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小生活中的数学(5篇)_第1页
五年级数学小生活中的数学(5篇)_第2页
五年级数学小生活中的数学(5篇)_第3页
五年级数学小生活中的数学(5篇)_第4页
五年级数学小生活中的数学(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五年级数学小生活中的数学(5篇)级数是指将数列的项依次用加号连接起来的函数。典型的级数有正项级数、交织级数、幂级数、傅里叶级数等。级数理论是分析学的一个分支;它与另一个分支微积分学一起作为基础知识和工具出现在其余各分支中。二者共同以极限为基本工具,分别从离散与连续两个方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五年级数学小论文生活中的数学5篇,供大家参考选择。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生活中的数学5篇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生活中的数学

梯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多样方法

东海县洪庄镇中心小学五(3)刘宇杰

课本中介绍梯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寻常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用两个一致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得其中梯形的面积。这种方法很简单,实际上梯形面积公式推导还有其它方法,现介绍如下:

方法一:把一个梯形剪拼成平行四边形。

把梯形两腰的中点用线连起来,顺着这一条线剪下,把上面的梯形翻转和下面的梯形拼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S梯形=S平行四边形=(上底+下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方法二:把一个梯形剪拼成一个三角形。

找到BC的中点E,把D和E用线连起来,剪下,按箭头的方向翻转,就拼成一个三角形。

S梯形=S△AFD=(上底+下底)×高÷2

方法三:如下图,把梯形切割成两块,一块是平行四边形,一块是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梯形的上底,三角形的底是梯形的下底与上底之差,而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高都等于梯形的高。

所以,梯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

=上底×高+(下底-上底)×高÷2

=(2×上底)×高÷2+(下底-上底)×高÷2

=(2×上底+下底-上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因此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方法四: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分别算面积,然后计算它们的和。

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如下图,一个在左下,一个在右上。

右上三角形的面积=上底×高÷2

左下三角形的面积=下底×高÷2

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高÷2+下底×高÷2=(上底+下底)×高÷2

因此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方法五:如下图,把梯形的缺角补上,正好补成一个长方形,则:

长方形的面积=下底×高

而补上的两个小三角形的总面积为:

小三角形面积和=(下底-上底)×高÷2

所以梯形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小三角形面积和

=下底×高-(下底-上底)×高÷2

=[下底-(下底-上底)÷2]×高

=[2×下底-(下底-上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方法六:如下图,分别沿梯形两腰中点向下底作垂线,与腰、下底正好围成两个直角三角形,把这两个三角形分别按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1800角,使得原来的梯形被拼组成一个长方形。

梯形的上下底总长度,正好等于现在长方形两个长的总长度,即长方形的长=(上底+下底)÷2。长方形的宽正好等于梯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2]×高

=(上底+下底)×高÷2

因此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方法七:如下图,在梯形的一侧补上一个三角形,使整个图形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下底,三角形的底恰好是梯形的下底与上底之差。它们的高都是析梯形的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为:

下底×高-(下底-上底)×高÷2

=[下底-(下底-上底)÷2]×高

=[2×下底-(下底-上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因此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辅导教师赵二侠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生活中的数学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400字

检举|2022-09-0417:33

那是星期六的一天下午,我嚷着要吃西瓜,妈妈爽快地允许了.于是我和奶奶就去买西瓜.走进菜市场,我一眼就瞅住了一个西瓜堆儿.这里的西瓜是红瓤的,又大又圆,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奶奶说:“给我挑个熟的!〞那个小贩在西瓜上敲了敲,说:“包熟!〞于是放在电子秤上说:“一斤十块半,3.6斤,17元8角.〞奶奶说:“什么?17元8角,这么贵?不买了不买了!〞小贩急了,说:“别,别,别,你去其它地方买就不贵吗?我这儿可是全市最低廉的了,我这儿一斤十块半,人家一斤半十五块五了!〞奶奶数学本来就不好,被小贩这么一说便糊涂了,我当时也在想:一斤十块半,也就是1斤10.5元,单价是:10.5÷1=10.5元,而一斤半十五块五,也就是1.5斤15.5元,它的单价是:15.5÷1.5,我没细算,想想可能应当比10.5多,但是却犯了个致命的错误.算错就会犯错,我向奶奶使了个眼色,示意让她买,于是奶奶说:“价格能少一点吗?〞“不能、不能,本能就比人家低廉,再少,我就亏大了,干脆别卖了.〞看着小贩的“真诚〞的态度,奶奶于是付了钱,拎着装好西瓜的袋子就走了.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给妈妈.妈妈听了之后又问了一遍价钱.我说:“小贩说他这儿一斤十块半,别人那一斤半十五块五.〞妈妈哭笑不得,问:“你怎么知道别人那儿贵呢?你再好好的算算〞.“由于这儿是10.5÷1=10.5,而别人那儿是15.5÷1.5,反正他这儿低廉〞我理直气壮.妈妈说:“你呀,太马虎了,15.5÷1.5=10.333……,谁低廉呀!〞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学好数学十分重要,另外还要记住:“不要利用数学骗人,也不能不懂数学而被人骗!〞70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生活中的数学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一

