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典型案例:激活“互联网+名师”优化网络教研新模式_第1页
智慧教育典型案例:激活“互联网+名师”优化网络教研新模式_第2页
智慧教育典型案例:激活“互联网+名师”优化网络教研新模式_第3页
智慧教育典型案例:激活“互联网+名师”优化网络教研新模式_第4页
智慧教育典型案例:激活“互联网+名师”优化网络教研新模式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激活“互联网+名师”优化网络教研新模式

——沈莉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实践与探索 沈莉名师工作室沈伟

【案例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如何更好地发挥网络名师工作室的最大效益?沈莉网络名师工作室作为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中的一员,本着“切切实实服务于广大的一线教师,扎扎实实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宗旨,借助网络平台,激活“互联网+名师”,优化网络教研新模式,积极开展基于线上和线下的学科研究、教改探索和教学磨炼,工作室建设成效明显,真正实现实体与网络相结合的新型成长模式,实现了更多教师的成长。 【案例背景】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工作室如何借助互联网途径来提升名师的思想、提高名师的素养、提炼名师的特色?并如何为更多的一线老师树立榜样,进行引领?......时代在不断发展,未来已来,工作室要引领未来,必须得自身先适应未来。在导师的带领下,他们踏上了激活“互联网+名师”,优化网络教研新模式的探索之路,他们希望,能真正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能真正满足广大一线教师的需求! 【实践举措】

一、工作室建设精细化,常态管理有实效

㈠栏目设置接地气。工作室根据一线教师的需求,设置了“专题资源”、“特色展示”、“名师推荐”、“教育观点”、“名师课堂”、“课件资源”、“教学研究”、“教研活动”八个主栏目,每个主栏目下设置了多个子栏目。工作室成员积极、及时上传各类资源,保证这些栏目的内容及时更新,不断完善,大量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案例反思、观点报告、读书体会等优质资源贴近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为一线老师的业务学习提供了便捷地服务。只要进入名师工作室,可以搜索到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各类信息及优质资源。㈡互动交流无障碍。工作室开辟了“话题研讨”栏目,老师们可以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以话题的形式,及时向工作室的专家、名师进行咨询,探讨,互动交流;也可以对其他老师发起的话题进行跟帖、回复。这种交流方式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深受老师们的喜爱。自栏目开辟以来,发起的话题已达400余个,最热门的话题参与人数近3500余人,近200人同时跟帖、回复,老师们的交流氛围异常浓厚。 ㈢主题资源显特色。围绕主题撰写的教学设计、课件、反思是工作室的一大特色资源。如“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部编本教材课例研讨”、“低年级口语交际与写话研讨”等主题活动,为一线老师带来了最新的教学动态传递了最新的教学理念。每一次主题活动,既有线下的研讨,又有线上的活动交流,使得每一次活动都能落到实处。到位的管理,优质的资源,便捷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网络工作室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网络工作室成突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成了各地优秀教师交流先进理念、推广优秀资源,全面辐射的平台。 二、工作室活动多元化,研学研修有举措

自我充电,挑战自我,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是每一位教师的需求。正是因为如此,工作室放手让教师自由发展,让他们用理想和信念装备自己,由消极等待转为主动出击,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和创新,借助搭建的成长平台,如教研激活、课题驱动、论坛碰撞等,勤练内功,已达到引领、示范、辐射效应。 ㈠教研激活

为提高课堂效率,建立和谐的课堂,提供平台,让教育理念在相互撞击中得到创新,促进教师在相互学习中得到锻炼,教师的专业水平在相互研讨中得到发展,工作室开展系列线上、线下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研活动,让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改革的热潮中,改进课堂教学,从教学新手向教学能手转化。仅2017一学年,工作室就安排了11次线上和线下共研训活动。如“聚焦核心素养,打造学本课堂”的专题研修、低年级写话教学主题研讨、“启迪智慧,点亮教学”专题研讨、金秋十月送教、“部编本教材单元整组教学”等活动,每次活动主题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目标,以点带面,协助共长。每一次活动工作室成员积极报名参与上课,纷纷借助网络磨课,课堂驾驭能力不断提高,每次展示好评如潮。在“聚焦部编教材,开展深入探究”主题活动中,不在同一县区的莫晶老师和张玲老师,同时申报了《夜宿山寺》的公开课教学,在这样的巧合下,工作室就开始策划如何基于这一点,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其中,让更多的资源服务一线教师。最后,导师决定让两位学科带头人各自组建团队,各自带领教师开始新的研究。张玲老师参与过部编教材教学参考书的编辑工作。为了把这样的成长经历给更多的人分享、学习,她和工作室成员一起探讨、交流。从教材的解读、到教学资源的寻找;从课件制作到生字词的学习辅导……每一个环节张老师和同伴都精心打磨,留下了许多印记。莫晶老师同样也是在背靠背的打磨中成长起来,她和长兴的工作室成员一起从古诗教学的视角深入探究,从学一课到通一类一边摸索,一边实践;同时她还和工作室成员一起,就二年级古诗学习中重难点突破开展了微课学习指导的活动。学习中学科组教师收获很多,也成长了不少。在准备过程中,莫晶和张玲两位学科带头人精心准备,查阅资料,不厌其烦的试教、推敲和修改。并借助网络平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素材更加丰富,教学过程更加生动。2017年10月,张玲和莫晶老师开始了同课异构活动。张玲老师所带领的学科团队在长兴县第四小学展示《夜宿山寺》,莫晶老师在长兴县和平中心小学执教《夜宿山寺》。长兴小学语文团队的老师纷纷参与面对面的交流过招。老师们参与听课、主动评课,沈莉导师还分别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这一过程中留下的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老师们的评课稿、听课反思,导师的指导点评,学科带头人的执教后感想……这些真切的感受,这些智慧的火花,点燃了老师们研究的热情,也为资源平台的建设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财富。扎扎实实地研讨,使得工作室成员迅速成长起来。黄玉平、莫晶老师的课在省“百人千场”送教活动中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同时,工作室以一线教师迫切需求的部编教材资源开发为主题,开展了名师面对面和特色教研活动,深受老师的好评。 ㈡课题驱动

