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第三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3-1、误差及产生的原因
一、误差
定量分析中,测定结果与真实结果不一致所造成的差异。
二、分类
1.系统误差
由某些固定因素造成的误差。按产生原因,又分三种。
3-1、误差及产生的原因一、误差3-1、误差及产生的原因特点:
重现性、单向性、可测性。可通过校正后除去
①仪器和试剂误差:由于仪器不准或试剂不纯所造成。②方法误差:系分析方法不完善造成。③操作误差:因操作不当而产生。3-1、误差及产生的原因特点:重现性、单向性、3-1、误差及产生的原因
2.随机误差(偶然误差)
由某些偶然因素所造成的误差。
特点:与系统误差恰好相反。
3.过失误差由于分析者粗心马虎造成的误差。
3-1、误差及产生的原因
3-2、准确度和精密度
一、准确度测定值与真实值相互接近的程度。通常用“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来衡量。
1.绝对误差
测定值(x)与真实值(T)之差,用Ea表示:
Ea=x-T
3-2、准确度和精密度一、准确度3-2、准确度和精密度
显然:若Ea>0,表明X>T,结果偏高;若Ea<0,表明X<T,结果偏低。
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实值之比,用Er表示
Er=Ea/T×100%3-2、准确度和精密度显然:3-2、准确度和精密度两相比较,后者更能反映结果的准确性。如:称2g物体为3g,Ea=3-2=1(g)Er==50%
称200g物体为201g,Ea=201-200=1(g)
Er==0.5%故常用Er表示测定结果的准确度。3-2、准确度和精密度两相比较,后者更能反映结果的准确性。3-2、准确度和精密度二、精密度某测定值与测定平均值相互接近的程度。通常用“偏差”来衡量。
偏差:测定值与测定平均值之差异。其值越小,结果的精密度越高(也可理解为偏差越小,测定数据越集中,反之则越分散)。表示方法有多种:
3-2、准确度和精密度二、精密度3-2、准确度和精密度
1.绝对偏差测定值与测定平均值之差,用d表示。如对某一样品进行了一组测定,次数为n,测定结果分别为:x1、x2……xn,则对第i次测定:
其中,3-2、准确度和精密度1.绝对偏差3-2、准确度和精密度
2.相对偏差绝对偏差与平均值之比,用dr表示:3.平均偏差各次测量绝对偏差的平均值——绝对偏差必须取绝对值,用表示:3-2、准确度和精密度2.相对偏差3-2、准确度和精密度4.相对平均偏差
平均偏差与平均值之比,用表示:
以上各种表示方法中,前两种反映的是个别测量的精密度,后两种概括的是总体测量的精密度。各有所长,难以互补(见教材47页两组数据)。3-2、准确度和精密度4.相对平均偏差3-2、准确度和精密度5.标准偏差可理解为既能反映总体测量、又能区别偏差较大的个别测量的一种方法。按照测定情况又可分为两种:(1)总体标准偏差:
测定次数无限多(n>30)时的标准偏差,常用δ表示。计算关系为:式中,为总体平均值:3-2、准确度和精密度5.标准偏差3-2、准确度和精密度
(2)样本标准偏差:
测量次数有限(n<20)时的标准偏差,常用S表示:式中,(n-1)称为自由度,用表示。即
3-2、准确度和精密度(2)样本标准偏差:3-2、准确度和精密度
(3)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若n为无限多时(n>30),则为平均值的总体标准偏差:若n为有限次(n<20),则为平均值的样本标准偏差:显然,不管或,均小于、,即平均值的结果优于单次测量。
样品二······K
························X11X12
X1nX21X22
X2nXk1Xk2
Xkn3-2、准确度和精密度(3)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显然,不管3-2、准确度和精密度将二者的关系(以样本标准偏差为例)变形为:作图:
可见,随n增加,曲线急剧下降。当n>5后,变化趋于平缓,显示次数的影响减小。故一般测量次数考虑:
3-2、准确度和精密度将二者的关系(以样本标准偏差为例)变形3-2、准确度和精密度6.级差
测定结果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用R表示:
R=xmax—xmin
7.中位差
测量结果按大小排序后中间的数值。若测定次数为奇数:1、3、5、7、9;取最中间的数据(5)测定次数为偶数:1、3、5、7、9、11;则取最中间两组数的平均值(6)
3-2、准确度和精密度6.级差3-2、准确度和精密度三、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参照物不同②、影响因素不同
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精密度准确度3-2、准确度和精密度三、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区别和联系随机误差3-2、准确度和精密度2.联系
首先,从关系看,精密度是准确度的基础。
其次,从测量条件考虑,若无系统误差,当n→∞时,→T,二者转化为等价关系。3-2、准确度和精密度2.联系3-3、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在不存在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对某一样品的含量用相同方法进行无限多次测定,因偶然误差的影响,其不同的测定结果出现的几率将呈现正态分布现象。
在分布曲线中,有三个特点需要注意。3-3、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在不存在系统3-3、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1、对称性
