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海教案9篇_第1页
关于林海教案9篇_第2页
关于林海教案9篇_第3页
关于林海教案9篇_第4页
关于林海教案9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关于林海教案9篇

林海教案篇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林海就是指漂亮的大兴安岭。那么,大兴安岭为什么被称为林海呢?谁来依据板书说说看:

板书:岭多

13、林海林多花多

2、这节课,继续学习这三个部分!

二、学习岭

1、先请听老师读课文,同学们细细体会:岭是怎样的?

2、岭的哪一个特点你印象最深?再读课文,感受一下!

3、那么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岭的温顺,划出有关的句子。

4、一位置争论:从这些句子中,你是怎么体会到岭的温顺这个特点的?

争论读句谈感受再读观赏美

5、小结:从同学们的体会,我们体会到了岭的温顺。在句式上,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岭的温顺。板:句子表达方式

6、幻灯出示:

多少条岭啊,在奔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在奔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也看不完看不厌那么多条岭。

〔1〕自由读,比较不同。

〔2〕读读,感受语气有什么不同!

〔3〕这样写是为了什么?

〔4〕再次读读,体会美。

7、找找在表达上,还有哪些地方突出了岭美?

8、自然段朗读指导!

三、学习林部分

1、读读这个部分。

2、用同样的方法尝试学习这个部分:

划句子读句子谈感受朗读观赏美

3、句式体会:

幻灯出示:

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就像海边上的浪花。

〔1〕自由读,比较不同。

〔2〕读读,感受语气有什么不同!

〔3〕这样写是为了什么?

〔4〕再次读读,体会美。

4、小结:大兴安岭绿树万顷,如同碧波滚滚,的确是林海,真美啊!

下面让我们用朗读再来体味一番。

四、学习花的部分

1、同学自学

2、沟通。

引导点拨:

幻灯出示:

花丛里还隐蔽着像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花丛里还隐蔽着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3、从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4、从其他的句子能体会到对兴安岭的赞美吗?

5、以读加深感悟。

五、学习总印象

1、从刚才的学习,你体会到大兴安岭给人的印象是怎样的?

2、对大兴安岭的印象是怎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是怎样体会的?

3、配乐读1-5自然段!

六、全文小结

附板书:岭多而温顺

13、林海林多而绿

〔亲切、舒畅〕花多而美

句子表达方式

林海教案篇2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写景部分〕。

2.学习争论课后第2题。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多音字看拼音组词。

Kōng〔〕*īng〔〕

空兴

kòng〔〕*ìng〔〕

〔2〕听写词语,并说明加点的字。

兴国安邦目之所及不可一世椽柱奔驰〔再写出一个国义的“疾”组成的词语:眼疾手快、疾风知劲草。〕

2.明确任务。

为什么觉得大兴安岭“亲切与舒畅”?是怎样详细表达大兴安岭的美景的?

3.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

〔1〕听录音,思索:是从哪三个方面描述大兴安岭的漂亮景色的?〔岭、林、花〕。

〔2〕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①大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数量多,样式多,温顺的美。〕

②比较句子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灯片出示。

A.多少条岭啊,在奔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B.在奔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也看不完看不厌那么多条岭。

〔“多少条岭啊”放在句首,突出了岭多的特点。〕

③把大兴安岭与云横秦岭比是为了突出什么?〔岭线条优美,使人赏心悦目。〕

④小结:大兴安岭的“岭”具有这些特点,所以看不完也看不厌,感到亲切、舒畅。

〔3〕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

②“林”的特点是什么?是怎样把特点写详细的?〔写了林的宽阔无边、外形、动态和色泽。〕

③比较句子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灯片出示。

A.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B.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采纳反问句式,语气更委婉更亲切。〕

理解句子中的比方,看教学挂图或书上插图直观体会。

④朗读第4自然段。

〔4〕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

②“花”的特点是什么?是怎样把特点写详细的?