今天,我看到一道数学题:果品店把2千克酥糖,3千克水果糖,5千克奶糖混合成什锦糖。已知酥糖每千克4.40元,水果糖每千克4.20元,奶糖每千克7.20元。问: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看到这么多数据,我不禁慌了手脚,脑子里像一团乱麻,我静下心来,把思路理一理:已知什锦糖是由4.4元/千克的2千克酥糖、4.2元/千克的3千克水果糖和7.2元/千克的5千克奶糖混合而成的。而数据中隐蔽着一个数据没有告诉我们:什锦糖一共10千克。只要算出酥糖、水果糖和奶糖一共的价钱,再求出平均数就可以了。我拿起笔,在草稿纸上写下这样的算式:

4.4x2+4.2x3+7.2x5

=8.8+12.6+36

=21.4+36

=57.4(元)就是一共的价钱。

2+3+5=10(千克)

57.4*(除)10=5.74(元/千克)

数学是无处不在的,生活中也有数学,只要动脑筋去研究,去摸索,就一定能够发现其中的奥秘!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二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有许大量多的数学知识。例如有三角形、植树问题、位置与方向只要我们细细观测,多多去想。现在就让我给大家详细讲一下三角形吧。

在这周的星期二,爸爸带我去了宿舍楼下打篮球。爸爸问我:你知道篮球板支架是什么形的吗?三角形是怎么来的呢?我说支架是三角形的。但不知道三角形是怎么来的?爸爸说: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三条直线所围成的图形叫平面三角形。我会意的点点头。

在周三,我要回广州了。在机场里,我看见有个卖小木制品的地方。我看见部分东西都带有三角形,如:小房子的房檐,自行车的的三脚架,古时侯的相机的三条支架围成了个三角形可是标价太贵,我没舍得买。可是看到这些小物品,我的心里又有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它们都带有三角形呢?哦,是原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可以使它们更稳固。出机场后,我又发现三角形了。是一个小女孩叠的小帽子我坐在爸爸派的车上,一遍遍想着那天学到的知识。就觉得很开心。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三

我每次做数奥都是拿起一道题拉起来就做,由于我觉得这样做起来很快。可是今天做数奥时,有一道题改变了我的看法,做得快不一定是做得对,主要还是要做对。

今天,我做了一道题目把我难住了,我苦思冥想了好几个小时都没有想出来,于是我只好乖乖地去看基础提炼,让它来帮我分析。这道题目是这样的:求3333333333的平方中有多少个奇数数字?分析是这样的:3333333333的平方就是3333333333×3333333333,这道乘法算式由于数字太多使计算繁杂,我们可以运用转化的方法化繁为简,也就是把一个因数扩大3倍,另一个因数缩小3倍,积不变。使题目转化为求9999999999×1111111111=(10000000000-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1111111111=11111111108888888889因此,乘积中有十个奇数数字。这道题,我们还可以位数少的两个数相乘算起,就能发现积中奇数的数字个数。即3×3=9→积中有1个奇数数字。33×33=1089→积中有2个奇数数字。333×333=110889→积中有3个奇数数字。3333×3333=11108889→积中有4个奇数数字。……

从上面试算中,简单发现积是由1,0,8,9四个数字组成的,1和8的个数一致,比一个因数中的3的个数少1,0和9各一个,分别在1和8的后面。积中奇数的数字个数与一个因数中3的个数一致,可以推导出原题的积是:11111111108888888889,积中有10个奇数数字。

