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书简读书笔记_第1页
美育书简读书笔记_第2页
美育书简读书笔记_第3页
美育书简读书笔记_第4页
美育书简读书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育书简读书笔记本科课程论文TOC\o"1-5"\h\z课程名称: 审美心理学 课程主讲人: 潘智彪课程开设单位: 文学系论文题目: 浅谈席勒的 “游戏冲动 ”说系别:文学系专 业:汉语言文学 姓名:陈国芳学号081011009指导老师:潘智彪二0一0年十二月浅谈席勒的 “游戏冲动 ”说【摘要】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所提出的 “游戏冲动 ”是其美育思想体系的关键。 “游戏冲动 ”作为人性完整的象征,是对 “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 ”的综合。本文就其本身出发,谈谈笔者的理解。【关键字】游戏冲动 感性冲动 形式冲动 美一、引言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是美学史上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他从人的本性的历史演进中确立了美学的地位。在这部著作中,席勒从康德美学的基本原则出发,从对社会现状的分析中,以抽象的人性论为基础,提出具有现代性意味的美育思想。而 “游戏冲动 ”一直贯穿席勒的这种美育思想。二、游戏冲动的源头席勒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认为分裂的人都有两种冲动:一种是感性冲动即物质冲动,另一种理性冲动即形式冲动。这两种冲动在现代人身上是相互矛盾的、完全对立的,对人性都带有强制性 (分别为物质的强制和道德的强制 )。只有消除它们的对立,调解它们的矛盾把它们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美的人性。2.1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感性冲动下,以人作为基本的寄托,要求不断的变化。 “人应该把一切仅仅是形式的东西转化为世界,并使他的一切天赋表现为表象”[1],人是纯自然法则支配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他使人变成物质,而不是给人以物质;他用牢固的锁链把向高处奋进的精神固定在物质世界中 ,把无限漫游的精神束缚在现实界限之内。形式冲动则是把人当作类归属,在认识中要求真理,在行为中要求合理,对永恒的追求 ,他扬弃时间和变化,他要离开盲目的自然控制去实现理想 ,要把自然法则的强制改造成为自由选择的结果,超越一切感性世界的限制而达到人格的自由,要把物质的必然上升为道德的必然,从而克服了对物质现实的依赖,赋予其人格的独,把人变成绝对实在。从上述可见,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都有各自的领域,彼此不可侵犯。感性冲动可以看作一种 “变”,而形式冲动可以看作为一种 “不变”。变与不变看似相互矛盾,实则在一种对比与冲突中产生一种“和谐之美 ”,这也是席勒美学的核心。因此,两种冲动需要摆在一起看,单独分开后,只能看见一种状态,合并之后即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凸现出 1+12的效果。相互包容、相互促进,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阴”与“阳”的概念,极力追求一种平等与和谐,但是却又是相互矛盾的,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在这种包容与矛盾达到一种程度后,两种冲动达到升华。由此产生席勒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 “游戏冲动 ”。游戏冲动是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相互柔和的结合体,是实在与形式、偶然与必然、受动与自由等的统一。这样的统一使人性得以圆满完成,使人的感性与理性的双重天性同时得到发挥,而人性的圆满完成就是美。游戏冲动实质上是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的一个交集,是他们之间的一个平衡点,即一种 “完美”和谐的状态,席勒心中的美便蕴藏于这种极致的 “和谐”当中。三、美是游戏冲动的对象上面就已经点出了美,而席勒也说过 “游戏冲动的对象,用一种普通的概念来表示,可以叫做活的形象;这个概念用以表示现象的一切审美特性,总而言之,用以表示在最广的意义上被称为美的那种东西”[2]。“美是两种冲动的共同对象,也就是游戏冲动的对象 ”[3]。所以,游戏冲动的对象就是美 ,而美就是活的形象。那么“活的形象 ”又具有什么样的特性呢?形象是我们的理性赋予事物的形式,当这种形式仅仅只是抽象的形式时,它仅仅趋向于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而无法与人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取得必然的联系;但是如果离开了这种形式的赋予, “生活”对于人而言仅仅是纯粹的印象,这些印象无法将人引领到体验 “生活”本身的地方。比如著名的“断臂维纳斯 ”,虽然被认为是一种残缺美,追求的只是感性上的,但是没有哪个观众不想知道原版的维纳斯是怎么样的,这种潜意识里的美学的追求是必然的,不能称为所谓的个性或者风格,因为这是一种真理和规律。席勒抓住了美感性直观的特征,也把握住了美作为形式的特征。