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一中2023年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常州一中2023年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常州一中2023年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生物模拟测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生态系统类型众多,下列不属于它们共同点的是()A.它们都是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B.它们中的生物都参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成C.它们的结构都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D.它们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沿着它们的营养结构进行的2.关于细胞中的化学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高能磷酸键既可以在类囊体薄膜上形成,也可以在线粒体内膜上形成B.磷酸二酯键既可以在细胞核中形成,也可以在细胞质中形成C.氢键既可以在线粒体内断裂,也可以在叶绿体内形成D.肽键既可以在细胞质中形成,也可以在溶酶体内形成3.下列对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没有离体的成熟植物细胞也能表现出全能性B.动物细胞融合标志着动物细胞全能性的实现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D.花粉可培育成单倍体,是细胞全能性的体现4.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完成后每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A.0条 B.20条C.大于0条小于20条 D.以上都有可能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B.植物体内调节生长的激素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C.动物行为信息只能在同种生物间传递信息D.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态6.下图表示人的反射弧模式图,③表示位于脊髓的神经中枢,箭头表示受到刺激产生兴奋的传导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④既可以引起⑤的活动,也可以导致a处的兴奋B.结构⑤是指神经末梢C.兴奋在②上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同箭头方向一致D.人体的反射弧至少由3个以上的神经元组成7.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生物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8.(10分)下图为甘蔗某一叶肉细胞内的一系列反应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程①中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B.过程①产生[H],过程②消耗[H],过程③既产生也消耗[H]C.若过程②的速率大于过程③的速率,则甘蔗的干重就会增加D.过程②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过程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二、非选择题9.(10分)如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Ⅱ3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2)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3)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生下一男孩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10.(14分)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简图,图2为该系统中部分环节的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据表示同化的能量)。请回答:(1)图1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仅处于第五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不仅表示营养关系,也是杀虫剂、有害物质等__________的通道。除所示生物外,该生态系统还应有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2)图2中,蝉、蚜虫没有体现的能量输出途径是__________。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_______(“大于”、“等于”或“小于”)15%。(3)在__________调节下,该生态系统可长期保持稳态。但因_________、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外源性因素的影响,各生物种群数量仍会发生波动。若要监测蚜虫、蝉等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_________(“能”或“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11.(14分)某一质粒载体如图所示,外源DNA插入到Ampr或Tetr中会导致相应的基因失活(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有人将此质粒载体用BamHI酶切后,与用BamHI酶切获得的目的基因混合,加入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反应,用得到的混合物直接转化大肠杆菌,结果大肠杆菌有的未被转化,有的被转化。被转化的大肠杆菌有三种,分别是含有环状目的基因、含有质粒载体、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回答下列问题:(1)质粒载体作为基因工程的工具,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有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而作为基因表达载体,除满足上述基本条件外,还需具有启动子和终止子。(2)如果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在上述四种大肠杆菌细胞中,未被转化的和仅含有环状目的基因的细胞是不能区分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细胞也是不能区分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在上述筛选的基础上,若要筛选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的单菌落,还需使用含有_____________的固体培养基。(3)基因工程中,某些噬菌体经改造后可以作为载体,其DNA复制所需的原料来自于_____________12.我国科学家屠呦呦领导的团队从黄花蒿植物中提取出了青蒿素。研究发现,青蒿素在治疗疟疾、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等疾病方面有显著的作用。青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不易挥发,60℃以上易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提取青蒿素时不宜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青蒿素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现有四氯化碳(沸点76.5℃)和乙醚(沸点34.5℃)两种溶剂,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作为萃取剂。(2)萃取青蒿素的过程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加热时常在加热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图为对青蒿素提取液(待测样品)的鉴定结果,检测待测样品的方法是________,①中物质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_______②中的物质。检测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含答案详细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答案解析】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通常是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七大成分组成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重要功能。【题目详解】A.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是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A错误;B.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成,B正确;C.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C错误;D.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通道,D错误。2、D【答案解析】

DNA和RNA中均含有氢键和磷酸二酯键,真核生物DNA复制和转录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题目详解】A、ATP含有高能磷酸键,在类囊体薄膜上光反应阶段和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均可合成ATP,A正确;B、DNA和RNA中均含有磷酸二酯键,DNA复制形成DNA和转录形成RNA既可以在细胞核中进行,也可以在细胞质中进行,B正确;C、DNA和RNA中均含有氢键,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中均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该过程可以发生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中,C正确;D、蛋白质含有肽键,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故肽键只能在核糖体中形成,不能在溶酶体中合成,D错误。故选D。3、D【答案解析】

细胞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为完整新个体所需要的全部遗传物质,一定条件下可发育为完整新个体。【题目详解】A、没有离体的成熟植物细胞各自承担不同的功能,不能表现出全能性,A错误;B、动物细胞融合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不能体现动物细胞全能性,B错误;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利用了杂交瘤细胞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单一抗体的特点,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D、花粉具有较高的全能性,经组织培养可培育成单倍体植株,D正确。故选D。【答案点睛】细胞全能性判断的标准是:“细胞→个体”。如一个体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形成幼苗,称为全能性。而将一个细胞培养成叶片不是全能性,因为叶片不是个体。将一个干细胞培养成一个幼小动物可以称为全能性,而培养成一个跳动的心脏不是全能性。4、D【答案解析】

