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华家校携手(新)课件_第1页
王守华家校携手(新)课件_第2页
王守华家校携手(新)课件_第3页
王守华家校携手(新)课件_第4页
王守华家校携手(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校携手共同成长

——班主任与家长课程滕州市教育局家庭教育讲师团王守华双关图的心理学意义--

观察问题的角度决定观察的结果。★真实有不同的解释系统,不同的解释对解释者都是真实。★同样的生活,同样的经历,在有的人眼里,它是积极的、光明的、充满灿烂前景的;而在有些人眼里,它却是消极的、暗淡的、看不到希望的。

★我今天所讲的内容仅仅代表了我的不成熟思考,有我自己的局限和问题,敬请大家批评指正。交流内容1、班主任如何给自己进行心理减压2、如何有效的与家长沟通3、家长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一、班主任如何给自己进行心理减压1、人为什么不快乐?2、压力是怎么来的?

中国教师报讯:上海对中小学教师作过一次调查曾令人颇感震惊。调查显示,有相当部分的教师在回答“如果有机会让你重新选择职业,是否继续选择教育岗位”这个问题时,表现出了动摇。

所以,职业认同感是底线,职业幸福感是追求。1、人为什么不快乐?压力源:班级管理、教学成绩、领导和同事关系、职称晋级、家庭成员和睦、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紧张、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还有经济、住房等等不良的情绪长时间得不到合理的发泄,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甚至有害身体健康。A突然的位置变化打破了常规,不能尝试接受改变时就产生了压力,关注本身就是一种压力,关注程度越高、压力越大;关注或者聚集只能造成迷失;B当目标/任务设定后必须要完成且构成一定的挑战时,就加大了压力;C当感觉力所不及,身心疲惫,不能或不想完成任务时,压力就变成了一种内心的冲突、一种痛苦的折磨,就会产生职业倦怠;D个人的内在特点和外界的刺激都会造成压力。3、现在请大家在本子上写下自己最痛苦的和最担忧的一件事(困扰自己的)。

故事分享《当下的草莓》痛苦的事情都发生在过去,担忧的事情都发生在未来。过去的事情都已无法改变,未来的事情无法预料,尚不可知,我们该做的是珍惜当下,珍惜份缘,既来之则安之。一份工作或一件事情的本身并不会让我们快乐或者不快乐,一旦我们对人、事、物的定义有错误的看法,就有了快乐和不快乐。快乐是一种选择,而选择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态度!4、放松体验,感受快乐A调整一下自己的坐姿,找一个最舒服的姿势,闭上眼睛B慢慢的深呼吸,屏住呼吸――呼气――放松C自己从5到1默数5个数,54321感觉自己很放松,体验放松的感觉D想象一个地方,这个地方非常的美好、舒服、安全,是你最喜欢的地方,可能是在一张温暖的床上,或舒适的沙发上,松软的草地上、鸟语花香的小溪边……在你的脑海中要清晰的展示出来,慢慢地去感受它,享受它,(稍过一会)E深吸气―-屏住呼吸――呼气――放松从1数到5,数到5的时候慢慢地睁开眼睛,伸个懒腰,打个哈欠,体验现在放松的感觉。5、调整观念、掌控自我外在的许多因素都是不可控的;接受生活的变化与不如意,试图掌控他人与环境有时常常会令人失望,一个人内心的自我观念和体验是可控的,能够掌控自己、说服自己是很了不起的。要宽容别人、接纳环境、豁达世事。

如何进行自我减压?◆压力:对他人要求太多——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不试图要求周围人都从你的角度看问题,都理解自己,尤其不要求学生太多。例:“这么简单的题,你怎么就不会呢?”◆压力:对问题过度关注——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也相信困难和麻烦永远在身边,一个问题解决了,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以平和的心态面对问题。例:对孩子的问题过度放大,反复负强化,(你天天玩游戏,能考好才怪呢,经常当着他的面对别人讲)导致恶性循环。要接纳孩子的年龄特点,不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多元班级,金字塔班级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机会、体验)

◆压力:对自己期望过高。——不认为自己应该做好所有的事情,不勉强去做自己做不到的事,学会说“不”,设定比较容易达到的目标,先做完主要的工作,再做次要的工作。不与他人比较,别人有的,你没有;你有的,别人没有。要勇于承担责任,也要学会分解责任(魏书生)6、明确影响孩子发展的因素:◆先天因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你认为哪一个是影响孩子发展的主要因素?2675名双亲和他们子女的智力关系:

双亲优一般低下

优+优

71.7%25。4%3.1%

优+劣

33.4%42.8%23.8%

一般+一般

18.6%66.9%14.5%

劣+劣

5.4%34.4%60.2%国内外研究发现:人在3岁前智力发育就已经完成了57%,6岁前发育达到80%,12岁发育完全。从这个角度看:幼儿园时期孩子还有有43%的智力开发空间,而到了中小学就只有20%的空间可供我们开发,而我们每天最多只有1/3的时间和学生在一起,所以,教师个体对学生的影响力是有限的。小结:不能改变风的方向,我们就调整帆的角度;不能改变现实,就改变自己的态度。既然学校教育只能决定孩子20%的发展,我们就无须承担100%的责任和压力。只有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获得家长的支持,才能真正为学校教育减压,才能真正为班主任老师减负,所以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就十分重要。二、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开展家长课堂的目的和作用:改变观念,学会技能,解决问题,促进三个和谐促进亲子和谐促进家庭和谐,包括教师自己的家庭促进师生和谐帮助家长就是帮助自己促进家校和谐帮助家长了解教育,从而理解学校,理解老师1.与家长共情:(换位思考,站到家长的角度来说话,共情就是脱下自己的鞋子,穿别人的鞋。):少说你们,多用我们。(案例:我就是不让他参加。)2.无条件接纳,尊重家长(无条件接纳每个学生,师生关系好,老师与家长的关系就融洽得多。)3.语言通俗化,少讲专业术语和大道理。(三岁小孩子都知道,八十老翁做不到。)4.少说多听,提供宣泄的机会,安抚情绪,讲道理,而不是争输赢。(不和家长辩、调位风波)5.自信、谦虚,不支招:谦虚的人不是被人瞧不起,而是更被人尊敬。越是有学问的人,越是谦虚。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家长都可能是某个方面的行家。6.角色定位:组织者、引导者(调动家长内部教育资源)7.学会感恩:感谢家长的配合,感谢家长的聆听,感谢家长的启发、感谢家长的参与和贡献等等。懂得感谢的人才能收获更多。尊重尊重家长的人格:官职有大小,职业有不同,人格一样高。尊重家长的现状:家庭有贫富,收入有高低,都有求助的权利。尊重家长的观念:环境不一样,角度有差别,允许观念有差别。尊重家长的知识:学历有高低,能力有不同,学问各千秋。尊重家长的个性:人生有差异,其貌有俊丑,个性大不同,尊重差异。敬人之人,人恒敬之。爱人之人,人恒爱之。沟通他人,从尊敬开始。(案例分享:尊重别人会得到的更多)三、家长课堂的主要思路1、了解孩子特殊的发展时期2、引导家长澄清问题的一般思路3、家庭教育问题的诊断4、辅助家长反思教育方式5、引导家长走出教育误区转变观念6、正确使用家长课程教材

1、了解孩子特殊的发展时期

(1)0-18个月,是亲子关系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妈妈尽可能用母乳喂养孩子,充分地搂抱孩子,并时刻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孩子。

(不良后果:亲子关系紧张,孩子敏感多疑)

(2)3-12个月,是孩子空间概念形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家长要让孩子完成空间的两次旋转(从仰卧到俯卧,从被抱到被背),让孩子爬够3个月,让孩子学会靠自身的平衡行走。

(不良后果:造成感觉统合失调和学习障碍,从而导致孩子学业不良)

(3)2-3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和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这个时期的家长一方面要为孩子提供语言的学习环境,多让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内在的需要;另一方面家长要顺应孩子的发展,多让孩子做自主探究,达到主体和客体的分化。

(不良后果: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自我发展受阻,物我不分,表现出更多的逆反或退缩行为)

(4)3-6岁,是孩子社会交往和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家长要让孩子上幼儿园完成最初的社会化过程,尽可能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朋友,尽可能让孩子获得老师更多的积极关注,尽可能让孩子多看多听多思。现实生活中出现里一些幼儿小学化现象。

(不良后果:人际关系不良,认知能力发展不足)过度早期教育=功利性摧残

反对让幼儿过早过多认字和做题,反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因为功利化的教育会把早期教育变成早期摧残,如叶澜教授所说,知识教育的提前入侵,有可能导致儿童智力上的偏瘫。

(5)7-8岁,是孩子规矩形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家长和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职责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无规矩不成方圆。

(不良后果:形成反社会人格,蔑视权威,破坏规则,人际关系紧张敌对)

