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第三次模拟备考卷-历史(全国卷)_第1页
2022年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第三次模拟备考卷-历史(全国卷)_第2页
2022年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第三次模拟备考卷-历史(全国卷)_第3页
2022年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第三次模拟备考卷-历史(全国卷)_第4页
2022年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第三次模拟备考卷-历史(全国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第三次模拟备考卷历史(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有学者认为,夏朝使中国的早期国家形态由邦国转变为王国。王国的王权,不但支配着王邦(王直接统治的地区),还支配着从属于王邦的属邦。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夏朝时()A.诸侯国君权力得到巩固B.血缘纽带关系不断增强C.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族邦联盟变为天下共主【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夏朝使中国的早期国家形态由邦国转变为王国。王国的王权,不但支配着王邦(王直接统治的地区),还支配着从属于王邦的属邦”并结合所学可知,夏朝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奴隶制国家,通过建立王国间接管理地方,以维系统治,这说明夏朝时由族邦联盟变为天下共主,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夏朝通过建立王国间接管理地方,维护天下共主的地位,而分封诸侯是西周分封制的内容,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血缘纽带关系体现的是宗法制,排除B项;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夏朝时通过建立王国间接管理地方,王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排除C项。25.汉初,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悬殊,中央财政薄弱。汉中央将权力适度下放,令诸侯“掌治其国”,“各务自拊循其民”,调动了王国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汉初,这一举措()A.大大削弱了中央集权B.体现无为而治的思想C.吸取了秦灭亡的教训D.加剧了国家财政困难【答案】B【解析】根据“掌治其国”、“各务自拊循其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汉初中央政府扩大了地方的自治权,调动了积极性,体现了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在中央集权下的地方自治,并不是中央权力大大削弱,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灭亡的教训与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关,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做法不会增加财政困难,有利于发展生产和增加赋税,排除D项。26.两宋时期,以张载、程颢、程颐和朱熹为代表的思想家纷纷提出“井田”主张,希冀从井田古制中寻找解决现世社会问题的良方,但效果并不理想。这反映了宋代()A.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B.政局变动影响土地政策调整C.商业繁荣壮大市民阶层D.理学思想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希冀从井田古制中寻找解决现世社会问题的良方,但效果并不理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属于土地国有制,而宋代实行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使得土地兼并严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在土地政策都实行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并没有进行调整,排除B项;材料讲的是宋代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与土地制度有关,而商业繁荣属于商业发展方面,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排除D项。27.洪武三年,朱元璋为笼络功臣,“凡公侯伯封拜,俱给铁券”,获铁券者具有“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的法外之权。洪武五年,朱元璋又诏令工部铸铁榜“申诫公侯”,以特殊的法律对铁券的特权进行制约,甚至对恃功不法的功臣加以惩处。由此可知,明太祖时期()A.分封诸王引起政局动荡B.政策朝令夕改成为常态C.专制主义呈现强化趋势D.崇文抑武政策重新确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洪武五年,朱元璋又诏令工部铸铁榜‘申诫公侯’,以特殊的法律对铁券的特权进行制约,甚至对恃功不法的功臣加以惩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朱元璋逐渐加强对功臣的控制,加大对恃功不法功臣的惩处,这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化,故选C项;材料讲的是朱元璋加强君主专制,加强皇权,而分封诸王属于对地方的治理,排除A项;政策朝令夕改指的是政令多变,让人无所适从,而材料讲的是朱元璋逐渐加强君主专制,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崇文抑武政策在宋代被确立,排除D项。28.下表是1817—1833年广州部分进口商品总值占比,由此可知()年份/类别棉花呢绒鸦片1817年4.1%1825年42%1830年53.5%23.6%52%1833年21%8.8%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列强扭转了对华贸易的入超局面C.鸦片贸易合法化D.