课题研究能促使教师通过科学研究把握教育教学理论,并且不断地总结、概括和提升自己的教学经验,力争在教育教学中有所创新,逐步向能教学又能科研的研究型教师转化。工作室要求每位青年教师都要有自己研究的小课题或参与研究,并且用科研的思维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在课题中不断成长。莫晶老师的《基于诗词课程群开发与实践》获市级一等奖;张玲老师主持、执笔的课题《一年级新生适应期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获得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陈群老师的小课题获得建德市二等奖;余晓伟老师的《“多维统整式”的小学生拓展学习的实践研究》获杭州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建德市一等奖。施月红老师执笔省级规划课题《熔断式电影阅读的实践研究》获市级一等奖;18年申报的《蜂巢式学科主题探究的实践研究》正在研究中。沈伟老师的《小学语文拓展性作业的开发》市级规划课题正在研究中;卢萍、黄琳等其他学科带头人参与的《小学童话趣学活动开展的研究》、《新课程背景下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利用区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分别获市一、二等奖;其他学科带头人均参与县级课题研究,并获奖。工作室省级课题《协约式发展助推教师成长》正在研究中。 ㈢论坛碰撞

论坛是三尺讲台的扩展,是师生课堂、课外的延伸,是教师教学交流的平台。我们利用网络平台举办线上线下结合“论坛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学习、交流,观点碰撞的平台。可以谈谈自己的成长故事,与大家分享成长的心路历程;或者是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教育教学论坛等。如施月红老师的《从儿童角度看课堂》,为低段识字教学提供了新的思维和方向;卢萍老师的《课文中的链接》,为我们推开了小学阅读教学之窗;沈伟老师分享了观点《给识字教学加点“料”》,具体阐述如何利用微课进行低段识字教学实践;唐刘莉老师通过对四上第一组习作指导实践后,提出观点《发现美,表达美》。余晓伟老师在建德市教研大组扩大会议上作《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习作教学思考》讲座等。 三、工作室成员勤钻研,技术运用深加速

信息化是推动工作室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力,也给工作室成员的专业行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两年来,在导师的带领下,成员们信息化之路上不断探索、不断钻研。 ㈠微课程开发——丰富多样

微课是近几年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一个使用亮点,它有助于突破教学半点。为此,工作室成员一直致力于微课程的开发,自2015年以来,一共开发了《小学高年级古典文学链接式赏析微课程》、《小学低年级“有趣的汉字”探究式微课程》、《小学六年级学导式赏析微课程》、《小学五年级学导式赏析微课程》四大主题系列微课程,成员们完成了文本解读与微课设计、制作的无缝对接。 ㈡名师面对面——沟通无限

如何打破地域限制,让广大一线教师能聆听专家的讲座呢?名师面对面活动应运而生。通过工作室公告,提前预告专家活动安排。利用互联网技术直播专家讲座,并实时互动、交流,为老师们的教学问诊把脉,引领方向,老师们获益匪浅。 ㈢直播教研节——快速提升

在专家直播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扩大辐射面,工作室开展了教研节直播活动。一线教师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扫码,直接进入直播间观看、聆听、互动交流。就最近举行的“深度教学,深度学习”主题研讨活动,通过后续统计,通过网络观看活动直播关注人数达到1750人,直接参与互动人数达到两百余人,创下了工作室历次同级别活动之最。借助“互联网+名师”,工作室将现代化技术与一线老师的教学研讨真正发生链接,力求使专题研修活动效益最大化,为更多的老师打开了新思路,提供了新信息,传递了新理念,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执行能力。 【成效与反思】

激活“互联网+名师”,在优化网络教研新模式的过程中,工作室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努力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收获了看得见的精彩。一、多途径促进优质资源生成,让网络平台更具吸引力

截至2018年6月,工作室共有成员1573人,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资源1259个,教学反思、教学论文、书香一瓣等教师文章1186篇,名师课堂数112节,教研活动数24次,话题200余个,总活跃度达到10080.81,总访问量达到373228。通过案例设计、课堂探究、教后反思等多种途径,促进了优质资源生成,通过网络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有效地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二、多形式推进名师团队成长,让网络名师更有影响力

从骨干教师到学科带头人,从学科带头人到助教,借助网络工作室这个平台,培养了一大批网络名师。工作室成员黄玉平老师、张玲老师被推荐为省特级教师候选人;工作室助教和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多次在江苏无锡、浙江磐安、湖州、安吉、长兴、德清等多地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每年开设公开课百余次;助教和学科带头人亲自带领学科教师参与研究的课题有16项;张玲老师出版了个人专著《小学名师说课》,并在《小学语文教学》杂志出专版;莫晶老师、卢萍老师、邱莉莉等多位老师在《语文知识》、《小学教与学》等杂志多次发表文章;工作室成员论文多次在省、市、县级获奖。 三、多维度创新学习探究模式,让网络学习更具品牌力

工作室自建立以来,经历了线下活动线上交流、微课程制作、名师面对面、网络直播教研活动,将语文教学研讨与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无缝对接,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其中,工作室开发的四个微课程均被录用为省级微课程;两次实时直播的名师面对面活动参与人数均超百余人;首次网络直播教研活动关注人数达到1750人,直接参与互动人数达到两百余人,创下了工作室历次同级别活动之最。 在工作室成员的引领下,先进理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