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学第一章绪论课件_第1页
农业推广学第一章绪论课件_第2页
农业推广学第一章绪论课件_第3页
农业推广学第一章绪论课件_第4页
农业推广学第一章绪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10/111

《农业推广学》

AgriculturalExtension(2013版)

傅雪琳

2022/10/101

《农业推广学》

Agricult2022/10/112

课程情况与要求教材---高启杰主编:《农业推广学》,2008年,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参考资料:1.王慧军主编:《农业推广学》,2001

中国农业出版社

2.相关网站:农业信息网要求:按时出勤,有事请假,做好笔记,勿索要课件。2022/10/102课程情况与要求教材---高启杰主编2022/10/113理论课:26学时实验:6学时2022/10/103理论课:26学时2022/10/114考查:

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实验成绩=考核成绩。期末考试占60%,平时占20%,实验占20%。平时成绩根据平时上课出勤和提问情况,以及课堂讨论参与程度等给予成绩。2022/10/104考查:2022/10/115课堂讨论:1次。6人一组,自由组合。例如:

1)围绕我国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情况,分析问题和对策

2)不同所有制形式推广服务组织在我国农业推广中的作用及其发展趋势

3)农业企业化发展对农业推广服务的需求2022/10/105课堂讨论:1次。6人一组,自由组合2022/10/116形成一种认识:推广-教育建立一种思想:系统理论的思想学会一种技能:农业技术推广技能培养一种感情:三农的感情扩大知识面,培养发散性思维2022/10/106形成一种认识:推广-教育建立一种思想2022/10/117第一章

绪论农业生产的发展及其技术支持农业推广的涵义农业推广的性质农业推广的功能农业推广简史农业推广学2022/10/107第一章

绪论农业生产的发展及其技术2022/10/118农业(Agriculture)---是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

以有生命的动植物为主要劳动对象,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取得动植物产品。2022/10/108农业(Agriculture)---是2022/10/119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2022/10/109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2022/10/1110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装备

农业生产条件---自然条件包括:光热、水分、土地和生物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历史、人口劳动力、交通运输、工业和城镇基础条件等。

技术装备条件包括:农业技术装备、技术水平和劳动素养。

2022/10/1010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装备农2022/10/1111(国家统计局

2008年1月24日果树、蔬菜类未做统计)2022/10/1011(国家统计局2008年1月24日2022/10/11122008-2012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2022/10/10122008-2012年粮食产量及2022/10/11132022/10/10132022/10/1114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2622元增加到2011年的6977元,8年里年均实际增长8.6%。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917元,实际增长10.7%2022/10/1014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262022/10/1115改革开放30年(1978-2007)中国:

★粮食总产量增长65%;

★棉花产量增加了2.5倍;★油料产量增加了3.9倍;

★糖料产量,增加了4.1倍;★肉类总产量增加了6倍多;

★水产品产量增加了9倍。

2022/10/1015改革开放30年(1978-2007)2022/10/1116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有较大幅度提高:2007年粮食人均占有量381公斤,比1978年提高19.4%;棉花5.8公斤,增长1.5倍;油料19公斤,增长2.5倍;糖料93公斤,增长2.7倍;水果138公斤,增长19倍;肉类人均占有量52公斤,增长4.3倍;水产品36公斤,增长6.3倍。2022/10/1016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有较大幅度提高2022/10/111730年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农业得到大的发展,原因是什么?

政策,技术,资金投入2022/10/101730年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农业得到大2022/10/1118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4年1月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1月30日2004年以来中国连续10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政策2022/10/1018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2022/10/1119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月21日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1月29日2022/10/1019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2022/10/1120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8年1月22日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009年2月1日)

2022/10/1020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2022/10/112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09年12月31日)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年1月29日)2022/10/102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2022/10/1122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2012年2月1日)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2年12月31日)2022/10/1022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2022/10/11232004年一号文件着眼于让农民直接减负增收,以“两减免、四补贴”为主,启动了城市资源施惠农村的历史转变。农民直接得到451亿元实惠。