(6)6-12岁,是孩子勤奋感和自信心建立的关键期,如果儿童在学习上不断成功、常受奖励,就会越来越勤奋;如果学习中屡遭失败、常受批评,就容易形成自卑感。勤奋感不仅指学习上和工作上的能力,还包括对人与人之间互相接触的胜任感。

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我们成年人对工作的勤奋态度和责任感,以及在与人交往时的自信和胜任感,主要来自小学阶段的勤奋学习、成绩优良、同伴关系良好的早期经历。

所以,这个时期的父母和老师要多肯定孩子,多鼓励孩子,给孩子更多的成就体验,尽可能减少孩子的挫败体验,避免自我发泄式的批评和惩罚,尤其不要贬低和侮辱孩子。

(不良后果:自我贬低,回避退缩,焦虑抑郁)

(7)青春期(11-13岁的女孩,13-15岁的男孩),是孩子自我同一感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孩子人生发展必经的第二个反抗期(心理方面)。孩子反抗的目的是自立自理。叛逆类型:硬抵抗型,主动出击,直面顶撞。劝导无论对错都不接受。软抵抗型,虚心接受,坚决不改。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情感迁移型,反抗迁移,易走极端。反抗他人他物。心理断乳期叛逆,矛盾冲突型,视关心引导为多余。这个时期的孩子朝父母、老师发脾气是看得起你,如果他朝别人发脾气,它的人际关系就紧张,甚至引发犯罪,朝自己发脾气,那叫自虐,心理问题更严重。

(不良后果:自我同一感混乱,人际关系紧张,人生的目标迷失)

面对问题的五大挑战:1、看清问题:是什么2、穿越问题:为什么3、转化问题:4、解决问题:怎么办5、利用问题来成长:(绕手指游戏)案例分析:网瘾、早恋、吮指(退行、继发获益)2、引导家长澄清问题的一般思路(1)引导家长看清问题。是年龄特点、行为不当还是心理问题等。(2)一起寻找问题的根源。导致问题发生的可能:亲情缺失、游戏不足、幼年创伤、偶然冲动;家长教养不当:溺爱、苛刻、放纵、封闭等;父母的文化素质、健康状况、夫妻关系、沟通方式、经济状况等。(3)转化观念。家长交流看法,转换角度,从正面理解和接纳,真正关心、了解和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尤其是游戏、交往、求知、被关爱、被接纳的需求。(4)解决问题,改变行为。例:唠叨→倾听;苛刻→接纳;负面评价→正面鼓励;打骂训斥→控制情绪;溺爱→信任等。(5)利用问题。孩子的成长需要多种营养,不犯错误的孩子长不大。生命有极强的自愈能力。问题是教师和家长学习成长的机会。案例(龙赞博士高考状元、三岁孩子爱上玩麻将、六三班让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个大夫只有不断攻克疑难杂症才会成为名医;一名班主任只有做好了特殊学生的转化工作,才提升了自己的班级管理艺术的。一个人,也只有不断经历了挫折、失败,才不断获得成长和进步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品味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快乐!家庭教育问题的诊断通过了解孩子和家庭教育情况,寻找到孩子的问题与家庭教育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出家庭教育的调整方案,为孩子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家庭教育诊断的一般过程发现孩子的问题提出假设,初步锁定问题找出孩子问题与家庭教育的内在联系对家长的教育权威和教育能力进行评估制定初步的干预计划在实践中检验诊断与干预是否正确(1)发现孩子的问题一个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没有真正发现问题需进一步调查课程:一门课还是两门课还是所有课都如此时间:最近几天还是一段时间还是一直如此变化:是否有认真听课的时候?什么情况下?表现:不听课的时候,在做什么?在实践中检验诊断与干预是否正确(2)提出假设,初步锁定问题发现问题后,不是马上批评,而是要进一步锁定问题的可能原因(提出假设)学习成绩不错老师讲的内容早就会了,太容易家长或家教会再给他讲一遍,课上听不听无所谓自学能力强,喜欢自己看学习成绩不好基础差,听不懂没有学习动机注意障碍身体不适(3)找出孩子问题与家庭教育的内在联系孩子的问题是否与家庭教育有关,与家庭教育的什么问题有关家长一般晚上给孩子重新讲一遍家长正在闹离婚家长的读书无用论思想家长对孩子过于放任、娇惯,损伤了孩子的意志力家长一般认为,孩子在学校不好好听课与自己无关,实际上有些孩子上课问题的根源在家长。(4)对家长的教育权威和教育能力进行评估没有教育权威家长无法干预,先逐步确立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有教育权威与教育能力文化水平较高:略加沟通,给出导向性的教育建议文化水平较低:提出具体性的教育建议和具体策略家长愿意为孩子的问题做出努力,并愿意与老师配合!(5)制定初步的干预计划家长或家教天天给孩子补课事倍功半,养成孩子上课不好好听课的坏习惯只需给孩子补上以前的知识漏洞家庭矛盾家庭矛盾处理不当,会对孩子造成严重影响尽量缓解或恰当处理家庭矛盾,给孩子的成长营造较好的家庭环境学业基础差适当补课,提高孩子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6)在实践中检验诊断与干预是否正确

