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社会互动与社会网络日常生活研究研究日常生活的意义微观社会学与宏观社会学符号互动论关于社会互动的其他理论非语言沟通社会互动的形式社会网第四章社会互动与社会网络日常生活研究1日常生活研究不管我们生活在世界的哪一部分,每天都会做许多不假思索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互动。当两个人在城市的大街上迎面而过时,双方在一定距离外会迅速交换一下目光,当他们擦肩而过时,双方的眼睛都看着别处,避免看见对方的眼睛。他们的实际行动见证了欧文·戈夫曼所说的,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彼此都需要礼貌的不关注,有礼貌的不关注与只是不理会别人不是一回事。有礼貌的不关注是我们几乎处于无意识状态下所做的事情,但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重要的。日常生活中的互动看起来是琐碎的、微不足道的,对其加以仔细研究,就会事实表明并非如此,研究这些初看起来没有意义的社会互动是微观社会学的重要领域。日常生活研究不管我们生活在世界的哪一部分,每天都会做许多不假2研究日常生活的意义(1)我们日复一日与他人交往的常规,赋予我们所作所为一定的结构和形式。通过对其研究,我们可以学到关于作为社会存在物的我们自己以及社会生活本身的许多东西。(2)研究日常生活能够揭示人类是如何通过创造性行动来塑造现实的。虽然社会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角色、规范和共同期待等力量引导的,但个体仍能依据自己的背景、兴趣和动机而对现实有不同的感知。因为个体有能力进行创造性活动,所以他们通过做出决策和采取行动而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现实。(3)研究日常生活中的互动,有利于我们理解更大的社会系统和制度。事实上,所有大规模的社会系统都依赖于我们每天所从事的社会互动。研究日常生活的意义(1)我们日复一日与他人交往的常规,赋予我3微观社会学与宏观社会学研究面对面互动情境中的日常行为是微观社会学的主要任务。微观社会学主要关心个体和小群体。相比之下,宏观社会学则主要关心政治体制或经济制度这类大规模的社会系统(包括对长期变革过程的研究,如对资本主义为什么在西方产生问题的研究)。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有密切关系。如果我们要了解日常生活的制度背景,就需进行社会学的宏观分析。人们的日常交往受较广泛的制度框架的影响。微观研究对于说明大的制度模式如何运行是很有必要的。制度模式在人们的互动(相互作用)中显现出来,它“活”在人们的互动(相互作用)之中。面对面的交往是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假设我们正在研究一个工商企业,我们通过观察面对面的行为,就能理解它如何运行的许多规则。(例略)微观社会学与宏观社会学研究面对面互动情境中的日常行为是微观社4符号互动论乔治·赫伯特·米德——符号互动论的先驱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不是对他人的行为毫无思考地作简单反应。他们非常仔细地考虑他们正要作出的回应。他们在行动之前计划他们的回应,甚至在他们的脑中进行预演。米德认为,人类与动物的区别,还在于人类拥有自我(self)。(自我是逐步发展的;它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社会经验与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即作为个体与那整个过程的关系及与该过程中其他个体关系的结果中发展起来的。P120······自我,作为可成为它自身的对象的自我,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结构,并且产生于社会经验。P125构成有组织的自我的,是对群体共有态度的组织。某人作为人格存在,因为他属于一个共同体,因为他接受该共同体的规定并使之成为他自己的行动。P144)符号互动论乔治·赫伯特·米德——符号互动论的先驱5他用它的语言作为媒介以获得他的人格,然后通过扮演所有其他人所具的不同角色这一过程,逐渐获得该共同体成员的态度(“泛化他人”)。在某种意义上,这就是一个人人格的结构性。······他把自己置于泛化他人的位置,后者代表了群体所有成员的有组织的反应。正是他指导着受控制原则控制的行动,而具有这样一组有组织的反应的人便是我们在道德上所说的有品格的人。个体只有与他的社会群体的其他成员的关系中才拥有一个自我;他的自我结构反映了他所属的社会群体的一般行为模式。自我所由产生的过程是一个社会的过程,它意味着个体在群体内相互作用,意味着群体的优先存在(P145)。当我们接触一个自我时,我们接触到某种行动,某类社会过程,该过程包括不同个体的相互作用,同时暗示着从事某种合作性活动的个体。在这一过程中,一个自我也许产生了。他用它的语言作为媒介以获得他的人格,然后通过扮演所有其他人所6“主我”(I)与“客我”(Me)。“主我”是有机体对他人态度的反应;“客我”是有机体自己采取的有组织的一组他人态度。他人的态度构成了有组织的“客我”,然后有机体作为一个“主我”对之作出反应(155)。只要个体在自身唤起他人的态度,便出现一组有组织的反应。由于该个体有能力采取他人的态度,就它们可以被组织起来而言,他便获得了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采取所有那些有组织的态度使他获得了他的“客我”;那便是他所意识到的自我。