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粮食补贴、

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

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进一步降低农业税税率或免征农业税

多予、少取、放活

2022/10/10232004年一号文件着眼于让农民直接减2022/10/11242005年一号文件则立足于使农业强身健体,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为手段,开始提升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减免农业税、取消特产税一项,就减轻农民负担233亿元,大约有7亿多农民告别实施了2600多年的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终结了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2022/10/10242005年一号文件则立足于使农业强身2022/10/1125农田水利建设

耕地质量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资金投入劳动者素质

农业发展的政策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22/10/1025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22/10/1126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个方面---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农村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有全面的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2022/10/1026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建设社会主2022/10/1127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

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规模化和集约化。

2022/10/1027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发2022/10/1128

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022/10/1028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2022/10/1129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增加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类,提高补贴标准,将农机具购置补贴覆盖到所有农业县。

2022/10/1029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20082022/10/1130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节水灌溉

中小型水源工程建设

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

推进农业机械化

加强生态建设

2022/10/1030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小型农田2022/10/1131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增加农业科研投入

通过3到5年的建设,力争使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具备必要的办公场所、仪器设备和试验示范基地。

形成多元化农技推广网络

2022/10/1031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2022/10/1132支持高等学校设置和强化农林水类专业。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对在高等学校农林水类专业就读的学生给予倾斜。对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农林水专业工作达到一定年限的毕业生,实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政策,对农林水类专业学生给予倾斜。

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2022/10/1032支持高等学校设置和强化农林水类专业。2022/10/1133三、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

10.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11.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

12.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2022/10/1033三、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2022/10/113414.推进生态重点工程建设。

15.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16.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

13.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2022/10/103414.推进生态重点工程建设。15.2022/10/1135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年1月29日)2022/10/1035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文件首次对2022/10/1136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2022/10/1036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实现农业2022/10/1137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主攻单产。强化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标准农田建设,灌排工程,种业发展,农机装备,高效安全肥料农药、兽药。夯实现代农业物质基础2022/10/1037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稳定发展2022/10/1138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2022/10/1038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2022/10/1139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大力培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2022/10/1039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大力培育发2022/10/1140给点阳光就灿烂2022/10/1040给点阳光就灿烂2022/10/1141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资金达5955.5亿元,增长37.9%。

资金投入:2009年安排“三农”支出7161.4亿元,比2008年增加1205.9亿元,增长20.2%。

支农资金投入不断增加。2012年中国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12287亿元,比2011年增加1868亿元。2022/10/1041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资金达2022/10/1142一.农业生产的发展与技术支持农业生产的新进展--粮食生产与贸易

200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实现9390亿斤,比上年增产776亿斤,单产达到308公斤/亩,比上年提高19.2公斤/亩,总产增量和单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时,粮食播种面积扭转了连续5年下降的局面,比上年恢复增加3300万亩。粮食生产的大幅度增产,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粮食生产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最大亮点。技术2022/10/1042一.农业生产的发展与技术支持农业生2022/10/11432012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72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35万公顷。粮食实现“九连增”。2022/10/10432012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72万公2022/10/1144玉米单产从1961年的1.18吨/公顷增加到2007年的5.15吨/公顷;水稻单产从2吨/公顷增加到6.43吨/公顷;小麦单产则从0.56吨/公顷增加到4.61吨/公顷。单产的大幅提高无疑与雄厚的农业技术力量密不可分。2022/10/1044玉米单产从1961年的1.18吨/公2022/10/11452004年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与贸易情况

1.农产品进出口继续保持双增长势头,但进口增幅大大超过出口增幅,农产品贸易由上年同期顺差转变为逆差

2004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14.2亿美元,同比增长27.4%。其中,出口额为233.9亿美元,同比增长9.2%;进口额为280.3亿美元,同比增长48.1%。农产品贸易由上年顺差25.0亿美元转变为逆差46.4亿美元。