中国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B【解析】由1817—1833年广州部分进口商品总值占比表可以看出,1817—1833年间广州棉花和呢绒等商品进口总值占比逐渐下降,而鸦片的进口总值却迅速提高,占比超过了一半的比重,说明列强通过鸦片贸易扭转了对华贸易逆差,使得对华贸易的入超局面得以改变,故选B项;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鸦片贸易合法化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才实现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中国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29.1901—1911年,中国通过日文、英文、法文共译各种西书至少1599种,占晚清100年译书总数的58.7%,超过此前90年中国译书的总数。这说明()A.民主革命的思想广泛传播B.新政促进教育文化发展C.民众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D.向西方学习进一步深入【答案】D【解析】1901—1911年,中国通过日文、英文、法文共译各种西书至少1599种,占晚清100年译书总数的58.7%,这说明1901—1911年间中国通过翻译西方书籍了解西方和向西方学习的逐步深入,故选D项;题干只是提到翻译西方书籍,但并没有提到西方书籍的内容主要是民主革命思想相关内容,所以不能据此得出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排除A项;题干所述时间虽然与新政时间相符,但是题干仅提到翻译西方书籍数量大增,单凭题干信息不能得出新政促进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仅提到翻译西方书籍数量大增,并没有与其结果相关的信息,所以不能得出民众思想进一步解放的结论,排除C项。30.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陆续在湖南、湖北、江西、四川、云南、青海等省区开办了21个国有重工业厂矿。同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粤汉铁路(其中武汉到长沙段为国有)实现了全线通车。国民政府的这些做法()A.实现了国家经济重心西移B.属于抵御侵略的战略布局C.旨在削弱地方军阀的势力D.打破了列强对技术的垄断【答案】B【解析】由材料“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陆续在湖南、湖北、江西、四川、云南、青海等省区开办了21个国有重工业厂矿”、“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粤汉铁路(其中武汉到长沙段为国有)实现了全线通车”可知随着日本侵华进程的加快,国民政府在中西部开办重工业厂矿,加大交通运输建设,为持久战奠定物质基础,属于抵御侵略的战略布局,故选B项;这一举措有利于经济布局的调整,并未实现经济重心的西移,排除A项;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列强的技术的掌控情况,不能得出此结论,排除D项。31.1988年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突出问题是通货膨胀明显,物价涨幅过大。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1988年全国零售物价总指数比1987年上升18.5%。其中农村上升17.1%,城镇上升21.3%,由此可知当时()A.改革开放促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改革开放仍然处于新旧体制转换时期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存在弊端D.市场经济的引进带动了中国经济增长【答案】B【解析】由材料“突出问题是通货膨胀明显,物价涨幅过大”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但同时通货膨胀明显,物价上涨过快,说明改革开放急需进一步深化,社会处于新旧体制的转型期,故选B项;零售物价指数的大幅度上升,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排除A项;21世纪初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弊端”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排除B项。32.下表所示为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有关雅典民主制的部分言论。这些言论所体现出的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思想家言论苏格拉底公民大会是一个由擀毡工人、补鞋匠、铜匠、农民、批发商和在市场上斤斤计较贱买贵卖的二道贩子组成的亚里士多德民主政体可能助推平民大众胁迫富人A.暴民政治、社会等级森严B.主权在民、男女地位平等C.直接民主、少数服从多数D.公权至上、限制个人自由【答案】C【解析】由材料“公民大会是一个由擀毡工人、补鞋匠、铜匠、农民、批发商和在市场上斤斤计较贱买贵卖的二道贩子组成的”、“民主政体可能助推平民大众胁迫富人”可知苏格拉底认为雅典公民大会由不同职业且没有知识的人构成,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政治会导致集体暴政,说明他们都在批判雅典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故选C项;由材料“擀毡工人、补鞋匠、铜匠、农民、批发商和在市场上斤斤计较贱买贵卖的二道贩子组成”可知雅典没有社会等级,公民享有平等权利,排除A项;雅典女性不具有公民权,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出雅典对公民个人自由的限制,排除D项。33.到15世纪中叶,佛罗伦萨几乎每个显贵家族中都有人成为法学家和教士,许多家族都可夸耀家中有一位人文主义者。这表明佛罗伦萨()A.具有良好的文化创新氛围B.文艺复兴的社会基础薄弱C.人文主义成为了统治思想D.宗教改革进行的比较彻底【答案】A【解析】据材料“许多家族都可夸耀家中有一位人文主义者”可知,人文主义者在佛罗伦萨受到尊敬,说明该地区文化氛围较好,故选A项;据材料“许多家族都可夸耀家中有一位人文主义者”可知,人们对人文主义较为认可,文艺复兴的社会基础较强,排除B项;据所学,15世纪的欧洲,统治思想主要是基督教思想,排除C项;据所学,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34.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舆论宣传中,往往把工业部门描绘成战场的“前线”、“战役”和“突破口”,而工人则被组织成“突击队”;那些对工作任务持不同意见和不能完成任务的人,则被当作叛徒一样看待。这些宣传()A.说明苏联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B.表明苏联的阶级斗争依然尖锐C.旨在激发苏联人民的工作热情D.