(155)他可以因球队里的其他成员的要求而把球传给某个队员。那便是在他意识中当下存在的自我。他持有他们的态度,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以及他的任何动作将会有什么后果,他对该情境负有责任。那些有组织的态度构成了他作为“主我”正对之作出反应的那个“客我”。那会是什么反应,他不知道,也没有任何其他人知道。他或许会打一个漂亮的球,或许会打一个失误的球。在他的当下经验中出现的对该情境的反应是不确定的,正是那反应构成了“主我”。“主我”是他在自己的行动中针对那一社会情境作出的动作,只有他实现了该动作后,它才进入他的经验。(156)于是,“主我”(I)与“客我”(Me)。“主我”是有机体对他人态度7他意识到它。他必须做这样一件事并且他做了。他履行了他的责任,他也许会自豪地看待自己的掷球动作。“客我”出现了,去履行那个责任,它以这种方式在他的经验中出现。他在自身持有所有他人的态度,要求一种特定反应;这便是该情境下的“客我”,而他的反应便是“主我”。提请注意:事实上“主我”的这一反应不是很确定的。以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情境为例。在那里,他有一定的资料,要求一定的反应。这一组资料中有的要求它应用如此这般的定律,而其他资料则要求另一个定律。资料连同其包含的意义存在着。他知道如此这般的倾向意味着什么,当他面对这些资料时,它们代表着他的一定反应;但是现在它们相互冲突。如他作出一种反应,便不能作出另一种反应。他不知道他将要做什么,其他人也都不知道。自我的动作要对这些相互冲突的资料作出回答,它们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对他这个科学家提出相互冲突的要求。他必须以不同的方式看待它。“主我”会采取何种动作,我们事先无法说出。(157)他意识到它。他必须做这样一件事并且他做了。他履行了他的责任,8于是,处于“主我”与“客我”关系中的“主我”,可以说,是对个体经验之中的一个社会情境作出响应,是个体对其他人态度(当他对其他人采取某种态度时其他人对他采取的那种态度)所作的回答)。这样,他目前对他们采取的态度存在于他自己的经验中,不过他对它们的反应将包括一种新的成分。“主我”产生自由的感觉、主动的感觉。在该情境中我们采取了一种有自我意识的动作方式。我们意识到我们自身,意识到是怎样一种情境,但是我们究竟将如何动作,一定要到动作发生之时才进入我们的经验。“主我”并不与“客我”同样的意义出现在经验中,这个事实的根据便在于此。“客我”体现我们态度中对共同体的一种明确组织,并要求一种反应,不过作出的反应是刚刚发生的事。对它没有任何确定可言。该动作有一种心理上的必然性,但没有物理上的必然性。当动作实际发生时,我们才发现做了什么。••••••“主我”和“客我”始终是有区别的。“主我”既召唤“客我”,又对“客我”作出响应。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出现在社会经验中的人。自我实质上是凭借这两个可以区分的方面进行的一个社会过程。如果它不具备这两方面,就不可能自觉的责任心,经验中就不会有新的东西。于是,处于“主我”与“客我”关系中的“主我”,可以说,是对个9互动论原理作为米德的学生,H.布鲁默(1986)对符号互动论的本质作了最好的概述。他提出了互动论的三条基本原理:第一,我们依据我们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而对其采取行动;第二,我们所赋予事物的意义源于社会互动;第三,在任何情况下,为了赋予某种情境以意义,并决定怎样采取行动,我们都要经历一个内在的阐释过程——我们“与我们自己交流”。例如,试想一个顾客在饭店收银台买单的情况。顾客把账单交给收银员,并掏出钱包。收银员准备收钱并找零。他们对于账单的行动都是基于他们所赋予账单的意义,这种意义是他们共享的(互动论的第一条原理)。他们之所以知道账单的意义,是由于他们通过以前许多互动学习的结果(互动论的第二条原理)。现在,假定顾客没有足够钱买单。那么,他会表现得很尴尬,并且会说她到隔壁银行取一些钱,马上就回来。收银员对这种新情境进行阐释,赋予它某种意义,并决定怎样行动(互动论的第三条原理)。按照符号互动论的观点,在我们行动时,我们必须考虑与其他人在同一社会情境下的行动和思想一致。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阐释他人行为的象征意义。(例略)。通过在想象中扮演他人角色来理解他人对某些符号所赋予的意义。许多社会情境需套某种创造性的定义和再定义过程。每个人必须不断地理解互动之另一方的行动,并调整他(她)对这些行动的反应。互动论原理作为米德的学生,H.布鲁默(1986)对符号互动论10共享定义在进行大部分日常活动时,我们一般假定:不仅对于语言及其他具体符号,而且还包括日常社会情境,别人与我们都使用同样的定义。多数共享定义或“情境定义”是(tacit)不言自明的。····关于日常情境的共享定义使得人们可以将世界看作是稳定的,所以他们或多或少可以“理所当然”地为人处事。这种关于定义的共识是人类互动得以进行的关键。由于某个社会的成员以同样方式解释和定义多数同样的情境,所以他们可能以某种组织化的方式共同采取行动。W.T.托马斯(1928)指出共享定义(shareddefinition)的极端重要性:“如果人们将某种情境定义为真实的,那么这种情境就会造成真实的影响”。这就是著名的“托马斯定理”。尽管这些定义在客观上有时不准确,但是我们所共享的这些定义仍然指导着人们的活动。(巫觋和打喷嚏传艾滋病例)。有些时候,人们关于社会情境的定义并不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通过社会互动发展他们所需要的定义。共享定义在进行大部分日常活动时,我们一般假定:不仅对于语言及11关于社会互动的其他理论拟剧论。