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上册课文梳理《课文4、5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含详解)_第1页
(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上册课文梳理《课文4、5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含详解)_第2页
(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上册课文梳理《课文4、5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含详解)_第3页
(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上册课文梳理《课文4、5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含详解)_第4页
(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上册课文梳理《课文4、5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重点]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举”“胜”“治”三字及次常用字“明”。2.翻译重点句子。基础积累奠基高考一、基础夯实《老子》四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②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③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用()②埏()③埴()④户牖()⑤物()⑥处()⑦强()⑧死而不亡()⑨兆()⑩谋()⑪泮()⑫几()答案①功用②揉和③黏土④门窗⑤指人⑥为,做⑦勤勉⑧死而不朽,指人死而道长存⑨显露迹象⑩解决⑪同“判”,分离⑫接近2.翻译画线的句子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会长久。(得分点:企、跨、彰、伐、矜)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开始生长的;九层的高台,是从每一筐土开始筑起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得分点:毫末、累、为、执)③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珍贵难得的货品,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得分点:欲不欲、贵、学不学、复)五石之瓠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3.解释加点的词语①贻()②瓠()③树()④实五石()⑤瓠落()⑥呺然()⑦掊()⑧龟()⑨洴澼()⑩()⑪事()⑫鬻()⑬说()⑭将()⑮裂地()⑯虑()⑰蓬之心()答案①赠送②葫芦③种植④能容得下五石的东西⑤宽大空廓的样子⑥内中空虚卖⑬同“悦”,取悦⑭带兵⑮划分土地⑯用绳结缀⑰比喻不通达的见识4.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药物)能够防止手冻裂是一样的,有的人靠它得到封赏,有的人不能免除漂洗丝絮,就是使用它的方法不同啊。(得分点:龟、一、或、洴澼)二、重点梳理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1)举舉舉举小篆隶书繁体楷书简体楷书“举”本来写作“舉”,是形声字,小篆从“手”部,與声(韵母相同)。表示举起、抬起。义项例句①其坚不能自举也②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③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⑤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⑥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齐桓晋文之事》)⑧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⑨举先王之政(《答司马谏议书》)答案①承受②举起,抬起③举出,提出④兴起,发动⑤克,攻占⑥举荐⑦拿,用⑧尽,全,皆⑨施行识记方法“举”的本义是“举起、抬起”。这是一个“举动”,活用为动词即“举行、发动”。“举”有由低到高的含义,所以引申出“提拔、举荐”之义;由此又引申出一般意义的“应举”。举起东西应该是有所用,故又引申出“拿、用”,进一步引申出“占领”之义。后又虚化为范围副词“全”。阅读小迁移——解释加点字秦将灭,众豪杰举(推举)项羽为帅。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不意刘邦先举(攻取)咸阳,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邦,然意不决,范增举(举起)玉玦促之。樊哙闯入,声讨秦王杀人如不能举(尽),且举(举出)沛公诚心待项王之事,令项王羞愧难当。(2)胜勝勝胜小篆隶书繁体楷书简体楷书“胜”本来写作“勝”,是形声字,小篆从“力”部,朕声(古音相近)。表示能承担、经得住。义项例句①胜人者有力②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谏太宗十思疏》)③质胜文则野(《〈论语〉十二章》)④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六国论》)⑤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滕王阁序》)⑥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⑦沛公不胜杯杓(《鸿门宴》)答案①战胜②克服③超过④胜利⑤美好⑥尽,全⑦经得住,能承受识记方法“胜”的本义是“经得住,能承受”,所以能坚持到最后(即“尽”)并“胜过、超过”他人而取得最后的“胜利”;胜利当然要举行“盛大的”庆祝宴会;胜利是“美好”的事,由此又引申出“优美的山水古迹”。阅读小迁移——解释加点字一高官才学出众,政绩斐然,遭人嫉,被贬。其心之愤,何可胜(尽,全)道也哉!遂日日呼酒买醉,然不胜(能承受)杯杓,至胜(优美)地,悟己当胜(战胜)心忧。遂发愤,立志定当胜(超过)于前。(3)治治治小篆隶书简体楷书“治”是形声字,小篆从“水”部(即氵),台(yí)声(韵母相同)。表示治理河道,后引申为“治理”。义项例句①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②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谏太宗十思疏》)③单于使卫律治其事(《苏武传》)④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齐桓晋文之事》)⑤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⑥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⑦对付,抵御同心一意,共治曹操(《赤壁之战》)⑧整治,训练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之战》)⑨整理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冯谖客孟尝君》)答案①治理,管理②治理得好,安定③审理④讲求⑤医治,治疗⑥惩治,治罪识记方法“治”的本义是“治水”。引申出一般“处理,进行某项工作”,处理国家大事是“治理”;处理病人是“治疗”;处理坏人是“惩治”。其他情况依此法译之。还引申出“治理得好”,特指国家太平。阅读小迁移——解释加点字曹操有疾,久治(医治)不愈。受人诟病,因其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刘备等共治(对付)之,于危急之中以义治(治理)天下,以求文武并用,垂拱而治(国家治理得好,安定太平)。2.通假字例句本字及意义①自见者不明②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③其脆易泮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⑤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⑥世世以洴澼为事⑦客得之,以说吴王答案①同“现”,表现②同“形”,形体、样子③同“判”,分离④同“蔂”,土筐⑤同“皲”,皮肤冻裂⑥同“纩”,丝绵絮⑦同“悦”,取悦3.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①不行跨者不行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②从事民之从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答案①行走不稳②做事4.