使苏联的“一五”计划得以实施【答案】C【解析】据材料“把工业部门描绘成战场的‘前线’……那些对工作任务持不同意见和不能完成任务的人,则被当作叛徒一样看待”可知,这些宣传是为了激发人民的劳动积极性,故选C项;材料主旨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宣传,没有涉及国际形势,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宣传,主要侧重经济建设方面,没有涉及苏联的阶级斗争,排除B项;据材料“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可知,“一五”计划已经开始实施,排除D项。35.二战后的科技革命中,科技探索已由个体劳动转变为有组织的社会集体劳动,大规模的研究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航天技术工程。因此,现代科技革命()A.强化了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B.开始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C.推动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合D.加快了科研成果转化的速度【答案】A【解析】据材料“科技探索已由个体劳动转变为有组织的社会集体劳动”可知,现代科技革命需要政府的强有力支持,故选A项;据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排除B项;据所学,现代科技革命主要是在自然科学领域,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现代科技革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没有涉及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排除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5-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共52分。41.中国苦力贸易和非洲黑奴贸易,同属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落后国家和地区人口掠夺的行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英国的黑奴贸易,主要发生在16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初。都铎王朝时期,女王伊丽莎白大力支持和参与这项罪恶活动。1672年,英国政府为了更好地组织黑奴贸易,给“皇家非洲公司”颁发了特许状。但随着中小新兴港口商人和殖民地种植园主的强烈反对,英国政府在1698年取消垄断,实行黑奴自由贸易。据统计,在整个奴隶贸易年代里,英国从非洲运走的奴隶数目,是其余各国总和的四倍。利物浦每年从奴隶贸易中平均获纯利30万英镑,布里斯托尔在18世纪因黑奴贸易发展成为英国第二大城市。——摘编自陈紫华《英国的黑奴贸易》材料二中国封建社会的没落加上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造成了大量的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续增条约》规定:“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毫无禁阻。”一般来说,苦力是签有契约的,尽管绝大部分是被迫签约的,在形式上它是“合法”的。苦力船上的超载和缺粮缺水以及对苦力的虐待一点也不亚于贩奴船。苦力贸易的猖獗期是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末,这期间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参与了这一血腥的贸易,获取了高额利润。据统计,在近代历史上,西方列强以契约华工的形式掠走1000多万中国人。——摘编自张忠祥《中国苦力贸易与非洲黑奴贸易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黑奴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相比黑奴贸易,中国苦力贸易有何不同并分析其猖獗的背景。(13分)【答案】(1)特点:持续时间长;得到王室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贩卖黑奴数量巨大;由垄断贸易转向自由贸易等。(6分,任答三点得6分)影响: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英国港口城市的发展;加剧了非洲的贫困和落后;促进了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世界人口的流动;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等。(6分,任答三点得6分)(2)不同: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苦力大多来源于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采用契约的形式。(6分)背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奴隶贸易的废止促使殖民者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等。(7分,任答三点得7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主要发生在16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初”可得持续时间长;据材料一“都铎王朝时期,女王伊丽莎白大力支持和参与这项罪恶活动。1672年,英国政府为了更好地组织黑奴贸易,给‘皇家非洲公司’颁发了特许状”可得得到王室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据材料一“据统计,在整个奴隶贸易年代里,英国从非洲运走的奴隶数目,是其余各国总和的四倍”可得贩卖黑奴数量巨大;据材料一“利物浦每年从奴隶贸易中平均获纯利30万英镑,布里斯托尔在18世纪因黑奴贸易发展成为英国第二大城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由垄断贸易转向自由贸易。第二小问影响,可以从对英国、非洲、美洲和世界这几方面分析,对英国可以从资本主义、港口城市方面分析,对非洲可以联系黑奴贸易的破坏性,对美洲可以从种植园经济方面分析,对世界可以从人口、加强世界联系方面分析,可以概括为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英国港口城市的发展;加剧了非洲的贫困和落后;促进了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世界人口的流动;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2)第一小问不同,据材料二“苦力贸易的猖獗期是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末”并结合所学可得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据材料二“中国封建社会的没落加上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造成了大量的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可得苦力大多来源于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据材料二“一般来说,苦力是签有契约的”可得采用契约的形式。