欧文•戈夫曼详细研究了人们在别人眼里制造形象的过程。他关于社会互动的理论观点被称之为“拟剧论”,这种观点把人们看成是戏剧的演员。在戈夫曼看来,当人们扮演角色时,他们的表演是由观众来判断的,这些观众对表演的失误非常警觉,而这些失误有可能反映演员真实性格的某些方面。戈夫曼认为,人类互动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印象管理”(impressionmanagement)或自我表演(presentationofself)——为了使他人按照我们的愿望看待自己而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的努力。例如,许多人都制造某些令他们看上去很善交际的形象。在舞会上,由于被人介绍与一群证券经纪人相识,某个客人可能会对证券市场表现出浓厚兴趣。与此类似,推销员也总是试图制造出与他们所售物品相符的形象。比方说,某个出售维他命的人可能会在家中的日光灯下消磨时间,以便使他们看上去比较健康。再如,雄心勃勃的摇滚明星可能采用某种他们确信能引起注意的穿着和行为举止。关于社会互动的其他理论拟剧论。欧文•戈夫曼详细研究了人们在别12常人方法学[论](ethnomethodology)哈罗德·加芬克尔(Garfinkel,1967)在研究陪审团评议时杜撰了“常人方法学”这一词。加芬克尔对于在以前都不认识,并且对于法律的技术规则并不了解的情况下,能够一起工作并作出决定感到奇怪。他断定必然有一套我们大家不言自明的规则,并且可以运用这套规则去指导我们在新的情境中的行动,这套规则就是常人方法。换句话说,这些常人方法是某种简化的程序,它使人们即便在彼此不认识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沟通和互动。这些指导社会互动的民俗规则涉及许多人拥有的隐含的理解和预期,或者某些背景假设。人们对于这些背景假设太习以为常了,以至于很少去注意它们。但是,当这些背景假设遭到破坏或挑战时,它们对于社会行为的影响就很明显。一个男人穿着牛仔裤和T恤去参加一场正式婚礼,就没有遵循“在这种场合应当注意穿着”这样一般公认的规则。一些客人可能只是对他没有遵守规则感到迷惑不解,而另一些客人则有可能完全回避他。常人方法学[论](ethnomethodology)哈罗德·13加芬克尔的实验常人方法学者指出,即便是偶然相遇,也遵循着某些共同的假定。为了证明确实如此,加芬克尔设计了一种实验,他把这种实验叫做“违规实验”。在这些实验中,实验者故意表现出对会话背后没有明说的具体假定并不明白的样子。下面就是发生在受试者(S)与实验者(E)之间的一次会话:(S)你好!(E)我到底好在那里?我的健康,我的财产,我的学生,我的心灵安宁,我的···(S)(涨红了脸然后突然失去了控制)瞧!我不过是表示礼貌而已。坦率地讲,我才不管你是好是坏呢!为什么当微不足道的谈话习惯明显没有被遵守时,人们会变得如此不安?答案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能够保持稳步增长和富有意义,要依赖于我们对说什么和为什么说的文化预设的共同理解。如果我们不能认为这些预设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那么有意义的交流将是不可能实现的。加芬克尔的实验常人方法学者指出,即便是偶然14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会故意假装对未说明的信息一无所知。这么做是为了拒绝他人,让他们闹笑话,使他们尴尬不堪,或者着意强调所说的东西的双重意义。下面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典型对话:P:你去哪儿?T:出去。P:干什么去?T:不干什么。这个孩子的反应恰好与实验中的志愿者完全相反。并不像一般情况下那样回答询问,这个孩子拒绝给出适当的回答——实际上他是在说:“别多管闲事!”就第一个问题而言,在另一种情境下可以从另一个人那里得到完全不同的反应:A:你到哪里去?B:我想在原地转圈。B故意要误解A的问题,目的是要讽刺性地表达出忧虑和挫折。喜剧和笑话就是追求这类对话中隐含预设的故意误解。只要当事人知道这种玩笑的意图,这本身也就没有什么威胁的。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会故意假装对未说明的信息一15非言语交流表情、姿势和情绪“脸面”与自尊脸面这一词可以指一个人受到别人的尊敬。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一般都会十分在意“留有脸面”。在社交聚会中,许多我们称之为礼貌和礼节的东西,都是指那些能够使人避开丢脸面的事情。···有些人是控制面部表情的专家,与别人进行机智交往的专家。例如,一位优秀的外交家,即便不同意别人的观点甚至厌恶他们,他都能够做出轻松自如的样子。性别与非言语交流举一个最一般的非言语表达的例子——目光接触。人们已多种方式使用目光接触,常常是为了引起某人的注意或开始社会互动。在男人无论是在公共生活还是在私人生活中整体上都比女人占优势的社会中,男人在与陌生人发生目光接触时,会比女人感到更自然。一种特殊的目光接触——凝视——说明了同样一种非言语交流形式所具有的不同“含义”。一个男人凝视女人被视为“自然的”或“清白的”行为;如果这个女人感到不舒服,她可以转过脸去或中断互动来避开盯视。反之,如一个女人凝视男人,则常常被认为是挑逗和色情行为。非言语交流表情、姿势和情绪16中国人的脸面观中国人经验思想体系中有三大不变的定律,其永久不变性超乎罗马天主教教条,其权威超乎美洲合众国的联邦宪法。它们实在是统治中国的三女神,权势过于当时执政的军政要人以外。至于他的名称叫做:面情、命运和恩典。“面子”的意义,不可翻译,亦无从予以定义。