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课件_第1页
记叙文写作课件_第2页
记叙文写作课件_第3页
记叙文写作课件_第4页
记叙文写作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记叙文写作

一.作文简评1.基本上所有同学都能交作文;2.善于选取身边的素材;3.许多同学作文态度端正;存在的问题1.不符合题意;(要求写“感动”)2.文体特征不够鲜明;(要求写记叙文)3.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受方言影响较大、词汇积累不够、语言过于平淡)4.文章结构不够合理;5.内容不够丰富;6.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7.字数不够。这时,电话铃响了,有人急着要姑公出去一下。姑公丢下碗筷匆匆要走,临行前哄姑婆说:“听话,好好地吃,我一会儿就回来,否则我就再也不回来的。”姑婆却悄悄地把姑公拉到一边,从衣袖里掏出了几个快要揉烂了的饺子,一面偷偷地像做了错事的孩子似的朝我们这边张望,一面紧张地递给姑公,说:“我知道,你最喜欢吃咱们家门前槐花包的槐花饺子,这几个是槐花馅的,我趁大家不注意偷偷地藏在这里,怕他们都给拿了,你在路上吃吧。”姑公望着神志不清的姑婆,望着碎得无法下咽的槐花饺子,一时间老泪纵横。

这一幕,在场每一个人都看在眼里,它是那样的动人。我见到了每一个人的眼中都噙着泪花。一个人,可以不认识家人,不认识朋友,也可以把自己的丈夫称为叔叔,也可以称比自己小几辈的人为“阿姨”,但却永远无法磨灭掉心中那份隐约的爱,那份似有若无的牵挂。什么样的感情能这样超越时空,在空白的记忆里留下这样的一笔?

从此以后,每每再有人向我谈起爱情或亲情的伟大时,我都会想起这个故事,这个让我不知道该称作为爱情还是已升华为亲情的爱情。

-点评-本文讲述了生活中一件感人的事——一位神志不清的老人也难以磨灭爱的痕迹,告诉人们爱情、亲情的伟大。文章先记叙老人种种荒诞的行为,然后采取突转的方法,写老人的一个不寻常的举动,从而获得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最后稍加议论,深化文章主题。

例文二:生命中的每一分感动

如一阵微微春风吹抚脸庞,像一条涓涓小溪缓缓流过心底,感动时的美丽难以言传。你到广州去了,但你留给我的“同学录”里的那句“姐妹一载,情系永远”却永远地留在了我的心中。每当鸿雁衔来你的消息,聆听着你的声声祝福,我便浸在了幸福里。心情抑郁时,身旁仿佛总是你铿锵有力的话语,给我勇气,给我力量;在快乐时,我也感觉到,在天的那一边,也一定有你与我共享。我用鼓励与思念,酿成酒浆,守候那一天,待重逢时,愈来愈醇,足以浸染两颗狂喜的心。在有雨有晴的日子里,我的天空始终晴朗湛蓝,只缘于这份感动。在我心中,“老师”这两个字眼从来都是沉甸甸的,看过很多同学描写老师带病上课、深夜工作的故事,总觉似真似假。眼里露出慈祥,还不时提醒着多穿点衣服,把头发梳一梳。那一天,我们像潮水般涌下楼时,她正弯腰打扫楼道,差点儿被同学们挤得掉下去,她一言未发,赶快退到一旁。人散后,对这一群她精心照料而对她有些失礼的孩子,她毫无怨言,仍然默默地尽自己的职责,普洒自己的爱心。我感到好像被一种神奇的东西包围着,周身备感温暖。哦,那是宽容,是母爱!

岁月如一条悠悠不肯回头的小河,能够沉淀在河底而不被冲走的贝壳便是那生命中的一分分感动。珍惜一枚枚贝壳,小河因此而焕发光彩。

1.记叙文的定义

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3.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4.记叙文的线索

作为线索的可以是人物、事件、行踪、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等等。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5.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一般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叙述是事物动态(如人物的经历、事件的进行、空间的转换等)的述说,重在过程性,时间这一要素是十分突出的。描写是事物状貌的描绘,重在形象性。

6.叙述的人称叙述有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之分。第三人称叙述“他(她)”和“他们”。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来叙述他人。自由客观,但缺乏可信度和亲切感。