在总体测量过程中,出现正、负偏差的概率是相同的(图中以x=μ为中心呈对称分布)。2、单峰性只有一个概率峰(峰值对应的横坐标为μ);表明越靠近μ的测量值,出现的几率越大;反之越小。可见误差小的测量结果占多数,大的占少数。3、有界性曲线的宽度是有限的,其单边宽度一般不超过3δ,即随机误差对应的│x—μ│<3δ。3-3、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1、对称性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
一、可疑测定值的取舍
可疑测定值:在对未知样品的一组测定中,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的个别测定值。又称异常值。如:0.21,0.20,0.22,0.25,0.21。取舍原则:首先考察此值对应的操作中有无过失误差。再判断此值与其它数据相差是否大。判断方法常有两种。
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一、可疑测定值的取舍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一)Q检验法
1.排序:x1<x2<…<xn
。
如:0.20,0.21,0.21,0.22,0.25.
2.确定可疑值x1或xn
;如0.25.3.计算Q值。若x1可疑,则若xn可疑,则
如: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一)Q检验法
4.查表:(见P59表3-3)按测定次数n和相应的置信度P(通常取P=0.90),查出理论上的Q值。如:
5.比较:若,保留;,舍去。
此例中,因应保留此可疑值。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二)格布鲁斯法
1.排序:x1<x2<…<xn;
2.确定可疑值x1或xn;
3.算出和S;如上例中,;。
4.计算统计量G值:
(与Q检验法相同)若x1可疑,则若xn可疑,则上例中,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二)格布鲁斯法(与Q检验法相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5.查表:(见P60表3-4)按测定次数n和相应的置信度P(通常取P=0.95),查出理论上的Q值。如前例中:
6.比较:若,保留;若,舍去。上例中,因此可疑值应予保留。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5.查表:(见P60表3-4)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二、显著性检验若对同一样品进行两种不同的测定时,可能出现三类不同的情况:
第一种:对已知T值的标样进行测定,;第二种:用不同方法对样品进行测定,;第三种:不同条件下用相同方法测定,。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二、显著性检验第一种:对已知T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
为考察上述差异是否显著,即测定时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可根据情况分别采用下述方法进行判断。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为考察上述差异是否显著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一)t检验法
考察和T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步骤为:1.根据(x1、x2…xn)算出和;2.计算t:3.确定:见教材57页表3-2.4.比较:差异不显著,测定方法可靠差异显著,测定方法不可靠(存在系统误差)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一)t检验法3.确定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二)F检验法
检查
(方法一)和
(方法二)、或(实验条件一)和
(实验条件二)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步骤为:1、检验S1和S2有无显著性差异;
①.算出、和S1、S2
;②.计算:F=/;③.查表(教材62表3-5),确定;
④.比较:
若,S1和S2
差异不显著,可作进一步检验;若,S1和S2
差异显著,对应的数据值得怀疑。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二)F检验法1、检验S1和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2.检查和有无显著性差异
①.按式(3-24)或(3-24a)算出合并标准偏差S:式中,称为总自由度,且:
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
②.计算统计量t:③.查教材57页表3-2,确定。(置信度P一般取0.95)
④.比较:
若,和无显著差异,结果可靠。若,和差异显著,两者间存在系统误差,应找出原因,予以校正。
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②.计算统计量t:3-5、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一、有效数字实际测到的数字(与一般的自然数、有理数等“数”不同,它来自于实际的测量)。
从组成看,由两部分构成。如:
17.5326准确读取的数字大致估计的可疑数字3-5、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一、有效数字13-5、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可疑数字所反馈的信息:
1.可衬托出被测物的真实量值范围。
2.可由此了解测量工具的精确程度。3-5、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可疑数字所反馈的信息:3-5、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二、有效数字位数的确定方法
分三种情况讨论:如1.0058g,所有数字均为有效数(即将其中的“0”视为有效数)——共为5位。如0.0058g——只有2位,前面的零只起定位作用,不是有效数。难以判断,如15000。为此,采用“科学计数法”——规定:将有效数字用小数表示,再乘以10的方次,如前面的数字15000:若有2位,应写为1.5×104;若有3位,应写为1.50×104;若有4位,应写为1.500×104;若有5位,应写为1.5000×104;①零在中间:②零在前面:③零在后面:3-5、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二、有效数字位数的确定方法①零在3-5、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对一些特殊值的判断:
*对数看真数——2log860.52五位有效数。
*对数值看尾数——pH=7.52两位有效数。
*对一些非测定数——如π、e及按运算关系所得到的各种有理数如、……和某些数学运算、等等,其有效数字的位数可视为无限多。3-5、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对一些特殊值的判断:3-5、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三、计算规则
1.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留双”
四舍六入,五后有数就进一,五后无数则五前逢单进一,逢双舍去。
14.32623——只保留前四位数:14.3314.32523——只保留前四位数:14.3314.325——只保留前四位数:14.3214.315——只保留前四位数:14.3214.305——只保留前四位数:14.30
3-5、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三、计算规则3-5、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2.计算规则①.加减运算:先以各数中位置最高的可疑数字为标准进行修约,再计算。如:
0.02361+0.13+0.045=0.02+0.13+0.04=0.19又如:1.23×104+2.5×102=12300+250=12300+200=12500=1.25×104
3-5、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3-5、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②.乘法运算:先以有效数位数最少的数为标准进行修约,计算;并以此为标准写出最后结果。如:
0.02361×0.13×0.425=0.024×0.13×0.42=0.0013注意:若以首数≥8的有效数为标准,进行乘除法的修约时,可以多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如:0.02361×0.83×0.425=0.0236×0.83×0.425=0.00832
3-5、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②.乘法运算:先以有效数位数最少第三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本章要求:1.掌握误差和偏差的意义及表示方法,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区别和联系。2.掌握Q检验法和格鲁布斯法,了解显著性检验的方法和应用。3.掌握有效数字的意义、特点和计算规则。第三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第三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第三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3-1、误差及产生的原因
一、误差
定量分析中,测定结果与真实结果不一致所造成的差异。
二、分类
1.系统误差
由某些固定因素造成的误差。按产生原因,又分三种。
3-1、误差及产生的原因一、误差3-1、误差及产生的原因特点:
重现性、单向性、可测性。可通过校正后除去
①仪器和试剂误差:由于仪器不准或试剂不纯所造成。②方法误差:系分析方法不完善造成。③操作误差:因操作不当而产生。3-1、误差及产生的原因特点:重现性、单向性、3-1、误差及产生的原因
2.随机误差(偶然误差)
由某些偶然因素所造成的误差。
特点:与系统误差恰好相反。
3.过失误差由于分析者粗心马虎造成的误差。
3-1、误差及产生的原因
3-2、准确度和精密度
一、准确度测定值与真实值相互接近的程度。通常用“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来衡量。
1.绝对误差
测定值(x)与真实值(T)之差,用Ea表示:
Ea=x-T
3-2、准确度和精密度一、准确度3-2、准确度和精密度
显然:若Ea>0,表明X>T,结果偏高;若Ea<0,表明X<T,结果偏低。