③比较句子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灯片出示。

A.花从里还隐蔽着像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B.花丛里还隐蔽着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用比方的手法写出了小红豆的可爱。〕

〔5〕小结。

①读“学习提示”,归纳学法。

②配乐读课文第2-5自然段。

③这几个自然段与第1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总起一详细表达。〕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3、4题和第6题的〔1〕。

〔2〕熟读第2、4自然段。

林海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岭、林、花”,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2、会用不同方式改换句式,完成作业本4、6小题。

3、教育同学喜爱大自然,爱惜环境,喜爱科学,长大后去建设祖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同学们都见过海,能用海说话组成词吗?

板书:《林海》

2、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林像海一样特别宽阔〕

3、出示投影:看图,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心理有什么感觉?

4、范读课文。

5、沟通、反馈

二、出示预习综合题

1、给以下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

椽〔chuang,chuan〕柱珊〔shanshai〕瑚

2、依据意思写词语。

指高得没法攀登。形容难以达到。〔〕

特别骄傲蛮横,看不起别人。〔〕

美丽、相貌美妙。〔〕

指国家兴盛安定。〔〕

3、按课文内容填空。

是按〔〕〔〕和〔〕三方面来描写大兴安岭美景。

4、选做题:文中哪一部分景色最吸引你,你就认真地读一读,争取把它读好、读美。

三、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读读课文〔2―――5节〕

四、沟通反馈

五、学习“岭”

1、出示句子:每条岭都是那么温顺,虽然下自山脚,上下岭顶。长满了宝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不可一世。

2、朗读、体会

六、画图:“云横秦岭”与“温顺”对比。

1、齐读体会

2、出示句子,区分:〔1〕多少条岭啊,在奔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见不完,也看不厌。

〔2〕在奔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前一句,把“多少条岭啊”,放在看头突出了“岭”的特点“多”和对此的感叹,用上关联词语,这两层意思的并列关系明确化。

后一句:这句话虽然意思没转变,但语意不如愿句,情味也淡了很多。

3、小结: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我们要依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选择句式,阅读时,我们要留意是采纳什么句式,把意思表达得更精确。

4、有感情地朗读、引读。

5.述:老舍爷爷坐在奔驰的火车上远远地看见重重叠叠的岭,是那么的温顺,用“云横秦岭”作对比,更加突出了岭的温顺。

板书:岭:多——温顺。

采纳了对比手法。

6、小结:看到了这么多岭,每条岭是那样的温顺,所以对大兴安岭产生了一种亲切之感。

用亲切的口气朗读这一节——岭。

七、归纳学习方法:同学们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这一段的?

板书:学习方法:

1、概括“岭”的特点。

2、找出说明“岭”特点的词句。

3、感情朗读。

4、想想是用什么手法细致描绘“岭”的。

齐读学习方法。

述:学习“岭”的方法,学习课文“林”〔3—4节〕

八、学习课文“林”。

1、问:“林”的特点是什么?

板书:林:绿而浩大。

2.特点你是从哪句中体会出来?请用“……”划出重点词句。

a.理解:目之所及。及:达到。

b.板书:目之所及。都是绿。

c.齐读这些句、引读。

3、课文采纳了什么手法?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

板书:比方、拟人、反问。

4、区分句子,反复朗读。

齐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就像海边上的浪花。

思索:a.这两句句式有什么不同?〔前一句反问句,后一句是陈述句〕

b.她们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述:反问句,加强反吉语气,强调确定,加强了表达的亲切感与感染力述句一般的句式。

c.齐读,抽读〔第4节〕

问:还可以改为什么句式?〔双重否定〕

出示句子: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白桦的银裙,不会不像海边上的浪花。

5.巩固练习:作业本第4题,校对。

九.自学“花”第5节,小组争论。

1.沟通、汇报

板书:特点手法

花美多而绚丽叫不出名儿拟人、比方

〔漂亮〕穿着绣花鞋

2.区分句子:

花丛里还隐蔽着像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花丛里还隐蔽着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小结:这两句前一句好,比方句更能说明小红豆的样子美。

十.课堂小结:

读了课文你心理有什么感觉?