家长不想改变自己,只想改变孩子或想通过他人(如老师)改变孩子让家长在家教实践中有所改变孩子从“要我变”到“我要变”积极关注家长的改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的问题家庭教育在更大程度上是家庭成员的私人问题,外人不便于干预太多。所以,教师在指导家庭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把握适度和策略。孩子的问题是多种因素复杂作用的结果,对家庭教育问题的诊断不要过于绝对。制定的干预方案使用一段时间后,要观察效果如何,然后灵活确定下一步的干预措施。

所谓的好孩子、坏孩子,那只是我们的看法。“坏孩子”内心都是有伤的,先找到伤口,才好治疗。

A:跟一些不诚实的政客有往来,会星象占卜学,有婚外情,嗜烟如命,每天喝8到10杯的马丁尼酒。

B:有过2次被解雇的记录,睡觉睡到中午才起来,大学时吸鸦片,每天傍晚喝一大夸特威士忌酒。

C:是受勋的战斗英雄,素食主义者,不抽烟,偶尔喝一点啤酒。年轻时无任何不良行为记录。A、罗斯福B、丘吉尔C、希特勒3、辅助家长反思教育方式(穿越问题)

第一,专制型家长:

棍棒型——打没了孩子的健康、打没了孩子的快乐、打没了孩子的上进心、打没了孩子的创造性;

溺爱型——造就了孩子的无能体验,造就了孩子的不安全心理,造就了孩子的退缩行为,造就了孩子的自私性格。

第二,放任型家长:

小时侯交给父母、保姆、电视,上学了交给老师,长大了交给警察。造就了孩子的仇视心理,造就了孩子的侵犯行为,造就了孩子的嫉妒个性。

第三,民主型家长

不在公共场合批评孩子,不任意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更多的是分析和引导,给予孩子的更多的是帮助和鼓励。当然,民主型教育并不等于事事与孩子协商。因为孩子看问题尚不全面,认知还有偏差。家长要努力保证孩子沿着社会的正确规范发展。

5、引导家长走出教育误区转变观念

第一个误区:认识误区

A.教育是学校的事;教师是救星;我的孩子交给你,我就放心了,我管不了他,全靠你了!(案例:考大学签合同)

B.只想改变孩子,不想改变自己,对自己的权威和影响力不做评估。(孩子是家长的影子,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家长。要想改变孩子,首先改变自己。案例:我的孩子迷上上网)

C.你讲的必须直接和我的孩子相关,否则我就认为没用。(现在无关,将来不一定无关。案例:我的孩子也这样了。)

D.生搬硬套、立竿见影。(没有万能教育,案例:四块糖的故事,思考:时代、个性)

E.以为教育就是“讲道理”。

第二个误区:忽视让孩子学会吃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枯木逢春犹在发,人无两度再少年;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第三个误区:孩子学习不好是因为态度不认真,是因为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智商有多高?能力有多大?动机有多强?体验有多少?因人而异、“对症下药”,经验使然,习惯思维。)

第四个误区:孩子是我的,我想怎么批评,就怎么批评。(孩子有自己的人格,要尊重,有话好好说。最伤人的往往就是彼此之间的唇枪舌剑。)案例:一个学生找到老师,说:“老师,有人打我”

A老师:啊,让老师看看,没伤着吧?伤得厉害吗?对这事你有啥打算?

B老师:班里那么多人,人家怎么不打别人,单单打你?你不惹人家,人家就打你吗!你看你这个样,不打你打谁?6、正确使用家长课程教材

(1)家长教材的编写思路(2)合理使用教材

按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划分:

1.婴幼儿阶段——

幼儿1《我们的宝贝》(0∼3岁)幼儿2《三岁看大》(3∼4岁)幼儿3《发展中的冲突》(4∼5岁)幼儿4《学前准备,你做好了吗》(5∼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