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德”思想的历史演变_第1页
中国“道”、“德”思想的历史演变_第2页
中国“道”、“德”思想的历史演变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该文阐明了中“道”和“德”思想的源流和变迁。特别阐明了老子“道”和“德”的思想形成和失落的历过程阐明了老子“道统和“以德治道”的关系。及其所孕含的深厚的政思想蕴和巨大的哲意义。批判了孔子、庄子对老子“道思想的曲解、篡改和修正。主题词:中国“道”思演变中“道的内蕴是么?它起于何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有何重大的意义呢?对此种种问题,笔者不揣冒昧,回答如下,以就教于方家。一、在中国先秦,即到老子时期,中国历史上就有了“道”和“德”的概念和思想。它们分别具有独立的意义。首先,看“道“道”的原始涵义指道路、坦途。在西周早期,就已经有了“道”字。但对“道”的认识,仅仅指的是“路在《易经中,就有“复自道,何其咎道,七日来复”之说。而这些都为“道路”之义。到了西周中期这在路”的基础上而对“道”赋予了正确等思,并由此反映为“为王之道道”的概念就是指的“王道如《尚书·洪范》中说:“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作遵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无偏王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到了西周中晚期,老子说有大,而王居其一焉看来就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由此,就有了“为王之道肯定了“王道”的存在。因此,西周中晚期”从“”引伸为“为王之路”结果,就反映为“王道这时期”含义,就是“王道”的特指。其次,看“德西周时期,为了使“王道”做到“无偏无党偏无侧”而有了“德特别是,周邑的古公亶父,在贞人的协助下做《德》篇,从而赋予了“德”的具体内容。概括起来的则精神就是并以之规范人们的言行。其中,周人讲“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德”是和“天”联系在一起的。这样,西周“信天命”和“遵礼制”就成了“德”的政治思想核心。但与此同时又自律治要觉做到所得适当“多得“得慎罚之,来保证社的安定和发展。可见,周人的“德“为王之道”的具体内容,也就是“王道”的具体内容。如此,就能使得“王道荡荡平直在这里可清楚的看出周人““德分来了的它各自有着不同的含义。对此,老子同样持此看法。虽然如此,但是,在老子看来”就是“德就是“道们不过就一个问题的两种说法、两个方面而已。对此,正如老子说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又说德容,惟道是从正是如此,老子明确的提出了“道统的思想。即,比如”如果是水,那么,“道“道”就是盛水的器。水有多高,容器就有会有多深。并且,又明确的提出了“德”高则“道”高”则“道”低,反之亦然的思想。故老子认为的修“道”就是在修“德,修“德”就是在修“道”的这个思想,突破了周人将“德”仅限于思想和行为规范的“约束”的局限,而扭转了“德”所表现出来的“人的被动性”的缺陷,从而使得“德”与“道”一样,同样表现出了“人的主动这个基础上,老子提出了“以德治道”的思想。

因此,在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出,在“道,子的思想与周人的思想存在着联系,也存在着区别。二、老子的“道想不仅与周人的“道想着密切的联系,而且,特别在对“道”的认识上极大发展了周人的思想,从而使得以“道”为标志的中国政治学、哲学有了根本性的突破,并且发展到了顶峰。概括起来说,周人的“道,别是“王道是来源,或者说是受制于“皇天”的。从中表现出了“天命”和“宿命”的思想。然而,老子却不是这样认为。在老子看来道是受制于“天地之”的,而“天地之道”又是受制于“自之”的。对此老说有大而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道道自然,老子明明白白的揭示出了三种“道”的存在。具体说:一是“王道中“人的“王道就周人所认为的“王道二是“天地之道中“地子所说的“地法天,天法道子看来,“地”和“天”虽为两“大它们都是万物和人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基础,不可分割。故“天地之道”就是从天和地的范围而概括出的万物,也包括人的赖以的“生存之道那么,老子的“天地之道”究竟具体指的是什么呢?