十一、配音齐读“岭、林、花”。

十二、作业:

写一段:把自己的感觉写下来。

林海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同学知道东北林区有哪些优良树木,理解“一边伐木,一边栽上新苗”这种做法的好处。

2、了解东北林海主要的野生动物和三种闻名的特产。

3、懂得造林护林的重要性,提高环境资源的爱护意识。

教学重点:

使同学知道东北林区有哪些优良树木、野生动物和闻名特产

教学难点:

使同学懂得造林护林的重要性,提高环境资源的爱护意识。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预备:

电脑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电脑课件播放:东北的林海画面、野生动物等。

2、出示中国地形图,提问:我国最北的地区在哪里?

〔东北地区,是我国离赤道最远,北寒带最近的地方,所以冬季温度很低。〕

3、出示东北地区图〔电脑课件〕,让同学在地图上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

4、简介:这里就是我国闻名的林区,有大片大片古老的森林,假如坐在飞机上,向下看去,这里山峦起伏,处处是森林,成了树林的海洋,到了冬天,会是什么景象呢?出示“林海雪原”的教学课件,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列图上的景物?

5、板书课题:东北的林海雪原

6、同学朗读1、2自然段

二、学习新课第三自然段:

1、让同学自学课文第3自然段,出示思索题〔电脑课件〕。

2、〔1〕提问:东北林海里出产的木材有哪些特点?

〔数量多,质地特别结实,这些木材不仅是优良的建筑材料,而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板书:优良树木

〔2〕提问:这些优良树木主要有哪几种?板书:红松、落地松、白桦

3、〔1〕提问、争论:“一边采伐森林、一边栽上新苗”的好处在哪里?

〔2〕小结:根据我国《森林法》的规定,一边伐木,一边栽上新苗,能使林木更新,青山常在,成为取之不尽的资源。〔思索:假如任意砍伐森林,会造成什么后果?〕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小结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

〔1〕、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2〕、小组争论

〔3〕、回答下列问题

〔4〕、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2、用上面的方法学习第4、5自然段。带着问题阅读〔电脑课件出示思索题〕。

3、提问:这两段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板书:野生动物、闻名特产。

4、〔1〕提问:东北林海里生活着哪几种主要的野生动物呢?

板书:大黑熊、东北虎、梅花鹿、松鼠、紫貂

〔2〕让同学观赏有关这些动物的图片〔电脑课件〕。

〔3〕提问:东北地区的松鼠和紫貂的毛长得特别浓密,为什么?

为了适应这里异样寒冷的冬季〔启发同学想象这里冬季人们如何生活?〕

5、〔1〕提问:东北三种闻名的特产是什么?有谁听说过这些特产有什么用途?

板书:貂皮、鹿茸、人参。

〔2〕向同学扼要介绍一下这三种特产的用途。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让同学说说造林护林的好处,滥砍森林的危害。

2、自找伙伴争论:如何为绿化祖国、爱护环境资源献出自己的能量。

五、巩固练习:

1、同学自我总结与质疑。

2、游戏:在挂图上找出对应的地方

3、分小组竞赛答题〔电脑课件出示题目〕

六、知识拓展:

回家利用网络搜集东北三宝的价值,告知家人。

七、全文小结〔略〕

板书设计:

15、东北的林海雪原

优良树木:红松、落叶松、白桦

野生动物:大黑熊、东北虎、梅花鹿、松鼠、紫貂

闻名特产:貂皮、鹿茸、人参

林海教案篇5

一.引入新课,激情引趣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第十四课——《林海》。板书:14

《林海》齐读课题。

这里的“林海”是指哪里?〔我国的大兴安岭〕在三班级时我们学习一篇《漂亮的小兴安岭》,大兴安岭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呢?在学习新课之前,我很想带同学们先去巡游一下大兴安岭的风光,好不好?〔出示课件〕不过,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你每看完一幅图之后,要找出课文中的一个句子来说说这幅图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让同学依次说出来。

①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

②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

③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

④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

⑤有多少省份用过这里的木材呀!