2022/10/10452004年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与贸易情2022/10/11462.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出口明显下降,进口大幅增长粮食(包括大米产品、玉米产品、小麦产品、大麦产品,不包括大豆)出口明显下降、进口大幅增加,呈净进口格局。

2004年,我国出口粮食479.5万吨,同比下降78.2%;进口975.3万吨,同比增长3.7倍;粮食由上年净出口1991.7万吨转变为净进口495.8万吨。食用植物油进出口双增长,贸易逆差扩大。棉花、食糖进口增长,出口下降,贸易逆差扩大。2022/10/10462.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出口明显下降2022/10/1147美国已经成为中国农产品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2001年—2005年间,中美农产品贸易总额增长近2.4倍,其中农产品贸易在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中的比重,由4.5%提高到17.2%。农产品贸易范围也不断扩大。2005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棉花等农产品的数量又有增加。2005年1-10月美国的农产品对我国出口增加了28%。2001年中美农产品贸易逆差为15.3亿美元,2005年达到37.7亿美元,4年增长1.5倍。2022/10/1047美国已经成为中国农产品进口的主要来源2022/10/11483.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进出口双增长

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进出口双增长,均为贸易顺差。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均增长的原因,主要在于价格优势和品质的提高。2022/10/10483.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进出口双增长2022/10/11494.东、西部地区进出口双增长,我国农产品进出口仍以东部地区为主

出口额--第一位:山东省,出口额59.2亿美元,同比增长16.5%;第二位:广东省,出口额34.0亿美元,同比增长21.4%;第三位:浙江省,出口额22.8亿美元,同比增长25.1%。2022/10/10494.东、西部地区进出口双增长,我国2022/10/1150进口额--第一位是广东省,进口额50.8亿美元,同比增长24.3%;第二位是山东省,进口额50.7亿美元,同比增长45.6%;第三位是江苏省,进口额43.5亿美元,同比增长75.9%。2022/10/1050进口额--第一位是广东省,进口额502022/10/11515.亚洲仍是我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市场份额略有下降,对北美洲出口市场份额略增

亚洲是我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欧洲是我国农产品第二大出口市场,北美洲是我国农产品第三大出口市场。

2022/10/10515.亚洲仍是我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2022/10/1152

亚洲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8.2%,下降1.1个百分点。出口额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日本(74.0亿美元)、中国香港地区(27.2亿美元)、韩国(21.3亿美元)、马来西亚(5.3亿美元)、印度尼西亚(4.5亿美元)。

2004年,亚洲是我国农产品第三大进口市场,从亚洲进口55.3亿美元,同比增长39.7%,占我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19.7%,下降1.2个百分点。

2022/10/1052亚洲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2022/10/11536.存在的问题

在农产品出口中仍然存在缺乏品牌产品、出口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亟待加强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2022/10/10536.存在的问题2022/10/1154

要选择有一定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水海、园艺、畜禽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作为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重点,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原产地标记注册农产品的出口,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2022/10/1054要选择有一定竞争优势和发展潜2022/10/11552005年农业部提出:以加强农田基础设施为重点,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基本目标是:稳定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努力实现粮食产量稳定增加、种粮效益明显提高。2022/10/10552005年农业部提出:以加强2022/10/1156突出抓好四大粮食作物生产。水稻以发展优质稻为重点,扩大杂交稻和超级稻种植,长江中下游和华南适宜区应继续恢复“双季稻”生产,东北地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水源条件好的地方可增加优质粳稻生产。小麦以挖掘区域潜力为重点,继续发挥黄淮海和西南地区增产优势,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玉米要优化品质,加快发展青贮玉米,搞好深加工和流通。大豆要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单产和质量。2022/10/1056突出抓好四大粮食作物生产。2022/10/1157