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实值之比,用Er表示
Er=Ea/T×100%3-2、准确度和精密度显然:3-2、准确度和精密度两相比较,后者更能反映结果的准确性。如:称2g物体为3g,Ea=3-2=1(g)Er==50%
称200g物体为201g,Ea=201-200=1(g)
Er==0.5%故常用Er表示测定结果的准确度。3-2、准确度和精密度两相比较,后者更能反映结果的准确性。3-2、准确度和精密度二、精密度某测定值与测定平均值相互接近的程度。通常用“偏差”来衡量。
偏差:测定值与测定平均值之差异。其值越小,结果的精密度越高(也可理解为偏差越小,测定数据越集中,反之则越分散)。表示方法有多种:
3-2、准确度和精密度二、精密度3-2、准确度和精密度
1.绝对偏差测定值与测定平均值之差,用d表示。如对某一样品进行了一组测定,次数为n,测定结果分别为:x1、x2……xn,则对第i次测定:
其中,3-2、准确度和精密度1.绝对偏差3-2、准确度和精密度
2.相对偏差绝对偏差与平均值之比,用dr表示:3.平均偏差各次测量绝对偏差的平均值——绝对偏差必须取绝对值,用表示:3-2、准确度和精密度2.相对偏差3-2、准确度和精密度4.相对平均偏差
平均偏差与平均值之比,用表示:
以上各种表示方法中,前两种反映的是个别测量的精密度,后两种概括的是总体测量的精密度。各有所长,难以互补(见教材47页两组数据)。3-2、准确度和精密度4.相对平均偏差3-2、准确度和精密度5.标准偏差可理解为既能反映总体测量、又能区别偏差较大的个别测量的一种方法。按照测定情况又可分为两种:(1)总体标准偏差:
测定次数无限多(n>30)时的标准偏差,常用δ表示。计算关系为:式中,为总体平均值:3-2、准确度和精密度5.标准偏差3-2、准确度和精密度
(2)样本标准偏差:
测量次数有限(n<20)时的标准偏差,常用S表示:式中,(n-1)称为自由度,用表示。即
3-2、准确度和精密度(2)样本标准偏差:3-2、准确度和精密度
(3)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若n为无限多时(n>30),则为平均值的总体标准偏差:若n为有限次(n<20),则为平均值的样本标准偏差:显然,不管或,均小于、,即平均值的结果优于单次测量。
样品二······K
························X11X12
X1nX21X22
X2nXk1Xk2
Xkn3-2、准确度和精密度(3)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显然,不管3-2、准确度和精密度将二者的关系(以样本标准偏差为例)变形为:作图:
可见,随n增加,曲线急剧下降。当n>5后,变化趋于平缓,显示次数的影响减小。故一般测量次数考虑:
3-2、准确度和精密度将二者的关系(以样本标准偏差为例)变形3-2、准确度和精密度6.级差
测定结果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用R表示:
R=xmax—xmin
7.中位差
测量结果按大小排序后中间的数值。若测定次数为奇数:1、3、5、7、9;取最中间的数据(5)测定次数为偶数:1、3、5、7、9、11;则取最中间两组数的平均值(6)
3-2、准确度和精密度6.级差3-2、准确度和精密度三、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参照物不同②、影响因素不同
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精密度准确度3-2、准确度和精密度三、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区别和联系随机误差3-2、准确度和精密度2.联系
首先,从关系看,精密度是准确度的基础。
其次,从测量条件考虑,若无系统误差,当n→∞时,→T,二者转化为等价关系。3-2、准确度和精密度2.联系3-3、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在不存在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对某一样品的含量用相同方法进行无限多次测定,因偶然误差的影响,其不同的测定结果出现的几率将呈现正态分布现象。
在分布曲线中,有三个特点需要注意。3-3、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在不存在系统3-3、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1、对称性
在总体测量过程中,出现正、负偏差的概率是相同的(图中以x=μ为中心呈对称分布)。2、单峰性只有一个概率峰(峰值对应的横坐标为μ);表明越靠近μ的测量值,出现的几率越大;反之越小。可见误差小的测量结果占多数,大的占少数。3、有界性曲线的宽度是有限的,其单边宽度一般不超过3δ,即随机误差对应的│x—μ│<3δ。3-3、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1、对称性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
一、可疑测定值的取舍
可疑测定值:在对未知样品的一组测定中,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的个别测定值。又称异常值。如:0.21,0.20,0.22,0.25,0.21。取舍原则:首先考察此值对应的操作中有无过失误差。再判断此值与其它数据相差是否大。判断方法常有两种。
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一、可疑测定值的取舍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一)Q检验法
1.排序:x1<x2<…<xn
。
如:0.20,0.21,0.21,0.22,0.25.