(林语堂)“面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不想还好,一想就觉得糊涂。它好像是很有好几种的,每一种身份,就有一种“面子”,也就是所谓“脸”。这“脸”有一条界线,如果落到这线下面去了,即失了面子,也叫做“丢脸”。不怕“丢脸”,便是“不要脸”。但倘是做了超出这线上的事,就有“面子”,或曰“露脸”。而“丢脸”之道,则因人而不同,例如车夫坐在路边赤膊捉虱子,并不算什么,富家姑爷坐在路边赤膊捉虱子,才成为“丢脸”。但车夫并非没有“脸”,不过这时不算“丢”,要给老婆踢了一脚,中国人的脸面观中国人经验思想体系中有三大不变的定律,其永久不17就躺倒哭了起来,这才成为他的“丢脸”。这一条“丢脸”律,是适用于上等人的。这样看来,“丢脸”的机会,似乎上等人比较的多,但也不一定,例如车夫偷一个钱袋,被人发见,是失了面子的,而上等人大捞一批金珠珍玩,却仿佛也不见得怎么“丢脸”,况且好有“出洋考察”,是改头换面的良方。时申报一条新闻:沪西有业木匠大包作头之罗立鸿,为其母出殡,邀开“贳(租借)器店之王树宝夫妇帮忙,因来宾众多,所备白衣,不敷分配,其时适有名王道才,绰号三喜子,亦到来送殡,争穿白衣不遂,以为失了体面,心中怀恨,······邀集党徒数十人,各执铁棍,据说尚有持枪者多人,将王树宝家人乱打,一时有剧烈之战争,头破血流,多人受有重伤。·······”鲁迅评之说,“白衣是亲族有服者所穿的,现在必须‘争穿’而‘不遂’,足见并非亲族,但竞以为‘有失体面’,演成这样的大战了。这时候,好像只要和普通不同便是‘有面子’,而自己成了什么确可以完全不管。”(V6P127)。
就躺倒哭了起来,这才成为他的“丢脸”。这一条“丢脸”律,是适18社会互动的各种形式社会学家分析了多种社会互动的主要形式,最为突出的有交换、合作、冲突、竞争和强制。尽管我们分别讨论这些互动形式,但实际上它们常常是以不同方式结合在一起。交换个体或群体采取某种方式彼此交往,这种交往旨在获得报酬或回报,这样形成的关系就是交换关系。许多关系都是属于这种类型,雇主与受雇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受雇者按照雇主的意图去做事,那么他(她)就会获得一份薪水回报。社会交换的互惠原则。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的每一次让渡都包含着关于某种回报的期待。这种回报可能是当场兑现的,也可能是日后再说的。但是,关于最终可以获得相应回报的某种预期的确指导着整个关系。互惠原则假定。当事人之间存在某种基本的平等关系,它有助于通过创造持续的相互间的义务来维持交换的平等。(例略)社会互动的各种形式社会学家分析了多种社会互动的主要形式,最为19合作合作是指这样一种互动形式,即由于有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对于单独的个人或群体来说很难达到或不可能达到,于是人们或群体就联合起来一致行动正如功能主义理论所强调的那样,在广义上讲,所有社会生活都是以合作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合作,社会不可能存在。人们结合成群体和社会,是为了对付诸如洪水、饥荒和疾病之类的环境威胁。他们一起工作以便更好地满足个人需要,并彼此保证安全,以防来自其他群体的威胁。尼斯比特(1970)区分出四种主要的合作类型。自发合作或相互援助出于某种情境的实际需要和可能。传统合作原来自发的合作逐步变为稳定社会习惯,因此合作被制度化了,这种合作叫做传统合作。指导合作双方在具有权威的第三方管理和协调下合作。契约合作指个人或群体之间正式同意以某种方式进行合作,并对彼此的职责进行清楚的界定。合作合作是指这样一种互动形式,即由于有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20冲突是针对稀缺物品或价值的斗争。个人在追求这些稀缺资源时必须竞争。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每个人都尽力去征服别人。乔治·西美尔概括了冲突的四种主要类型:群体之间的战争,群体内的冲突,打官司和理念间的冲突。竞争是遵循某些规则的合作性冲突,在这种形式的互动中,达到所追求的目标要比打败对手更重要。就像冲突一样,竞争的一方获取目标,而另一方面临失败。但是,这里打败竞争者不是主要目的。与卷入合作性互动中的人不同,竞争者通过各自努力去获取目标,并且彼此之间处于竞赛状态。为了防止竞争转变为冲突,竞争双方必须预先就“游戏规则”达成一致意见,并且在遵守这些规则上必须协作。这一点适合于市场竞争、教室里学生之间的竞争以及足球队之间的竞争。强制当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将其意志强加于另一方时,强制这种互动形式就出现了。从本质上说,所有形式的强制都是以使用物质力量或暴力的威胁为最终基础。冲突是针对稀缺物品或价值的斗争。个人在追求这些稀缺资源时21社会网络研究社会互动的另一种方法侧重研究人们所属的社会网络。社会网络由个人之间复杂的联系网所组成。网络与群体有着某种相似性其成员偶尔有互动,并通常共享某种认同感和团结感。他们可能还有某些共同目标和期望。许多网络是我们一生中都自然地结成的。在我们步入成年时,我们成为各种网络的成员,如亲戚网络、邻居网络、校友网络,以及我们父母的朋友和同事网络。尽管我们加入这类网络时毫不费力并且通常也不假思索,但是在我们后来的经济生活中,这些网络所提供的资源会对我们作为成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产生深刻的影响。例如,就职业流动而言,网络分析进一步证明了一个长期被怀疑的事实:尽管机会平等在口头上说得好听,但在事实上算数的不是“你知道什么”,而是“你认识谁”。社会网络发挥着重要功能。