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升级-------深化调整粮食种植结构,继续推进粮食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扎实搞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力提高粮食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努力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增加粮食附加值、增强粮食产业竞争力。2022/10/1057大力推进粮食2022/10/115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2)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3)加快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2022/10/105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2022/10/1159技术推广应用方面的主要工作任务推进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总体目标是,提高耕地基础生产能力,建立耕地质量建设和保护的长效机制。主要任务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投入,培肥基础地力,提高耕地、肥料和水的利用率,改良土壤、改造中低产田,防治农田污染、防止水土退化,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加强标准粮田建设,扶持有机肥产业发展,加强旱作节水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应用。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进村入户,“面对面”、“手把手”传授技术,新品种展示,推进“四个一千”技术示范推广行动,大力开展主体培训。

2022/10/1059技术推广应用方面的主要工作任务2022/10/1160“四个一千”技术示范推广------

1000万亩超级稻标准化生产示范,以此带动6000万亩超级稻生产水平的提高;

1000万农户耕地的免费测土配方施肥,以此带动配方施肥技术快速推广;

1000万亩高毒农药替代和统一灭鼠技术示范,保护生产、生态安全,减少粮食损失;

1000万亩节水技术示范,提高抗旱播种保苗质量,节本增效。“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和“沃土工程”

2022/10/1060“四个一千”技术示范推广------2022/10/1161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

2007年: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

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2022/10/1061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农业发展的定位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三大任务。

“立足产业需求,培育核心技术,完善创新体系,加强转化推广,实现竞争优势”的总体要求。2022/10/1162农业发展的定位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2022022/10/1163中央财政投资近10亿元,启动了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农作物育种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奶业重大技术、生态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重大专项,重点引进了一批科研和生产急需的动植物种质资源及关键技术.

2022/10/1063中央财政投资近10亿元,启动了农业结2022/10/1164世界眼中的中国农业60年:养活了自己帮助了别人

“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

2022/10/1064世界眼中的中国农业60年:“必须清2022/10/1165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可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农业生产资料成本的增高农产品价格的低下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业生产环境的恶化农民从业人员的素质低农业生产规模的“小打小闹”常规技术应用的不到位及成果转化率低2022/10/1065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可耕地面积的不断减2022/10/11661999年之后我国耕地面积出现快速下降趋势,18亿亩成为国家坚守的耕地面积底线。

1997-2006年中国耕地面积变化(万亩)2022/10/10661999年之后我国耕地面积出现快速下2022/10/1167农业发展的趋势综合考虑农业自然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市场条件、以及农业长期发展所形成的产业基础等因素,形成一个区域一个产品一套技术,突破技术“瓶颈”,形成比较优势,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发展优质化、专用化、品牌化农产品为主攻方向。2022/10/1067农业发展的趋势综合考虑农业自然资源状2022/10/1168

沿海和经济发达区:面向国际市场,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出口创汇农业和高附加值农产品,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的园艺产业、设施化养殖、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提高附加值为重点。长江三角洲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环渤海地区。2022/10/1068沿海和经济发达区:

粮棉主产区:大宗农产品的集中产区,压缩普通品种,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大力发展养殖业,建成全国最大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后续效益。东北平原地区(玉米、大豆、肉牛奶源产业)、黄淮海平原地区(小麦、玉米、棉花、肉牛肉羊产业带)、四川盆地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优质稻、加工专用稻、草食型畜牧业、经济作物优势产业带)。

2022/10/1169粮棉主产区:2022/10/10692022/10/1170

大城市郊区:农业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服务城市,发展集生产、生态、文化、观光、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都市农业。

生态脆弱区:加快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步伐。黄土高原地区、西北内陆地区、西南高原地区、青藏高原区。2022/10/1070大城市郊区:农业中的一种2022/10/1171

东北的大豆、玉米带;黄淮海地区花生、小麦带;长江流域油菜带;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的棉花产业带。

主要农产品生产专业化分工和区域化生产格局基本形成——

2022/10/1071东北的大豆、玉米带加快实施科教兴农农业科技进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002年,农业部组织实施的大豆振兴计划,在东北建设的1000万亩高油高产大豆示范区,通过品种筛选、技术组装、集成配套,形成了可供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大豆技术体系和操作规程,提高了大豆生产的标准化水平,平均亩产达到174.7公斤,含油率提高1-1.5个百分点,每亩纯收益提高37.5元。2022/10/1172加快实施科教兴农2022/10/10722022/10/1173