感性直观不是简单的感觉印象,人的感觉印象往往受现实欲求和外在实用目的的驱使,紧紧束缚于其中而无法获得一种生命的反思性体验;形式的特征并不把人引向逻辑概念,探求外部事物必然性的知识,但它又借用了逻辑的外观形式。于是, “活的形象”一方面摆脱了对象的实在和功利性,又保存了这种实在所引起的感性的愉快,而另一方面,它拒绝了形式的抽象性,又具有了形式对表象的结合能力。所以 “只有当它的形式在我们感觉里活着,而他的生命在我们知性中取得形式时,他才是活的形象,而且不管什么地方,只要我们判断他是美的,情况总是这样。 ”[4]由此看出, “活的对象 ”融合了物质与形式、感性与理性,带给人的是对生命的体验,它激发的是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的确,在艺术作品之中我们所看到的虚构的一切,并非因为虚构而失去真实和活力。在诗人那里,岩石、果实、花朵,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富有人的灵性,都透露出着美。四、游戏冲动使人性完善通过上述,大概就了解什么是游戏冲动,而他又是席勒基于人性而提出来的一种美育观念。那又何妨运用他来指导自己做一个完整的人呢?美是由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相互对立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是游戏冲动的对象。理想美就是实在与形式尽可能最完美的结合和平衡即游戏冲动的对象。这样的结合只是理想中的观念 ,在现实中是绝对不可能达到的。在现实中,时而实在占优势 ,时而形式占优势,因此观念中的理想美永远只是一种不可分割的单一的美,经验中的美则永远是一种双重的美。理想美虽然是不可分割的、单纯的,但在不同关系中显示出溶解的和振奋的特性,而在经验中就有溶解性的美和振奋性的美。溶解性的美起松弛作用,其任务是使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各自停留在自己的界限之内。振奋性的美起紧张作用,其任务是使两种冲动都保持自己的力。TOC\o"1-5"\h\z席勒着重探讨了溶解性的美两种起不同作用的表现形式。他认为 “紧张”有两种情况 :一是片面地受情感的控制 ,感性处于优势;一是片面地受法则的控制 ,形式占优势。溶解性的美也就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是以宁静的形式缓和粗野的生活 ,以形式解除物质的统治 ,为从感觉过渡到思维开辟道路;一是以活生生的形象给抽象的形式配备上感性的力 ,以实在解除概念的统治 ,把概念再带回到观照 ,把法则再带回到情感。也就是说,对于偏于物质、感性的人 ,如体力劳动者 ,溶解性的美可以使他们在生存温饱以外 ,也关心一下精神、形式、装饰 ;对于偏于理性思辨的人如知识人士 ,溶解性的美可以恢复其感性欲望 ,以感性滋润其枯燥的人生。因此,美把物质与精神、感性与理性、感觉与思维、受动与能动之间的对立状态联系起来,消除感性力的紧张和精神力的紧张 ,把感性的人引向形式和思维 ,使精神的人回到感性世界 ,这样美也就扬弃了对立,使现实的人性达到完善的境界。另外,因为美是游戏冲动的对象,那么可以说,游戏冲动能够完善人性,这与席勒所说的 “只有当人在游戏时,他才是完整的让人, ”[6]就相一致了。五、结语席勒用游戏冲动的概念把美与人性联系起来,他明确指出了美是游戏冲动的对象,人类与美进行游戏,游戏的人才是完整的人。笔者也从这些方面展开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文只是略微皮毛的谈了一下对游戏冲动了理解,笔者清楚地知道,研究的过程永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希望自己在今后做得更好一些。参考文献:席勒 .席勒散文选(张玉能译) [m].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年.[3][4][5][6]席勒 .审美教育书简(张玉能译) [m].译林出版社,2009年.【篇二:《谈美书简》摘抄及读书笔记】《谈美书简》摘抄及读书笔记摘抄通篇读来,其中具有开创性的观点比比皆是,现在简要归纳辑录如下:“人是审美的主体,人在改造客观世界时也改造了人本身,人在TOC\o"1-5"\h\z审美中具有最高的意义,美离不开人。 ”“学习美学的方法应是:在应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同时,应多结合其他流派的观点考察美学。 ”“艺术也是一种生产劳动,在审美中,人有意识的依据美的规律来创造美和发现美,所以,美也是一种生产劳动。 ”“美是有阶级性的,但同时,美更本质的性质是人性,阶级性是人性中的一部分。这及时的更正了人们关于美的错误意识。 ”“美与生理状态的内在联系,并认为美的文艺作品中应有思想性的渗透,但不是直接,而是间接从作品中表现出来。 ”“现实主义从客观出发,而浪漫主义从主观出发,并据此认为我们不能容忍一个人因一点小过错而失败,从而产生出悲剧感,惊恐和哀怜是悲剧的情感基础,悲剧更为本质,好的喜剧作品中一定有悲剧性。”“崇高是我们由压抑而产生的,它是由恐惧转为振奋的,并在其中体会到一种自尊或愉悦。崇高侧重于对立和冲突,而秀美侧重于平衡和和谐。 ”读书笔记〈一〉美的本质。从柏拉图开始许多的哲学家、美学家以及文艺理论家都进行了不懈的探讨和研究。但最终的回答仍然莫衷一是;可见美的问题本身有着不可测度的奥秘。这同样也告诉我们:美学是一种概念。美学之路,自然就艰难远久。 朱光潜先生却强调: “美的研究,一定要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捕捉美的本源。 ”即人类对美的追求源于日常生活和经验。学美学,首先应知道什么,了解什么。或者必备什么认知呢?朱光潜先生回答的是 “条条大路通罗马。 ”理解起来似乎就是:各人资凛不同,环境不同。学美的性质自然也不相同。