首先,一个人的许多决定和选择,都受朋友网络、家庭网络或同事网络的影响。同时,网络也是信息和建议的一个基本来源,不管是找个地方住的移民而言,还是对一个想在暑假找份工作的学生而言,都是如此。此外,网络还可以为个人提供同伴。社会网络研究社会互动的另一种方法侧重研究人们所属的社会网络。22网络特性各种社会网络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它们的密度。这种密度的范围包括从非常松散的连结到非常紧密的连结都有。所谓密度,指的是网络中个人关联的程度。如果你的大多数朋友都彼此相识而不只是认识你,那么,你的朋友网络是紧密的连结,或者说是稠密。如果你的朋友们彼此都不认识,那么你的朋友网络是松散的连结。有很多证据表明,与农村居民相比,城市居民通常拥有的是较为松散地连结起来的社会网络。网络的另一个特性就是多重关系的卷入程度。所谓多重关系,就是两个人卷入交往的多种方式。研究表明,年轻人、参加工作的人以及拥有高学历的人,最有可能拥有多重交往关系;····拥有较大网络的人,同时也有更多的多重关系。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也可以根据其强弱程度进行分析。所谓强关系(Strongtie),是指人们在其中投入更多时间、更多情感,并且彼此更为亲密也更为频繁地提供互惠性服务的关系。所谓弱关系(Weaktie),是指那种自我卷入不多甚至没有卷入的关系(格兰诺维特,1973年)。大多数人们有着比强关系多得多的弱关系。我们不应低估弱关系的力量。网络特性各种社会网络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它们的密度。这种23第四章
社会互动与社会网络日常生活研究研究日常生活的意义微观社会学与宏观社会学符号互动论关于社会互动的其他理论非语言沟通社会互动的形式社会网第四章社会互动与社会网络日常生活研究24日常生活研究不管我们生活在世界的哪一部分,每天都会做许多不假思索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互动。当两个人在城市的大街上迎面而过时,双方在一定距离外会迅速交换一下目光,当他们擦肩而过时,双方的眼睛都看着别处,避免看见对方的眼睛。他们的实际行动见证了欧文·戈夫曼所说的,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彼此都需要礼貌的不关注,有礼貌的不关注与只是不理会别人不是一回事。有礼貌的不关注是我们几乎处于无意识状态下所做的事情,但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重要的。日常生活中的互动看起来是琐碎的、微不足道的,对其加以仔细研究,就会事实表明并非如此,研究这些初看起来没有意义的社会互动是微观社会学的重要领域。日常生活研究不管我们生活在世界的哪一部分,每天都会做许多不假25研究日常生活的意义(1)我们日复一日与他人交往的常规,赋予我们所作所为一定的结构和形式。通过对其研究,我们可以学到关于作为社会存在物的我们自己以及社会生活本身的许多东西。(2)研究日常生活能够揭示人类是如何通过创造性行动来塑造现实的。虽然社会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角色、规范和共同期待等力量引导的,但个体仍能依据自己的背景、兴趣和动机而对现实有不同的感知。因为个体有能力进行创造性活动,所以他们通过做出决策和采取行动而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现实。(3)研究日常生活中的互动,有利于我们理解更大的社会系统和制度。事实上,所有大规模的社会系统都依赖于我们每天所从事的社会互动。研究日常生活的意义(1)我们日复一日与他人交往的常规,赋予我26微观社会学与宏观社会学研究面对面互动情境中的日常行为是微观社会学的主要任务。微观社会学主要关心个体和小群体。相比之下,宏观社会学则主要关心政治体制或经济制度这类大规模的社会系统(包括对长期变革过程的研究,如对资本主义为什么在西方产生问题的研究)。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有密切关系。如果我们要了解日常生活的制度背景,就需进行社会学的宏观分析。人们的日常交往受较广泛的制度框架的影响。微观研究对于说明大的制度模式如何运行是很有必要的。制度模式在人们的互动(相互作用)中显现出来,它“活”在人们的互动(相互作用)之中。面对面的交往是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假设我们正在研究一个工商企业,我们通过观察面对面的行为,就能理解它如何运行的许多规则。(例略)微观社会学与宏观社会学研究面对面互动情境中的日常行为是微观社27符号互动论乔治·赫伯特·米德——符号互动论的先驱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不是对他人的行为毫无思考地作简单反应。他们非常仔细地考虑他们正要作出的回应。他们在行动之前计划他们的回应,甚至在他们的脑中进行预演。米德认为,人类与动物的区别,还在于人类拥有自我(self)。(自我是逐步发展的;它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社会经验与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即作为个体与那整个过程的关系及与该过程中其他个体关系的结果中发展起来的。P120······自我,作为可成为它自身的对象的自我,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结构,并且产生于社会经验。P125构成有组织的自我的,是对群体共有态度的组织。