加强农民培训:实用技术,专业知识。

农业科技水平高低成为确立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核心因素。农产品品质由科技来提高,质量安全由科技来保障,生产成本由科技来降低,产品品牌由科技来打造。突破一批技术“瓶颈”,组装一套技术,带动一地生产,做强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2022/10/1073加强农民培训:实用技术,专业2022/10/1174农业的发展要从小农变成大农,才能够有竞争能力。必须有一个立体的科技计划。树立立体的农业发展科技应用观念。农业技术的实际应用以研究成果为基础,以科学合理的推广为桥梁,以高素质的劳动力为依托,以全方位的服务为条件。2022/10/1074农业的发展要从小农变成大农,才能够有2022/10/1175二.农业推广的涵义

农业推广的涵义是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演变的。2022/10/1075二.农业推广的涵义农业推广的涵义是2022/10/1176

狭义的农业推广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采用,从而增加其经济收入。2022/10/1076狭义的农业推广2022/10/1177是单纯以改良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标。适应于传统农业经济社会,工作服务范围大都以种植业为主,针对各地农业生产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着重推广农业改良的技术。

2022/10/1077是单纯以改良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提高广义的农业推广

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以农场及农家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为教材、以改善农民生活为最终目标的社会性教育。2022/10/1178广义的农业推广2022/10/10782022/10/1179工作的重点包括:对成年农民进行农事指导,对农家妇女进行家政指导,对农村男女青年则通过指导青年团体组织进行“手、脑、身、心”的“四健教育”(即4H教育-Head,Heart,Hand,Health)。

“清醒的头脑、美好的心灵、勤劳的双手、健康的身体”.4-Hyouthdevelopment

2022/10/1079工作的重点包括:现代农业推广

推广是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人们(传播方面),而且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观念来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或技术(教育方面)的一种不断发展的过程。2022/10/1180推广过程的目标是使人们能够运用这些技能、知识和信息去改善他们的生活。现代农业推广2022/10/1080推广过程的目标是使人们能2022/10/1181农业推广的历史演变: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增加了农村家政、青年教育等内容扩大到为整个农村的经济与社会生活提供指导与咨询服务。

2022/10/1081农业推广的历史演变:三.农业推广的性质

农业推广的基本属性是教育性农业推广的共性:以农民为对象,根据当时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向农民进行知识、技术和信息传播的工作过程,产生的直接作用是帮助农民掌握利用这些知识、技术和信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其本质是一种农村社会性教育。2022/10/1182三.农业推广的性质

农业推广的基本属性是教育性2022/2022/10/1183狭义农业推广:农业职业技术教育。

广义农业推广:广泛的农村社会教育。

现代农业推广:农民心理素质提高和行为改变的社会教育。2022/10/1083狭义农业推广:农业职业技术教育。2022/10/1184四.农业推广的作用

发展农业教育中的作用发展农业科研中的作用发展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作用改善农民生活中的作用2022/10/1084四.农业推广的作用

发展农业教育中五.农业推广简史中国农业推广简史

※古代农业推广的活动

原始社会时期:通过共同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中的观察、模仿、传播而世代相传。

奴隶社会时期:“农师”。相传后稷是我国古代从事农业推广的第一位农师。

封建社会时期: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劝农官的制度。2022/10/1185五.农业推广简史中国农业推广简史2022/10/1082022/10/11862022/10/10862022/10/1187※古代农业推广的辉煌成就汉武帝时期:赵过为“搜粟都尉”,改革和推广农业新技术,改“缦田”(满土撒播)为“代田法”(宽幅条播、轮作),推广“新田器”,用牛拉犁代替人力耕地。赵过首先经过试验,选择能工巧匠制作新田器,然后,通知各郡守派所属县令、地方小农官和老农,到京城现场参观、学习新田器和代田法,使之在各地推广应用。这是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业改革项目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