由题文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过程、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染色体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并与DNA分子复制建立联系。【题目详解】玉米体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的。依题意和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可推知,在第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均含有20条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上含有的双链DNA分子中都只有一条链被32P标记。在第二次有丝分裂的间期DNA分子完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有的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组成该染色体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其中只有一条染色单体上的DNA的一条链被32P标记。在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因着丝点分裂导致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为40条,其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有20条。由于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是随机的,所以在第二次分裂结束后,所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为0~20条。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5、D【答案解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类型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通过信息传递,影响生物个体的生命活动和种群的繁衍,调节种间关系。【题目详解】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无机环境、同种或异种的生物,A项错误;B、植物体内调节生长的激素只在个体中起到调节作用,不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B项错误;C、动物行为信息可以在同种或不同种生物间传递信息,C项错误;D、捕食者与被捕食者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二者数量的相对稳定,维持生态系统稳态,D项正确。故选D。6、C【答案解析】

A、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递,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则刺激④可以引起⑤的活动,但无法导致a处的兴奋,A错误;B、根据该反射弧模式图提示的信息可得,①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③为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⑤为效应器,效应器可以是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B错误;C、兴奋在②上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同箭头方向一致,C正确;D、反射弧一般至少有三个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但是膝跳反射中包含两个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D错误;故选C。7、D【答案解析】

A、原核生物细胞只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含线粒体,但部分原核细胞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长,而真核生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B错误;

C、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均含有细胞结构,而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错误;

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核膜、细胞器膜和细胞膜,而这些构成了生物膜系统,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D正确。

故选D。8、C【答案解析】①过程表示光反应,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A正确;过程①表示光反应,水光解产生[H],用于过程②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故消耗[H];过程③是细胞呼吸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产生[H],用于第三阶段与氧气发生反应,因此③既产生也消耗[H],B正确;甘蔗干重增加与否是由植物体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共同决定的,仅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不能判断甘蔗的干重一定会增加,C错误;②过程表示暗反应,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③表示甘蔗叶肉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D正确。【考点定位】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名师点睛】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二、非选择题9、常染色体隐性AaXBY1/241/4【答案解析】

本题是对遗传系谱图分析的考查,先分析遗传系谱图判断出2种遗传病的类型写出相关个体可能的基因型,根据个体可能的基因型进行相关的概率计算。【题目详解】(1)由Ⅱ1、Ⅱ2、Ⅲ2可知,甲是隐性遗传病,再由Ⅰ1和Ⅱ3可知,甲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Ⅲ3、Ⅲ4和Ⅳ3可知,再结合Ⅲ4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所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既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其基因型为AaXBY。(2)据Ⅲ2患甲病,可推知Ⅱ1、Ⅱ2的基因型均为Aa,据Ⅳ2或Ⅳ3患乙病,推出Ⅲ3的基因型为XBXb,综合甲病乙病可得Ⅲ3的基因型为1/3AAXBXb或2/3AaXBXb,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推出Ⅲ4的基因型为AaXBY,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2/3×1/4=1/6,再生一个患乙病男孩的概率为1/4,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为1/6×1/4=1/24。(3)从患乙病角度分析,Ⅲ3的基因型为XBXb,Ⅲ4的基因型为XBY,可推知Ⅳ1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2XBXB,1/2XBXb,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XBY,则生下一男孩患乙病的概率是1/2×1/2=1/4。【答案点睛】判断患病遗传方式的“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正常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正常非伴性。10、6条蛇移动和浓缩(积累和浓缩)分解者细胞呼吸散失的热能大于负反馈(自我调节)气候不能【答案解析】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2)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3)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题目详解】(1)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蔷薇或柳树),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鹰),图1有6条食物链,分别为:①蔷薇→蚜虫→蜘蛛→青蛙→蛇→鹰、②蔷薇→蚜虫→蜘蛛→蜥蜴→蛇→鹰、③蔷薇→蚜虫→蜘蛛→黄雀→蛇→鹰、④柳树→蝉→螳螂→黄雀→蛇→鹰、⑤柳树→蝉→螳螂→黄雀→鹰、⑥柳树→蝉→螳螂→黄雀→鹰,仅处于第五营养级的生物是蛇。通过捕食,杀虫剂、有害物质等不易分解和排出的物质会沿着食物链“→”方向移动和浓缩。该生态系统还应有的分解者;(2)图2表现了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以及流向分解者和下一营养级的能量,缺乏蝉、蚜虫由细胞呼吸散失的热能。图2表示森林中还有其他植食动物,则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要大于蝉、蚜虫的同化能量,故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4788÷31920=15%;(3)生态系统可通过负反馈调节长期保持稳态。因气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外源性因素的影响,各生物种群数量仍会发生波动。由于蚜虫、蝉等有害生物的活动能力较弱,因此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答案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等知识,学生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图中数据准确答题。11、能自我复制、具有标记基因二者均不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该培养基上均不生长含有质粒载体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或答含有重组质粒)二者均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该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四环素受体细胞【答案解析】(1)质粒载体作为基因工程的工具,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有:能够自我复制、具有标记基因、具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等。(2)依题意可知,目的基因插入后,导致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失活,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仍能行使正常功能。如果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在上述四种大肠杆菌细胞中,未被转化的和仅含有环状目的基因的细胞,因二者均不含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该培养基上都不能生长,所以是不能区分的;含有质粒载体和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细胞,因二者都含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该培养基上都能生长,因此也是不能区分的。在上述筛选的基础上,若要筛选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的单菌落,还需使用含有四环素的固体培养基;因目的基因插入后,导致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失活,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在该培养基中不能生长,而含有质粒载体的则能正常生长。(3)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这的病毒,在侵染细菌时,噬菌体的DNA进入到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在噬菌体的DNA指导下,利用细菌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的组成成分,据此可知,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