2.同学们,全部图片我们都看完了,此时,你最想用哪个字来表达你心中的感受?〔引导同学说出——亲切舒畅。板书段:亲切、舒畅〕心中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也是——亲切、舒畅。这两个词语在课文中重复涌现了几次?〔三次〕请在课文中找出含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用“”把它标出来。

分别读这三个句子。

3.依据在文章中三次表达同一种感受,我们可以将全文分为几段?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课文第一大段。

二.指导阅读、理解内容

1.课文的第1自然段总述了什么?〔板书:总述、大兴安岭使人感到亲切舒畅〕第一自然段与第2、3、4、5自然段是什么关系?〔总分关系〕第2、3、4、5自然段分述了哪几个方面?〔板书:岭分述〕

2.是在什么状况下,第一次表达他的亲切舒畅的?齐读第一自然段,思索这个问题。〔眼看、脚踩、手摸〕他设想中的大兴安岭是怎样的?〔奇峰怪石、高不可攀〕谁来说明“奇峰怪石”的意思?“高不可攀”呢?

然而亲眼见到的大兴安岭是这样的吗?〔不是〕为了让我们读者知道不是这样,将大兴安岭和什么地方放在一起写?〔秦岭〕文章用了哪句话来表达这个意思?指名由同学回答,然后女生齐读。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比〕是不是真的“大兴安岭”的“岭”字跟“秦岭”的“岭”字不一样?那是什么不一样?〔特点不一样〕大兴安岭的特点是什么呢?秦岭的特点又是什么呢?男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大兴安岭第一个特点是什么?〔板书:多〕从哪句话可以看得出来?〔这里的岭的确许多……那种险句〕这句话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这么多外形我们可以用哪一个成语来概括?〔形态万千〕

②岭的第二个特点又是什么?〔板书:温顺〕“温顺”是相对于什么来说的?秦岭的特点是什么?〔孤峰突起、不可一世〕“孤峰突起”的“孤”是什么意思?〔孤舟蓑笠翁〕〔单独〕突起呢?老师画简笔画山峰。不可一世的“盛气”是什么意思?〔高傲的气焰〕“凌”的意思呢?〔欺侮〕

③从“孤峰突起”“不可一世”两个词语可以看出将大兴安岭与秦岭比较,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秦岭孤峰,大兴安岭岭多;二是秦岭不可一世,而大兴安岭是温顺可亲〕

④“既看不完,也看不厌”你是怎样理解的?〔看不完说明岭多,看不厌是由于每条岭都很温顺〕从这里可以看出它是一个什么句?〔过渡句,承上启下〕假如要你分层,你会将它分在上面呢还是下面?〔下面〕那这第二自然段可以分为几层?怎样分?层意是什么?

3.同学们,正是大兴安岭岭多而温顺,才说“亲切舒畅”〔指着板书〕

4.下面,我们来小结一下学习“岭”这一段的学习方法:

提问题;

读课文〔齐读第二自然段〕

③找修辞理解。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林”这一层。

5.提问题:林的特点是什么?下面全班同学带着这个问题去自由读课文第3、4自然段,并找出这段中的修辞手法。分别用“比方”“排比”“反问”标出来。

①在这一层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方、排比、反问〕比方句有哪些?

目之所及……的确是林海。这个比方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把大兴安岭的林比作海。这个比方句在全文中还起了什么作用?〔点题作用〕题目是林海,这句话又点题,这是文章照应的一种,叫做——题文照应。〔同学作笔记〕老师指导朗读。

②有海就有波浪,把什么比作波浪?〔群岭起伏〕课件演示。

③既然是海,海水拍击岸边的时候还会产生什么?〔浪花〕又是把什么比作浪花的呢?〔白桦〕哪个句子?

④有没有其他的比方句子?〔看,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把什么比作什么?叶松比作海洋。“闪动着白桦的银裙。”

⑤这五个比方句可以看出大兴安岭的林的第一个特点是什么?板书:多

⑥排比句是哪句?又可以看出大兴安岭的林的第二个特点是什么?〔碧绿〕板书:碧绿

6.反问句是哪个?连续运用两个反问句,在这里都是起了强调、突出的作用。

7.同学们,正是大兴安岭的“林”多而碧绿,所以说——亲切舒畅。

8.放手学“花”这一段。边听边思索

老师范读第5自然段,思索以下问题。〔课件出示〕齐读问题:

所写的“花”有什么特点?