美源于一点;自然最终也会归就于一点。在探讨和研究的道路上。尽管途径各不相同。其结果却都一样。〈二〉谈美与审美。最直观的就是人。因为无论是对人的批评还是欣赏。都源于美的界定和价值。对美的判断力并非人类诞生时就存在。而是随着我们人类的进化而逐步完善所成为的一种情感意识。人是一个整体。一个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着各种能力的有机统一体。它会将自然中的一些单一性适当融合。正是由于这种融合,才促使美体现在人类的 “认知、情感、意志 ”中。马克思主义是现代美学的基本;但也并非学懂了马克思主义就能学通美学。如果一个人学懂了马克思主义,但是他并不具备认真刻苦、勇猛前进的时代精神;那么,他也不会在坎坷的学美之路上创造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来。〈三〉个人精神的结合产生了情感。人与人的结合产生了社会。当人们心中具备某些东西后;他们就会开始宣释自己内心的美的感受。这其中自然就会要劳动。用劳动将自己的内心展现在这个社会。展现的内容,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繁复的。这其中不禁要包括许多的学术限界。即不要因为不超越学术界限而宣扬单一的美学。这样不禁使美学空洞和抽象了。艺术体现美,反映了现实中的自然。艺术是人对自然的加工创造,是一种劳动产物,所以艺术又被称为 “第二自然 ”。艺术叙述了人们心中的情感,思维和梦想。通过艺术,也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思维高度和精神生活。艺术源于生活。生活通过修辞转化成艺术。艺术也就无形式。尽管在过程中存在着多种 “主义思想。 ”但艺术的终端。我想也会回归于生活。【篇三:《谈美书简》读书笔记】《谈美书简》读书笔记最近再次听《爱笑的你》, “用心感觉你 /却抓不住 /一颗想飞的心 ”,高潮部分的这一句歌词虽然不押韵,但我觉得真的是太妙了。 “用心感觉你 ”一下子从低音调上升到高音调,又突然跌落回低音调, “却抓不住 ”又重复了这样的音调变化,我似乎感觉自己跳起来想抓住头上方的 “心 ”,抓不到,落地后又试跳了一次。从这种强烈的感觉中,我分明看到了 “人的生理节奏与美感 ”、“移情中的内摹仿 ”的影子,由此看来,读完《谈美书简》,我的确是有收获的。《谈美书简》中,朱光潜老先生用十三封书信深入浅出地向读者解释他的美学观点。老先生主要从美学方法研究、美学范畴研究和美学实践研究三部分,用朴素、形象的语言来解释抽象、深奥的美学概念和原理。在读《谈美书简》前,我读过一小部分的朱光潜先生的《谈美》,《谈美》写于 20世纪30年代,而《谈美书简》写于 20世纪80年代。30年代前,中国还没有接收到马克思主义,而 80年代初又是刚结束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这就导致了两本书的美学观点有了时代的烙印。细读起来,也的确如此,《谈美》倾向于审美心理学,有唯心主义的意味,而在《谈美书简》中,则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为中心,不仅包括审美心理学,而且涉及审美社会学和审美人类学,并且朱光潜先生多次强调要冲破文革所带来的禁区,当然今天我们去读,自然要就重避轻。“美学在马克思的整个思想大体系中只是一个小体系 ”,美学研究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也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工具去剖析美学的本质。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跟着朱光潜先生重点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美学中的作用。首先,马克思、恩格斯不但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而且也强调人本身全部身心两方面各种 “本质力量 ”的统一,这个观点对美学基本问题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正如文中所说,十七、十八世纪时,各派心理学将人这个整体拆散开来,用机械观的方法去研究美学,看重认识而轻视实践, “把心理学局限于从感觉神经到脑中枢那一环 ”,而忽略“从情感、思考和意志到行动那一环 ”。这些犹如盲人摸象,都不能揭示出人的全部本质。朱光潜先生在 “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 ”一章中,就试着举节奏感、移情作用和内摹仿这三项来着重论证 “后一环”对研究美学的重要作用。例如,当人用他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去应付审美对象时,正是因为对象所表现的节奏符合生理的自然节奏,人感到了和谐和愉快。如果在一段悠然的乐曲中突然爆发出一声嘶鸣,听众就会由于节奏感的破坏而感到突兀以至于不美,相反,听到节奏感强的歌声时,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打起拍子,而且单调的拍掌声非但不会影响歌唱者,还会让我们更加沉醉于其中。其次,朱光潜先生根据马克思主义学说,指出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并且艺术起源于劳动。首先,各种感官,其中包括艺术和审美活动,都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由实践经验逐渐形成的,文艺作为一种劳动生产,既能动地反映自然和社会,也对自然和社会起改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