7.叙述的顺序(1)顺叙。从前到后,线索清楚,但易于写成流水账。这就需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2)倒叙。将结局或突出点放在开头,然后再从前到后。(3)插叙。在本事叙述中插进另外一件仅仅有关的小事,然后再按原来的本事来写。(4)补叙。对本事前面未叙述的一部分在作文后面给以补充。描写法按照不同标准又可以分为:白描(无比喻修饰,以叙述代替,重在传神)、细描(细腻深刻、修饰较多);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通过旁人的眼睛或者周围事物来描写);主观描写(带感情色彩)和客观描写(不带感情的准确的)。三.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

1.巧设悬念2.一线串珠3.以小见大4.穿插流动5.粗笔勾勒6.曲径通幽7.烘托艺术8.画龙点睛9.铺垫蓄势10.前后照应例1:《弟弟》

太阳刚下山,忽然间天空乌云翻滚,狂风大作,一场大雨马上就要来了。

屋里,妈妈和我焦急地踱来踱去,她不时地到门口向外张望,我两只手急得搓个不停。是啊,怎么能不急呢?都这么晚了,弟弟上学还没有回来,骑车去接弟弟的爸爸也不见踪影……

天更黑了,雨更大了,爸爸淋得像一个水人似的回来了。当他说仍没有找见弟弟时,妈妈更急了……”

弟弟到哪儿去了呢?原来他拉着一头走失的黄牛在雨中到处寻找失主。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2.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例如:夏衍的《包身工》4.穿插流动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雨,沙沙沙》--玉安忆

一个人站在突然寂静了的马路上,想到要走七站路才能到家,而且夜要越来越深,雨会越来越大,问问不禁缩了下脖子。不过她又并不十分懊恼,她心里升起一个奇异的念头:也许他会出现在面前,披着雨衣,骑着自行车……他不是说:“只要你遇上难处,比如下雨,没车了,一定会有个人出现在你面前。”说完一登踏脚,自行车飞出去了。飞转的车轮钢条,在雨洗的马路上,映出两个耀眼的光圈。现在出现在面前的该是谁呢?除了他,雯雯想象不出别的形象----

“我是发痴了?”雯雯在心里又一次问自己,她放慢了脚步。可是又有什么办法补救呢?算了,走吧!反正末班车开跑了,确实没办法了。是啊,没办法了,和上次一样。上次怎么会“脱班”的?啊,想起来了,是---

她不知道爱情究竟是白云,还是红帆。但她肯定爱情比这些更美、更好。无论是在海上,还是天边。她相信那总是确确实实地存在着,在等待她--

明确:文章记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就多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5.粗笔勾勒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或比喻。还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例3:领头的纤夫是个肩膀宽阔的老头儿。他包着头巾,衣服上打着补但他的眼睛漠然地望着前方,路还长着呢!老头儿的右边是一个头发胡须都很浓密的中年人。他身强力壮,显得很有力气。这两个人走在行列的前头。紧跟着在他们后面的是个高个子,保留着农民的打扮。他直着身子,没精打采地衔着烟斗,好像已经厌倦了拉纤的生活----明确:这段文章运用粗笔勾勒法描绘了伏尔加河上十一位纤夫的形象。写出了他们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也写出了他们身受压迫和剥削,所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心存不满和抗争。文章在勾勒这十一位纤夫时,侧重点不同:领头的纤夫,是写他的衣着和肩膀;中年人,是写他的胡须和体型;高个子,是写他的神态和动作;6.曲径通幽“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例如: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7.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如“红花还须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8.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如:《饺子情结》9.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如:陶铸《松树的风格》前文的大量文字浓墨重彩地描绘松树的形象,赞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又用杨柳、桃李同松树作对比,补充说明松树“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笔锋一转,点明题旨说:“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共产主义风格。”原来此篇前面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是铺垫蓄势,后面对共产主义风格的赞美才是全文的主旨。这篇文章正因为有了前面形象感人的铺垫,后面入题也才显得格外坚实有力。

10.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1、内容和标题相照应。这种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写“背影”,既与标题“背影”相照应,又进一步点明题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2、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3、结尾与开头照应法。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如:《白杨礼赞》--茅盾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