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释的对话意义及课堂对话路径探析_第1页
历史解释的对话意义及课堂对话路径探析_第2页
历史解释的对话意义及课堂对话路径探析_第3页
历史解释的对话意义及课堂对话路径探析_第4页
历史解释的对话意义及课堂对话路径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历史解释的对话意义及课堂对话路径探析喻照安余国华

“哲学在解释中存在〞[1],历史教育亦如是。当下,历史解释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历史课程教学的基本追求之一。那么,如何让这个追求“落地〞呢?本文拟通过探析历史解释的对话意义以及课堂对话路径,以寻求落地之策,并求教于同仁。

一、历史解释的对话意义

如前所言,历史教育在解释中存在。柯林武德认为:“历史学的程序或方法根本上就在于解释证据。〞[2]中学历史新课标则明确表述为:“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3]可见,历史解释在历史课程教学中的意义已不容置疑。

那么,历史解释在对话上如何彰显其意义呢?要回复这一问题,首先得分析对话在课程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意义上的对话一般指向“主题交流〞,即围绕问题开展交流与探讨。20世纪80年代以后,對话教学理论在国外悄然兴起,克林伯格对此有经典的表达:“在所有的教学之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志。〞[4]在国内,钟启泉教授认为,“真正优质教学应当是知识的建构,是教师引导学生同教科书对话,同他者对话,同自己的内心对话。〞[5]进入21世纪,对话教学理念已成为世界性共识:“学习不应只是个人的事情。学习作为一种社会经验,需要与他人共同完成,以及通过与同伴和老师进行探讨及辩论的方式来实现。〞[6]显然,“探讨及辩论〞是典型的对话形态。

可见,历史解释与对话在历史教学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历史解释如何彰显对话意义呢?可解析为以下三方面:

(一)对话是历史解释的主要载体

可以说,没有沟通与语言的学科教学是不存在的,对话就是教学沟通的基本形态。同理,对话亦是“历史解释〞教学的主要载体,理解如下:第一,对话是历史解释的“思维外壳〞。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对话也是历史解释思维的物质外壳,由于对话是历史课堂的基本语言,历史解释是历史课堂的基本思维活动。其次,对话是以思维为基础的。很明显,对话本身就包含一定思维的对话,它不是一个单纯的行为过程,而是一个思考与表达的过程。而历史解释必需以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等思维表征为基础,因此,对话应当成为历史解释思维不可替代的载体。第三,对话是达成社会经验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假如需要达成像历史解释这类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思维目标,光靠个体独思是不够的,需要通过对话等方式来与他人共同完成。

(二)对话是历史解释的重要矢量

矢量是一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又称之为向量。对历史解释而言,对话的矢量意义可作如下理解:首先,对话是一种课堂力量。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历史主题探究与解释活动,光靠学生的独思是难以达成的,更需要通过师生对话等教学交往来开启增量式和推动性的历史学习过程,即所谓“对话赋能课堂〞。其次,对话是一种有方向的课堂力量。这种方向性主要表达在教师指导以及学生之间的启发上面。当然,教师方向上引导和学生间的矫正,表达在大方向上,而不是给学生思维“画禁区〞“定方向〞。再次,对话是一种有大小的课堂力量。课堂对话是多层次的、多形态的,也是有力量大小的。譬如,小组内同学间的对话,以相互启发为主,牵引力稍弱;教师预设性主题对话,引导力则稍强。此外,异步教学则猛烈召唤教师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力度的对话与指导。

(三)对话是历史解释的必要调理

这里,主要围绕历史解释的力度与锐度来阐释对话的调理作用。第一,对话可以借用外部力量来加强审辨性解释,在力度上发挥调理作用。譬如,在史料研习中,课堂常有很离谱解读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解释缺乏审辨性。而老师和同学的对话引导,是学生提高审辨性解释能力的重要方法。其次,对话让历史解释变得可描述、可理解、可共享,在锐度上发挥调理作用。正如约翰·哈蒂所言:“当成功的教和学发生时,在教师和学生表现出的热心里,教和学是可见的。〞[7]很显然,可听见也是一种可见。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思维过程变得可看见、可描述、可共享,学习才会更有效。

二、历史解释的课堂对话路径探析

深刻理解历史解释的对话意义是探析历史解释课堂对话路径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摸索出了以下三条对话路径,具体解读如下。

(一)“连接→表达→透露〞路径

基于对话的“载体〞意义,我们摸索出了“连接→表达→透露〞路径。其涵义为,通过对话连接史实,表达史实关系,透露史实关系的必然性与或然性,达成相关的历史认识。其要素解读为:连接是一切思维的起点,也是历史认识或历史解释的基点;表达是激活历史情境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话表达史实关系,可以构建课堂语境和历史语境;透露是对历史现象的本质探求,是历史解释素养培育的表现,下面表1具体说明之。

由表1可知,“连接〞聚焦史事,“表达〞聚焦史事间的关联,“透露〞聚焦深度认识。很显然,表达是连接与透露的桥梁。在教学中,“表达〞式对话应做好以下三点:一是提醒在先,教师要择机为学生提供“连接〞提醒,引导学生关注“教材前后〞和“古今中外〞;二是思考在前,要引导学生先思考,再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尽量避免以“捧书宣读〞来对话;三是倾听相连,只有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表达,才能触发真实的对话。

(二)“大视野→单元→问题〞路径

基于对话的“矢量〞意义,我们摸索出了“大视野→单元→问题〞路径。其涵义为,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突破“本课知识〞藩篱,将思维触角扩展至单元主题或更为宏观的视点,把握其基本意蕴,然后引领学生对话本课的关键问题,最终形成为“小中见大〞的历史解释。质言之,该路径所追求的是“知大论小〞“知世论事〞的历史教学意义。下面以表2例证之。

表2列示了“大视野〞“单元〞和“问题〞三层级理解要点。“大视野〞要点聚焦“具象感受〞,即彰显马克思主义具象性的世界实践及评价例证,让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力量重在“改变世界〞(特别是对中国社会的巨大“改变〞)。“单元〞要点触及“理论回应〞,马克思主义首先回应的就是工业革命所引发的深刻社会变革,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内在规律关系。“问题〞要点重在“深化认识〞,即不仅要认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而且还要认识到它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

(三)“审辨→非强制→理性〞路径

基于对话的“调理〞意义,我们摸索出了“审辨→非强制→理性〞路径。其内涵为:通过师生对话,引导学生对史料、他人观点进行辨析,学会不轻信、不盲从,做到“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对暂时无法解释的史学内容,不作强制解释,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和品质。下面以表3为例探讨之。

表3为师生解读活字印刷术提供一条对话路径,这一路径起点在审辨意识,中点在“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终点在理性归纳。当然,这并非一味让学生的“审辨〞囿于学术整治之中,更不是让学生否定一切,而是引导学生遇到史料与观点后,要不盲从、会审辨、有路径,在对话中提升历史思维品质。

[1][德]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北京:华夏出版社,2022年,第36页。

[2][英]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增补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11页。

[3]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年,第5页。

[4]钟启泉:《课程的规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205页。

[5]钟启泉:《课堂转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165页。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年,第40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