你喜爱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喜爱?可以相互争论。板书:多而漂亮

三.读写迁移。

笔下的大兴安岭的岭、林、花各具特色。岭:多而温顺;林:多而碧绿;花:多而绚丽。岭、林、花这三层是什么关系?〔板书:并列关系〕为什么写得那么好呢?提示:细致观测,正是由于观测细致,所以描写才能做到——详细。〔出示:详细描写〕要抓住景物的什么来详细描写呢?〔出示:抓住特点〕为使文章中的景物更加形象、生动,更能吸引读者,还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出示:善用修辞〕这十六个字是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也是描写一处景物的方法。〔板书:《趵突泉》、《草原》、《林海》这三篇文章在定法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齐读〕——细致观测、抓住特点、详细描写、善用修辞。

林海教案篇6

敬爱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日所讲的课题是人教版学校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林海》,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谈教法、谈学法、谈教学程序、谈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谈教材

本教材是人教版学校语文第十一册,《林海》是第一单元第二篇文章。本单元共三篇文章,两篇描写祖国的山水,景美,文也美;三首古诗的含义深刻,启发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对待生活。《林海》的是闻名的作家老舍先生,他用精确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欢之情。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晰,详细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开展联想与抒发感情相结合,把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以“亲切、舒畅”感情为线,贯穿全文,一次比一次感情深入,把对大兴安岭的感情在字里行间表现得真实感人。让读者充分体味到了大安岭的外在美与内在美。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我的讨论主题安排,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读熟且会写本课五个生字,会给五个生字简约组词。

2、技能目标: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受到美的教育和喜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3.情感目标:学习认真观测和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不同方法,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让同学了解大兴安岭,岭、林、花的特点以及学会同一意思用不同的句式表达本是本课教学难点。

二、谈教法

为完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在教学中,老师需要采用敏捷多样的方法,援助同学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的思想感情。由于本文表达了水深厚的思想感想,所以应让同学反复诵读,读中悟情,读中表情。同时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图文结合创设情境等方法完成本课教学。

三、谈学法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已经对本篇课文的内容有所了解,已具备了肯定的体会思想感情的技能,所以本课我以“美”为导线,引导同学应用“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即“初步了解→深入思索→评议提高→诵读升华”。

四、谈程序

本课采纳“三步教学模式”,即“回忆美——查找美——制造美”。

〔一〕、回忆美

我采纳让同学回忆上节课的学习,用一个字形容你对“林海”的感觉为导入口,从而引出本课的一条重要线索——美。

〔二〕、查找美

整个过程我力求以同学为主体,让同学在老师扶——放的方式下学会找相关语句,学会表相像感受,学会读相应感情。详细操作如下:

在导学“岭”时,我是分这几步进行的:岭的美表现在哪里?请在书上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认真体会。在这过程中运用的方式多样,如用简笔画的形式把“大兴安岭”和“秦岭”的特点表现出来,并指名同学演板。这样,带领同学走了个来回:从“字”的世界走向了“画”的世界,又从“画”的世界回到了“字”的世界。在非常的情感氛围中,完成了“字画转换”,培育了同学观测、思维、表达等多种技能,加深了同学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岭”多而温顺的特点也就给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于有了上面学法的教学,在教学“林”和“花”时,我主要还是采纳从扶到放的方法。比如在教学“林”时,我先组织同学自由找表现林美的语句,进行沟通评议再朗读,而在教学“花”这一片段时,我完全把课堂交给了同学,请同学独个儿自学,然后径直把感受到的读出来。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我相信同学不仅对课文更加了解了,更重要的是同学的语文技能也会有所提高。

〔三〕制造美

在课堂的最末环节,我设计了请同学为“林海”写导游词和广告词的练习,这不仅是对整堂课的巩固,也是提高同学写作水平的良好途径。

《林海》这篇文章是闻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选自老舍访问内蒙的游记《内蒙风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兴安岭的漂亮风光,抒发了对祖国漂亮河山的喜爱,并由景开展了联想,赞美了大兴安岭在祖国经济建设和政治稳定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

教学本课时,我首先抓住了情感主线——美,让同学们通过读,找出文中反映景美的几个句子,通过读去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岭、林、花〕的特点,从而回到“美”这个总的特点上。整堂课上下来,条理蛮清晰的,但是不足之处却是许多,详细如下:

1、在总体把握上,把“美”作为该课的主线,尽管在理论上好像是不错的,但对整篇课文来讲,好像是太笼统了些,本篇文章的主线应当是“亲切与舒畅”,在教学中我应当在“美”的基础上引导同学再深入一些,进而引出主题,让同学的学习再明确一些。

2、还是没有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一步一步,都是在扶着同学走,放不开手,而在讲解大兴安岭的景物描写这一部分时,我完全可以放手让同学自己根据自己喜爱的景物或是方法去学习,但是我却始是以我的“讲“为主要教学手段,同学的思路没有很好地拓展,而他们的主体性也就表现出来了。

3、在朗读方面情感还是不够。尽管我的这次的讨论主题是“以读悟情,以读表情”,但是从课堂上的同学的表现来看,还是未能达到我预期的目标。追其根源,主要是由于我未能明确地引导同学领悟朗读的技巧。如:在教学“岭”时,我只是告知同学要读出“岭”的

温顺,而没让同学沟通如何读出这种感觉,使朗读教学显得有些表面化,以致让同学的读显得有些平平淡淡的。另外在时间进度等方面都是有待改进的。

总之,整堂课上下来,不足之处甚多,我将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中,努力改正,同时多向老师们请教,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将来走上上老师这个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林海教案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十一册第19课。

教学要求: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对同学进行喜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学习擅长细致观测景物,在描写景物中用精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2、学习结合景物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在怎样的状况下感到亲切、舒畅的,又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欢之情。

教学时数:

教具预备:

课本、录音机、录音带、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说明课题。

二、初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3、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在书上作旁注。

4、了解课文的写作线索。

(采纳同学自学_____四人小组争论_____老师

巡察指导的方法。)

三、老师归纳:

这篇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多而温顺的岭,色调明

亮的林海,漂亮迷人的野花,目睹各种景物而

产生了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欢之情。

四、朗读课文。个别、小组读。正音。

五、作业

1、抄写课后练习4

2、理解:高不可攀、不可一世、兴国安邦

的词义及自己不理解的词。

3、依据课后思索题的要求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今日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____齐读课题)

2、导入谈话

经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本文是介绍大兴安岭

的原始森林。老舍先生用精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

大兴安岭的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大兴安岭深深的

爱,字里行间充斥着真情实感!是怎样介绍大

兴安岭的?请翻开课文。

二、讲读课文

(一)依据要求快速阅读全文。

1、来到大兴安岭后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觉?

2、课文几次讲到“亲切、舒畅”?分别找出这三节课

文,并用“”划出这些句子。

(二)以感情改变为线索,引导同学理解课文内容。

在怎样的状况下感到亲切、舒畅?先看第一

次,齐读第一段。

〔1〕请同学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第一段。

〔2〕分析:这段的.第一句是写来大兴安岭前的看

法。留意“总”的意思——总是,一贯。第二

句是写来大兴安岭后转变了原来的看法,

是真情实感啊!

〔3〕小结:来到大兴安岭感到这个名字是亲切、舒畅

的。

2、第二次感到亲切、舒畅又是在什么状况下感到?

〔1〕齐读第二段最末的句子。

分析:是的,大兴安岭的漂亮与建设结为一体,使作

者心中感到亲切、舒畅。大兴安岭这么漂亮,

它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2〕听课文第二段的录音。

要求:想想大兴安岭有什么景物?说说这些景物的特

点。用“~~”划出自己喜爱的句子。

〔3〕提问:这一段分别写了大兴安岭的哪些景物?