第二小问猖獗的背景,据材料二“中国封建社会的没落加上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造成了大量的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据材料二“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续增条约》”并结合所学可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据材料二“苦力贸易的猖獗期是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末,这期间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参与了这一血腥的贸易,获取了高额利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据材料二“苦力船上的超载和缺粮缺水以及对苦力的虐待一点也不亚于贩奴船”、“在近代历史上,西方列强以契约华工的形式掠走1000多万中国人”并结合所学可得奴隶贸易的废止促使殖民者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20世纪50、60年代20世纪70、80年代20世纪90年代至今日俄战争的主要描述对日本有好意的美国;美国的援助美国的援助;列强间深刻的利害关系;美俄的利益对立美国的援助;列强间深刻的利害关系;美俄的利益对立;美国对日本的警戒感、黄祸论朝鲜战争的主要描述韩军受到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队的帮助与受到中国援助的北朝鲜对抗、以美军为主力的联合国军逼近中国国境,中国派义勇军援朝以美军为主力的联合国军逼近中国国境,中国派义勇军援朝;朝鲜民族本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反映了美苏两阵营对抗以美军为主力的联合国军逼近中国国境,中国派义勇军援朝;朝鲜人民的统一愿望因为美苏对立不能实现;美国作为联合国军支援韩国,中国向朝鲜派遣义勇军上表是日本不同年代的历史教科书在介绍日俄战争与朝鲜战争时,对美国的相关描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日本教科书中与美国相关描述的变化。(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答案】示例:日本历史教科书中美国形象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美关系的变化。正如克罗齐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所有试图对过去进行的阐述与解释,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我们所处的时代的影响。日本历史教科书中美国形象的变化,正体现了这一点。二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进行了民主化改革,同时在经济上对日本进行援助,并致力于将日本改造为美国的追随者。因此,这一时期的日本历史教科书中,美国多为正面形象,例如日俄战争中强调美国的援助,朝鲜战争中强调美国对韩国的帮助。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日本外交的自主性增强,而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与“滞胀”危机,日美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反映在日本历史教科书中,对美国的负面描写有所上升,例如在日俄战争中补充了美俄的冲突以及美国的黄祸论,在朝鲜战争中增加了冷战格局与美苏阻碍了朝鲜统一的内容。综上所述,历史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与现实中的日美关系及国际环境存在着较强的对应性,是日美关系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解析】首先,审清楚设问后,明确方向:围绕日本与美国的关系,自拟论题;结合世界现代史的所学和表格的相关内容等,紧扣论题来加以评析。自拟论题时,分析表格相关内容后,发现三个不同时期,在日俄战争、朝鲜战争的问题上,日本教科书对美国的相关描述有些改变,并结合必修一所学《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子目中日美关系的变化,得出论题:日本历史教科书中美国形象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美关系的变化。评析时,第一,对论题:日本历史教科书中美国形象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美关系的变化运用克罗齐的理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作一个总体评论,得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所有试图对过去进行的阐述与解释,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所处的时代的影响。日本历史教科书中美国形象的变化,正体现了这一点。第二,解读20世纪50、60年代日本教科书在日俄战争、朝鲜战争的主要描述时,发现日本对美国进行了正面的描绘。结合必修一所学《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中关于二战后美国与日本的相关史实,进行原因的分析,并用表格材料“对日本有好意的美国”“韩军受到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队的‘帮助’”例证下得出,二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进行了民主化改革,同时在经济上对日本进行援助,并致力于将日本改造为美国的追随者。因此,这一时期的日本历史教科书中,美国多为正面形象,例如日俄战争中强调美国的援助,朝鲜战争中强调美国对韩国的帮助。第三,解读20世纪70、80年代与20世纪90年代至今日本教科书在日俄战争、朝鲜战争的主要描述时,发现日本对美国增添了负面的描绘。