而不是通过结果所表达出来的独立价值,即内在价值。[8]民事审前程序作为民事诉讼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价值亦可按上述两个层面进展分析。〔一〕审前准备程序的外在价值(工具价值)1、有利于发现案件事实真相审理程序的设置,使双方当事人在开庭审理前就充分理解对方的主张和证据。并通过搜集与固定证据、整理争点使得对抗双方当事人可以在审前掌握有关案件的事实,对可能出现的虚假证据有充分的时间来准备揭露的措施和方法。在美国民事诉讼中,证据开示制度的目的在于使审讯成为追求真实和正当结果的场所。“至少就观念上而言,发现程序规那么有可能使各方当事人最大限度地在庭审之前掌握争执点及事实情况〞。[9]2、有利于实现实体公正一方面,在审前程序中,当事人得以将自己认为对于彼此来说都是符合正义的解决方案向对方作合理的说明,这样无疑会促使当事人对己方意见进展反省,有意识地明确和深化己方主张的标准性根据,并进一步寻找对于双方来说都有说服力的解决方案。通过假设干次这样的自主交涉,当事人可能最终以符合双方意愿的方式解决争议。另一方面,审前程序促使当事人的自主交涉,大大进步了当事人对相对方的观点、证据的理解,随着对案件理解的加深,当事人也有可能更加强化了对立的立场和观点,使当事人不能合意解决争议。在这种情况下,审前程序是否有利于正确适用实体法呢?当事人的事实引证受其所理解的标准根据的影响,在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当事人期望法官对法律标准的援引受当事人事实主张限制。由于审前程序使当事人对案件有全面的理解,又因事先知道对方当事人主张的制约,其对希望适用的法律标准将会有更全面深化、合理的理解和反思。之后,其决定向法官提出的事实主张更显恰当,最终使法官所适用的法律标准更加符合案件实际。〔二〕审前准备程序的内在价值1、有利于当事人在庭审中平等对抗,实现诉讼程序公正。程序公正是民事诉讼程序的内在价值之一,从某种意义上上是民事诉讼程序的最高价值。[10]民事诉讼是当事人之间的一场法律对抗,对抗那么需讲求公正。我国过去的“先定后审〞形式中,当事人根本没有对抗,更遑论平等。而“一步到庭〞形式缺乏审前程序,不能确定争点及固定证据,以致于庭审中的证据突袭常常成为一方当事人获得胜诉判决的诉讼技巧,使对方当事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不知所措,“民事诉讼成了律师诉讼技巧的表演,法庭成为愚弄人的舞台。〞[11]英美法系将诉讼比作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一场赛跑,认为诉讼的开始、进展、终结完全是当事人自己的事,法官仅是一名判断者,根据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中的活动来作出胜负的断定。在这种机制下,突然袭击战术应运而生。突然袭击使得一方当事人面对突然抛出的证据而措手不及,无从准备,失去公平论战的时机,导致败诉。因此,排除因突然袭击而造成的不公正性,是英美法系审前程序出现的最初动因。一位美国学者指出,“审前准备程序的主要锋芒指向的是法庭的突然袭击,因为突然袭击不仅使对方当事人措手不及,而且使法官亦无从准备,假设双方之诉讼才能有强弱之差异,一方是具有丰富经历的律师,一方是初出茅庐的新手,面对突然袭击,这种案件审讯的结果,是辩护律师强者获胜,而正义却被吞没。〞[12]审前程序强调的是信息互相交流和公开。通过审前程序,当事人可以交换诉答文书和相关证据,充分理解对方当事人的攻击和防御方法,有针对性地展开防御和攻击,这样可以防止当事人在审理时突然提出新的主张和证据,使另一方当事人措手不及。从而保证了当事人对诉讼程序的公平利用,真正实现庭审中的平等对抗,实现诉讼程序公正。审前程序强调的是信息互相交流和公开。通过审前程序,当事人可以交换诉答文书和相关证据,充分理解对方当事人的攻击和防御方法,有针对性地展开防御和攻击,这样可以防止当事人在审理时突然提出新的主张和证据,使另一方当事人措手不及。从而保证了当事人对诉讼程序的公平利用,真正实现庭审中的平等对抗,实现诉讼程序公正。审前程序的程序公正价值还表达在审前程序较为充分地表达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和法官中立,即由当事人确定争点,当事人搜集和提出证据,当事人决定审讯对象。法院只能根据当事人所主张的事实和所提供的证据适用法律,作出判断,法官的权利受制于当事人的主张。2、有利于当事人诉讼资源和法院审讯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进步庭审的效益,进而实现程序效益。“程序效益是民事诉讼程序的内在要求。〞“一般来说,以较少的经济本钱投入获得既定程度的经济收益,或者既定的经济本钱投入到达较大的经济收益,都意味着程序效益的进步。〞[13]诉讼程序的设计,既要考虑它是否有利于实现程序公正,还要考虑到程序效益。假设未经准备程序直接开庭,对于复杂的案件,一边审理,一边明确争点,假设准备缺乏或者一方提出新的证据材料时,那么不得不休庭,再行准备,另行开庭。这样反复数次,当事人及法院均需投入宏大的时间与其他资源,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浪费。通过争点整理为当事人指明了搜集证据的方向,防止当事人提出的证据材料漫无边际而造成探究式证明,导致当事人时间、金钱以及司法资源的无端浪费。[14]在开庭前通过审前程序,那么可以防止此类浪费。审前程序主要由当事人及律师进展,可以充分利用当事人资源;审前程序中法官仅主持行使释明权即可,极大地节约了审讯资源;审前和解使得部分案件不需经过庭审即已解决,极大地减轻了法院的庭审压力,节约了审讯资源;随之,由于进入庭审的案件减少,审讯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从而进步庭审质量。可见,审前程序对实现程序效益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注释[1]白绿铉:?美国民事诉讼法?,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第78页。[2]杨荣新陶志蓉,再论审前准备程序,载?中国民事审讯改革研究?,江伟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2年出版,第39页。[3]让·文森,塞尔日·金沙尔著,罗结珍译:?法国民事诉讼法要义?〔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788页。[4]王跃彬,论民事诉讼审前程序,载?中国民事审讯改革研究?,江伟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2年出版,第112页。[5]王亚新,民事诉讼准备程序研究,载?中外法学?,2000年第2期[6]宋英辉、吴宏耀著,?刑事审讯前程序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5页。[7]陈光中王万华:论诉讼法与实体法的关系――兼论诉讼法的价值,载?诉讼法论丛?第1卷,陈光中江伟主编,法律出版社1998年出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