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学讲义7章课件_第1页
职业卫生学讲义7章课件_第2页
职业卫生学讲义7章课件_第3页
职业卫生学讲义7章课件_第4页
职业卫生学讲义7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和控制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和预测

一、作业环境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预测和评价方法概述

通过作业环境评定、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实验研究,以及必要的健康危险度评定,充分识别、评价和预测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害性质、程度及其作用条件,并对其远期影响的危险度进行估测,提出危险度管理的措施。

作业环境的评定是通过作业环境监测、生物监测等方法,分析作业环境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浓度)及其在时间、空间的分布情况;估计作业者的接触水平,为分析接触水平-反应(或效应)关系提供依据;了解作业环境的卫生质量,评价劳动条件是否符合劳动卫生标准要求;检查预防措施效果,为进一步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制订、修订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是以职业人群为对象,采用有关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对健康影响在人群、时间及空间的分布,分析接触与职业性损害的剂量-反应(或效应)关系,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及预防措施的效果,以找出职业性损害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制订和修订卫生标准、改善劳动条件和预防职业性病损提供依据。

实验研究包括动物实验和体外测试系统,是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潜在作用的手段之一,常用于测试化学物的毒性和物理因素的致病作用等,以预测其对人体的危害,为制订和修订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健康危险度评定是通过对工业毒理学测试、环境监测、生物监测、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等的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地认定和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潜在不良作用,并对其进行管理。通过危险度评定,可以估测职业性有害因素可能引起健康损害的类型和特征,估计这些健康损害发生的概率,估算和推断它在多大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何种条件下可能造成损害;提出可接受浓度(强度)的建议;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的重点。从而寻求社会可接受的危险度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不良作用;也为预测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远期效应、制订安全接触限值及相应的预防对策提供依据。二、接触评定及其方法

接触是指作业者接触某种或某几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过程。接触评定是通过询问调查、环境监测、生物监测等方法,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估测社会总体人群或不同职业群(如接触某化学物的职业人群)接触该有害因素的程度或可能程度,为危险度评定提供可靠的接触数据和接触情况。接触评定的内容包括:①接触人群特征分析,如接触人群的数量、性别、年龄分布;②接触途径及方式评定,如鉴定有害因素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及接触的时间分布;③接触水平的估测,除了通过作业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的资料来估算接触水平外,还应注意其它方式的接触,如食物、饮水及生活环境等。接触评定的主要作用是为评价接触-反应(效应)关系及危险度分析提供依据。接触评定的方法有如下几种:(1)询问调查询问调查不仅可为分析接触人群的特征提供依据,而且通过询问调查获得的有关健康效应的信息是接触评定的重要依据,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方法。询问调查的内容包括职业史、接触人群特征、接触方式、接触途径、接触时间等。(2)环境监测由于生产环境中职业性有害因素具有多样性、变动性、接触的间断性等特点,故首先必须深入现场详细了解有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存在的形式、形态和浓度(或强度)等,仔细观察并记录作业者的操作过程、活动范围、接触途径及接触时间等,以便分清主次,确定监测对象。这应在初步了解作业环境中存在哪些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和参考其它单位的经验,确定监测的主要对象。然后进行三、健康监护及其主要内容健康监护是通过各种检查和分析,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的影响及其程度,掌握职工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征象,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有害因素所致疾患的发生和发展。健康监护基本属于第二级预防,结合生产环境监测和职业流行病学分析,可以研究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疾患在人群中发生、发展规律,接触—效应(反应)关系;评价防护措施的效果,并为制订、修订卫生标准及采取进一步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达到一级预防的目的。职业性健康监护应该包括作业环境(上文已论述)和机体两个方面,后者基本内容包括健康检查、健康档案的建立和运用、健康状况分析及劳动能力鉴定。健康检查可分为就业前检查和定期检查两种基本类型。在工作岗位转换,从事特殊作业、工伤事故及长期病休假后复工前的健康检查也属此范畴。就业前检查的目的在于发现受检者的职业禁忌证,以判断其是否适合从事该项工作;另外,获得就业前健康状况的基础资料,供今后随访观察、对比之用。定期检查是按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性质、程度,每隔一定时间;对作业工人健康状况进行常规的或有针对性内容的检查。目的在于早期发现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机体健康的影响,及时诊断和处理职业病,检出易感人群。定期检查属第二级预防,是健康监护的重要内容。