多义实词词语例句意义明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②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赤壁赋》)③明足以察秋毫之末(《齐桓晋文之事》)④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六国论》)⑤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答司马谏议书》)⑥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屈原列传》)⑦明道德之广崇(《屈原列传》)⑧若知我不降明(《苏武传》)答案①聪明②明亮③视力④次一个,下一个⑤明白,清楚⑥明白,懂得⑦说明,阐明⑧明显,明确5.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是以圣人欲不欲②其坚不能自举也③夫子固拙于用大矣④能不龟手一也答案①意动用法,以……为欲②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程度,硬度③形容词作名词,大的东西④使动用法,使……冻裂6.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①死而不亡者寿②自胜者强③自知者明④请买其方百金⑤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答案①判断句无标志词②宾语前置句标志词:自(宾语)、胜(动词)③宾语前置句标志词:自(宾语)、知(动词)④状语后置句无标志词(“百金”前省略了“以”字,“以百金”为状语)⑤定语后置句标志词:者7.文化常识(1)老子的传世作品《________》,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2)无为:中国先秦时期________家思想术语。“无为”的态度用于政治的政策方针,政府无为,百姓自治;最后是事无事,为无为。无为、不争,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指君主不与民争。答案(1)道德经(2)道8.成语积累成语释义①跨步前进的人不能走长路。比喻急于求成的人,难以持之以恒。②单靠自己眼睛看事物则看不清楚。③自以为是的人则是非不明。④喜欢自我夸耀的人建立不起功勋。⑤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⑥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⑦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比喻欲成大事,需从基础做起。⑧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指始终要谨慎从事。答案①跨者不行②自视不明③自是不彰④自伐无功⑤余食赘行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⑦九层之台,起于累土⑧慎终如始特别小练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老聃死,秦失[注]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节选自《庄子·养生主》)注秦失(yì):亦写作“秦佚”,老子的朋友。A.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B.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C.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D.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答案A解析“然”在这里是回答“然则吊焉若此,可乎?”的,应该独立成句,不能和“始也”连在一起,排除C、D两项。“焉”在这里是语气词,故放在“向吾入而吊”后面,而不应该放在“有老者哭之”前面,排除B项。故选A。参考译文老聃死了,他的朋友秦失去吊丧,大哭几声便离开了。老聃的弟子们问道:“你不是我们老师的朋友吗?”秦失说:“是的。”弟子们又问:“那么吊唁朋友像这样,行吗?”秦失说:“行。原来我认为你们跟随老师多年都是超脱物外的人了,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的。刚才我进入灵房去吊唁,有老年人在哭他,像做父母的哭自己的孩子;有年轻人在哭他,像做孩子的哭自己的父母。他们之所以会聚在这里,一定有人本不想说什么却情不自禁地诉说了什么,本不想哭泣却情不自禁地痛哭起来。如此喜生恶死是违反常理、背弃真情的,他们都忘掉了人是秉承于自然、受命于天的道理,古时候人们将这种做法叫作背离自然的过失。偶然来到世上,你们的老师他应时而生;偶然离开人世,你们的老师他顺依而死。安于天理和常分,顺从自然和变化,哀伤和欢乐便都不能进入心怀,古时候人们称这样做就叫作自然的解脱,好像解除倒悬之苦似的。”拓展训练走进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适周适:到,往B.去子之骄气与多欲去:除去,除掉C.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淫:放纵,沉溺D.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玄孙:曾孙的儿子答案C解析淫:过多。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B.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C.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D.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答案B解析先了解句意,然后利用句式对称和语法知识断句。观察本句的句式,“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这三个相同的句式形成排比,所以应分别在这三个句子之后断开。且句子的主语分别是“鸟”“鱼”“兽”,谓语分别是“吾知其能飞”“吾知其能游”“吾知其能走”,所以可以在“鸟”“鱼”“兽”后断开。排除A、C两项。“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句式也对称,主语分别是“走者”“游者”“飞者”,所以应分别在这三个主语前断开,排除D项。故选B。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认为,品德高尚的君子时运来了就要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这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B.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孔子虚怀若谷、温良恭俭的品格,同时也从侧面烘托了老子见识远过于常人。C.老子写了五千多字《道德经》,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然后潇洒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D.世上信奉老子的人贬斥儒学,信奉儒学的贬斥老子。作为严肃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对老子的学说只作客观描述,并没有尊老贬孔。答案A解析“跟儒家……的思想完全相同”错。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老子的思想跟这不完全相同。相同的是得志时做官。不得志时,儒家主张加强个人修养;老子则认为要像草一样飘转。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都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钝。(2)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解析(1)“贾”,商人;补出“深藏”的宾语“货物”;“虚”,什么东西都没有;“盛德”,高尚的品德。(2)“合”,合并;“离”,分离;“岁”,年;“霸王者”,称王称霸的。5.为什么孔子把老子比作龙?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孔子拿龙与飞鸟、游鱼、走兽作比较,指出对于鸟、鱼、兽,人都能掌握它们,而龙深不可测。孔子把老子比作龙,指出的正是老子学问深不可测的特点。参考译文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