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概况1课件_第1页
职业病概况1课件_第2页
职业病概况1课件_第3页
职业病概况1课件_第4页
职业病概况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病概况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何芳2010年4月21日内容背景职业病概况职业中毒背景---职业病危害形势发病人数多(全国):1949年-1962年(13年)共报告发生尘肺5万例1990年--2003年(13年)共报告各类职业病新发病例20134例2005年全国报告现患尘肺病人12212例,累计发病607570例,存活470089例。2007年共报告尘肺病10,963例,占新发职业病病例总数的76.69%,---报告尘肺病病例数名列前三位的行业依次为煤炭、有色金属和建材行业。

职业病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越来越突出全国每年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2006年)因职业病致贫、因职业病返贫的情况大量存在

面临新的挑战劳动用工和工伤保险制度在大部分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得不到落实,农民工的健康权益得不到保障职业病危害转移问题严重发达地区向经济落后地区转移从城市向农村转移从国外向国内转移传统的职业危害尚未得到控制,新的职业病危害又不断产生;

面临新的挑战职业病防治能力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机构:全国省级独立设置的职业病防治机构12家,地市级职业病防治机构56家,设有职业病专科的综合医院共有61家人员:从业人员近3万人减少到今天的3千多人。前几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所培养的硕士、博士90多人全部出国科研技术水平下降、仪器设备条件差,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面临新的挑战有害化学品危害增加新的化学品平均以每年1万5千种的速度在增加。职业中毒发生的频率增加,2002年仅国家中毒控制中心就接受和处理中毒事件5401起,而且重大中毒事件发生的频数也增加。弱势群体(妇女、儿童、农业劳动者)职业病危害问题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颁布实施,中国职业卫生正式步入法制化管理进程;形成较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立了劳动卫生与职业病诊断标准体系法律法规保障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职业病报告系统和职业病诊断管理系统职业卫生服务网络例一张某需要对住宅家具进行翻新,请邻居李某负责油漆工作。李某在油漆过程出现晕倒,申请进行职业病诊断。例三某省口腔医院口腔外科医生吕某,调入该医院工作时进行过体检未见异常,工作两年后患“乙型肝炎”。经调查核实,与其共同生活的人员未发现“乙型肝炎”病人,吕某也没有输血和使用血制品史,经其治疗的病人有100多例有“乙型肝炎”病史。申请职业病诊断。例四某省一名外科医生被派遣到赤道几内亚医疗队从事外科工作两年,回国后发现HIV(+),申请职业病诊断。经调查没有发现其有冶游史,也没有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史。例五某化工厂工人,1972年至1978年在工作中接触苯,1978年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减少,要求职业病诊断。职业病一、职业病定义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二、职业性有害因素定义

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条件或要素,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是导致职业性损害的致病原,其对健康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有害因素的性质和接触强度(剂量)。职业病三、职业病的特点

职业病是一类人为的疾病,与人类的职业活动及对职业危害因素干预的效果直接有关。职业病具有以下特点:(1)病因明确即职业危害因素。(2)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职业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决定了职业病的有无、轻重、缓急。(3)人群发病有特定的发病范围。(4)早期诊断、处理合理,预后较好。(5)大多是对症治疗,较少有特效方法。职业病四、职业相关疾病职业相关疾病:指多因素相关疾病,与职业有关,但也见于非职业人群,临床表现为非特异表现,其范围较职业病更广。如神经衰弱综合征、慢支炎、高血压、消化性溃疡、腰背痛等疾患,接触二硫化碳可促进动脉硬化的进展。职业相关疾病的特点:(1)职业因素是该病发生和发展中的许多因素之一,不是唯一的、直接的因素。(2)职业因素只是诱因和加重因素,从而促使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加重已有疾病的过程。(3)通过控制或改善工作条件,可使所患难疾病得到防止或缓解。(4)目前我国暂未将职业相关疾病列入法定职业病范围。职业病法定职业病五要素劳动者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疾病与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构成因果关系疾病属国家公布的职业病范围职业病六、法定职业病种类十大类115种(2002年4月卫生部与劳动保障部发布《职业病目录》)包括:⑴尘肺(12种+其他)

⑹职业性皮肤病(7种+其他)⑵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0种+其他)⑺职业性眼病(3种)⑶职业中毒(55种+其他)⑻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⑷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

⑼职业性肿瘤(8种)⑸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⑽其他职业病(5种)职业病七、职业病诊断的特殊性