结合必修一所学《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中关于二战后美国与日本的相关史实,进行原因的分析,并用表格材料的相关信息:“朝鲜民族本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反映了美苏两阵营对抗”“美国对日本的警戒感、黄祸论”等进行例证,从而得出: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日本外交的自主性增强,而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与“滞胀”危机,日美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反映在日本历史教科书中,对美国的负面描写有所上升,例如在日俄战争中补充了美俄的冲突以及美国的黄祸论,在朝鲜战争中增加了冷战格局与美苏阻碍了朝鲜统一的内容。最后,简明扼要地进行总结得出,历史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与现实中的日美关系及国际环境存在着较强的对应性,是日美关系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公元805年,唐顺宗即位后,原东宫侍读王叔文、王伍分别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和左散骑常侍及待诏,主持政治改革(史称“永贞革新”)。短短8个月间,唐顺宗就采取了免去民间对官府的旧欠,停止地方官的进奉和盐铁使的月进钱,降低盐价,取消宫市(即皇帝的手下人对市场货物的抢掠)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查办了京兆尹李实的贪污案。就在唐顺宗和王叔文等人筹划削夺宦官兵权之际,四川节度使韦皋以唐顺宗患有中风病、不能说话为由,上表请太子监国,宦官俱文珍等和反对改革的朝臣借题发挥,直接拥立太子称帝(即唐显宗),迫使唐顺宗退位,永贞革新仅持续了146天即宣告失败。唐宪宗即位后,立刻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次年又将他杀害。——摘编自陈贤庆《中华历朝变迁简史》(1)根据材料,概括永贞革新具体举措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作用。(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永贞革新失败的原因。(7分)【答案】(1)特点:重视经济改革;注重减轻百姓负担;着力重振皇权。(4分,答出两点即可)评析: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惩治了贪污腐败,改善了政府形象;缓和了社会矛盾;(2分,答出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改革未能持续贯彻,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弊政“革新”有限。(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原因:唐顺宗在位时间短;改革领导者政治声望不足(或改革派力量弱小);改革缺乏策略性;改革措施过激(或改革削弱了中央政府的财力);藩镇与宦官等反改革势力内外勾结。(7分,答出三点给6分,四点给7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停止地方官的进奉和盐铁使的月进钱,降低盐价,取消宫市(即皇帝的手下人对市场货物的抢掠)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得出重视经济改革;由材料“免去民间对官府的旧欠,停止地方官的进奉和盐铁使的月进钱,降低盐价,取消宫市”得出注重减轻百姓负担;由材料“筹划削夺宦官兵权之际”得出着力重振皇权。第二小问作用,由材料“停止地方官的进奉和盐铁使的月进钱,降低盐价,取消宫市”得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材料“查办了京兆尹李实的贪污案”得出惩治了贪污腐败,改善了政府形象;由材料“免去民间对官府的旧欠”得出缓和了社会矛盾;由材料“永贞革新仅持续了146天即宣告失败。唐宪宗即位后,立刻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次年又将他杀害”得出改革未能持续贯彻,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弊政“革新”有限。(2)由材料“迫使唐顺宗退位,永贞革新仅持续了146天即宣告失败”得出唐顺宗在位时间短;由材料“宦官俱文珍等和反对改革的朝臣借题发挥,直接拥立太子称帝”得出改革领导者政治声望不足;由材料“短短8个月间,唐顺宗就采取了免去民间对官府的旧欠,停止地方官的进奉和盐铁使的月进钱,降低盐价,取消宫市(即皇帝的手下人对市场货物的抢掠)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得出改革缺乏策略性;由材料“停止地方官的进奉和盐铁使的月进钱,降低盐价,取消宫市”得出改革措施过激;由材料“四川节度使韦皋以唐顺宗患有中风病、不能说话为由,上表请太子监国,宦官俱文珍等和反对改革的朝臣借题发挥”得出藩镇与宦官等反改革势力内外勾结。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1902年,英国与日本结成同盟,并在1905年和1911年两度续订。到一战结束时,日本对华出口已居各国之首,而英国则落后于美国屈居第三。英国再次面临如何保住远东帝国和在华权益问题。持续了近20年的英日同盟给日本带来了巨大好处,但是战后的形势表明,英日同盟是否续订,不仅取决于英国,更要看美国的态度如何。巴黎和会期间日本在中国山东问题上取得的胜利,与它在大战中获得的其它战利品一起,彻底破坏了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战前均势。另外,美国打算组织美、英、法、日四国银行团,利用美元的力量摧毁日本独占中国政策的努力也由于日本的实际抵制而受挫。为了消除在未来的对日战争中英、日联合对抗美国的潜在危险,美国力图拆散英日同盟,而美英两国在遏制日本方面的日趋一致,最终使美国达到了目的。——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日同盟终结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日同盟终结的影响。(9分)【答案】(1)一战前后,日本势力迅速扩张;英国在远东的利益受到威胁;美日矛盾加剧。(6分)(2)遏制了日本的扩张势头;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英国在远东的利益;扩大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地区的矛盾;为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埋下隐患。(9分,答出四点即可)【解析】(1)据材料“到一战结束时,日本对华出口已居各国之首”可知,一战前后,日本势力迅速扩张;从材料“英国再次面临如何保住远东帝国和在华权益问题”可知,英国在远东的利益受到威胁;由材料“利用美元的力量摧毁日本独占中国政策的努力也由于日本的实际抵制而受挫”可知,美日矛盾加剧。(2)据材料“美英两国在遏制日本方面的日趋一致,最终使美国达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