某人作为人格存在,因为他属于一个共同体,因为他接受该共同体的规定并使之成为他自己的行动。P144)符号互动论乔治·赫伯特·米德——符号互动论的先驱28他用它的语言作为媒介以获得他的人格,然后通过扮演所有其他人所具的不同角色这一过程,逐渐获得该共同体成员的态度(“泛化他人”)。在某种意义上,这就是一个人人格的结构性。······他把自己置于泛化他人的位置,后者代表了群体所有成员的有组织的反应。正是他指导着受控制原则控制的行动,而具有这样一组有组织的反应的人便是我们在道德上所说的有品格的人。个体只有与他的社会群体的其他成员的关系中才拥有一个自我;他的自我结构反映了他所属的社会群体的一般行为模式。自我所由产生的过程是一个社会的过程,它意味着个体在群体内相互作用,意味着群体的优先存在(P145)。当我们接触一个自我时,我们接触到某种行动,某类社会过程,该过程包括不同个体的相互作用,同时暗示着从事某种合作性活动的个体。在这一过程中,一个自我也许产生了。他用它的语言作为媒介以获得他的人格,然后通过扮演所有其他人所29“主我”(I)与“客我”(Me)。“主我”是有机体对他人态度的反应;“客我”是有机体自己采取的有组织的一组他人态度。他人的态度构成了有组织的“客我”,然后有机体作为一个“主我”对之作出反应(155)。只要个体在自身唤起他人的态度,便出现一组有组织的反应。由于该个体有能力采取他人的态度,就它们可以被组织起来而言,他便获得了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采取所有那些有组织的态度使他获得了他的“客我”;那便是他所意识到的自我。(155)他可以因球队里的其他成员的要求而把球传给某个队员。那便是在他意识中当下存在的自我。他持有他们的态度,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以及他的任何动作将会有什么后果,他对该情境负有责任。那些有组织的态度构成了他作为“主我”正对之作出反应的那个“客我”。那会是什么反应,他不知道,也没有任何其他人知道。他或许会打一个漂亮的球,或许会打一个失误的球。在他的当下经验中出现的对该情境的反应是不确定的,正是那反应构成了“主我”。“主我”是他在自己的行动中针对那一社会情境作出的动作,只有他实现了该动作后,它才进入他的经验。(156)于是,“主我”(I)与“客我”(Me)。“主我”是有机体对他人态度30他意识到它。他必须做这样一件事并且他做了。他履行了他的责任,他也许会自豪地看待自己的掷球动作。“客我”出现了,去履行那个责任,它以这种方式在他的经验中出现。他在自身持有所有他人的态度,要求一种特定反应;这便是该情境下的“客我”,而他的反应便是“主我”。提请注意:事实上“主我”的这一反应不是很确定的。以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情境为例。在那里,他有一定的资料,要求一定的反应。这一组资料中有的要求它应用如此这般的定律,而其他资料则要求另一个定律。资料连同其包含的意义存在着。他知道如此这般的倾向意味着什么,当他面对这些资料时,它们代表着他的一定反应;但是现在它们相互冲突。如他作出一种反应,便不能作出另一种反应。他不知道他将要做什么,其他人也都不知道。自我的动作要对这些相互冲突的资料作出回答,它们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对他这个科学家提出相互冲突的要求。他必须以不同的方式看待它。“主我”会采取何种动作,我们事先无法说出。(157)他意识到它。他必须做这样一件事并且他做了。他履行了他的责任,31于是,处于“主我”与“客我”关系中的“主我”,可以说,是对个体经验之中的一个社会情境作出响应,是个体对其他人态度(当他对其他人采取某种态度时其他人对他采取的那种态度)所作的回答)。这样,他目前对他们采取的态度存在于他自己的经验中,不过他对它们的反应将包括一种新的成分。“主我”产生自由的感觉、主动的感觉。在该情境中我们采取了一种有自我意识的动作方式。我们意识到我们自身,意识到是怎样一种情境,但是我们究竟将如何动作,一定要到动作发生之时才进入我们的经验。“主我”并不与“客我”同样的意义出现在经验中,这个事实的根据便在于此。“客我”体现我们态度中对共同体的一种明确组织,并要求一种反应,不过作出的反应是刚刚发生的事。对它没有任何确定可言。该动作有一种心理上的必然性,但没有物理上的必然性。当动作实际发生时,我们才发现做了什么。••••••“主我”和“客我”始终是有区别的。“主我”既召唤“客我”,又对“客我”作出响应。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出现在社会经验中的人。自我实质上是凭借这两个可以区分的方面进行的一个社会过程。如果它不具备这两方面,就不可能自觉的责任心,经验中就不会有新的东西。于是,处于“主我”与“客我”关系中的“主我”,可以说,是对个32互动论原理作为米德的学生,H.布鲁默(1986)对符号互动论的本质作了最好的概述。他提出了互动论的三条基本原理:第一,我们依据我们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而对其采取行动;第二,我们所赋予事物的意义源于社会互动;第三,在任何情况下,为了赋予某种情境以意义,并决定怎样采取行动,我们都要经历一个内在的阐释过程——我们“与我们自己交流”。例如,试想一个顾客在饭店收银台买单的情况。顾客把账单交给收银员,并掏出钱包。收银员准备收钱并找零。他们对于账单的行动都是基于他们所赋予账单的意义,这种意义是他们共享的(互动论的第一条原理)。他们之所以知道账单的意义,是由于他们通过以前许多互动学习的结果(互动论的第二条原理)。现在,假定顾客没有足够钱买单。那么,他会表现得很尴尬,并且会说她到隔壁银行取一些钱,马上就回来。收银员对这种新情境进行阐释,赋予它某种意义,并决定怎样行动(互动论的第三条原理)。