〔岭、林、花〕

A、“岭”有什么特点?〔多、温顺〕

是怎样写的?采纳个别、小组读的方法让同学理

解“岭”的特点。

B、岭上的“林”又有什么特点?〔林的特点:多____林

变成海;从颜色看种类许多。〕

C、出示投影片,援助同学理解“林”的特点。

分析:写“林”的时候到处流露出对“林”的爱。

2/3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指导朗读理解句子。

句子一: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分析:海指什么?〔落叶松的海洋。〕

白色的浪花又指什么?〔俏丽的白桦。〕

句子二: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

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分析:这个带问号的句子是表示确定的意思,写出了

对大兴安岭喜欢的感情。

〔采纳个别、小组、集体等形式指导同学朗读。〕

小结:通过生动形象的句子,把群岭起伏写成海

的波浪,把大片的落叶松写成海洋,把白桦写

成海边的浪花,我们读后对大兴安岭留下深刻

的印象,同样感到亲切、舒畅。

集体朗读描写“林”的段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四人小组相互争论学习:

A、林中的“花”又有什么特点?读、议句子。

B、分析:林中的“花”的特点——多〔处处都是〕;

种类多〔叫不出花的名儿〕野花为大兴安岭增

添了色调,诗意。请看句子。

大兴安岭多么会装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

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式来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让同学读句子、争论、理解。

C、小结:这句话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装扮自己

林海教案篇8

一、教学目的

依据六班级儿童特点和教材特色。我把《林海》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确定为学习课文2—5自然段,指导同学深入学习课文,争论课后作业第3题。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学习课文2—5自然段。

2〕、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之美。

3〕、技能目标:认识有关句子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懂得依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争论。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有关句子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懂得依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争论。

2〕、难点:启发同学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之美。

、教学过程

1、课件演示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林海”画面,导入:请同学谈谈,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后,林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自由读,找出自己喜爱的片段

〔1〕请同学带着爱美的心,采纳自己喜爱的方式去查找课文写得最美的小片段。同学找,老师也找,要求师生之间比比谁找的小片段最美。

〔2〕请几位同学互读自己以为最美的小片段。

〔3〕老师朗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小片段,摆出与同学比试比试的姿态。

3、自读自悟

〔1〕老师抓住同学不服气的心理提出要求:仔细品读小片段品读时要参考提示,开展制造性想象。

品读提示:自由选择一个小片段,参考以下提示品读观赏:

A、你观赏的小片段描写了大兴安岭的什么美?

B、这个小片段的关键词是什么?他们分别让你想像,品尝到了哪些美妙的景象?

C、应当怎样制造性地朗读才能把自己品尝到的美表达出来?

〔2〕同学认真品读

4、小组争论

老师辅导同学依据课文描写岭、林、花的三个小片段进行小组争论发言,引导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每个小片段的引导程序如下:

〔1〕同学发言谈到哪个片段,就敏捷地出示这个片段的内容。

〔2〕引导同学回答:这个小片段写了大兴安岭的什么美?你认为这段中哪个句子你最喜爱,可以换一种说法吗?或者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3〕激励品读相同片段的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

〔4〕指导同学个体和群体感情朗读各自品读的片段,深入体会对大兴安岭的喜欢之情,全面观赏大兴安岭和课文语言文字与意境的美。

〔5〕进行激励性评价。

5、制造美

再次出示课件,激励同学在“诗”、“画”等形式中选用自己最喜爱的一种来赞美大兴安岭。“诗”指创作,朗诵简短的诗文;“画”指创作简笔画并当众展示解说。

〔1〕同学进行创作,老师指导。

〔2〕鼓舞同学展示,并引导大家观赏得意之作,培育同学观赏的眼光。

〔3〕进行激励评价,小结。

五、板书设计:〔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同学加以概括归纳,有利于概括技能和布局谋篇的技能〕

岭——多

温顺

景物特点

林——像海

花——多

林海教案篇9

教学目的

1、学习抓住特点进行观测事物和结合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学习掌控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6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蕴涵在文章里的思想感情。

教具预备:鹏博士教学软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林海

问: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时想到了什么?

[我们学过《漂亮的小兴安岭》,在我国内蒙古高原东部,还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叫大兴安岭,那里群岭起伏,森林茂密,生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副其实的林海。今日我们就来这课学习。

二、轻声读课文,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1、讲来大兴安岭前的想法。

2、讲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

3、讲大兴安岭的林多。

4、讲落叶松多。

5、讲林间的野花美。

6、由看到的景物产生的联想。

7、讲参观林场的见闻和感受。

三、读课文,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出示课件

按以下提纲,说说大兴安岭景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