不仅是医学问题,更主要是确定法律责任的问题,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与政策性。诊断结论是职业病患者享受相应职业病待遇,获得工伤社会保险和民事责任赔偿的客观依据,涉及用人单位和职业病患者双方的直接利益。其特殊性决定了职业病诊断机构、诊断依据、诊断标准、诊断程序的法定性。

因此,职业病诊断是从法理上确定劳动者所得的职业病是经程序作出符合法定标准的裁判。职业病一旦被诊断确定,即产生相应法律效力,即职业病病人享受法律所规定的待遇。因此,职业病就不能任谁或任何机构说自己得了病就是职业病,职业病的诊断不等同于一般的疾病的诊断,而更类似于法官对民事案件的裁判。

职业病职业病八、职业病防治原理通过法律和教育手段,采取管理和技术措施,实施综合防治策略,制定法制化的三级预防原则:一级预防:病因预防(群体)

--控制危害源头,消除职业危害二级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控制(群体)

--工作场所定期职业危害评价

--健康监护制度职业病防治与传染病防治的区别职业病防治:治理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传染病防治:消除传染源(治疗病人)、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职业中毒定义定义: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毒物所引起的疾病,称职业中毒。非职业性中毒

常由于环境污染、食品污染、误服毒物或其他原因所致。日常生活中,除接触到的工业毒物外,由于有毒动植物所致中毒也颇为常见。

职业中毒与非职业中毒两类不同的中毒,其中毒品种、方式、侵入途径等都不尽相同,而受害人群的情况也不同。如职业中毒者多为青、中年劳动者,而非职业中毒可发生在婴幼儿或老年等不同年龄者。我国法定的职业中毒目录包括56种(类)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汞及其化合物中毒;锰及其化合物中毒;镉及其化合物中毒;铍病;铊及其化合物中毒;钡及其化合物中毒;钒及其化合物中毒;磷及其化合物中毒;砷及其化合物中毒;铀中毒;砷化氢中毒;氯气中毒;二氧化硫中毒;光气中毒;氨中毒;偏二甲基肼中毒;氮氧化合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二硫化碳中毒;硫化氢中毒;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工业性氟病;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四乙基铅中毒;有机锡中毒;羰基镍中毒;苯中毒;甲苯中毒;二甲苯中毒;我国法定的职业中毒目录包括56种(类)正己烷中毒;汽油中毒;一甲胺中毒;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二氯乙烷中毒;四氯化碳中毒;氯乙烯中毒;三氯乙烯中毒;氯丙烯中毒;氯丁二烯中毒;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三硝基甲苯中毒;甲醇中毒;酚中毒;五氯酚(钠)中毒;甲醛中毒;硫酸二甲酯中毒;丙烯酰胺中毒;二甲基甲酰胺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杀虫脒中毒;溴甲烷中毒;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根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职业性中毒性肝病;根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急性职业中毒目录设开放性条款!)分类一、金属与类金属中毒二、刺激性气体中毒三、窒息性气体中毒四、有机溶剂中毒五、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六、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毒物中毒七、农药中毒分型急性中毒是指短时间内(一般指24h)吸收较大量毒物,迅速作用于人体后所发生的病变。亚急性中毒指接触毒物1d-60d(或90d)以内,发生的中毒病变;亚急性中毒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治疗措施等与急性中毒基本相同,在诊断标准和一般文献资料中,将亚急性中毒的内容包括在急性中毒范畴。慢性中毒是长期接触较小量毒物后,缓慢产生的中毒病变。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技巧(一)生产工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要掌握生产工艺过程,了解掌握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副产品、终端产品,结合接触机会(接触岗位),参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逐一对号。(二)生产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了解本单位自然环境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人为环境污染,然后参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逐一对号。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在生产中,毒物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其次为皮肤侵入;由消化道进入,在职业卫生中意义不大(一)呼吸道气体、蒸汽及气溶胶形式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大部分生产性毒物都由此途径进入人体。由于肺泡呼吸膜薄,呼吸膜的扩散面积很大,正常成人达70㎡,故毒物可迅速大量地通过,直接进入体循环,其毒作用发生较快。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二)皮肤有些毒物如芳香族的氨基、硝基化合物,有机磷酸脂化合物,氨基甲酸脂化合物,金属有机化合物(四乙铅)等可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引起中毒。毒物经皮肤吸收可以通过表皮屏障到达真皮,进入血液;也可以通过皮肤的附属器官(毛囊、皮脂腺或汗腺)进入真皮。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三)消化道在生产过程中,经消化道摄入毒物所致的职业中毒甚为少见,常见于意外事故。临床表现类型略诊断诊断过程是临床思维过程,正确的判断必须掌握必要的、准确的资料,综合分析后得出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