按照符号互动论的观点,在我们行动时,我们必须考虑与其他人在同一社会情境下的行动和思想一致。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阐释他人行为的象征意义。(例略)。通过在想象中扮演他人角色来理解他人对某些符号所赋予的意义。许多社会情境需套某种创造性的定义和再定义过程。每个人必须不断地理解互动之另一方的行动,并调整他(她)对这些行动的反应。互动论原理作为米德的学生,H.布鲁默(1986)对符号互动论33共享定义在进行大部分日常活动时,我们一般假定:不仅对于语言及其他具体符号,而且还包括日常社会情境,别人与我们都使用同样的定义。多数共享定义或“情境定义”是(tacit)不言自明的。····关于日常情境的共享定义使得人们可以将世界看作是稳定的,所以他们或多或少可以“理所当然”地为人处事。这种关于定义的共识是人类互动得以进行的关键。由于某个社会的成员以同样方式解释和定义多数同样的情境,所以他们可能以某种组织化的方式共同采取行动。W.T.托马斯(1928)指出共享定义(shareddefinition)的极端重要性:“如果人们将某种情境定义为真实的,那么这种情境就会造成真实的影响”。这就是著名的“托马斯定理”。尽管这些定义在客观上有时不准确,但是我们所共享的这些定义仍然指导着人们的活动。(巫觋和打喷嚏传艾滋病例)。有些时候,人们关于社会情境的定义并不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通过社会互动发展他们所需要的定义。共享定义在进行大部分日常活动时,我们一般假定:不仅对于语言及34关于社会互动的其他理论拟剧论。欧文•戈夫曼详细研究了人们在别人眼里制造形象的过程。他关于社会互动的理论观点被称之为“拟剧论”,这种观点把人们看成是戏剧的演员。在戈夫曼看来,当人们扮演角色时,他们的表演是由观众来判断的,这些观众对表演的失误非常警觉,而这些失误有可能反映演员真实性格的某些方面。戈夫曼认为,人类互动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印象管理”(impressionmanagement)或自我表演(presentationofself)——为了使他人按照我们的愿望看待自己而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的努力。例如,许多人都制造某些令他们看上去很善交际的形象。在舞会上,由于被人介绍与一群证券经纪人相识,某个客人可能会对证券市场表现出浓厚兴趣。与此类似,推销员也总是试图制造出与他们所售物品相符的形象。比方说,某个出售维他命的人可能会在家中的日光灯下消磨时间,以便使他们看上去比较健康。再如,雄心勃勃的摇滚明星可能采用某种他们确信能引起注意的穿着和行为举止。关于社会互动的其他理论拟剧论。欧文•戈夫曼详细研究了人们在别35常人方法学[论](ethnomethodology)哈罗德·加芬克尔(Garfinkel,1967)在研究陪审团评议时杜撰了“常人方法学”这一词。加芬克尔对于在以前都不认识,并且对于法律的技术规则并不了解的情况下,能够一起工作并作出决定感到奇怪。他断定必然有一套我们大家不言自明的规则,并且可以运用这套规则去指导我们在新的情境中的行动,这套规则就是常人方法。换句话说,这些常人方法是某种简化的程序,它使人们即便在彼此不认识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沟通和互动。这些指导社会互动的民俗规则涉及许多人拥有的隐含的理解和预期,或者某些背景假设。人们对于这些背景假设太习以为常了,以至于很少去注意它们。但是,当这些背景假设遭到破坏或挑战时,它们对于社会行为的影响就很明显。一个男人穿着牛仔裤和T恤去参加一场正式婚礼,就没有遵循“在这种场合应当注意穿着”这样一般公认的规则。一些客人可能只是对他没有遵守规则感到迷惑不解,而另一些客人则有可能完全回避他。常人方法学[论](ethnomethodology)哈罗德·36加芬克尔的实验常人方法学者指出,即便是偶然相遇,也遵循着某些共同的假定。为了证明确实如此,加芬克尔设计了一种实验,他把这种实验叫做“违规实验”。在这些实验中,实验者故意表现出对会话背后没有明说的具体假定并不明白的样子。下面就是发生在受试者(S)与实验者(E)之间的一次会话:(S)你好!(E)我到底好在那里?我的健康,我的财产,我的学生,我的心灵安宁,我的···(S)(涨红了脸然后突然失去了控制)瞧!我不过是表示礼貌而已。坦率地讲,我才不管你是好是坏呢!为什么当微不足道的谈话习惯明显没有被遵守时,人们会变得如此不安?答案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能够保持稳步增长和富有意义,要依赖于我们对说什么和为什么说的文化预设的共同理解。如果我们不能认为这些预设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那么有意义的交流将是不可能实现的。加芬克尔的实验常人方法学者指出,即便是偶然37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会故意假装对未说明的信息一无所知。这么做是为了拒绝他人,让他们闹笑话,使他们尴尬不堪,或者着意强调所说的东西的双重意义。下面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典型对话:P:你去哪儿?T:出去。P:干什么去?T:不干什么。这个孩子的反应恰好与实验中的志愿者完全相反。并不像一般情况下那样回答询问,这个孩子拒绝给出适当的回答——实际上他是在说:“别多管闲事!”就第一个问题而言,在另一种情境下可以从另一个人那里得到完全不同的反应:A:你到哪里去?B:我想在原地转圈。B故意要误解A的问题,目的是要讽刺性地表达出忧虑和挫折。喜剧和笑话就是追求这类对话中隐含预设的故意误解。只要当事人知道这种玩笑的意图,这本身也就没有什么威胁的。