职业病普查是在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人群中所进行的健康检查,可以是全面普查,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有时,为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通常选用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指标先进行筛检,检出可疑患者,进而再作深入的检查。在健康监护的实践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和健全健康监护档案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生产环境和健康检查两方面资料。每一职工设个人健康监护卡,卡中应记录:职业史和病史,接触有害因素名称及水平和家族史(尤应注意遗传性疾病史),基础健康资料,监护项目及其它如生活方式、生活水平及日常嗜好等信息。对职工健康监护的资料,应及时加以整理、分析、评价及反馈。使之成为开展和搞好职业卫生工作的科学依据。评价方法可分为个体评价和群体评价。前者主要反映个体接触量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后者包括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的强度范围、接触水平与机体的效应等。四、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作用及主要内容及有关方法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在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中的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研究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研究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人群的健康影响及损害程度;识别和鉴定新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作用条件;估测接触人群的危险度。(2)研究职业性损害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发生、发展规律通过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可以描述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和工伤的分布,它包括:①人群间的分布,如在不同性别、工种、工龄和不同生活方式职业人群间的分布;②时间分布,描述职业性损害的历史发展,如某种职业病在不同年代的分布;③空间分布,主要描述职业性损害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厂矿企业、不同车间的分布。在描述职业性损害的同时,分析其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提出相应的卫生措施,指导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

(3)为制订、修订劳动卫生标准和职业病诊断标准提供依据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所得资料与动物实验、监床观察结果相结合,阐明接触水平-效应关系,或接触水平-反应关系,为制订、修订劳动卫生标准和职业病诊断标准提供依据。(4)评价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质量及预防措施效果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内容多、涉及面广,但其最终目的是消除或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改善劳动条件,从而保护和促进劳动者身体健康。通过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可获得有关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和工伤的发病情况和采取某种预防措施前后的对比资料,评价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质量和预防措施效果。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应包括如下内容:(1)接触水平的观察与估计接触水平是通过对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时空分布的实测结果进行分析计算求出的平均值,是估算个体或群体接触剂量的依据。因此,要求监测结果准确、可靠和有较强的代表性。(2)分析性职业流行病学调查①病例-对照研究

多为回顾性调查,是根据现有的资料,选定一组已发生某种职业性损害的人群(病例组)和一组或几组没有该种职业性损害的人群作对照。在两组研究人群中用同样的方法回顾是否接触某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及接触的频度和强度,观察这些接触因素在病例组出现的频率是否高于对照组,然后进行统计分析,推断接触因素作为病因的可能性,从结果探索可能的病因。②队列研究又称前瞻性研究,是选择接触和非接触某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两组人群,追踪其各自的发病结局,比较两组发病结局的差异,从而判断接触与发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大小的一种观察研究方法。