这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揭示的“刚强胜柔弱,及柔弱胜刚强之道对此,老子在《道德经》中开宗明义就说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的“道可道”中,前一个“道”指的是“规后一个“道”指的是“论证者“说明面“名可名”也如此。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能够通过“物或“”}理”的方法而可以说明、证明的规律,它就不是一般性的规律,而是特殊性的规律。这样,联系上下文和《道德经》思想中心,就可以清楚的看出,老子开门见山的就揭示出了两大规律,这就是强柔弱”的普遍规律,和“柔弱胜刚强”的特殊规律。老子重视“刚强胜柔弱更视“柔弱胜刚强重视“柔弱胜刚强”的“条件且老子研究这条件子创造性的提出阴阳“虚实列的哲学范畴是些条件的形成和运用,就使“可感“可”成为了可能。这就为“柔弱”战胜“刚强”奠定了基础。老子的“刚强胜柔弱,及柔弱胜刚强之道用之认识“自然万物能用之认识“社会历史三是“自然之道中“自然老子所指的“阴阳之道其阴阳变化之道在老子看来,这“阴阳之道”乃是世界之本源,即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阴”和“阳”的交合而形成、交合而变化。对此,老子说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说生一,一生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些,就是老子对“阴阳之道”的明确表述。可见,在这里,老子的“自然之道”与中国先秦“阴阳”哲学观有机的联系在了一起,而且,特别是,老子对先秦的阴阳哲学在辩证法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然物的本是否能够阴释?对此问题前的科正在给予证明。但是,就“阴阳辩证法”的理性精神来看,早就被历史所证明是完全正确的。那么,这三种“道”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老子认为道”受制于“天之道刚强胜柔弱,及柔弱胜刚强之道天地之道”又受制于“自然之道“阴阳及其变化之道才是“道法自然”的真正含义。其结果,无疑的,老子“道”的思想已经突破了“天命”和“宿命”的桎梏,而且,创建出了

以“阴阳”及其“辩证法”为核心的,既有本体论,又有认识论与方法论有机结合的哲学。正是以此出发,老子在批判周人的王道的基础上,揭示出了以“民心”和“契约”为根本的“无为而治”的“德治”思想和主张。比如,在“自律”方面,老子提出了统治者要有“忘我和爱民的想。对此老“生之德畜之而不有而不恃而宰谓玄德又说身为天下可天以身为天下可托天下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人不大,故能成其大人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可见,老子的“爱民”和“民心”的思想是对周人“自律”思想的根本突破。比如,在“民得”方面,老子提出了统治者要有“契约”和“平等”的思想。对此,老子说大,必有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德司契,无德司彻“契德人而现出“公平”和“平等可见,老子的“契约”和“平等”的思想是对周人“民得”思想的根本突破。正是基于“民心”和“契约”这两大根本思想,和基于老子的“以德治道”的思想,老子为人们勾画出来了一幅“无为而治”的“德治”政治的兰图。这就是:“忘我出会的统治者不能专有和个人依赖国家机器在国之中,不能用“政权”和“权力”来搞“以力服人须做到将手中的权力用于为百姓谋福利。只有百姓得到了幸福,国家才会长治久安;从“爱民观出发,社会的统治者必须关心百姓疾苦,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以民心为是而为是,以民心为非而为非。并做到顺应民心,身先士卒,忠于职守,勤奋踏实的带领百姓去谋利益。各级官吏是受到百姓爱戴而被百姓推选出来的人;从“契约观念出发,社会的统治者必须按照“契约”管理的原则去行政,做到“以德报人言出法随,不能政出多门。而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取信于民,实现“德善义观念出发,要求社会的统治者必须支持和坚持正义战争,反对侵略战争及一切非正义战争;从“无畏”观念出发,要求社会的统治者必须发扬不怕死的精神,艰苦奋斗,带领百姓去克服困难,争取胜利。其实,老子的上述政治主张的提出,深层次的看,就正是老子基于“刚强”与“柔弱”对立统一“地之道”而正确揭示“武、戈不息”本质的果并此提出了“以武制武武的社会发展途径。为此,老子认为,只有统治者克服“有为”而做到“无为来使统治与百姓的立场一致做到顺应民心应百姓的意志,实现社会安定,以共同发展生产和推动社会的进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