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会故意假装对未说明的信息一38非言语交流表情、姿势和情绪“脸面”与自尊脸面这一词可以指一个人受到别人的尊敬。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一般都会十分在意“留有脸面”。在社交聚会中,许多我们称之为礼貌和礼节的东西,都是指那些能够使人避开丢脸面的事情。···有些人是控制面部表情的专家,与别人进行机智交往的专家。例如,一位优秀的外交家,即便不同意别人的观点甚至厌恶他们,他都能够做出轻松自如的样子。性别与非言语交流举一个最一般的非言语表达的例子——目光接触。人们已多种方式使用目光接触,常常是为了引起某人的注意或开始社会互动。在男人无论是在公共生活还是在私人生活中整体上都比女人占优势的社会中,男人在与陌生人发生目光接触时,会比女人感到更自然。一种特殊的目光接触——凝视——说明了同样一种非言语交流形式所具有的不同“含义”。一个男人凝视女人被视为“自然的”或“清白的”行为;如果这个女人感到不舒服,她可以转过脸去或中断互动来避开盯视。反之,如一个女人凝视男人,则常常被认为是挑逗和色情行为。非言语交流表情、姿势和情绪39中国人的脸面观中国人经验思想体系中有三大不变的定律,其永久不变性超乎罗马天主教教条,其权威超乎美洲合众国的联邦宪法。它们实在是统治中国的三女神,权势过于当时执政的军政要人以外。至于他的名称叫做:面情、命运和恩典。“面子”的意义,不可翻译,亦无从予以定义。(林语堂)“面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不想还好,一想就觉得糊涂。它好像是很有好几种的,每一种身份,就有一种“面子”,也就是所谓“脸”。这“脸”有一条界线,如果落到这线下面去了,即失了面子,也叫做“丢脸”。不怕“丢脸”,便是“不要脸”。但倘是做了超出这线上的事,就有“面子”,或曰“露脸”。而“丢脸”之道,则因人而不同,例如车夫坐在路边赤膊捉虱子,并不算什么,富家姑爷坐在路边赤膊捉虱子,才成为“丢脸”。但车夫并非没有“脸”,不过这时不算“丢”,要给老婆踢了一脚,中国人的脸面观中国人经验思想体系中有三大不变的定律,其永久不40就躺倒哭了起来,这才成为他的“丢脸”。这一条“丢脸”律,是适用于上等人的。这样看来,“丢脸”的机会,似乎上等人比较的多,但也不一定,例如车夫偷一个钱袋,被人发见,是失了面子的,而上等人大捞一批金珠珍玩,却仿佛也不见得怎么“丢脸”,况且好有“出洋考察”,是改头换面的良方。时申报一条新闻:沪西有业木匠大包作头之罗立鸿,为其母出殡,邀开“贳(租借)器店之王树宝夫妇帮忙,因来宾众多,所备白衣,不敷分配,其时适有名王道才,绰号三喜子,亦到来送殡,争穿白衣不遂,以为失了体面,心中怀恨,······邀集党徒数十人,各执铁棍,据说尚有持枪者多人,将王树宝家人乱打,一时有剧烈之战争,头破血流,多人受有重伤。·······”鲁迅评之说,“白衣是亲族有服者所穿的,现在必须‘争穿’而‘不遂’,足见并非亲族,但竞以为‘有失体面’,演成这样的大战了。这时候,好像只要和普通不同便是‘有面子’,而自己成了什么确可以完全不管。”(V6P127)。
就躺倒哭了起来,这才成为他的“丢脸”。这一条“丢脸”律,是适41社会互动的各种形式社会学家分析了多种社会互动的主要形式,最为突出的有交换、合作、冲突、竞争和强制。尽管我们分别讨论这些互动形式,但实际上它们常常是以不同方式结合在一起。交换个体或群体采取某种方式彼此交往,这种交往旨在获得报酬或回报,这样形成的关系就是交换关系。许多关系都是属于这种类型,雇主与受雇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受雇者按照雇主的意图去做事,那么他(她)就会获得一份薪水回报。社会交换的互惠原则。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的每一次让渡都包含着关于某种回报的期待。这种回报可能是当场兑现的,也可能是日后再说的。但是,关于最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件】部编语文三上14 不会叫的狗【国家级】一
- 学校安全网格化管理培训
- 《隋唐社会生活》课件
- AI服务器BOM表解密报告
- 会计专业认知与职业规划
- 适老智能家居技术路线设计
- 《线性规划研究生》课件
- 压缩空气的安全培训
- 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微电影分库周欣然
- 社区工作价值观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案例宝典
-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完整版PPT
-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比例尺-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 三氯化铁蚀刻液
- 六三制新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生物的启示》课件
- 住宅风水图解超级解密课件
- 简单零件钳加工完整版课件
- 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PPT通用课件
-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工作实施方案
- 露天矿岗位责任制
- 山西省经信版信息技术学科项目四展示班级风采教学设计
- 免疫分析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