(3)接触评定接触评定的资料最好是来自直接、大量的测定,但常限于人力、物力,难以办到。一般多通过接触估测来实现,常常是从被评定的总体人群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样本,作有限数量的分析,估算出总体人群或某些亚群的接触水平及有关的状况。(4)危险度特征分析是危险度评定的最后阶段,目的是通过对前三个阶段评定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获得接触人群的反应率,亦即该人群由于接触某种危害因素可能导致某种健康后果的危险度。一项完整的高质量的危险度特征分析,所要求的资料必须包括来自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两方面的结果。等,运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以及其它科学知识,通过对设计图纸、计算资料、文字说明的审核,并结合必要的现场调查,对所审查的建设项目提出卫生监督结论。审查工作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和卫生部颁布的《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卫生预评价规范》(1994)的要求进行,并贯穿在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至竣工的全过程中。(2)经常性劳动卫生监督经常性劳动卫生监督是指对现有厂矿企业贯彻执行卫生法规和卫生标准的情况定期和随时进行的卫生监督,根据监督检查结果,对检查出的劳动卫生问题作出相应的处理,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并消除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保证作业者的健康,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经常性劳动卫生监督检查的内容可归纳如下:①劳动卫生法规与制度检查企事业单位对国家的各项政策性文件、劳动卫生法规的执行情况,此外各企(事)业单位需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制订各项劳动卫生制度,对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也实行监督。②劳动环境检查劳动环境有无职业性有害因素存在,其种类和程度;对主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是否进行定期监测,结果是否符合卫生标准。③防护措施检查有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地点是否均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是否按规定为接触有害因素的作业人员提供卫生防护用具;对各种防护设施或用具是否定期检查、维修以及存在的问题。④健康检查检查对接触有害因素的作业人员是否按规定进行了就业前和定期健康检查,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的发生情况,对检查出的职业禁忌证和职业病患者是否按规定进行了调离和治疗等。2、劳动卫生标准它是国家的一项技术法规,是劳动卫生立法的组成部分,是预防职业危害的重要环节,也是进行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依据。劳动卫生标准是为保护劳动者健康,针对劳动条件中有关卫生要求而制订的标准。它包括:(1)劳动生理卫生标准包括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劳动强度生理负荷限值、女工体力搬运负荷量限值等;(2)生产环境气象卫生标准包括高温作业分级、高温作业气象卫生标准、气象条件卫生标准、煤矿井下气象条件卫生标准、车间采暖卫生标准、空调作业室空气离子卫生标准等;(3)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包括局部振动卫生标准、高频电磁场与微波辐射卫生标准、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等;(4)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的卫生标准和分级标准等。此外,与劳动卫生标准相关的还有职业病诊断及处理标准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是我国现行的重要卫生标准。它是新建、扩建、改建工业企业的依据。我国的劳动卫生标准分为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地方标准三级。

二、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控制手段之一——工业通风工业通风就是利用技术手段将车间内被生产活动所污染的空气排走,把新鲜的或经专门处理的清洁空气送入车间内。它起着改善车间生产环境,保证工人从事生产所必需的劳动条件,保护工人身体健康的作用,是控制工业毒物、防尘、防毒、防暑降温工作中积极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工业通风分为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几种类型。

注意:产生粉尘的车间常用的通风方式;产生有害气体和蒸气的车间常用的通风方式;高温高湿作业环境中常用的通风方式;

三、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控制手段之二——工业采光工业采光是以天然光线为光源,解决工业建筑的室内光照问题。充分利用天然光可节约能源。在同样光照条件下,天然光源较人工光源明亮柔和,光谱中还含有杀菌保健作用的紫外线,有益于人体健康。然而,天然光受季节、时间、气候等限制,在时间和空间上不能保证有足够的均匀性,不能满足每个工作面所需要的照度,有时由于直射阳光的刺激而引起眩目。工业采光有如下几种形式:(1)顶部采光即在厂房顶部开窗的采光形式,常用矩型天窗、平天窗和锯齿型天空。顶部采光时,照度从厂房中央至边缘逐渐降低。(2)侧面采光即在厂房一侧或两侧开窗的采光形式。侧面采光时,照度随厂房进深很快衰减,只能保证一定的进深照度,又因工作面多集中在厂房中央,故中央区域照度不足。(3)混合采光指同时利用侧窗和天窗的采光形式。此种采光可增加厂房中央区域和离侧窗较远区域的照度,使光照均匀。四、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控制手段之三——工业照明工业照明系指在无天然光(如夜班,矿井、隧道、地下室)或天然光不足情况下,为从事生产活动或保证作业安全而采用人工光源的一种形式。该种照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