2.确定可疑值x1或xn
;如0.25.3.计算Q值。若x1可疑,则若xn可疑,则
如: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一)Q检验法
4.查表:(见P59表3-3)按测定次数n和相应的置信度P(通常取P=0.90),查出理论上的Q值。如:
5.比较:若,保留;,舍去。
此例中,因应保留此可疑值。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二)格布鲁斯法
1.排序:x1<x2<…<xn;
2.确定可疑值x1或xn;
3.算出和S;如上例中,;。
4.计算统计量G值:
(与Q检验法相同)若x1可疑,则若xn可疑,则上例中,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二)格布鲁斯法(与Q检验法相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5.查表:(见P60表3-4)按测定次数n和相应的置信度P(通常取P=0.95),查出理论上的Q值。如前例中:
6.比较:若,保留;若,舍去。上例中,因此可疑值应予保留。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5.查表:(见P60表3-4)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二、显著性检验若对同一样品进行两种不同的测定时,可能出现三类不同的情况:
第一种:对已知T值的标样进行测定,;第二种:用不同方法对样品进行测定,;第三种:不同条件下用相同方法测定,。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二、显著性检验第一种:对已知T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
为考察上述差异是否显著,即测定时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可根据情况分别采用下述方法进行判断。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为考察上述差异是否显著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一)t检验法
考察和T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步骤为:1.根据(x1、x2…xn)算出和;2.计算t:3.确定:见教材57页表3-2.4.比较:差异不显著,测定方法可靠差异显著,测定方法不可靠(存在系统误差)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一)t检验法3.确定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二)F检验法
检查
(方法一)和
(方法二)、或(实验条件一)和
(实验条件二)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步骤为:1、检验S1和S2有无显著性差异;
①.算出、和S1、S2
;②.计算:F=/;③.查表(教材62表3-5),确定;
④.比较:
若,S1和S2
差异不显著,可作进一步检验;若,S1和S2
差异显著,对应的数据值得怀疑。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二)F检验法1、检验S1和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2.检查和有无显著性差异
①.按式(3-24)或(3-24a)算出合并标准偏差S:式中,称为总自由度,且:
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
②.计算统计量t:③.查教材57页表3-2,确定。(置信度P一般取0.95)
④.比较:
若,和无显著差异,结果可靠。若,和差异显著,两者间存在系统误差,应找出原因,予以校正。
3-4、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②.计算统计量t:3-5、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一、有效数字实际测到的数字(与一般的自然数、有理数等“数”不同,它来自于实际的测量)。
从组成看,由两部分构成。如:
17.5326准确读取的数字大致估计的可疑数字3-5、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一、有效数字13-5、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可疑数字所反馈的信息:
1.可衬托出被测物的真实量值范围。
2.可由此了解测量工具的精确程度。3-5、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可疑数字所反馈的信息:3-5、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二、有效数字位数的确定方法
分三种情况讨论:如1.0058g,所有数字均为有效数(即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ob企业品牌年度规划
- 制作和管理工作日志一
- 化妆品公司培训方案
- 医疗废物的处置原则
- 5月份规划报告
- 中小学安全知识培训
- 学期末汇报培训
- 外科相关疾病护理科普
- 315幼儿园主题活动
- 数学学案:课堂导学ax+b≤cax+b≥c型不等式的解法
- 4D厨房设备设施管理责任卡
- GB/T 3655-2022用爱泼斯坦方圈测量电工钢带(片)磁性能的方法
- GB/T 25420-2021驱动耙
- 特应性皮炎积分指数AD 病情严重程度积分法(SCORAD)
- GB/T 19520.1-2007电子设备机械结构482.6mm(19in)系列机械结构尺寸第1部分:面板和机架
- GB/T 16762-2020一般用途钢丝绳吊索特性和技术条件
- 2023年北京市昌平区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主要耗能设备管理台账
- 2018年木地板公司组织架构及部门职能
- 露天矿山开采课件
- 语篇的衔接和连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