做了这道题,我知道做数奥不能求快,要求懂它的方法。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四

在我们身边有大量跟数学有关的事情,例如你去小店买东西,要算一算一共有多少钱;在学校举行庆典时,老师要点明学生人数;经营小店的老板要算一算每个月盈亏多少……这都是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可以说数学无处不在。瞧,我又碰上了一道数学难题了。在玩推箱子的游戏中,当我玩到第七关时,我就不知道如何去推了。问爸爸妈妈时,他们想了一下也不知如何去推,这可难倒了我,我左思右想实在想不出来就计划明天再想。结果这件事就被我遗忘在脑后了。而就在前些天姐姐来到我家玩,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下了老姐的手机玩弄起来,偶尔发现了推箱子这个游戏,便饶有兴趣的玩起来,大约过了3分钟,我又与第七关相遇了。我使出浑身解数,用完各种力所能及的推法,依旧无济于事。姐姐就在一旁幸灾乐祸地说:“怎么样,玩不过去吧!〞我一听火冒三丈,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关闯过去。我静下心来,手中拿着纸和笔,把自己尝试的每一种推法都画下来,避免其次次犯同样的错误。我一共整理出了十二种推法,终究找到答案。后来学了数学,我才知道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穷尽法,即把解决某个问题的所有可能都一一找列出。通过这件事我终究明白了。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生活中的数学

人体里的数学知识

常州三井试验小学五(5)班朱高远指导老师佟学唬

妈妈最近从图书馆借来达芬奇的画册,其中有一副作品是《维特鲁威人》(卡侬比例),这是达芬奇根据意大利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比例的启示,研究人体的比例,他发现人体比例有黄金分割点,他作画的《最终的晚餐》里也暗藏黄金分割点,那我们人的身体又暗藏了几处黄金分割点呢?

一处是肚脐以上部分,它的黄金分割点在咽喉,咽喉至头部与咽喉至肚脐之间的比例是之比是0.618:1,这就构成了黄金分割。

另一处是肚脐以下部分,膝盖骨是大腿与小腿的黄金分割点;肚脐至膝盖与膝盖至脚后跟之比是0.618:1

还有一处是上肢部分,人的肘关节是手臂的黄金分割点,肩关节至肘关节与肘关节至中指指尖之比是0.618:1

最终一处是肚脐是人身体的黄金分割点

让我们来验证下吧!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加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当我开启一年级的数学课本时,给我的印象好像一本童话书一样美丽,每一课的内容,都有一个场景故事表现出来,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学生十分熟悉的生活中,与学生身边的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在生活中也学到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生活知识,所以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我在第一单元实际数学教学中,尝试如何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习认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数学

数学教学中,要擅长引导学生观测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第一单元《开心的校园》之前,我先带领学生熟悉漂亮如画的校园和参与各种课内外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从尔喜欢即将开始的校园生活。教授信息窗2《老鹰捉小鸡》这一课时,我把学生领到操场这个“大课堂〞,实地做游戏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学生十分熟悉爱好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来学习1—10数的认识。在游戏中让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加入游戏?〞“男同学有几人?〞“女同学有几人?〞等等,在数扎长辫女孩“排第几〞的过程中感知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整节课,学生们“玩〞的很开心,“大课堂〞气氛很活跃,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被动式课堂,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学习中去,“学习〞热心很高。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圆满完成了整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而且离得很近,使学生对数学渐渐产生亲切感,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借助生活经验,学会摸索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的学前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的建立,是依靠于实际生活实践,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的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强学习动机和信心,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教师要擅长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画面,让数学贴近生活,在组织学生活动中,引导学生探讨解决数学问题:我在信息窗1《科技小组活动》的教学中,学生在解决红点标示的问题“天上有几架飞机?〞时,引导学生去看一看数一数,让学生充分利用情境图中的信息体会1-10各数的意义,再联系生活,广泛选取学生身边生活中十分熟悉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如“我们的教室有几扇窗?几盏灯?教室门前有几棵树?〞“你家里有几口人?你有几只铅笔……〞等等。在教学中我注意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为学生在生活中寻觅摸索新知识的依托,使学生学会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摸索问题。

三、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气氛和生动好玩儿的学习情境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安排了好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在第一单元《开心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中,我带学生到操场上做他们十分熟悉、喜欢的“拔河、老鹰捉小鸡、小小运动会〞等等,让他们边玩边数数“拔河比赛,左边有几个小朋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